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0:4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

近期,自己就我县果农素质状况及近年来技术培训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农业人口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农村劳动力xx万人,占农业人口的xx%;农户xx万户,果农户占农户的xx%以上。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采取聘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专题讲解、选送务果能手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短期培训、县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印发果业生产培训资料等方式,加大果农技术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培训果农约x万人次。同时,xxxx年有xxx名果农通过了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农民职称等级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xx%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仅占x%,xx%的人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程度。

二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不高。农村科技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少,群众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查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素质培训的原因时,调查结果显示xx%的调查对象对培训缺乏恒心和持久性。

三是农村劳动力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信息来源单一,传播速度慢。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造成年复一年的开展培训,但内容单

一、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是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最少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最少需50学时,分别需要800元和1000元。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需要,而多数农民又不愿或无力支付培训费用。

三、提高果农素质的建议

(一)大力扭转果农观念。果农是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果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果品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果农不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只是修剪果树,施肥打药,现代果农,应该成为果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个果农实质上就是一个果品经销企业的老板。果农既要会生产高质量的果子,又要善于研究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农。

(二)增强培训针对性。要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结合现代果业发展需求,围绕示范园建设和果品销售,开展层次较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旨鲜明的专题培训活动,示范带动,全面提高果农素质。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应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和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骨干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应围绕果树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精准化施肥、标准化生产、果园认证管理、果品营销知识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先培训县镇技术人员,由县镇技术干部分包镇和重点村,由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骨干包村包户进行培训。

(三)提高技术骨干待遇。在目前县镇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是提高果农素质的有效途径。应继续坚持考核认定的方式,通过和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合作,每年选拔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农民技术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在此基础上,应选拔确定200多名技术标兵,根据每名技术标兵所持证书等级,每月发给一定补贴(高级农技师120元、农技师100元、农技员80元),指导、带动、辐射高标准示范园建设。

(四)丰富果农培训形式。一是依托项目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现代果业项目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开展培训活动。二是突出阵地培训。依托县果业中心、专业合作社和民办培训机构,采取集中与分散、经常与短期、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三是现场操作培训。组建果业服务小分队,“面对面、手把手”现场指导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四是考察观摩培训。组织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示范户、生产典型户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生产经验。五是开办专栏培训。举办电视专题讲座,编播果业实用技术,指导农民学习。六是借助科技书屋培训。发挥农民科技书屋和村级农民培训中心的作用,通过借阅图书光碟,增强农民科技知识。七是信息平台培训。利用科技12396专家咨询电话,在线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利用州果业网站,鼓励技术干部撰写刊发果业调研报告、科技论文、供求信息等,为有条件的果农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五)健全培训保障措施。县果业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全面加强果农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各镇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加强领导,确保任务落实。在培训的组织上,要紧密结合果业生产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方便组织、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在经费保障上,应把果农实用技术培训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结合起来,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并鼓励果农自筹经费参加培训。同时,应建档立卡,落实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显著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任务落实。

第二篇:果农间作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大学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导教师: 专业文献综述果农间作研究进展古丽尼散木.买买提林学与园艺学院园艺(特色经济林方向)园艺(041)班043231122廖康职称:教授

2008 年 12 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题姓 学专班学指

果农间作研究进展

作者:古丽尼散木.买买提指导老师:廖康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内容,总结近几年来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特点:间作的光分布与利用、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施肥水平对间套作作物性状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多;间套作水土保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状况及作物地下水分等方面研究较少。提出间套作在栽培措施方面应注意的关健问题:合理安排间套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采用共生系统施肥法(即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

关键词: 果农间套作;光照强度;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前言:间套作是指同一田地上,生长季节相近或相似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按一定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1].据记载,在中国汉代间套作己有萌芽,在南北朝时代得到了初步发展,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栽培方法[2]。通过合理的间套作,可以提高光、温、水、气、肥等各项因子的利用效率,比单作得到更多的收获量;中国人多地少,耕地逐年较少,通过间套作种植方式,不仅能使单位面积土地产值提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国内外对间套作的研究一直较多,但很多只停留在各种间套作模式的建立、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上,间套作生理、生态效益等方面研究不够全面。

1.1间作的光分布与光能利用

光是农林间作中最受人重视的因子之一。农田中林木对农作物的遮光作用被称之为“光胁地”[3]。树木的形态指标,如树高、冠长和冠幅以及它们在农田中的排列形式(如行向、株行距等),无疑是影响遮荫的主要因素,所以多数人对遮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这些因子的探讨上。探讨光在农田中的分布,或者说林木在农田中的遮荫面积和遮荫时间,均是基于气象学和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气象学原理,太阳的视运动方程由以下一组方程描述[4]: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δ=0.006918-0.399912cosdn-

0.006758cos2dn-0.002697cos3dn+

0.070251sindn+0.000907sin2dn+

0.00148sin3dn

sinA=-cosδsinω/cosh

cosω=-tgψtgδ(h=0)

式中h是太阳高度角;ψ是地理纬度;A是太阳方位角(中午为0,上午为负,下午为正);ω是太阳时角(中午为0,上午为正,下午为负);δ是太阳赤纬;dn表示从1月1日起到计算时的天数。

利用上述方程结合果树在农田中排列方向、株行距、树高、冠幅等参数,依据几何学原理来描述林木的阴影在农田中的移动规律,计算出果树的遮荫面积和遮荫时间。一般认为,合理的农林间作能够提高总光能利用率,原因是由于林木的存在使总的有效光合面积和时间增加同时小气候的改善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许多人在枣粮间作和杉粮间作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

1.2光照强度

解艳华在果树间作效应的研究中表明,果树对行间的遮阴主要发生在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斜射时,因太阳方位和方位高度角的变化,其遮阴范围不同,并有单株遮阴范围和受双行影响重复遮阴范围,随着树高变化而逐年增大。研究显示果树不同生长高度8月初的遮阴范围,此时叶幕最厚,也是间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树高在3.9 m以下时,行间的遮阴范围在13.3%-60.0%,树高在2.8 m以下时,对行间的遮阴范围不超过40%,交互重复遮阴不超过23%,可满足作物生长。在交互重复遮阴30%以上,遮阴范围超过50%时,则不利间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果树树冠及间作物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使果树间作系统内光照强度明显减弱。上午10时连续5d的观测,4年生果树与大豆间作后光照强度仅是正常光照的7%,大豆为10%,树阴40%。树阴下的光强随树龄增加而越来越弱,5年生为正常光照强度的34%,在4-6万Lx,可满足多数作物生长,6年生时为23%,则不利于间作物生长,此时种植的大徒长,成熟晚[5]。

1.3间套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宋同清等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间作白三叶大田试验,研究其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白三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消耗了部分有效磷;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早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从而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6]。解艳华在果树间作效应的研究中表明,果树间作后比清耕单一果园的环境条件有明显好转,对间作区和清耕区的观测表明,果树间作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同时由于注意了土壤培肥,加大了有机肥的投人以及秸秆还田、豆科类的生物固氮作用,使土壤养分得到明显改善,取样分析各种含量均增加,有机质提高20.4%,氮提高21.1%,磷为13.0%、钾为4.6%。果树与间作物之间的影响间作面积不超过80%的矮棵作物合理间作,果树正常管理后,果树从第4年开始产量明显增加,从4年生时550 kg/ hm2,可上升到7年生时的6320kg/hm2。但如间作面积占90%时,对幼树生长不利,对3-4年生树调查,果树生长慢、冠径比正常间作的小3069,径粗减少25写,产量仅是对照的5069。因此间作只能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种植,在果树1-3年生时,间种4.0 m条件下,大豆可达到3 000 kg/ha.4---6年生行间种大豆,间种3.0 m时,由于树冠加大,行间光照少,产量逐年下降,至果树6年生时,行间大豆产量仅为1200 kg/ hm2 [7]。

1.4水土保持作用

向万胜等对三峡库区花岗岩坡耕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土流失规律的定位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地面覆盖率差异较大,三熟制下或与多年生植物(牧草、黄花菜)间作时地面的覆盖率为67或82%,明显大于两熟制(39%),夏季作物为花生时雨季的地面覆盖高于夏作为红薯,其土壤及养分流失量亦相对较低。吕军杰等在半湿润偏旱的豫西丘陵区坡耕地上,进行了夏休闲期间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作物(麦-花生)的防径流效果较好。比对照(一般耕作)2.3mm,比免耕、深松也减少1.87mm 与1.59mm,比深翻耕作减少4.77mm[8]。

1.5间套作的经济效益

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种植模式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其应用价值的主要依据。张春凤等对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研究分析到,对各类间作模式投入产出的核算结果,可看出间作大葱效益最好,其次为大豆,红小豆,西瓜;而生物产量最好的是大豆。间作收入的好坏受市场左右,在果农复合生态系统中,幼龄果园间种作物的平均收入每公顷2000-3000元,建初期,经济收入主要靠间作农作物,以后随着果树收益的农年增多,间作的逐作物的收入则逐年下降[9]。解小艳等研究表苹果树果树间作系统的具体配置是果树行距4-5 m,在果树行间进行农作物间作,使单一果园结构变为果树间作系统结构,不仅使果园的水平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使果园的垂直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果树间作可获得早期效益,以短养长,解决果树见效慢的矛盾。由于果树的间作而改善了果园的环境,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增加有机质,利于果树生长[10]。葡萄与草每间作。高矮结合,上下利用,阴阳互补,可使两者获得双高产。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三友村农民唐维忠,对0.8公顷土地进行葡萄和草莓间作栽培,年年获得高产高效,666.7平方米收人均在万元以上,产量和效益是过去单作的2倍多[11]。

2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可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作物间套作研究较为广泛,其中对间作的光分布与利用、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施肥水平对间套作作物性状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多,对间套作水土保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状况及作物地下部分等方面研究较少。间套作模式能否成功,除了要遵循一系列原则(株型高矮和肥胖搭配、根系深浅搭配、作物阴阳搭配等),在栽培措施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共生系统施肥法(即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12].参考文献:

[l] 石建国,河西灌区玉米间套作吨粮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玉米科学2000,8(3):46-50.[2] 吴存浩.中国农业史.北京.普官教育出版社.1996:554.[3] 熊文愈主编.中国农林复合经营研究与实践.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40-46.[4]王汉杰.池杉、稻麦间作田中光照条件初步分析.南京林学院学报,1984,(1):147-156.[5]解艳华等.果树间作效应的研究.北方园艺,2007(1):28-29.[6] 宋同清,肖润林等.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的土坡环境调控效果.生态学杂志,2006,25

(3):281-285.[7]解艳华等.果树间作效应的研究.北方园艺,2007(1):28-29.[8]吕军杰,姚宇卿,王育红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城水分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土壤通报,2003,34(1),74-76.[9]张春凤,李雅贤等.牡丹江半山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2月,第一期。

[10] 解小艳.果树间作效应的研究.北方园艺.2007(10):28-29.[11] 蒯波等.葡萄草莓间作双高产果农之友.2003,No.2:43.[12]何承刚,黄商宝,辛培尧.小麦不同施氮期对间套作小麦玉米品质影响的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4):402-404.

第三篇:煤矿职工素质调研报告

煤矿职工素质调研报告

------提高培训效果的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职工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怎样提高培训效果,怎样让培训不走过场,学员对安全生产培训是个怎样的看法,学校应该怎样考核培训取得的效果?通过访问学员,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对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质量监控方面做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我校为四级培训机构,负责全矿的一般工种培训,全矿三四千人,每年培训将近三千左右的工人,对比全校不到三百人的培训面积,培训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为了适应安全形势的需要,培训内容也愈加繁多。那么,培训效果究竟如何?我通过询问任课教师,抽查学员考试试卷,得出如下结果。

一、实践操作课学员掌握情况良好。

我校的实践课有自救器的使用,创伤急救和专业课的实验。自救器的使用这门课要求每个学员上台佩戴自救器。在学校没有制定自救器量化考核标准以前,虽然任课教师要求学员每个人上台佩戴,但如果学员人数多的时候,有些学员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轮到自己的时候不会佩戴,或者投机取巧并没有佩戴。自救器要求学员100%佩戴并在30秒内完成,但实际往往达不到要求。后学校制定了自救器量化考核标准并专门配备了秒表,有了这些硬性约束,学员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佩戴一次通过率达到

95%以上。

创伤急救无硬性要求,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演示后进行提问,要求部分学员上台演示。这门课一般在试卷上出题来检测学员学习水平。但无法测出学员实际掌握情况。尤其是具体的创伤急救方法,若学员不亲自操作急救方法,而只记住理论内容,那么以后在工作的时候若用到,学员会不会操作仍是个问题。自救器使用是硬性规定,但对必要的急救常识的掌握,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业课的操作实验是由专业教师带队去实验室,由教师边现场操作并讲解。对专业课来说,教师借助实验仪器讲解专业原理,可以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

二、理论课学员掌握情况。

将近五天的理论课学习,对于内容繁多的煤矿安全知识来说,时间远远不够,延长教学时间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但学员学习效果究竟怎样,我对某班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跟踪调查。

该班60人,每天出勤55个左右,也就是说每天都有5名学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请假。学员有客观理由可以理解,但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再一请假,时间就更少了。学校虽然对请假管理严格,但是仍有学员请假后偷偷上班,其不外乎经济原因:上班产生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学习产生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1、学员单位对送职工培训学习热情不高,应付了事,队里有情

况仍叫正在培训的学员回来上班。

2、培训期间工资较低,学员不愿意培训。对于这两点,这就不仅仅需要学校与基层密切配合,还要求上级领导赋予学校一定的权利,对此种情况加一是大处罚力度,将学员出勤,学员成绩与队领导的考评挂钩,二是保证并提高学员培训期间待遇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员一有事就请假的问题。

保证了出勤,在课堂上也要让学员坐的下去,听的进去。对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技巧是应尽之责;对学员来说,在目前情况下考试应该是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二法宝。我校一般实行的是闭卷考试,但在监考过程中,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不在少数。

这类人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煤矿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上课的时候虽然听的懂,但考试的时候由于记忆力问题,仍旧不会答题,只得抄自己笔记。

2、上课的时候就没听讲,笔记也没有记,考试的时候抄别人的。

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往往填空题,选择判断答得比较多,手指口述也会背,但对于问答题,则往往求助于笔记。第二类人,则是什么也不会,一直再翻看课本。

如何禁止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建议。

1、对待试卷题目,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类型的考试。现在有很多考试都是采用大题量,选择题的形式。原来采取过论述题的形式,但效果不理想。但试卷上都采用单选与多选结合的形式,理论上可以保证题量较多,让学员来不及抄袭。但在实际实行中,则要和任课老师协商好,并且 上级各种检查往往要检查试卷内容,改变出题形式则有一定风险。

2、对待学员成绩,学校现在采用的是自救器和手指口述必须过关才能参加考试。成绩不过关交补考费后可以参加补考。这样就让学员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补考就是一交钱就让过了。而补考监考严格往往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就建议取消补考。一次不及格直接参加下次学习。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求有一系列的补充措施。可以把自救器和手指口述以至创伤急救操作编制量化标准,按一定比例折合考试分数。同时,在每次考试后进行试卷总结,若一道题错90%以上,或这道题没有讲过则分清责任,对任课教师或者试卷管理人员进行处罚,以增强其责任心。

采取这些方法,只是釜底抽薪,强制性的让学员学习。我们还应该探索其他方式,切切实实的让学员把学来的安全培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3.12

第四篇:关于农民素质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素质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人:

关于1农民素质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民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农村人口基本状况

省20010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1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477万人,占总人口的 58.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30%。2010年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01%。1已经成为全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省区之一。

在年龄构成方面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劳动力占较大比重。据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1227万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20-49岁的占79%,除19岁以下和50岁以上年龄组所占比重较小外,其他各年龄段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全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5岁,呈现青壮年态势。

2009年末全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6个百分点。2009年底,1全省农村劳动力剩余总量为546万人,与2005年相比,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34.8%。

(二)农民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城乡差异明显

2008年农村住户人口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2008年1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1.75%,小学程度占24.66%,初中程度占61.93%,高中程度占7.99%,中专程度占2.24%,大专以上占1.44%。

200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全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7.39%,小学程度占29.94%,初中程度占50.24%,高中程度占9.68%,中专程度占2.11%,大专以上占0.64%。与全国相比,1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偏上水平。

2008年1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占26.41%,而2006年1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占28.57%,2008年与2006年相比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提高。

(二)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民素质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较大

据抽样调查,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6.4%;获得就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5.3%。

省统计局2006年对全省农民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9.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3%;而在高收入水平的农民中,上述比例变成32.9%和67.1%。但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8年,1省农村住户户均全年总支出为3618.71元,其中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仅为218.99元,占总支出的6.05%。

在农民人均收入差距的背后,即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的差距。如作为全省经济最落后、人民生活最困难的地区,宜春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00元。宜春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规模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并且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滞后的劳动力,对现

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比较差,导致许多农业新技术、新措施推广速度较慢。

(三)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提高,整体素质偏低

据抽样调查推算,2005年外出务工农民约1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为10.4%。2009年外出务工农民增加到1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提高到12.7%。2009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93万人,同比增长16%。1省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7.3%,而全国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为12%。在1省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外出务工收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外出从业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者构成了农民打工族的主体,比重高达72.6%;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约占14%;小学文化程度务工人员占12.9%,此外,还有少量务工者是文盲或半文盲。从整体情况看,1外出务工者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绝大部分农民未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在1省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9%。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者大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从事技术工种的很少。农民不具备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技能、科技素质和法律常识等必备素质,使得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即使进了城市也不能充分就业。

(四)农民培训内容逐渐多样化,培训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1农民培训的内容正在从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转向农业新技术、建筑技能、商业服务等多样化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用工量相对较大的六大行业。

长期以来,农民培训工作一直是由政府主导,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10多家,培训项目名目繁多。这种条线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管理体制导致农民培训工作陷入无序和盲目状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资金投入分散和培训内容重复。目前,我省1农民培训的主体正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农民培训领域,其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商业营销培训、社区家政服务培训、驾驶维修培训、美容美发培训等,这些培训机构主要面对农村转移进城的劳动力,在农民培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农民培训的长期目标发展来看,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应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低素质农村劳动力沉淀农村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从事二三产业,这对于1省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相关问题。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从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沉淀在农村。以1省丰城县为例,2006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8455人,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1031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25696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455人,转移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程度要高于丰城县农村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转移的农村劳动力45岁以下的中青年比例占92%左右,男性劳动力的比例占64.5%。

相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首先转移离开农村农业生产这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趋势,也必将使越来越多的相对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沉淀留在农村从

事农业生产,这部分沉淀劳动力的整体特征是“两高、两低”,即年龄高、妇女比例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低。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难度比较大,也将成为制约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的重要阻碍因素。

(六)农业科技人员素质现状

调查显示,1省农技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知识更新培训少,不能适应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以1新建县为例,“五站”工作人员共1786人,在职1338人,其中有本科学历的16人、大专104人、中专295人,只占在职人员的31%。对专业知识要求严格的畜牧系统各站,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62人,占在职630人的16.5%。不懂专业技术、文化程度低的人顶占岗位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很多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却无法被安排在专业岗位上,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在1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体系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好。如高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两级)工作人员总计447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3.8%以上,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45.6%,近5年来参加培训时间超过3个月的科技人员占24%左右。

二、新时期提高1农民素质的若干策略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收入能力,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管好农村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总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

(一)加强政府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强化政府投资办学的主体地位。全民办教育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征,但不能就此淡化政府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更不能盲目夸大社会办学的作用。对农村的教育投资首先是也必须是政府从整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角度考虑所承担的一项义务,各级财政应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在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政府应出资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金和基地,针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的年龄、文化和居住地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免费进行分类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和合理分流奠定基础。加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于农村教育,如为投资或捐资农村教育者颁发荣誉称号等。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民办教育占一定比例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

(二)加强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首先,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不能将农村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应当通过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意识,克服农民在教育投入中的“短视”行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问题,从而全面完成三个100%。即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和初中生毕业率100%。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

市,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要更多地面向农村的孩子,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有机会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共享城市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也要进一步均衡到农村地区,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第四,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增设一些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首先要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扭转对职业教育轻视的旧观念,确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地位;其次,每一个县都应当办好一所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使之成为农村新技术集散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第三,每一个乡镇至少要办好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让职业教育和培训延伸到乡村群众;第四,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实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统教育”;第五,利用农村的中小学校日办“日校”,夜办“夜校”,一校挂两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各种资源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应有作用;第六,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传播农村致富信息,为农村群众信息服务。

(四)加强技能和识别能力培训

首先,要重视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增加就业技能课程或在初中、高中阶段适度延长职业技能教育时间,进一步强化回乡青年的就业能力培训。(1)发挥村级小学资源优势,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民。

(2)要适时的进行岗前培训。(3)要继续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就近向农民提供学习科技、学习技能的场所,形成农民学文化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培训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也就是市场主体,所以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和经营管理等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建立职业培训体系:

(1)加强就业前培训。(2)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3)加强再就业培训。(4)发展远程培训。

(五)促进城乡经济融合,通过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我省农村平均每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约在200万人左右。这些务工经商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新的知识技能,自身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回到农村后,大多数都成为了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利用在外见多识广的优势,向家乡传递致富经验,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城市和城市经济向农村地区的扩展也对农民素质提高具有很大影响,农民在与城市经济组织接触的过程中,思想观念、道德水平、生产技能都获得了很大变化,自身素质也有明显提高。

(六)挖掘农村中传统文化精华,用作加强农村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它的许多可贵的价值观念,如孝悌友爱,在农村中有着很深很悠久的民众基础。应该充分重视挖掘保留在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用作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知耻的观念,自觉远离黄赌抽等丑恶现象。另外,对于有些地方农村中宗族势力抬头的状况,我们也不必一概视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只要能保证宗族中有影响的人物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督促他们带头接受

推广科学技术、带头弘扬积极向上的风气,那么农村中的宗族关系恰好可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七)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制素质

当前,农民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农村社会治安仍然比较混乱,违法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重视法制建设。要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民主法制素质。(2)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增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整治农村社会治安,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3)加快“三农”的立法步伐,如制定农民教育法、农民负担法、农村土地使用法、农业科技人才保护法、农村养老保险法、村镇建设规划法、农村医疗保障法、农业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利益。

第五篇:煤矿职工素质调研报告

金煤公司职工素质调研报告

------提高培训效果的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职工培训在煤矿安全生

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怎样提高培训效果,怎样让培训不走过场,学员对安全生产培训是个怎样的看法?培训中心又应该怎样考核培训取得的效果?通过访问学员,专兼职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对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质量监控方面做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我培训中心为四级培训机构,负责全矿的一般工种培训,特殊工种辅导性的培训工作,以帮助在县、地区取证。全矿近一千五百人,每年培训将近千人的工人,要将每个工种都轮训一回,培训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为了适应安全形势的需要,培训内容也愈加繁多。那么,培训效果究竟如何?通过询问各个任课教师,抽查学员考试试卷,抽查听课等,得出如下结果:

一、实践操作课学员掌握情况良好。

我校的实践课有自救器的使用,创伤急救和专业课的实验。自救器的使用这门课要求每个学员上台佩戴自救器。在学校没有制定自救器量化考核标准以前,虽然任课教师要求学员每个人上台佩戴,但如果学员人数多的时候,有些学员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轮到自己的时候不会佩戴,或者投机取巧并没有佩戴。自救器要求学员100%佩戴并在30秒内完成,但实际往往达不到要求。后学校制定了自救器量化考核标准并专门配备了秒表,有了

这些硬性约束,学员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佩戴标准一次通过率达到95%以上。

创伤急救无硬性要求,一般是教师在课堂通过模拟人演示

后进行提问,要求部分学员上台演示。这门课一般在试卷上出题来检测学员学习水平。但无法测出学员实际掌握情况。尤其是具体的创伤急救方法,若学员不亲自操作急救方法,而只记住理论内容,那么以后在工作的时候若用到,学员会不会操作仍是个问题。自救器使用是硬性规定,但对必要的急救常识的掌握,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业课的操作实验是由专业教师带队去实验室,由教师边

现场操作并讲解。对专业课来说,教师借助实验仪器讲解专业原理,可以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

二、理论课学员掌握情况。

将近五天的理论课学习,对于内容繁多的煤矿安全知识来

说,时间远远不够,延长教学时间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但学员学习效果究竟怎样,我对电钳工培训进行了5天的跟踪调查。

该班55人,每天出勤52个左右,也就是说每天都有3名

学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请假。学员有客观理由可以理解,但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再一请假,时间就更少了。学校虽然对请假管理严格,但是仍有学员请假后偷偷上班,其不外乎经济原因:上班产生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学习产生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1、学员单位对送职工培训学习热情不高,应付了事,队里有情况仍叫正在培训的学员回来上班,因为有的员工属于骨干型。

2、培训期间补助较低,学员不愿意培训,应付了事。对于这两点,这就不仅仅需要培训中心与基层队组密切配合,还要求上级领导赋予培训中心一定的培训考核权利,对此种情况加一是大处罚力度,将学员出勤,学员成绩与队领导的考评挂钩,二是保证并提高学员培训期间待遇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员一有事就请假的问题。

保证了出勤,在课堂上也要让学员坐的下去,听的进去。

对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技巧是应尽之责;对学员来说,在目前情况下考试应该是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二法宝。我培训中心一般采用的是闭卷考试,但在监考过程中,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不在少数。

这类人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煤矿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

低,上课的时候虽然听的懂,但考试的时候由于记忆力问题,仍旧不会答题,只得抄自己笔记。

2、上课的时候就没听讲,笔记也没有记,考试的时候抄别人的。

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往往填空题,选择判断答得比较多,手指口述也会背,但对于问答题,则往往求助于笔记。第二类人,则是什么也不会,一直在翻看课本或者培训笔记。

如何禁止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建议。

1、对待试卷题目,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类型的考试。现在有

很多考试都是采用大题量,选择题的形式。原来采取过论述题的形式,但效果不理想。但试卷上都采用单选与多选结合的形式,理论上可以保证题量较多,让学员来不及抄袭。但在实际实行中,则要和任课老师协商好,并且 上级各种检查往往要检查试卷内容,改变出题形式则有一定风险。

2、对待学员成绩,学校现在采用的是自救器和煤矿井下应知应会知识必须过关才能参加考试。一次不及格直接参加下次学习。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求有一系列的补充措施。可以把自救器和煤矿井下应知应会知识、手指口述以至创伤急救操作编制量化标准,按一定比例折合考试分数。同时,在每次考试后进行试卷总结,若一道题错90%以上,或这道题没有讲过则分清责任,对任课教师或者试卷管理人员进行处罚,以增强其责任心。

采取这些方法,只是釜底抽薪,强制性的让学员学习。我们还应该探索其他方式,切切实实的让学员把学来的安全培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教师:李长鸣

2011年5月22日

下载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果农素质调研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司法警察素质调研报告

    司法警察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民警察在检察机关的特殊武装组织形式。根据高检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协助参与检察官办案时可履行九项......

    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调研报告

    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调研报告 参加这次的活动,我以一种全新的身份(现在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而不再是以前的高中生)回到母校----百色民族高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走近它,了解它。相比......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研报告不难发现,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素质与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

    提高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我市妇女儿童科学......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提高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我市妇女儿童科学......

    贵州省煤矿工人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贵州省煤矿工人综合素质调研报告项目研究内容介绍:随着煤炭行业的迅猛发展,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我国财产的巨大损和大量人员伤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

    2014年最新提升司法警察素质调研报告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4年最新提升司法警察素质调研报告司法警察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民警察在检察机关的特殊武装组织形式。根据高检......

    妇联关于农村妇女素质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我国,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特别在农村,妇女更是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越来越成为目前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