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化媒体对SEO的影响分析
社会化媒体对SEO的影响与分析
作者:周晓锋
由搜索引擎算法的一再更新之下,以及百度站长平台沙龙LEE的分享等一系列的行业信息表示,社会化媒体对于网站SEO排名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散。根据现有的网站排名影响因素分析显示,WEB2.0时代的SEO正在趋向多元化的发展形态。
一、基于SNS用户行为对搜索SEO的影响:
由1989诞生自刘易斯的AIDMA系列模型至今,随着WEB2.0的到来之下,该项消费模型已经过渡至AISAS。一个将搜索与分享所结合的用户消费行为的过程阶段,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所导致的用户消费行为的转向,直至2010年百度搜索于Q1行业研究当中提出的新型模式补充:即需求、搜索、评估、行动、分享。
DSEAS模式以往不同的是,将用户消费行业从自发形式的需求内,通过搜索平台激发并获取潜在意向与产品信息的形式,在这一系列过程由用户评估至购买行动内,行为需求正在趋向于大量产品信息对比、服务分享与社会化网络的应用发展。
由此可见,WEB2.0用户正是将SNS的扩展需求用于众多的搜索行为当中,那么对于回归用户搜索需求而言,我们发现社会化媒体对SEO影响主要包括:社交内容与投票、社交媒体分享与搜索、社交媒体整合与扩展。
二、社交内容主力转向与投票形式
在Web1.0
时代当中,SEO内容都是网站编辑产生,投票也是在网站间进行,传统搜索引擎均以网站对网站的投票为基础,建立基于超链分析所建立的权值体系。面向Web2.0用户行为之下,社会化媒体内容的创造主力开始转变为用户,传统投票形式由单一的超链扩展为分享、评价、评分等多种形态,按照单个用户作为粒度的投票,从而建立页面权值评分的参考因素。
三、社交媒体分享所激发的搜索行为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用户内容消费衍生而至的是众多的分享激发,社会化媒体分享的出现进一步地将用户意向转变为搜索行为,这一系列的用户通过内容分享机制而激发的消费意向,正在迅速扩散。因此社交分享工具与页面应用,同样为网站SEO建立了良性循环的搜索体系:
对于Social 社交化媒体营销的兴起,归根到底依然是由用户需求所演变而来的新兴事物。按照这一系列的SEO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为:传播数量、关注流量以及内容,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正在迎合站内用户搜索行为的需求,由此可见未来SEO将不再依赖于单一搜索营销平台而工作。
四、未来社交媒体整合与扩展之路:
在用户搜索需求的千变万化依然趋向着平台化的发展,移动本地化的网络时代让SEO更为注重社会化媒体。网站与Social内容的交互、多媒体分享渠道的出现,WEB2.0时代从面向用户至内容需求,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当中一切关于搜索的力量都交由用户主导,面对未来社会化媒体与SEO的整合扩展正在迅速蔓延。
第二篇:社会化媒体时代
社会化媒体时代,产品玩着卖——2013年十大营销典范
2014-01-14 刘赛 糖烟酒周刊食品版
恍惚间,2013已经成为过去式。食品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重要人物说过的话值得回味?有哪些热点产品成为渠道的新宠?又有哪些新的营销手法帮助企业实现销量翻番?为此我们制作了本期封面专题,通过十大系列的筛选和回顾,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全面的2013。在这里,你能读到你想知道的2013,还能读到你未曾想到的2013。在这里,没有跌宕冗繁的废话,只有简洁明快的记录。在这里,速读2013。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的是——2013年十大营销典范盘点。
“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甘愿为怎样的产品和营销活动买单?”多年来,营销界一直在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营销早已从单点传播升级到了整合营销传播“speak with one 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营销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满足需求而存在的,当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从广告中被推销的主角变成了社交工具、教科书、心灵鸡汤,产品使用价值的内涵就被无限扩容,从单纯的好吃、好喝、好用扩容到了好玩、有面子,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产品树立了新的形象。
回眸2013年的食品行业,真是非常热闹。年初,加多宝就在北京大悦城以“你敢喊我敢送”为主题上演了和消费者互动的“开年大戏”,既好玩又吸引眼球,堪称2013年营销活动的第一典范。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2013年食品行业还有哪些营销典范值得称道。
1、可口可乐“萌翻”全场
“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小萝莉”。可口可乐喊出了所有“怪蜀黍”的心声。2013年5 月28日,可口可乐分批次发布22张悬念海报,并在可乐瓶包装上印上了“高富帅”、“白富美”、“ 月光族”、“喵星人”等互联网时代的昵称,立刻引发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推出昵称瓶一个多月后,7月10日可口可乐“昵称瓶”的定制活动达到了新的高潮,五分钟内,售价20元的定制瓶订购数攀升到900 个,超高人气使得可口可乐在新浪微博上的订购系统一度崩溃。随后,可口可乐组织了“可口可乐工厂快乐寻访记”与粉丝互动,通过“快乐”、“运动”、“分享”等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的线下活动。2013年12月圣诞节前夕,可口可乐更是适时推出圣诞“礼花瓶”,小巧萌宠可爱,率先在上海地区与本地的有腔调的小馆子合作,和消费者见面。
可口可乐通过“昵称瓶”、“礼花瓶”,将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的经典品牌活化,采用“标签式”文化来执行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本土化策略。而可乐瓶的待遇从“用过即弃”提升到了“谨慎收藏”层面,传递快乐的同时瓶子也成了表达对别人看法的方式,瓶子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触及到了社交营销的核心——social@heart。可口可乐的市场推广策略从消费印象到消费表达,在社会化对话中,扮演着主持人、协调人的角色,正是对消费者内心的这种触动才令“昵称瓶”、“礼花瓶”像长了脚一样,自己跑遍甚至跨出整个社交网络。
2、加多宝悲情“哭诉”屡上“头条”
2014年初,在广州中院宣判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更名广告”违规之后,暂落下风的加多宝则迅速用自嘲的心态发起一个“帮助加多宝广告上头条”的活动,征集网友设计广告创意作品,以“大众创造”的方式完成这场“危机公关”。往前回顾,2013年,加多宝和广州药业集团(以下简称“广药”)由品牌争夺战所引发的一系列斗争每天都在上演着,粗略统计,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发生的相关诉讼案件共有17起,其中有涉及虚假宣传的,侵害商标权的,装潢侵权的,消费者经销者纠纷的,甚至还有一起双方员工间的伤人案。与此同时,加多宝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等节目提升口碑和曝光度,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现代shopping mall 举办了“你敢喊我敢送”的地面活动。但最吸引人们眼球并引发热烈讨论的,则是加多宝在2013年2月4日直接针对王老吉发起的“悲情营销”,@加多宝凉茶在新浪微博平台发表了一组以“对不起”为主题的平面广告,矛头直指一年来与其在法庭、媒体广告、渠道终端刺刀见红的广药王老吉。意外的是,“ 对不起”系列的后续是引发网友大狂欢,网络上出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都怪我”和“别闹了”为主题的平面广告,更为恶搞的是,以“喂他奶”为主题的维他奶“拉架”平面广告,获得了更多善意的品评和转发,这种乐趣甚至波及到了其他行业,宝马mini以“对不起+没关系”自说自话的平面广告将这场“悲情营销”推向高潮。
无论是“你敢喊我敢送”,还是“帮助加多宝上头条”的另类危机公关——“对不起”系列的平面广告,均采用了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的手法,通过“换位”思考带来全新的观察视觉,在表达自己立场、观点,甚至是辨别自身的同时给目标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参与乐趣,而这种互动营销的效果如何?显而易见,加多宝“死磕自己,娱乐大众”的精神获得了消费者道义上的支持,看客们都该为这个曾经创造了凉茶奇迹的品牌点个赞。
3、恒大以冠军之资推恒大冰泉
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勇夺亚冠赛冠军,“恒大冰泉”的标识元素首次出现。第二天,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新品发布会召开,全面解开恒大冰泉的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宣布进军高端矿泉水市场。发布会吸引百余媒体到场,世界名帅里皮、郎平、前世界足球先生菲戈以及前西班牙兼皇马双料队长耶罗受聘成为恒大冰泉全球推广大使。至于对恒大冰泉的推广方式,除了借助恒大集团在地产领域全国布局的优势,在全国超过 130个城市,逾200个楼盘项目,建立起直销批发点,打造多元化的立体营销渠道服务平台,并设立全国客服热线、定期客户满意度反馈机制等提升产品美誉度。此外,恒大也将进军终端多元化渠道,面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招商。
2013年,跨界产品不少,但恒大如此强势跨界并且借助亚冠夺魁契机推出新产品的形式,以前还真没听说过。350ml售价3.8元的恒大冰泉一上市,就受到了球迷们的力挺,但恒大冰泉借助话题短暂畅销的同时,能否长销,也引发了业界争端。特劳特中国区总经理、有“中国定位第一人”之称邓德隆就忍不住隔空叫板恒大集团许家印,“我敢拿1个亿赌恒大冰泉必败”。但无论成败,恒大冰泉都给食品行业提供了一种新产品造势、销售的全新样本,绝对值得被计入2013年的十大营销典范。
4、你的城市有“记忆“吗?
从无数女性为限量版疯狂就可以看出,稀缺的商品最好卖。而在更新换代快如眨眼的现在,“记忆”绝对算得上是最难买到的“限量版”。因此,由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乳业”)推出的“城市记忆”系列产品受到热捧就不足为奇了。目前,新希望乳业及其在各地的分厂推出了成都记忆、上海记忆、重庆记忆、杭州记忆、北京记忆、郑州记忆、合肥记忆等十几款“城市记忆”系列酸奶。
该系列产品净含量为195g或200g,零售价在6~8元之间不等,保质期只有10天,属于7℃以下的低温酸奶,采用透明玻瓶包装,瓶身包材展示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元素和文化元素,特色化的包装主题设置让酸奶除了具备使用价值之外,酸奶的包装瓶还兼具保存、收藏价值。每一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独家记忆,“城市记忆系列”运用了营销理论中的“认同”概念,酸奶还是那个酸奶,通过外化包装的调整,将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赋予其中,准确击中了消费者最想要购买的“回忆”。“城市记忆系列”酸奶借打“回忆”牌与消费者保持情感沟通的同时,也提高了酸奶的售价和渠道毛利,给予消费者更加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帮助渠道提升了盈利空间,正所谓“消费者喝得爽,经销商赚得更爽。”
5、乌江的“高大上”转身
2013年食品行业最令人咂舌的转变绝对是来自于乌江榨菜。小小一包乌江榨菜摇身一变换了新装,将“皇阿玛”张铁林的形象剥离,借势更为博大精深且不存在过气风险的“国粹形象”,为乌江品牌未来延伸进入酱腌菜的机会市场预留空间,以中国红、剪纸、京剧脸谱为核心元素作为整体视觉,为了迎合低年龄层消费群体,在tvc声音识别上以RAP 的方式呼应,将国粹与现代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通过策略的调整,榨菜已经不是喝粥喝稀饭的附加品,为了提升其消费频次和产品生命力,并向投资机构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乌江榨菜设置了近十种产品的食用情境,突破了榨菜本身的销售瓶颈。印象中 0.5元/包的榨菜如何转个身就变成“高大上”?为乌江榨菜变装操刀的知名策划专家叶茂中坚持“因地制宜、身随心动”的武林大师范儿,运用营销洞察理念将“正宗涪陵榨菜”的定位更新成“中国好味道”,把“小乌江”战略通过品类延伸打造成为“大乌江”战略,从正宗榨菜延伸到国粹乌江,档次也“嗖嗖”地上去了。
6、“网”上松鼠,成功触“电”
上线仅65天,销售额跃居天猫坚果行业第一名,2013年11月11日当天,三只松鼠以3500万的销售额稳居零食/坚果品牌排行榜第一位,这个销售奇迹是由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三只松鼠”品牌创造的。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说过:“今天的互联网营销一切围绕消费者开始,用户体验不是手段,而是从内心去想消费者之所想,品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从每个细节体验去创造消费者对我们的好感。”
立足于徽派休闲文化的“三只松鼠”把产品加工得易剥,双层包装,在包裹里还会提供纸袋夹子,便于密封,还有垃圾袋、纸巾等吃坚果的基本工具。在线上,客服还会化身成鼠小弟时不时地跟顾客卖个萌,“主人,买一个吧”。并根据顾客购买的客单价、二次购买频率、购买产品种打折商品的比例、第几次购买等进行识别,确保顾客每次购买“三只松鼠”所收到的包裹都不一样。
细细看来,“三只松鼠”俨然电商坚果行业的“海底捞”,作为本次十大营销典范唯一入选的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品牌,“ 三只松鼠”将新时期网络营销的个性化贴身服务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价格不是选择产品的绝对要素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服务,并利用电子平台数据检索功能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赠品。三只可爱的小松鼠,叫人怎么能不爱它?
7、百事莫愁,携手进入大数据时代
食品企业如何选择代言人?百度副总裁曾良说过:“大数据让品牌代言人的选择更靠谱。”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客户分析,抽样、问卷、电话、面访、细分,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但互联网时代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轻松”地告诉你一个答案。
2013年好声音争议选手吴莫愁代言百事可乐,打破了由当红时尚偶像代言的常规。为什么是吴莫愁呢?答案来自于百度大数据,百度指数、百度风云榜等数据显示,尽管吴莫愁颇受争议,但这些争议来自于不同观众对于她不同的感觉,而不是负面新闻。吴莫愁代言百事可乐的广告上线后MV播放量接近3 亿次,同时也使这位草根明星成为时尚宠儿,大品牌的代言一单接一单,而百事可乐也借助吴莫愁坐实了青少年偶像品牌的品牌形象。百事与吴莫愁的合作,验证了运用大数据选对靠谱代言人可以获得共赢的结果。”
互联网正在触发一场营销革命,甚至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营销发生的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科技、市场,更来自于消费者。如果说70后甚至80后只能算得上是互联网的“新移民”,那么90后和00后们则是标准的互联网“原住民”,只有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欲望以及他们的购买倾向,才能把握住营销的未来。大数据时代,营销是个技术活儿,所以企业的营销官们,你们准备好迎接大数据时代了吗?
8、喝养元,上名校
一个高考季,完成普通植物蛋白饮料企业全年销量的2~3倍,这令人咋舌的销售业绩,养元六个核桃轻轻松松就做到了,成绩的达成源自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养元公司”)开启的“考试季营销”。
养元公司以2013年6月考试月为核心,从3月20日到 6月20日中考结束,在共 110天的时间里以电视为主的媒体播放“复习用脑,就喝六个核桃”的广告,除此之外,新增网络平台进行精准投放,通过智能检索考试关键词、关键句,比如检索“考生吃什么好”等网页,根据电脑使用者的搜索频次,在下一次再检索时,六个核桃的广告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并专门针对考生推出了1×30装的专供产品,由于学校的住宿生两周放假回家一次,期间“早一罐、晚一罐”,教育消费者15天喝完一箱,一个月购买两箱。正如“怕上火,就喝加多宝”,养元六个核桃和与“用脑”有关的一切活动联系在一起,把消费者的无意识行为加以引导,变成企业的主动行为,强化了对六个核桃即饮层面的营销,通过“高考需要补脑,补脑就喝六个核桃”的思维链接方式提升了六个核桃的价值感,成功地拉高了植物蛋白饮料传统淡季的销售额贡献,帮助六个核桃迈向百亿军团。
9、轻松熊“跳上”午后奶茶
2013年9月,上海。大黄鸭刚走,憨态可掬的轻松熊又来袭。麒麟午后奶茶利用轻松熊的形象,向消费者传递“快乐、轻松”的品牌理念,除了在上海地铁一号线和路人欢乐合影互动送轻松,还在上海启动了“轻松熊大巴”,这台大巴由午后奶茶专属,车身全部采用轻松小熊风格装饰,大巴每到一站,轻松小熊人偶和午后奶茶的促销美眉到站便下车向等车的乘客派发午后奶茶。
“好玩”是人们参与和轻松熊互动的根本原因,参与者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把活动发布了出去,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细心的人发现,“ 萌宠”轻松熊跳上了午后奶茶的瓶子,成为其包装瓶子上的一个重要元素。午后奶茶绑定小熊形象,更与最热门的“大黄鸭”进行类比,创造一次社会热点或旅游聚焦事件,成功博得关注,大大带动了午后奶茶品牌影响力和销量。
在品牌营销白热化的今天,单纯生硬的促销推广已无竞争力可言,与消费者内心的沟通对话,对消费者内心的感染,才是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必备武器,已然成为各品牌开展营销不可回避的课题。“轻松熊”结合午后奶茶是体验营销的一次有力实践,将品牌所倡导的休闲生活方式与知名卡通形象相结合,用最直观的方式与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非常富于感染力的沟通。
10、欣和变身私房菜“教主”
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异军突起,风头直逼微博平台,不少食品企业都建立了微信公众账号,诸如可口可乐、蒙牛、汇源等品牌都做得挺有意思。其中,山东欣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名为“欣和食与家”的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平台既有趣实用性又强,就像一位贴心的私房菜老师,传递精致生活的理念,可看性、耐看性上佳,让关注者每天抱着“今天的菜谱怎么还不发”的期待。“欣和食与家”根据时令、季节推荐菜品,将菜品的推荐理由(食用营养价值)广而告之,接下来,把做这道菜的每一个步骤写得清清楚楚,图文并茂,并将其中用到的材料和调味食品(当然是欣和出品的产品)一一列出来,时不时还来点互动抽奖送产品的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关注者的活跃度。你关注了几个微信公共账号?你关注的初衷是希望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如何令每天推送的微信内容除了观赏功能,还能达到卖货的功能?“欣和食与家”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生产出了优秀的产品,还要告诉消费者怎么用、怎么吃,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欣和也成功结合微信平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位懂养生、会做菜的私房菜“教主”,而且这位“教主”就在您的手边,请教他还是免费的。“欣和食与家”,你的微信公众平台做得这么优秀,你家老板知道吗? 来源于:《糖烟酒周刊·食品版》
第三篇: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在它给人们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手段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八个消极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社会、家庭、媒体三方面来共同解决大众传媒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关键词:大众传媒 学生社会化 影响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已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它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工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德行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王世永先生分析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后提出了颇具启发意义的积极的对策。他认为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有八个方面:“
一、恶性信息导致道德污染。最显性的,也是后果最严重的是传媒传播的越来越多的,色情、暴力信息,造成青少年淫乱、暴力等违反社会规范准则的社会偏离行为。
二、庸俗信息产生消极示范。电视是大众媒体中受众构成最复杂,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最低的一种。因此,其行为示范作用也最为明显。由于电视有大量复制和扩张低层次的通俗文化乃至庸俗文化的倾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视传播的先天优势,许多不良、消极行为会被传播者通过先进的声像技术进行视听包装,而显现出极具吸引力、诱惑力和说服力的精致面孔。
三、失真信息导致认识障碍。在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中,传播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能完全保证信息传送的高保真度。
四、符号暴力导致文化偏见。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其电视解魅理论中,以犀利的分析有力地揭露了电视反民主的符号暴力特征,表现于电视行业的职业眼光和内部循环所导致的同质化。
五、信息麻醉弱化思维能力。不同媒体信息传播产生的效果不同。电视传播的信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六、信息泛滥降低信息获取效率。信息泛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信息超载。无效信息进入青少年的视听范围势必造成他们精神疲惫、反应迟缓、感觉退化、思维混乱、烦躁不安等心理、生理的不适应症状,使其主动获取、整理信息的积极性,大量垃圾信息、无效信息必将挤占青少年在学校、家庭教育教学中接受的学习知识的空间干扰正常的信息的接受的思维序列,使本来敏锐、活跃的信息吸收需求处于抑制状态,减弱了学习效果,降低了有效信息的获取率。
七、虚拟情景缓滞社会化过程。青少年的情感、意志、性格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对客观环境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
八、有碍生理健康。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观看电视会使青少年视力减退,引起眼睛疲劳、疼痛、头疼、肩痛及颈椎、脊椎劳损等症状,并且由于客观上将少了肢体协调性活动和户外运动,导致全身生理系统的非协调性极不充分发展。”
对此,他提出了消极媒体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政府的行政干预机制。政府行为是较大限度地消除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的根本保障。新闻媒体与其所传播的信息是关乎社会公正和公正利益的重要公共资源。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主体,政府更加有义务,也有能力对电视媒体的传播行为监管。
二、社会的系统教化机制。社会教化体系狭义的理解,包括各种各类教育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学校教育应该扮演媒介教育主阵地的角色。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全面推行媒介教育,是消除电视媒体消极影响的有效对策。在课堂教学和团体活动等全过程中渗透媒介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家庭教育是媒介教育中肩负“启蒙”重任的关键环节。青少年最初接触电视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在家庭中接触时间最长,因此,电视与青少年的互动关系在家庭中展开的最为充分。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电视媒体的认识态度和感情倾向乃至批判能力,均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收视需求,与之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收视好恶。如果说学校是寓教于娱乐,家庭则应化影响于无形。餐桌上的闲聊,卧室中的谈心,电视前的评论等等,无不是借助具体情境进行教育引导的好时机。甚至可以通过对电视媒体、节目的认识,实现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及智性分析等综合素养的目的。应该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知识分子,尤其从事人文社科的工作者,以及各社会工作人员和公益团体一起努力,形成教化合力,发挥综合效能,才可能使青少年生存的整体精神环境获得优化,使电视媒体虚拟环境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
三、媒介主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作为大众正义的代言人和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社会单元,大众传媒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自律水准和相对完善的行业制度自律机制。前提是后者的核心和前提,后者则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
从道德自律层面讲,电视媒体较其他媒体具有更为有利的表达方式,更为明显的传播优势,从而也具有更大的说话权利,因此,较其他媒体从业人员,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更严谨的职业作风、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更全面的人文素养。信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表达不同民族文化的自由。对青少年进行保护的义务和青少年通过电视传媒与互动服务获取知识的权利等等诸如此类的通讯道德的普通准则,应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秉持的基本职业理念。电视从业人员要对传播行为与结果持有高度责任的自律精神,尽力杜绝劣质信息的污染,避免行业整体文明水平的下降。
第四篇: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特点不同:虚拟性、遥在性、弱规范性、挑战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吸引着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
关键字: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会化、角色扮演、影响
当前,在众多的网络交往媒体中,网络游戏这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基于互联网的多人在线游戏,玩家在虚拟环境中可以与其他玩家和非玩家角色进行互动。根据其运作方式及其内容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休闲游戏型、竞技对战型、模拟经营型、即时战略型、角色扮演型。[1]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参与者,网络游戏的价值导向、故事背景、场景设置以及游戏玩家互动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影响。
一、网络游戏的类型分析(1)休闲游戏型主要指的是棋牌类、益智类的桌面小游戏,目前是网络游戏中最普及的一类游戏。以联众、边锋和QQ游戏最具代表性。棋牌类游戏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规则,益智类游戏的规则也比较简单。对于玩家而言,此类游戏以脑力思考为主,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悠闲游戏,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思考能力。
(2)竞技对战型主要是指一些动作型游戏,如赛车、拳击、枪战等。这种游戏节奏紧张,图像精致,视觉效果华丽,音效逼真,感受直观刺激,让玩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玩家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对突发事件能进行最快处理,并且要有较强的立体感。此类高强节奏的对抗需耗费玩家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如果青少年在不恰当的时间玩此类游戏,比如课间或中午时分,很容易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和生活。
(3)模拟经营型游戏往往是模拟一项事业,如《足球经理在线》。此类游戏相对来说节奏比较缓慢,对抗性不强,但头绪复杂繁多,连贯性较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容易吸引一些比较有耐心的思维比较有条理的愿意开动脑筋的青少年,也会吸引对某个行业特别有兴趣的青少年。
(4)即时战略型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魔兽争霸》。此类游戏要求玩家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较高的战略战术和组织协调能力,玩家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要尽快建筑工事、发展科技、制造部队协调,并操纵不同的兵种组合,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组织、应变能力。
(5)在网络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吸引人的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游戏就是角色扮演型游戏,以至于角色扮演型游戏几乎成了网络游戏的代名词,可以说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一大半都是由角色扮演型游戏造成的。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复杂的各种任务,图像精美,音乐动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人间社会,而虚拟世界中的玩家又都是一个个现实的人,人性的特点在游戏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游戏有极高的耐玩性,可以实现部分玩家在虚拟世界的梦想。在游戏中每一个玩家首先都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他要通过完成游戏设定的一个个任务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选择自己独立地去摸索,但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选择去拜师,让一位老玩家带自己活动,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成长。在游戏中需要与人做交易,他有可能碰到诚实的人或者骗子;需要与人交往,他有可能碰到文明的人或者粗野的人,甚至可能碰到强盗,被抢走重要的装备。这个虚拟的世界缺乏法律的约束,是个无法无天的社会,是强者的世界。[2]
二、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影响
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正面的影响(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影响。角色扮演型游戏往往是在一个视觉化的环境中,尽快做出决定完成任务。能锻炼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经常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孩子在空间表征、视觉注意等方面有所加强。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设定了一个个的任务需要玩家去完成,玩家的能力随着个人的努力完成不同的任务而不断增强,这能够强化青少年的目标感,刺激他们的上进心,使青少年在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2)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青少年由于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要从所接触的所有环境中去学习生活,而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使他们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全方位地模拟了现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成员的起点都是平等的,完全要靠个人的努力获得进步。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需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的人获得了虚拟的财富和装备,有的人获得了友谊,有的人则受骗上当,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然而每个人都增长了阅历。2.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1)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成人化。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没有实行年龄分级制度,游戏里各种年龄层次的玩家都有,青少年在这里过早地接触到成人社会,成人社会的一些陋习不可避免地在他们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他们不会区分游戏和现实的不同,把游戏等同于现实,从而痴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和帮派组织很容易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混淆游戏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3]他们往往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社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诈、偷盗、对他人施暴,甚至团伙斗殴、作案的事件就会发生。游戏里谎话脏话无聊的话随处可见,不少青少年就是从网络上学会了撒谎,并不以此为耻。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严格的社会规范,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规则的明确约束。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主要依赖网络来完成,那么这种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可能会把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粗鲁、不负责任等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轻则行为失范,重则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角色扮演型网络暴力游戏模糊了青少年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导致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游戏方式,网络暴力游戏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是个人与计算机的对战,而是网络中不同个人所支配的替身所进行的拼争。这样,就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定位。亦即,在这样的暴力游戏中,没有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分。正如一些武侠演义中的荒诞故事一样,两个武林高手一见面就打打杀杀,几乎就不问是非缘由和青红皂白,直打得天昏地暗。可是,一直打到死,也许都弄不明白: 为何而打,缘何而杀,为什么而死。[4]玩这样的游戏,自然就不必分个是非对错,当然也就更不需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轻轻松松地一坐到电脑前就开打,直到离开才告结束。这种通过盲目地虐待、蹂躏别人和毫无意义地杀戮他人来获得生理上的某种快感,并寻求一种在虚拟世界里的心理补偿和心态平衡,采取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手段,是一种极不健康的畸形心态和价值错乱,对青少年的心理、人格和社会化势必带来更深层次的消极影响。
(3)角色扮演型网络暴力游戏的背后:自我角色的迷失
实现和自我满足— — 种寻求在虚拟世界里的亚实践体验和虚无的精神补偿网络暴力游戏这一高新科技培育下的乌托邦。沉浸于网络空间可以被看作是游戏者获得了一种新的主体性,隐瞒身份的目的就是期望在网络 中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并能够吸引他人的崭新形象:显然,这种虚拟的个人具有了更多的成功机遇: 如果在游戏中战胜了对方,获得了成功,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或者重新寻找替身直至获得成功。也即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机率要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任何生命个体都可以通过身份再造、身份转嫁等来获得虚拟的自 我实现,以达到心理满足。由于青少年自身条件的限制和 成人世界社会规范的约束,青少年往往少有机会去从事这些实践活动,更难获得成功。这时,网络游戏 便成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自我实现的亚实践平台。这种亚实践体验有它独特的刺激和魅力所在。因为任何实践本身所提供的解决矛盾. 与客体搏斗并最终战胜客体的过程都具有其内在的冲动力。
(4)人际互动的异化。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面临的情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迷恋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容易孤独和抑郁,他们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感觉恐惧和陌生,有一种社会孤立感和社会焦虑感,但另一方面,他们在通过上网与人交往时却感觉到安慰和满足,他们在网上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据一项调查显示,有6 7.6 %的青少年承认自己的情绪经常莫 名其妙地低落,有5 9 .3 %的青少年对现实生活有冷漠和逃避倾向,有5 3 .6 %的青少年承认孤独感增加,有3 2 .4 %的青少年与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只有 1 3 .1 %的网络暴力游戏痴迷者认为对他们的心理和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影响。[5]习惯于血肉横飞的这些青少年网民,往往产生了性情粗劣、血液冷酷、心灵麻木的心理特质,对现实生命的可贵和至上价值,对现实生活的 真实和应有的关怀,失去了天然的判断能力,进而形成了一种麻木的生命观和生活观。[6]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既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是应该积极地制定出可行的对策,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教育他们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化他们的自律性,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社会实践,避免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要把玩网络游戏作为逃避现实或宣泄情感的工具,不要把上网玩游戏看作是唯一的娱乐活动。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2]朱 婧: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3 月第1 期
[3] 徐瑞萍 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第21卷4期
[4]王玲宇,张国良.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时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J].当代青
年研究.2005,(5).[5]曹颖,王红梅.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者的负面影响及规范建议[J].学理
论,2008,(18).[6] 龚慕霞,安中吉,李昕昌,陈爱东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 2003第6 期(总第106 期
第五篇:试析“追星”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试析“追星”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在当下信息时代中,媒体的发达带来了娱乐业的繁荣,各种各样的明星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样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明星们在社会中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相应的的“追星族”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在“追星族”中,青少年成为了主力军。
所谓“追星”, 就其行为实质而言, 无非是一种对偶像的崇拜和追捧行为, 即偶像崇拜现象。我国青少年所崇拜和追捧的明星集中在文娱界和体育界, 因此, 我国青少年的“追星”,是指对在文娱和体育领域取得斐然成就的公众人物的崇拜和追捧。在现今社会中,有于青少年“追星”问题的连锁反应产生了对教育、文化、思想方面的影响,青少年“追星”问题引起了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关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话题。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 “追星”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 “追星”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
下面我将从正反两方面来谈谈 “追星” 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
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二、消极影响
“追星”虽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大多数人担心的是: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难管束自己,极易陷入疯狂的追星潮中,这会使青少年的认知对象发生变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虚拟世界而忽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从而沉迷于“追星”,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危害。例如:某女为见刘德华一面不惜倾家荡产逼死慈父;“追星族”为见天国的偶像而尾随其自杀。以下报道的“追星族”的疯狂事迹更是触目惊心:辽宁一17 岁初中学生,因没钱追星而在温州火车站自杀身亡;一女青年在看到自己的偶像与人结婚,竟一气之下割腕跳楼自杀;贵州一16 岁少年因父母没给他买音乐会门票(门票太贵),便在自家厕所自闭6 天6 夜。
疯狂“追星族”对心中的偶像盲目祟拜,狂热模仿到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定的危害。有的疯狂“追星族”把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整日神情恍惚,生活在一种幻想世界中,导致心理失衡;有的疯狂“追星族”在公共场合围堵明星,以求明星签名,拼命拥挤、嘶叫狂呼,从而导致公共秩序混乱,造成人伤物毁。疯狂“追星族”们一味追星迷星,以此寻求欢乐和精神寄托,转移或降低了学习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回家头一件事就是听唱片看电视,不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但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弃学,导致学业的荒废。有些学生过分崇拜明星而患了追星“梦幻症”。他们都是在校生,对港台明星崇拜得入了迷,业余时间一门心思听港台歌曲,吃饭走路也戴着耳机,常听到深夜,看书、作业和其他主体活动都弃之不顾,满脑子只装着歌星的影子,幻想能与歌星结婚,经常失眠、自烦、头痛、身体不适,心理失去了平衡。另外,明星的成长经历在大多数情况下包含了一夜成名的因素,而青少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努力奋斗,这会导致青少年的心态变得浮躁,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不利。
我自己也有自己个人崇拜的明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追星族”,只是我们的“星”不一定都集中在文娱界和体育界而已。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青少年“追星”这个现象也不例外,我认为青少年阶段对明星的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非常正常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恶性“追星”事件的发生而对现在青少年的明星崇拜行为大加鞭挞,而应该辩证地看待青少年的明星崇拜现象。
一方面,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大多外表俊美,光彩照人,并且大多都具有一技之长和过人之处,比如表演的才能、歌唱的才能等。青少年对他们心中喜欢的明星狂热地崇拜,享受追星的快乐,成为他们枯燥学习生活中调味剂。许多明星艰辛的奋斗历程、曲折的人生历练,也深深地打动了无数青少年的心,使他们认识到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都需要付出艰辛。若使青少年将明星崇拜的热情转化为自身奋斗向上的动力,那明星崇拜也不能说就不是件好事。此外,明星也不专指歌星、影星。著名的学者、专家、为我们所敬仰的、有杰出成就的人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心中明亮的星,成为青少年追随的明星。现今炙手可热的学者如易中天、于丹等,他们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杰出的口才征服了人们,不都成了万众瞩目和争相追逐的明星吗?所以,青少年对明星酌崇拜,不在于是否崇拜,而在于崇拜的是谁,崇拜的是什么,以及从所崇拜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另一方面,我们反对盲目崇拜。青少年去喜爱一个人,去崇拜、敬仰一个人本没有错,但这种爱若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变成非理性的追捧和盲从,会造成心理失衡,损害自己和亲人,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大多数追星的青少年还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为了追星花费父母大量金钱。这种牺牲亲情,脱离人生正常轨迹的盲目明星崇拜,折射出狂热追星的负面效果,所以说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崇拜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这就需要我们对青少年时期的明星崇拜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避免负面效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