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语文自主学习达标检测 综合阅读 第一篇 青花瓷瓶
青花瓷瓶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根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
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并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
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男孩偷来青花瓷瓶典当为母治病,老板
2、请对第7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做简要赏析。
3、这篇小说缺少题目,一下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A《青花瓷瓶》 B《雪天的典当》 C《别样的温情》 我选择题目《》,理由是:。
4、对于文中“雪”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雪景的描写,不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也突出了老板安逸舒适的生活状态。
B.第2段的描写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而小男孩衣服单薄,更衬托出小男孩身体瘦弱,生活艰苦。
C.第8段中对积雪融化的描写,烘托了小男孩的心理。老板的亲切逐渐化解了他内心的紧张不安。
D.结尾的雪景既表现了老板帮助孩子后的愉悦心理,也表达了对小男孩走出生活阴影的期待。
答案;
1:男孩偷来青花瓷瓶典当为母治病,2路艰难。“揣”写出了小男孩对花瓶的珍爱以及他心中的忐忑。的,瓷瓶上饱含小男孩对母亲的爱以及老板对小男孩的怜爱。
第二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达标检测的试卷
一、读读写写。(8分)
niàng zào páng xiè lào yìn kǒng jù
()()()()
jiē fā dàn shēng tiào wàng hé xù
()()()()
二、辨字组词。(8分)
投()腋()洽()婉()
没()液()治()豌()
三、补全词语。(8分)
一望()()波光()()
南()北()奋不()()
()()善诱 相貌()()
孜孜()()()()彬彬
四、说说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大树,我的好兄弟,我真对不起你!()
2.掘呀,掘出一个澄澈的人工湖!堆呀,堆出几座大山!垒呀,垒出新的家园!()
3.地球母亲迫切希望有一件完整的绿衣服。()
五、给句子排排队。(7分)
()春天,我和伙伴们在花坛里种下了一些喇叭花籽。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突然发现花坛里拱出一砦绿色的芽。
()我们天天浇水盼着它快发芽。
()又过了一段时间,喇叭花渐渐长大了。
()我仔细一看,呀,喇叭花发芽了。
()到了暑假,喇叭花开了,它的花可真漂亮啊,好像一个个小喇叭。
()我们给它搭了个架子,让花蔓攀在架子上。
六、病句诊断室。(8分)
1.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2.中国名胜古迹很多,长城是唯一的一处。
3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会了。
4.我们把学习应该搞好。
七、古诗默写与赏析。(10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
()——()()——()
2.写写后两句诗的意思。
3.这首诗描写了____,抒发了诗人__—的情感。
八、阅读大舞台。(15分)
大森林里,一只豹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伤得很厉害。他一连好几天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叫着:“我不能再捕措了,得赶快想个办法,我要饿死了。”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豹装出快要死的样子,对树上的猴子说:“亲爱的猴子,你快去通知所有的动物,就说我得了重病,快要死了。让他们一个个来看我,我想和他们作最后的告别。”
猴子把豹的口信很快传给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大家都很可怜豹,便一个一个地去看望豹。
鹿去了,袋鼠去了,野猪去了……乌龟因为住得远,走得又慢,所以落在了后边。当他慢慢地爬到豹的家门口的时候,竟然发现地上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想了想 一下子明白了 噢 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 哼 我还是别去看他吧。
躺在床上的豹听见门外轻轻的脚步声,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1.给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读短文后填空。
豹摔伤了,他不能再捕猎了,他想出了 的办法。
短文中“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
3.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九、习作芳草地。(30分)
你一定参观过风景优美的景点或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吧!把那次游历写下来,要求结构清楚,要写出事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
四、1.比喻 2.排比 3.拟人
五、1 3 2 5 4 7 6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_期中综合达标检测试卷(无答案)_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íng ràoshān hǘpáng bójuān kâ
()()()()
hē hǜqiǎng bǎohào hànfā jiāo
()()()()
二、词语接龙。(10分)
1.海阔天空一空空荡荡一_______一___________
2.名副其实一_______一 ________一__________
三、说说下列引号的作用。(9分)
1.“张星”与张钰哲发现的“中华星”一同闪烁在夜空。()
2.许海峰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3.她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8分)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既„„又„„
1.()坐在马鞍上,你()可以俯视那清澈的水底。
2.()他贫困潦倒,无人赏识,()他很孤独。
3.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有严格要求我的用心爱心专心 1
父亲。
4.它()浑身是刺,貌不惊人,()它的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美丽。
五、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话正确的是()。
A.破折号和省略号连占两格。
B.书名号的前后两部分都标在空格中央。
C.引号的前一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后一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结尾。
D.破折号和省略号在转行时能断开。
E.逗号、句号、顿号、引号、冒号都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
六、快乐阅读。(30分)
感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3分)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论„„总„„
与其„„不如„„即使„„也„„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2分)
3、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分)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3分)
5、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3分)
七、习作百花园。(30分)
题目:我的新发现
要求:要写清楚发现的过程,结构清晰,表达明确。
参考答案:
三、1.特指2.强调3.特指
四、1.如果„„就„„2.因为„„所以„„
3.既„„又„„4.虽然„„但是„„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无答案) 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二、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9分)
心()怒()笑()颜()神采()()
情()意()情()自()锲()不()
拳()离()心()理()目光()()
四、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量词。(不要重复)(6分)一()贝壳 一()银币 一()方法
一()书籍 一()钢叉 一()圆月
五、默写古诗。(5分)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我”和闰土熟识后,闰土给“我”讲了这些新鲜事: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一个农村少年,“紫色的圆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小毡帽”说明______________,“银项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词语来赞美弹琴姑娘。
七、病句待诊。(8分)
1.他虽然喝了许多开水,而且还喝了许多饮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烈的烈日晒得枯草几乎燃烧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海鸥在飞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周没有躲藏的藏身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冲浪。(22分)
用树叶“写”成的书
在我国文坛上流传着一个“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说的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事。家住浙江黄岩的陶宗仪,进士落.榜后,回乡边劳动边教书。
他常利用田间劳作休息时间,坐在田埂边上看书。看一阵书,他放下书本,捧着早已备好的笔砚,走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信手扯下数片树叶,在上面飞快地写着。原来他就地取材,以树叶当纸,记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和耳闻目睹的重要事情。待到片片树叶上写满了字的时候,他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大树下晾着。
收工时,陶宗仪把带字的树叶带回家,将它们贮存在瓦罐中。装满了,就把瓦罐埋在屋后的大树根下。
就这样,陶宗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写书,不断积累。十几年间,竟然积满了数十 瓦罐。到了晚年,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 整理,编写出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有人说,《南村辍耕录》是一片片树叶“写’’成的。由此,“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得以流传。陶宗仪那种勤学不辍的精神,也受到后人的赞扬。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组词。
埂()__________ 砚()___________ 贮()_________ 2.“树叶书’’是怎样写成的?把这个过程简单明了地写下来。3.看到“小心翼翼’’这个词,你会想到哪些事物?请写在下面。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下列哪个短语替代?请在正确答案后打“√”。
①《南村辍耕录》的由来()②陶宗仪的故事()③“积叶成书”的佳话()④勤学()
九、作文。(30分)
题目:我崇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参考答案
二、D
四、只 枚 个 册 柄 轮
六、1.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看瓜刺猹 2.长得非常健康 他所处的环境及乡情风俗 他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他经常参加田间劳动,
第五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
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6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jūn
yún xiū
xiǎnɡ zī
rùn
shèn
zhònɡ hén
jì zhù
mínɡ
()
()
()
()
()
()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色(mù)投降(jiàng)
叶柄(bǐn)枯萎(wěi)
B.蜗牛(wō)
挖掘(jué)
抛弃(pāo)
布置(zhì)
C.混浊(zhuō)
身躯(qū)
花圃(bǔ)
倒塌
(tā)
D.熄灭(xī)
归还(huán)
饶恕(nù)
传颂(sòng)
3.[易错]下列词语中的“曲”与“弯曲”的“曲”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扭曲
B.委曲求全
C.歌曲
D.卷曲
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重叠 均匀 选择 住址
B.操场 根经 虎牙 瞧见
C.茂盛 触脚 悲惨 很心
D.尖利 即然 佩服 牢固
5.“毫不可惜”中的“毫”的意思是()。(2分)
A.细长而尖的毛
B.毛笔
C.货币单位
D.一点儿
6.下列词语与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天辟地——女娲
B.各显神通——八仙
C.腾云驾雾——孙悟空
D.三头六臂——哪吒
7.“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______的惩罚”,句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2分)
A.严肃
B.严苛
C.严格
D.严厉
8.“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句话应读出()的语气。(2分)
A.傲慢
B.坚定
C.害怕
D.担忧
9.下列句子改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改成“被”字句:普罗米修斯被火神押到高加索山上。
B.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
么错?”
改成肯定句: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C.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这座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啊!
D.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将“要是”换成另外一个词,句子意思不变:爬山虎的脚如果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夸张)
C.蟋蟀建筑住宅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设问)
D.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
11.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秋天的一项是()。(2分)
A.立了秋,把扇丢。
B.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C.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D.一叶落而知秋。
12.[疑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们一般把鸟的家称为“窝”或“巢”,把马的家称为“厩”,把虎的家称为“穴”。
B.蟋蟀从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一般把住宅建在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依山傍水的地方。
C.“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
D.《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1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③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④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1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6分)
(1)《题西林壁》一诗中蕴含深刻哲理,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梅花和雪相比较,雪比梅花白,但要论香味,雪却不如梅花。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2分)
(3)傍晚时分,小美到江边散步,她看见夕阳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红色一半绿色,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嫦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描写嫦娥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青天日夜思念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有关天气和季节的谚语,请你写一句你积累的谚语,和大家分享。(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了《普罗米修斯》一文,我们认识了________的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的宙斯和____________的火神。其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29分)
(一)(12分)
材料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调查显示,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就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就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100年中,每年就要灭绝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灭绝1个物种。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材料二: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的面积虽然只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内,主要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物种的5%~15%消失,每年灭绝1.5万~5万个物种。
15.材料一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2分)
A.打比方
B.分类别
C.列数字
D.举例子
16.哺乳动物灭绝的速度是()。(2分)
A.每天至少灭绝1种。
B.每2年灭绝1种。
C.每50年灭绝1种。
D.每年灭绝1.5万~5万种。
17.材料二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分)
A.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B.物种灭绝的数量越来越多。
C.热带森林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D.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
18.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在,每年都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B.热带森林占地面积从50%~90%缩小到仅剩6%。
C.热带森林砍伐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最近的100年中,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很快。
19.读完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某些物种的灭绝对人类是有利的,比如蝙蝠、蟒蛇。
B.地球上,人类是所有生物的主宰。
C.通过材料我们知道,人类捕捉野生动物是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我们要禁止捕捉野生动物。
D.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任何动植物都是地球的一分子,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共存。
20.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的感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17分)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地方,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着大火。师徒四人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孙悟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火焰山。想过火焰山,只有找住在翠云山的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用芭蕉扇对着火焰山扇三下,火焰就会熄灭。
孙悟空大喜,对师父说:“师父,我借芭蕉扇去,你们在这等着。”孙悟空翻了一个跟头,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他向铁扇公主行了个礼,说:“我们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请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孙一用。”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哪里还肯借给他?故意说:“你等着,你等着……”她从嘴里吐出一把树叶大的扇子,拿在手里一晃,就变得席子那么大了。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发怒地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粒定风丹,缝在了孙悟空的衣领里边,这样铁扇公主就扇不动孙悟空了。
孙悟空再次来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看见孙悟空,气得抬起手里的芭蕉扇,朝孙悟空扇去,可任凭她怎么扇,孙悟空都一动不动。铁扇公主吓坏了,赶快逃进山洞,“砰”的一声,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孙悟空见状,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小飞虫,从门缝里飞了进去。
铁扇公主坐在洞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她喝了进去。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头,疼得铁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滚,她只好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孙悟空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朝着火焰山一扇,火焰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扇越大。
孙悟空知道自己借来的是假芭蕉扇,摇身一变,变成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模样,重新来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骗了回去。被孙悟空识破后,孙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孙悟空打了起来。最后,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孙悟空。孙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有改动)
21.给选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A.西天取经
B.大战铁扇公主
C.三调芭蕉扇
D.三过火焰山
22.文中给孙悟空“定风丹”的是()。(2分)
A.托塔李天王
B.灵吉菩萨
C.牛魔王
D.猪八戒
23.孙悟空借扇子的原因是()。(2分)
A.故意气铁扇公主。
B.天太热,借来扇风。
C.火焰山挡住了取经的道路。
D.借来欣赏。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文中的故事改编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C.选文是一篇童话。
D.选文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
25.根据你对《西游记》的了解,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恨之入骨的原因是()。(2分)
A.铁扇公主本领不及孙悟空,心中不服气。
B.铁扇公主想吃唐僧肉,但都被孙悟空阻止了。
C.牛魔王想吃唐僧肉,但被孙悟空阻止了。
D.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不成,被观音收去,跟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26.选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了三次芭蕉扇,请简要概括第二次借扇子的经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写一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在文中画出一处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并说说神奇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5分)
29.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许多神话和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本领高强的哪吒、温柔善良的白雪公主……如果有机会和故事中的人物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我和__________过一天”为题目,编一个故事。
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均匀 休想 滋润 慎重 痕迹 著名
2.B 3.C 4.C 5.D 6.A 7.D 8.B
9.C 10.B 11.C 12.B 13.C
14.(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4)唐 李商隐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5)示例: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6)示例:勇敢 残忍 胆小
示例: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即使受到惩罚,也不屈服。他充满正义感,令我佩服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一)15.C 16.A 17.D 18.B 19.D
20.示例:地球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人们对森林的砍伐,动植物生活的热带雨林被破坏,最终导致了物种的灭绝。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让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
(二)21.C 22.B 23.C 24.C 25.D
26.示例:孙悟空变成小虫飞进茶里,铁扇公主喝下肚,腹痛难忍,铁扇公主给了他一把假扇子。
27.示例:孙悟空虽然有些调皮,但是他聪明机智。为了能够借到芭蕉扇顺利翻过火焰山,他锲而不舍,使出浑身解数。
28.示例:她从嘴里吐出一把树叶大的扇子……一下子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铁扇公主的扇子能含在嘴里,能变大变小,还能把孙悟空扇到五万多里远的地方,真是太神奇了。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9.思路点拨:习作时,要展开想象,写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突出故事的神奇。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