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队伍建设 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快营业部青年员工培养步伐,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能拼搏,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干部队伍,为营业部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本文根据营业部青年队伍建设现状,和大家探讨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就青年队伍培养的路径提出建议。
一、青年队伍建设现状
(一)青年队伍人员结构。营业部全区目前在岗职工135人,45岁以下青年员工106人,占比79%。从青年员工队伍情况具体分析:
从机构分布看,县级支行63人,占比60%;营业部机关(含营业中心)43人,占比40%,县域营业机构青年员工较多。
从年龄比例看,35岁(含)以下70人,占比66%;36-45岁36人,占比34%,青年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14人,占比13%;本科87人,占比82%;大专5人,占比5%,青年队伍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
从性别比例看,男52人,女54人,性别比例基本持平。
从职务级别看,中层及以上干部(含支行部室负责人)38人,占比36%,呈现比例上升趋势。
(二)青年员工思想情况。85后、90后已成为营业部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个时代所孕育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一代,青年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影响,对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在工作中表现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崇尚自由、追求自我、创新意识强、愿意主动迎接挑战等优势和特点。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四期”思想变化:初入职场的磨合期;工作五六年后岗位晋升的缓慢期;初为人父母,生活承担多重角色的适应期;个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突变期。
(三)青年队伍培养情况。营业部加大青年队伍培养力度,建立“三个机制”,注重培养结构合理的阶梯队伍,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使青年成为营业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
1.建立青年实践锻炼机制。印发《省分行营业部机关与辖内县级支行干部上下交流有关规定》,分批有序组织年轻干部在机关与县支行、条线与条线、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流轮岗,切实解决经历简单、素质单一的问题。一是向上交流提素质。为了使青年既有对本专业的精通,又有多岗位的广泛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向上交流工作,特别注重交流人员岗位轮换、跨条线交流工作。4名员工到机关交流,均实现不同岗位或不同部门轮换。二是下派基层受历练。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基层行工作,丰富基层实践经验。4名机关员工到辖内支行交流锻炼的,聘任其为支行部门主管(主任)挂职锻炼。三是跟班锻炼促进步。今年以来,共从基层选派23名工作表现良好、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到机关综合部门或业务部门跟班学习,使年轻干部能够多了解政工、法规等业务知识,多掌握贷款营销、调查评估、风险防控等业务技能,促进他们丰富知识面,增长才干,加快成熟。
2.建立青年人才储备机制。一是加大对青年人才培育。以加强青年干部人才库建设为抓手,促进入库青年人才成长迅速。截止2019年6月底共有8人被提拔或选调,占入库总人数的80%,其中:提拔为县级支行副行长的有2人、被选调到省分行机关工作的有3人、选拔为县支行中层干部3人。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挖掘、总结优秀年轻干部立足岗位、青春奉献、成长成才的典型经验和生动事例,通过召开青年座谈会、征文演讲、微视频、表彰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正面引导。今年以来,累计30名青年员工获得省分行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1名员工被共青团福建省金融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省十大杰出金融青年”;2名员工获得省分行十佳信贷经理;分别有2名、3名、4名员工获五星、四星、三星级客户经理;分别有1名、2名员工获四星、三星级柜员。
3.建立青年学习教育机制。一是加强团委自身建设。开展换届选举,充实团干力量。与资金计划部联合办刊,为青年相互学习借鉴提供平台。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五四”文艺汇演、团旗下的主题演讲,激发青年员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入到农发行事业发展中。二是提供青年学习成长平台。以青年为主力开发运用贷后尽职管理系统、在“闽农发e学堂”参与《青年访谈说》等特色直播栏目、加大对省分行微信公众号青年工作栏目投稿力度,参与省分行《青年园地》轮值编辑、总行青年通讯投稿等,分享式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编辑“夏季攻势”战报4期,引导青年勇跃投身业务攻坚,为全行中心工作发光发力。三是建立员工培训课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分岗位、分层次对青年干部进行培训,“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来行讲座,与高校联合举办适应工作和青年员工需求的不同主题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
二、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青年员工综合素质亟待提升。从上述青年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陆续进入农发行,成为营业部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和重要人才支撑。青年员工素质较好,学历高,但是学历不等于能力,考试水平也不等于实际工作水平。在真正的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够”。一是综合人才储备不够充分。真正精通多岗位、综合性专业知识“一专多能”的人才少之又少。有的成为岗位“钉子户”,如财会坐班主任、办公室文秘等,由于专业性较强,一旦离岗,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有的长期呆在政工岗位或是业务岗位,导致经历简单、素质单一等问题。二是培养锻炼计划不够精细。有的青年员工频繁轮岗,“哪里缺砖顶哪里”,成为岗位“万金油”,虽得到多岗位历练,但未学精学透,“杂而不专”,无法成为岗位的行家里手;有的在机关部门跟班锻炼三个月或半年后,回基层后又从事其他的岗位,在机关学习的知识经验未得到很好延续;有的基层行人员欠缺,为了维持机构正常运转,自2016年以来,新入行员工几乎未实现轮岗,“一个萝卜一个坑”,直接定岗上任。三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基层行因人员有限,人才梯队培养难以按计划实施,人才梯队存在断层。有的业务骨干成熟一批、提拔或选调一批,后备力量未能“无缝衔接”;偶有个别成熟的人员容易被上级行“看中”,但该人员往往是该行的中坚力量,在新手尚未上手的情况下“频繁换手”,岗位交接的质量和新接手人员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机构的业务经营管理。
(二)青年员工激励关爱机制有待健全。在党委培养青年成长的道路上,虽然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但未能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个人定位不准、职业前途模糊、职业规划无法与岗位职责相衔接等问题,容易因日常繁琐、枯燥重复的工作而失去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产生“三种情绪”。一是存在畏难情绪。从上述青年队伍结构来看,基层一线青年员工占比较大,有的面对基层“责任多、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会有“无力感”;有的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瓶颈和难题,会有不知所措的茫然感;有的基层办公室等部门,由于人员抽调等原因,“一人撑起一个部门”,经常加班加点,无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会有焦虑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和茫然情绪,青年员工在成长中受挫而一蹶不振。二是缺乏工作激情。有的基层行部分员工八小时以内工作效率低,出勤不出工,整日暮暮沉沉,只求安稳度日;有的觉得自己身处基层“人微言轻”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随波逐流。有的青年的进取心出现“早衰”,缺乏激情、自我设限,阻碍青年成长进步,影响青年队伍的生机活力。三是缺乏家国情怀。有的刚刚步入社会,初到农发行工作,对政策性支农职能、家国情怀理念体验还不够深刻,缺少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想抱负;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淡化,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购,变成“低头族”,不关心业务发展,成为农发行改革发展的“局外人”。
三、青年队伍培养的途径
(一)着眼凝聚“四心”,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坚守初心。加强思想引领,强化责任担当,组织青年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入党那一天”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青年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提高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凝聚人心。坚持党建带团建,定期开展主题团日、征文演讲、素质拓展训练等,培养青年员工团队精神,形成浓厚家园文化氛围,增强青年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振奋人心。注重青年的思想观念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对照先进典型见贤思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在无私奉献中实业人生价值。四是涵养人心。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增强热爱“三农”的真挚情感,以农为本的使命意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与农发行同命运、共发展的信念和氛围,成为广大青年员工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二)抓好“四个突出”,开展培训教育。
一是突出理论性。针对青年员工学历高、干劲足、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相对缺乏党性锻炼的特点,紧密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青年员工党性锻炼计划,分批次、分步骤选送青年员工参加理论培训(研讨)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二是突出规划性。适时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编制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包括新员工入职成长管理、定期轮岗制度、职业成长制度等,逐步形成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从组织层面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让员工“做岗位主人,为人生价值打工”,将自身的个人成长融入到农发行高质量发展之中,通过职业目标的设立激发青年斗志,提升青年队伍的工作劲头和稳定性。三是突出专业性。针对有的基层行人员少、一人多岗现象,从现有人员着手,狠抓内部挖潜,线上线下教育齐头并进,用好“闽农发e学堂”和智慧党建等载体,实施碎片化、分享式的学习教育方式,提高员工专业素养。例如,项目市场化运作趋势下,加强员工在行业分析、企业评估、融资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在市场化办贷实践中增强本领;鼓励员工在新政策、新制度、新项目开发时效性强、内容紧缺的微课制作,大力发动全行员工评课、创课、改课。四是突出差别性。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面临行内女员工怀孕生育急剧增加时期,提前做好人员储备、业务指导、轮岗锻炼计划;加大对孕期、哺乳期和产期的女员工“三期”关怀,加强思想调适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和岗位要求。
(二)用好“四个注重”,加强激励考核。
一是注重激励关爱。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青年员工大胆干事创业,干出成绩、彰显作为;同时建立激励考核反馈辅导机制,在绩效考核后增加反馈环节,科学评价考核中的好与劣,找出并分析问题根源,扬长避短,均衡发展,激发员工为农发行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全行工作绩效的提升。二是注重因材施教。辩证把握青年成长快与慢的关系,坚持从历史维度、发展大局、现实考量和个体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针对85、90后新生力量,根据青年个性特点和擅长领域,善用其长,力避其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三是注重日常监督。加强可视化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年轻干部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全面、及时了解掌握青年员工的现实表现。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树立榜样,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改正、防微杜渐。四是注重传帮带。加大“身边教师制”,发挥好老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兼职教师、经验传授、业务指导、思想交流等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传”,在思想教育中“帮”,在共事处事中“带”,让老员工老有所为,让青年员工学有榜样。
(三)搭建“四个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搭建青年培养锻炼平台。不断充实青年人才库,实行动态调整;持续开展营业部机关与辖内县级支行干部上下交流机制,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主动到基层一线交流锻炼的青年骨干优先选拔任用;创新选调方式,探索面向全省选拔、吸纳优秀人才。二是搭建青年能力展示平台。在重要业务活动、重要检查和新业务开办中,统筹安排和使用岗位业务技能突出的青年骨干,展示青年业务水平;以劳动竞赛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开展知识竞赛或业务技能比赛,展示青年技能水平;以党工团活动为载体,适时组织具有农发行特色、干部员工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素质拓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等活动,展示青年才艺和活力。三是搭建青年创新展示平台。持续开展“青年智汇show”金点子征集、“我为农发行献良策”“创新发展模式我先行”等活动,对青年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成果予以重视和表彰,鼓励和引导青年在工作中建言献策、积极创新,有力推动全行创新发展。四是搭建青年思想交流平台。把握青年思想脉搏,每季度举办一次青年主题座谈会,每期20人左右,确保“期期有主题,人人有话说”,呼应年轻干部对成长成才的合理诉求;建立青年心理健康关爱机制,培养青年阳光愉悦的心态,通过开展心态调研、心理讲座、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经常性谈心谈话,摸清压力成因,帮助员工提升抗压能力,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