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山区防疫调研报告
贫困山区动物防疫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杨务军
(湖北省郧西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郧西 442600)
动物防疫防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乡镇基层,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2005年,郧西县在畜牧兽医系统机构改革过程中,对乡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郧西县基本情况介绍: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角,北依秦岭,南临汉水。境内山峦起伏,溪谷交错,沟壑纵模,平均海拔719.8米,最高海拨1798.9米,最低海拔151米。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郧西县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马头山羊基地县”、第三批国家“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农业部“中国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基地,参与制定并发布了《马头山羊》国家标准,获得了 “马头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1、乡镇畜禽技术服务中心经费状况:通过2009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乡镇中心变为“两有一无”即:有办公场所,有防疫设施,无经费。乡镇中心每年要完成县局相关二级单位的经济指标5000元(主要指产地检疫、市场检疫收费),在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主管局每年按村级防疫员人数×800元拨付的办公经费。乡镇中心再无其他经费来源,日常办公、电费、招待费、绩效工资等费用全部包含在此。
2、乡村两级人员队伍状况:
(1)、乡镇防疫人员:按照每乡镇2人配备,全县36名防检人员,属县畜牧兽医局派驻人员,事业编制在县,工作在乡。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12人,占33%,40--50岁15人,占41,30—40岁9人,占25%。通过自学,都获得专科学历,中级兽医师职称15人,其余为初级或员级。
(2)、村级动物防疫员:
①队伍构成:按照畜牧兽医局核定全县聘用1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其中11人是“以钱养事”人员,工资按档案工资标准发放,养老、医疗保险按在职事业单位职工办理;另23名是1997年“三定”时通过人事局招聘,但未进入财政预算的人员(2005年改革后称“转制”人员),单位应缴养老、医疗保险都由县局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从“以钱养事”经费中足额缴纳;其余116人长期从事动物防疫和诊疗工作,2010年由畜牧局批准,乡镇中心正式聘用,但这116人的养老保险是参加县局组织的灵活就业人员险种,其缴费金额和退休待遇都有别于“以钱养事”人员,单位和个人都没有为其办理医疗保险。全县150人均已办理由县局组织缴纳的意外伤害保险,保费由个人自理。
②年龄及学历:150个防疫员中50岁以上85人,占56%,40—50岁41人,占27%,30—40岁24人,占16%,30岁以下没有。这150名防疫员只有21名是农校或
函授畜牧兽医专业毕业。所有防疫员没有职称级别,其余129人是70年代“师带徒”或者“子顶父职”出身,从业后很少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
3、乡村两级人员工作量状况:
(1)、乡镇人员工作量:仅动物防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2名防检人员年最低需要296天才能完成,不含日常工作中的档案建设、畜牧产业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产地检疫和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等。
乡镇2名防检人员担负着各镇的动物防疫监管,免疫副反应处理,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一年365天要保证各镇所有人的食肉安全,没有空闲的时间,更没有休息的日子。其工作量详细计算如下:①市场检疫91天:每镇有一个不太规范的集贸市场,有3--5名肉贩在经营生鲜肉,乡镇也没有定点屠宰,每天早晨7点钟前必须到各自的屠宰点进行检疫,防止病死猪肉上市,来回需要2小时,一年需要730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91天;②养殖大户监管135天:光指导养殖大户防疫,填写养殖档案,“瘦肉精”及违禁药品应用监管等工作。平均每镇有猪、牛、羊、各类养殖大户45户,按春秋防疫各去1次,日常指导和监管1次,一年1户需要3次上门,加之山区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累计加起来一年要有135天为大户服务。③动物防疫应急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27天:化解免疫反应引起的矛盾必须户户到,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处理这些矛盾及协商补偿金额需要20天;由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安排或者农户畜禽死亡报告等需要进行动物流行性病学调查一年最低需要7天时间才能完成。④其他动物防疫工作43天:县局春秋防疫及年终总结会议6天,春秋两季村级防疫员培训、报表4天,防疫结束后血样采集4天,春秋村级防疫员考核12--15天,迎接各级防疫检查10天,一些临时性防疫工作7天。
(2)、村级防疫员工作量。
全县辖18个乡镇(场、区),287个村,2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6万人,版土面积3509平方公里。2011年5月份全县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15.3万头、1.87万头、8.3万只、82万羽。150名村级防疫员县内春季人均防疫猪、牛、羊、禽分别为1011头、125头、553只、0.55万羽。
在村委会配合好,农户支持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一个季度防疫工作需要 96天,春秋两季要192天,再加上每月补防需要3天时间,一年在防疫上累计需要210天。一个防疫员一天最多只能完成一个村民小组的某种疫苗的单次注射,如:在一个村民小组,猪、牛、羊、禽的所有国家强制免疫疫苗注射完毕,一户需要上门 6次,一组需要6天,即:猪瘟和猪口蹄疫、猪蓝耳病各一天,牛羊口蹄疫、羊痘各一天,禽流感和鸡新城疫各一天。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圈舍条件差,防疫员还要调换疫苗,必须早去晚归。入组到户防疫必须要家家到,圈圈看,日均步行15公里以上。由于一个防疫员负责两个村,从家到防疫点每日往返里程在30公里左右,偏僻的小组还达到40公里,如:马安镇的钱盘子村8组、锡洞沟村9组等,防疫员需要骑一小时的摩托车才能到达。
4、基层防疫人员待遇状况。
(1)、乡镇两名防检人员月基本工资由县财政预算,36人人均工资1130元,每月按时到工资本,绩效工资及其他补助由各乡镇中心自筹,但实际上乡镇中心无经费来源,每年人均只发电话费、车辆加油等费用900元,其他应发绩效工资及各项补助一概没发,由各人在工作之余通过出诊、卖饲料兽药等形式想办法挣取。一年没有节假日,加班工作下来日均只有30—50元微薄工资报酬。
(2)、村级防疫员每年县局按2村1人4000元拨付,在乡镇中心考核完全合格,没有出现免疫副反应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足额工资。一名防疫员一年确保工作任务完成需要210天,也就是将近一个人一年的法定工作日250天,按年算日均只有10元,按实际工作日算日均只有19元,低于湖北省最低工资标准(我省最低工作标准是600元/月、6.5元/小时)的45%。
5、免疫副反应处理情况。全县动物免疫副反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0.3%范围内,2010--2011年期间猪、牛、羊、累计有458头发生,其中231头轻微的发烧停食,227头严重的当场或几天后死亡,农户损失达22.7万元,通过与农户协商实际补偿10.5万元,兽医本人承担医药费1.5万元。
(1)、处理不当的后果。免疫副反应农户理解甚少,都认为是兽医的责任,若不及时处理,农户到兽医家哭闹,还有的把死猪背到兽医站办公室,漫天要价,影响兽医站日常工作开展,严重的挫伤了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2)、处理程序及方法。个乡镇每年在防疫培训会上就加强培训,尽量减少事故发生,若发生按责任书上规定予以处罚,即出现一例罚防疫员50元,让其及早消除在萌芽状态。防疫员的确无法协商解决的,2小时内报畜禽技术服务中心,畜禽技术中心2名防检人员3小时内赶到,调查情况,勘察现场,属免疫反应予以确认,并与农户进行沟通,了解其想法和要求。迅速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说明情况及处理意见。由分管领导向镇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解决资金来源和金额。在征得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向农户说出处理意见。
(3)、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在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乡镇,在保证“少给、不上访、农户同意 “的前提下,50斤以下小猪按当时的仔猪市场价补偿,50斤--150斤按500—1000元不等补偿。一般资金来源都是在民政救灾资金中解决,政府没有专项资金。由农户写救济申请,乡镇长签字,在民政办领取。实际工作中,乡镇领导极不愿意违规挪用救灾资金解决此类问题,也是从维护稳定角度考虑,被迫无奈。若乡镇领导不支持畜牧事业发展,则由乡镇畜禽技术服务中心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都是农户受损,兽医受气,畜牧中心吃亏。
二、当前基层防疫队伍及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明显看出我县动物防疫队伍及工作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经费不足。乡镇中心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开展,如乡镇严格按要求储藏疫苗,一年电费最低需要4300元,而实际上乡镇为了节约电费,春秋防疫结束后,就切断电源,让其自然存放,降低或丧失了疫苗效果。由于经费原因,乡镇动物防疫密度、档案建设、疫情监测、季防月补等工作都没办法达到最佳效果。
2、待遇太低。乡镇两名防检人员是“责任无限大,工作无限累,担子无限重,待遇无限低”,致使在实际工作上不主动,不热心,时刻在为生计操心。年轻的人员随时都有另谋出路的打算,中老年人员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思想,缺乏工作激情。乡镇中心每年都为村级防疫人员的聘请而操心,虽然解决了村级防疫员的养老保险,但少许工资与繁重、又累又脏的防疫工作极不相称,吸引力不大,每年人员流失严重。
3、年龄偏大。防疫人员年龄偏大,对当前繁重的防疫工作力不从心,既要免疫注射,又要填写档案,忙不过来,工作质量不高,难以迎接上级各项考评验收。
4、专业技能不高。村级防疫员很少经过专业培训,理论知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有效提高防疫质量。
5、免疫反应无补偿。导致防疫员不敢足剂量注射,为减少事故,怀孕、患病动物漏注,降低了防疫密度。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要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村别多少、人口、农户数量、畜禽实际饲养量、规模养殖情况等为参考,测算办公经费,每个乡镇在3—5万元适宜,根据工作业绩好坏,考评拨付,确保乡镇中心有钱干事、乐意干事、安心干事。
2、提高待遇。各乡镇两名防检人员既然属局派驻人员,就要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核发待遇,不能搞县乡差别,按照全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统一发放,实现系统内的公平。村级防疫员的工资不能低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人员聘用手续,缴纳“三险”。
3、定期培训。由县局组织,对所有防疫员一年一培训,增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每年定期考试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
4、健全防疫员录用和激励机制。在核定全县村级防疫人员总人数不变的的基础上,每年按照空缺人数,由县局统一制定招聘方案,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明确最低服务年限,优先参加全县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可参照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方法)让愿意从事畜牧兽医事业人员真正能在基层锻炼、学习、成长、发展,晋身有机会,前途有盼头,工作有激情。
5、出台免疫副反应补偿制度。《动物防疫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动物防疫法已生效实施4年了,而至今没有出台补偿标准和补偿程序,为基层实施动物防疫造成了工作难度,由此引发的矛盾极大的降低了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我县应迅速出台免疫副反应鉴定方法、责任承担比例、补偿标准、补偿程序等相关内容的制度。
第二篇: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近期,深入XX乡XX村,通过与村干部的座谈交流和对困难家庭的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脱贫进行了调研,现就XX乡XX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岳西县边远贫困山区,属于重点贫困村,XX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2048人,其中五保户43户43人,低保户83户122人,贫困户185户576人,201X农民人均收入4623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60元。
二、贫困原因
1、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基本都是山地类型,适宜于发展农作物的耕地和农田较少,导致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很低,而且大部分都是产值不高的农作物。
2、交通条件落后。由于地处岳西县边远山区,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县城,路面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去县城的班车次数少,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3、发展意识滞后。大部分群众已习惯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传统小农意识观念尚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自我创新能力,近几年除推广薏仁米种植外,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没有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进程缓慢。
4、集体经济薄弱。村内虽然在近几年成立了几家专业合作社,但目前还没有一家集体实业,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房屋出租和沼气车辆出租。公益性设施、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投资,通村道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群众的出行、致富。
5、劳务报酬率低。因人均耕地少,村上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目前稳定在8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40%,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固定打工。极少数的务工者在外创业和单位上班,大部分都是以建筑工地、服装加工和餐饮业服务为主,缺乏专业型、技术型工种,主要靠重体力和延时服务获取报酬,劳务回报率低。
6、老弱病残严重。该村群众土地收入有限,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家有老弱病人需专人长期照料,外出务工受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是导致该村贫困家庭比例大的一大因素。在我们入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年终才回来一次。部分人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在外上学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选择在外地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三、发展优势
通过驻村体验和入户调查,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来看XX村的发展优势和形势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力度大。XX村为重点贫困村,201X年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201X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集中全力抓基层设施和产业发展。县扶贫办、统计局和乘风制药有限公司对口支持,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扶持。调查组一致认为应该抓住这几年政策上的优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2、村两委班子团结、干劲十足。201X换届选举后,新一届的两委领导班子十分团结,能力强,敢闯敢干,积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对全村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争取道路、农田水利、教育、医疗等行业部门的资金项目,完成王湾、窑形、南河9.1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实现通组水泥路全覆盖,完成平河片250亩薏仁米基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上畈、石桥农饮工程,解决5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幅改善本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群众的发展意愿强。调查组深入平河薏仁米基地。详细询问了薏仁米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大部分农户都对薏仁米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4、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村有三个专业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的农户都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收购农产品,保证了价格和销量,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
201X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就为XX村确立了“三年脱贫,五年小康”的总攻方向,“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巩固温饱成果、甩掉贫困帽子”的总攻目标。通过一年的发展,XX村的面目取得了不小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彰显出新的活力。但要想真正甩掉贫困的帽子,率先脱贫出列,我们认为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从我们对脱贫示范户蒋继东的情况了解来看,他在201X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家庭贫困,收入低。但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大力发展薏仁米,为家庭增收2000元以上。还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在街上经营一家家用电器商店,取得了不小的收益。政府扶持是依靠,自己想点子发展才是关键。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目前XX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增信心——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决心,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尤其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要认真宣传解读,只有让群众明白政策、了解其精神实质才能变为实际行动。二要做好邻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情绪疏导工作。要将稳定作为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村社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的大小矛盾和隐患及时排查、认真化解。对个别群众思想上存在的消极、不满情绪分析原因,正确引导。三要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以身边典型事例、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教育引导群众,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情绪疏导、典型引路,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以和谐、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投身于创建美好家园的生产生活之中。
夯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夯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按照“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巩固温饱成果、甩掉贫困帽子”的总攻目标,加强村两委会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建设,确保基层组织各项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开展,切实增强村两委会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聚各方之力,加强对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人畜饮水、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扶持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形象和村容村貌。
强技能——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综合技能。切实打破目前该村群众在家靠传统耕作方式种地糊口、出门靠重体力劳动打工赚钱的粗放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对群众综合劳动技能的培训,使每家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种养加和出门务工技能。一要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广播学校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对群众进行农业种养加和外出务工相关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科技能量和劳动报酬。二要组织教育群众互帮互学、互相提高。以社组或群众生产经营类型的不同划分互帮互学小组,引导、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互帮互学互促活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劳动技能。三要注重对年轻一代靠勤劳致富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养。
调结构——调整生产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在生产经营方面:要逐渐改变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模式,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林果业等多业并举的路子,形成农村生产经营良性循环产业链。
送科技——向村社及群众提供适用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乡村干部和下基层联系帮扶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做好科技服务工作,灵活扑捉、提供市场信息,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一要做好适用新技术的服务示范工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范家营村的有关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林果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主动做好相关院校、科技单位与群众的牵线搭桥工作,要结合村情民意,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示范服务效果。对部分已形成传统观念、群众早已习惯,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和流程,要引导教育群众逐步转变,切实将各项生产活动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二要做好农业生产新品种的推广。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每年向群众推广1—2个农林种植新品种,淘汰和改良劣势传统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及时提供和传递有关农业种植导向、农产品销售、劳务用工等一系列有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中的作用。
扶龙头——扶持农村带头人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每个地方、每个行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龙头”作用的带动,XX村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同样。因此,要做好农村带头人和已成立薏仁米产销专业合作社“两个龙头”的扶持、发展和壮大,使其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农村带头人的培养上,按照10—20户1人的范围规模,力争三年内培养20—40名涉及农业种、养、加,能够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乡土人才和农村公益事业领头人。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扶持力度,配套完善功能设施,充分发挥对该村及周边乃至全县薏仁米产业的带动作用。
五、结束语
此次摸底工作旨在了解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过程中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困境。党的十八届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要求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政策,总书记在近期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脱贫攻坚刻不容缓,要打好这次脱排攻坚战,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XX村作为重点贫困村,是此次战役的难点与重点,要抓好当前政策的巨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自己和产业发展计划,完成总攻目标,力争早日脱帽,率先脱贫出列。
第三篇: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努力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村委会的调研思考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镇**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
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一、**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地处**镇西北角,东与**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二、**贫困山区发展中存在的因难和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三、对提高贫困山区发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争取救济救助与推进“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的基础
上,财政每年应划出一部分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的行路、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五难”民生问题,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决制止和杜绝乱砍滥伐行为,同时开展好四旁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家园。要大力倡导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生活对植被的破坏,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调整优化结构,拓宽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子。一是要确立产业定位。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同时,变单一的粮食型农业向复合型农业转变,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程度,切实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葡萄、香葱等高效农林产业,建立特种产品基地,发展壮大贫困山区经济。三是要延长产业链。重点引进一定规模、高起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四是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扶贫的始终,用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五是要念好“山”字经。重点发展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业,不断改良品种,加强疫病防控,努力提高出栏率和肉品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山区群众收入水平。
(五)转变工作作风,在为民解困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倾听民声,了解民苦,解决民盼,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做到缺资金帮协调、缺科技帮培训、缺方向引路子,切实为民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群众观点在生产中升华,群众路线在生产中实现,群众利益在生产中保障,群众工作在生产中提升。
第四篇:防疫调研报告
凉州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几年,我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密切配合,科学防治,群防群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然一直威胁着各地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我们畜牧兽医工作者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
3月初,我区召开了全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按照“对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散养畜禽实施集中免疫,对漏免、新补栏的畜禽及时补针”的免疫要求,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对鸡新城疫实施全面免疫,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应免尽免,不留空白点。同时,强调要做好小反刍兽疫、兔瘟、布病、炭疽等疫病的因病设防工作。向38个乡镇下发了口蹄疫灭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活疫苗,猪瘟活疫苗,禽流感灭活苗,禽新二联苗,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等因病设防疫苗,下发了防疫冷藏箱、强力消毒灵、注射器、针头、碘酒、药棉等。本人也参与了大柳、高坝及发放等数十个乡镇的春季防疫工作考核,现将我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一是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工作由业主自行负责,由兽医站技术员负责监督、指导;二是农村散养动物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普免,其余时间对漏免和新进动物进行补免。
(二)强制免疫和自主免疫相结合。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由动物防疫部门进行免费强制免疫,其他病种由畜主自费自主免疫;散养户每年春秋两季统一由政府、畜牧部门免费圈舍消毒二次,平常由畜主自行消毒。
(三)动物疫病防治成效显著。我区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的免疫率都在规定标准以上,同时,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综合防控措施不断加强,确保了我区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
(四)队伍健全、基础建设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
二、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动物防疫意识不强,主动配合不够好。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部分养殖大户存在不按程序进行科学免疫的现象。
(二)乡镇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我区辖38个乡镇(街道),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快速诊断器械,检测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治效果较低。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管理。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动物防疫工作不仅纳入单项目标管理,而且纳入综合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动物防疫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稳定基层防疫队伍,落实好事业人员的的绩效工资及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机制。我们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快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筑牢基层动物防疫网络屏障,切实解决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积极提升乡镇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广泛宣传发动。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动物疫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组成完善的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四)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两强化”(强制免疫、扑杀、封锁、检疫、消毒,强化疫情报告、防疫监督)综合防制措施,切实加强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市、乡(镇)两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消毒、控制和扑灭工作。春秋两防工作结束后,应加强督促检查、查漏补缺,对免疫指标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禽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检疫监督。我区近年发生的多起动物疫病都是由外引畜禽引起的,为了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到外地购买畜禽必须严格实行申报检疫管理制度, 严禁私自乱引。我们要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对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标、点物、登记,对运输的猪、牛、羊、禽等必须加强检疫,对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来路不明的“三证”不全的畜禽进行补检重检,坚决杜绝外疫传入及疫情扩散。各地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用畜禽,最好做到自繁自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疫病传播。
(七)搞好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疫队伍素质。定期和不定期的加强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尤其是乡镇防疫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第五篇:贫困山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农村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贯彻“三个代表”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贫困山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既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任务。近年来,各个地方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准来严格对照,绝大多数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农村“两税”免征后,农村的党组织建设表现出了一些新问题,村干部“无事”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认真研究当前农村的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存在的难点
通过调查,综合分析当前贫困山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大难点:
难点之一:班子缺乏战斗力,发展观念落后,工作职能转变难。
一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弱化,缺乏战斗力。被重点调查的26个村8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17名,占总数的19.8%;60岁以上的就达28人,占32.5%;初中及以下文化的63人,占73.3%。其中有个别村,没有一个35岁以下的党员,不识字的党员达三分之一以上。二是村支两委班子弱,缺乏凝聚力,发展观念落后。调查中,自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有几个村至今没有一个村干部真正管事,各行己事,一盘散沙,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用他们的话说,“不收税了,村里没有事可做。”95%的村支部一年到头,支部会都没有开过一次,对组织建设更是不闻不问。“收税干部”帽子紧贴心上,工作职能转变难。[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弱,资金严重缺乏,实事兴办难。
据调查,笔者所在市还有90%村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实事兴办艰难。在笔者所调查的26个村中,只有4个村或多或少有一点集体收入,其它22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建立良好的发展秩序难。
一是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诸如村道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动员大家投劳,拒不履行义务的农民总是大量存在,靠说服教育做思想工作难见成效,来点硬的又怕触及“高压线”,从而导致矛盾重重,工作无所适从。甚者有的农民故意出难题,找岔子,个别村民为非作歹,打击报复村干部,导致村干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即使有一点信心,也会“龙起头蛇收尾”。三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心里总是不平衡,想不通,不但自己不配合村上的工作,并且还煽动群众与村上的工作顶着干,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是热点难点问题多,矛盾难化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党建、经济工作,还是计生、综治工作,到了基层,都是中心工作,都是硬任务,每项工作都松懈不得,加上山林水土纠纷等,农村工作可谓矛盾重重,但村干部权小位轻,对很多工作有心无力,推动不下,解决不了。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
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想当。当前农村工作各种压力大部分落到了村干部肩上,加之工作难度大,矛盾复杂,一些村干部因此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守摊子”的思想。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普遍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致使村里一些有才有能的中青年农民宁愿外出务工经商或当平民,也不愿当村干部。三是后备干部成才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危机。一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村的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有的村自然条件恶劣,村中大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少,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另一方面部分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些村支书怕培养了别人会顶掉自己,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还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性,不同宗派的,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对发展党员求全责备,把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关在了“党门”之外。在调查的26个村中,大多数村几年未发展一个党员。由于平时村里没有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造成“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n
bsp;上述问题,既有一定的个性,又有很强的共性,在笔者所在市的农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客观地分析,当前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第一.部分乡镇党委对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党委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计划生育等“票子”和“帽子”工作上,对基层组织建设抓得不够,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没有具体的措施,对村干部关心不够,关注不够,片面强调奉献的“无私性”,而忽略了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长期性。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相对弱化。
第三.集体经济薄弱,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作为山区地方,由于历史和地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村级经济实体发展一直处于低谷,再加之“两税”的全面免征,“村级财政”政策性消失,而相关政策又滞后,95%村开始出现“经济空白”,甚至出现“政治空白”,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四.教育管理方法滞后不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教育管理方法的意识不强,“听之随之”,“放任自留”,不主动,不积极,不创新;另方面是教育管理手段、设施等严重落后,跟不上党建工作的需要。
第五.部分村干部素质较差,困扰着班子自身建设。绝大部分村干部素质较差,没有开拓创新意识,缺乏干事的斗志和勇气,班子建设形不成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思考与对策
笔者认为,做好农村工作,抓好贫困山区农村党组织的整治和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是在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上抓深入,切实解决“合力”问题,做到“有人抓事”。
第一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按照“细化、量化、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基层党建工作目标,把党建目标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要严格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关键作用;村级组织建设要采取“领导办点、部门联村、三级联创”的办法,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的办法,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二是严格考核,明确奖惩。按照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形成“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第三是典型引路,全面整治。在抓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建议对全市现有的难管村、后进村重点排查,摸清底子,由市乡两级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进行一次认真、彻底、全方位的整治。整治的重点是制瘫、治乱、治散、治穷,对工作难以开展的支部,果断调整;对支部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可以从乡镇机关干部中下派。
二是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新招,切实解决好“能力”问题,做到“有人管事”。
要在农村大力开展“三培养一健全”活动,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建立健全村支两委班子。切实做到:
1、培养党员能人竞班子。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培养和选拔干部的环境,提高党员能人发展经济和参与“两委”班子的积极性。
2、依照法律选班子。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实行公推直选,把那些办事公道、群众拥护、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
3、重点整顿建班子。要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难管村、后进村整治,对问题较突出的村班子进行及时调整,配齐配强。
三是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上寻良策,切实解决好“实力”问题,做到“有钱办事”。
农村税费取消后,“村级财政”的政策性消失,无“实力”问题的明显出现,使农村干部对如何开展工作变得无所适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政力也有逐渐削弱的趋势。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果的同时,要着力加紧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和驾驭市场的本领,特别是要把年轻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其次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开辟多种增收渠道。三是走“自给工程”或“经费基地”模式,引导“两委”成员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合成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大力发展农村行业协会,解决村级财政。五是清理债权债务,盘活现有集体资产,充实“实力”。同时市委、市政府要出台一些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干部各显神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力争用5-7年左右的时间,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
四是在实现规范管理上花力气,切实解决好“阻力”问题,做到“有章理事”。
一则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重大村务先由“村两委班子酝酿形成初步意见,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议事机制。真正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公开
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灵活、公开监督有力,做到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二则“两委”班子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制度行事,按工作成绩考核,解决“一盘散沙”和“各自为阵”的问题。
五是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活力”问题,做到“有能办事”。
一要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村干部上下功夫。要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机制,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推进村主要干部的异村任职、跨村交流。二要强化实践锻炼,在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上下功夫。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干部老龄化、后继乏人的状况,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注意把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务工经商能手中的能为群众办事,有本领和技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优秀人才纳入视野。三要强化培训,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下“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实际,要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解决好基层干部面对新形势“不会干”的问题。
六是在提高村干部各种待遇上抓落实,切实解决好“动力”问题,做到“有心做事”。
要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对农村干部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从工作、生活上多角度地关心爱护他们。政治上,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支部书记,该表彰的大力表彰,能提拔的尽量提拔使用,报考公务员的可适当放宽条件。在经济上,尽可能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原则上其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政绩档案,进一步完善村支书、村主任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