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

时间:2019-05-14 09: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

第一篇: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

同 志

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暨电力迎峰度夏工作

电视会议全市分会场会议上的主持词

(2008年6月7日)

同志们:

下面继续开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镇(街)镇长(主任),市政府各部门分管负责人,枣庄供电公司XX供电部、我市发电企业及部分重点用电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

下面,请市政府副市长孟宪纲同志讲话。

……

同志们,刚才,大家观看了全省煤电油运保障暨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电视会议,孟宪纲副市长就抓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电力安全迎峰度夏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下面,就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是要高度重视。同志们,对于当前形势,保障煤电油运刻不容缓,事关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大、责任重,必须抓紧抓细抓好。大家一定要知大局,识大体,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和各级关于加强煤电油运保障的文件精神,更透彻分析形势,更-1-

充分估计困难,更周全考虑对策,更扎实做好工作。迎峰度夏准备工作要做到早准备、早部署、早检查,做到任务落实、责任落实、预案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各部门和各有关企业要顾全大局,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认真领会本次电话会议和孟市长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约用电和实施有序用电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保重点、保稳定的原则,加大措施力度,进一步优化用电方式,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电力供应;要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企业的用电,大力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把有限的电能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要加大推进差别电价和超耗能加价制度的实施力度,促使落后产能的关闭淘汰。要坚持科学用电、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经贸局和供电部要根据我市电网峰谷特性并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用电特点,安排组织非连续性、可调节的电力用户调整有序用电班次,引导企业错峰、避峰用电。党政机关人员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节约用电,在夏季高峰负荷期,办公楼空调温度要设定在26摄氏度以上,工作人员要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关闭电器。

会议后,各镇街要召开所属企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到有序用电、节约用电。

同志们,确保煤电油运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电力安全顺利迎峰度夏,这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协同合作、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煤电油运保障和电力迎峰度夏任务。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二篇:参加全市安全生产和煤电油运专题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

参加全市安全生产和煤电油运专题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

水务局领导:

2011年11月20日市政府在市政府5楼会议室参加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和煤电油运专题工作会;会议安排4个议程,1、市委常委、副市长鲁斌原文传达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在全省安全生产和煤电油运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2、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安监局、普洱市供电局领导发言;

3、市政府副市长魏艺红讲话;

4、市委常委、副市长鲁斌总结讲话。参加会议人员:市领导、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人民政府县长、县发改局局长、县工信局局长、县安监局局长、普洱市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现将会议精神作如下汇报。

一、今年以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国务院安委办1-9月情况通报中,云南省事故总量排名第4位,较大事故排名第1位,重大事故排名第17位,较大事故和部分行业超全年控制指标。普洱市1-10月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2起,死亡110人、占全年控制考核指标的81.1%,事故起数在全省排名第5名,死亡人数排名第4名,较大事故7起,已经超出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安全生产工作形势非常严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各有关部门和各生产企业一定要深刻吸取“11.10”事 故血的教训,坚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生产。

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部分县(区)、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制认识不足,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市领导作重要指示: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尽快落实州(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责任,常务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强化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分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不缺位、监管不松懈。二是要强化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资质。三是要加强隐患排查,扎实推各进行业领 域专项整治工作。建设施工重点抓好资质挂靠、出让资质、违法转包分包工程和不按照安全生产规程施工的整治。四是要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加快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凡未经过安全审查批准的项目,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手续。所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五是要立即开展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岁末年初,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高峰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控制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是我们当前的硬任务、硬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咬定这一目标任务,迅速行动,认真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守住“年关”,努力开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建议在职工会全文传达李纪恒代省长专题讲话。

安全监督科

2011年11月21日

第三篇:王军民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王军民同志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安监局袁策局长通报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分析了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特点;省公安厅王献增副厅长、省交通厅迟焕然副厅长分别分析了冬季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和海上运输的形势特点,提出了加强冬季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两方面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动员讲话中,中央和省领导都把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9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使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尽快出现整体好转。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好我省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一根本利益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绝不能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盲目追求发展、片面发展、不顾代价发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很关键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二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是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是否推进和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认真解决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树立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对照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7‟54号和鲁政办发„2008‟22号文件精神,认真解决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干部职工全覆盖的责任体系。

三是对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不认真、不扎实、走过场的问题。对已经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全部进行整改和监控。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解决执法方面的问题,对于群众举报和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开采等行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打击和查处。总之,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警钟长鸣、警示高悬、慎言成绩、常抓不懈的思想,继续发扬奥运和抗震救灾精神,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全力开展好“隐患治理年”第五战役和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按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今年1至9月份,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6.7%和12.4%,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按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第四季度要开展以冬季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第五战役。从近年来的事故统计分析看,第四季度历来是我省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年事故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冬季,极端恶劣天气事件频繁,雾雪天气增多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期;海上风大浪急是海上运输安全的关键时期;冬季风干物燥是各类火灾事故的易发季节;年底是工矿、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旺季,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任务将更加繁重,形势更加严峻,责任也更加重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深入研究和排查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细化完善第五战役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工作重点,全力抓好整治和防范,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事故控制考核指标。从全省范围看,第五战役要突出抓好尾矿库、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进一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重点抓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督促煤矿企业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开展防治水工作。要逐矿查明矿井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全面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情况,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措施,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二是要突出抓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要以瓦斯煤尘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积极推广“一通三防”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认真研究煤矿冲击地压(矿震)防治工作。要研究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对煤矿深层的冲击地压,要加强预测预报,落实防范措施,减少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四是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8‟22号和42号文件及鲁政办发„2007‟54号文件规定,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好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级煤炭、煤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深入到每一个矿井进行执法检查,凡是发现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的,供电系统不可靠、通风系统不完善的或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且综合防尘措施不到位的,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要立即停产整顿。五是加强煤矿火工品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井下炸药库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井下炸药库的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和10天的雷管需要量,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贮存。

第二,认真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为深刻吸取山西襄汾“9〃8”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教训,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的部署要求,省政府确定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10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明电[2008]180号),对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作出了具体部署。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366座尾矿库,其中有31座病库,个别尾矿库下游还存在人员聚集场所,如果安全措施不落实,很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180号电报要求,认真开展尾矿库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做到三个查清:查清尾矿库基本情况;查清尾矿库下游工矿商贸企业、居住区、人员聚集场所、水源地等情况;查清每个尾矿库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在逐一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矿建立信息资料档案,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二是分类监督管理。各地要针对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不同类型的尾矿库,分类制定具体的安全监管、监控和管理措施。对危库、险库和情况不明的尾矿库,要责令立即停产;对病库,要按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的要求,制定隐患整改方案,限期消除隐患;对要闭库的尾矿库,在闭库前要进行闭库设计,闭库工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闭库;对已经闭库和废弃的尾矿库,要加强巡查,严禁非法开发使用;对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尾矿库,要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要一律停下来整顿,符合条件的,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的,抓紧发给《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抓紧进行整改,对经过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取缔。三是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一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并逐一填写《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及政府监管责任登记表》。四是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的尾矿库要全部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面要达到100%。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要全面督查,督查覆盖面要达到100%。省政府安委会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地进行重点督查。各地在开展尾矿库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对金矿、铁矿、石膏矿和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三,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工作。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各级各部门和化工企业要认真宣传贯彻这个《意见》,对照《意见》逐项抓好落实。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要抓紧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安装安全自动控制或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凡是涉及硝化、氧化、氯化等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要逐步实现安全自动控制,并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对于工艺复杂的大型联合装置,除安装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外,还要安装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各地要尽快制定出工作计划,加快进度,早日完成这项工作。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化工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印发的《全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方案》(鲁安办明电[2008]20号),认真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41条禁令的执行情况,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情况,试生产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企业应急管理及预案演练情况,与消防队伍的应急联动等情况。这次大检查,各级政府的督查面要达到100%;企业自查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确保不漏查隐患,不留有死角。

第四,加强道路交通和水上运输安全整治工作。省政府确定,从9月下旬到年底,在全省开展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百日集中整治活动,通过集中整治,排查治理道路交通事故隐患,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成效。一是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由公安部门牵头负责。重点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进行逐车检查、登记,严厉查处超载、超速、非法载客、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二是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集中整治。由交通部门牵头负责。要严把企业经营资质关、车辆技术状况关和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关,凡是达不到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谁不按规定把关审查,谁就是失职、渎职,就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突出抓好对运输企业挂靠车辆的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营运车辆的管理,严格许可条件,对存在只挂靠不管理的企业,要责令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要解除挂靠并追究企业主要领导责任。同时,要建立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将遵守交通法规、安全生产等情况作为主要记分考核依据,对于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考核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要撤销其从业资格。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对道路交通和运输车辆整治工作不力,发生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于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5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检查。

要进一步加强海上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海事、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渤海湾客滚船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严格执行“逢七不开”的规定,加强对客滚船车辆装载物品的检查检验,凡是夹带危险化学品乘船的,要严肃处理。各级政府和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内河水域船舶、渡口和浮桥的安全整治,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及非法载客行为。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对渔船和渔民的安全管理,严禁超航区作业和恶劣天气出海作业。气象和海事、交通等部门要建立巩固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做好信息共享并及时通知沿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第五,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当前,我省烟花爆竹已进入生产、进货旺季,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乡镇政府要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组织安监、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切实抓好烟花爆竹“产、供、销、运、燃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工作。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和改变工房用途生产“三超一改”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是引发烟花爆竹事故的主要原因。各地要将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作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来抓,凡是发现存在“三超一改”现象和“三违”行为的企业,一律责令其停产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暂扣相关许可证。二是加快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改造升级。我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问题。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市县,要通过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快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改造升级,淘汰一批工艺落后和安全生产水平低、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促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凡是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三是及早研究和部署今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经营工作。对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零售点的布局、定点问题,要继续坚持“严格控制、压缩数量”的原则,减少零售点的数量。对零售点的设立条件、周边环境,要严格把关,确保经营安全。四是继续加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打非”工作体制,公安部门牵头,安监、工商、质监部门全力配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排查和检查,以及对社区内租房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检查,建立举报电话和举报奖励制度,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第六,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工商、文化、体育等部门,要认真吸取深圳“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歌舞厅、俱乐部、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三合一”和九小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整治消防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部署要求,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凡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经检查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地下营业性场所安全出口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凡是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装修的一律停业整改;公共娱乐场所一律不得使用任何烟花和火炮。要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教育,进一步落实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对重点林区要加强巡查,进山道口要控制住各类火源。建设部门要做好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整治,抓紧清理占压管道的违章建筑,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筑施工、农机、渔业船舶、民航、铁路、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也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安全整治重点,全面消除事故隐患。

特别强调一点,今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8号),通报了我省淄博市张店区“10〃10”塔吊倒塌事故。各级政府和建设、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迅速行动,全面排查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隐患。对排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及时治理整改。要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教育,把保护学校安全纳入周边企业的安全责任,严格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同志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要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真抓严管,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姜大明同志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 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和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安排部署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前,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了汇报,姜异康书记对开好这次会议和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省里与各市签订了2011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济南、青岛、枣庄、烟台、莱芜、临沂6市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把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特别是2008年年底以来,根据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紧密结合山东实际,研究制定了“三个一头”的工作思路,即:保住一头,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启动一头,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范一头,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两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全省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深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二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至2010年底,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3.2万套,集中建设农村住房23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0万套,有效解决了100多万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从根本上改善了1000多万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三是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年多来,全省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451亿元,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投资2961亿元。税费减免、土地供应等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就减免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营业税等60多亿元,对220个项目“点供”土地8000多亩。总的看,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全省初步建立起了惠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并让农民群众开始享受政府住房政策的阳光,城乡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们表示感谢!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确定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工作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600万套,其中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这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完成好中央部署的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快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问题的现实需要。住房是民生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居住问题,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是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第二,这是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央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定房价是其中重要一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供应,可以平抑住房价格,减轻通胀压力,防范金融风险,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第三,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有效手段。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增加政府住房保障投入,可以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住房建设,促进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和产业发展。同时,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可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而且,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可以提升城市环境和形象,有利于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产业再造和经济转型。第四,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集中建设改造农房,加快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同时,增加城镇住房有效供给,增强城市容纳能力,可以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

总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住房保障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确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今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32.82万套,是去年的2.8倍,其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7.4万套、廉租住房1.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8.6万套、限价商品住房3.3万套,改造棚户区11.54万户,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0.78万户。这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硬任务。各市要抓紧把任务分解到县(市、区),落实到具体项目,尽快完备手续,确保9月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确保连同结转项目到年底前竣工率达到60%。要着力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房子怎么分、分完怎么管”等关键问题,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机制创新,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加大建设力度。一是把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这是住房保障的发展方向,是解决“夹心层”群体基本居住问题的主渠道。各地尤其是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和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及大型企业,要加快公租房建设步伐,解决好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要以保障基本需求为原则,合理确定户型面积,注重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租房。要在小空间里面做大文章,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合理配置住房内部结构,保证必备的居住功能、交通条件及居住环境。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干部与教师周转房等,也要纳入公租房建设和管理。二是加快改造各类棚户区。省政府明确提出,到明年底集中连片棚户区要全部改造完毕。棚户区集中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造步伐。要全面实施工矿、铁路、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有关国有工矿企业、林场和农场,都要尽可能安排自有资金投入棚改,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要根据棚户区居民人口、收入、住房面积特别是安置意愿,精心制定改造方案,统一规划、就近整合、连片开发、配套建设。三是继续搞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县(市、区)要提高廉租房保障收入线标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并与经济适用住房准入标准有效衔接,具备条件的可予以并轨。加大廉租房建设和筹集力度,提高实物配租比重。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保持合理的供应规模。四是因地制宜发展限价商品住房。房价收入比偏高的城市,要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块,组织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定向供应本地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

(二)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强化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省政府确定,将住房保障奖补资金由去年的1.3 亿元提高到今年的5亿元。各地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确保将全部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市县可适当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提取比例。政府直管公有住房出售收入的结余资金,可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二是强化用地支持。省政府确定,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实行计划单列、优先保障。对利用存量土地的,在完成供地后,省对冲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省统筹安排,实行“点供”,应保尽保。三是强化信贷支持。各地要积极构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用融资平台,吸引和整合社会资金投入。这次会上,国家开发银行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他金融机构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济南、青岛两市要继续组织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同时,要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建设成本。

(三)搞好市场运作。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一是鼓励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国有工矿和大型企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下,利用自用土地,通过棚户区改造、集资合作建房等方式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租房,原为划拨地的,暂不改变使用性质;原为出让地的,不再缴纳用地差价。二是按照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的原则,合理确定租金标准,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机构参与公租房建设和运营。三是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

(四)规范管理运营。对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省和各市都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键是要落实好、执行好。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标准和我省建筑节能标准,选择技术力量强、社会信誉好的企业,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符合国家要求的保温材料,确保工程质量、使用安全和节能效果,让群众住得放心、安心、舒心。在分配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准入机制,严格执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的申请、审核、公示制度,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坚决防止并从严查处骗购、骗租行为,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受益。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维护,积极探索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维护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持住房和公用设施运行良好。在后续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退出机制,定期严格复核廉租房、公租房保障对象,对收入、住房状况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要及时停发补贴或责令退租;规范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购买不满5年的不准上市,满5年上市转让的,要补交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两年间整体改造村庄12160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574个,1000多万农民群众已经或即将告别旧村舍,住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新农房。实践证明,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符合中央要求、切合山东实际、顺应农民期盼,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项工作,农民群众衷心拥护,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全省新建农房80万户,改造危房20万户。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全面完成3年新建农房300万户的工作任务。

一要坚持正确导向。农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宜合则合、宜分则分,宜楼则楼、宜房则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一刀切”。要坚持群众参与、规范运作、依法推动,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在改造方案、规划设计、评估丈量、拆迁补偿、施工监管、房屋分配等环节,都要实行阳光操作,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支持。

二要坚持分类推进。继续以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经济强村、矿区搬迁村和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内村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今年,所有设区城市要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有条件的县(市)也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全省66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内的村庄,要全部启动农房建设。已经实施整村改造建设的村庄,要善始善终,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三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各地要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村风俗习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农村产业调整的原则,提高农房建设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新建农村社区,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生产条件改善。所有农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都要纳入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由县以上建设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管,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和安全。

四要坚持让利于民。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落实好收费减免和土地政策。集中建设农房节余的土地,首先要留足农村发展用地,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农民就业、社保等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民群众长久生计。节约的用地指标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时,要安排不低于40%的置换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实现的增值收益要返还农房建设项目,尽可能让农民群众以最低的成本住上新房。要积极探索建材下乡的方式办法,切实向农房集中建设项目倾斜,减轻农民建房负担。

在深入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同时,要从推行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入手,从环境面貌最差的村庄抓起,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力争全省村容村貌尽快有一个明显变化,使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房价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确定了进一步加强调控的八条政策措施。省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文件。目前,济南和青岛市都实行了住房限购措施,17市均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并向社会公布了房价控制目标。从前两个月情况看,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6%,二手住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0.6%,房价上升势头趋缓,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我们要继续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措施,加大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力度,坚决遏制房价过高、涨幅过快的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认真执行国家房地产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及住房限购政策,继续支持自住性住房需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二是继续以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住宅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0%的要求,保持合理的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规模。未完成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任务,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类用地”供应总量未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市县,近期不得出让大户型高档商品住宅用地。三是按照国家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的积极作用。要着力培植一批省内大企业,引导房地产和建筑施工骨干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与一些优秀勘察设计、建筑部品生产企业以及科研开发单位密切协作,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切实加强对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房地产市场调控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国务院要求,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由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县政府抓落实,并负直接责任。省政府规定,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由各市政府负总责,各县(市、区)政府抓落实。省里确定,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把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经常过问,分管同志要靠上抓,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加强监督考核,特别要加强对资金落实、项目开工、问题整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对工作滞后、项目建设滞后的市县,要跟踪调度、挂牌督办。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不力的,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对有关市县政府及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二要加强部门配合。城乡住房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协调配合的事项多。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有关计划下达和项目立项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有关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土地供应和完善供地政策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密切关注舆论动向,认真分析社情民意,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严防虚假信息误导群众。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和工作成效,宣传好典型、好做法,增强各方面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群众对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信心。

同志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决完成各项任务,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五篇:尹慧敏同志在全省财政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尹 慧 敏 同 志在全省财政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月15日)同志们:我代表财政厅党组,讲三个问题:

一、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尖锐的收支矛盾,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算执行情况也好于预期。据快报统计,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198.5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2%,比上年增长12.34%;全省财政支出3266.77亿元,完成预算的111.31%,增长20.78%(可比口径增长12.92%),各项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厅党组年初确定的“三保、三促、三抓”工作思路得到全面落实。

(一)“三保”工作卓有成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去年中央确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财政工作的中心和主线。在保增长方面,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各级始终把扩内需、保增长摆在首位,不断加大财税调控和支持力度。一是落实中央投资配套坚决有力。各级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项目筛选、上报工作,争取中央新增投资57.85亿元。通过增加预算内投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融资平台建设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并及时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中央和省下达的资金即收即拨、尽早发挥效益,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二是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成效显著。各级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全年兑付补贴资金17.83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92亿元,销售补贴类家电409万台、汽车摩托车56万辆,促进了家电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增加。省级还出台20项财政扶持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遏制出口快速下降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扶持企业发展扎实有效。省级落实资金8.74亿元,支持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省再担保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发展“三项计划”;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66亿元,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地也大力推进银、政、企合作,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并在中央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14项,降低收费标准197项,为全省企业减轻税费负担370多亿元。在保民生方面,各级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增加民生投入,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20.57%、11.83%、29.69%、26.95%,较好地保证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一是落实促进就业政策积极有效。各级以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和援助工作,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维护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二是教育发展得到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深化,教师绩效工资和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较好落实,高校债务化解“以奖代补”工作成效明显。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政府对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防治经费得到较好保障。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农保试点顺利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年增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做实个人账户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保运转方面,各级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科学运筹资金,保证了各级政权建设和村级组织运转需要,保证了交通、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保证了援建北川、救灾救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去年省对下各类转移支付资金达到65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市多方筹资,支持举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展示了山东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财政部门的大局观念。

(二)“三促”工作扎实有力,财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矛盾。去年,在促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各级积极运用国内外需求减少形成的倒逼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大了调控力度。一是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围绕培育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认真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落实增值税转型和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加大对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创意研发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了服务业发展层次。四是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支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扩大生态补偿实施范围,做好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工作,经济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在促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各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泄洪河道治理,积极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户用沼气推广、农村公路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在促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各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认真研究制定财政配套政策,创新财政体制机制,为相关规划顺利出台,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突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省里选择20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并进一步完善促进县乡科学发展的“五个机制”,及时兑现财政困难县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收返还政策,调动了县乡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2009年,省财政重点帮扶的42个财政困难县,按财政供养人口计算,人均财力达到3.7万元,比2008年提高4000元。

(三)“三抓”工作成果显著,财政改革与管理取得重要进展。在抓改革方面,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平稳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卡改革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监管制度更加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力度明显加大。在抓管理方面,各级紧抓增收节支不放松,深入挖掘征管潜力,坚持税收与非税收入一起抓,财政收入增幅逐季攀升。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以扩大内需政策、资金落实情况为重点,切实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查出“小金库”612个,涉及金额3.34亿元。预算管理、税政管理、会计管理、债务管理、财政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基层财政管理和“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在抓落实方面,省厅开展了“整改落实年”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市县财政部门也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查摆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和重点工作落实。财政系统文明创建和政风行风建设也迈上新台阶,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2009年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团结协作、拼搏奋斗,不仅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可喜成绩,而且提升了科学理财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重要启示:第一,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坚定信心。信心是金。困难再大,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年来,正是大家振奋精神、满怀信心、知难而进,才克服了超乎想象的压力和困难,在严峻挑战中开创了财政工作的新局面。第二,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积极作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我们理财能力的考验,也为我们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和舞台。面对接连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立足大局,主动提建议、拿措施、筹资金,困难当头勇挑重担,赢得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第三,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困难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是催生创新的“发酵剂”。一年来,各级敢闯敢试、锐意进取,注重运用创新的办法、改革的措施和市场化手段,成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第四,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优先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去年各级高度重视群众诉求,逆势加大民生投入,优先保障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五,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密切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在极端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风雨同舟,凝聚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推动了财政工作高效开展。

去年年底,姜异康书记在听取财政工作汇报时指出:“一年来,财政部门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想了很多办法,出了很多主意,我很赞赏”。姜大明省长对财政工作抓得很紧,经常听取汇报,及时给予指导,这次又在百忙之中专门致信本次会议,对去年财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年工作提出要求。这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财政财务干部的关心和厚爱。总之,在去年严峻的形势下,全省预算任务圆满完成,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共克时艰的结果,也是全省广大财政财务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厅党组,向全省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各部门财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0年全省经济财政形势与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财政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从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家宏观政策动向看,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金融领域的风险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曲折的过程。

中央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随着经济持续回升、通胀预期出现,以及继续增加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了适当调整。从调控力度看,今年中央财政继续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投资,规模基本与上年持平;减税政策幅度有所收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信贷投放力度也可能缩减。从调控重点看,中央更加注重刺激消费和出口,新增投资将重点用于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但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投入。从调控环境看,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尚未形成,各级保障压力持续加大,财政风险不断积累,调控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从我省情况看,今年财政运行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方面,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深入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回升,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将在培植壮大

财源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财政增收的条件将会改善。另一方面,经过去年的磨炼,各级应对危机的经验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明显增强,这将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财政运行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多。如国际市场需求萎靡,贸易保护有所抬头,增加出口难度较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居民消费增长不快;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部分行业技术落后、产能过剩,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等。反映到财政上,一方面,经济增势不稳固、效益不高,税源增加不快,将从根本上制约税收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已经制度化,对财政收入增长也将形成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投入,对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落实中央投资配套等,均需要大量增支,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根据新的经济财政形势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今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财源体系;着力完善支农投入机制,努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着力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理财水平,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综合考虑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各项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的原则,今年预算初步安排情况是: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4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省级安排258.44亿元,增长5%;全省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560.78亿元,增长9%,其中省级安排470.60亿元,相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2%。各级在预算安排上,也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收入预算既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又要充分考虑实际需要,挖掘增收潜力,尽量将收入打足、打实。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

。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增强财政政策措施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经济形势多变,善于“对症下药”至关重要。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国家财政政策动向,针对经济财政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切实增强财政政策措施的灵活性、针对性,更好地引导、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均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原则。要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统筹兼顾、保障各项基本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使财政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向城镇化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增强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各级既要立足当前,采取有力措施化解收支矛盾,研究解决好眼前所需、当务之急;又要着眼长远,准确把握经济财政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要更加注重财源建设,为财政增收提供持久动力。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积累问题,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增强财政工作的创新性。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强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意识,针对财政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严密、符合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管理体系,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全面提高理财水平。

三、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重点和要求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厅研究拟定了《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思路》,会前已印发各地,对今年财政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在以下五个方面,要力争实现新突破:

(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上实现新突破。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培植壮大财源,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关键所在。各级要把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紧密结合起来,以财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工作重点上,要围绕强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向加快发展要财源;要突出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三个关键”,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向结构调整要财源;要抓住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企业发展“三个重点”,努力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的经济和财源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财源增长后劲,向优化布局要财源;要强化工作组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三个支撑”,形成财源建设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工作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财源发展环境,向机制创新要财源。为推动全省财源建设,省里初步确定今年上半年召开全省财源建设大会,并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财源建设年”活动。各地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增财源的措施,因地制宜探索财源建设新路子,在全省掀起财源建设新高潮。

(二)要在保民生、办实事、促和谐上实现新突破。保民生,是保稳定、促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央要求,今年省里出台一些新的民生政策,去年出台的一些政策,资金落实的大头也在今年,民生保障的任务很重。尽管今年各级财政都很紧张,但不管有多难,宁肯其他的事先放一放,也要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障民生。为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实,省里将尽最大努力对市县给予补助。各市县也要进一步强化民生意识,将民生资金足额列入预算,不留缺口。特别是对扩大就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要重点考虑、优先保障,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三)要在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上实现新突破。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农村,保民生、促和谐,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各级要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健全“三农”投入机制,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泄洪河道治理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今年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四)要在推改革、抓管理、求绩效上实现新突破。会前,省厅根据财政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对财政改革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各级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探索科学理财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注重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绩效,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对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严格财政监督、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等重点工作,要高度重视,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推动全省财政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要在抓收入、控支出、增财力上实现新突破。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各级从年初开始,就要把增收节支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努力做好开源节流文章。一要坚持依法治税。正确处理好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与加强税收征管的关系,在贯彻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税源控管体系,严格税政管理,加大征管力度,确保税收较快增长。二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尤其对土地出让金、水资源费、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排污费等资源环境性非税收入,要加强管理,应收尽收。三要高度重视财政收入质量。去年全省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25%,比2008年略有下降。对这个问题,大家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四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中央要求,今年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在现行定额基础上继续压缩5%,项目支出原则上按零增长控制,并规定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去年压缩后的规模。尽管经过前两年连续压减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现在各方面增支的呼声很高,进一步压减有难度,各级也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完成一般性支出压减任务。

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做好财政业务工作的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廉政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构筑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为重点,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会计、评估行业党建工作,建立市级行业党委,扎实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弘扬理财为公、用财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为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证。

同志们,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困难考验着我们,责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迎难而上、再接再厉,努力争取财政改革发展更大成绩,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志在全省煤电油运保障电视会议上的主持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