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教育学习体会2
生命教育学习体会
生命教育的思想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首次提出,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而且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其教育目的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方法的同时,应也该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来实施教育。通过近一阶段时期学习和实践如何把生命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体育课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更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力行,其次教学场地开阔已受到干扰,课堂的组织形式多样,且又有体育器械的使用,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的精心的设计,也是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我认
为生命教育在体育课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生命安全,时刻牢记,不容忽视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其他保障和基础。每当接手新一届的学生时我都会和他们说:健康的身体是个“1”,后面的都是“0”,只有保证这个“1”的存在,后面的荣誉、成就、事业、家庭才有意义。在体育运动中有的学生会受到不同伤害。有的是自己造成的,也有他人所为或意外使然。这多多少少会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创伤,对体育运动产生心理障碍;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甚至会给大部分同学心理带来阴影,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要帮助并指导学生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一般我会上课前对学生从身体和思想两个方面做好准备,身体上做到充分有效地活动,思想上达到高度的重视;在课上,知识技能的讲解位置选择,既要学生能够看清教师的动作、听清教师的语言,也要便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观察;在队形变换、动作练习时,要合理的区域分配,给与学生一个足够安全练习空间,对学生行为要有一定的预判。教会学生正确的动作、自我保护方法,避免学生自身的伤害,教会学生相互的保护方法和器械的正确使用,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使学生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保护意识。
二、关注生命,体验快乐,养成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而我们的体育课正是在运动实践中,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态。长期由于“重知识、轻运动”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生命教育忽视了很多,这样做法往往使体育教学的失其本意。体育课中每一次新鲜的尝试、每一个新技能的形成、每一次教学比赛的体验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学生的兴趣产生,有了快乐也就催生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培养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学生们诠释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
三、利用情景,陶冶心灵
新课改实施以来,情景教学作为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为生命教育环节的融入提供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应用,如:在障碍跑教学中,以长征为背景,让学生体验先烈们艰苦奋战的战争岁月,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意识;在走步教学中,设置过独木桥的情境,培养学生提高警惕,注意安全的意识;在快速跑教学中,模拟消防员救火,群众逃离火场的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互帮互助的意识……这样的体育课既寓教于乐,有在学生心中产生长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位体育教师开发和研究。
四、掌握理论、指导实践应用
在体育理论课中,有很多教材都是帮助学生提高生命保护意识的内容,如:古代养生学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灾难自救知识等等,这些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健身和保健的科学方法,了解体育健身对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拒绝烟和其它麻醉品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收集的书籍文章、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教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布置体育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生命教育走出课堂。
体育课堂对于生命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每一位体育教师去开发,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懂得生命的珍贵,明白健康的意义,学会保护自己和关爱他人。
证书编号:中教(规)字AB110282号
生命教育学习体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二中
教师:陈中宝
第二篇:生命教育的材料doc 2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3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感悟生命价值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是: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喜欢自己;了解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意识;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二阶层目标是: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懂得要珍惜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养成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生信仰。小学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了解生命这现象。包括了解各种形态生命的诞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了解生命的不可逆转性;了解生命中的挫折和缺憾,并学会不轻言放弃,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了解死亡,正视死亡话题,引导少年儿童珍惜生命中,学会感恩。(2)领悟生命之价值。包括认识生命的独特性,认识生命之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的意义,学会处理好、“已我”、“人我”和“社会与我”的关系。首先,要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天生我才”,“活出尊严”;其次,要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懂得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学会包容,学会关怀;再次,要体会自已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惠泽,要树立“社会参与”的理念,以已所能,回馈社会。(3)实践生命之关照。包括对所有生命形式的尊重和爱情,不伤害生命。权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基本的自护技能;要善待生命,关照他人,从细微处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亲近自然,珍惜自我,懂得尊重他人生命——喜爱世界,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护意识4习惯和道德操守;在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丰满和心灵的充实。(4)绽放生命之精彩。引导少年儿童立足当下,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找寻生命中的美丽亮点,建构一个充满喜乐的内心世界;激发少年儿童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展现生命的活力和灵性;多创造一些体验,多给予一些鼓励,引导少年儿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针对目前的教育现实,尤其要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种种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求知兴趣,扩大生活视野,加强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生命意识的养成,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能够养成丰富的生命情感和坚强的生命意志。”
三、在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一)注重教师培训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因为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引路人,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以及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此学校推行生命教育的前提就要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使教师的生命素养与学生一同获得成长。学校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使这认真学习生命教育的有关理论与经验;定期地邀请专家做讲座,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形成对生命教育的共识;组织相关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对生命教育紧迫感和责任感,以保证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在使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即:教师能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能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有所成就;能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合作”师生关系;能以满腔热忱,提供自己的生命经历,同学生分享生命的智慧。(二)营造校园环境搭建生命教育舞台推行生命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建立起一张全方位德育工作的立体网络,使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更浓,我们要通过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营造校园环境,让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此来为学生搭建生命教育的舞台。具体操作可以通过组建学校“生命教育领导小组”,把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生命教育”相应的课程内容纳入班级课程表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有计划分步实施;启动“生命教育活动月”活动,以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内涵,促成活动的优质有序;建立完善 5学校“心理辅导室”,办好心理辅导剪报,通过心理咨询、讲座、师生帮教活动等,多渠道拓展心理辅导的多种途径;办好家长学
样,使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开展“学校”交流,开展与社区的融合互动活动;丰富校园电视台建设,开辟相应的专题节目,承担宣传先锋作用„„(三)遵循学生规律举行生命教育活动为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激发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全面融合,这就需要学样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具有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探究、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和人格。
1、着眼层次性开展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所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在小学内开展生命教育也应从高、中、低年级三个层次进行。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比较幼稚,缺乏对自身健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我们在低年级开展生命教育要重在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能力,以强调生命的自我保护为主。例如:低年级学生往往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逆行,同伴之间的游戏经常以推推打打、追追闹闹为主,这就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我们可利用思品课、综合实践课安排相关内容进行教育;又如:由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少,碰到突发情况往往手足无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预警训练,让学生知道身在火场怎么逃生;通过认识了解交通标志,增长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听安全讲座,懂得不做危险举动,避免意外伤害„„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种由被动接受教育到尝试主动学习得教育的过渡期,尽管在知识、身心发展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富有自尊心和个性,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可塑性强。因此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近一步引导其对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视和对他人生命的凝重,还要注重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生命现象,所以我们在中年级设置生态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可发组织学生参观城市,了解城市的环保措施及存在问题;参观污水处理厂,组织学生调查水是怎么污染的,了解水资源的宝贵;组织学生调查每天使用方便筷子的数量,推算森林的砍伐;在数学课中,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了解白色污染,并通过具体数据,认识到白色垃圾的可怕。高年级的学生从体能和心智来讲,都相对成熟,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会联系自身 6情况进行反思,以期使自己更加完美,所以我们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就以培养学生对生命负责的能力为主,鼓励其通过努力来感受到自身的生命价值。例如:通过心理健康课及心理咨询的途径,引导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关注自已肉体和精神的健康;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和辅导员“知心老师信箱”,通过阅读学生的信件,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了矫治疏导,并据以调整学校的活动。
2、注重针对性开展主题活动除分年级进行系列活动外,学校还应坚持开展全校性主题活动。如:提高自救能力的走进消防队活动;学校以年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请消防队队员讲自救常识,学生还穿上防火服,走向林间,学习支帐篷,进行合作野炊。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可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在安排队活动内容时,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增强队组织的凝聚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重点发展“爱心基金会”、“红领巾银行”、小社团、心理辅导站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另外也可充分利用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自豪感,焕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提升对生命的认知,开户生命智慧,使他们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人性是多彩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并且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坚持常规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通过浏览公园、博物馆、农庄等地方,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求助精神;要重视磨
炼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困境和危险的方式方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第三篇:高中生物生命教育2
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主战场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梁长余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他所创建的“阿南达村”学校开始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引起世界的关注。对生命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生命教育的关注点不同,其涵义也不同。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青少年生命观念淡薄,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当务之急,作为生物学科正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缺憾
由于吸毒、凶杀和青少年自杀案件频繁发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偏差。
1.1忽视其他生命的存在及其权益
生命教育关注的焦点只局限于人类的生命,生命好像成为人类的专利,把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完全隔离开,甚至把其他生命“物化”,以满足一时的好奇私欲,忽视了其他生物生命活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1.2把生命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实社会把生命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过于偏重道德教育。“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儒家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代一代影响着人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在浇灌着幼小的心灵,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献出自己的生命。看看评价道德的最高水准吧:舍生忘死、奋不顾生、视死如归,而面临危险时有效保护自己则被视为贪生怕死,被戏称“范跑跑”的范美忠就是典例,可悲!“埋儿奉母、割股奉亲”几千年来被褒扬为孝道之举,可笑!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蔑视自虐吗?
1.3生命是否平等仍未达成共识
对于生命的认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把人类以外的生命“物化”,与人类生命完全分开;二是生命完全平等。由此,人们产生了困惑:人和其他动物怎么可能平等呢?人们一边吃着动物性食品,一边却又倡导、高喊人与动物平等,滑稽!人类以外的生命应该拥有哪些权益,现行生命教育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答案。生命教育的渗透
2.1 认识生命的神奇
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份,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2.2 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珍贵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人也有生老病死,人死后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界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不断交替中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促使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再如,介绍细菌的微生物的生态作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体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如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一段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计算,学生经常出错,有的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相关题型,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2.3 体验生命的和谐
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种内关系,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种间关系时,举例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
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珍爱并善待生命。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别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则发挥调节作用。正是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才保证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由此体会到各系统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
2.4 感悟生命的价值
恩格斯把生命定义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生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从生命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并没有差异,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能因为人有理性,就认为人的生命尊严高于其它生命。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提到:首先,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价值(红豆杉、金银花、蝉蜕等)、工业原料(芦苇用来造纸)、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库的研究)、美学价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等等,其次是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最后还有人类尚未明确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
另外,科学史也走进了我们的生物教材,也是我们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科学史即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发现核酸,林奈和双名法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物质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聪明才智的、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畅想感恩 学会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词里这样写道:“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
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生命的历程是艰难的,所以要不断学习和历练,学会感受生命的珍贵;生命同时也是孤寂的,所以要发展爱和互助,学会感恩。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我想,我们的课堂定会生机盎然,生命常在!
第四篇:学习体会2
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我在二中已工作26年,虽然当校长只有三个学年,但我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不断学习,不懈追求,学习中也积累了不少心得感受。
一、把学校、学生的发展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要办好教育,校长是关键,要做一名成功的校长,就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看作是自己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把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教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教职工为本,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创佳绩。这既是一种责任,更应该是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树立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必须有“法”可依,人人必须“守法”,“法”就是学校的制度,这是实施学校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一个“法”治的学校,应当有科学的计划,缜密的实施,认真的检查,客观的总结。应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应当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各尽其职,又协作配合,应当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奖勤罚懒,选优汰劣,在“法”的面前做到人人平等,校长必须坚持以法治校,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大事大非上讲原则,在小事小非上讲人情,力争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几年来,我依照法律法规和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与全体老师一起制度了《登封二中常规工作管理要求》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教师清楚自己的份内事情,大家平时工作起来有凭据。同时学校这些有系统的制度在教师中有较好的引领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中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
三、管理就是激励。
1、充分发掘教师的能力。
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有可取的一面,都有他闪光的一面。大家是因为有缘分才聚集在一个团队里。我始终坚持按才任使,尽可能地让每位教师任职在恰当的岗位上,发挥其能。学校工作是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是需要有不同能力的人,少了将不行,少了卒同样也不行。
2、用赏识的心态来激发教师。
当前我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其实在学校的管理,我们也要来一场赏识教师的活动。
教师的教育是要从他的内心深处来的激情出发,才有可能把教育工作做的更出色些,只有快乐的教师,才有快乐的学生。所以学校的领导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远比声色俱厉有用。这种宽容和理解是对老师最大的信任,绝大多数的老师会在这种信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为学校,为校长分忧。教师从某种程序看是一种弱势群体。据我多年的体验,农村的老师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群体,所以在岗位上我努力用微笑来感染教师的工作热情,用倾听来排解他们的苦衷,并适当地提出我的看法来影响他,改变他,支持他努力向前进。几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在学校工作制定校规要严,执行校矩要宽的作为信条,双线并行,努力营造一种既定严格认真而又轻松和谐的学校教育氛围,我觉得这也是算“理性治校”吧。
四、在学生管理上,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努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
通过班主任、团支部、学生会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力度,让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下努力做合格的好学生,通过升国旗、主题班会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学校还组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即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特长的同时,还促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
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学校切实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贯彻落实各级会议文件精神。
六、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
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综合以上,我认为我在学校管理上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励。
第五篇:生命教育优秀教案2
生命教育优秀教案2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背景:
随着电脑家庭化的日益盛行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诚然,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对于好奇心、模仿力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把“家”搬进网吧,有的学生陷入网恋的阴影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结果沦落为少年犯。大量的青少年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来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从而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促使中职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教学重点: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预防患上“网络成瘾症”。
教学内容:1,分析“网络成瘾症”成因。
2,怎样预防青少年患上“网络成瘾症”。
教学过程:
一,“网络成瘾症”成因
是什么让青少年在网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网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自身原因:网络因其开放性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网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孤独,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同时,网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
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网的“失控”。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放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学校还是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这一头,而忽略了道德训诫、性格养成、法制观念的培养。因此,一些少年儿童不仅心理道德水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连基本的社会公德都不懂得遵守,心理上完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难想像,在这样的“人格白纸”上,再涂抹上一层“暴力崇拜”的墨汁,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未来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社会原因:目前社会对公共上网场所管理松散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患上“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往往无心学习,荒废学业。曾经有一位“网迷”学生说:“在网上有一种天堂般的感觉,仿佛你就是世界的主宰,精神能得到极大满足。”青少年一旦成为“网迷”,就会陶醉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越来越脱离实际,对现实世界表现出冷漠、麻木和不以为然,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危险的。
二,“网络成瘾症”应对策略 网络的出现,引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难道网络真是“洪水猛兽”,我们要避而远之,拒绝它吗?当然不是,要预防青少年患上“网络成瘾症”,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品德的教育,让青少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网络,正确使用网络,网络完全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好伙伴。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引导青少年面对网络,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 1.青少年从触网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人们通过假想营造出的虚幻空间。虽然网络由真实的人所开发,但通过网络所接触到的人或事都不是可触、可感的,是有好坏之分的。
青少年由于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易对直观、形象而又新奇的事物发生兴趣,但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很难对事物的实质加以正确的评判。如他们喜欢看卡通片,会钦佩那些用暴力取胜的卡通人物,并把他们当成勇敢的大英雄来崇拜,在生活中喜欢模仿卡通人物的攻击行为。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利用信息技术课和活动课,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介绍网络、展示网络的优越性:如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卡通、风景、动物),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上网,在网上查找学习中所需的资料。
在认识网络优势的同时,教师应有侧重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的危害,如:网上一些图片和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看;上网的人各种各样,很多言行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害人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会耽误学习,还会导致犯法。
我们应从青少年一开始接触网络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让青少年有计划、有目的带着学习任务上网。同时,对学生上网时间进行必要引导和限制,避免学生成为“网虫”。2.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开展信息品德教育学校教师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开始,家长对青少年使用网络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家长认为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上网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坚决不许上网;另一些家长认为网上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对孩子上网不应限制。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学生上网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上网应该有目的、有计划。
为此,我们应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教师利用家长会及家访,用收集的数据和实践的效果向家长说明正确运用网络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家长明白网络教育的必要性,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同家长制定网络使用计划,如:对学生上网浏览的内容、上网时间等做出规定,使家长在学生上网时心中有数,正确引导,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学习、交流、讨论。
社会、学校、家庭应多方联动,群策群力,共同营造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软环境”。对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继续出台和完善有关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法规、文件,并从制度和操作层面确保实施这些安全法规、文件的实效性,尤其是执法部门,更应加大对网吧的安检和规范力度。学校作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应落实长效机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和监督力度,指导他们科学、安全上网,并采取结对子,谈心交流、跟踪教育等方式实施对“问题学生”的帮扶工作,确保校园远离网毒。对广大家长来说,应对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进行“监控”,不能过分溺爱孩子,纵容孩子无节制上网。
3.借助网络让青少年欣赏美、感受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它的信息量大,收集快捷方便。教师不仅要能够运用网络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同时也应该开辟网络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打好信息素养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网络生动活泼、形象地重现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文美、景美和境美。教师还可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细心寻找并收集大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不仅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而且以网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4.发掘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及时进行师生、生生、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师也可利用网络组织讨论,帮助青少年思考和辨别是非。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发送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在学生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竞争同学之间也可进行实时讨论,或相互排解疑问,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敢面对面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有了网络这个非常便利的媒介,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将心里话向大家诉说,让老师、同学了解自己。
可见,网络的正确使用有益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