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3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桎梏(kù)
.长歌当哭(dànɡ).B.叱咤(zhà).天高地迥(jiǒnɡ).C.炽烈(chì).味同嚼蜡(jiáo).D.莅临(lì).不着边际(zhuó).“纾”应读 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胆战心惊 广有羽翼 同仇敌慨 惊心动魄 B.风餐露宿 博闻强记 芸芸众生 无稽之谈 C.黯然泣下 暴殄天物 陨身不恤 鸦鹊无声 D.迥然不同 桀骜锋利 绿草如阴 时过境迁
解析:选B。A项,慨—忾;C项,陨—殒;鹊—雀;D项,阴—茵。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旅行者,他走出了书斋,走上了漫长的文化________之旅,在崇山峻岭之间行走,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
②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作文构思________的方法,力戒那种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为应付而作文的陋习。
③新春佳节,家人、朋友难得一聚,但不少人仍是手机不离手,难怪有人感慨:年味________,亲情疏离,手机变全民“情敌”。
A.考查
严谨
消失 B.考察
严谨
消逝 C.考察
严紧
消失 D.考查
严紧
消逝
解析:选B。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考察:实地观察调查。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多指格律或文章结构方面等。严紧:严格、严厉,多指行为方法上的。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
喋血(diã).
前仆后继(pū).步履(lǔ).屏息以待(bǐnɡ).
症结(zhânɡ).
毁家纾难(chù).戕害(qiānɡ).
缠绵悱恻(fěi).解析:选D。A项,“梏”应读gù;B项,“履”应读lǚ;C项,“症”应读zhēnɡ,没有,不复存在。消逝:多指声音、岁月等的失去。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过去的一年,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成就让世界人民举世瞩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嫦娥三号落月、快舟一号升空、蛟龙探海„„
B.巴金先生魂归大海,转眼已有十一年了。先生离去以后,我曾不止一次梦见他。他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C.她像水一样柔的性格,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具有心理弹性,更能做到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具有更强的耐受力。..D.张家界山势高峻,千峰万壑,叱咤风云,日出景色气势磅礴,宏伟壮丽。....解析:选C。C项,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A项,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让世界人民”与“举世瞩目”重复。B项,音容笑貌:说话的声音,谈笑的神态。说话的声音无法浮现在眼前。D项,叱咤风云: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该成语多用来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不能用于“山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表意不明,“两个”是修饰“目击者”还是“弹壳”,有歧义。B项,成分赘余,可删去介词“对于”。D项,搭配不当,主语“当今的世界”与宾语“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能搭配。
二、阅读鉴赏(62分)(一)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第六部分,完成6~9题。(18分)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 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6.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4分)(1)“无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2分)答:
(2)“有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2分)答:
答案:(1)一般庸俗的市民。(2)反动派的御用文人如陈西滢之流。
7.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反映了怎样的观点?(4分)答:
答案: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这里也包含着对以往斗争和斗争方式是否正确的思考。
8.作者对“徒手请愿”赞同吗?为什么?(结合原文回答)(4分)答:
答案:作者对“徒手请愿”是不赞同的。作者明确指出,“三一八”徒手请愿,死伤的爱国学生“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而“街市依旧太平”,正反映出“请愿”“流血”并没有震撼卖国政府和唤醒民众。
9.说说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6分)答:
答案:作者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但她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2分)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 ——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鲁迅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E.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解析:选CD。C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D项,写故居狭小和简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11.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鲁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加以概述。(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文中看,鲁迅的孤独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精神两个方面,作答时,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①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②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
12.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意在 衬托鲁迅先生的孤独,要注意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答案:(示例)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悲悯”的特点,并由此写到他的命运,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以此烘托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无畏抗争精神。
13.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作者由“未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弄清作者游览鲁迅先生故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探讨文章在叙述鲁迅孤独的同时对他高贵品质的赞颂。
答案:(示例)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鲁迅先生故居中,感受他的生活环境,回忆他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他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他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林琴南先生
[注]
苏雪林
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不过,在文字上我和他的关系却很深。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他是我幼年时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
我在私塾混了二年,家长们便不许我再上进了。只好把西游封神一类东西,当课本自己研读。民国初年大哥带来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现了一个新天地。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渐渐地能够用文言写一段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模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由读他的译本又生发读他创作的热望。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
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先生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一天,我正好从他门口走过,看见一位须发苍然的老者送客出来,面貌宛似畏庐文集所载“畏庐六十小影”。我知道这就是我私塾多年的国文老师了。当他转身入内时,很想跟进去与他谈谈。但彼时究竟年轻胆小,又恐以无人介绍的缘故不能得他的款接,所以只得怏怏走开了。后来虽常从林寓门口往来,却再无碰见他的机会。在五四前,我完全是一个林琴南的崇拜和模仿者,到北京后,才知道他所译小说多出自于西洋第二流作家之手。而且他又不懂原文,工作靠朋友帮忙,所以译错的地方很不少。不过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下 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很能传出原文的精神。五四前的十几年,他译品的势力极其伟大,当时人下笔为文几乎都要受他几分影响。林觉民的《与妻书》,岑春萱的《遗蜀父老书》,笔调都逼肖林译。苏曼殊小说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
琴南先生天性纯厚,事太夫人极孝,笃于家人骨肉的情谊。读他《先母行述》《女雪墓志》一类文字,常使我幼稚心灵受着极大的感动。他忠君,清朝亡后,居然做了遗老。他前后谒德宗崇陵十次。至陵前,必伏地哭失声,引得守陵的侍卫们眙愕相顾。他总勉励学生做一个爱国志士,说到恳切之际,每每声泪俱下。
琴南先生在前清不过中过一名举人,并没有受过皇家什么深恩厚泽,居然这样忠于清室,我起初也很奇怪,阅世渐深,人情物理参详亦渐透,对于他这类行为的动机才有几分了解。我们读史常见当风俗最混乱,道德最衰敝的时候,反往往有独立特行之士出于其间。譬如,旷达成风的东晋而有槁饿牖下不仕刘宋的陶渊明,满朝愿为异族臣妾的南宋而有孤军奋斗的文天祥,只知内阋其墙不知外御其侮的明末而有力战淮扬的史可法,都可为例。我觉得他们这种人行事,如其用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的话来解释,不如说这是一种有激而为的心理表现。他们眼见同辈卑污龌龊的情形,心里必痛愤之极,由痛愤而转一念:你们以为好人是这样难做么?我就做一个给你们看!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文化经过了四五千年的长久时间,也自有它的精深宏大,沉博绝丽之处。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信条,所谓先王圣人的微言大义,所谓文学艺术的典丽高华,无论如何抹不煞它们的价值。文化不过一个空洞的名词,它的体系却由过去无数圣贤明哲英雄名士的心思劳力一点一滴建造成功。这些可爱的灵魂,都在古书里生活着。翻开书卷,他们的声音笑貌,思想情感,也都历历宛在。我们同他们周旋已久,就发生亲切的友谊,性情举止一切都与他们同化。对于他们遗留的创造物,要当作家传至宝,誓死卫护。我们不大读古书的人,所以对于旧文化还没有什么眷恋不舍之意;至于像琴南先生这类终日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的人,自然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了。他把尊君思想当作旧文化的象征。不顾举世的讥嘲讪笑,抱着这五千年僵尸,同入墟墓,那情绪的凄凉悲壮,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同情的。王国维先生之投昆明湖也是一样。与其说他殉情,不如说他殉中国旧文化。
总之,林琴南先生可谓过去人物了,但我个人对他尊敬钦慕之心并不因此而改。
(选自《人间世》,有删改)【注】 林琴南先生:即林纾(1852年~1924年),字琴南,号畏庐,文学家、翻译家。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通过阅读林琴南先生的译著,习得了一些文言知识,并能用文言写小文章,因而作者称林琴南先生为自己“最初的国文导师”。
B.文章描写了绒线胡同的一个场景,寥寥数语勾画出先生的形貌,以心理描写手法刻画作者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C.文章先写林琴南先生孝顺长辈、重视亲情,后写先生忠君爱国,作者这样安排,意 在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
D.文中采用了衬托手法,比如列举东晋的陶渊明、南宋的文天祥和明末的史可法等人,正面衬托了林琴南先生的特立独行和伟大人格。
E.作者在倒数第二段肯定了中国旧文化的价值,交代了当时社会对旧文化的态度,表达了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
解析:选AD。B.“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之情”错,应该是“敬畏之情”。C.对作者的意图理解牵强,作者这样安排是按照叙述的逻辑顺序,并无“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的意图。E.“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理解错误。根据文意,作者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深表同情。
15.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粗读全文,然后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接着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作答时,可从内容、结构和情感的角度来考虑。
答案:①在内容上,简要交代了“我”与林琴南先生的交往情况,“我”爱读先生的作品和“我”对先生的了解情况。②在结构上,交代对先生的性情、思想、癖好、整个人格的了解,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交代先生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自然引出下文。③在思想情感上,直抒对林琴南先生的敬佩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16.林琴南先生对清室非常忠心,请简要分析原因。(5分)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题目,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答案:①面对衰败的清朝风俗混乱、道德衰敝的现状,他内心悲愤,以自己的忠心为世人做表率。②他深受中国旧文化的熏陶,把尊君思想当作旧文化的象征,极力卫护,努力践行。
17.有人认为,林琴南先生不懂外国作品的原文却从事翻译工作,是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不负责任的表现,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表明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6分)答:
解析: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防止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
答案:(示例)不认同这一看法。恰恰相反,林琴南先生的翻译工作正体现了他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的负责态度。①他虽然不懂原文,但他依靠朋友的帮助,凭借自己对中国文 学的阴柔之美的研究和古文的造诣,能很好地表现原文的精神。可以说,他对作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②他的译品使国人更多地接触到外国文学作品,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可以说,他对读者抱着负责任的态度。③林译笔调影响到很多人,甚至一些作家也受到影响,如苏曼殊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他的译品客观上推动了中外文学的交流,有助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步。可以说,他对文学做出了贡献。
三、语言运用(13分)18.将下列语句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使之语意衔接。(只填序号)(3分)()我们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________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强调看重平凡生活的价值,我们要从生命本身的需要来看生活是否完美,而不是相反。
①你再辉煌,如果你不能和家人和睦相处,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你的人生起码失败了一半。
②我很赞成法国哲学家蒙田的说法。
③平凡生活构成了人类生活永恒的核心,所有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④他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⑤你的GDP再高,如果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不能过好,没有尊严感、安全感、幸福感,你治理的国家就不能算是成功的。
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也是这样。
答:
解析:按照“中心句—解释句—证明句—总结句”的顺序排列即可。先说“平凡生活”③,然后②④①承其后,⑥⑤放在后面。
答案:③②④①⑥⑤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5分)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①_________________,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文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文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减,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几个生字 ③而忽略了古诗文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20.右面是一次班会的主题图案,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图案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1)内容:
(2)寓意:
答案:(1)“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捺代表一个人的“责任”。
(2)要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既要有能力,又要有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四、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要求: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 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思考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这就要求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含的精神内涵。身份地位不同的人,言行举止都不同。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参考例文]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去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地张望,希望能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感谢了她。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在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某种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的,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根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第二篇:第一册第三四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
第一册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 课题
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小狗包弟
巴金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主题
1、《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篇》,作者以悲愤之情(沉痛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派)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了刘和珍的生平及死难,猛烈抨击了反动派政府的残忍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并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2、《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忏悔录》卢梭),通过记叙“文革”中自己养的一条小狗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在“文革”中行为的严肃解剖和深刻反省,对“文革中自己为保平安而不惜断送小狗的生命”,表达了深重的怜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作者以梁先生的演讲过程为线索,通过记叙一次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讲,表达了对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梁先生的敬仰之情。
4、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创作了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篇》,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己集》、《南腔北调集》,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果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现代著名作家,1928年写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中篇小说有《春天里的秋天》《寒夜》《憩园》等,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水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学者,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
二、字音、形义。
尸骸(hái)租赁(lìn)
浸渍(jìn zì)
前仆(pū)后继风尘仆仆(pú)转弯抹(mî)角攒(cuán)射桀jiãào(骜)虐(nuâ)杀â(噩)耗
chïu chú(踌躇)和ǎi(蔼)篱笆(lí ba)解剖(pōu)
包袱(fu)创(chāng)伤铁锹(qiāo)义愤填yīng(鹰)
shì(舐犊情深
yàn(赝)品豆豉(chǐ)tā(塌)陷糟蹋(tà)忏(chàn)悔
hàng(沆)瀣(xiâ)一气莅(lì)临高亢(kàng)引吭(háng)文cǎi(采)
喝cǎi(彩)木屐(jī)如弃敝屣(xǐ)屏(bǐng)息
chìzhà(叱咤)风云
wùxū(戊戌)变法相rú(濡)以沫媲(pì)美
(shâ)拾级而上孝悌(tì)好高wù(骛)远名zào(噪)一时溘(kâ)然长逝同仇敌忾(kài)
bài(稗)官野史
蓟(jì)北山qīng(清)水秀山青水绿变本加(lì)厉火中取lì(栗)长歌(dàng)哭亟待解决(yǔn)殒身不恤山阿(ē)藏拙(zhuō)恼(老)羞成怒迅若流星皓首穷经炫目
三、词语辨析 连播(连续播)。长篇评书有省台。联播:联合同时播。新闻。
爆发:有激烈的冲突、好大的声势。多用于革命、运动、火山、战争、力量、情绪等。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侧重发生得快,多用于山洪、泥石流、疾病等。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偶尔:是说次数少、间或、有时候,着重于偶发,次数、数量少。反义词“时常”。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的事理和规律。除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之意。反义词“必然”。重点是“意外”。可作形容词,作定语。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和公众。奉献:献出,恭敬地交付。还可献给个人。
呈献: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地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寥寥:非常少。指数量少。了了:明白,懂得。
寥落:稀少。指环境或境况。微弱:小而弱;力量有限。微漠:依稀,淡薄。向来:一向。
从来: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一般用于否定句。正告:严正地告诉。侧重于告知时态度郑重明确。
警告:提醒,使警惕。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或国家提出告诫。所指的事态一般比较严重,带有斥责语气。居然:出乎意料,“没有料到真会这样”
竟然:结果与预想的相反,多指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用于转折。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一般指建筑物。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不以为意:没引起注意、警惕;不放在心上。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也指实验的工作。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在别处。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单纯指动作行为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副词。
经常:平常的,日常的,表示“连续不断、经久长行”,形容词;常常,时常,常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副词。
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一起:侧重于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一齐:侧重于时间上的同时,相当于“都”。策划:筹划,谋划。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侧重于事先做准备。淹没:强调“盖过”,指大水漫过、盖没;引申比喻一事物掩住或盖压过另一事物。湮没:强调“埋没”,多指由于时间、环境、时势等原因造成的“埋没”。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基于:根据,由于。
爱好:喜爱,对某些事物的浓厚兴趣,作名词、动词。嗜好:特别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深,只作名词。
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既可以指好的也可以指不良的。作名词。弥漫:(烟尘、雾气、水、沙等)充满;布满。迷漫: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行为、态度谦让,有礼貌。
谦虚:不自满,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多指心里有自知之明,不骄傲。简洁:偏重于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自已:不能控制住自己。博闻强记: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三、人物形象
刘和珍:是一个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革命、和蔼善良勇毅的青年女学生。巴金:勇于自责反思。善良敢说真话。
梁任公:短小精悍、认真细致、开朗幽默、感情丰富、才华横溢、修养良好、忧国忧民。小狗包弟:忠诚、机敏
三、默写: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第一册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 课题 作者
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消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报告文学:包身工
夏衍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文章内容
1、《别了,“不列颠尼亚”》以时间为线索,写的是1997年6月30日到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要时刻。作者写象征英国统治的港督旗的降落,写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从而表现香港回归这一主题。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抒发了中华民族吸血百年耻辱之后炎黄子孙由衷的自豪。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空间为线索,是作者1958年8月到波兰参观德国法西斯用以残杀人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再现了德军的滔天罪行,从而警醒世人,在和平的日子不要忘记过去的战争。
3、《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国统区社会的黑暗。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从面上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深刻地提示了包身工悲惨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同时也表达了对包身工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
4、《飞向太空的航程》报道的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作者以时间为序,回顾了我国载人飞船研制工作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对飞船的发射成功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二、文体知识
新闻和通讯的区别:(1)新闻中的事实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2)新闻叙述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要有细致的描写,往往含有议论,一般比较长。(3)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强。
1、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实效性、文字少、篇幅短是其基本特征。其种类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中心,把不同地区、不同战线、不同部门的同类情况,综合起来加以报道,报道面广,声势较大。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述评消息:常有评论性质的消息。
2、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迅速及时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发展趋势,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3、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A、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引题(眉题、肩题):位于主题之前,引出主题。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引出主题。副题(子题):位于主题之后,补充解释主题。
B、导语多指一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出消息的主题思想。
C、主体是消息的主干,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仍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D、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衬托、深化主题。
E、结尾: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客观/渗透感情)性的报道。
5、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主要有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新闻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但它主要由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几部分构成。
6、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就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因此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三、字、音、形
噩梦(â)光阴荏rǎn(苒)旗gān(杆)竹gān(竿)秸gǎn(杆)黄骠(biāo)马糟粕(pî)
piào(骠)勇
piāo(剽)悍婆suō(娑)
停泊(bï)剥(bāo)皮
剥(bō)夺
zhuàn(撰)写酒zhuàn(馔)祈祷(qídǎo)主角(juã)打烊(yàng)卡(qiǎ)住荟萃(cuì)捕(bǔ)风捉影处(chù)所处(chǔ)决帐pãng(篷)
xī(嬉)笑嘻哈巨fú(幅)图案心zhì(智)健全水门汀(tīng)生肖(xiào)纰(pǐ)漏蹩(biã)脚掂(diān)量金刚钻源远流长插科打诨(hùn)荧光屏遥控器绊脚石委曲求全唏嘘弄(nîng)堂
lán lǘ(褴褛)铁锭(dìng)骷髅(lïu)船舷(xián)皮辊(gǔn)执拗(niù)惺忪(xīng sōng)蠕(rú)动谄(chǎn)媚浸(jìn)透
揩(kāi)油搽(chá)粉生杀予(yǔ)夺拎(līn)着
kē(瞌)睡安fân(分)守已籼(xiān)米一绺(liǔ)阑珊沤(îu)肥抹(mî)墙收讫莴苣(wōjù)橘(jú)红
酝酿(yùnniàng)场(cháng)院蜂yōng(拥)而至翌(yì)年莅(lì)临横亘(gân)墙垣(yuán)着(zhuï)落铤(tǐng)而走险穰(rǎng)草瓜瓤(ráng)仓huáng(皇)彷huáng(徨)惊huáng(惶)失措落(lào)枕后羿(yì)九xiāo(宵)希jì(冀)押解(jiâ)浑身解(xiâ)数辟(bì)邪复(bì)辟沉kē(疴)坎kě(坷)贻(yí)笑大方沏(qī)茶焚烧梵(fàn)文贪婪皈(guī)依模棱(lãng)两可浑(hún)水摸鱼斧凿(záo)
四、词语辨析 安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
安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凝重:端庄,庄重,多用于神态、脸色,还指声音浑厚,浓重。庄重:不随便,不轻浮,严肃认真,多用于言语举止。
终生:一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
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同“赢利”。
营利: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利润,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修订。
搜集:到处寻找、搜罗,然后并聚集在一起。有一定的选择,对象是物。收集:使散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对象常是不在一起的事物或人。消失: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多用于具体事物。
消逝: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了,强调结果。多用于抽象事物。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
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用于具体事物。
震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指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返运动。
物议:众人的批评;物故:去世;贬:错过;褒:失去、失掉
五、诵读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 2003 人物获奖者“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它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 2003 人物获奖者“杨利伟”——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你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中华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感动中国 2005 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六、对联:
对仗:数字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不重复用字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书写:上下联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横批书写自右而左 张贴: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第三篇: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12
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chǔ)霜鬓(bìn)惘然(wǎnɡ)迁谪(zhã)....
B.潦倒(liáo)琴弦(xuán)石栈(jiàn)钿头(diàn)....
C.猿猱(róu)崔嵬(wãi)吮血(shǔn)贾人(ɡǔ)....
D.锦瑟(sâ)猿啸(xiào)咨嗟(jiē)裂帛(bó)....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
4.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
5.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B.主人下马客在船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D.秦时明月汉时关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填空(10分,每空2分)
8.(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楼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
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9、品味文中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诗人拒绝根的存在”,句中的“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在?(2分)
答:。
(2)“他不习惯仰视”,句中“仰视”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3)“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10、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此”指代__________.(2分)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此”指代 __________.(2分)
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5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者在第()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四、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20题。
孤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五、语言表达及应用(4分)
14.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 __________’。”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 __________’。”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__________.”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__________.”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人为了钱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有的人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能带来创造力,带来自我满足,能感到愉快。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为感到愉快而工作呢,还是应该为一个能提供高工资,但却令自己痛恨的职位去工作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1.D(A.渚:zhǔ;B.弦:xián,栈:zhàn;C.猱:náo)2.B(篮———蓝)3.C(③⑥与今义同)4.B5.A(A为拟人,其余均为互文)6.A(徒、空)7.A(“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
二、8(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2)相逢何必曾相识
(3)唯见江心秋月白。(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9、(1)“根”指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2)丧失人格,贬低自己,巴结权贵,侍奉权贵。(3)李白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运用手中的笔,将大唐山水都赋予了神奇的内涵,使大唐的诗歌独树一帜,让人感动,让人神往。
10、(1)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2)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
11、(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
1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的诗歌中“ 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四、13.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五、14.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略。
第四篇: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六)(必修4)
单元过关检测(十六)(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选D。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2015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5”最终结果揭晓,“跌”“拼”“创”“灾”“二孩”“雾霾”等众多候选词语中,“廉”“互联网+”分别成为最受关注的国内字词。这反映出()①不同的人对同一现实必然有不同价值判断 ②人们的意识是对外部世界作出的正确反映 ③特定的社会意识由相应的社会存在所决定 ④充分体现民生民意是这些字词共同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不同的人对同一现实的价值判断并非必然不同,①错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项。3.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央企高管薪酬将采用差异化薪酬管控办法,综合考虑国企高管当期业绩和中长期持续发展,重点对行政任命的央企高管人员以及部分垄断性高收入行业的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实行“限高”。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旨在()A.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从根本上对我国的分配制度进行变革 D.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的解决
解析:选B。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属于分配制度范畴,即生产关系范畴,进行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符合题意;A中的“上层建筑”与题意不符,排除;央企高管薪酬改革不是从根本上变革我国的分配制度,C错误;D中“对抗性矛盾”表述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4.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之所以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因为()①它能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它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 ③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④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属于调整上层建筑,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④符合题意,③错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会从根本 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②错误。
5.2015年 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姚木根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三百万元。这表明()①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姚木根因价值观扭曲,犯受贿罪被判刑,从反面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③当选。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①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并非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6.2015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提出年底前,大病保险要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这体现了()①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正确价值选择 ②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④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
7.麦肯锡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因而只坐头等舱,比尔·盖茨认为“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因而选择经济舱。二位富翁对飞机座位的选择表明()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C.社会地位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正确价值判断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选B。由于二位富翁对飞机座舱价值定位不同,导致其对座舱的选择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B项符合题意。
8.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向人民群众学习”,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要实现“四个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说明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 性活动,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干肢不符。
9.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018年高考中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对此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针对国家教育部决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10.2015年7月25日,万名党员放弃休息日,到一线开展“助力五水共治和给老人送清凉”活动。从人的价值角度看,这是因为()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奉献,是因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③符合题意;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这个贡献不一定就是物质贡献,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排除。11.“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贯注到这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这句话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价值 ②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题干说明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和创造价值,拥有幸福,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的是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与题意不符。12.下边漫画《买个帽子戴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③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④应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漫画《买个帽子戴戴》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故②④正确;漫画体现不了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也体现不了创新的观点,故排除①③。本题答案选C。13.“时代楷模”阎肃从艺65年来,始终坚定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阎肃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客观条件,①错误;题目的侧重点是主观努力,而不是客观条件,③排除;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14.有人说:“把困难扛在肩上,胜过把困难挂在嘴边。”该观点旨在表明()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奉献精神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的指引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析:选D。与其把困难挂在嘴边,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C项说法错误。15.右边的漫画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A.努力发展自身的才能 B.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C.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 D.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解析:选C。只有翅膀是不够的,即实现人生价值只有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蓝天的渴望,“渴望”比喻要有理想,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为我国进一步深化价格机制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意见》明确了价格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一项项重磅政策陆续出台。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必要性。(18分)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必要性”。解答时,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改革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1)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6分)(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分)(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6分)17.2016年2月14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重夺世界杯的女排教练郎平,雄心志四海;中国首位获诺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春草鹿呦呦;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弦歌感人肠;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才;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官东,天下英雄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君子抱仁义;精忠报国的抗战老兵、爱国侨胞,已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这个节目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认识。(10分)(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12分)解析:本题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载体考查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最高价值标准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可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方面作答。
答案:(1)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感动中国”人物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为社会作出了贡献。(5分)②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感动中国》节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了主旋律,给人以鼓舞和力量。(5分)(2)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4分)②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4分)③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4分)
第五篇:2018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质量检测
当代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宜宾一模)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中,之所以把国家主权放在首位,是因为()①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 ②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③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
2.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支持全面和有雄心的结构改革,创造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促进良好治理。这说明()①APEC积极缓解国家间的矛盾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④APEC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国际组织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④错误。故选C项。
3.2016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许可,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采取了监视。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相关海域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行为,我们也会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美方这一系列行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是在搞军事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应该()①通过增强国家实力来左右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与发展中国家联盟,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④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 A.②③ C.①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应该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现实;我 1 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立场,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③错误。故选B项。
4.2016年5月6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2016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近70所大学和高中的400余位青年学子参加此次大会。在会议期间,他们将“代表”不同国家,模拟联合国议事规则,探讨国际热点问题。下面对联合国认识正确的是()①联合国主导和支配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 ②安理会决议是实现和平的根本途径
③联合国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排除。故选D项。
5.核安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核材料被偷、被盗,防止恐怖主义对核设施的袭击。2016年3月18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设备仪器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上材料表明()①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②中美建立核安保合作关系,以应对第三方核武器威胁 ③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 ④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已成为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设备仪器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说明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项。
6.2016年5月21日,习近平和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本次协议签署的背景是因克里米亚独立问题,俄与占其贸易总额一半的欧洲关系恶化,以及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普京可借此降低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依赖,中国也可克服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瓶颈。上述事实表明()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协议签署的背景是因克里米亚独立问题,俄与占其贸易总额一半的欧洲关系恶化,以及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普京可借此降低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依赖,中国也可克服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瓶颈。这表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
7.(2017·江西上饶模拟)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①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国际旧秩序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突出了发展问题,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
8.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2016年6月5日在新加坡闭幕。各国代表与会期间就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诸多涉及区域安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对话会虽然暴露出各方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各方积极寻求管控争端、化解纷争的决心,多数国家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平稳定。由此可见()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 ②世界各国的利益追求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对立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对话会虽然暴露出各方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各方积极寻求管控争端、化解纷争的决心,多数国家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平稳定。这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世界各国的利益追求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对立,同时说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①②符合题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9.2016年7月26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南苏丹局势突变后,中方同南苏丹问题其他主要斡旋方密切沟通协调,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南苏丹冲突双方尽快停火止暴、重开对话。这是基于()①我国政府行使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渐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中方同南苏丹问题„„重开对话”是基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也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如何推动南苏丹局势稳定,①与题意不符。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不是主导作用,④说法错误。
10.2016年4月,习近平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创造和把握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这是因为()A.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B.世界仍存在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中国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C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总书记之所以有此要求,原因就在于此,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这表明()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④中国与中东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我国的做法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③错误;中国与中东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但不是在根本利益上一致,④错误。故选A项。
12.(2017·甘肃武威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①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 ③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 ④传递正能量,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①④当选;②不选,表述过于绝对化;③不选,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7·陕西一模)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解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时代主题的要求,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和东盟地区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加快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4.(2017·山东烟台模拟)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美国对我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指三道四,我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活动,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的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中方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法、合理、合情。美 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谨言慎行,立即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材料二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说明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
解析:第(1)问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设问指向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设问指向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解答时首先明确国际社会的知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②主权国家应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2)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