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路明
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出来。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大类。
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类不仅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系统的主要调控者。人类应该处理好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体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个体至生物圈各层次为对象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生态农业从以下五个层次安排和设计。
一、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环境资源对生物的分布与生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同时,生物也通过其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首先,环境对生物有制约作用,倡导资源节约型农业。一是对资源使用进行制度约束,如我国实行的土地、草原和林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二是对农作物生产所缺营养物质进行补齐,如我国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和配合饲料技术。其次,生物会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环境中会发生变异。根据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原理,农业部在“十五”期间编制了作物优势生产区的规划,为全国作物生产布局提供了依据。
再次,生物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生物对环境有利的影响很多,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农业上的作物生产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如甘肃省双垄全膜玉米栽培对防治沙尘暴有一定作用。
二、种群结构与种群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不同种群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即互不影响,竞争和互利共生。人类利用生物种群间相互关系原理设计并推行了多种类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如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作套种,不同物种的共养模式,例如蔗田种菇,鱼类分层放养等等。
三、生物群落理论与生态自然修复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复杂生物体系。农业生产中间作套种就是人类模拟天然植物群落的层性,将高矮作物或根系深度不同作物合理搭配而创造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例如: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玉米间作,华北平原棉花小麦间作。
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一个地段上的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群落作代替的过程叫演替。演替符合当地生态环境时可以进行环境修复,例如:利用植物对重金属镉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以生态措施治理的官厅水库水质恢复。群落受到干扰破坏,会出现逆行演替。如过度放牧下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裸露退化,引起沙尘暴。
四、生态系统与循环农业
自然界依照食物链的流向,形成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循环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类在农业上共建了多种类型的循环系统。
(1)农田内的循环模式。农田内由植物生产和微生物还原组成循环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农田保护性耕作,即实行免耕措施,把秸秆留在农田内,实行秸秆还田。
(2)种养业的循环。根据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全食物链循环,各地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模式。
(3)农业与加工业的循环。种植业或畜牧业产品经过加工业深加工,其中,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处理(厌氧或好氧)作为饲料或肥料利用,再回到农田。
(4)城乡间的循环。我国城镇产生的餐厨垃圾、泔水猪、地沟油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BGB为生物处理餐饮垃圾,生产肥料和饲料,实现了城乡间的物质循环。
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城镇化
我国现在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出现很多环境问题。如何破解城镇化遇到的生态问题,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是一个重要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和德国的城市分散配置理论。
作者系原农业部副部长
来源:农民日报
第二篇: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
http://2010-4-13 9:41:19红网字体: 【大 中 小】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总面积约146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现有耕地面积42.35万亩,森林面积12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3%。生态环境良好是安仁县最大的优势,农业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农业生态功能,强化农业经济功能,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一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加快建设生态安仁,展现山清水秀的生态安仁魅力。
一、夯实基础,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能源建设。
以项目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作。围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抓建设。高标准建成江河湖防护林、工业防污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绿化带等一批新的造林基地,调节农业生产小气候,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建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业食品“三品”基地,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源,以典型引路,大力实施“三清”工程,形成秸秆—养殖—沼气—有机农业、秸秆—食用菌—有机肥—无公害生产等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全县规模养殖场开展清洁化生产,基本实现沼气净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建设。
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消费者“放心”,尤其要抓好食用地产农产品,重点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同时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工作。加快农业企业标准(含地标)的制定,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强化全县农资市场和“三品”基地的监管,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从基础性工作抓起,坚持“三品”标准指导、督促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调优结构,提升生态农业产业水平。
整合资源,放大特色,强力推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建立农业内部合理的生态平衡,提高生态农业效益。种植业是农业基础产业,与农业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种植业水平。在布局上做到“一个确保、五个扩大”,即确保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扩大蔬菜面积,扩大特经特粮,扩大优质饲料牧草,扩大设施栽培,扩大立体高效种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带。
四、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选定一批符合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加大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力度,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进一步完善扶优扶强的奖励政策,对于被评为名牌产品的“生平米业”、“天扶菌业”、“豪峰茶业”等农业企业,要增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名牌无形资产,为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以名牌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围绕区域特色经济的建设,通过产业和品牌的聚集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区域生态农业特色品牌,以壮大安仁农业经济实力。
五、拓展功能,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进一步加快大石国家森林公园申报步伐,充分发掘渡口丹霞地貌、龙海温泉的资源优势,把安仁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扩大农家乐接待点,进一步规范农业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升农家乐档次,使广大市民享受“吃、住在农家”的农业风情游,做到“乐在农家、富在农家”。
六、科教兴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三更新”工程,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示范推广粮油、蔬菜、特经特粮、林业园艺、畜禽及特种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轻型、省工、节本、高效和无公害生态农业技术。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程,开展生态农业和相关基础知识培训,增强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本领。积极开展农业科普宣传,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七、引进“三资”,积极培植外向型市场竞争主体。
“三资”农业的数量、质量决定一个地区农业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大力宣传安仁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三资”,开发生态农业产业,培植市场竞争主体。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落户安仁县农业“三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地等参加各种展示、展销和推介活动,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广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与广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摘要: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的一项有效途径。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生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但广西生态农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各种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分析广西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有效的对策,我区要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寻求发展生态农业这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关键词:广西 生态农业 科技
目录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二)特点
1、综合性
2、多样性
3、高效性
4、持续性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
——以广西恭城为例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二)资金短缺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特点
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良。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雨、热资源丰富且同季。
2.水资源丰富。广西全区的地表水的径流量为1500亿立方米到2400亿立方米之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2200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591万千瓦,年可发电837亿千瓦小时。广西流域还因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流域的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水量为324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生活饮用及工农业用水的要求。
3.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森林覆盖率较高。除喀斯特地区之外,广西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部分沿河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这为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探索出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
6.建立了一支推广生态农业的技术队伍。
7.发展生态农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有利条件为广西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硅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近年来,广西在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循环、大发展、快致富的思路,全面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水果套袋、以螨治螨、水稻免耕抛秧等先进实用技术,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
邕宁、兴安、灵山、恭城等县推广的猪+沼+果+灯+鱼”生态模式,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生态鱼池,利用沼液发展特色养殖,并在鱼池上安装诱虫灯,既可利用诱虫灯诱害虫作鱼的饲料又大幅度减少果园、稻田的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据测算,平均每10平方米养殖池每造(四个月)可以养生态塘鱼50公斤以上,一年养三造,每年每10平方米养殖池可带来纯收入850元以上。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100个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中共建有小型特色生态养殖池1500多个,仅此一项估计年可增加纯收入160多万元。如今,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业产业正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发展,促迸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得我区众多落后的农村逐步脱贫致富,生态富民新农村逐渐遍布了全区各地。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以广西恭城为例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
该县强调综合发展和全面建设,改变以往“养猪-沼气-种果”比较单一的生态链,因地制宜,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以调整养殖结构、种植结构为突破口,综合开发农、林、牧、渔、工、贸,带动山、林、水、渠、路以及小城镇的全面发展。采取配套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达到更为理想的良性循环。畜牧业改变了单一的生猪养殖结构,大力种草改草,发展牛、兔、鹅等草食动物,并向立体养殖发展。能源建设突破沼气能源的束缚,充分利用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种植业从平地向坡地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工作,抓好毛竹、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种的种植。同时,充分利用沼气池处理污水的功能,在小城镇大力推广运用沼气净化池来处理生活污水,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该县大力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农户分散的现状,使农业生产的布局合理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实施以特色水果基地、品种改良示范点为“据点”,加强辐射,采取连片综合开发利用或是集团联营方式,在稳定农村土地延包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由单位或经济能人进行大规模经营,走集约化之路,实现农业产业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的现代化、劳动的技能化、产品的市场化,凭借强大的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规划和发展农业。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推进“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向“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现代化生态农业方式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
伐,重点是抓好“两个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加工业结合,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抓好水果深加工,以汇源、汇坤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恭城为契机,抓好水果品质的提高,增强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旅游业结合,积极开发集休闲度假、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劳动情趣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空间。
优化水果种植业结构。该县以提高水果品质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水果品种调整步伐,大力引进名优特新水果品种,提高水果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生态能源优势,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科技示范园,引导和鼓励水果生产向绿色水果、有机水果方向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水果管护,抓好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实行标准化栽培。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和标准体系,提高水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对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全部还林还草。对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在保证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柑橙、桃、柚等经济林,大力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树种,争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恭城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现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三个方面的结合,使生态环境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绿色植被率、土壤理化性能及有机质含量得以提高,提高了农业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及其生态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员较少,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机构,聚集于大中城市.在县乡一级的农业技术人员比例甚低.目前推行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体系,农业生态体系高新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群体素质普遍偏低,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农业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不少农户在发展生态农业时.由于管理和技术水平均较低.使生态农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广西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和科技的落后大大地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二)资金短缺。广西人均GDP较低,国家的扶持投资十分有限,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远远不足,在广西的贫困县中,农民大都靠国家的补贴过日子,用于发展的资金缺口极大,资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大。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贫困山区,温饱无法解决,农民连必备的生产资料都买不起,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初期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但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所必须的资金十分短缺,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广西各地市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具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有些石山地区,因自身条件太差,生态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农民怎样勤劳也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的难度也极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态农业产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从经营和技术上看,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尽管中国生态技术发展较快,但具体到县里很难跟上这种技术更新,另外在技术上的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弱,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经营层面上看,没有形成规模化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由于中国农业独特的发展背景,如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生态农业经营规模的最初表现形式为“生态农业户”。这种经营模式由于其投人少,技术实施条件简单,普及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股份制、合同制等形式,在公司用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成为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的主要产业组织手段。目前,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大体有生态农场、生态农业企业+生态农业户、生态农业园等几种形式。与生态农业户相比,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的优势明显。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现时广西部分农村仍以秸秆、木材、枝条为生活能源,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为主要生产能源,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为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同时有些地方还出现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断裂的趋势。这种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极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由于没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农药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污染,使土壤肥力下降、结板,水质达不到灌溉要求,有毒化合物、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到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要建设好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其次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再次是加强生态示范区点建设,同时积极扶持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生产、使用,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恶劣的石山地区,必须创造条件走异地扶贫开发之路确保石山地区的生态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对坡度为25。以上的坡地。要切实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并注意调整林木结构,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要下大力气保护广西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使生物多样性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环境资源支撑。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吸收现代农业科学的成就。广西目前的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中城市,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的力度,让农民切实掌握生态农业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增强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同时各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项目,将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尽可能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支撑来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竞争力,确保生态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事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领导,增强民众生态环境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农业污染严重区域的民众和有关企业进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是关键。因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合理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象比较严重,落后地区更为严重,只知道和J 用而没有保护意识。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召开自然保护工作会、生态示范区现场会、无公害基地建设现场会、深入区县走访指导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和前景,介绍成功经验,使无公害产品基地面积和品种迅速增加。同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社会性、区域性、难治性等特点,而且面大量多,情况比较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必须综合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步建设良好的生态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真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和实施工程林,封山育林,改燃节柴三大关键等措施,保护水源林,营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果木林基地。优化林木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森林增长量超过消耗量,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之路。如“湘桂走廊”各种林带的营造,形成抗御寒露风的绿色长城,还建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广西建设绿色工程,把发展以林为主的生态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具战略意义。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生物有机微生态复合型制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有效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农田土壤生态,促进农田生态平衡,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目前,广西一部分农村的主要生活用能为秸秆,主要生产用能为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占农村生活用能比重还很低,这种能源结构极不利于保护广西的森林资源,因此要加大沼气、太阳能、风能及微型小水电的建设力度,使各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村能源产业建设要有所突破,迸一步优化农村的能源结构,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科学学研究所选编.《科技与经济》.北京:世界科学社出版,19822、李文华 主编.《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张秀青、龙雯、叶丹 著.《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4、欧水军、何秋婵、刘桂高 著.《恭城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广西农学报2002年第五期.2002
第四篇: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变生态农业为绿色黄金
平远县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
变生态农业为“绿色黄金”
2008年09月17 日
梅州日报
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万亩油茶产业园,广东首个“广东凉茶”药材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加工基地,平远脐橙以“广东脐橙”的身份叫板美国“新奇士”并出口至泰国等地„„如今,平远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亮相,销路看好。仅去年冬至今,该县已实现脐橙、油茶、大米等农产品销售额3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生态效益型农业的不断发展,正逐步使该县的生态农业变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黄金”。
平远县坚持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建设生态经济县的基础来抓,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为载体,树立和实践“绿色效益”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的意见》等政策,由县财政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划拨150万元,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贷款贴息及资金补助;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园建设贷款贴息。至去年底,该县先后培育了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4家。这些龙头企业每年均带动2万多户农户,为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该县依托广东新大地、南台药业、飞龙果业、梅州金穗等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把油茶、南药、脐橙、优质稻“四大农业产业园”建成“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成果产业化、产品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去年全县新种油茶5000亩、南药5000亩、脐橙4400亩、优质稻2万亩。今年,该县继续对连片种植脐橙30亩、油茶50亩、南药50亩的大户给予苗木补助,新种油茶5000亩、南药5000亩、脐橙3000亩、优质稻3万亩。
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该县加强与华农、中大等高等院校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一镇一品一加工”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培育了金柚、椪柑、烤烟、西瓜、甜玉米、蔬菜、制种、大蒜、花生、甜桔等10大特色农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该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440元,同比增长6.8%。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报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4月12日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崇调研时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高效、生态,同时要求××农业要对外开放,吸引岛外的科技、人才、信息、资本,推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农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5亿元,比2002年的35.3亿增加近10亿元。××农业产销规模在××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总产值、稻谷、蔬菜、花菜、奶牛、出栏山羊、水果、水产品、河蟹等均居全市第一位,××农业的功能和地位不断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县农业仍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目前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农林牧渔品种结构及其生产布局还不够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还不够迅速,对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还不够有力,规模经济尚未形成,优势农产品形不成优势拳头产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需要,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缺乏现代农业所需的自动化节水型排灌设备等。
三是“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未来劳动力构成的趋势不容乐观,为农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
五是缺乏现代发展理念的引领,农业开放度不够,外资企业几乎空白,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六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迟缓,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对策
(一)站在国家和××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
一要找准坐标。××农业的发展不能游离于××大都市整体发展之外,其核心应是依托××、服务××,展现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辐射功能,努力实现××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二要排好时序。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结合××实际,到2010年,力争初步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至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三要明确路径。围绕发展主线,对外开放、走机械化、科学化、商品化、社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有机统一。
(二)研究××现代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一是制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组织精英团队科学研究和编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今后五年的近期规划,制订实施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
二是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财政支持,同时要对资金的投向予以研究,确保资金高效利用。
三是实施对外开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向度,搭建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引进美国、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国内独创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外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要在目前与××农业科学院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同3-5家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四是理顺各种体制关系,统筹考虑农场所辖地区、上实所辖地区的农业发展,纳入岛区统一发展规划,对涉及江苏省地域的区域,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可纳入县政府统筹范围。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强化
市场意识,培育主导产业,建设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特别针对大××市场需求),抓住“世博”机遇,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业生产体系及合理结构,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优势产品。
二是要加大投入,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其他各类农业园区(台湾现代农业园区等)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三
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家,合作社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5%。
四是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对经营中遇到困难的农业企业,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协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吸引社会资金注入企业,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做大做强5-10家农业龙头企业。
(四)加快农业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大力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到2010年完成 10 万亩的粮田改造、10 万亩的菜田改造,建成3座出栏2-3万头标准化养猪场和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和2万亩扣蟹养殖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引导农户开展市场化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到2010年全县三麦和水稻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机械化植保率达90%以上。
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县级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到2010年完成200个村级信息平台建设。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一是通过科技兴农项目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源农业、精准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循环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按照“绿色食品岛”的目标,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工作。到2010年100%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4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3%的农产品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争取有5-8特色农产品被国家专业部门评定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有2-3个农产品申报批准为国家及××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培训。到2010年基本完成2000名职业农民、10000名新型专业农民培训,实现新型农民50%获得等级证书,60%新型农民年龄在50岁以下的目标;基本完成500名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的多技能培训,实现各类农业科技人才中高级人才占20%、初级人才占50%的目标。
(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建设高效产业结构体系
一是调整结构。到2010年粮经比例由现在的5.5:4.5调整到4:6。
二是调整品种。到2010年特色蔬菜与常规蔬菜比例发展到1:2;大力发展桃、梨、枣等特色经济果林及花卉产业,发展以蟹、虾等为主的特色水产和以白山羊等为主的特色畜牧业。
三是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的外延,到2010年重点发展5-10家左右的“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5-8个集农业示范、农业景观、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先行区,6大生态郊野公园。
三、2007年的重点工作措施
(一)整合各路精英的智慧,编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一是组织力量,利用3s等技术,对××农业资源状况和农业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为制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奠定基础。
二是邀请北京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按照××三岛总体规划和现代农业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研究、编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着重详细制定近五年的近期建设规划,使战略目标结合资源条件在空间布局上得以落实,并制定分阶段实施步骤。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现代农业基础
一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土地治理项目53800亩,重点解决8个乡镇的土地治理,完成10713亩市级设施粮田、7800亩菜田设施建设,基本建成5个千亩蔬菜园艺场。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启动建设以西部有关乡镇、明珠湖、东风西沙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景观示范区。盘活现代农业园区搁浅项目,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东部有关乡镇为主的现代农业先行区,认真研究台湾农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争取规划项目能尽快落地。
三是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在北湖有机稻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年出栏3万头的养猪场,改扩建××县种畜场,扩建××县种奶牛场,年饲养种奶牛从800头扩展到1500头。
四是完成3500亩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500亩水产繁苗中心,配合明珠湖开发,在明珠湖北侧建设占地150亩的以生态垂钓区等为核心的多功能休闲渔业基地。
五是争取市级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重新慎重、科学地研究横沙国家级渔港建设的可行性,力争有所突破。
(三)推进科教兴农工作,夯实现代农业科技基础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素质。完成2250名专业农民,500名职业农民,100名创业农民和100名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落实好1000多万元的农业科技项目资金,启动建设500亩长江三角洲农业新品种展示园和××农科院××工作站。
三是加快种源农业建设。2007年新建3000亩县级农业种源基地,改造和扩建县种羊场、种奶牛场、种畜场和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筹建花卉种苗基地。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力度,全力推进水稻、生猪、白山羊、蔬菜、水产等科技入户工作。
五是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庙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亩用量折纯量减少10%以上。
六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七是推进农业信息工作,完成30个为农服务站硬件建设和功能配置,建立村级“三电合一”信息平台100个,建立县级农业专家咨询平台,与村级“三电合一”联网。
(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提升能力
一是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0万亩,复种指数2.0,粮经比例4.5:5.5。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好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43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制订17个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成43个农产品认证;做好中华绒螯蟹、××老白酒和白山羊等6只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申报工作,力争使1―2个农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品牌或××市名牌产品。
三是探索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积极性的林业复合经营的有效途径。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能力
一是建设××××绿色农产品市场。研究、论证××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选址,面向××及国外市场,提升××农副产品的档次与水平。
二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年内基本建成畜禽制品加工厂,盘活启动已有的冷冻干燥蔬果项目、桑果深加工项目并推动××桑果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探索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担保的可能性,重点扶持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县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量超过60家,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
三是花大力气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建设完善北湖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提升北湖有机大米的品质和包装,探索降低生产有机大米成本的方式和方法,规划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探索推行白山羊、林地鸡、特色水产、柑桔等有机化种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