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庄参观学习报告
赴
刘
庄
参
观
学习
报
告
新乡学院青马学院学员:闫保永
2010年5月14日
报告
一、参观学习地点:新乡刘庄
二、参观学习时间:2010-5-1
1三、参观学习人员:新乡学院青马学院学员
四、参观学习心得:
在校团委老师孙老师和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新乡学院青马学院全体学员于5月11日下午到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参观学习。
当我们乘坐的校车驶进刘庄村的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这里哪里是一个村庄呢?整齐的别墅楼,绿化的草坪地,清澈池塘里成群的金鱼,就是市区的生活也没有这里的舒适别致呀!可是,这里是村庄,是一个经两代人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的村庄。
走进刘庄,让你感受不到这里地处农村;走进刘庄,让你觉得生活的美好!可是,这不是我们来这里参观学习的目的!看刘庄,就是看一个落后的农村怎么经过艰苦奋斗成为一个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史!
我们一行首先参观了刘庄村展馆,在这里以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刘庄村的发展。让人震撼,让人惊叹!当登上展馆顶层时,站在那里,刘庄的全景尽收眼底。
当听说可以参观村民的家时,我们便三五成群的到村民家里去了解情况。我们几个和一家的阿姨聊了起来,听他介绍说他们共产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村委会提供基本的住房、医疗、教育等,住房装修样式基本一样,每家孩子等到成年留在村里的,村委会给分装修好的现房,村民基本都在村企业里上班,按劳分配,但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有基本的生活补助,村里的基本待遇人人平等,允许村民自由发展。”
阿姨为我们讲解的时候,脸上不时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让人羡慕,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但是他们又充满对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信心!
在这里这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让
我们对中国推进农村改革充满信心,推进“4+2”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
刘庄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社会主义集体的吸引力,政治工作的激发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
刘庄是我们祖国建设新农村的样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革的脚步,想要全面发展,样板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生活是美好的,刘庄人是勤劳质朴的,人人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李先念、吴邦国、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刘庄视察并题词。刘庄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社会主义集体的吸引力,政治工作的激发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现在,刘庄人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与时俱进,为把刘庄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我们也在努力,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着!
刘庄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356户,共1616人,党委组织为党委会,村民自治组织为村民委员会,经济组织为农工商总公司,下属制药、机械、造纸、淀粉、农业、商业及、车队等7个产业。刘庄人民在史来贺老书记的带领下,在以史世领书记为首的新一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使刘庄走上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
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是个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村庄,在中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可是在人们心目中,在河南乃至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它却有着显赫的声名。
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昔日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村庄。从刘庄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刘庄,历经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面貌未改,山河依旧。村庄依然贫穷,人们依然贫困。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刘庄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这里,贸工农一体化、农林牧齐发展。2001年,全村各业产值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集体积累资产6.1亿元,人均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
这里,职工群众居住着集体统一建的双层和五层住宅楼房,人均住房35平方米;家家有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这里,江泽民、胡耀邦、李鹏、李先念、乔石、胡锦涛、姚依林、田纪云、姜春云、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查并提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友好人士前来参观访问;国内各地参观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刘庄新村别墅由我国著名的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总体规划和设计,是集农村特色与城市化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是集楼宇、办公、消防、通讯、保安自动化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现代化农民公寓。全区别墅建设呈组团式、全框架排列,共分A、B、C、D、E、F六个区,每个区内都有2-4个绿化休闲广场,其间道路纵横交错,美丽宽广,绿化面积达15%,环境优美,舒适怡人。单户住房面积达472平方米,人均达120平方米,宽敞明亮,并配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现代化家具、闭路电视、电话、车库等,集中供热、供气等设施设备齐全,造价近40万元,抗震设防烈度十度的全钢架结构,豪华中不失朴实,美观大方,舒适方便,结实耐用。另外,别墅小区成立了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刘庄新村别墅管理办公室,先进的管理设备,一流的服务水平,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造就了安全、舒适的刘庄新村别墅。
第二篇:参观刘庄有感
以工业反哺农业 快速发展农村经济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有感
2011年10月4日上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到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刘庄”。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入户调查和当地群众的详细介绍,学员们对这个蜚声全球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范村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不仅为这个小小村庄所创造的惊人奇迹赞叹,更为全国劳模、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史来贺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折服。
一、今非昔比的新农村
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是豫北一个方圆1.5公里、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小村庄。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靠107国道,距新乡市25公里。从明代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历经了500多年的漫长岁月,村庄面貌未改,山河照旧,依然是“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的长工村。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的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刘庄就已经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问题的先进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又成为实现小康的“中原首富村”。
跨入新世纪之后,2001全村总产值已经达到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积累集体资产6.1亿元,人均年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到2007年底,刘庄年总产值增至11.5亿元,当年纳税2亿元,人均纳税2.9万元,人均年收入1.9万元,户均存款20多万元。刘庄村的社会保障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村民享受的福利多达42项。秉承“按劳分配,合理差别”的原则,每月发奖金,年终统一分红,住房集体盖好统一分配。每天2次集体供应鲜奶,每5天集体分一次鲜肉,集体包揽村民医疗、子女入托上学……小到面、油、粉条、瓜果、芝麻糖,大到修路、绿化、房屋维修等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承担。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周边村庄在刘庄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刘庄上学,也像刘庄人一样享受免费教育;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退休金400元,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补助;18岁以下未成年人每月可享受30元补助。村内建有设施先进的卫生室,小病可以不出村,所有群众都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在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集体再补助30~40%;每年还组织全村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如今,全村已有近200户村民入住了第三代现代化的连排别墅,每户含地下室共四层、户均面积472平方米、人均近120平方米。书房、健身房、车库、电话、中央空调、网络宽带、闭路电视、现代家具、集中供热、供气等,应有尽有。今天的刘庄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和生活城市化,还是全国农村旅游的示范点和河南省旅游景点之一。
二、艰苦奋斗造就今日辉煌
可想而知,500年的贫穷要在50年里彻底改变,何其不易。解放前,黄河故道上的刘庄只有750多块“耷拉头”、“盐碱洼”、“蛤蟆窝”的贫瘠土地。那时候的粮食亩产只有100来公斤,群众饥寒交迫。1952年冬天,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史来贺带领全村群众肩挑、车拉、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20年时间把全村土地改造成四大方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为了实现农业高产,1957年春,史来贺扛起行李,住进棉花试验田,不顾夏暑冬寒,反复进行试验。终于创造了皮棉亩产53.5公斤、粮食亩产215公斤的好收成,刘庄一跃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在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鼓励史来贺说:“千亩棉花亩产百斤以上,你们带了个头,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给全国树立个榜样!”
“十年**”中,“四人帮”鼓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史来贺被扣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黑劳模”的罪名,刘庄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针对这些论调,史来贺召集全村100多名干部和党团员开会,展开大讨论。会议开了三天三夜,最后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大家一致认为:“谁要草叫谁去要草,咱农民要的是粮食,咱要除草留苗!”全村男女老少顶着压力齐心干,在特殊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仅有3个半人的铁匠铺子发展成了拥有几十台机床的机械厂,生产的汽车喇叭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始只有一台纸车的刘庄造纸厂,后来发展到12台纸车、年产1万吨瓦楞纸。通过兴办村企业,刘庄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全村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从1976年到1981年6年间,刘庄投工30多万个,拆旧房1200多间,烧砖1000多万块,盖起了1800间单面双层向阳居民楼,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条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1980年,刘庄率先跨入“小康”行列。1985年,史来贺和村党委通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制药厂——华星药厂。开始建厂时,资金不足,他们就依靠集体积累和群众集资,自力更生造设备,自己动手搞安装。技术力量不足,就派出人员到天津、无锡等地学习。如今,刘庄华星药厂已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抗生素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等10个分厂,能生产多种原料药和成品药。青霉素分厂成为全国第三大家生产青霉素的外向型厂家。高科技为刘庄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庄目前已拥有医药、机械、造纸、食品等6个企业,车队有各种车辆100多部、动力机械700多台(部)。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和科学种田。95%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村里还投巨资建起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刘庄学校,盖起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教师办公楼,为教师上浮4级工资。早在1980年,刘庄就普及了高中义务教育。对回村的高中毕业生,分批送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村里负责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请大专院校到刘庄办班,建立电视插转台、地面卫星接收站、图书室。现在,刘庄已有1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167人获得高、中级和一、二级技术员职称。今天的刘庄人,已经使用电脑监测每一道工艺流程,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最新的医药信息,一些人不仅看得懂英文,还能用英语写出自己的产品说明书。
三、探索典范成功的秘密
刘庄的成功离不开史来贺;史来贺带出了一批好干部,这一批好干部们凝聚刘庄人齐心协力抓住发展机遇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业绩。
从1952年起至2003年去世,史来贺担任刘庄村支书51年。期间荣任历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当选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7次当选全国人大
代表,4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并曾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组部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话说:“史来贺50多年红旗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史来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从未动摇。”史来贺自己则常说:“当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造福,不能怕吃亏,不能怕出力,不能怕得罪人,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作为5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史来贺曾多次面临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选择。1953年,上级党委多次调他到区上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从我个人角度讲,到区里当国家干部不吃亏,可刘庄还很穷,这里更需要我。”1965年,新乡地委根据河南省委的意见,决定选史来贺进县级领导班子。他仍然不肯离开刘庄。最后地委只好让史来贺任新乡县委副书记,兼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底,新乡地委动员史来贺把家搬到市里,把老伴儿子户口“农转非”,安心到地委上班。老史诚恳地说:“我是农业劳模,离开土地还算啥劳模?”机遇一次次选择了史来贺,史来贺却一次次选择了刘庄,坚定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人不离刘庄,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
史来贺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真实得像田野里触手可及的高粱一样。1965年史来贺开始从新乡县委领工资以后,当村民平均收入低于他的工资时,他就向村里交了工资,按村民平均标准拿工分;后来村民平均收入高于他的工资了,他又交回工分拿起了工资。在他家里,他和老伴的衣服都挂在铁丝上,连个衣柜都没有。史来贺最喜欢吃的饭是“热馒头蘸辣椒就白开水”。为刘庄创下近十亿家业的史来贺,永远是全村最后一个搬进新居的人。史来贺的老伴刘树珍和大儿子史世领一家,谢绝了村里按规定分给他们的别墅,至今仍住在简陋的周转房里。他们信守老史定下的家规:一不比群众特殊,二不占公家便宜,三不收礼送礼。史来贺只念过两年私塾,但是一生酷爱读书,总是努力学习新知识,手边常备三样东西:书、收音机、笔记本。
史来贺认为,富裕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经济搞上去了,思想境界也要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富裕。他常说:“把群众带富还不够,还要把群众带好。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史来贺结合农民特点,经常引导群众进行“五对比”: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像春风化雨,浇灌着群众的心田。在刘庄,人人遵守《村规民约》、《厂规厂纪》,任凭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刘庄人却始终凝聚着一个信念:不信鬼神不信邪,一心信仰共产主义,一心建设社会主义。
对接班人问题,史来贺态度明确:刘庄的干部要大家选。在他离世后,刘庄召开全体党员大会,113名党员投票直选新一届村党委班子,史来贺的大儿子史世领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几十年来,刘庄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党员违纪。这里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没有宗族矛盾,没有派别之争,展现出一幅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四、以工业反哺农业,注意保护环境
刘庄在享受工业化所带来的富裕的同时,也承受着与之俱来的工业污染:药厂发酵罐飘散出的浓郁的气味笼盖了整个村庄,明显地降低了这个“中原首富村”的空气质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又好又快”,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刘庄在完成初步工业化之后,也正面临着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只有尽早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走“又好又快”的新型
农村工业化道路,刘庄的集体经济之路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相信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刘庄人应该能够找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解决之道。
刘庄的今天是辉煌的,也将继续辉煌下去。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是怎样才能将刘庄成功的案例引用到我们生活的村庄?我们做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像史来贺老同志那样的领导,带领我们的家乡父老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未来二期参观刘庄心得
参观刘庄个人心得体会
——未来学院
11月19日,我们未来学院二期的学员们参观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新乡七里营刘庄村。通过参观刘庄展览史来贺同志纪念馆,我们对全国特级劳动模范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这个把黄河故道上的贫瘠村庄打造成“红色亿元村”的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对如今以华星制药厂等高新科技工业为龙头的新农村经济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比今夕刘庄的发展变化,也让我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还未到达刘庄前,我们就曾了解到,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典型。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鼓励、支持下,刘庄从先进“互助组”到“模范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坚强的组织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物质基础,50多年与时俱进、勇立潮头,50多年旗帜不倒、长盛不衰,50多年感召一方、引领一片。2008年,刘庄村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36亿元,人均纯收入20662元。探寻刘庄的创新之路、发展之路、成功之路,有着难能可贵、值得借鉴的丰厚经验。
来到了刘庄,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昔日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村庄。解放以后,因为有了坚强的党组织——好带头人史来贺的领导,这里贸工农一体化、农林牧齐发展。刘庄人均实际收入15000元,目前户均存款都在20万以上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50项免费福利。在史来贺书记事迹展览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真实的照片再现了刘庄村在老书记史来贺同志的带领下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仿佛看到史来贺书记带领刘庄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英勇事迹;参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刘庄村,无论是宽阔的马路、一座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 “花园洋房”,还是房间内一应俱全的实木家具、功能齐备的家用设施,都让我们赞叹不已,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这次参观活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次生动而难忘的社会主义教育,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刘庄的快速发展与史来贺和史世领书记的艰苦努力分不开,让我看到了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也让我深刻地思考到刘庄的成功关键在于选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找准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坚持一个永远跟党走的好信念、形成一套常抓不懈的好制度。
一、有一个永跟党走的好信念,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思想根基
刘庄人经常自豪地说:刘庄是“社会主义新刘庄”。从老支书史来贺,到现任村党委书记史世领,刘庄村党组织始终把“让群众跟党走”作为必须忠实履行的政治责任。50多年来,刘庄村党组织始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到兴办乡镇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刘庄村都是按照党的要求,紧步跟上、先行实践、创造经验。老支书史来贺带领村民战天斗地40多个春秋,始终把党组织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创造了很多经验,积极实施“强基富民”工程、“双强”工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证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有一个感召群众的好带头人,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刘庄人念念不忘“好书记”史来贺。刘庄从当年“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关键是有史来贺这样的好带头人。他守信念,一辈子矢志不渝做好两件事:一是让刘庄人走正路、跟党走,二是让刘庄人走富路、尽快富起来。他讲奉献,把“不怕吃亏”作为人生信条,从当干部那天起就没有拿过国家和村里一分钱补贴。他重品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始终兢兢业业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中央组织部曾经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誉为解放以来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史来贺病逝的时候,整个刘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群众担心刘庄这面旗帜少了史来贺这位掌舵人能否继续举下去,担心刘庄这个“明星村”今后能否依然光彩照人。事实证明,新一任党委书记史世领没有让群众失望。曾经到大学进修学习的史世领在刘庄发展最需要人的时候回到村里,他在史来贺的言传身教中继承了好传统,在刘庄创业创新的历程中积累了好经验,在与群众朝夕共处中培养了好作风。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后,他坚持以开拓创新促科学发展,以造福群众促和谐稳定。
三、有一个务实为民的好班子,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组织保证
刘庄村党组织是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史来贺、史世领的带领下,村班子始终做到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始终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几十年来,刘庄村坚持村务公开,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近年来村班子还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新目标,兴建了第三代新型农民别墅,村民全部搬进了每户472平方米的新居,并且配有中央空调、信息网、集中供热供气、生活污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等设施;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退休人员除享受49项公共福利外,每人每月领取450元退休金,65岁以上的增加100元,未成年人每月领取生活补助;全村群众由集体出资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外,医疗费用全部报销,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四、有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物质基础
50多年来,刘庄村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松,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选准兴村富民的好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好路子。从上世纪60年代粮棉双高产、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到70年代发展集体工副业、80年代成为“中原首富”、90年代以医药工业为龙头的集体经济兴旺发展,再到新世纪初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刘庄的发展层层递进、步步加速,不断瞄准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
五、有一个开拓进取的好氛围,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50多年的风风雨雨,刘庄村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以史来贺为首的刘庄人,用推动刘庄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生动体现了开拓进取、一往无前、敢为人先的精神。几十年来,无论是村“两委”班子会,还是党员会、村民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讲世情、谈国情、议省情、析村情,努力让视野更宽一些、眼光更远一些,不断摸索推动刘庄发展的好路子,不断寻找符合刘庄实际的好办法。刘庄人敢于领先一步。在发展的道路上,刘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全村上下永不懈怠、奋发进取的劲头越来越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同时,我自己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学习史来贺和史世领书记先进事迹的同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践行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优良传统,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学习参观报告
参观、学习(中信渤海铝业控股有限公司)报告
为了提高我公司厂内、车间的管理,汪总特地派我们到中信渤海铝业控股有限公司去参观、学习。参观后体会到渤铝的运行完全是按照9000体系和6S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此次的参观、学习情况如下:
一、厂区的整洁与规划:
1、进入渤铝后,厂区的清洁程度是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各种物品的摆放、绿化带修剪、路面的清理基本上都是按照9000体系和6S管理体系的标准去做的,真正的体现出了清洁、清扫的要求标准,所以我公司也应积极学习、落实6S管理体系,逐步强化和完善管理制度。
2、厂区的规划合理。红、黄相间非常分明,而且各部位都有明显的标示,即便是非常不明显的地方(包括垃圾点)也都有明显的标示,体现出工作的细致程度,所以我公司首先应学习好9000体系和6S管理体系的标准,并把所学到的真真正正的应用到实际管理当中去。
二、挤压、氧化车间所见所闻:
1、挤压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控制基本上和我厂内的工艺参数一致。料的表面亮度高、均一度好、稳定性好但是条纹也比较重。600T挤压机每个班产量也能在4t左右。流速基本控制在6~7左右。机台的人员安排为:600T挤压机3人操作;1100T挤压机3人操作。上棒、夹棒、铰直、锯切等都是3人完成。机台的产量不变,质量有保证。车间内、机台附近的环境卫生也清洁的较彻底。各个机台上都
有各岗位的操作标准标识。各项生产记录上字迹工整,展现了渤铝员工的敬业精神。
2、氧化车间的生产工艺控制的相当到位。在工作现场,从脱脂到最后封孔完贾工都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工艺的控制稳定性好,工艺参数都是按指定的数据去调整,并且随时随地进行跟踪。工人操作培训是最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员工对每一个工艺槽的控制标准都相当熟练,操作起来非常的轻松。氧化车间员工的操作按照工段的管理控制,一环扣一环非常缜密。生产中的各项标识也非常的清晰,即使是新员工到车间后通过观看学习标识的流程和工艺标准也能马上进入生产状态。下料和包装区域的筛选工作做得的也非常好,员工各负其责,对每一支料都进行仔细的检查,若产品表面出现夹杂、划伤、黑线等问题立即用红笔做好标记。经过参观后觉得氧化车间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工作中不能出现“还行、还可以”等字眼,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三、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挤压、氧化车间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小,而且工作中责任心非常强,各项管理制度执行的到位。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是一样的,而且奖罚分明。
四、产品质量控制
渤铝的产品质量控制均落实到人头上。首要的检查是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做好标记。检查时对每一支料从两头往中间部分看发现没有质量问题的视为合格品,发现有问题的做好标记。都做到了仔细、认
真,确认不准的找质量检查员确认。
五、形象与安全
各车间的领导与员工统一着装,安全帽,工作证佩戴整齐,尤其是领导起带头作用。给人一种严格正规的感觉,也体现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是非常到位的。
六、经过本人到渤铝的学习参观,发现要想有好的产品质量,并保证其稳定性,首先应从源头抓起。
1、购置原材料铝棒要有稳定性。材质要求必须在我公司的控制范围内。
2、铝棒的温度控制和出料口的温度必须严格要求和控制。
3、时效炉要按照正常规定要求运转,只要前面的温度保证,时效的硬度就能达到。
4、喷砂机最主要是稳定性的控制。按照每个班喷料的多与少进行补加新砂。生产量如果达到350~450t时原有的砂子普遍换掉加新砂。1日砂筛完之后按量消耗的多与少进行补加,达到要求的料面为准。
5、喷砂机的下砂量必须控制好,每个下砂口必须都得有砂子,通过控制一定的量以避免出现料面不均的效果。
6、喷砂机喷出的料必须认真检查喷砂的效果以及A、B、C、D面的匀称程度。
7、进入到氧化车间最重要的是工艺的控制。每一个工艺槽必须按照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不允许马虎大意。
8、包装时严格控制废料的出现。检测封孔的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包装。
以上是本次去渤铝的所见所闻。我本人的感受非常大,希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使我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大步。
报告人:王飞
2011年8月31日
第五篇:参观学习报告
中原大化参观学习报告
2011年3月31日上午9:00到****集团**厂参观学习,由^^^副总经理接待我们,介绍了装置的生产情况,和我们的装置区别在于气化炉不同,他们采用煤粉燃烧(没有高压煤浆泵),压力没有我们高,其它装置差别不大。
****也有老厂和现在的##厂,目前电气上是按公司设立部门的,有3个经理和3名电气工程师加班组编制组成,电气方面共有五十五人。##厂的电网框架是:进线是110kV,通过变压器转6kV和400V,6kV变电所和400V变电所各有4个,相对比较集中,但电缆要多使用一部分,一个变电所供2-3个工段的负荷,低压开关采用ABB框架E系列断路器和斯耐德框架断路器,和我们使用的差不多,使用了一部分厦门ABB低压成套柜;高压采用的是国产断路器,采用的是许继综保和后台。
在班组管理方面,他们主要是采用工时考核奖励制度,不做事不拿钱,保运(值班)的电工拿固定工时,检修的电工按每件不同的工作拿不同工时,检修出现返工的要扣除原工时,有一套完整的工时考核制度。工作任务主要有班长进行分配,尽量做到公平,班长的工资是普通工人的1.5倍,工资实发大约有2600元左右,其中有一部分绩效工资每月是不同的,电工之间的差距大约为600-700元,电气工程师实发大约有3000元左右。通过工时考核制度,每位员工的积极性都很高,都愿意去做事,同时电工的技能也能通过做事得到提高,有很多人宁愿放弃年假和休息来上班,他们公司人员的收入在当地还是较高的。
在台帐方面主要是运行日志和设备台帐,运行日志是记录日常处理事项,设备台帐是在公司内系统平台上进行记录填写,在公司内部资源可以共享。
在设备管理方面,电机润滑除特别的关键设备的电机有要求外,其它全部采用2#油脂,对于没有加油孔的关键电机采用在油盖上制作加油孔,他们目前仅在少数单台重要设备上进行改造,数量只有2台。高低压配电房均在2-3楼,出线采用电缆夹层,比较清爽,也便于检查电缆发热和损坏情况,现场设备的巡检是分片区进行,每天一个人负责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这样确保巡检质量,对巡检出有异常的设备,通过工时考核制度进行奖励,巡检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我们现在是巡检出隐患还是不少的,只是对重大的隐患发现和处理进行了奖励,如果我们对巡检中发现并确认的隐患都能够进行奖励,巡检质量和仔细程度还要高。目前在振动管理方面还没有具体要求,一般作为判断检修后是否符合要求和发现异常时的判断分析,电机解体也是电工自行完成,他们有检修作场,因为电气检修后要进行试验,没有作场,比较不方便,效率也不高。在重要设备的电气备件方面也是采用备整机,如变频器等。电房的降温采用中央空调和柜机,保证电房的温度和清洁卫生(配电房采用水磨地面,便于打扫)。
在外线晃电方面也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400V母线采用电压继电器判断失电切换,只要失电,继电器回路全部释放。了解到目前为止运行到现在2年多时间没有因为晃电造成停车。高低压的开关整定是他们自己进行设定,现场变频器的维保采用吹风机进行吹扫,绝大多数变频器安装在一起,便于管理和维护。使用反映维修故障最低的是ABB-ACS800变频器,操作方便简单可靠。共同讨论了,避免由于低电压引起变频器跳停的办法,需对原控制原理进行部分修改,主要是确保电压恢复后变频器能够及时启动运行,目前他们也没有实施。
电气专业 &&& 20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