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学科市研讨会汇报
生物学科市研讨会汇报
——生物教研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汇报一下参加齐齐哈尔市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共3个方面: 1、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2、11、12、13年全国卷的分析。
3、二轮复习策略。
一、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1、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内容、范围和2013年考试说明相比,删去了一句没必要的话,其他没有变化。
2、考查要求:
理解能力:
①、能理解所学知识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②、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
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
②、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上的重要事件。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高考试卷分析:
1、试题结构:6个选择题,4个必做的简答题,1个选做题。
2、分值:6个选择题共36分,简答题共39分,选做题共15分,生物试卷共90分。
3、难易程度:生物试卷与物理、化学相比,在理综试卷中比较简单,易得分。
4、试题特点:由陈述、图像、图表、图片、坐标曲线、图形转换等组成。
三、二轮复习备考:
提出备考四原则:
1、以挖掘教材为起点
2、以考试说明定方向
3、以课程标准控过程
4、以闭环管理提效能
前三点好理解,易懂,第四点是以“备——讲——测——评——馈——备”为模式进行了说明。备是教师认真备课,讲师重点讲,精讲,测试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题检测,评是批阅检测题,馈是查不足,进行纠正。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进行。
1、重基础,只有牢固的打好基础,才能打好选择题。
2、重点突破必修三这本教材,从近几年来高考试卷的统计来看,必修三这本教材知识点所占的分值在40分左右。
3、重点加强遗传定律的训练,近三年考试卷中,都有一道有关这方面的试题,有针对性选例题突破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4、背选修三,选修三在高考试卷中有一道15分的试题,属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方面的知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一些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不会出太难的题,背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重要的原理、技术手段、操作过程,结合经典试题,完全可以得13分以上。
5、注重实验,是以探究实验来讲述的。
关于探究实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确认变量; 做出假设和预期;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施试验方法,收集证据;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根据证据做出合理的判断; 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以上十点都是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要点,对试题中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回答上来。
以上是我这次去齐市参加研讨会所记录的主要内容,供同行参考。
生物教研组
第二篇:初中生物学科研讨会总结
初中生物学科研讨会总结
初中生物学科研讨会总结
20xx年4月17日上午,xx县教师进修学校在xx中学召开了xx县初中生物学科中心教研组第三次研讨会暨构建初中生物“卓越课堂”推进会,中心教研组成员及xx中学教研组老师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xx中学校长谢x到会指导并讲话,教管中心教研员和学校其他领导也到会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研究。全体参会教师观摩了由xx中学张教师执教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张老师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自然地导入新课,接着用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实验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让同学们对实验过程十分专注对自己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模式有所了解,整堂课同学们兴趣盎然。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血液的成分,并能解释日常一些生活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阶段:座谈。首先,由张老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作简单介绍。接着,与会学科中心教研组人员进行评课并交流教学经验。
接着,生物教研员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认为张老师这堂课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教态自然,教学独具风格、富有特色,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了血液的流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得到了与会教师的称赞。紧接着大家围绕着这堂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卓越课堂”进行深入认真的研讨。
教研员要求教师们要充分发挥中心组成员在各学校的作用,明确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在构建生物“卓越课堂”中积极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直观性。
最后,中心教研组组长廖xx和教研员布置了近期教研组工作并向全体生物教师提出重视生物课堂教学。
此次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充分展示我县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构建卓越课堂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提供了平台,以适应生物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此次活动得到了xx中学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在此深表谢意!
第三篇: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山西省2014年新课程高考备考 分析评价讨论会汇报材料
2013年10月14日,受学校委派,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2014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分析评价讨论会。在这里我聆听了来自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阎建平、晋阳老师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的宋景堂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现将主要内容作以简要说明,汇报如下:
一、闫建平主要讲“看实考、明实情、析实因、找实策” 首先,近年高考政治命题的实际趋势:强调学科知识,呈现“材料生活性、立意能力性、设问思辨性、答案开放性”灯四大特点,重视“读、联、释、论”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突出考察学生对在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基础上是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山西省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方面问题突出。
1、费钱费时又费力,负担沉重效率低。家庭教育投资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考试成绩低。2005--2013年山西省高考平均失分率统计文科状元平均失分率14.80%,一本最低分失分率27.55%(四分之一多),二本最低分失分率32.83%(近三分之一)。未达线考试失分率更高。学生答卷问题多,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观点不准确、知识体系部系统、缺乏能力不会用、解题能力不过关。再次,高中政治教学问题的真实原因。学生学习的问题根源在我们的教室中、在我们的老师的教学上。课堂教学方面:用三句话总结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45分钟灌到底,即满堂灌;一只鼠标一块布,上课就是看屏幕,即满堂看;一间房子三块板,教室变成展览馆,即满堂说。具体到教学上存在6多6少现象“教学目标:灌输理论知识多,管理学生行为少;教学内容:传授政治观点多,指导思想方法少;教学资源:联系社会实际多,分析学生生活少;教学方式:安排学生活动多,老师精心点拨少;教学过程:解释社会现象多,解决学生问题少;教学评价:记忆书本知识多,培养学科能力少。”备课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还很盲、案例资源还很粗、问题设计还很死,老师点拨还很少(学生未成为“主体”却又丢了老师“主导”),课堂练习还很多,教学理论还很缺(许多教学“模式”实质上都只是教学步骤)。最后,创新政治教学模式的实用方略。把握知识体系,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优化教学方式,高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按照规律教学,高效教学的根本方略;实施四轮复习,高效复习的有效途径(第一轮抓好课本复习,第二轮剖析经典试题,第三轮探究热点案例,第四轮检测复习得失)。
二、晋阳老师把试题题型分为“是什么”型,“为什么”型,“怎么办”型,“怎么样”型。是什么”型,设问特点: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等。
2、材料说明、体现了哪些道理。
3、某道理在材料是如何体现的。解题方法:
1、答案来自材料;(图表题)
2、答案来自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归纳和演绎两种。
4、从本质上把握哲学原理与材料的关系。“为什么”型,设问特点:
1、分析原因。
2、分析某事物意义或影响、作用。
3、分析A对B的作用。解题方法:
1、原因分能因和要因。(影响作用要一分为二)
2、复杂事物要分解起作用。“怎么办”型,设问特点:
1、提出措施
2、提出建议。解题方法:
1、主体行为的归纳和演绎
2、明确问题找对策,按规律办事。“怎么样”型,设问特点:
1、谈谈对某件事情的认识,赞同与否、评析等
2、对某一观点的分析评价。解题方法:
1、此类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2、观点类要先用知识解读观点的构成要素,再论证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
三、宋景堂博士主张生活教育,教育基于生活,所以有“味”;高于生活,所以有“道”;回归生活,所以有“用”。联系生活、关注热点是政治高考的一大特点,把生活——教材——考纲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出 问题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反思性学习,问题是促使学习者讲学习活动推向学习的引擎。作为教师要有眼见、意识、学识、心态、胸怀、头脑、思想;教师要高于教材、驾驭教材、用教材教、创造性的用教材;教学案例要生活性、开放性、中介性、丰富性、情景性;课堂教学要做到五化:课堂生活化、学习探究化、评价多元化、学生教师化、教师刘邦化。
总之,这次太原之行,受益匪浅。在以后的高三教学工作中,我会让这次的学习心得贯穿在教学实中。以上就是本次研讨会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第四篇:中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中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xx省2013中考英语学科研讨会于2012年12月22日在xx东方大酒店召开,会议共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自“xx市第90中学”的庄力老师,“从2012年中考试题看我省今年中考”做了专题发言,详细分析了2012中考命题的特点、考察目的、命题材料来源、考点、知识的分布等,要求各位老师必须认真研究连续5年的中考试题,把握今年的命题趋势,做好考前的总复习工作。来自高新一中的雷颖老师,主讲“中考复习备考方法探究”,结合他们学校的复习做法,介绍了复习备考最有效的方法,中考考什么?18个语法项目,7个句子成分,9大词类,24个话题。然后就“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为话题做了细致的分析,使所有的老师听后都体会到:复习要有侧重,不要强求讲的太多太偏太难,[莲山课 件 ]该掌握的必须举一反三,让学生熟练掌握,不该讲的、超出大纲的知识少讲甚至不讲。会议安排的第三个内容是:西电一中的张登峰老师就“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做了专题发言,主讲中考三轮复习,应该怎么复习?复习些什么?最后由xx教科研所英语教研员张雪连就“2013年中考的命题趋势的思考及备考策略”做了重要讲话,指出13中考与12中考命题所发生的微小变化,第二卷分值增加5分,第一卷减少5分,第二卷的完成句子题调整为:根据所给汉语意思,用单词或短语完成句子,每小题由1分变成2分。任务型阅读题也增加了分值,总的来讲,分值的调整是将学生分数拉大距离,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2013中考英语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要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论,反映课程标准中所设各种目标的落实情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反映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体验。有利于正确引导课程目标的实施,体现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教与学的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二.命题的原则
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察,体现差异,科学规范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
2.试题强调能力立意
3.试题体现考察的全面性
4.命题立足全局,体现差异
5.命题坚持科学规范原则
三.命题思路
1.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5.以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
6.试题力求有突破,有创新
2013的试题更加注重选材的生活化和信息的时代感,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设题角度新颖,切入点灵活,注重语境创设,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检测设置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避免生硬的单纯语法考察。
设题具有科学性,必须激发学生思维,并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即考察学生的学生的记忆、理解、判断、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词语释义、口头及书面表达等能力,又使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应变能力得以发挥。
试题的区分度:容易题、交易题、较难题、难题的比例:4:3:2:1,难度系数为0.65.四.试卷结构
第一卷:听力25分,共三大题
单项选择10小题,10分
完形填空10小题,10分
阅读理解15小题,20分
第二卷:完成句子5小题10分
短文填空10小题10分
任务型阅读5小题10分
补全对话10小题10分
书面表达一题5分
总之,2013的中考命题,试题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试题难度比例适当,分布均匀,由易到难,坡度适宜,减少了学生的心里负担,有利于增强信心,顺利做答。选材多样,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关注科学发展,注重中西文化的交融。
那么,对于我们学校来讲,如何有效的做好中考前的总复习工作,首先全体英语老师必须协调合作,将三年来的所有知识分块总结,任务落实到人,做到资源共享,并且要从现在就开始,争取更多的时间,严格按照“中考说明”,加强学生的记忆,强化词汇。
2、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按照说明上面的中考内容,逐条落实
3、严格按照复习的三步骤,逐步复习,课堂要效果,要效益,绝对不能只上课,[]或为完成任务而上课,忽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每节课必须有检测环节。
4.精选练习或精编练习,练习讲实效,瞄准中考考题特点、形式或考察范围,向中考题型冲刺。
5.教学及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要分层次,因为两级分化太严重,争取让后进生拿回4:3:2:1中的70%的分数。
6.进一步注重后进生的辅导,从第一册复习开始,要利用自习或空闲时间,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多给他们范文,让他们背诵,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7.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及时进行一些心理辅导,让学生调整好心态,争取最好的成绩。
第五篇:2012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把握方向 立足学情 优化方法 提高效率
——参加高考研讨会(文综政治)的汇报材料
汇报人:谷清新
各位老师:
大家好!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我于12月10日至11日参加了陕西省2012年高考研讨会(文综政治),现将会议重点内容汇报如下:
一、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命题改革的原则与调整
1.坚持“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的原则
依据考试说明,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思维过程。学科题目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体现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2.考试内容的调整与变化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与之相适配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确定学科考试内容。命题将不受新课标甚至考试大纲制约,更不受新教材版本约束,还将涉及初中课程甚至范围更广的内容。
3.考查宗旨
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科学)素养和学习潜能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高考命题对高中教学改革的积极导向功能。
4.命题原则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比例。试题及答案远离教材,且越来越远。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39题(1),(2)问。
5.高考命题的主要变化
由于新课改实行一纲多本,统一教科书作为高考命题参
照的情况不复存在,教材对高考命题的束缚荡然无存,考试大纲成为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这为命题改革打开了方便之门,命题专家可以对所拟试题是否超纲作出任意解释。这直接影响到老高考。在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思想统领下,高考命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其变化表现在题型、能力考查力度、试题难度等方方面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能力考查力度越来越大,试题难度居高不下。
6.试题形式大幅度调整且趋于稳定
题型基本固定,多数学科题型花样减少,突出学科特征。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试题数量、各部分内容考查比重相对稳定。试卷长度日趋合理,适当增加了试卷的阅读量,而减少答卷书写量。
7.试卷结构基本合理
试卷的题型、结构、难度趋于稳定。从命题实践看试题较少涉及选修模块范围内的知识。由于现在仍然是主观命题,命题经验与试卷水平和试题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启示: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历年高考题)。从近年试题质量评价来看,命题组的经验和水平逐渐走向成熟。每年的高考试题的质量分析,对改进和调整第二年的命题思路、方法,都具有直接影响
二、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巨大差距及成因
1.阅读能力不足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比较突出。其中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3以上。对所学事物认识不全面,概念、原理理解不到位,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是考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约占失分总量的25%。
2.表达能力不足
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仍然是各科不可忽视的一个失分原因。在文科主要表现为废话太多,词不达意,表述不准确。
3.教材知识体系的缺陷
有的知识老化,观点陈旧,教材体系不完整,支离破碎。考试题涉及大学、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远离教材,是现今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拘泥于教材必将在高考面前更加被动。
三、优化方法 提高效率
(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复习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优化思维品质性、提高政治学科素养。
(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走的更远
1、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方法如选择题常见的题型及解法,非选择题的审题、审题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和组织答案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考试时有章可循。
2、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树”,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上升到真正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培养知识的迁移和变化的能力。知识的迁移的最低层次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的知识,或将已知的知识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述形式。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不被眼花缭乱的形式所忽悠。
4、培养准确分析所给材料及设问的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学会政治术语的使用
只有将完整的答案写出来,才叫“学到家”,答案表述要科学、严谨、简介、有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照搬照抄教材知识、不能用学科术语表达、不能规范书写、准确表达。
(四)加强学生论证和探讨事物的能力培养
论证和探讨事物的能力是指对知识体系的驾驭程度、语言组织的逻辑层次和对未知已知的探究技能。学生的问题表现:罗列知识、“有话不好好说”等,而考试则要求学生答题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来培养。
四、关注时政热点
1.时政热点问题的备考建议
重热点问题是指本学内的时政热点、社会焦点、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我国国情的重要内容。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2.热点问题的界定
①内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
②人类共同关注生存与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③反映国家意志和时代特征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④关系学生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问题。
3.热点问题试题的主要特点
①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一般只是作为大背景出现,重视解决具体问题。
②材料本身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有用信息,突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目标。
③设问的角度比较小,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4.2012年高考时政热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七一“”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和文化发展
微博、社会公益和民主权益(微公益)
走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注民生、抑制通胀(扶贫、减税惠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
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命题)
各位老师,因本人资历浅薄,能力有限,上述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