第一篇:毛概期末考试问答论述
毛概问答论述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怎么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时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时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6、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7、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8、怎么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科学内涵: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基本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一,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第二,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15、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二篇:毛概论述
1.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提出过程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一,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第二,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第三,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2.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奋斗,革命形势就能够发展;背离这条道路,革命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探索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毛泽东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立足于中国国情 2.加强理论创新
3.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4.抓住机遇,处理问题 5.为什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
3.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6.一再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7.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都是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
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0.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第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2.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
式。3.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
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1.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实事求是
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12.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13.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14.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解
1.为认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指明了方向。
2.为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提供了指南。
3.为打破以往的某些不正确观念找到了根据。
4.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1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认识改造道路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1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8.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1)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发展生产力也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
3、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迫切性
(1)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关键要靠发展生产力。
(2)迎接世界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
(3)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1、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2、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3、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4、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1.“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2.“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4.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第三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三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五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九页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十六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段)第十八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八页最后一段
第29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其次最后)第43页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第49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第74页最后一句话
第86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六点)
(第四章都看一下吧)
第96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108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114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123页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第124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第130页最后一段
第135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138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四点)
第141页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段)
第三篇:毛概论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浅解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我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要谈认识首先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几乎所有想按照毛泽东思想做事而又犯了这样那样错误的人,都是这个根本的问题没有搞清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篇:毛概论述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理论品质、奋斗目标都是相同的,都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同时,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始终。第三,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基本观点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案要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为: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当地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 解放思想中去解决。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一,走自己的路,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四,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简答题
4.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5.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始终。第三,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基本观点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案要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为: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当地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去解决。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一,走自己的路,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四,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案要点] 第一,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占中国总人口的80%,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革命要求强烈;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要反对封建主义——封建土地制度;第三,农民是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第四,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地。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要点]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表现在:第一,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从革命的领导力量看,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第四,从革命的前途看,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 2 此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3.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简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的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5.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另一个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2)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这就是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案要点]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工人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工人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如何理解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是什么?
[答案要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和 右的“二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种错误都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简答题
1.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案要点]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2.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简述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
[答案要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案要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第三,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第四,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试述具有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
[答案要点]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要点]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命题。之所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的。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3)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1)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体现了生产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条件的。(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
四、论述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1985年,邓小平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时期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实际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严重困扰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一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总结性的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第三,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过去讲社会主义往往从静态中,用僵死的定义来概括社会主义。邓小平谈社会主义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这一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念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答案要点](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特征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不完全清醒而提出的。我们过去认为社会主义有三大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这种理解主要来自于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邓小平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即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修正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特征和实现形式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它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这两个原则是真正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它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念意义和实践意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 的发展程度。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简述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要点]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简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中共十三大对 “三步走”战略作了完整表述,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五大上对原来设想的第三步战略步骤作出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部署: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案要点]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不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第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答案要点]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 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得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要点]“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阶段目标。到20世纪初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还没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指从平均水平来看,已经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但是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民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要点] 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起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第二,把改革称为革命,是从它引起社会生活广度和深度的根本性变革来看。第三,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答案要点]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中国还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1)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目的);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和发展有风险就裹足不前,这样只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因此,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四、论述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要点](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起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第二,把改革称为革命,是从它引起社会生活广度和深度的根本性变革来看。第三,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进行变革。改革的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解放和发展,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好处。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首先,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其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4.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要点]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的按劳分配?
[答案要点](1)所谓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按劳动者提供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收入。(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条件;直接原因为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条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自己的特点: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它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标准;它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它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答案要点](1)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发展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2)坚持公有制,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又可以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机制。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简答题
1.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上述六条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案要点]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面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4.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要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必要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较近的阶段性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要努力坚持的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条件。(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提供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达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就其实践意义而言,第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三,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五篇:毛概期末考试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6、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关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1、20实际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1945年党的十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喝发展
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1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1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为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20、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长期思考,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4、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5、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我们去研究。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26、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7、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强烈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之一国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民主义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8、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1948年,他在《在晋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注意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综合;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 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早资产阶级手中。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他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组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他是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他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特别是他开始走上革命舞台时,接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他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3、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重要标志。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政体,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3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共产主义理想
36、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③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正确的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3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0、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4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路线。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4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社会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第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领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47、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8、党的八大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