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第一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信息化教育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有利平台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王月芳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了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因此,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力手段。

一、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探究的平台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人教版语文教学用书每一册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舞台上自由发挥、自由展示。

如第十册实践活动《走进信息世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开展调查,了解了现在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认识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密切关系;通过讨论、辩论懂得正确使用媒体的方法,能辨别信息的好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第九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在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促使了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不断形成能力。

二、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新的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而且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中都有详细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为师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环境、认知能力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还有人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组的课文都是同一专题组合而成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平台也是与专题紧密相连。这也有利于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师生在每一组的学习中都可以根据单元导读从整体上掌握单元的特点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内走向课外,把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如第十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安排一次《感受祖国语言艺术魅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再如第五组课文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组合的,学习本组课文开展《走进名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阅读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增益智慧,提升素养。这些实践活动探究的方向性、主体性非常鲜明,更利于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三、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探究的空间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拓展学习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现状,使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把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学校转向社会,由书本转向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在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又推波助澜,再掀高潮。我说虽然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秦王不敢再攻打赵国,但是据历史记载赵国最终还是被秦国灭掉了,是什么原因呢?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情飞扬。课下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史记》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勤于实践,不仅搞清楚了秦国灭赵国的原因,还对《史记》有了深入的理解,知道了更多的著名人物和故事。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从而有效地把探究学习、情感熏陶和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发展了探究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了探究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课文是以“读书”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本组课文掌握了单元目标后,把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内学习的同时开展《我爱读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各小组制定了活动计划,在课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搜集、访问、查找、阅读、写读书笔记……多种形式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害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在同学们产生矛盾的时候,及时组织班内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会,同学们通过激烈辩论后得出了一条结论:多读书,读好书。

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的读书知识,感悟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也探究出了一条正确的读书方法。当然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教师都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比如手抄报、演讲、表演、撰写研究报告、做调查记录等。学生的整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就是所获取知识的探究成果。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第二篇:《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渠道;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

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真有趣,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像他学习,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我觉得自己今天写得字比上次漂亮多了,你可以奖我一朵小红花吗?”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还能做些评价,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吗,这也是未来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

三、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

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都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里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把语文课程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空泛的语文课程变得生动形象。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史上古今皆有。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曾经带领一众弟子周游列国,在周游的途中对所碰到的事情及时与弟子们进行探讨,让弟子们自由发表意见,再深入分析,探讨解决方法,获取知识经验。现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观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学校,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的场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小学语文由原来的大纲要求到新课程标准,其中,历经多次修改,都没有像这次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使得教育具有返璞归真之感。许多优秀的课文内容所描述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开放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利用书报杂志、影视、音像、计算机等媒体;采用演讲、辩论、表演、访问、竞赛等形式;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下面,我将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拙见,以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学生每天把自己所见、所闻、所读、所感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活日历,也是学生的自传小说。我让学生所记的内容很广,有观察日记,如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周边环境的变化等;有读书笔记,如学习方法的总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对课外读物的学习心得等;有生活琐事,如自己所做的家务事,参加的活动、游戏,与同学的相处等。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变课堂教学为课堂实践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随着改变。以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模式,转变成学生的学习交流会,教师只是活动的主持人,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学前,我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询问、质疑等手段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课前预习。课堂上,主要采用“读——议——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读”就是读课文里面的生字新词、含义较深的句子或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句子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看法,有时,学生之间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能说出理由,就给予肯定,不要寻求唯一标准的答案。“写”就是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或文章的结构组成,进行写作,不一定是写成篇的文章,有时也写一些段落或细节描写。这样的读书交流会,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动口、动手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更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学是自己的学习伙伴,教师是组织者和引路人,学习过程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工具就必须会用,如何使用“语文”这种工具呢?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的计划性、内容的知识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四大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课程安排,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每一册都安排有很多的说话与写话训练,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是以往的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性学习是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所安排的一次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把握和组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就安排了一个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内容。2分组搜集资料,可以通过询问、查找书籍、上网等途径去完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A、字谜组——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寻找字谜或自编字谜。B、汉字起源组——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和汉字书法的特点及代表作品。C、谐音组——搜集有关谐音的歇后语、故事、笑话等资料。D、错别字组——搜集自己、他人或广告招牌出现的错别字和有关错别字的故事。3整理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归类,写上标题。4展示——把整理好的资料张贴上墙,让全班同学观赏、阅读,小组成员可在旁作介绍说明。5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在搜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趣事,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等等。如此的语文实践活动虽颇费工夫,但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他们对汉字的理解更深了,同学之间更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习也是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2.充分挖掘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资源如同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开放、丰富而有活力。从宏观上说,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即“生活即语文”。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可以请进课堂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农村、厂矿、军营、大自然都可以成为生动的课堂和语文教科书。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内容有:1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办讲座,谈自己成功的历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2举办各种竞赛,如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古诗比赛等。3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读书汇报会”“祖国名胜知多少”“新世纪,我能行”“我与奥运同行”等。4组织社会调查,如“母亲河的变化”“家乡名木古树访查”“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等。

总之,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了语文信息,丰富了感知,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篇: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2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3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再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4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5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形成。语文教学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而且是生动活泼,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空间。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课程则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他是否掌握了语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要看他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去观察认识当前生活,并将其表现出来。学语文的目的在用语文,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

1.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效的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学生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语文学习通向生活。

4.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并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托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曾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励学生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语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下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岳阳楼区康岳小学张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尝试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拓展学生......

    浅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

    浅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丰双喜 212300 内容摘要:探究式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阜宁县陈良中学 曹汉奎(江苏 阜宁 224432) 摘要: 文章是作者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践中,对改进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家庭小实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朱棣文教授认为: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