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时间:2019-05-14 08: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第一篇: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学科,可利用地理学科知识,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生命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来认识生命,读懂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从而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

二、生命教育理念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意义

吴传钧院士在谈到地理教育改革时曰:“地理教育改革是一件大

事。它不仅关系到地理学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地理教学的课程性质本身就蕴藏着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一门不可替代的生命教育课程。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

生命教育理念的植入丰富了地理教学改革的内涵,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地理教学提高到了运用的层面,赋予了地理教学更多的生命性和生活色彩。生命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地理教学不仅包容了自然界客观的生命元素,还蕴含着人类之间的生命体。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我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可以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环境、资源及可持

续发展,从而达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培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地理教学蕴涵着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重要课程。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涵盖了主要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地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机制。地理教学涉及板块构造和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划分出了地震运动比较频繁发生的地震带,这些知识都能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形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汶川地震,以及对地震的防范及灾难发生时的急救逃生,进而更新对生命的认识。地理学科涉及到的“沧海桑田”、“物质循环”等诸多现象包含着辩证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四、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教育以培养人为最高宗旨,这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本着地理教学新课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其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1.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生命价值观

我国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综合素质,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理念,提倡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树立生命教育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观。地理教师应强调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追求,注重对生命家园的建构,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2.挖掘地理教材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延伸教材,就能把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新课程实施后,新教材的内容编写更加突出了人文关怀,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如在板块运动学中,教师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事件,着重让学生理解地震的产生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让学生了解地震、掌握地震灾害预防技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强化防灾、抗灾意识。教师通过真实案例的解说和结合地理知识内容开展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将生命教育寓于教学的方法。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突出自主与探究结合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地理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还可以结合与地理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节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有多种实践体验。如在世界地球日,可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爱护环境;在世界水日,可开展以家庭节水为主题的比赛活动。通过类似主题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应用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这是地理教育改革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最终目的和体现。▲

第二篇: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类别 中学地理 编号 【关键字】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本文从生命教育理念对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加强对学生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可利用地理学科知识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理念对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鲜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教学不仅包容了自然界客观的生命元素,还蕴含着人类之间的生命体。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我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二、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学地理教学涉及面广,包括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植被土壤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涵盖了主要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地理教学涉及板块构造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划分出了地震运动比较频繁发生地震带,这些知识都能让学生的形成以及对地震的防范及灾害发生时的急救逃生,进而更新对生命的认识。地理学科涉及到“沧海桑田”、“物质循环”等诸多现象包含着辩证法,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正确生命观。可见,地理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教育的重要课程。

三、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教育以培养人为最高宗旨,这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真实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遵循地理新课

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其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一)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生命价值关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本身就

应该具备综合素质,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理念,提倡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教育方式,树立生命教育理念的地理教学观;应强调对生命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注重对生命家园的建构,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二)挖掘地理教材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一应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启发示教学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板块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着重让学生理解地震的产生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了解地震,掌握地震灾害预防技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强化防灾、抗灾意识,使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教师通过真实案例结合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将生命教育寓于

教学的方法。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突出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地理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还可以结合与地理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节日,如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生命教育主体活动,使学生有多种实践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应用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这是地理教育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最极目的和体现。【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2.王云峰,冯维.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

第三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生命活动对教育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力求达成教育和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和谐性,人们在研究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略、实施课堂教学时越来越注重生命活动特点,重视生命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个性,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命态度。

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生命规律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生命活动的特点,以不侵犯学生个性为原则。也只有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育方式的平等、自由、民主,力求课堂教学和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普通人,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1、激发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投入为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同时,兴趣也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学生生命活动对外界的自然反应,它具有可变性和可培养性。因此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是尊重生命规律的重要体现。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学生在接触地理学科时会因好奇心或学科内容产生兴趣,老师只需注重巩固和引导即可;也有些学生需要老师与之进行多次的平等交流,乃至借助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等多种途径才能诱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学生的生命规律出发,我们可以把唤起兴趣当成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而在激发兴趣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以让学生“幸福地听课”、“愉悦地接受”为前提。

2、因材施教,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先导 “因材施教”包括因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两方面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学活动的效益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学生的生命特点看,他们个性各异、接受能力和学习愿望不尽相同,因而“因材施教”首先应重视学生个性这个“材”,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多层面的分类教学。课堂上,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其质疑和向老师发难,课中可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课后可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思考后的观点。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便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不重要,因为强制性的教学同样不能使他们全部接受知识,而且学习知识虽然重要,但不是生命活动的全部,而尊重个性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平凡人。

3、完成作业以自愿为前提,评价成绩用变数作标准 众所周知,课业负担过重,机械评价成绩是扼杀学生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师生对立,教育与生命活动对立的关键所在。学业负担过重,轻则耗用了学生的时间,牺牲学生的其它爱好,重则直接损害学生的身体,进而产生逆反、厌倦等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机械的同一尺度要求下的成绩评价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打击,使得学生中忧郁、无聊、自卑等生命活动的毒素有增无减,甚至出现形形色色的学生伤人和自伤的过激行为。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安排课业负担宜轻,并且以自愿为原则,教师宜精讲,学生宜精练、多思,以少时耗谋求学习知识的高效益和学生发展的高效益。评价成绩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暗箱操作”和当面评价的“个别鼓励”方法,尊重学习的个别差异,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减少学生的心理挫伤。

4、输入信息,以开放形式为主体 学生不是毫无感情的文档,可以任由老师去随意添加内存,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因而教师在输入知识信息时要力求方式上的多样化,以开放形式为主体,尊重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将课堂变成刨去感情的冷冰冰的工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将教室作为丰富、灵活的信息输入场所,也可以大胆地将大量的课搬出教室,使学生更多地接受自然、接近社会,让他们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感受生命。

5、确定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原则 创新是生命力强盛的体现,渴望创新也是生命活动的潜在动力,能够创新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具有创新能力也是生命活动魅力所在。培养创新能力应在尊重学生的生命、情感和感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体内强劲涌动的生命力,借助其不断要求向上的驱动力来实现,在制定地理教学目标时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目标。持续发展是生命活动顺利、高质延续的关键,持续学习又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因,而持续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利用学生的生命活动规律,激励其自我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格。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学科知识,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1、利用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热爱生命和接受生命的意识 地理学科中强调对生物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是要引发学生内心中对绿色、阳光、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启发学生应爱护自然界中有生命物质的同时,可以自然延伸到对自身生命的热爱和他人生命的关爱,可以利用沙漠中的一株绿色植物、利用恐龙的突然消亡等知识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之情。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地理学科涉及到的“沧海桑田”、“物质循环”等诸多现象包含着辩证法,可以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运用这些现象可以教育学生,短暂的人生中会有许多变故,每个人都应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变化,进而启发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要时刻善待生命,不断进取。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谋求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命质量 人生活在环境中,一方面人类在不停地影响环境、改造环境,另一方面,环境状况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不停地对人类的行为作反馈。地理学就是研究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具有科普性的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帮助他们认清正确的人地关系,了解到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的一体性,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也是为人类创设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将保护环境看着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篇:浅论生命教育的理念

关注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随着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少年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课业沉重的负担使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和危机;学校对学生精神世界缺少关注,生命意识的教育不被重视,不少青少年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有调查显示,有很多学生会感到心情郁闷、紧张、厌烦、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从而引发多起自杀事件。由此实施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必不可少的地位。

关键字:生命教育 内涵 基本理念 实施途径 意义

生命教育的兴起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生命价值观失落的反思:一方面,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另一方面,人逐步异化为对金钱的追逐,权利至上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进而引发社会的精神危机,并逐渐腐蚀者人的灵魂。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且他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明确标举“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概念的,当数1979年澳洲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该中心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制。1989年日本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说明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

在我国,生命教育几乎还刚刚起步。主要是因为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以至于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把“人”只看成是处于封建等级体系中的各个群体,如皇帝与臣民,而不是有着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人,这种状况使我们会为了集体的利益轻而易举地去牺牲个人的利益,包括生命。反映到教育上,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漠视促使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育者则被看成是传授知识的“中转器”,这种情形导致“应试教育”产生。在“应试教育”中,对生命的漠视被发挥到了极至。结果导致了许多青少年普遍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表现为很多青少年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关心他人的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秉赋、性格和能力差异为前提,以倡导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活动。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意识或者说是生命观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思考生命让人体会到生命深层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热爱生命等等。

二、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

1.关注生命、善待生命

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每一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教育作为育人的事业,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以现实鲜活的生命为基础的。而任何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教育是教育的“异化”。

2.依据生命特征进行教育

生命教育在对象上要瞄准“人”这个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学生当做是“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鲜活的人。

生命是完整的,也是自由、自主的。教育的活动开展首先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主动地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不断的超越自己,实现自我的更新。而不是硬性的规划好学生发展的路径。其次,教育的过程中要凸显学生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教育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而不是教师。从学生自身的兴趣激发生命探索的本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不断的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必须在自己不懈努力和对自己的不断超越的基础之上,从而为学习提供发展动力。最后要张扬生命的个性,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服务,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崇尚分数至上的理念,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千篇一律的学生,没有任何个性可言。为此,教育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共性,给学生多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创造一个崇尚开放、多元的环境。

3.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要提升生命质量,使人明白生命的意义,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就要呵护、珍惜、欣赏生命。人生意义的体现首先是建立在生命存活的基础上的,没有生命个体存在何谈生命质量。因此,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使学生敬畏生命。

当前的教育过于死板,一味的知识传达知识给学生,题海战术早就成为时尚,而忽略了如何教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方法;只是复制老师所讲的,而不产生质疑和批判;干燥,死板的知识让学生不能融入自己的主观的理解。生命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个体,不开启他的灵智,他只是一个机器而已,丧失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道我们要生活在一堆冰冷的机器周围吗?这样,不明感情的亲疏,不懂得如何判断是非,何来的幸福人生呢?

生命教育所要做的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的境界,从而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因此,生命教育的实施会有一些阻碍和不利因素。在我看来,生命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途径:

1.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课时计划里安排一定时间的生命教育课,做到有老师、有时间、有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有规划,有效果的教学形式。

2.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安全教育活动等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还会学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3.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学科内容有机的渗透生命教育。比如,在讲野生动物的分布时穿插保护生物的意识等。

4.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在环境规划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命教育,规划建设生命教育园地,并在楼道、墙壁等处布置生命教育的主体内容,使校园时时刻刻渗透生命教育,形成客观生命教育的环境。

四、生命教育的意义

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 池墨.生命教育不容忽视[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7.8

[2] 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

[3]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顾海良.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J].中国德育,2008.8

[5] 李家成.论个体生命立场下的学校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

[6] 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建构[J].教育研究,2002

标准课程科学解读作业

姓名:何涛

学号:200751010111

院系: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

代课老师:龚大洁

第五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渺小而脆弱,这些灾难甚至能在瞬间吞噬人类的生命。因此,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珍贵,唤起对生命的重视、热爱,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对人地共融共生关系的探求、理解以及地理学科的价值认同,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地理灾害,感悟生命的宝贵

我们的学校建在山脚下,与居民区隔着一条河,当初校址选在这里的考虑也许是因为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过河,团领导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资金,在河上架了一座水泥桥,代替了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路人。但现在看来,这座桥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每年初春融雪期及夏季暴雨期,小河开始发洪水,东、南两面山地的洪水都汇入河中,一时间浊浪翻滚,涛声轰鸣,吸引了大小学生们爬在桥栏上、蹲在河坝边观看,有的学生还踏着台阶走下河堤,去捞水面上的漂浮物,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我国的气象灾害”这一内容时,重点讲了洪涝灾害,搜集了1998年特大洪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讲述了2012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件,从南山旅游区下来的游客,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连人带车被卷入滚滚洪流中,十余人无一生还,有的连尸首都没有找到,用这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对人的生命及财产造成的巨大威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和贪玩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并且,把本地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分布、造成的危害、应对措施、安全常识等内容制作成课件和表格,详细介绍给学生,这样既对我区的气候灾害进行了普及教育,同时通过对这些灾害的了解,提高学生应对这类灾害的基本生存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小小的团场也受到了影响,牧民们买上了摩托车,职工们有的买上了小汽车,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三连的牧民们喜欢抄近路,从学校门前的桥上过,摩托车打着喇叭呼啸而过却不减速,即使装了减速带也无济于事,甚至有的人是酒醉驾驶。周五放学时,来接住校生回家的各类车辆在学生中穿行,争抢生意,吓得学前班的老师像老母鸡一样护着本班的孩子。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地理课上提醒学生注意。因此,在讲授《逐渐完善的交通运输》这个内容时,我加进了自制的幻灯片,是我对这几年来本团因各类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的数据调查,用事实教育学生,天灾我们有时无法躲过,但人祸却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在车辆多的地方随时提高防范意识,就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观察生活环境,关注生命健康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宜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地理技能。为此,结合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首先,从空气开始,当学到“天气预报”中“空气质量”这个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诸多危害,再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学校南面的实验楼、公寓楼后的雪有什么异常?给出石市五年前和现在的空气质量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在去石市的时候注意炮团下面的天空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并给出两周的时间查明原因,写出调查结果。两周后,大部分学生教了调查结果,让我很惊喜,他们调查出:学校南面的雪上有黑点,因为距学校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煤炭转运站,毫无防尘措施,每天装煤、卸煤,黑尘飞扬,甚至飘入住户的房屋,住户连窗户也不敢打开。石市空气质量变差,五年前都是优,现在大多是良,原因是周围建立了热电厂、水泥厂等污染大的工厂,滚滚烟尘让石城的天空不再湛蓝,也使石市的天空与炮团以南的天空景象大相径庭。经过这些地理调查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污染对健康、对环境的危害,就联合煤厂周围的住户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勒令煤厂老板搬迁,还给我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之后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地、水,因为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舞台”,水则是维持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水和土的安全关系着每个公民的食物安全、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一步步引导学生关注该类热点灾害问题:土地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危害?如何防范、治理?我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还组织学生利用板报、手抄报在校内开展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宣传活动,为监督、保护本地区的环境,营造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实现美丽家乡、美丽学校尽一份力。通过这些活动,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美好的环境,才会有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健康的生命,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时时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生命,一切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生命就无法延续。这样的地理教育,才真正符合了教书育人的原则。

下载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占15%,EQ(情商)占85%。我们......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努力向上,积极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 2、管理力度不够,业务学习还有待于提高。平时工作......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8-2 13:35:23 新课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作为第一批感受新课改精神的青年教师,接触新课改也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过去一年的教学......

    眉县中学教育教学理念(小编整理)

    眉县中学教育教学理念 分线段成比例是平行线 有两条直线 如果有三条直线都与这两条线段相交而且分线段成比例 那么这三条直线平行 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

    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周口市扶沟县固城二中王美荣论文关键词: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感召下.更新与转变中学地理......

    精英中学教学理念

    首先,它从时间分配上转换了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老师在讲台上似乎讲得越清楚、越透彻,学生就理解得越到位,而实际上老师越讲自己越明白,学生却是越听越糊涂。高效6+1课堂中则充分......

    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非常注重基......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