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4已编稿: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空间
永泰小学
赵惠云
近两年来,我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进行了尝试,感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益、有效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的第一单“元高尚的人”,在这个单元的综合活动中,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分成若干小组:摄影组、故事组、展版组等不同的小组,放手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搜集资料,并由组内协商确定展示的方案。足足两节课的时间,孩子在合作、交流、协作中度过。
第一节课,足足40分钟在一阵阵辩论、竞选的潮声中度过。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太过放纵?真地会有好的效果吗? 接下来,孩子们利用课下搜集资料、准备展板材料。他们一丝不苟认真地完成了这个环节。为什么会这样,显然因为他们有兴趣。为了请教问题,他们甚至放弃了吃中午饭!
第二节课,要学生们亲手制作,又是足足40分钟的时间。这节课上没有了上一次课堂的激烈争论,他们坐在一起三三两两:有的策划墙报的版面设计,有的在筛选先进人物的资料,还有的在制作墙报中需要的花边„„总之,人人有事做。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分明看到学生们为了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他们已经学会合作,更有效地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个体差异,学会了按优分工,使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每一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渠道,教学的实效性是明显的。
当第一期综合活动的成果——墙报《我身边高尚的人》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时,我惊呆了!六个小组制作的墙报各具特色:有的小组以讲述先进人物的故事为主,从校内到校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到耳濡目染真实感人;有的小组以讲述故事和写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内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有的小组图文并茂的特色突出,给人以享受。这就是80分钟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成果。
当这期墙报在楼道里展出时,我们体会到学生那份满足、教师那份喜悦!这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惊喜,更带给我们一种信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变要我学为我要展示,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是其他语文课堂不具备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良策!
但我深知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因此,学生在着迷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中更有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活动课程是指在学校课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我们知道一切创造能力都首先来源于创新思维,创造成果就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因此,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明白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这一功能,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我并不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在适宜的引导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使他们在自我创新中提高。在教学中,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这是我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常用的教法。长期坚持,学生的变化。还哪一
六年级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母亲河”,我们开展了《歌颂母亲河》诗歌朗诵会。这次活动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结合小组、自己按要求选择诗歌、自己制定汇报的形式。刚刚宣布自由结合小组,孩子们的做法就出乎想象。他们有的4人一组,有的6人一组,还有10多人一组的。这是为什么?,在后来的环节中我才明白他们是分工不同,把这次朗诵会当成一部电视剧,有剧本创作、导演、道具兼美工设计、手风琴伴奏„„除了这些他们的诗朗诵既有领颂又有队形变化,还有不少动作。我若是老师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哪能看到他们创造力。他们自创的诗《黄河——母亲》就是他们创新的结晶。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老师则享受到创新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
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佳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语文教学活动,它整合了语文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征,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因此,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佳径。它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
“岁寒三友”是六年级的又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整个活动分成几方面内容展开:
书画“岁寒三友”。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书法、绘画或制作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眼中的、手中、心目中的岁寒三友的形象。孩子们在书、画之前肯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从中进行筛选。这个查阅、筛选资料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看的过程,他们要根据单元主题选定内容,并且进行个人好恶的选择。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审美情趣的有机整合。这一活动有的学生还发挥了特长,为举办书画展作了充分准备。
写岁寒三友,制《三友》诗歌集。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成小诗,并制成《岁寒三友颂》彩色诗歌集。当四十余首小诗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学生脱离老师的束缚独自创新的硕果,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体现。
举办“岁寒三友”书画展。就是展出学生们搜集或自己创作的关于岁寒三友的书画作品,充分体现各个小组的创新、合作能力。从裱画、裱字、设计版面、给画展取题目,孩子们下了不少功夫,付出了心血。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他们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的有机整合。
举办“岁寒三友”朗诵会。这一内容通过小组搜集资料,深化对岁寒三友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等能力。在这个成果分享会上,有孩子们自由结合的书画小组在高雅的扬琴声中写下自己喜欢的咏松佳句,有亲手画出自己喜爱的珠子,有小小解说员为小组的书画配上颂词,还有咏松、咏竹、咏梅小组不同形式的朗诵„„这个活动确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促使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泗阳县穿城中学朱静语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旨在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但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出现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呈现出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倾向。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起作用,而且还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人为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本文就目前开展的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作浅显的探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注意,也希望探究出一条做实语文综合实践的路子,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活动,最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着课程改革精神,我在如何做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感受,有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善于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也就是掌握方法,而不是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对目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的了解
1、教师活动前的指导,要具体有效
(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要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例如《追寻古老的传说——搜集民间故事》活动之前就要指导学生搜集积累,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在课下寻找材料,搜集信息,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2)、交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
①文献资料收集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得到文献资料的渠道:可以通过图书、报纸等等。其次,教师应该再深入地给学生讲清楚查文献资料的方法。对于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要做好标记,摘录或复制工作。我们要认识到,查阅文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而这一技能是随着指导学生的不断查阅而积累
起来的,指导学生必须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到它。查阅文献时不仅需要耐心、细致、仔细,还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
②网络查询
网络是一个浩如烟海的知识大宝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网络这个工具。利用网络查得的资料来源广、比较快捷,但总得来说比较琐碎,要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整合,比如要查某个事物的有关资料,可以在搜索网站里面键入检索词,然后通过若干次的筛选,可能会让你快速地了解并找到你要的东西,或者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选择的关键词要明确,既节约时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料干扰。
(3)、指导学生资料记录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要要求学生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根据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同,资料记录的方法也有一定区别。
①做摘录
做摘录主要记录资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处,以作为今后的引证、论证之用。
做摘录还要注意注明出处,包括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时间等。做摘录可尝试制作资料卡的方法。制作资料卡是查询资料中常做的一件事,目的在于:1.便于以后的再次查找;2.使文献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②做提要
做提要,就是将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变原来作者的观点。
③复印法
复印法就是通过复印获得资料。复印省时、省力,但要点不够突出,还受财
力限制。
2、教师活动前的准备要细致充分
(1)、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对综合实
践活动的兴趣、实践的热情。比如活动前,教师要配合教材,以活动内容为基点,以中学生的课余娱乐活动为话题,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精神。
(2)、教师需花大气力查阅相关知识,总结规律。方法的指导要与具体的主题 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活学活用。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爱鸟知识,产生忧患意识;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人类保护鸟类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进行自主调查,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做好语文实践活动的总动员:
教师可以做动员讲话,精心布置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做鸟类的朋 友——爱鸟周活动》中,我是这样安排和布置的:① 分四个小组形式进行活动,组长负责制。②活动时间:分组活动两周,集中活动三节课;③资料的来源可以 访问、调查、搜集,利用网络查询;④根据需要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例 如:录音机、摄像机;根据需要,可以热情邀请家长参与小组活动。
二、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1、在老师的指导下,由组长负责分组进行活动:
(1)阅读组:活动准备:①搜集阅读整理古今中外的有关鸟类的精品散文,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②推荐你喜欢的作品:有感情的朗诵;
说出你喜欢它的原因。③将作品朗诵出来,用录音机录制并复制几分,赠送。
(2)调查组:调查了解人们对鸟类的保护意识。①小组同学合作设计答卷; ②选择不同职业人员答卷;③分析归纳,写一篇报道,提出建议及保护措施。
(3)搜集组:搞一次爱鸟图片展,到网上搜集有关鸟类的资料和图片,加 以整理。
(4)写作组:活动准备:①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 等有关鸟类的节目,认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②观察:自己所喜欢的鸟类习性、特征,③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最后写一份爱鸟呼吁书,制作成传 单,在校内外散发。
2、活动汇总要安排好汇报次序;
3、老师总结,表彰优秀组,优秀成员。
三、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活动的效果
和语文课本的教学相比,语文的综合实践课没有一个检测的体系。是一个可开展也可不开展的课型。语文课本的教学效果有平时的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这就强制地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务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的自由组织的活动,开展的多少,不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序化和随意性,造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局面。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应该是自下(学生)而上(教师)的。由教师设计出的任何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有的可以利用学生来实践,也是不足取的。因为它背离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把学生推到被动接受的地位。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一项贯穿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活动
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那只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样版。如果我们就依照教材的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就不可能开展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项适合学生水平发展的,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学生词语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词语积累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写作训练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两次的活动就想达到某种效果是不可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个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教师只能做一个接线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线段开了,教师就把它接起来,教师永远不能去充当被线穿上的珠子,否则,就会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开展的活动失去意义。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是一个挑战,它的成功实践将带来语文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形成。语文教学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而且是生动活泼,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空间。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课程则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他是否掌握了语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要看他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去观察认识当前生活,并将其表现出来。学语文的目的在用语文,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
1.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效的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学生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语文学习通向生活。
4.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并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托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曾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励学生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语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教学时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凸现语文学习要素这样几个方面论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避免走过场现象,真正把学生带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即便如此,在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真正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认可和重视,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被带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
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以《身边的传统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引导。
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引导学生和实施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以《身边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主要重视这样几个环节的指导和研究:
1.如何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力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了解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分工”两个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考虑到家庭和社会还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程建设中来,作为教师,还要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在信息处理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三、怎样凸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身
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 贴春联:1.我知道了为什么贴春联--
2.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
3.我们搜集了很多春联--
4.我写了一副春联--
贴门神:1.我听说了为什么贴门神--
2.我了解了门神的来历--
吃年夜饭: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饭的习俗--
2.我想告诉大家我家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祭祖:1.我了解了为什么祭祖--
2.说说我家的祭祖场景--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活动的开展,我们逐步明确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小学中年级段的有效开展找到了第一把钥匙。
题目:《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徐梅田
学校: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邮编:
电话:
222122 0518—86751021
第五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
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怎样把语文学科课程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打开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走语文教学的开放之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世纪宝鼎》时,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境、活动场景、活动方式,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研究、讨论: 说一说鼎的发展历史,除了书中这些知识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鼎的知识?学生找、划、品、读,在活动的开展和相互交流的过程追求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又如: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体验角色的情感,让学生以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分四幕编课本剧: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经过小组的精心准备,把握人物性格到位,处理细节,设计场 1
景道具,表演。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化着自己的心灵,改变着自己的言行举止,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在逐渐地形成。
二、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
1、向课外延伸的语文阅读活动
课堂学习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材中提供的只是一些典型的范例,要求掌握的是最基础的、共性的知识。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是充满个性的。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普遍的语文课外延伸学习活动。教师以教材为桥梁,组织语文综合性阅读活动。如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林海》《索溪峪的 “野”》后,组织学生开展“祖国风景名胜知多少”实践活动,学生翻阅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小组互相交流欣赏后选一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开展“走进三国”活动,让学生读《三国演义》或“三国故事”;开展“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学习《咏梅》后组织收集毛泽东或陆游诗词,通过诵读、解说、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赏析,体会诗词语言的精炼。
学生课外阅读后,教师还就引导编辑手抄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我是小编辑”的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在总编的指挥下,群策群力,创办“动物王国”、“树木之家”、“交通发展”、“教育之窗”、“成语集锦”、“植物家族”、“古诗文赏析”等种类繁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而后评出最佳设计,在学校宣传栏展示,激励学生热情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
2、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从而形成敏锐观察力。如在教完《春》后,设计一个“找春天”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学生选择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范围,仔细观察,找出春天天气、树木、花草、虫鸟、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之后写出相关作文,画出美丽的春景图,再让学生朗诵诗文,欣赏图画,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最后放声歌唱《春天在哪里》。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凭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开展“走进植物家族”活动时,组织学生设计好方案,对植物世界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调查,交流汇报,编辑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活动结束后,教师捕捉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写作,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点拨真正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能说假话、套话、空话”得以贯彻落实。不仅激起了学生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热情,更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走向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必须改变传统教法,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如开展 “国庆知识知多少”、“家乡文化知多少”、“走进植物世界——树的家族”、“我是小小导游员”活动;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社区“环保小分队”;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啄木鸟”行动,让学生从街头、报刊、电视屏幕上发现并纠正错别字;
春节期间,让学生搜集春联,办 “春联集锦”手抄报。不论是外界观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资料,还是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共同的目标,在交流合作,密切配合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检验内化语文知识,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可能泯灭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他们焕发出活力。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一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乐趣的过程,又是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
如组织开展“抓俘虏——找错别字”比赛。赛前宣布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以小队为单位,到街道上找各种广告牌、标语牌上的错别字;在自己家、邻居家门联等处找错别字,加以归类记录,同时加以矫正。
(2)根据收集整理的记录评出优胜队,予以奖励。汇报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小队找到的错别字,并且写出了正确的字。比赛结束后民主评优,举行比较隆重的颁奖仪式,由获得团体和个人优胜奖的代表谈自己的活动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成语竞赛”、“诗歌比赛”、“古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富有新鲜动感的趣味竞赛活动,使语文学习不再沉闷古板,而是能够激动人心、富有创新特色、着意开发潜力的创新体验,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在公平开放的竞技中增长才干,健全心智的参与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丰富内容的有机融合,巧妙形式的有机结合,学习者的有效配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也为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做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鲁中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1年,5次受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在市级以上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有7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省级规划课题《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生活识字、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语文延伸性学习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通过省级课题鉴定并获市级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