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星调查报告
追星调查报告
中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本假期,本校学生***在本市进行了一次关于追星的调查,共调查学生26人家长24人,共50人。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追星人数过半,在我们调查的26人中,有15人追星,占58%,不追星的占42%。在我们调查的26人中,87%的人崇拜歌手,27%的人崇拜演员,极少数人崇拜主持人作家。学生追星的年龄大多在12~18岁。在所调查的26人中,仅有1名男性追星,而崇拜偶像加实力派的占大多数。但家长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不支持追星的家长占67%,并且有81%的家长认为追星弊大,有65%的家长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仅有3人赞同自己的孩子追星。
某同学认为,“追星”对于中学生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对待。把追星当作一种娱乐,在闲暇时,好好地放松下,这未尝不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担子愈来愈大,在闲暇时间,关注一下娱乐新闻,听听自己偶像的歌,看看他(她)们的电影或电视剧,这对于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喘气时机。放松后的我们重新投到学习时,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有时,一个歌手、影星、球星等公众人物会成为我们所想要赶超的目标,学习的对象,或是精神上的支柱。
家长的看法是:“追星”是人们对一个明星的喜爱,从而去关注他(她)的新动向的行为。有时是因为这个明星的脸蛋,还是因为歌声、演技,或是性格。同样的,追星也会给一些商家带来机会。“追星一族”会购买明星的各种商品:如海报,电视剧,专辑,杂志报刊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追星也存在着不好的地方。曾有不少报纸报道,某某小孩为了见自己喜欢 1的明星离家出走;多少人又因为与明星见面时因人多挤压而摔;多少人为了支持明星花了许多钱去购买他(她)们各类商品……有些人为了看明星的电视、电影等将学习放在一边;有些人为了追星而用完所有的零花钱;有些人将明星视为梦中情人,甚至达到迷恋的地步。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追星只是一种娱乐,因适量而行,而不应该把它看得很重要,甚至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明星视为偶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之处,不必迷信,无须崇拜。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如冼星海、聂耳、郭兰英等等,应该尊敬,更应当学习。还有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也应当给予关注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第二篇: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8)班林子明
提起“追星族”这个名词,中学生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她)们以其亮丽的外形,俊朗的面容,迷人的身材和天籁般的嗓音,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为他们疯狂,“追星族”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现在的中学生们大多都加入了这个庞大的队伍。为了追星,多少花季少年放弃学业,放弃财富,甚至放弃了宝贵的生命。
有不少的中学生都可称得上是“追星族”。从影星梁朝伟、张曼玉„„到歌星周杰伦、刘德华„到球星迈克尔乔丹、贝克汉姆„„再到笑星周星驰、大山等等。这些“星”们在追星族的眼里光芒闪耀,魅力无穷。对于自己所追的星,或者说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中学生们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对他的比赛更是一场不缺。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收集有关偶像的一切资料;从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到恋爱情史„„如数家珍。
[调查过程]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追星情况和家长对此报以的看法,明确追星的目的,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追星问题。我利用假期时间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1、先是上网查找资料,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那么中学生追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让我们先看一看以下的消息:“新加坡的一位女学生一年花3万元新币(约15万人民币)追F4!”“太原某中学少数学生模仿《流星花园》中的F4,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称为‘春秋五霸’。”“波市第九中学一位名叫戴玉婷的女生因为喜爱的偶像的去世而自杀”„„我们并不是说追星,只是为了说明不好过度的追星是多么的可怕。当然,适度的追星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放松同学们的心情等,这些都是不能否认的。
2、再是一起研究讨论,挑选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题目编制成一份问卷调查。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目前的追星情况,我为此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某实验中学的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发放,数据整理和分析建议来更深一层次的进行研究。
中学生追星情况调查问卷
(1)选择题
1、你有喜欢的明星吗?()
A有 B 没有
2、你喜欢哪类明星?()
A歌星 B影视明星 C体育明星 D文学家
3、你是怎样开始追星的?()
A受朋友影响 B媒体宣传 C看到其作品 D其它
4、你的父母支持你追星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5、你经常变更喜欢的明星吗?()
A一直不变 B经常变更 C偶尔变更 D不确定
6、你用哪种方法追星?()
A买海报照片 B买其作品 C支持其每场活动 D其它
7、你与父母在追星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你会怎么办?()
A顺从父母 B我行我素,执意追星
C表面服从,背地里依然支持 D和他们谈谈
8、你觉得不追星会让你觉得落伍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9、你会因为你追的明星出了事情,而情绪波动吗?()
A不会 B会 C时有时无
10、你认为追星会影响你的学习吗?()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11、有一些人认为追星很浪费时间,你同意吗?()
A同意 B不同意 C既同意又不同意
(2)简答题
1、你认为追星有利还是有弊?为什么?
2、你为什么追星?
3、然后发放问卷调查给各个年级段同学,收回答卷后统计数据进行研究。
我收集了问卷,进行了统计:
选择题:
高一(38人)
题号 A B C D92.1% 7.9% ━ ━63.2% 36.8% 0 028.9% 7.9% 57.9% 010.5% 5.3% 84.2% ━10.5% 21.1% 50.0% 18.4%28.7% 60.5% 13.2% 042.1% 21.1% 15.8% 05.3% 26.3% 50.0% ━50.0% 18.4% 31.6% ━7.9% 81.6% 7.9% ━7.9% 31.6% 60.5% ━
初二(14人)
题号 A B C D78.6% 21.4% ━ ━35.7% 35.7% 28.6% 14.3%21.4% 42.9% 42.9% 00.0% 7.1% 92.9% ━21.4% 14.3% 35.7% 28.6%7.1% 35.7% 7.1% 028.6% 7.1% 21.4% 00.0% 64.3% 35.7% ━71.4% 7.1% 21.4% ━21.4% 42.9% 35.7% ━28.6% 28.6% 42.9% ━
简答题:
1、利:丰富课余生活、培养情趣、娱乐、增进友谊、学会欣赏别人、和同学有共同话题等。弊:影响学业、浪费时间、花费金钱、不被父母师长理解等。
2、欣赏艺人、长得俊(靓)、娱乐消遣、跟流行等。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同学们大都追一些歌星和影视明星。
(2)有部分同学不顾父母的反对仍然追星。
(3)同学们追星的目的一般是消遣、跟随潮流、聊天有话题等等。
我发现,追星的性质其实也并不会怎么恶劣,只不过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并且没有好好地与长辈交流沟通,而引起了父母的不理解,但只要克服这些不足,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确追星的目的,不可以盲目地随潮流,在这股热浪中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
据调查数据看来,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
(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通过上述分析,你应该能明白,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明星视为偶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之处,不必迷信,无须崇拜。我们要大胆做回自我,用明星的优点激励自己,看到明星的缺点就告诫自己不要犯同样错误。
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如冼星海、聂耳、郭兰英、李宁等等,应当尊敬,更应当学习。对于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如钱学森、李四光、陶行知、粟裕等等,也应该尊重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因此我们中学生一定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要学会分辨真正的美,要学会追求真正的艺术,崇拜对祖国有一定贡献的“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中国以更好更新的面貌,以更高的地位,以更优美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
第三篇: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一、问题出现
现代社会,娱乐业越来越发达,广大的中小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最时尚、最便捷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流行歌曲。因为娱乐业发达,歌星不断涌现出来也是必然的结果了。一些青少年因为喜欢他们的歌以至喜欢他们的人,学唱他们的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引为时髦。回顾这些年娱乐业和有关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从风靡全国的小燕子到红极一时的F4《流星花园》,青少年为了赶时髦,狂热追星,他们有的也真的见到了小燕子,也和F4联系上了,在这些行动中他们获得了愿望的满足,甚至幸福感,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就天天搂着随身听不放。前不久,南方一位17岁的张姓初中生因没钱见赵薇并和她“交朋友”,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于2月24日凌晨离开人世。这一令人震惊的“追星”惨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追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对青少年生活和对我们整
个社会的影响到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青少年追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二、原因与各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碰到的问题是:追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专家回答说,“追星”现象的产生根源是“星”的存在,直接原因是各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对娱乐业的宣传。如武汉的报刊和杂志,其中很大版面就是关于娱乐圈的消息。比较而言,电视、广播的文艺娱乐内容,占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还有光盘、磁带,大部分都是关于文艺娱乐的,其内容的主人公就是明星。同学们就是从这些渠道喜欢上明星,并开始追星的。
对于追星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下面列举几
种:
1、教师——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他们举出许多事实说
明,不要过分地追星,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有害身心健康。
2、学生——我的不少同学都表示,他们支持追星,因为这是一
种休闲方式,而且还说,追不追星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只要自己心情愉快就可以了,用不着大惊小怪。
3、家长——坚决反对追星。有位家长说:“我女儿每天一回家
就躲在屋里,边听边哼哼《流星花园》的歌曲,各种精美的明星画报堆在床头。我不是反对孩子追星,可是她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他把所有的零花钱和课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甚至,上课时候,她都要看一下。哪还有心思学习?”
4、明星的态度——因为追星,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干扰了明星的工作和生活,使一些明星对追星行为
反感。最近有消息说:歌手满文军在参加贵州省仁怀茅台酒
厂(集团)公司举办的文艺晚会后,因不堪忍受当地追星族的纠缠,先是粗暴拒绝歌迷要求,继而对追星族破口大骂。
三、问题有些严重
1、学生追星程度:现在的青少年,追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问
题也很严重,连北大学生也沾上了。去年5月2日晚,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亮相北大,竟被北大学生呼为“星爷”。当他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献艺,近3000张面额为5元的门票在一小时内卖光,有很多情绪激动而又没有入场券的星迷为了能够进场竟然对百年讲堂入口进行围攻,险些造成“流血冲突”。有关人士说,追星到了如此狂热的程度,这几乎是北大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追星与商业: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
生中追星的占30%左右,这可是一个数额巨大的消费群体,商家也看上了这块肥肉。在辽宁锦州一个女学生的书包里有
数张与不同年龄男子的合影照片,样子非常亲热。更令家长不能理解的是,个别照片还是有模有样的婚纱照。家长经了解,照片上的男性就是影视明星,女儿是花钱通过街头电脑合成出这些照片的。在生活中,文具、衣服、玩具等产品上,一些画面也是明星照片,学生们立即向父母要钱来买。
四、认识与建议
最近,媒体采访著名作家魏明伦对《流星花园》的态度时,他表示,虽然没有看过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星花园》所带来的偶像崇拜是跟青少年们追求的个性解放水火不容的。他认为,真正的个性解放是无偶像状态,更不能把浅薄的东西当偶像。
还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追星并不是一件坏
事。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纷纷学习雷锋和他的精神,这都可以视为追星。但部分青少年之所以盲目“追星”,主要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缺乏健康的心态,迷失了自我。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有追求的目标。当一些人或事符合他们的心理暗示时,青少年就会把其作为追求的目标,并刻意模仿。
从专家的态度可以看出,对明星就是要端正认识。明星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好的,因为明星带给了我们欢乐,丰富了社会生活。
因此他们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盲目地“追”他们,则有害无益。
认识了明星的社会意义,和盲目追星的坏处,让青少年
克服追星的毛病就不难了,这里我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现在开始,家长和老师都要加强对
学生的教育,慢慢地让他们觉悟,并摆脱明星的诱惑。
2、举行有益的活动。学校和班级要多搞一些活动,主题可以是
“明星与我们”、“追星好不好”、“明星的意义”等,让学生认识到明星实际也是普通人,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有些长处。3、在社会上,有关媒体对明星的宣传要“降温”。多宣传专家
学者、普通人的劳动创造。让青少年看到其他劳动者的美好与伟大,认识到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比较而言,有些明星却是很浅薄的。
4、政府也可以出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明星”活动的商业炒作。
这里的问题不在明星,而在一些演出公司和媒体及相关出版物,这些商业运作者,为了票房价值、广告费和出版物发行量,实在是青少年追星的向导。抑制这种向导的作用,青少年追星便少了气氛。
第四篇: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她)们以其亮丽的外形,俊朗的面容,迷人的身材和天籁般的嗓音,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为之倾倒,疯狂。为了追星,多少花季少年放弃学业,放弃财富,甚至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了解目前中学生追星情况和家长对此报以的看法,作此调查。
调查过程:
为了详细地,全面地了解情况,做了一下的问卷调查:
1.你有喜欢的明星吗? A.有 B.没有
2.你喜欢那类明星?
A.歌星 B.影视明星 C.体育明星 D.文学家
3.你是怎样开始追星的?
A.受朋友影响 B.媒体宣传 C.看到其作品 D.其他
4.你父母支持你追星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5.你用哪种方法追星?
A.买海报照片 B.买其作品 C.支持其每场活动 D.其他
6.你与父母在追星问题上发生分歧时,你会怎么办?
A.顺从父母 B.表面服从,背地里依然支持
C.我行我素,执意追星 D.和他们谈谈
7.你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吗?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然后发放给身边的同学,收回答卷后统计数据。如下:
ABCD1.78.6%21.4%--2.36.7%35.7%28.6%13.3%3.21.4%42.9%10%25.7%4.7.1%55.7%37.2%-5.21.4%14.3%35.7%28.6%6.28.6%21.4%37.1%12.9%7.28.6%28.6%42.9%-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看来,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
1.慕拜心理
2.从众心理
3.时尚心理
调查总结:
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需求和体现,但要把握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摒弃狭隘心态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人生的经验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做你自己。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追星案例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追星案例调查报告
寒假生活如白驹过隙般流逝,从我校放假开始到开学前夕,我用了将近两个多月时间来调查我们大学生追星事件,毕竟在我周围也存在这种案例,在我寒假实践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追星的几个主要内容,是我这个寒假重点所调查的。接下来我也会用许多篇幅来详细讲讲在这个实践中我对于追星的看法以及了解,对其中的调查也会做一些汇总。
首先我先讲一下我的调查方式,为了显示这次调查结果的权威性,我联系了我们学校四川传媒学院的一些记者专业的朋友来协助我们一块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整理,我们主要是在中心大学城中在网络与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在校园及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访谈。并了解大学生追星得原因及现状,客观分析明星效应利弊,思考如何理智追星。
接下来时间我们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思考并查阅资料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追星现象的背景,我简要概括了一下,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追星现象逐渐在我国产生,到1992年《追星族》以小品形式登上春晚舞台,追星现象得规模及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凸显,明星成为一种认知与情感符号,逐渐成为能够带动舆论与行为得群体。尤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得深入与我国经济得不断发展,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得消费市场,追星热浪一波伴随一波,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关注与人们得极大忧虑。如今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且提供正确引导就是社会得一致呼声,为此,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首先对追星现象做出科学认识,成为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得前提。
在我们重点调查的大学生追星案例上我们也分为了两个板块,第一个就是积极追星,第二个则是消极追星。我们分别在两个板块上选出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第一个积极追星板块中,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当年身为大学生的刘谦,我想,或许追星最高的境界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找到了自己,还变成了你可以成为的,最好的样子,1988年,学生时代的刘谦从大卫科波菲尔手上接过了“台湾青少年魔术大赛“的冠军奖杯。他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有魔术天赋的人。2015年,27年后,刘谦以最成功的华人魔术师的身份,再次站到了大卫身边。刘谦曾说,真正的追星,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成为像自己偶像那样那样,杰出而伟大的人。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在第二板块中,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血淋淋追星的代价。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年间“追星女”杨丽娟追星事件,杨丽娟对于偶像刘德华疯狂追星13年,在此期间花光家里所有财产,耗尽青春,家中父母为此几欲卖肾,对于此事件,能看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对追星的疯狂。
我们不可否认,在追星这件事情上,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的鼓励,也给社会传播了很多的正能量。但纵观我们现处的追星热潮,我们是否又真的让这自己的信仰在追星上得到的是种升华,而不是逐渐失去了自我。据重庆某新闻媒体报道一名女大学生为见柯震东竟主动自首吸毒被警方抓获,疯狂追星行为让人震惊。当时这个消息犹让我感叹,我们追的到底是面孔还是精神?
追星本无罪,这原本是很单纯的情感寄托,欣赏一个人,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像此人一样地优秀。这对明星也是一种鼓励,无可厚非。然而追星一定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不能为此失去理智。如果把追星当成惟一的人生,不分好恶,不分好坏,一味地追随所有的行为,那就是一种病态的顽固,愚不可及。生活中也是有许多这样的例证,其结果是非常可悲的。人生有很多的信仰,但如果我们追星的情绪太膨胀,我们就很容易失去自我,也会丢失我们所固有的价值观。这对于整个社会而已,其实是种恶性的循环。记得乐嘉有段话说得在理:“很多追星的人,崇拜和敬仰自己的偶像。如果你追的人和追的过程,能让你成长,让你自己得到启迪和营养,让你能朝着你心中想成为的人那样越来越近,你要用心去追;如果你追的人和追的过程,只是让你迷恋,你只是为了追而追,那是你的悲哀。”对于如今的追星狂潮,众多的粉丝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理智思考一下呢?好好想想自己追星追的到底是“面孔”还是“精神”呢?
在我们调查问卷上追星现象的内容成为一个大的版图,为此我们汇总了我们所调查总结 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关于追星现象的普查。第一就是追星现象十分普遍,在面向校园与网络得大大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只有约三分之一得人就是在追星得,但有41、86%得人会在业余时间瞧明星相关新闻及动态等。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得同学选择了周围有在追星得人,甚至有近21%得同学认为周围有很多追星得人。这说明年龄在18至25周岁追星现象并非偶然现象,在调查中虽然仍占小部分,但大学生追星现象广泛存在。第二个就是追星仍以娱乐明星为主,在这次调查报告中显示,虽然大学生喜欢得明星涉及各行各业,但仍以娱乐明星为主,占调查总人数得74、42%,数量非常庞大。而位居第二得就是电竞明星,仅占全部调查得9、3%,其余体育明星、健身明星与商业明星等均有涉及,但比例相对极少。第三个则相对来说就些许欣慰,追星行为理智在问卷设置得有关程度得问题中,有62、79%得被调查者选择了普通水平,27、91%选择了不追星,仅有9、3%选择了超级狂热这一选项。就就是否经常关注明星这一问题上,被选择最多得就是在空闲时间偶尔关注,占48、84%,其次就是不怎么关注只就是随便瞧瞧,占30、23%,只有18、6%得被调查者选择了时刻关注各种动态,说明超过百分之八十得人都就是有选择性得关注明星动态。同样,在对就是否会因明星新闻而情绪变化得调查中超过百分之六十得被调查者选择了不会。
在最后的调查结果上,我想到了几个措施来规范追星的大学生们:首先在大学生本身方面,大学生自身必须提高对离职追星得认识,应该要清醒地分析追星带来得好处与坏处,比如有得到前进动力得正能量或者娱乐休闲得好处得同时也要付出精力与金钱。追星要适度,不仅就是时间金钱不能超出自己得承受范围,心理也要适度,要明白明星与自己之间得距离。作为明星由于职业需要必须出现在聚光灯下,而作为普通粉丝必须要学会快速回归现实。大学生在选择喜欢得明星方面应当尽量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正面影响得,不应盲从或一味显示自己得独特。这样追星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反而会浪费时间与金钱,影响学习与生活,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毁坏三观。第二是在家庭方面,追星有很大一部分理由就是满足情感需求寻找精神寄托,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得转移,因此家人在大学生追星得态度上不应强硬反对,而就是适当给予关怀,加强对话与沟通,建立良好得亲子关系,了解追星得原因,深入孩子得想法,更多了解孩子。第三在大学方面,学校应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生理智追星,树立具有真实性得榜样,更让人易于接受。榜样得树立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进步得特点,应体现多元化与层次化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政治或体育,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同样为社会做出贡献,注重培养学生得批判性思维。第四则是在大众传媒方面,大众传媒就是影响学生追星得重要因素,负有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得社会责任。媒体得价值取向、报道事件得真实性等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求实事求就是,但尊重明星隐私与人权,负起引导理智追星得社会责任。
以上是我寒假实践对于大学生追星案例的分析进而引发对社会以及对于这种现象的思考,同时我自身也希望积极在明星方面汲取力量,而不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