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9-05-14 09: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

创新选才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亟需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本人认为,当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从干部选拔任用的方面多加考察,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一、选才原则上的正确导向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选才是用人的前提。选才原则正确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第一要旨。领导者只有坚持正确的选才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慧眼选人、选贤任能、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立党、兴国、富民、安邦。选才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首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德才兼备的标准?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领导才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德才兼备这条用人标准。古人说:“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德者本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可见为官者德之重要。当然,在讲德时,也决不能否定才。德与才是统一的。德是基础,才是条件。不仅要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就是说,治国的根本,主要在得人,如果用错人,就难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因此,用人必须选拔品行好和学问见识高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有才无德,他的才越大,给革命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如果有德无才,尽管他想把工作干好,也难干成尽善尽美的事业。

二是坚持凭本事、论政绩的原则。长期以来,一些单位、部门在用人上形成了一些不好的风气,主要表现在求稳怕乱、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这会导致愚贤不辨、良莠不分。要准确地选出优秀人才,必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观念,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要打破各种各类的“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不能搞“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要以宽阔的眼光,把拟选对象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审视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只要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并在其工作岗位上确实创造了群众公认的突出政绩,就毫不犹豫地按照干部选拔的程序,选拔到相应的重要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经过实践检验的有胆识、有闯劲、勇于改革、政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以造福人民。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劣迹斑斑的干部,可以蒙骗失察的领导,但瞒不过群众的眼睛;一个优秀的干部,领导一时可能不知道,群众却心知肚明。要选准人,必须注意社会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择人的重要标准。要充分征求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靠群众的作用选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讲的就是群众评价的重要性。当前,特别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破除唯亲、唯贿、唯吹、唯上的“四唯”不正之风。让人才在群众评价的平台上公平竞争,既看平时印象,更看群众公认,真正把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

二、用才胆识上的正确导向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决抛弃妨碍识别和启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各种陈旧观念和偏见,真正确立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党的干部路线的用人观念。用人要做到有胆有识,就必须公道正派、毫无私念,就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标准,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为标准去用人。要敢于、善于用如下几种人:

一是要及时选用未名之人。对领导者来说,能用人于未名之时,是有远见卓识的表现。

使用是对人才的最好培养,及时启用、大胆提拔确有真才实学的未名之人,就能尽早地充分发挥其才能,使其创造事业的辉煌。刘备不因诸葛亮为平民,三顾茅庐,适得奇才,三分天下,成就霸业。刘邦不因韩信为军中无名小吏,而拜其为统军大将,为灭楚兴汉屡建奇功。这都是用人于未名之时的典范。如果用人不适时、不适当,就会造成人才浪费。对人才识于未名之时,拔于落难之日,启于被盖之际,用于殒落之前。这样,才能发挥那些因各种原因尚处未名状态人才的最佳效能。今天的“卧槽驹”,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千里马”。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及时对人才加以选用,会使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才看到希望、受到鼓舞,激发起更大干劲和奋斗热情,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二是要敢于选用有个性的人才。每个人都有其个性,人才的个性表现往往更为突出。生活告诉我们,有水平的人往往自尊心、自信心、求胜心都比较强,改革创新意识浓,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再者,是人才就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往往能居高望远,走在时代前列,超凡脱俗。或在处理事务时突破常规,或在讲话时见解独到,或为人处事不同凡响。尽管他掌握着真理,也难免被视为异类,往往“凤立鸡群,必被啄之”。对这种个性,领导者要头脑清醒,力排众议予以保护。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既香又鲜的花常常带刺。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奴才好用不中用,人才中用不好用”。用人就要选那些党性强,善于改革创新并富有实绩的人,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大显身手。我们要有责任意识,能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切实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

三是敢于选“恃才傲物”者。邓小平指出:“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这种有主见的人,善于钻研问题,不肯轻易放弃科学上有根据的东西,甚至有点“固执己见”,这样就容易被人认为“恃才傲物”。加之这些人往往潜心于业务,不善交朋结友,就给人一种不大合群的印象。识别和评价干部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我们在用人时,一定要划清有真才实学的“恃才傲物”与“刚愎自用”的界限,划清“真知灼见”与“固执己见”的界线。对那些真正才华横溢,有独到见解的人,要做到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不应让世俗所不容的“恃才傲物”者受到冷落。我们要有广揽人才的宽广胸怀、不拘一格的用人艺术,善待那些有突出才干的“恃才傲物者”。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群英云集,人才荟萃,才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是用人不求全责备。用人要看专长,切忌求全责备。天地万物,至贤至圣,都不可能

完美无缺,无所不能。在用人上,不能计较某一方面不足,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人总是有缺点的,而且优点和缺点常常是相互联系的。“峰高谷深”,有高峰,必有低谷。越是在某些方面冒尖、优点突出的人,其缺点往往亦很明显。对在某一方面确有突出才能,是工作急需的难得的人才,只要其缺点不是原则性的,就要果断地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切勿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确属创造性、创新型人才,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有缺点的“千里马”弃于荒野。

五是敢于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在用人上,有些人缺乏容人之量,特别是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这种做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极大。在用人上要出于公心,以事业为重,有甘当人梯的精神。像宋人杨万里所希望的那样:“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客观规律。如果后人不能超过前人,我们的事业还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呢?作为领导者,要有鲍叔牙举荐管仲那样的气度和胸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把比自己优秀的人才毫不犹豫地大胆提拔起来。当然,水平高的人才也要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到正直而不固执,有特长而不特殊。

三、爱才情感上的正确导向

对人才,领导干部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对他们倾注深厚的感情,使人才处处体验和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焕发出蓬勃的工作热情。

一是要正确对待有争议的人。有争议的人往往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是非曲直就容易看清,思想认识也就比较容易统一。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对有争议的问题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分析,切实弄清这些问题是属于思想作风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一贯的表现,还是偶然的现象;是支流,还是主流。对那些确实没有大问题的,可以让其注意改正,不影响使用。对有争议的问题,还需要到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听听群众的看法。群众七嘴八舌,把各种看法都摆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弄得更清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公正。

二是要坚持“三看”。怎样看人识才?关键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党的工作全局,做到“三看”。一从思想深度上看理论功底。有较深理论功底的人才往往是思想

上的强者;思想上的强者往往是理论上成熟的人。他们会不断闪出思想火花,让人感受到思想深刻之美。二从谈吐看其知识水平。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知识系统,了解人,要从专业知识入手,看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不是扎实、广博。三从观念新旧上看思维的穿透力。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看其有没有新颖的观点,有没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事业的发展是否有超常思维,是否善于扬长避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危机为契机。

三是以好的环境锻炼人才。爱才,就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让人才得到广泛的尊重和支持。其次,要创造一个好的道德环境。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必须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不让人才沾染。最后,要创造一个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岗位锻炼、干部交流、理论培训、基层挂职等措施和渠道,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

四是要有爱才的良方。要把人才使用好,必须尊重人才的意愿,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把他们的成果尽快转为社会价值。要鼓励人才出成绩,取得成果后,首先讲无私奉献,同时也允许他们有名有利。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还应予以重奖。各级领导应该及时地帮助、引导人才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积极支持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开拓。对各类人才的住房、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浅谈领导如何用人

浅谈领导如何用人

常常听到老板们感叹:“我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人才。往往能干的人都靠不住,而老实可靠的又大多不能干”。真的是人才难得吗?但现实情况是老板一方面感叹人才难得,一方面又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结果人才纷纷离去。这样的老板即使得到了人才,也无法任用。所以人才难得并不是问题,如何识别人才、会不会使用人才才是问题。领导用人是指领导者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以做到人事相宜,相得益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的准确,即用的准确,即用当位,使其担负的职责与其才干正好相匹配;二是用的及时,即用当其时,使其能在年富力强,能够发挥最佳作用时,担负起本职工作。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一、企业用人现状

人尽其才是用人的科学法则。日本企业管理者把高层、中层、基层人员的使用要求按技能和思维标准分类:高层人员以思维为重、技能为辅,基层人员以技能为主、思维为次,中层人员思维技能两相平衡。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用人观。人们常常津津乐道“德才兼备”,现实情况却要求领导者用人时按具体需要对德与才进行权衡,有的领导偏重德,有的领导偏重才,甚至陷入用人的心理误区。

二、产生用人误区的原因

(一)用人标准不明确

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德主要指人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才主要指人的知识和才能。它具体包括才识、才能和才学等三个方面。德和才两个方面是不能割裂和偏废的,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

(二)用人原则不明确

领导用人的原则包括1.峰区年龄原则启用这一时期的人才,就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化。2.扬长避短原则 看中人的长处加以利用,是合理用人的真谛所在3.量才任职原则 使人才在其位,有其权负其职,尽其能。4.诚信不疑原则 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大胆的开展工作5.明责授权原则 就是明确责任6.环境原则 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审时度时,视环境而异 7.数量原则8.用养并重原则 领导者不仅要用才,更要爱才、护才、养才9.流动原则 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增强人才活力,形成人才优势效应。

三、对策和方法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大境界。信任是基础,是用“活”人的催化剂,没有信任就没有用人的理想效果。掣肘之举是卑俗的,到头来很可能两败俱伤,比之如洪秀全对石达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用制度、程序规范约束用人过程中可能的消极因素。“宁让一个人管多个事、不让多个人管一个事”是“用人不疑”的最好诠释。用人的最大痼疾是任人唯亲,这颇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无论亲疏一视同仁体现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举贤不避亲”反映了领导者的豁达与坦荡。

具体的用人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试用法 在试用期里,领导者可以进一步对人才加以考察。建立新任职的干部试用考察制度,对领导者来说,可以避免考察人才不周全的错误。

第二、委任法 领导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决贯彻、实施正规的制度流程,可以保证这种方法的成效性。

第三、聘任法。有利于开展人才竞争,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用人是一门艺术,闪现着领导者的智慧之光,往往成为领导者领导过程的神来之笔。知人善用是用人之本,“不浪费一个人才、不误用一个庸才”也许过于理想化,但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臵并不难。这一点汉高祖刘邦的心得最深:“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有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饷,吾有肖何;连百万之兵,攻必取、战必胜,吾有韩信。此三子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也”。从刘邦得意洋洋的炫耀中不难看出,对张良、肖何、韩信三人的知人善用是汉王朝的致胜法宝,刘邦一生的经典之作就是用对人、用好人、用活人。所以领导者要选准人才,用好人才就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严格执行用人制度。

第四篇:用人唯才 考核过关

用人唯才 考核过关

—竞聘授权员考试有感

2009年的11月份这个寒冷的冬季,对于#####城市信用社的每一名职工而言,都是异常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测试职工业务操作能力,提升全社职工的整体素质,城市信用社进行了一次系统大练兵。总社分别组织了上岗资格证、安全保卫知识、竞聘授权员的三场考试。

进入城市信用社工作刚满三年的我,有幸能够参加此次竞聘一级授权员的考试。准备考试的过程是辛苦的,在白天工作办业务的空隙时间认真学习总社下发的各项应知应会业务文件;在下班后的时间里努力熟记各类业务法规、操作流程„„坚持不懈的理解、记忆、背诵。既便是如此,在本月21日总社组织的第一次一级授权员考试中,参考人员全军覆没,无一及格。这次失败的考试让我有如提湖颧顶,惭愧之余,我更深深明白:城信的考核是具有高知识含量、高技能标准、严格要求的,任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模模糊糊、不求甚解都难以蒙混过去。在学习的道路上,知足就会裹足不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必须用刻苦的学习才能造就业务的精湛;用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无论此次竞聘成功与否,我都获益非浅。我意识到,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改革,以及大批的外资银行的进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必将转向学习

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位职工,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此次授权员考核不只单设笔答一关,还有面试与领导、职工测评两关,充分体现了城市信用社选拔人才时尊重知识、公平竞争、严肃谨慎、注重素质、用人唯才的科学、合理、严谨的的选拔制度。

为了这次考核,不仅是我们每一位职工在努力,总社的领导甚至比我们还要辛苦。因为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抽出时间为我们精心设计考题、综合考虑难易程度、租借考场、组织安排监考„„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工作。这是一支对职工真正负责、让人由衷信服的领导班子。城信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愿在这样的集体里,戮力同心,履职尽责,为城信事业的发展壮大而拼搏进取、为实现我们城信人共同的信仰而竭尽全力。

第五篇:领导关于用人的心得体会

个人经验所得感想:问题要分:持续问题,和紧急问题,下面是持续问题的用人之道

一、领导就要正向思维,首先要看人而分配工作是没错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工作活动起来,产生竞争。

二、相信你安排的工作你的下属可以完成,给下属一个表现的机会。(前提,你自己有能力,控制意外发生和补救措施)。

三、先不要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想法传送到下属,这样他们会开动自己的脑子拓展,来解决问题。

四、在问题落实,和完成之前,不要去表态和否定下属的意见,尽量迎合,给他们信心。

五、无论任务完成好,坏都要表扬,但是也要严肃指出问题的实质,和他们在处理中的错误。表扬的是精神,批评的是问题。

对紧急事件:

一、找有经验的人办理,管理人员要督促。

二、要精选员工

三、要有时限,而且还有给自己留出去更正他们错误的时间。合理配置。

四、要做一个最终决策,让下属明白方向,和方法。

下载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领导选才用人的基本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用人的艺术

    (一)领导最不喜欢用的10种人 领导最不喜欢用的10种人 10 第一种是才华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第一种是才华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这种人一直是个焦点,不论谁当领导这种人都得用......

    编外 领导用人心理(★)

    第七章 领导用人心理 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从领导心理方面研究选才用人,主要是研究领导者选才用人的心理原则、健康优化的用人心理品质以及用人过程中的心理误区。......

    领导用人艺术探析

    【内容摘要】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履行领导职责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技能和技巧。主要的领导艺术有用人、用权、激励、决策、说话等,其中领导选人、用人的......

    领导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如何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        与上级关键领导者的联盟程度组织的性质与类型下属数量的多少与组织规模的大小下属成熟度的高低工作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需求程度与个......

    领导用人三位准则

    领导用人三位准则看人始终不要只看能力,因为能力有的时候只是人的一个发展的基础。有些人可能某方面的能力不很强,但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却是很大,同样可以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如何汇报工作领导才满意?

    近来听到身边的一些人在埋怨领导对某项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迟迟不予表态,不知道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弄的自己工作很被动,如何汇报工作领导才满意?。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领导可能有问......

    领导人的选才之眼(推荐)

    领导人的选才之眼 有显人才,有潜人才,显人才都在重要岗位上,被重用着;潜人才是那些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要发现他们,就需要眼力。企业领导者要有怎么样的选才之眼?很多时......

    领导的用人艺术档

    浅谈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应用心理学05034075 张琪浅谈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摘要】 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健,它事关人才流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