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时间:2019-05-14 09: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第一篇: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

编号:(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敢于争取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逐步意识到合法用工的重要性,内部劳动规则作为调节用人单位内部劳资关系的基本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重视。但由于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内容、制定程序、公示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导致内部劳动规则不能有效调节内部劳资关系。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争议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同时,伴随深圳地区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灵活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敢于争取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劳动合同法》中对弱势群体——劳动者的倾向性保护,也使得用人单位用工环境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部劳动规则,作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已逐步被大多数用人单位所重视。但在实际诸多案例中,由于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内容、制定程序、公示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导致内部劳动规则在调解和处理劳动争议中不能产生良好的法律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劳动规则而导致败诉的案件,占所有败诉案件的23%。由此可见,尽快完善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迫在眉睫。

一、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情况调查

为了解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情况,本文作者随机抽查了深圳地区10家用人单位(包含1家大型用人单位、9家中小型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了解,在这10家用人单位中,有1家大型用人单位及1家中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比较健全,在劳动争议中能够有效发挥法律效应;有4家中小型用人单位具有基本的内部劳动规则,但均存在内容不够全面、制定程序不合规定、部分内容违法、未进行有效公示等问题,在劳动争议中基本不能发挥有效的法律效应;有4家中小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老旧,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用工环境,无法在劳动争议中发挥法律效应。由此可以初步估计,在深圳地区,有约80%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无疑是由用人单位所掌握管理的。然而,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公示和管理中却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其在劳动争议中无法具有法律效力来调解劳动争议。下面就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规则过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进行探讨:

1、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前后矛盾甚至与法律相违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无法发挥作用。

在1997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内部劳动规则备案制度的通知》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内部内部劳动规则应包含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等七项内容。然而在大多数用人单位中,仅仅制定了其中部分制度,如在涉及其他未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劳动争议时无法有效举证成为常态。例如,在调查的10家用人单位里面,仅有2家用人单位中基本涵盖了以上七项内容,而另外8家主要规定了工资管理、工时休假及职工奖惩这几项内容,其他方面基本无成文的规定。在职工奖惩方面也存在未涉及、规定过重或不够具体等问题。例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许多用人单位制定的职工奖惩制度在此方面并没有相应规定,部分用人单位虽有涉及但对于何为“严重”没有作出具体的界定,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不具有法律效力来有效调节劳资关系。

为此,为促进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有效调节劳资关系,在劳动

争议中发挥协调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政府层面:严格按照1997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内部劳动规则备案制度的通知》中关于内部劳动规则报备制度来要求各用人单位进行内部劳动规则报备,从制度层面引导用人单位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劳动规则,同时从制度层面引导用人单位对相关法律的认知,这对于引导用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合法化具有重大意义。

用人单位层面: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内部劳动规则。诚信经营,以不损害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调节劳资关系。尤其在约束劳动者行为方面的相关制度应以法律法规作为上限进行规定,不可在法律之外制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实践中此类霸王条款不仅损害用人单位形象,降低劳动者的忠诚度,在劳动争议中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同时,在制定细节方面,可以多参考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争论焦点,尽量使内部劳动规则明确具体,合理合法,以增强内部劳动规则的适用性。

2、制定程序不合法,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未按照民主要求制定内部劳动规则。

此类问题大量存在于现有用人单位中。在调查的10家用人单位里面,有2家大型用人单位建立了工会,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基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了民主。其他8家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往往由用人单位内部行政部门制定,经过部门负责人和用人单位决策领导人审批后直接下发,公告生效。劳动者在此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即便有意见也无法改变新制度已经生效的事实。这直接影响了内部劳动规则实施的效果,为后续的劳动争议埋下伏笔。而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在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如果由全体员工讨论制定,往往存在众口难调、员工提出不合理要求、耗时长等问题,且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未建立工会或依法选举职工代表,让全体员工参与一项制度的制定,无疑加大了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难度和成本,这也成为许多用人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往往以“老板签字即生效”,用老板的权威来“胁迫”员工对新制度的认同及遵守。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的行政部门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按照此程序制定出来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应。

因此,为避免因制定程序不合法导致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失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认知层面: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相关要求及程序,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避免“急于求成”和“运动式改革”。

操作层面: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人数大于100人的用人单位应依法选举职工代表,为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提供环境。对于人数较少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全体员工会议制度,为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建立平台。对于已经选举职工代表或员工人数较少的用人单位,可以会议形式对草案进行讨论修订,并做好会议记录。对于未选举职工代表且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部门为单位,以传阅的形式将草拟的内部劳动规则告知全体员工,并以书面形式征集全体员工的意见,保留员工签字档案作为证明民主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依据。

3、内部劳动规则公示方法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难以举证,这是大多数用人单位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以用人单位既有的方式对已经制定并审核通过的内部劳动规则进行公示,如张贴公告栏、邮件发送、早会宣导等常见方式,作为争议的另一方——劳动者完全可以辩解“不知情”,用人单位又难于针对公示情况进行书面举证,致使用人单位“有理说不清”,在劳动争议中难以获得支持。更有不少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仅有行政部门知晓,只有到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的规定时,才拿出来告知员工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劳动者提出异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无法产生法律效力。为有效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针对新员工:可以通过入职培训来进行公示,此法不但可以有效将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传达给员工,还可促使员工尽快融入公司用人单位文化;也可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发放员工手册或内部劳动规则给员工进行阅读,在此告知过程中,应保留好培训签到表、员工手册或

规章制度领取登记表,也可在员工档案中增加《清楚知悉XX公司内部劳动规则的声明》,随档案进行保存。

针对老员工:可以通过传阅形式进行公示,保留好阅读签名记录;还可通过集体培训的形式进行公示,保留培训签到表。另外,为能让内部劳动规则有效传达到所有员工,可配合电子邮件、公告栏张贴、早会宣导等形式进行公告,以便员工查阅或加强认知,避免因员工不了解和遗忘等原因造成劳动争议。

总之,随着法制环境的不断优化,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普及,作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逐步依法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用人单位“有理说不清”,以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良性和谐的劳资关系。

注释:

引用《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的技巧和方法》(作者:罗如圭)参考文献:

(1)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的技巧和方法/罗如圭

/

(2)关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法律问题的思考/作者不详

/

(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研究 /董文锐

/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

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贾虹 石家庄市新华区连邦教育培训学校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的概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主义的现实意义出发, 通过对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理解, 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讲求以人为中心以及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内容。在组织管理中只有促进人的潜能的大大发挥, 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实现组织的最大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与坚持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指现实中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力即劳动者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概念,它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它研究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

以人为本,是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人皆蕴藏潜能,人性是积极的、建设性与社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在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是人。以人为本的管理,将组织的功利目标和人文目标整合起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人力这种资源。即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最重要资源,通过激励和启发,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管理全部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的合理运筹,做好整个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管理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和目标优化。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多种需要,其未满足的需要产生他们工作的动机,也是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因素。人类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五个等级。(1)生理的需要。这是一种与个

体生存有关的需要。包括饥饿、口渴等。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所以马斯洛认为一般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必须首先研究并满足这方面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即指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包括职业的稳定、一定的财产积蓄、社会的安定和平等等。(3)归属与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 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4)尊重的需要。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并给予较高的评价,希望自己在同事中间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力。(5)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上述所有需要都获得满足之后,动机的发展就会进入最高的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需要把自己的潜在才能充分表现发挥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2、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心理特点

制约人的行为因素很多,除了人的知觉、需要、动机及情绪、情感等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外,人的个性也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学所谈的个性,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特征主要指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需的教育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各有特点。组织成员由于个人的经历、智力、体力、成长环境、工作性质、价值观的不同, 从而形成相互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如态度、信念、气质、理想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不会对所有人进行一味的模式化处理,而是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从而达到组织效率目标和解决问题。

3、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被看作完满人性的实现。自我实现是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表现是对社会事业的忘我献身。自我实现者往往是最有创造性的人。他们朝着心理健康或人性充分发展的方向每前进一步,都会使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有创造

性。因此,创造性发挥的关键,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增进,亦或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人性的底蕴,合理发挥理性、意识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整合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误区

现象一:人不能尽其才。人才不能尽其用,比如工作岗位与人才的不完全适合,而管理机制调整的机率小,使得有人在岗位上屈就,而原本适合该岗位的人余出,如只追求高学历上岗而不顾实际情况。这隐含两方面的问题:对企业而言,人才容易流失,人才流失的经济成本是很高的;对个人而言,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现象二:把高薪福利当作留住人才的唯一激励手段。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仅仅靠较高的物质待遇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能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能给每个员工以平等竞争机会的用人机制。

现象三: 使用人忽视培养人,忽视组织学习和培养人才的发展。比如丰田公司,它的快速发展与高素质、稳定的员工队伍和完善的员工培训密不可分。加入丰田的新员工将会经历9个月的培训,在此期间,他们要在工厂里工作4个星期,并做3个月的汽车销售;他们经常有听高级管理人员演讲的机会,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启示;他们还会接受独立工作的训练,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人本化管理

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本主义为管理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

首先确定人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继而围绕着调动组织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把人当成一种成本看待,而是把人视为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资源。因此,要使组织中的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其内在潜力发挥出来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又在此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岗位、工作任务,使组织的成员能够

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就必须实行人本化管理,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

1、以人为本主要是尊重员工,重视人力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的重心从对物质资料的投入逐渐转移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上。“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只有实现了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得到良好的发展。

能否正确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以人为本”观念得到具体落实的关键。这就是需要企业决策层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提高对人才尊重,重视的意识,人力资源管理不能简单的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管理融合到一起,做为一个整体;企业决策层要把人力资源纳入企业决策当中,这样使人作为资源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能使企业重视,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以体现。

2、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方面,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旧的等级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机制,实行合理公平的新分配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 通过体系的运作, 对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大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学习、创新的热情, 使职工安心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后劲。营造出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劳动既是智力劳动又是风险劳动,因而其合法报酬和职位消费权利就比一般职工高得多。其次,要建立员工参与激励机制。员工参与能使员工与企业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重大问题,可以感到上级的信任,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人的一切行动内在力源于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自身需求等内在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最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因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就能产生亲切感,有了亲切感,相互的吸引力也就大,彼此的影响力也就越深。如果企业能够善待每一个员工,领导能够体贴关心下级,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与群众关系非常融洽,职工对你充满信,其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

注重情感沟通管理。情感沟通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低层次,也是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基础。如通过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员工生日赠送生日礼物;基层工会走访职工家属“谈心”等各类活动,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让职工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企业的温暖。情感沟通管理使得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发了主人翁责任感。

4、培训员工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培训不仅能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 还可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打算在企业发展的员工在比较工作机会后, 会从长计议, 他们会挑选那些能资助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企业。而那些真正重视员工的管理者也将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 并以承诺和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向员工表明这一点。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管理者应把培训和发展视为企业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 把重点放在员工个人的需求上。由此可见, 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获得必要的技能, 而是作为对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期间的投资。

因此,要完善员工培训机制。首先,在培训的目的上,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性,更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及竞争能力。在确定培训的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其次,在培训内容上,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员工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既着眼于现在,又着眼于未来。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还要考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方向、员工个人素质、企业现存主要问题等因素。再次,在培训方法上,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5、用好员工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用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具艺术性的工作。只有用好人,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人的实质是安置好人,找到人与事 的最佳结合点。

首先是用好一批人。所谓用好一批人,是指将企业内年轻的业务骨干、有发展潜力的管理者和掌握专门技术的特殊人才分层次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大胆启用,建立人才档案,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按市场原则确定报酬待遇,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内在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便于企业挑选,并成为企业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中坚力量。

其次是管好一批人。管好一批人是指对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为企业的发展曾经作出贡献,目前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已跟不上企业发展新要求的那些人。他们是企业的奠基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尊重他们的经验和过去,让他们享受一定的待遇。但同时也要克服企业论资排辈的陋习,要利用他们的经验优势来带好企业的年轻人,带出企业的接班人,而不是成为阻止年轻人发展的绊脚石。

综上所述,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同时是一个自变量。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应该给员工创造和出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形成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望,使大家能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互相配合和协调,形成企业的团队精神。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应认识上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今声,张静主编,《人本管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祖成编著,《世界上最难的管理以人为本》[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徐建林,马辉峰,《五步管好员工》[J],企业管理,2007,(5)。

第三篇: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浅论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管理,绩效管理做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了更多的重视和应用。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为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一致的这样一个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绩效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绩效管理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中心环节所在。其目的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持续互动的基础上,达到员工、部门和企业绩效的提升,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从美国传入中国的,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在管理实践中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绩效管理的正常推进。

1.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将绩效考评等同于绩效管理

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不同于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员工绩效管理是指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界定、改进、评估、强化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以期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绩效,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当绩效评估发展到绩效管理阶段时,或者说人们更愿意谈论绩效管理而不是绩效评估时,人们也许会认为绩效管理仅仅是绩效评估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绩效管理是一个围绕企业目标而建立的促进组织成功的体系,是“通过帮助员工使其能更出色的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目标而不是评价结果。可几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相比有更多的战略关联性。

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往往将绩效评估当作绩效管理,没有将它们视为一个系统,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这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十分严重的错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绩效管理无疑是会出现问题的。1.2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

绩效管理,从考评方法的选择,到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到绩效考评过程的实施,到绩效面谈,到考评结果的应用,各各环节都需要有良好、有效的沟通做为基础。因缺少沟通易导致的问题有:1)使绩效管理得不到企业高层的支持和理解。

2)因缺少调查测试,以及与直线部门有效沟通,使制定的考核指标脱离实际。3)因缺少必要的宣传与培训,使员工和考评者缺少必要的知识和工具的掌握,甚至产生思想上的抵触,导致绩效考核的失败。4)在考评结束后,因缺少必要的面谈及总结,使考评结果得不到不效应用,脱离PDCA管理循环,使绩效管理达不到促进绩效提升的目的。

1.3理论与实际脱节

有些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存在为了考评而考评的问题,脱离的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考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照搬照用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殊不知各企业有自身的特点,有不一样的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员工结构、企业文化,在其他企业也许很成功,但在本企业应用必须进行与实际结合的操作。绩效管理要讲求实用性。

1.4考评结果缺少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考评结果应该注意与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培训、薪资管理、晋升、劳动动关系等有效结合。在培训方面,在考评中反映出员工实际知识、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做为培训需求和方向。考评结果与薪资的结合,在绩效工资制中可以有非常明确的体现,但在其它工资制如岗位工资制和技能工资制中,也因在奖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体现。

2.改进绩效管理的基本策略2.1坚持系统的绩效管理过程

一个完整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五个相互依存的环节。在每一个绩效期开始时都要制订绩效计划,目的是使组织各层级都有明确的上下一致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计划产生后,员工开始按计划开展工作。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指导监督员工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工作。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在绩效期结束时,管理者根据预先制订好的计划,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第四个环节。绩效评估不仅仅是给员工打出一个分数或划出一个等级就算完事了,管理者还需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将评估的结果明白地告诉员工,充分肯定员工的成绩,诚恳指出不足,求得对考评结果的统一认可。同时商讨今后如何提高绩效,为组织多作贡献。至此,绩效管理经过了一个循环。

在这一循环中,得到的绩效评估结果用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奖金的发放、绩效工资的确定、薪酬的调整、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培训开发及人事变动等。通过绩效结果的应用,能够强化绩效循环的反馈机制,更好地提升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2.2确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绩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绩效管理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与绩效管理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同企业,由于文化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实行绩效管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发展初期的企业,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是当务之急,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鼓励销售量的增长,在评估指标、评估周期以及奖惩兑现方式的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目标的要求。又如研发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则应更加关注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应设计技能提

高型的绩效管理体系等等。很明显,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绩效管理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2.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对人的管理必须探究、顺应人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由此才有可能真正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要坚持员工参与。员工要参与设定自己的绩效目标和计划,这能更好地使员工认识企业的战略目标,认识自己的绩效目标在企业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因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二要员工参与自己工作业绩实现过程的控制,也就是在直接主管管理下,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最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和自觉性,对于实现企业目标大有好处。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所谓“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在同一目标驱动下的平等合作关系,这是管理工作中深层次的观念转变与创新,给了员工更大的自主与民主。如果各级主管能以“伙伴关系”的思路运作绩效管理,就可以跳出传统绩效管理的单向控制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管理者的思维。随着这种观念的深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将会有更多的互助、互补、互进,员工将会以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创造出优秀业绩。

3).注重员工素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员工素质和能力是业绩的基础,是绩效好坏的关键,而员工的素质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员工的业绩,并且能适应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必须注重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一个好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就在于能够根据企业组织目标的需要,根据组织业务程序、职责任务,帮助员工诊断素质业务状态,给予其培训、提高的机会。一个好的管理者还应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纳入绩效管理系统,引导、帮助员工确立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促使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

2.4坚持持续不断的双向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完备的工作流程,它不是管理者单方面的管员工,也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而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绩效沟通过程。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与员工绩效沟通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做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员工制订目标和实现目标。绩效目标应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即平时所说的“跳起来摘桃子”,“跳”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这时管理者就应当帮助员工分析困难原因和解决困难的方法。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这时员工的绩效目标也应随之调整。并在员工表现优秀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便好上加好。在员工表现不佳时,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帮助找出原因,以便急起直追。总之,坚持绩效管理全程双向沟通,是一个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也是员工实现绩效目标的保证。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王新华

浅谈中粮生化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王新华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粮生化作为一家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面对目前严重的人才流失,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思考,实施更有效激励的薪酬分配政策和人才发展空间,在改革、改变、改善的方针指导下,全面实施ABG经营模式,从而实现超额利润分享和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键字:人才流失 原因 对策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人才流失概念的界定

人才流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流出企业,是指在一企业内,对其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的人才非企业意愿的流走,或失去其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存在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之分。显性流失是指企业的人才因某种原因离开该企业另谋高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其经营发展。隐性流失则是指企业内的人才因激励不够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其才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人才隐性流失作为一种软损伤,其对企业的危害更大。

(二)人才流失的相关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最广为人知的激励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三种需要理论

大卫·麦克利兰等人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认为主要有三种需要推动人们从事工作,它们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3)激励—保健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指出,内部因素与工作满意和动机有关,外部因素与工作不满意有关。

2.过程型激励理论(1)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的,后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及其同事的研究而再次活跃起来。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用以解释其行为原因的认知过程,亦即研究人的行为受到激励是“因为什么”的问题。

(2)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目标会提高工作成绩;另外,困难的目标一旦被人们接受,将会比容易的目标导致更高的工作绩效。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的愿望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源泉之一。目标的具体化本身就具有内在推动力。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斯达·西亚当斯发展而来,这一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把自己在工作情境中得到的结果(所得)与自己的努力(付出)进行比较,然后再将自己的所得一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所得一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员工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的比率是等同的,则为公平状态。

二、中粮生化人才管理的现状

2006年12月8日,中粮集团与蚌埠市政府及丰原集团签订协议,受让丰原集团持有的中粮生化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7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开始入驻中粮生化,经过6-7年多的管理与经营,201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实现税收4.2亿元,净利润2亿元。但在人才流失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008-2010年公司大规模招聘几百名大学毕业生,但到今天剩下的人数估计100人左右,特别是公司财务部门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

(一)人才的招聘

公司的人才招聘流程为:用人部门根据要求向人事部提出招聘要求,由人事部通过新闻媒介(现场招聘会、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招聘人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人才市场设摊招聘;从各类人才库系统中检索;大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推荐;裙带关系进入。应聘者经过人事部面试,主管部门面试,总经理批准即可进入实习期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后转正。

(二)人才的薪酬与福利

在公司人才的薪酬主要两种,一种为一线员工,主要由基本工资、业绩津贴、绩效奖金、劳动效益奖、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及社会福利组成;另一种为基层人员、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薪资,主要由基本工资、业绩津贴、绩效奖金、劳动效益奖及社会福利组成。其中业绩津贴为依据工种性质确定是等级指标。绩效奖金主要每月参照设定的考核指标和平衡计分卡进行考核评定。劳动效益奖金额有限为部门的二次分配,虽然以人均计算,但绝大部分人员不参与分配。没有参照工龄、学历进行差额评比,新进员工试用期合格后与老员工的薪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异,学历高与学历低的待遇没有差异,平衡计分卡没有发挥其作用,只是形式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

(三)人才升职空间

从2008年至今,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升为部门级别的只有2-3人,绝大部分人员在于基层岗位中,虽然公司在人才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后备人才培训班、与高校联盟实施MBA培训学习等,但没有完全发挥其应发挥的效果。

三、中粮生化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主要有四种需求:创造需求是人才的最大需求,追求发展和实现自我是人才的最高需求,实现人才资本的投资效益是人才的现实需求,追求尊重是人才的突出需求。此外还有竞争的需求、生存环境的需求和职务晋升的需求等。依据人才需求特点,审视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

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人才价值观,官本位倾向严重,特别是我们国有企业,这种一视同仁、公平赋值的分配,使得大多数人才难以体现价值,待遇较低。当人才感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时,就会寻求其他可能满足的机会。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曾经有一个销售部门的经理,在我们公司的待遇基本维持在8000元左右,而我们同行业一个私营企业的竞争对手,利用50万元的年薪将其挖走。

(二)用人机制不合理、不健全

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裙带关系较重,人才“出头”机会较少,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众观公司高层领导,都是中粮集团空降,中层管理者是既保留了原来丰原生化的管理者,又安插了中粮集团其他下属公司人员来进行管理。在新进的人员中,基本上都维持在基层,有一些还是依靠裙底关系进入,基本上保持着原来丰原生化的人才管理体制。

(三)个人的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

许多流失的人才都是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当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将来都有一番憧憬,经过几年的工作后,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太远。企业把人才招聘进来后,常常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中国自古就有“伯乐相马”之说,但相来的马如果不训依然是野性不改,难以驾驭,迟早会脱缰而去。所以对待人才也是如此,企业需要给予相关的培训,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自身的人才。不同的人所表现的才能也不一样,有的人善于组织协同,有的人喜欢钻研技术,所以在人才的使用和培训时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总的来说,人只有在得到使用时才能发挥才能,人为所用、人尽其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使人才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尽心尽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四、中粮生化人才流失的对策

(一)发挥人力资源的杠杆作用

以前我们管干部的,专业性不强的,但是人品还不错的就去做人力资源。做人力资源的同志做人要正派,以身作则,一定要做员工的贴心人。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员工之家,员工有什么工作问题、思想问题愿意跟人力资源部谈,愿意跟人力资源部去探讨去解决,而且人力资源部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想问题,帮他(她)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力资源部才有生命力。不能老是脸绷着,老是处罚、开除,这样的人力资源部很快就没有生命力,组织和员工没有激情,按照成功方程式来讲,成功等于思维方式乘以激情乘以能力,这是个通用的公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适用于这个方程式,而我们这个团队恰恰是激情不够。我们的员工在网上写:“中粮中粮,希望渺茫,丰原丰原,疯子乐园。”虽然丰原是疯子的乐园,也比我们希望渺茫要好。人力资源部要以身作则,摸清员工的思想,为下一步人力资源战略工作做好准备。

(二)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水平是引导人才流向、控制人才流量最有力的杠杆。与其他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的薪酬水平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有效的办法。员工离职因素可以归纳为二种:一种是以外部市场对他的吸引,一种是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满。从内部来说,人才的薪酬一定要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其从事工作在企业中的价值。从外部来看,与普通员工相比,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具有较高的稀缺性和可流动性,受市场供求规律影响,会向更能反映其人力资本价值的方向流动。如建立工龄、学历人才薪酬考核制度,不能一概以定岗定薪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引入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对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留住人才,保持人才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人才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员工进入企业后,根据个人条件、教育背景、资历,由员工和企业共同协商,设立职业生涯目标,为员工制定发展计划,协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技能,可以使员工清楚地看到,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能兼顾员工自身的发展要求,明确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向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契机,形成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因此,管理者应把员工发展规划作为公司生存及成长的必要投资,认识到“人才”个人的发展和满意,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大范畴,包括表现形式、内涵、传承、沉淀和积累。想了解文化和经营的直接关系,首先要清楚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中粮生化是一个商业组织,商业组织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有能力创造价值。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不仅与党建相结合,完全服从于党建工作,而且完全服从于组织价值、商业利益。企业一把手和做企业文化的同志在工作中不能把主要的和次要的做反了。物质与精神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创造效益,但是不能仅仅为了这一点。大家要明白工作是什么?生活是什么?通过文化对人的心灵不断洗涤,让每一名员工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一个心情舒畅的、平等的、互相关爱的组织,创造出的价值远比一个冷漠的、平淡的组织要多得多。可见,精神会对物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五)真正落实业绩考核机制

奖惩分明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抓手,我们要赛马,不是相马,我们用各个阿米巴看到我们的组织领导人的表现,用业绩说话。实施公司全岗位全员竞聘,从而真正选择有才能的人为企业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干部,成为我们员工的领头人,同时进行GPS的奖励和ROE的淘汰。别在办公室一坐一整天,喝杯水照样拿工资,凭什么?咱们都得考核起来。

综上所述,面对企业的“人才流失”,一方面我们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全面贯彻公司“大企业、小配套”经营策略,采用“国有企业机制,民营方式经营”的经营举措,实现ABG经营模式,让合适的人才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中,另一方面多给人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重视对人才的投入和培养,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确定合适的报酬,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人才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

参考文献:

(1)赵曙明.成思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陈东升.员工激励金点子[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3)张玉利.任学锋.小公司成长的管理障碍[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4)贾玮.员工激励的组合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3)

(5)赵光辉.人才流失:研究背景与主要理论[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6)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7)集团领导人在人力资源战略研讨会的讲话.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格式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上空四行,三号仿宋,居中)(二号黑体,居中)

(空四字,四号宋体)论文题目:

(空四字,四号宋体)姓(国家职业资格×级)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论文撰写格式

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姓名(四号仿宋体,居中)

单位(四号仿宋体,居中)

摘要:(摘要正文,四号楷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

(论文正文,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

注释:(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

(2)

(3)

下载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浅论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构建 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新经济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企业能够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创造一种能留住最优秀人才的环境。因此,以......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选题(100个供参考)

    论文选题(供参考) 论文选题的原则是:小而精,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不要写的大而空。如果题目大,下面最好加个副标题,以某某企业为例。下面的选题可供大家参考。 1、成长期企......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2007至2010年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第三部分,综合技能题 1. 培训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培训工作,有的企业正在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但是培训效果的评估都成为企业培训工作......

    海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常见问题

    海大源职业培训中心http:/// 海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常见问题 一、选题中常见问题1、避免做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尽量避开没有接触或解除少的题目,避开较难的题目,如薪......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上午ppt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鉴定方式(三级) 试卷一的考试时间为8:30至10点,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职业道德共计100分。理论知识共计100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中,基础知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实务复习资料整理

    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理》为法规  人事人才管理是指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有关事的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组织、协调与监控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相互适应,使组织目标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心得

    人力资源师二级过关心得 老何整理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今天成绩公布了,很幸运,我过关了,理论64分,实操60分,综......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律手册

    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题库 一、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