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五讨论主题1分享教学方法或教学技巧
模块五讨论主题1分享教学方法或教学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项目是依据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的原理,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等知识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可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的逻辑思维能力。
项目开展前,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各小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自主设计好一份实验方案交与老师,老师看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分别对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与评价来完善实验方案。
项目学习中,教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升提问技巧,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进行规划的能力。通过指导技巧、对话技巧、鼓励技巧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提出创造性见解进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还可以观察和监督技巧,及时观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如检查出勤登记表、思维量规评价表、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表等。
第二篇:讨论主题五:卫生服务需求
为系统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及其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制定卫生规划、卫生改革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卫生部每5年开展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于2003年9月18日至10月20日进行,共涉及约21万常住人口。调查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为主。
在1993年和1998年的前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内容包括国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如身体的活动性、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睡眠和情绪等;两周患病和住院情况;有无慢性病和残障等;还有对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包括是否吸烟饮酒、进行体育锻炼,另外还涉及有无医疗保险等内容。在2003年的调查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首次增加了反映公共卫生需求和服务方面以及居民对卫生系统反映性的指标,以了解居民对目前我国卫生服务的意见和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3.0‰(城市为153.2‰,农村为139.5‰),据此测算2003年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1亿人次。按患病的病种分析,城市居民依次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脑血管病、糖尿病;农村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高血压、流行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病人数为1.6亿,即每十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调查地区两周就诊率为133.8‰(城市为118.1‰,农村为139.2‰),与1998年调查结果相比下降了18.4%(城市下降27.1%,农村下降15.4%)。由此测算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数为47.5亿,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5.8亿人次。患者未就诊比例为48.9%(城市为57.0%,农村为45.8%),而医生诊断应该住院治疗的患者而没有住院的比例为29.6%(城市27.8%、农村30.3%)。
调查表明,有无医疗保险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明显,城市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13.4%和5.8%,而无医疗保险的居民则分别为8.6%和3.0%,同时调查表明,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问题:
(1)什么是卫生服务需求,它与卫生服务需要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在进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时,为何要对调查内容进行调整?
(3)调查结果说明我国现阶段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有哪些特点?
(4)请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三篇:销售人员的一些基本技巧或忠告1
销售人员的一些基本技巧或忠告
1、要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营销的职位是靠业绩挣来的,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
2、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行动。当你什么都不懂时,你感觉什么都懂;当你懂一点后才知道不懂的地方太多了。记住,抱怨只能使自己的处境更糟糕,行动可以改变一切。同样的资源配置下,别人能做好,你做不好,别人能挣很高的工资,你不能。要反思的是自己,不是抱怨客观环境。多行动,少抱怨。只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3.要随时总结,常回头看看。做的好也罢,坏也罢,都要养成事事总结的习惯,成功的可以作为经验,失败的可以作为教训。人,不总结过去就看不到未来。
4.要忠于职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以老板的心态干工作。要干就要干得最好,要不干就辞职,辞职前后不能说公司的坏话。即便是明天辞职,今天晚上该干的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职场上最忌讳“端着公司的碗,却搬石头砸公司的锅。”一个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在职场上不可能有很好的前途。
5、多一些锐气,少一些圆滑。把工作干好,畅所欲言,锐气伤人也能成事。要持积极的心态多提建议,即便你的建议总不被采纳,也要坚持。发现问题的习惯养成了,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成功是失败的积累。
6.养成主动沟通的习惯。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只知道做,不知道沟通。现在的职场需要的是既能做,又能说的人。沟通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部分。现在的业务用“手”很少了,更多的是用“脑和嘴”。没有思想很可怕,有思想不能说出来很可惜。要主动对上,对下,对同事,消费者等无障碍的沟通,不要等着别人和你沟通。
7、要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不要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
8.常跟高手过招。不断的扩大比你能力强的圈子,虚心向他们请教。跟高手过招能成为高手,看高手过招也能成为高手。
9、入对行业不如跟对人。初入职场跟随的领导很重要。跟着一个好领导会受益终生。这个人不一定是你的直接上司,但他可以随时指导你,给你机会。
10、为职业发展跳槽,不为收入跳槽。为收入跳槽的营销人员一般都没有好结果。职业发展的机会比短期的高薪更重要。你是挣一辈子的高薪还是挣一时的高薪?取决于你选择的态度。
11、学会管理上级。用思想和行动影响上级,上级认可或接受你的思想或建议等于在支持你的工作,等于你在管理上级。这种机会和频次越多你的能力提升就越快。
12、居安思危。人生是波浪型的,好运和霉运时常交替相伴。当你因业绩升职或加薪时,要考虑如何持续创造更好的业绩?否则你离降职和减薪已经不远了。如果你想持续升职或者在某个管理岗位上时间更长一些,就需要持续学习,点滴积累,水到渠成。
第四篇:21世纪课堂评价主题讨论1
《21世纪课堂评价》主题讨论1:教学评价中的困惑
在课堂评价存在的主要困惑:一是评价的时间受限制,评价的时间过长会影响该节新课的讲授;二是课堂评价太过偏重于追求分数,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给人一种以分数来定论、以分数来分好坏的感觉,从而不能给学生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师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选词
每进入新的一课学习,我们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么多的生词,该怎么讲解给学生?是全部讲,还是部分讲。全部讲,时间不够,课堂上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权衡轻重,选择部分重点词语进行精讲操练。那么,哪些词语是应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呢?下面这几条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每课中应该讲解的词语。
1.从词性上看,虚词详讲,实词略讲。
汉语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象声词等,因为其词义具体,所指对象明确,所以可以在课堂略讲,甚至不讲,一带而过。而介词、连词、副词等虚词,因词义虚渺,理解困难,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要挑出来跟学生好好解释一下。
介词。介词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汉语中的介词虽然不是很多,但其搭配却非常广泛。从意义上看,它们可以引出时间(当、在、从、离),引出方向(向、往、朝),引出对象(对、跟、和、比、为、给),引出目的、原因(为、为了),引出施事或受事(把、被、叫、让),或者表示排除或加合等等。另外,很多的介词词义是从动词或名词虚化而来,介词词义与原义有什么不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等等,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如:“在”,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介词,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指明。
他在学校,不在家里。(动词)
他在学校里看书,不在家里看书。(介词,引进地方)
他一个人在今天晚上去了学校。(介词,引进时间)
讲解介词,要结合课文中介词的词义,引导学生不断说出相同语境下的搭配组合来,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介词的新的词义,那么还要注意总结介词的用法,让学生区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用法。
副词。出现在动词前,对动词的时间、范围、程度、频率、语气、情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修饰、限制。副词的意义比较晦涩,不太容易懂,是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副词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副词与副词之间的区别。如: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已经”、“正在”、“总是”有着明显的意义差别。“已经”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正在”是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着的现状;“总是”则是时间范围内从起点到终点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存在。我们把这些细微的差别指给学生,就能加深其印象,也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副词所描写的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如:“挺好”与“特好”等。
连词。有的是连接词和词组,有的是连接两个分句。前者如:“和”(我和你,老虎和狮子)。后者如:“不但……而且……”(不但好吃,而且好看。不但我们没去,而且他们也都没去)。连词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连词所连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同质还是异质,是相近还是相反,是递进还是递减等等。对于连接分句的连词,要注意考察前后两个分句意义的联系。
助词。顾名思义,就是本身没有语法意义,依附在其他词语身上,与之一起完成语法作用。如“的、地、得”。“的”与名词、代词、形容词等一起使用,出现在名词前面,对它的大小、颜色、性质、归属等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说明。“地”与副词、形容词等词语一起,出现在动词前。对动作或状态进行描写(欢天喜地学开车)。“得”出现在动词后,引进补语,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程度、时间、数量等。汉语中的助词不多,但教起来却不容易,留学生难以把握。讲解这类词语时,我们第一要注意它助什么词。第二要注意它位于所助词语的前面还是后面。此外,对于某些助词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别,也要给学生指明。
2.从文化角度上看,典型的文化词语应该教给学生。
所谓典型的文化词语,是指那些由本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产生的词语,例如:“红娘、旗袍、月老”等。在学生所在国家中,没有相似的文化现象,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如“红娘”,原是《西厢记》里的一个角色,因为其热情地为男女主人公张罗婚事,而成为媒婆的代名词。这样的文化词还包括:文化上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如:贫农;字面意义相同,但中外对比不等值的词语,如:情人等。在学习时,一旦遇到这样的词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不然学生就会望文生义,将词语的意思理解错。文化词语的讲解,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有效方法。
3.从词的意义出发来看,多义、反义、近义、同义词要讲解。
词,是一个有意义的音义结合体,词所概括的意义就是词义。有的词义概括比较具体,就形成了实词,有的词义概括比较抽象,就成了虚词。教学中,对词义上有同义、等义、反义、近义等关系的词语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义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例如:“打”,可以有“打人、打篮球、打开水、打的”等组合形式,同一个“打”却表示了不同的含义。我们不主张多义词第一次出现时,马上就把它所有义项都讲解给学生听,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我们认为,当一个新的义项出现时,我们给学生归纳总结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利于学生区分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反义词。如果两个词的词义相反或相对,那么这两个词就是反义词。相反是指绝对对立,肯定一方就是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是肯定另一方。相对,是指相对对立,即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但否定另一方不一定能肯定这一方。词义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第三个词义。如:“黑”与“白”,在这两个词语中间,还有灰白,浅黑等中间状态的存在。
在学习生词时,如果有成对出现的反义词,当然更好,可以联系起来记忆,减轻记忆负担。如没有成对出现的反义词,我们可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反义词,从而复习旧词,又巩固和加深了新词的印象。
近义词,意义相近的一组词,可以称为近义词。近义词的教学,关键是近义词的辨析,并在辨析的基础上,区分它们的用法。近义词辨析应根据词性的具体不同进行:对于名词,可从大小、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对于动词,可从动作的施事与受事,动作的目的及定语等角度进行辨析;对于形容词可从描写对象、重叠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辨析等等。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位老师都可找出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这里不作多说。
只有我们从众多的词语中,挑出应该讲解的词语,才能节约时间,增加练习词语的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