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文帝,林肯与领导用人之道
智慧365—在线学习管理汉文帝,林肯与领导用人之道
《史记》里有个经典故事,讲了汉文帝与两位丞相的对话,如今成了我们MBA(工商管理硕士)都要学的重要的一门课。帝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沾背。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乃称善。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这是一个关于找对人、做对的事的经典案例。德鲁克也举过一个决定美国历史的关键的用人之道。南北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当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陆军总司令时,有人来密告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
林肯却回应:假如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会送他几桶。林肯在用了几位大将来完成任务之后,才学会了用人之道,当然林肯总统不是不晓得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北军诸多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格兰特将军临危受命,正是南北战争胜负的转折点。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当领导的,若求全责备,对下属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巨大的压抑之下,就会人心离散。而只有用其所长,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畅,团队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谭小芳老师表示用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善用人者,人皆可用。有一部书上说:会用人才的领导只能算称积,会用偏才的领导仅懂得一点门道,会用庸才的领导才算掌握了用人的真谛。作者的潜台词是说用人难,能成为一名真正高明的用人者更难。但是难,虽表示路会曲折,并不意味着不能取得成功。首先,要能够发现下属的长处。
员工的长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你去发现,这是用人所长的前提。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借助素质测评的工具和方法;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员工,看他们什么事情干得又好又顺手,什么事情则做起来费力又没有成效;倾听员工的意见;给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来自我发现;多授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其次,量才适用,力求最佳和最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每个人的能力都呈现出一定的倾向,就是说,在一些领域能力表现突出,而在另一些领域里能力表现一般或低下。作为领导者,应该优先在人才擅长的领域内配置岗位。比如:长于空间思维能力而人际能力较差的人,适合技术性的岗位;有较强计算能力的人适合做会计、投资类工作;统筹能力强、头脑清晰的人适合做生产调度;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适合做行政、人事、营销等工作等。古人还讲到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任人唯贤则兴,任人唯亲则衰;用当其才则安,用非其才则怨:用当其时则佳,用失其时则废;异质互补则强,同性相斥则弱。这就是说要根据岗位的需要来合理选人,择优用人,尤其是对基层主管的年龄、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结构要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
领导要学会因事用人,意味着善于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把商号的经营当成自己的事,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敬业精神,其表现就是非常独特的顶身股制度在经营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它使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只要勤奋肯干,就能成为商号的股东,参与账期的分红,而不仅仅是小小的打工者。
在用人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制度。深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即使遇到年终结算发生亏赔,只要不是人为失职或能力不足造成的,财东不但不加以责怪,反而多加慰勉,立即补足资金,令其重整旗鼓,以期来年扭亏为盈。
第二篇:汉文帝 林肯与领导用人之道
汉文帝 林肯与领导用人之道
《史记》里有个经典故事,讲了汉文帝与两位丞相的对话,如今成了我们MBA(工商管理硕士)都要学的重要的一门课。帝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沾背。
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乃称善。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这是一个关于找对人、做对的事的经典案例。德鲁克也举过一个决定美国历史的关键的用人之道。南北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当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陆军总司令时,有人来密告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却回应:“假如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会送他几桶。”
林肯在用了几位大将来完成任务之后,才学会了用人之道,当然林肯总统不是不晓得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北军诸多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格兰特将军临危受命,正是南北战争胜负的转折点。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当领导的,若求全责备,对下属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巨大的压抑之下,就会人心离散。而只有用其所长,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畅,团队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谭小芳老师表示用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善用人者,人皆可用。有一部书上说:“会用人才的领导只能算称积,会用偏才的领导仅懂得一点门道,会用庸才的领导才算掌握了用人的真谛。”作者的潜台词是说用人难,能成为一名真正高明的用人者更难。但是难,虽表示路会曲折,并不意味着不能取得成功。
首先,要能够发现下属的长处。员工的长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你去发现,这是用人所长的前提。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借助素质测评的工具和方法;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员工,看他们什么事情干得又好又顺手,什么事情则做起来费力又没有成效;倾听员工的意见;给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来自我发现;多授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其次,量才适用,力求最佳和最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每个人的能力都呈现出一定的倾向,就是说,在一些领域能力表现突出,而在另一些领域里能力表现一般或低下。作为领导者,应该优先在人才擅长的领域内配置岗位。
比如:长于空间思维能力而人际能力较差的人,适合技术性的岗位;有较强计算能力的人适合做会计、投资类工作;统筹能力强、头脑清晰的人适合做生产调度;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适合做行政、人事、营销等工作等。
古人还讲到“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任人唯贤则兴,任人唯亲则衰;用当其才则安,用非其才则怨:用当其时则佳,用失其时则废;异质互补则强,同性相斥则弱”。这就是说要根据岗位的需要来合理选人,择优用人,尤其是对基层主管的年龄、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结构要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
领导要学会因事用人,意味着善于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把商号的经营当成自己的事,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敬业精神,其表现就是非常独特的“顶身股”制度在经营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它使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只要勤奋肯干,就能成为商号的股东,参与账期的分红,而不仅仅是小小的打工者。
在用人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制度。深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即使遇到年终结算发生亏赔,只要不是人为失职或能力不足造成的,财东不但不加以责怪,反而多加慰勉,立即补足资金,令其重整旗鼓,以期来年扭亏为盈。
这种充分的信任,使经理们确立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为准则。这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宝贵的资源,它更具有长远性、整体性、全面性和战略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大胆的授权,良好的双向沟通,充分的信任和重视等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谭小芳老师认为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第三篇:领导用人之道 - 真理格言
领导用人之道-真理格言
学习教育
职场上,领导会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呢?本文搜集了社会上普遍公认的几类人,领导最喜欢重用的与领导最不喜欢重用的人,来个经典大PK,期望可以引起您的思考!
领导最喜欢中用的十种人
第一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是比较吃香的,无论谁当领导,你总要有人替他把工作搞上去,只有把工作搞上去了,领导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这种人领导不得不用,直接牵扯到自身利益。;
第二种人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这种人也许整体水平不怎么高,学识也不怎么广博,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才能。这种人无疑也是受领导青睐的,因为在某一方面他能为单位
赢得荣誉,领导脸上也光彩啊。
第三种人是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人。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放心,一来不会贪污单位的钱财,二来不会贪污老百姓及下属的钱财。单位既不会损失财物也不会因贪污受贿而搞坏单
位及领导的名声。
第四种人是不计得失的人。这种人不会因干多干少、获多获少而给领导脸色看,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有一门心思地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省
心。
第五种人是只做不说守口如瓶的人。有些事领导不得不做,但又不能自己亲自去做,只有派下属去做。有些人只要替领导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就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知,无形中给领导带来很多尴尬和麻烦。在这些事情上,领导最喜欢只做不说守口如瓶的人,这种人领导
用起来称心。
第六种人是善于交际的人。这种人大多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但这种人却很得领导的赏识,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有广泛地交际圈子,跟什么人都能见上面、说上话,很多事情都能替领导摆平。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轻
松。
第七种人是能为领导排忧解难的人。领导也是人,总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而且有些事情自己出面解决又不合适,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能帮领导排忧解难。甚至通过一些暗箱操作,背地里人不知鬼不觉地替领导把难题解决了,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欢心。
第八种人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领导总要树立威严、高高在上的形象,这样一来,很多同志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外几乎不跟领导进行过多的交流。所以领导的政绩、伟绩得不到歌功颂扬,从心里他能开心地起来吗?而这种人整天挖空心思地替领导歌功颂德,在领导面前陪着笑脸,说一些奉承的话,让领导有种成就感。另外,领导接触上级领导的机会和次数比较多,整天对别人陪着笑脸,心里很不舒服。如果有人在领导面前陪着笑脸的时候领导的心里才会感到平衡。
第九种人是有背景的人。这里的背景就是指某一个的父母或亲朋好友当的官比领导的官还大。这种人有没有本事领导都得用。有句俗语说,天晴修水路,无事早为人。领导用这种人其实是在替自己为人,假如有一天自己有事求到人家亲戚头上的时候,人家也会看在自家亲戚的份上不遗余力的替领导帮忙的。用这种人无疑是领导在为自己铺路。
第十种人是喜欢为领导找麻烦的人。这种人玩世不恭、口无遮拦,喜欢散播小道消息,并且报复心理极强。对这种人领导采取压制手段显然效果不大,因为他不会犯大错,够不上开除,只要稍微给点处分他就会有意无意地找领导的茬,不分场合地给领导难堪。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他,但不能委以实权重任,只能给一个不太重要的岗位只要能封住他的嘴就行。
领导最不喜欢重要的十种人
第一种是才华出众、能力超群的人。这种人一直是个焦点,不论谁当领导这种人都得用,不用不行啊,总得有人替他干工作。用嘛,这种人因为能力太强往往会让领导感到有压力。如果一个人的学识、能力都比领导强的话,领导在很多方面都显得不如他,他无疑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做法,对领导的做法和看法都不会认同,导致领导很没有面子和尊严,让领导心里很不爽。正如电视剧里的台词说的一样:“你太优秀了,优秀的让我担心。”领导会因对方优秀而不再用他,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出于担心,担心他的名头在单位里盖
过自己。
第二种是作风正派、刚正不阿的人。这种人本应该得到领导的赏识才对,可是为什么领导不重用他呢?原因很简单这种人做事只讲原则不讲情面,很难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出淤泥而不染那只是小学课本里的句子。打个小小的比方,领导随便出去请客吃饭、陪人喝酒,这个钱总不能让领导自己掏腰包吧,如果这样,那谁还当领导,岂不穷死?这样的钱无疑要单位出,如果把这样的人放到重要位置上,领导岂不是自找苦吃啊?
第三种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一个单位的经费任由领导挥霍就已经很吃紧了,如果再让几个唯利是图的下属中饱私囊了,那领导还怎么过?不是曾流传过这样的话吗?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说得就是领导,如果让领导开始动自己的工资了,那成了什么世道?领导还能用你吗?显然不会的,所以这种人领导最不喜欢用了。
第四种是不太听话、喜欢从领导手中分权的人。所谓领导就是不干事,只管人的人。如果别人都不干事只管人了,那领导又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呢?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无论你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一旦不听领导的话,违背领导的意愿,领导岂能容你?在这个问题上领导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他宁可用一个无能而听话的人,也不会用一个影响他充分行使
权力的人。
第五种是喜欢抓领导把柄、跟领导对着干的人。这种人最让领导头疼,他整天不干正事,喜欢背地里打听领导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然后有意无意地让领导知道,让领导很为难。不用他吧,有把柄在人家的手里,用吧,实在有违自己的良心!怎么办呢?只好给他一个不太重要的岗位由他去吧,只要不给自己捅出乱子就万事大吉了。
第六种是主意不正、立场不坚定的人。这种人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墙头草”、“两面派”。无论哪个单位貌似平静,其实背地里都在拉帮结派、明争暗斗,领导无疑也得有自己的人际圈子,帮自己巩固自己绝对的领导地位。如果遇上一个主义不正、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东风大了向东风、西风大了向西风,那领导岂不是养虎为患?在领导眼里这种人是最不可靠的,是用不得的。
第七种是老实巴交、不会来事的人。现在社会里老实、诚实好像不再是对一个人的表扬了,反而有点被人瞧不起的意思,老实好像已经成了无能的代名词了。一个单位如果长时间处于平静状态,最着急的人就是领导了。为什么呢?太平静了就意味着没有事情发生,那么领导自然也就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了,你说领导能不着急吗?这时候总希望有人能闹出点事情了,让领导出面解决,以示领导的存在,展示领导的威严。至于什么时候该来事、什么时候不该来事,这种人自有分寸。老实巴交、不会来事的人在不该来事的时候却来事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八种是斤斤计较、牢骚满腹的人。这种人无论哪个领导都不会喜欢的。不给他工作吧,他嫌领导不用他;给他分配工作吧,他又嫌领导不公平,自己总比别人那干的多,总之在他的眼里领导里外不是人了。而且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这种人不但领导不喜欢,而且连
同事也很难容他。
第九种是爱出风头、到处炫耀的人。这种人最喜欢来事,但他却属于那种不会来事的人,往往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结果却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而且这种人只要领导一用他,他就摸不着东西南北了,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到处耀武扬威,招摇过市。这种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能替领导严守秘密。泄漏了领导的秘密,那不等于公开领导的犯罪事实、断
送了领导的前程?这种人领导还敢用吗?
第十种是一贫如洗、没有背景的人。说起来,这种人比较可怜,虽然说贫穷没有错,但错在你没有钱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流芳百世的名言。领导用这种人无疑对他毫无益处啊,既没有钱可以让领导花天酒地,也没有背景帮领导官运亨通,既如此,那领导为什么还要用这种人呢?当然了,并非这种人领导就从来不用,有时也用,只要你能帮领导干好工作,领导也会让这种人忙个不停的,这种人虽然得不到重用,却一直在下重苦。
第四篇:聆听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与用人之道心得
聆听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与用人之道心得
作者:张 诚发布时间:2011-03-24 17:34:1
4编者按:有人说学习力是一种引导、保持和拓展学习的本领和力量,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获取和整合知识,并把知识资源转化成知识资本的本领和力量。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潮中,陇州大讲堂为我们提供了聆听全国知名学者授业解惑的难得学习机会。
作为八〇后的我院青年干警张诚,在参加了3月19、20日的陇州大讲堂后,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洗涤、境界得到了提升,通过回味整理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心得。今以信息形式编发,希望能引起我院每位干警对陇州大讲堂“知识是最大的资本,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一联句的深思,珍惜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把学习作为提高本领、提高素质、提高修养的不竭动力。
3月19、20日,陇州宾馆会议厅座无虚席,2011年第二期“陇州大讲堂”如期开讲。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授课、在《百家讲坛》栏目做专题讲授的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英教授,应邀为我县党政机关、乡镇部门领导干部和县管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等讲解“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与用人之道”。在眼下经济大潮中,浮躁散漫、疏于学习的人不在少数,县委、县政府能提供这个机会,让全体领导干部在周末静下心来聆听专家教授的传经布道,可谓用心良苦。
在两天的讲课中,我院党组积极组织法官干警参加听课,江英教授通过自己常年对毛泽东主席的研究,将相关影视片断、历史记录、见证人访谈等详实的内容穿插到毛主席对干部教育、成长、管理的论断中,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人格魅力、政治艺术和用人策略,强化了伟人之所以伟大的精神所在,在座学员无不深受教育与启发,我也感悟颇深。
一、酷爱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毛主席自小酷爱学习,《四库全书》、《三国演义》等国学经典无所不读,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他不但爱学习还善于学习,《资治通鉴》读了17遍,且遍遍批注,领会历史,评点二十四史,胸中自有韬略,领会贯通,活学活用。毛泽东主席的学习贵在坚持,终其一生,无不与书相伴,中年还自学英语,床边堆放着几千本书籍。从毛主席的学习态度中无不感受领袖的伟大。而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以增强内心的强大,从学习中掌握理论,再将理论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
二、以弱胜强,避实就虚,各个击破
在毛泽东主席指挥的三次反围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不体现出他卓绝的军事思想,保存实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关键在于能认清形势,抓住主要矛盾。毛主席在长征中,利用国民党各省军阀离心离德的实际,从容的跳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到陕北,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当前法院工作中,我们也可学习借鉴毛泽东主席的兵法智慧,抓住矛盾多发、案件积压这个牛鼻子,集中审判力量,集中解决一批涉诉信访的难缠案件,从而打开工作局面。但我们知道,单靠法院一家也不足以解决全部矛盾,更要联合村组、行政部门、民间组织、金融机构等形成多方能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三、坚持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主席的领导艺术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党的事业和工作中,毛主席从不加诸个人情感,对待自己的子女、亲友,从不额外照顾,甚至相反,要求更加苛刻。同时,坚持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为之奋斗一生,就是要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独立。持以公心,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法院干警,要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坚持原则,不办人情案,不办关系案,一切按照原则和法律办案,秉持公心,依法办事。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公平、公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民法官的光荣称号。
短短的两天时间,无法概括毛泽东主席身上所有耀眼的光芒,他的只言片语也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毛主席的伟大,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不在于功劳的大小,而在于其内心精神的强大,一位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无私忘我工作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作为年轻人,更应以毛主席为榜样,在国家实施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学习、奋发图强。在此借用毛主席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
若金发砺;若陶在钧;
进德修业;光辉日新。
第五篇:企业薪酬设计与激励手册案例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给人的忠告
“如果你任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2002年5月17日下午,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来到汕头大学,给汕头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一个忠告。
李嘉诚先是汕头大学的主要赞助人,但是此次他是作为汕大商学院学生“经济沙龙”的主讲人和师生们见面。这堂课的讲题是:“公司战略”。
一位同学问道,李先生手下有许多杰出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谓“卧虎藏龙”。请问您是如何降龙伏虎,激励和约束他们,使得他们既能接受管理又保持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此,李嘉诚回答说: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比较幸运的。他们与我的关系非常好。一方面,我自己也曾经打过工,受过薪,我知道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所以,我的所有的行政人员,包括非行政人员,在过去10年至20年,变动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譬如高级行政人员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为什么?第一,你给他好待遇;第二,你给他好的前途,让他有一个责任感,你公司的成绩跟他是百分之百挂钩的。另外要有个制度,山高皇帝远,一个人好的也会变坏。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如果你用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如果是一个跟你共同工作过的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方向,对你的感情都是正面的,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的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才可以做你的亲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你要派三个人每天看着他,那么这个企业怎么做得好啊!
一位同学提问:“当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公司内部应进行多方面的变革以适应这种调整。请问,您认为哪些方面的调整最为重要?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错?哪些环节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
李嘉诚先生回答:“最要紧的是提出正确的方针,但是你作出正确的方针之前一定要拿到最确实的资料,这是绝对不能错的,这是第一点。流动资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没有流动资金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撞板。还有,这样的改革,非常重要的是公司同事的士气。我们是一个国际公司、综合企业,就是不是一个行业的,有非常多的不同的行业。我们公司的组织是: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
同学问:当您发现一个发展机遇,而你的意见与其他人的意见相左时,您怎么处理?
李嘉诚:你自己应该知识面广,同时一定要虚心,听听专家的意见。我常常是这样,假如一个项目我认为是不好的话,我还是非常虚心地听。有的时候,可能百分之九十是你认为不好的,但他讲的百分之十是你不知道的。那么这个百分之十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当然,自己作为一家公司的最后决策者,一定要对行业有相当深的了解。不然的话,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出错。今天跟从前有一个不同,传统的行业如果出错错不了多少,但是今天的决定错了,可以错得非常离谱。
李嘉诚半开玩笑地说,今天要是香港记者来听我讲,掏一万元都会愿意听的。我想,虽然这是笑谈,但这里边包含了李嘉诚先生的从商多年的感悟。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是香港商界呼风唤雨的富豪。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固然有他的勤奋和聪明,但每当提起他的成功之时,李嘉诚却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今日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由于当时社会的综合因素,工人文化水平差,多数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技术管理方面的人员更是奇缺,那些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元老重臣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要靠这样一支队伍创出佳绩显然是不可能的。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干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他制订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传授知识,并自学英语。
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有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洋人。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团能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集团,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胆起用洋人分不开的。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在西方,这些洋人不但是李嘉诚接洽收购的先锋,而且是他集团进军西方市场的向导。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为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现任副主席英国人GeorgeCMagnus,他是一名现代企业管理大师,70年代加入长江实业后一直追随李嘉诚左右,为“长江实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劳。另一名为李嘉诚十分器重的英国人是SimonMurry,他是李嘉诚远征西方的代表。
1986年李嘉诚与SimonMurry策划,买下了英国一家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1987年又将所持股份全部出售,获利2400万美元。此外他们还相继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份,使李嘉诚的势力逐渐向国外大集团渗透。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地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传李嘉诚左右手与“客卿”并重,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过人,集律师与会计师于一身的李业广和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后者为李嘉诚在股票发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1987年香港股灾之前,为李嘉诚的集团成功集资100亿港元。
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
李嘉诚这一番话极为透彻地点出了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