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2023-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

今天上午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其中一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对此我深有感触。

文章一开始先指出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中,对于社会的不同偏重点的认识。接着从中西方思想文化中,解释了认识差异的来源,其次承认这两种认识都有其合理性。最后,朱光潜先生提到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的问题,并且解答了中国青年如何让中国社会变得更好的.问题。

诚然,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一个人能够影响社会不在少数,但个人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并且容易动摇。而我认为社会也应该有反作用于个人,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要肯定积极的个人力量,抵制腐朽落后的因素,充分地尽到社会应尽的责任。

书的内页中写道,在上世纪半叶中,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朱光潜先生为了解决社会困惑,鼓舞青年人从而写下了这本书。“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如雷贯耳,激励了无数骄阳青年发奋图强,为国为家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作为少年之中的一名,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纵使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但有无数的少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只有每一个人都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那么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社会!

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华夏复兴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好青年应做的份内事,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统一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值得每一位青年人都抽出时间进行品读。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2

近日,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书是作者以朋友的身份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书中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虽是若干年前所写的信,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适用。读完此书,我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以及殷切的期望,让我认识到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更是启发我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奉献和服务来磨炼自己,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奉献是一种境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的过程。在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勤恳付出、全心全意服务司乘的信念。“有一份热放一份光”这虽然是一句口号,但这也是我对于自身的要求,作为青银高速的一份子,虽然大家的岗位不尽相同,有与朝晖星辰为伴的收费员,有不怕酷暑不畏严寒的养护工,但是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更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海塞说过,“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也多次提出青年应该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对我们而言,为过往司乘提供最优质舒心的'服务,提供快捷畅通的道路,就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所以,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位青银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和职业操守。

服务是青银的名片,作为青银人,我们应该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让“满意在青银”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传递给每一位司乘。收费站作为一个服务窗口,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亲切自然的微笑,热情甜美的言语问候,娴熟规范的肢体语言,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展现出来的美好行为。我们要用热情和耐心去服务和帮助司乘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带给司乘人员温暖,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实现“满意青银”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认识到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理想和目标去奋斗,用奉献和服务来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3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下面就我对本书的《谈读书》的章节谈谈我的想法。

朱光潜先生在第一封信中侧重谈及读书兴趣的培养以及选择性读书的问题,并推荐了很多书目让我们来阅读。我自身对读书是有一种能拖就拖的想法的,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

书中写到读书的重要性,而读书在现代似乎更偏向于上学时,人们所读的教科书的内容。现代青年的生活充满着无形和有形的各种诱惑:手机、电脑、平板......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青年沉迷网络游戏之中,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抽点时间,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对自己的修养也会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读什么书的.问题。现在读书是很方便快捷的,手机在手随时随地便可阅读。但现在网络上充斥着是各种没有营养的垃圾书籍,就像野草般,嚼之有劲,而食之无味,更无法下咽,纯属浪费时间。所以,正如书中所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另外,书中教我们的关于读书的方法也是非常受用的。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需读两遍。第一遍应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应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应用笔记录纲要、精彩部分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的思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充满魅力的书,对我们现在的青年朋友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教我们看待人生的方法,引领我们进入美学的世界,是很一本青年朋友们都不应该错过的书!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4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让我感觉相见恨晚的书。从翻开第一页的那刻起,我就知道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我的枕边书,陪伴我度过悠长的时光。

十二封写给青年的信,就像十二次面对面促膝长谈。从读书到为人处世,从步入社会的迷茫到职业选择的困惑,再到婚恋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朱光潜先生就像一位“忘年交”,以朋友的口吻告诉我许多人生道理。

第一章重点谈读书。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他用富兰克林在印刷局做小工也不忘读书、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也不忘读书这两个事例,以朋友的角度建议青年人要有决心和毅力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他粗略介绍了读书方法,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读到精彩处要边做笔记边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

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生是一种理想的冲突,悲剧就是在理想和冲突之间产生的。例如,我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又没有勇气换喜欢的工作,天天说着想要改变又没有行动,每天只能活在痛苦中。生命的旅途中有千千万万条道路,但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如果我们能够认定一个目标,坚定信念,专心致志向那里走,就能够摆脱烦恼,迈向真正的自由,挣脱桎梏,开出灿烂的花。

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朱光潜先生在大学毕业后,进入春晖中学担任英文老师。这所中学聚集了一众优秀文人,比如朱自清、丰子恺等。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朱光潜很快融入其中,与他们结为了好友。他在书中所说:“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的熏染力量要居大半。”学会筛选朋友,与益友结伴而行,我们才能走出井底的狭隘,看见辽阔的苍穹。

读一本书恰似行万里路。朱光潜先生以丰富的阅历、温润的态度,引领了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他给青年的一封封信,指引我穿越困境与迷茫,照亮我砥砺前行的人生之路。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5

在序中,朱光潜明确地指出,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是近视,贪肤浅的近利,一位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朱光潜的言辞犀利,但却说明了青年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但为什么朱光潜会提出“一蟹不如一蟹”和“一蟹仍如一蟹”的说法呢?难道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吗?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青年人需牢记自己的使命,勤学苦练,用长远的目光看未来,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小利益,不能像愚公移山里的智叟一样没有长远眼光。如果连青年人也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那不正印证了朱光潜的话了吗?

朱光潜对朋友写下的十二封信中,都能看出作者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人。在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中,作者提出“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需实施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青年人需要创新来推进时代的发展,若墨守成规,那便止步不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驱动力,就如门锁在生锈时也需加一些润滑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静态的事物,那么一切都将是可变的,可以富有创造的。如果永远不愿意跨出那第一步,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在第七封“谈升学与选课”的信中,“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您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选课这一个话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认为大学生在选课时应该选自己感兴趣的功课,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每次在选课前,我都会十分谨慎和纠结。我考虑的是机会成本如何最大化。课程种类繁多,深思慎取才是上策。但具体的方法还得根据不同的人,我不敢胡乱指点。

在第十二封“谈人生与我”的信中引用了《无言之美》: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我认为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呆板无趣的.生活与机器人的麻木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反反复复的,同样的工作只会让我们觉得枯燥乏味,也会拉低工作效率。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在岔路口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虽没有作者想的那么深远,却只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走,它只是属于你自己的。为了不留遗憾,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换取那快慰。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6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读到这本书的第三封信。无顾于世间的喧哗,跟着作者,静心地继续分享下去。

本章讲的以“静”为主题。与第二封信中的“动”作对比,这里的“静”指的是思想方面的。所谓“静”就是利用我们的感管区,感受周围的事物,将反馈过来的信息处理,大脑略加思考,形成自我感悟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讲,便是“领略”。当一个人内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每一件事物、细节都会变得生动有趣,这便是书中讲的“静趣”。

静是人的心灵的平稳,不浮躁,善思考,方能生趣。人生是有动静结合的。学习时,若心间平衡,不苦闷、烦躁,就能达到学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在小时候,专门跑到人群噪杂的地方读书,锻炼自己的心静。所以,只有静时,才能对一个事物,有更多的充分思索和了解。正如作者所说:“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的帮助”。

静,也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静,对着自己有趣的朋友,并不必多谈话。只要默然相对,心神领会,便可觉得朋友间的无上之乐。

静方能生慧,静中生趣。学人合一,方可无敌。我们一起领略静的意义,在学习中,动、静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心情才平静,心态才平稳,态度才阳光,人生才更具有意义。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7

很早就听说,《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无穷无尽的“百科全书”。今天翻开第一页,竟直戳我的痛处。

第一封信开头便引人深思。《谈读书》,令我不禁心头一震,难道读书真的需要方法吗?是因为没有时间吗?

文中写了读书的重要性。与其精心布置好的“现吃现食”课书相比,我们主要应看的'是课外书籍。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更注重是想象力的发展。因此,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富有想象力的书。

这便给我一个有效的选书方法。要挑选自己喜欢的,想象力丰富的书。我再也不必在新华书店的文学类、哲学类等之间,愁眉苦脸的挑选一本书。再说,那种挑选书籍的方法,也是死气沉沉的。为何不去挑一本自己所爱的书去读呢?作者也在书中说,如果自己能在课外发现好的书籍,对于自己所讨厌的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此浓厚起来。由此可见,读课外书,会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文中结尾部分,作者又为我们强调了读书的方法。正所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心去读!用心去读!用心去读!这是读书的最好的方法。

这仅仅是经典中的一粒金沙。这本书中,仍有许多新的知识,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理解,去掌握。它在引导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会读书,读充满正能量的书,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古典文学,读有利于人生成长的书。

我爱读书,更热爱阅读。用心读书,用心理解掌握一切。愿读书伴我终生!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8

又过了一个小时,窗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寒风冽冽,我自刻苦。我读完了这本书中的第二封信,心有所感。

这封信的内容,绝对是生活实用小妙招里,最妙的那一个。文中写了“烦恼”与“理解烦恼”,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仿佛就立刻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抓住了人们内心最柔软、脆弱的地方。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来抛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篇文章的主题,便是用“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动”是为了让我们有事儿去做,忙起来,才能寄托、解决我们心里的愁闷。我那把“心静自然凉”,常常挂在嘴边的妈妈,终于给了反驳之机。一个心烦的人,如果整日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呆着坐着,心中的不满情绪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会成为心中昏暗的阴霾。当我们心情烦闷时,应该动一动,以运动来发泄心中的愁闷。大哭一场,打扫房间,跑跑步,跳跳舞,做做其它体育锻炼项目,找朋友聊聊天,等等。这些都能使浮躁的烦闷,那些我们不喜欢做的一些小事情,变得有趣。而烦躁苦味的心情,便会雨过天晴,所有的烦恼便可一笔勾销。

文章的最后,诠释了一个道理。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一个人的烦恼,不会改变你的人生,更不会改变这个世界。俗语讲: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

让我们一起动动身子,活动起来,寻找些有趣的事吧!把烦恼抛在脑后。望着美丽的雪景,调整好心态。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9

四十年代那个艰困的时代,朱先生是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英国诗歌,却擅长用中文的经书诗词去解释英诗的意象。而这本书是他二三十年代留欧8年中,为《中学生》刊物写的数篇稿件辑结而成。

先生28岁留学爱丁堡大学修英国文学,也修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又到法国巴黎大学修文艺心理学,后又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修德文。先生是译过柏拉图,黑格尔的名满天下的学者,但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得如此平实诚恳,从读书作文升学社会责任以至于恋爱问作文题都以朋友的方式娓娓道来他的感受,不知不觉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去思考。

我曾想,那样今日不知明日的战争年代,政府为什么还要公费送学生去研究文学哲学,又为什么还有先生那样不浮躁的学者在可以沉下心去做学问。大抵是坚信诗歌文学对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力量吧。

薄薄一本,多次再版,应该只因为这是一本经过时代淘汰却巍然独存的书。40年代,《十二封信》被奉为青年的开窍之书,大半个世纪之后,对于现在的青年,甚至中年,依然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0

这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每读一次,对于自己、社会就会有一个新的认知。

“读好书。”这三个字有点太奇妙了。什么是好书?难道所谓的“四书五经“”“经诗子集”就可以称之为尚书,而小说、美文就可以称之为“糟粕”吗?那么,什么是好书?朱先生说:凡是没有经过岁月淘汰的书籍,都可谓是好书。先生说:课本上的知识并非是充足的,应当多花些心思放在课外阅读上,充实自己的大脑。

先生认为,倘若每人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一年坚持下来,所读的书籍数目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诚如先生所说,我们真的比身兼重任的周总理还忙吗?我想,是时候走出舒适区,认真地选基本好书去阅读了。

其实,在选书的方面,我与先生的思想有点碰撞,我并不认为“快餐式”的'书籍就不应当读。这样的书籍,会给人们带来一时的快感,如果我们可以恍然醒悟,知道“快餐书籍”带给我们的只有负面影响,有益无害,想必我们的收获会更大吧!毕竟听别人说不如实验带给我们的教训深刻。

“少年人应当充满活力。”朱先生提到,少年人应当有自己的喜好,且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年轻人就应当动起来,这正是年轻人应当有的样子。

倘若有人读到这里要说:“现在青年的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动起来?分数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呢?”那你真的是曲解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先生是让你有一个自己的喜好,并为之努力。他不想看到中国的未来全是一个个书呆子,除了计算数学、写文章外,其他的只能十窍开了九窍——一窍不通!

“不然就认真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然就接受自己不要做的事,二者只能选其一。”我常常也这样,明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要担心因为做了这个就完不成那个了。以至于我经常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时,变得躁动不安,被迫把喜欢变成了不喜欢。同时,我想对先生的说法进行补充,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适合我们的工作,当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后,再去追求我们的梦想也不迟。

先生在后面也提到了我们选择大学的事情。先生认为,选择大学,并不是先看学校的知名度,要看该学校是否充满了“爱的空气”,这样的学校才会让我们心满意足。紧接着先生提到了选科目,先生认为不应当只追求学以致用,应当选择自己的爱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先生认为,学习并非是抓住某科一走到底,应当明白所有科目都是条条相通的。我想,这就是一个关系链条,每门学科都是一个个体,但是不能够单独存在!譬如,我们认为数学就是在计算,那为什么还涉及到语文知识?物理就是研究生态变化,为什么还有数学知识?历史研究过去,但是为什么还会涉及到地理知识呢?先生告诉我们学习,切记不要太死板,应当融会贯通!

看了先生的书,受益匪浅。我想有些道理如果能更仔细地揣摩,效果应该更佳!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1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学生离不开课堂,课堂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实践,这样的自然科学生活常识为什么为我们所接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证实中学生时代。是每一个小孩儿由儿童幼小无知心灵向青少年单纯朴实的心态过渡的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把握人生成长基础健康发展的时期,固化这一阶段的思想,学识的积累,人生的成长导航就颇为关键。

人之初,性本善,此时的中学生已开始接触社会,在他们所见所闻中社会上所存在的善、恶、丑、美时常在身旁出现,社会上的对各种问题的讨论与渲染也毫无疑问地在影响着他们,当今社会,在中学生们看来,祖国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从地面到地下,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地下铁轨四通八达,大江大河上一座座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火车铁路大桥、公路铁路大桥飞架两岸,人们进入宇宙空间探索太空神秘已成现实,蛟龙入海探宝已超万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丰富多彩,让人们为之感到幸福?老中青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在享受这一切。故而中学生们也在感知之中。

在社会运动中体会生活的精彩,就此而言,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如此进步,到底靠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是知识,是科学技术,是战斗在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所学到的,从中学生开始的数理化、各项综合学科及社会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具体工作、生产中的社会实践工程紧密结合的成果。

读书需要总结,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鱼,社会之大、之广阔、之富有、之精彩如百川入海,中学生必须将自身活跃在海水中,才能认识社会、掌握社会、同时也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然而有用之人又绝少不了,要学习掌握各种课堂理论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打牢才能更好的生长。最后提及一句,就《读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一文中所提到的个人也好,学校也好,把学生与社会切割分开的教育,必将是不完善的,时间和成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2

思考是建立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题记

我喝下十二杯酒,畅说人生。我颇为喜欢这种滥话题——人生与思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味承受无尽的知识而不加思索,以无涯随有涯,终将殆矣。

我总是迷茫,不知所措,我曾在黑夜中奔跑,星星是光,月亮是光,你也是光。黑夜不一定黑,白昼也不一定是白。你可想过这样一句话,“我闭上眼时,是黑的,那我睁开眼时,一定会看到光明吗?”但,无论如何,我都喜欢这个世界,爱这所有的缺陷。

朱老先生告诉我:“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我更喜欢朱老先生那句:“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它目的。”不被他人左右,这是我的'生活,仅属于我,我没有目的,我只是在享受着它。我不愿沉浮在深渊中,我想尝试所有,无论如何,我都要去,那是我想去的地方,是理想的人生;我自己的人生由我思考。我逃避过,但也勇敢过。朱光潜有言:“学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便不会有学。”对未知的好奇与兴趣便是思考及疑问,学起于问,因有问而求索,从而实现学的目的。

宋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百里外,因问求答,对不解提出质疑,对兴趣之处虔心求索,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苦学便是问而后学的过程。学贵有疑,引领学者上下求索,从而获得真知。李时珍生于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十分痴迷,发掘医理药性,求根问底,不断探索,加之医学上的天赋与慧根,著成《本草纲目》,造福天下苍生。学当有疑,以推成出新,寻回重重迷雾下的真相。

伽利略勇于质疑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念,两个铁球同时落下,用事实否定千年定律,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因有疑问,问而后究,终获箴言;因有质疑,从而多加研究,革故鼎新,不断完善现代理论体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起疑基于思考,基于批判性的思维。即使是天之木铎孔子,亦曾栉风沐雨向老子求学。

学贵有疑,疑而后问,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览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方知人微弱如尘,不过天地蜉蝣、沧海一粟,当以谦卑的态度,不断求索质疑,汲取新知,弥补自身的瑕疵。不思则罔,不疑则殆。行成于思,学贵有疑,秉求索之心,怀疑而究之,方成学问之道。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3

九月,我的初中生活伊始,千头万绪,我有些焦头烂额,时有奋进,时有迷茫,时有苦闷……似乎再也回不去童年的简单快乐,我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想要找到答案。

这个周末,我无意间翻开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序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现代青年的毛病概乎言之“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在这句话里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影子。

由情而生,从心出发,纸短意长。朱光潜先生在一纸信笺中娓娓道来,亲切自然的言语,如春风化雨般温和,一字一句是长辈充满慈爱的劝诫,似恩师用心良苦的谆谆教诲,如涓涓细流渗入我的心中,滋养我的心田。我的思想与灵魂深受启迪,我的内心被点亮了,就像贫瘠干涸的荒漠遇多年不逢的甘霖,有一片绿洲在悄悄生长。

先生的十二封信,谈及学业、兴趣、人生、社会诸多方面。先生深知青年在自我成长、人生选择方面所面临的诸多苦恼与压力,深谙青年的心理状态,他细致入微,劝慰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勿随了世俗图近利,引导青年应以更为成熟的方式看待和化解成长中的“痛苦”。先生在“谈读书”中写道:“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我恍然大悟,近期自己读书量锐减,着实是决心的问题。先生在“给苦闷的青年朋友们”中写道:“苦闷不一定就是坏事,它可能由窒息而死,也有可能由透气而生。若要将苦闷变成奋斗的激发力,挣扎的前序曲,就要完善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才能。”让我明白怎样理解苦闷,如何将苦闷变成奋斗的力量。先生在“谈十字街头”里鼓励青年“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让我明白如何树立远大高洁的'理想,并坚持努力实现……

朱光潜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蕴含深遂哲理,值得细细回味,给青年友人以真诚的建言,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抉择,给予青年一些奔赴梦想的力量。青年的你若心浮气躁,请静心品读这十二封信,定能让你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潜所著的书籍,它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的信件。这些信件涵盖了许多主题,包括自我成长、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爱情婚姻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朱光潜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为青年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启示。他的文字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自我成长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他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且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也提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爱情婚姻这个话题。他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需要建立在真正的感情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他强调了婚姻的严肃性和责任性,认为婚姻不是儿戏,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人生大事。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爱和期望。他希望青年们能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并且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同时,他也希望青年们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为青年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启示,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4

四十年代那个艰困的时代,朱先生是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英国诗歌,却擅长用中文的经书诗词去解释英诗的意象。而这本书是他二三十年代留欧8年中,为《中学生》刊物写的数篇稿件辑结而成。

先生28岁留学爱丁堡大学修英国文学,也修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又到法国巴黎大学修文艺心理学,后又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修德文。先生是译过柏拉图,黑格尔的名满天下的学者,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得如此平实诚恳,从读书作文升学社会责任以至于恋爱问作文题都以朋友的方式娓娓道来他的感受,不知不觉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去思考。

我曾想,那样今日不知明日的.战争年代,政府为什么还要公费送学生去研究文学哲学,又为什么还有先生那样不浮躁的学者在可以沉下心去做学问。大抵是坚信诗歌文学对改变心快乐才最重要。在谈作文中,我了解到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真正学作文,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离不开情感。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只有情感的世界是过分冲动的。例如说孝不只是一种义务,更是出于情感。这便是我对谈情与理的理解。陶渊明做澎泽令,不愿束带见督邮向县吏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摆脱禄位以行吾心所安。人人都想从某些东西中摆脱,但若人人都摆脱不开,生命便成了悲剧,这便是谈摆脱后的感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家兴。作为青年,任重道远。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15

某日大雪家中闲置,无事可做,偶读朱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遂今日下笔,与大伙分享。

一 谈读书

此篇所述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在高中我们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所读之书也仅限于课本,可即便如此我也依旧会在忙中偷闲,每天偷偷看上一会,一年下来竟然也可以看完2,3本有益之书,本想升入大学,可拥有更多时间阅读,可偏偏到啦大学,我的阅读量却开始不断的下降,每天甚至连一两页书的阅读都没有,正如朱老先生所说:读书的兴趣若不现在培养,将来培养则难如登天。这正是在警示着我,要尽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由此推广,不只是读书,每个兴趣都要趁早培养,否则等着时间过去,一切都晚啦。那时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缺少乐趣而变得黯然失色。

二 谈动 谈静

这两者我想一起谈谈,“动”是为啦我们有事可做能够去寄托我们内心的愁,一味地静易使我们的内心产生烦闷,这个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撞见,比如说整日待在宿舍,内心难免会产生寂寞,从而心情低落抑郁,但如果出去走一走回来,我们内心的不悦可能会因此而派遣发泄出去。所以大学生活中不可过于文静懒惰,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有利于我们的心境的。而静也并不是完全于动相对立,“静”是我们内心的一份恬静,这种静不会因外界的喧闹而改变,在喧闹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忙里偷闲,闹中得静,方可使我们大学生活更加的愉悦,而不是一味的忙碌,疲于奔命,忘却自我。

三 几篇杂谈

这几篇我也不是很懂,但依旧感受到啦朱老先生的先进思想观念。到民间去,到民间去这是多么真切的呐喊,学生应该放下学生的架子,不因你比别人多读几本书,就要分个高低贵贱,读书人若无法融入社会,自以为高人一等,那以后投入国家的建设中,也是会让人人望而却步,十字路口则是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能在原本的环境中,不过于沉溺,使生活成为一潭死水,要拥有自我的思想,打破偶像,伸张自我,而多元宇宙我就无法理解更多啦。

四 谈升学和选课

这与我们的生活极为贴近,诚如此信所言,一所良好的大学固然有其价值,但是我们求学的道路上最为难求的却是那诚恳的良师和和爱的益友。在这种氛围之下,无论是在何种大学,我们都能够把身心放在学习上,在求学的道路上有啦明灯和陪伴,我们求学之路就不再迷茫和寂寞,那我们又何惧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我们不是想求得真才实学,那在我们的求学道路又何必寻找名校,不如早入社会,四处逢迎,反而更为迅捷。至于选课,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社会需求,一心要热门职业,以便日后寻找出路,但是社会情况瞬息万变,谁又能料到未来社会的变化呢,且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又大不相同,若是一味的迎合社会,而忽略啦自己的兴趣,那么我们自己也是无法全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选择啦自己的`兴趣,我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单一的学习一门科目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问做大,做到博学守约,同时我们要清楚如今选课并不是我们高谈阔论之时,我们还是要打好基础,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 谈摆脱

人生在世必然和许多事物有所关联,万事必然存在着无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种种,我们必须要有取舍,我们如果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矛盾之物,必将造成悲剧。所以我们要学会摆脱,摆脱掉那些干扰因素,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俗话说有舍方有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人又是生活的玩物,我们无法事事都称心如意,有些事物我们想舍却又无能为力,因为如果舍,就意味着一个更加令人悲剧的结局,所以这也就是造就啦我们人生的不完美,但也许有残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为美好。顾在摆脱与否中,我们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矛盾和困难,但也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我们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的,精彩万分的。

最后的最后,谈谈人生与我,人生是多么宏观的话题,似乎无论怎么谈论也谈论不完。我的人生态度也亦如朱老先生一般做一个后台看人生的人,时间的一草一物都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他人无法取代,我们无法以自己浅薄的观点去否定任何事物,他这么做必然有其目的,哪怕所做之事是我们口中的恶事,那肯定也有其意义所在,而所谓的恶事造就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悲哀,但是这些悲哀也使我们的悲哀熠熠生辉,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一帆风顺,那他的人生虽然顺利,却缺乏啦本该属于他的光彩,人生只有存在遗憾,才能突显出我们人生的多彩,才能品尝到最后成功的美好。人生中只有存在挫折和不顺,才能突显出在逆境中,人们寻找光明的人性光辉,所以对于人生中的种种,我们需要心怀感激,只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在忙碌的假期中,朱老先生的十二封信饱满着真情,为我们阐述着人生的经验和道理,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在大学的生活中拥有一个新的目标,给我们成长的道理指明啦方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所以我认为同学们都可以一同学习,在假期读读此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近来拜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心中颇有些顿悟之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先生在英国读书期间所写,并交由开明书店出版,因为作者认为“开明”及“启蒙”,表明了本书所面向的读者是在文学方面嗷嗷待哺的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本书以信的表达形式阐述了朱光潜先生对人生问题的独到而充满智慧的见解,对身处迷茫时期的青少年,起到了指路明灯和人生参考的重大作用。

本书旨在教育青年学会修身养性,古往今来多少人读书是为了功成名就,是为了父母的安排,然而朱先生鲜明的提出他的观点:读书,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才会主动去接受书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才会真正的去融会贯通然后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历和认知,然后总结出自己的人生阅历。若是失去了兴趣,我们就只能在书中迷失,失去了自己的眼光而最终沦为庸人。

虽然本书中朱先生从很多方面侃侃而谈,但归根究底,是教导青少年要稳,要在浮躁的社会里稳重,在纷乱的生活中保持着深沉的眼光。确实,对于缺乏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的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保护我们不受世俗扭曲目光的好方法。在青少年时期,内心会更敏感,也许一句话就能变成伟人,也许一句话就自暴自弃,所以,我们更需要的就是像朱先生这样的委婉而深刻的指导,如书中的“谈动”、“谈静”,朱先生先为我们上了一堂控制情绪的课,动静结合才能劳逸结合,事半功倍。而“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朱先生着重强调了作为学生,我们要端正态度,客观看待问题,如同最近的反日游行,参与者声势浩大地上街游行,示威,这无可非议,但却有激进人士将日系车、日货烧砸破坏,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无理取闹,甚至有跳梁小丑之嫌,为何?这些东西都是物有其主,像这样的蓄意破坏是犯法的,而且,肤浅说来,难说没有人拍下游行时用的就不是日产的照相机摄影机手机!这是爱国吗?抵制日货人人会喊,多少人做到?打砸日货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和连亡羊补牢都不算的可笑举动,而参与这些游行的人,不过是被所谓的爱国热情冲昏了头的人罢了。而所谓的爱国游行,也并没有激起广大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只不过茶余饭后人们多了件骂街的事罢了。

接着,在书中的“十字路口”中,朱先生又一次提到了青少年的主观意识的重要性,人是群居动物,难免会有交流、集聚,那么这时候就考验青少年是否坚持自我了,对别人的知识是全盘接受、否定,还是取精华去糟粕?一切皆取决于心。如同书中所说,我们要做“十字街头的众多矮小之人中的大汉”,要伸张自我,不为人所支配,成就自己的成就!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笔下的涓涓细流,荡涤心灵,既有长辈语重心长的厚重,又有朋友掏心掏肺的由衷,阅读朱先生的文笔,在自己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智慧,走出自己的光彩,是的,青年,没有谁的成功是别人送的,正因如此,生命,才因成长而美丽!

下载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在我读完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心中颇有感慨,先生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更像个修行者,如沐春风,静坐、静思、感受......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精选)

    在我读完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心中颇有感慨,先生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更像个修行者,如沐春风,静坐、静思、感受教化。在书中朱光潜先生用心诚嘉,为......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FocusOnYourself

    Focus On Yourself——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婕婕夜晚,皎洁的月光照射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上,万家灯火与明亮街灯,呼应着月光的璀璨……我在书房里读完朱光潜先生的《......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昨天,因为要到校本部参加几个活动,而且活动时间安排的特别分散,所以早早就决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不回校区。早晨天刚刚亮,睁眼......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主要是谈人生修养的,更重哲理,但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所谈问题具有时代意义,对现今的社会也很有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动与静,“动”指的是运动,“静”指的是静止。二者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绝对、无法并存的。但世间万物,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生生不息。“蝉噪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公管1301 2303130123 曹晨星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