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全知识普及调研团调研报告
资源与材料学院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全知识
普及调研团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资源与材料学院
指导教师:杨凝
学生:郑恩亮、陈士富、马宝军、张成龙、刘洪杰、柳峻鹏、熊君喆 实践时间:2013年07月26日-2013年07月30日
时间地点:秦皇岛市抚宁县香营村
摘要
07月26日-07月30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全知识普及调研团开展了“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全知识普及及情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发放了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并对村民逐一了解安全用药情况,对安全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帮助广大村民“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关键词
安全用药知识手册问卷调查服务农民
一、实践背景
为响应中国环境科学文件《关于开展2013年“大学生志愿者千村万乡环保科普行动”的通知》以及省食药监局发布的《公众十大安全用药隐患》,针对农民患病时存在的“自我医疗,凭经验治疗、抓药,盲目用药”等问题,加强农民安全用药意识,我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
全知识普及调研团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团委的支持下,开展了“秦皇岛市农村用药安全知识普及及情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我调研团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农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提高他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并减少其在用药方面的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我调研团的实践目的也正在于此。另外,此次活动也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议,关注民生。
二、实践过程
实践中,调研团来到校医院,深入咨询医生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为拓宽调研范围,我们对学生常见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学生群体,我们对在校学生到校医院的就医情况做了简单的了解。
因开发区医院离校较近且偏近农村,我校部分学生常去开发区医院就医,但很多同学对开发区医院并不是十分了解。本着“源于实践目的,高于实践目的”的原则,实践第一天下午,我们抵达位于珠江道一号的开发区医院。在实地考察并向医院医务人员咨询了解了医院的布局之后,我们向医生调查了附件农村村民来院就医情况,并从医生口中初步获知农民的安全用药相关情况。对于我们自身,我们也学习到了从未接触过的医疗知识,这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打好铺垫,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实践过程。
第二天,我们来到学校旁边的东白塔岭村,我们调查了该村村民的安全用药情况,并作了相关记录与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活动。次日上午,队员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汇总,以使我们接下来到抚宁县香营村的用药安全调查更具针对性,突出调查重点。当天下午,我们整队出发,乘坐12路公交车,来到秦皇岛长途汽车站,前往秦皇岛市抚宁县。
抵达抚宁县后,我们对实践地香营村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团队讨论部署安排最后两天的实践工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实践第四天,在村官高冰珂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以及香营村的规划发展情况。后来,我们惊讶的发现,村官高冰珂是我们无机化学魏珺芳老师的大学同学。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向村干部说明了在香营村的实践日程等具体安排。然后,在了解村民人数、年龄组成等基本情况之后,我们认真咨询了村民健康情况、医疗保险普及度以及村庄医疗卫生条件等基本医疗问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调研团在村中拉起了“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水平”的条幅,先后开展了安全用药知识宣讲活动,向各位村民发放了我们团队所准备的“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对于存在视力障碍的老年人,我们一一进行了解读。此外,针对在前几日实践所突出的用药安全问题,我们尤其做了额外的宣传,以突出实践重点。实践第五天即最后一天,我们团队六人分成3个小组,每组两人同样来到了村民纳凉休闲处做了问卷调查。接近一天的实践中,100份问卷全部用光。问卷调查结束后,在简单的道具下,我们向村民表演了普通民众买药上当受骗,在公安机关的全力配合下,将不法药贩成功抓捕的情景,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最终,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全部结束。
三、实践成果
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文档
材料上,我们制作了“安全用药知识手册”,涵盖了家庭安全用药的方方面面,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出了特定的用药注意事项。此外,我们在村委会的资料查询到:该村400多户1100余人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170,村中医疗水平比较靠前,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下,看病难看病贵已不再是难题。
从100份安全用药问卷调查中,我们汇总结果如下:
所有村民在用药时均会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对推销药品的商贩均不予理会;但80%的村民日常生活中均是将药品简单混放在一起,未做到将药品分类存放于药箱之中,这一习惯有待改正;针对东白塔岭村所调查得知的村民对乱用抗菌药的危害并不了解的现象,在抚宁县香营村也同样存在;所有村民在用药时间和用药种类中,均可以做到谨遵医嘱;75%的村民在用药时会注意药品的禁忌项。整体看,除药品存放方式不科学和抗菌药的危害不了解外,村民用药习惯整体良好,要真正达到安全科学用药水平,还有待对安全用药知识进一步掌握。
本着“源于实践目的,高于实践目的”的原则,在校医院获知在学生患病群体之中,感冒发烧所占比重较大且接近60%,其次是大家打球过程中的跌打损伤。同时,在校医院,在开发区医院,我们团队自身的安全用药常识的掌握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此次实践活动,在我们的辅导员杨凝老师和郑恩亮学长的指导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很好的达到了实践目的,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赞赏,取得了实践地接收单位的好评,也提升了自身素养。
四、实践体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在接触社会中让我们思考社会和学校的不同,让我们提前了解社会,也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时间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更有利于我们更快的成长。过程中付出汗水,收获良多。
为期五天的实践结束后,调研团成员对实践成果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此次实践很好的达到了预期实践目的,除了解了村民的安全用药情况之外,而且有效的普及了安全用药的相关常识,赢得了村民的赞赏,并获得了实践地村官的一致好评。
五天的走访,天气炎热,大家虽然每日疲惫不堪,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现在回想起来才看到苦涩中流露着甘甜。在实践当中我们也
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但在我们团队一起努力下,困难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实践虽然结束,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世面、展才华、长才干、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我们也丰富了自身的安全用药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程,确保按期完成县局规定的“两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县城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三镇六乡一场一矿,总人口8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6000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所)13个,村卫生所95个。共有药品经营企业26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连锁企业11家,药品零售企业14家。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启动和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我们在“两网”建设方面,既积极贯彻上级的部署,又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狠抓三项工作,“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药品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县局坚持把加强药品供应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网络。一是稳步实施药品配送进村计划。xx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县内成立较早、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药品经营企业,多年来,它在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在县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xx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xx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分别在全省三镇六乡建立了药品配送连锁企业。县局在没有药店的村开展了服务性供药点建设,全县农村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性供药点。使农村药品能从正规渠道购进,有力地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
2、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我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可以说是从县药监局成立就开始着手,经历了2年多时间,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已建立了一个以专门机关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较为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2005年至今,全县共聘请了药品监督协管员27名,药品监督信息员90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站9个,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站14个,由此,我县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覆盖率达到了100%。形成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3、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启动和实施。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帮助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药事管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数医疗机构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坚持将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这项活动作为提高用药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载体,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和专人负责落实。总体上看,通过创建“规范药房”,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显而易见。
三、主要做法
围绕上述“两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实际的途径和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一是医药结合。即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药房加以改造和规范。二是上下结合。根据县城区药品经营企业相对趋于饱和的现状,把重点向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延伸,大力发展乡级零售药店。三是新老结合。既大力发展新的企业,又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对达不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坚决淘汰出局。四是内外结合,既鼓励本地资本从事药品经营,又支持外地资本参与,形成内外并进的竞争格局。五是数质结合。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
2、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中体现“四项要求”。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们在2005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今年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充实,监管网络更为健全。二是体现专兼结合。总的来说,药品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还是要由专门机关,即药监部门来承担,要以专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作为专门监督一种补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员基本是由社会上各有关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职务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药品监督这项工作。三是明确职权职责。针对现已成立的县“两网”办、乡镇协管领导小组及其“协管”办、聘任的药品社会协管员、信息员等,都相应规定了他们的职权、职责,使其既不越权,又不失职。四是注重发挥作用。建立社会监督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相应组织人员的资格条件等方面来把关,力求个个、人人发挥作用。
3、在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中“严把三关”。我县在开展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中,认真对照标准条件,确保工作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格标准条件。即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的相应标准和条件。面对全县众多的县直、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统一其创建“规范药房”的标准。提倡个个参与,但决不擅自降低标准,搞个个达标。二是严格规范操作。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操作,并选派好业务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发挥各医疗机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它们先行对照标准,加强自我完善,完成自查后申请验收。检查组在验收中,严守纪律,严格条件,对检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如实指出各自存在问题,并要求它们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认真补缺补差,确保了整个工作的质量。
四、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搞好“两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各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力争把本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2、勇于实践、有所创新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非常多、非常细,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我们要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多摸索,有所创新,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网”建设的成果。
3、因情施策、注重实效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两网”建设,必须既按照上级的原则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共性、突出个性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的“个性”亦即特点,“两网”建设这项工作,各地、各单位在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做法,但也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他人之作,要力争形成各自的工作特色。,我们还利用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契机,促使它们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在软硬件建设上有较大提高,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按照规定淘汰一批。全县药品经营企业经过gsp认证后,企业容貌与管理整体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三是坚持内外并举。县局立足本县实际情况,既对县药业公司给予积极扶持,又按照“大市场”规则,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其公平参与药品流通领域的竞争。四是合理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即将全县卫生院、医疗室、个体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作为方便群众用药的一种途径,按照国家规定所开具的处方合理使用药品,解决群众用药问题。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xx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从调研的情况看,药品的供应和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已建成的县、乡(镇)、村药品监督网络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药品监督信息员,没有固定的报酬和必要的经费,有义务没有报酬,因此,反馈信息情况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反馈的经常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可能使形成的监督网络形同虚设。
(二)重视不够,认识有差距,影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部分乡(镇)和所聘请的药品监督信息员、药品监督协管员中还存在着对“两网”建设工作认识模糊,无所谓、等待观望等思想,工作不主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仅停留在参加会议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际行动,在群众中造成走过场,做样子,一阵风。
(三)“两网”建设具体操作欠细致。“两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标准和操作规程可以参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摸石头过河,基层难以操作,影响了“两网”建设工作的进程。
(四)药品流通渠道不畅,乡(镇)以下药店偏少,不能担当广大农村药品供应的重任。首先,药品供应渠道混乱,诊所卖药,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屡禁不止。其次是农村经济条件差,人员居住分散,山高箐深,有资格、有条件的人不愿到行政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设药店或专柜,致使乡(镇)以下药品供应网点稀少,群众买药不方便。
(五)村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承担广大群众用药重任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低下,药学知识缺乏,不能指导农民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加之以药养医,造成药价虚高,品种结构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看不起病,用放心合格药品难,用药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市场竞争导致配送体系受到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我县确定了xx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xx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为主要的药品供应商,负责药品统一配送,企业为了竞争,各自在宣传、价格、服务上采取措施,吸引客户,使已形成的供需关系受到了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
(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管理、服务达不到要求。企业在加盟后,承担药品配送的企业服务跟不上,药品品种不齐全、药价不稳定等情况突出,特别是在帮促gsp认证中,工作马虎不到位。同时,各药品零售企业也有等、靠思想,过多地依赖于所加盟的连锁企业公司,在药店规范化管理、实施gsp中不积极主动。另外,负责药品配送的源头企业只注重县、乡(镇)级药店,对村级药品服务站不重视。
总之,xx县自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对保障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购买使用药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调研的情况看,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相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埋头苦干,一定能把“两网”建设这项“民心工程”做好抓实,使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放心实惠药。
第三篇: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程,确保按期完成县局规定的“两
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县城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三镇六乡一场一矿,总人口8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6000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所)13个,村卫生所95个。共有药品经营企业26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连锁企业11家,药品零售企业14家。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启动和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我们在“两网”建设方面,既积极贯彻上级的部署,又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狠抓三项工作,“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药品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县局坚持把加强药品供应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网络。一是稳步实施药品配送进村计划。**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县内成立较早、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药品经营企业,多年来,它在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在县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分别在全省三镇六乡建立了药品配送连锁企业。县局在没有药店的村开展了服务性供药点建设,全县农村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性供药点。使农村药品能从正规渠道购进,有力地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
2、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我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可以说是从县药监局成立就开始着手,经历了2年多时间,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已建立了一个以专门机关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较为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2005年至今,全县共聘请了药品监督协管员27名,药品监督信息员90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站9个,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站14个,由此,我县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覆盖率达到了100%。形成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3、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启动和实施。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帮助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药事管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数医疗机构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坚持将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这项活动作为提高用药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载体,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和专人负责落实。总体上看,通过创建“规范药房”,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显而易见。
二、主要做法
围绕上述“两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实际的途径和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一是医药结合。即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药房加以改造和规范。二是上下结合。根据县城区药品经营企业相对趋于饱和的现状,把重点向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延伸,大力发展乡级零售药店。三是新老结合。既大力发展新的企业,又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对达不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坚决淘汰出局。四是内外结合,既鼓励本地资本从事药品经营,又支持外地资本参与,形成内外并进的竞争格局。五是数质结合。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
2、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中体现“四项要求”。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们在2005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今年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充实,监管网络更为健全。二是体现专兼结合。总的来说,药品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还是要由专门机关,即药监部门来承担,要以专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作为专门监督一种补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员基本是由社会上各有关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职务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药品监督这项工作。三是明确职权职责。针对现已成立的县“两网”办、乡镇协管领导小组及其“协管”办、聘任的药品社会协管员、信息员等,都相应规定了他们的职权、职责,使其既
第四篇:藏药制剂用药安全调研
我州藏药制剂用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藏药制剂一直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很多人在概念上容易把它与藏药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所谓藏药制剂,其实就是藏医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固定处方制剂。藏药与藏药制剂虽然都具有藏民族特性,都是用于防病治病的物质,但前者是取得了国药准字号、并由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可直接进入流通市场的药品,而后者只是取得了省级药监部门发给的制剂批准文号、并只能由藏医医疗机构配制自用、不得进入流通市场的医疗机构制剂。所以说两者应该是有严格区别的。
加强对藏医医疗制剂的监管,促进藏药制剂发展,保障藏药制剂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是我州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这几年的有效监管与帮助,我州藏药制剂在配制上有了较规范的发展,但是藏药制剂在用药安全上却还存在许多隐患和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也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监管工作的一大难题。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深入到我州藏区红原和若尔盖县,实地走访了当地藏药制剂配制单位、部分乡镇村卫生室藏医科、藏传寺院医务室以及当地药监部门,对藏药制剂在配制、质量管理、调剂使用及监管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就我州藏药制剂在用药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如下交流。
一、基本情况:我州藏医药在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已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为藏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我州迄今尚无国药准字号的藏药,藏药制剂便以它的 “简、便、验、廉”的特点和独特疗效成为了州内藏医医疗机构不可替代的主要用药,在各藏医医疗机构或藏医诊所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广大藏牧民的喜爱。在当地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我州藏医医疗机构已逐步从宗教寺庙中独立出来,向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目前,全州已拥有85个藏医院(科、所),有藏医人员204人,4家取得制剂许可证的藏医院从事藏药制剂配制生产,其中两家藏医院按照GPP标准投资新建了藏药制剂配制中心,共有399个藏药制剂品种已获得省食品药监局核发的制剂批准文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藏药及藏药制剂的监管与发展现状,近几年我们开展了多次调研与考察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意见,也促使藏药制剂得到了较规范性发展,但是藏药制剂的用药安全问题还是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并结合这几年的监管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我州藏药制剂在用药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配制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一是硬件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藏药制剂配制条件差,布局不合理。在我州现有的4家藏药制剂配制单位中,除有2家(州藏医院和若尔盖藏医院)投资新建了具有GPP条件的配制室,其余2家县藏医院(阿坝、红原)的制剂室缺乏规范化设计,配制条件较差,生产设备陈旧,总体 布局也不够合理,生产净化环境条件差,难以达到规范化生产要求。调研同时还发现有一家乡镇藏医院及2家藏寺院在进行无证配制,其配制条件、设施设备及环境卫生都远远不能满足藏药配制的基本要求。
仓储条件差,不严格按要求管理。部分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室仓储条件简陋,原药材库、净药材库、配方室未严格分开和分区管理。个别配制单位在原辅料储存中,堆码混乱,无货位卡及状态标识;对储存有温湿度要求的原辅料及成品时,缺乏必须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和措施。
无质检设施设备,质量检验工作尚未正常开展。除了一家州级藏医院制剂室设立了质检室,配备了简单的质检设备外,其余藏医院均未按要求配置和开展质检工作,也未按要求进行委托检验,藏药制剂的质量与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
包装使用不够规范,旧包装质量令人担忧。自2006年底开展换发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工作以来,按要求各配制单位应按规定重新设计、印刷和使用新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但是至今,只有部分藏药制剂在使用新包装,仍有大量藏药制剂在使用旧包装材料;个别藏医院设计印刷的新包装也不够规范,生产日期、效期等标识不清晰,甚至未标识效期和按规定标注“本制剂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的字样。
二是管理制度缺乏可控性,实施不到位。
藏药制剂配制过程欠规范,无记录或记录不完整。部分藏医 院在进行藏药制剂配制过程中,从更衣着装、洗手消毒、到进入配制操作的各环节中均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从原辅材料的购进到配制过程中的记录也不完整,且记录上无汉文对照,个别藏药配制单位甚至根本无任何记录。
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到位。藏医院自身制度不完善,不足以涵盖整个制剂配制过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质量控制制度都没有,整个生产流程无质量控制标准,缺乏原始记录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可追踪性;人员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剂室人员专业知识老化和法律法规知识缺乏,难以适应相应专业技术要求需要。
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低下。州内大部分藏医院的配制人员及研发技术人员都是学藏医或中医的,而专业学习藏药或藏药制剂配制及检验知识的人员却很少,许多藏药研发配制人员基本上是在旦科老师等藏医药专家身边跟师学徒出来的,其配制方法较传统、思想较陈旧、工艺较保守、宗教色彩较浓厚,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配制出的藏药制剂其科技含量水平较低。
(二)藏药制剂在使用或调剂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是藏药制剂由于没有经过质量检验或委托检验便在进入使用环节,其用药的质量与安全性难以确保。拿我州药检所近年来对我州藏药制剂的质量抽检结果来看,仅微生物一项的检测不合格率就达100%。
二是开零后的藏药制剂未按规范进行管理,发生混淆和污染 的可能性极大。大部分县乡镇藏医医疗机构购进藏药制剂开零后仍大量使用广口瓶,一些乡村及寺院卫生室甚至使用其它食品用和西药用的玻璃瓶进行开零藏药包装,其瓶上只贴有藏文的名称标签,无汉文对照名称及生产日期、效期等标识,有的甚至无任何标签标识。从肉眼上观看这些玻璃瓶或广口瓶,发现有的散剂藏药已出现有粘连和霉点印迹。
三是调剂使用未按规定进行相关审批,随意性大,从而扩大了藏药制剂使用的不安全隐患及范围。由于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没有按照《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进行药理、药效、毒理、生物药剂等方面的试验,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经专家审评后批准上市,没有完善的科学实验即规范的论证资料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而存在稳定性差、工艺不成熟及有效期短等特点,所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制剂只能作为处方药在本医疗机构内使用,患者要在医师指导下才能使用,不能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在市场销售。如果需调剂使用应符合相关条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在规定的范围、数量及期限内使用。但是,我州藏药制剂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未办理相关审批或备案手续即在州内各医疗机构中甚至省州外调剂使用。这无疑加大了藏药制剂在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和范围。
(三)依法监管工作受多种因素制约,监管能力不足,藏药制剂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难以有效遏制
一是受多种因素制约,依法监管藏药制剂的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藏药制剂在我州藏区各藏医医疗机构中已成为临床上的习惯和主要用药,其使用与发展一直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一些县甚至将其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来抓,有关部门在近两年也出台了一些有悖于《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促使藏药制剂在各藏医医疗机构中随意调剂和配送,甚至变相流通;因长期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宗教文化影响较深,从事藏药制剂配制、研发以及藏族患者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法律意识、质量意思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并始终坚信藏药制剂没有质量问题和不良反应,难以或不能接受药监部门对藏药制剂质量问题的处理;监管部门与当地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与沟通,致使藏药制剂在监管问题上产生脱节和一些矛盾,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是基层局监管水平和能力不足,监管力度较差。自去年起州局将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包括制剂配制的日常监管职能交给所在县药监部门。但运行一年多来,效果不太佳。基层局监管人员对藏药制剂配制的监管水平与能力不足,监管责任心欠佳,检查中难以发现问题,对制剂监管规定执行不严,要求整改的问题督促不够,对出现的一些较大问题不及时作专题上报,也不做及时处理,如无证配制情况等;今年因重点抓维稳工作,监管工作都不同程度有所松懈,制剂配制的不规范行为有所反弹;对本县藏医院调剂使用、邮购网购等情况未按要求督促其备案。
三是调剂使用普遍且随意性大,难以监管。按照法律法规规 定,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应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由于藏药制剂在我州使用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加上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对其调剂使用未作严格限制和管理,导致配制单位调剂使用随意性大,配制单位甚至可直接向省州外通过邮购网购形式销售藏药制剂,成为一种变相销售。所调剂或销售的藏药制剂也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或备案手续,管理较混乱,给监管部门带来监管上的一定难度。
三、建议及打算:综上所述,藏药制剂的用药安全问题应该是当前必须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切实保障我州各族人民使用藏药制剂的安全有效,确保藏药制剂质量,以最大限度满足我州藏牧民群众使用藏药的需求,促进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确保制剂配制质量。一是及时转变制剂配制单位的思想观念,提高人员素质。各级药监部门应组织召开制剂配制单位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开展制剂知识培训,转变制剂人员思想观念,提高配制单位法律意识与人员素质,树立 “质量第一”的思想,以自觉维护本院制剂质量信誉与社会效益。
二是藏医院要加大配制室硬件建设与改造的投入,改善制剂配制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从配制上确保藏药制剂质量与安全。从专业人员、厂房、环境、设施、设备、仪器、包装、物料、仓储等入手,达到GPP规范要求;进 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抓好制剂室软件建设,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工艺、严格质量标准等方面着手,认真改善制剂室综合条件,提高科研水平,为藏药制剂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藏药制剂质量与用药安全。配制单位应尽快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及保障体系,设立质量检验室,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须的检验设施设备,选派1-2名制剂检验人员到当地药检所或其它具有培训资质的单位学习检验方法,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对于不能开展检验工作或不能完全开展检验工作项目的配制单位可以委托州药检所检验,以确保不合格制剂不得进入使用环节。
(二)依法办理藏药制剂调剂使用的审批手续,合理使用藏药制剂,确保藏药制剂使用安全。
一是州内各藏医医疗机构及诊所凡需要调剂使用藏药制剂的,应依法向药监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调剂申报手续,待药监部门审批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批件》后,方可到配制单位调剂购进,不得随意调剂和购买藏药制剂。
二是藏医医疗机构门诊使用开零藏药制剂时应尽量保留原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广口瓶或其他不合符制剂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藏药制剂应在具有资质的藏医医师指导下并开具处方使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与不合格的藏药制剂。使用单位应建立藏药制剂购进、验收、保管及使用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记录。三是藏药制剂配制单位应规范调剂行为,不得将藏药制剂随意调剂给未经审批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批件》的医疗机构或其他使用单位,不得超范围调剂,也不得销售或变相销售藏药制剂,并建立调剂档案及记录。
(三)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确保藏药制剂用药安全,促进藏医药健康发展。科学监管理念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这一根本目标,笔者认为,解决藏药制剂用药安全问题的根本还是应该从监管工作着手。
一是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监管意识。药品监管工作要始终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中心,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通过开展相关培训与教育,进一步提高藏药制剂监管能力与水平,提升监管人员素质;落实各级监管部门职责,强化基层局的日常监管责任,加强制剂配制专项检查与稽查查处力度,不断规范制剂配制行为,确保藏药制剂质量,以保障用药安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藏药制剂调剂使用的监督管理,并依照《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机构制剂调剂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川食药监注[2008]16号)规定,结合我州藏药制剂调剂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州州情的调剂审批程序及要求,并按此要求进行藏药制剂调剂使用的审批,严禁未经审批而进行藏药制剂调剂使用的行为。
二是科学监管,以人为本,促进藏医药健康发展。加强藏药制剂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藏药制剂质量、最大限度满足藏民族 用药需求和安全有效,从而促进藏药制剂规范化与健康发展。通过科学监管,帮助与指导配制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种记录,规范原辅料购进渠道、严格按工艺标准进行操作,引导实施GPP工作,全面促进藏药制剂规范化发展;通过科学监管,督促开展制剂质量检验工作,全力保障制剂质量的安全有效,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通过科学监管,纠正和处理藏药制剂配制与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防止非法配制与使用,为我州藏医药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同配制单位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通过召开配制单位座谈会及相关知识培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转变思想观念,搭建监管与发展的交流平台,增进互信,共同促进健康与和谐发展;主动加强和卫生等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化解在藏药制剂监管工作中一些矛盾,协商解决疑难问题,共同携手为促进我州藏医药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八年八月是十五日
第五篇:法律普及情况调研报告
法律普及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但是在各方面都在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越来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探讨本地法律知识的普及基本情况、当地群众的思想教育现状、调查感想及针对此问题的对策。
世纪更替,风云变化之际,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艰辛步履,自从摆脱了简单的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势在必行。
在实习之余,本人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县、乡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前不久,某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某在处理村内宅基地时引起纠纷,几名群众
无故殴打了高。在这种情况下,高家兄弟拿来木棍、铁锨要与他们决以死战,为哥哥报仇血恨。高清醒的认识到此事非同一般,不能以武力解决,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处理。于是,他向乡党委和派出所报了案。乡党委和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通过教育,打人的群众认识到了错误,避免了一场危及家族利益的血战。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但反之,极少数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出现知法犯法或钻法律的空子,投机取巧。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12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了解和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特别是党关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并对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表示拥护,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不送子女上学,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集中表现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西部需要发展,西部需要人才,西部需要资金,同时,西部也需要法律!无法就不能谈法治,不能讲依法行政!当然更不能解决西部固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滥用职权等现象!现在正在实施西部的大开发战略如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必将对其有许多不利影响。西部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
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四)乡镇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看待开展
村民自治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看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更要看到村民自治这项崭新的事业所焕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美好的民主前景,看到它对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伟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当官管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发挥好法律赋予的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用。
(五)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真正让群众懂法律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如果可以把普法活动真正贯彻到农村还是很有作用的。首先市委和市政府要重视,区委和区政府也要重视,还要把社会团体和政府结合在一起。通过此次的学习和实践调查,心情有几分沉重,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这无疑是一种鞭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艰难,需要十二分的勇气,更需要十五分的执着。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