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6年11月06日 劳部发〔1996〕3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 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规范企业职工流动行为,保护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就企业职工流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固定工制度向劳动合同制度转变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招(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签订了服务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未到期的仍应继续履行,并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履行协议的,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解除后,如原服务合同(协议)约定或用人单位依法规定了赔偿办法的,职工应按服务合同(协议)的约定或用人单位的依法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如无约定或无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将职工档案转到职工新的接收单位;无接收单位的,应转到职工本人户口所在地。
二、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向职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在招用职工时应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从其他单位在职职工中招录人员,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行业主管部门经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同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行业内劳动力流动的规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职工合理流动。
六、劳动行政部门应通过招用职工备案、劳动合同鉴证等手段对用人单位新招职工的身份进行审查,对与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关系即到另一用人单位就业的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不予办理社会保险档案和基金的转移手续,并通报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查处。
七、劳动监察机构应将用人单位招用职工行为作为劳动监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用工年检或者劳动监察中发现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应当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追究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责任,责令其赔偿原用人单位的损失。
第二篇: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 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规范企业职工流动行为,保护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 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就企业职工流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固定工制度向劳动合同制度转变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已经形成了劳动
关系的职工,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招(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签订了服务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未到期的仍应继 续履行,并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履行协议的,在 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 系解除后,如原服务合同(协议)约定或用人单位依法规定了赔偿办法的,职工应 按服务合同(协议)的约定或用人单位的依法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如无约定或无规 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将职工档 案转到职工新的接收单位;无接收单位的,应转到职工本人户口所在地。
二、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
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 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 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 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 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 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
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 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
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向职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在招用职工时应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 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从其他单位在职职工中招录人员,给原 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行业主管部门经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同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行业内劳动力流动的规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 段,引导职工合理流动。
六、劳动行政部门应通过招用职工备案、劳动合同鉴证等手段对用人单位新
招职工的身份进行审查,对与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关系即到另一用人单位就 业的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不予办理社会保险档案和基金的转移手续,并 通报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查处。
七、劳动监察机构应将用人单位招用职工行为作为劳动监察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用工年检或者劳动监察中发现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应当 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追究该用人单位 和劳动者的责任,责令其赔偿原用人单位的损失。
第三篇:企业职工关心问题
由于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是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单方面确定工资的分配,既违背了市场中劳动力供求双方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压低工资成本,侵害职工经济利益的自发倾向性。纠正这种倾向性的有效途径,便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平等协商,签订保障职工经济利益的集体合同。
第一,在企业内工会是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者,而管理层则是受资方委托的企业一方的代表者,二者在集体协商中的界线分明。不然,便有“角色不清”之嫌。
第二,企业内劳动关系双方的协商应当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讲,为保证双方地位的平等,工会就应当是独立的。不然,便有“立场不稳”之嫌。
第三,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应当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不然便有“私下交易”之嫌。
第四,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职工利益的基本手段。不然便有“偏离方向”之嫌。
二
上述基本原则,称得上是工会理论常识。在对国内外一些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我们所倡导的理论模式与基层企业工会的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一是集体协商首席代表(即企业工会主席)大多由中层管理干部兼任;二是非正式沟通成为工资集体协商的关键环节;三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基调突出互利合作;四是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工资结构调整方面。
首先,我国企业内的工会主要负责人,除少数国有企业内的专职干部享受同级党政副职待遇外,私营、三资企业内的兼职工会主席,几乎全部是由中层管理干部担任的。现实生活中的这一特点,与我们工会代表性的理论设想和对集体协商的理论设计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必须承认企业内的中层管理人员成为工会主席,亦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是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工会主席,大多是通过民主程序,由职工推选或选举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二是只有中层管理人员,才相对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拥有更有效的信息渠道,有能力在协商中有理有据地提出工资要求,具有协商谈判的一定优势;三是由于中层管理人员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他们在协商中的分析和观点也较容易为管理方所接受;四是中层管理人员本身也是工薪收入者,工资集体协商是他们自身利益之所在。因此,在看似阵线不分明的企业工会中,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的工会主席,恰恰能起到协调劳动关系,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非正式沟通在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形成的惯例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是有差异的。这个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相关的表述来看,西方国家将工会对劳动关系问题的交涉称为集体谈判,而在我国则被称为集体协商,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性。集体协商大大拓宽了工会进行非正式沟通的渠道。只有非正式沟通才易于避免陷入僵局和对抗,才能更充分地就有关问题进行酝酿和磨合。当然,在我国非正式沟通能大行其道,也有若干其它的影响因素,如协商双方具有企业内上下级的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远远胜过制度规范;以及工会缺少展现实力的手段以制约对方等等因素。
再次,在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中,合作为主而并非斗争为主是普遍的倾向性。即便在斗
争的方针确定之后,工会也需要区分对抗与非对抗、合法还是非法斗争的界限;即便在合作的方针确定之后,工会也需要区分全面合作与局部合作,通过让步还是斗争实现合作的界限。总之,如何处理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永远是工会面对的主题。我国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普遍采取的是在合作基础上维护职工群众权益,这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在协商过程中,不仅要谈职工工资的增长问题,还要谈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问题;在合同或协议中,不仅有企业对工资增长的承诺,还要有工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承诺;在集体合同的形式上经常是权利义务同时出现。我国工会大多以合作为前提进行协商,在整个协商过程中都体现出合作的主基调。总之,没有合作工资集体协商就可能一事无成。其理由,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是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只能以这个大方针为前提;建国后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建国初期“劳资两利”的工运方针是正确的;在我国,由于法律上没有明确工会的罢工权,工会不具备采取极端手段的法律依据,合作几乎是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惟一途径;企业内部工会干部的位置和处境,决定了工会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等。
最后,工资集体协商的最终成果在形式上是工资的总体增长幅度,而实质内容往往却是工资结构的内部调整和变化。工资的总体增幅是协商成果的最显著标志,但总体增幅的比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工会说服企业进行协商的基本理由之一就是工资过低不合理,职工队伍不稳定,会造成人才流失。立足于这种前提的工资协商当然要在工资总量有一定增幅的条件下具体谈工资结构如何调整才能稳定企业内的人才。而在企业内的所谓人才,往往就是那些有经营管理才干、技术专业能力,以及高超的操作技巧和经验的业务骨干。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方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以合作为主导,工会方当然要与企业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兼职的工会负责人本身就大多是企业内的业务技术骨干,自身利益即在其中。
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当部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展现出的特点有其必然性,有其合理性。但也必须看到,这些特点有些违背了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初衷,如不加限制和规范的话,可能会危害工会的社会形象和基本职责。
如对大多数企业内的兼职工会主席由中层管理干部担任的做法,关键是要强调民主选举、民主程序、民主监督是选任工会主席的基本要求,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满意、高兴、答应是衡量他们的基本标准。
对大多数企业内工会的集体协商以非正式沟通为主,也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只能在程序、机制上强化透明度,在目标和结果上确保必须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同时要在制度上强化正式沟通和摆在桌面上的协商,避免非正式沟通可能带来的暗箱操作。
对合作为主导的工资集体协商模式,要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注意防止片面性。合作是主旋律,营造双赢局面,当然是皆大欢喜。但要看到,在利益矛盾面前,没有斗争就没有合作,只有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才能实现利益的转化。从工资集体协商的本质来看,工会是主动要约方,是利益的争取者,是当前现实利益的实现者,而对企业利益的承诺,只能是潜在的,是职工利益实现后的必然趋势。就工资集体协商而言,双赢是有先后之分的,是现实与预期的统一,不能混为一谈,也不宜作为束缚自己的条件。
对工资结构调整为主的工资集体协商倾向,要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同时,抑制其走向有违社会公平的极端。工会从上到下在制定工资集体协商的方针政策法规时,应当强调在集体协商中援助困难群体,保护困难群体。为保证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不忽视企业弱势群体的利益,应明确规定协商代表中按人数比例有一线普通职工和农民工的代表。对这些代表的资格认定,不是有否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能否表达他们代表的那部分职工的利益、意愿和心声。
工会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我国方兴未艾,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求实态度,不拘泥于理论教条和所谓国际惯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全面深入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展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
:“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这表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二五”期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政府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4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四篇: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
文章标题: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城市的生命在于流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来富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在这支流动大军中相当一部分是妇女,她们有的举家外出,有的是夫妻结伴。她们在为本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社区作为一个城郊结合部的社区,聚集了较大一部分的外来务工
者,其中不乏较多的妇女儿童。
一、流动妇女的基本情况:
目前,**社区的流动妇女约有2300人,儿童约为1000多人,流动人口总占**社区总人口的50,流动妇女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中学以上大专以下的占35,大专以上文化仅占5。居住地点主要集中于太平桥区块、农民城区块、王家庄、金家墩等地,来自四川、江西、湖南等多个省市,主要从事建筑装修、家政服务、废品收购、贩卖生姜大蒜等工作。她们为富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己经成为富阳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流动妇女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地区贫困、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在我市外来妇女中普通存在的现象,在一社区的外来妇女中,小学毕业或文盲的占60,她们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些流动妇女心态一般比较消极,家庭个人意识观念过强,国家集体观念淡薄,社区归属感薄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她们远离熟悉的家园,亲人,人际交往、社交活动趋于空白,心灵空虚,生活没有目标方向,缺乏自立自强精神;部分流动妇女始终把自己看作“局外人”,与居住地的常住居民格格不入,时有矛盾,对待社区及邻里问题时,常常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大多流动妇女儿童自卑心理较强,认为本地居民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对居民保持一种本能的戒备排斥心理,态度粗暴,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妇女的法律意识问题。流动妇女她们一边谋生,一
边接受流入地的本土文化教育,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她们以勤劳和朴实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她们是流动人口,“流动”的特质使她们处于社会管理和法律保护的边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以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亟需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进工厂、企业的打工的流动妇女身上。她们在得到来之不易的工作后,往往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敢与企业法人签定劳动合同,多数只是口头协议和没有任何协定的临时雇佣;劳动时间过长,经常性超限度加班;劳动安全环境堪忧,一些企业对有毒有害工种缺乏防范措施;大多数外来务工妇女没有按规定办理用工手续,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女工“四期”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2、流动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问题。在我社区今年的几次外
来人口调查时,发现有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卫生意识极差,她们为节省用费,往往选择租住在潮湿、拥挤的、无卫生措施的地下车库中,吃、喝、拉、撒都在一间房中解决。特别是一些以废品收购、贩卖生姜大蒜为主的流动人口,他们往往把收来的废品、贩卖的生姜大蒜都堆积在自己吃的、睡的一间房中,卫生状况极其恶劣,致使病菌有可趁之机。多数流动妇女由于“流动”特性,且收入相对较低,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得病之后往往不敢上正规医院,能挺就挺,实在不行就买几颗药对付一下了事,此种情况在流动人口中占的比例达到80以上。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或为省钱,许多育龄流动妇女不到正规医院进行围产期的检查,更有妇女为躲避计划生育,生产时在出租房自己生产或找地下诊所生产,结果造成婴儿健康状况差、畸形与智力低下较多,生育质量较次。由于在出租房或地下诊所生产,得不到很好的产前消毒与事后的医疗服务,产妇与婴儿的死亡率较高,儿童免疫接种率低。
3、流动人口受教育权利问题。由于父母双双在外打工,一
些家庭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数量在不断增加,学龄儿童就学难问题突出。由于本土公办学校和教师编制紧张,流动人口子女就很难在公办学校入学。而这些孩子受父母工作性质和居住场所流动性的影响,政府对他们的人口数和境况难以掌握,这就使流动人口儿童受教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流动儿童因父母工作的流动性,难以在一个固定的学校长期上学,再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更是连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的机制。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教育、卫生、计生为主、妇联、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为辅,切实建立好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把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纳入统一、规范的管理范围,切实提高矛盾化解能力;切实提高进城务工流动妇女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我保护的能力,使她们能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以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区可定期通过就业技能培训、联谊会、文体活动等方式,为流动妇女送去就业信息,帮助她们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丰富了外来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其次,与宣传、计生办等部门发放
外来女性维权读本和有关生理健康的宣传材料,免费为外来来富女性提供避孕用品和用具,实行与本市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今年富春街道己在19个社区提供了此种服务,得到外来来富妇女的热烈欢迎。第三,可与司法部门合作,深入社区外来妇女流动集中的地带进行婚姻家庭法律和劳动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积极为流动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使她们懂得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我社区己连续二年开展了此活动。最后,卫生部门也应加大价廉物美的“民工医院”建设力度,为外来流动妇女儿童提供切实低廉的卫生医疗服务,使这些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可以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保障她们的身体健康。
三、进一步提高流动妇女儿童的教育水平。流动儿童的家庭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家庭的物资条件难以保障儿童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又由于流动性比较大,随着父母的工作地点的变换,流动儿童的就学地点更换频率比较高,致使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与本地孩子相差较大。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学校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通过无偿提供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招收流动儿童的学校予以扶持,对一些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减免学费,免收外来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的百分比。这点上己有街道与学校做了先例,如春江街道首创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较好的解决了部分造纸行业的外来工的子女就学难问题;富春四小也接纳了很多外来打工者的小孩。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既可解除外来家庭的后顾之忧,又为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人才。对于富阳市的治安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学校方面:可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里孩子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来进一步解决外来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既为富阳市经济注进了发展的力量,但也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在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坚持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服务措施,富阳市政府在2006就提出了“新富阳人”这个温馨的概念,指出凡是到富阳来务工的民工,都是新富阳人,而且之后还为民工兄弟姐妹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使她们能安心的投入到建设富阳的经济大潮中来。当然流动妇女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她们自身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流动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不管是新富阳人还是老富阳人,让我们共同为目标齐努力。
《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模版)
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9-05-19
京人社办发〔2009〕54号颁布时间:2009.05.19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监控,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参保职工分娩前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9个月的,其发生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二、分娩之日前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的,其发生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
三、参保职工分娩前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分娩之月后连续缴费满12个月的,职工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予以补支。补支标准按照以下办法执行:
(一)分娩之月的本人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低于分娩后12个月的缴费基数的,按照分娩之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补支;
(二)分娩之月的本人生育保险缴费基数高于分娩后12个月的缴费基数的,按照分娩前连续缴费期间和分娩后12个月缴费期间的平均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补支。补支的生育津贴高于用人单位已发放的产假工资的,其差额部分用人单位应当补发给个人;补支的生育津贴低于用人单位已发放的产假工资的,其差额部分用人单位不得向个人追回。
四、参保人员生育保险缴费基数应当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其中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60%的,生育保险应当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60%征缴。
五、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做好生育保险与社会保险其他险种缴费基数的核对工作,准确核定参保人员生育保险的缴费基数。
六、提高生育保险自然分娩医疗费用定额支付标准:三级医院由1900元调至2000元、二级医院由1800元调至1900元、一级医院由1700元调至1800元。
七、本通知自2009年6月1日开始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