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乡村防疫能力建设情况
(2020年8月12)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对我县的乡村卫生防疫能力建设工作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
首先谈谈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及乡村卫生防疫人员情况。我县共有二级医疗机构3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即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即卫生计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277个。县疾控中心是我县乡村防疫工作指导机构,负责我县乡村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共有卫生技术岗位48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为乡村卫生防疫工作具体实施单位,共有医护人员1883人。全县共有全科医师108人,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人,村卫生室(站)16人。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乡村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为了全面加强卫生防疫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6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项目资金改善了服务条件。12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重建、翻新,其中:留盆镇卫生院、罗店镇卫生院、余店乡卫生院已搬迁至新院区,三门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板店乡卫生院,在原有占地面基础上分别增加了8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其他7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翻新。全县共建设27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做到了全县村(社区)全覆盖。二是卫生防疫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我们加强了重大疫情、疾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特别是在新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控工作上成绩显著;巩固了全县消除脊髓灰质炎的成果,建立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预防屏障,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肺结核成功治疗率达98.8%,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态势;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网络不断健全,以县级为龙头、乡镇(街道)为枢纽、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三级卫生防疫网不断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三是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我们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完善了乡村卫生防疫体系,健全了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站)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了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多年来,通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了乡村卫生防疫人员业务素质,为乡村卫生防疫工作打下了基础。四是乡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广泛宣传“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礼仪,营造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五是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效明显。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杀,消除了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有效降低了病媒生物密度。
虽然我县的乡村防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一是乡村卫生防疫队伍薄弱。现有乡村防疫队伍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服务偏弱,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及信息化技术比较困难,从而造成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现有乡村医务人员中中医技术人才匮乏,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度较大。按照国家要求,乡镇(街道)卫生防疫人员配置比例为1/万,辖区村医配置比例为1‰-1.2‰,我县还存在较大缺口。二是乡村卫生防疫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检查设备老旧,没有后勤保障用房等配套辅助设施;乡级发挥卫生防疫三级网的枢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弱;村级卫生室信息化操作能力普遍较低,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及合理用药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三是医防结合机制基础薄弱。医防结合机制的基础是全科医生制度落实,全科医生不仅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还具有对疫情防控的敏感性,以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由于基层工资待遇低,全科医生制度在乡村难以落实,按照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标准,我县缺口很大,很难建立医防结合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解决。一是加强疾控体系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严格人员准入制度,严控非专业人员进入乡村防疫队伍,提升专业人员占比。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在实施“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防疫人员缺乏的现状。二是逐步夯实医防融合机制基础。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县疾控中心、县直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信息共享,进行排查、报告、首诊、预检分诊,提升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用成本和风险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建立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队伍,打牢医防融合机制的根基。三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救治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平台和决策指挥系统,提高早期预防、风险研判和及时处置能力。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传染病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