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凉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凉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平凉的调研报告

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我校参与课改的高一高二学生有1100多名,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共投入资金50多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30多项,组织参加各类培训20多场次,印发各种资料80多份200多页,组织新课程课堂交流课180多节,基本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和模式。

一、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校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平凉五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平凉五中新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认定办法,用于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的开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校对此非常重视。

1、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高一开展了经典诗文朗诵比赛、“happy english”英语歌曲比赛,高二开展了作文竞赛,给一大批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杂志给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平凉五中报》、《当代五中》、平凉五中校园广播等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3、全方位建构立体综合德育网络。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为重点,长期坚持开展开学典礼、月考表彰大会、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的综合教育。

4、关注社会,走出

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以班为单位上街打扫卫生4次,充分利用我校距离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近的特点,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打扫卫生活动6次,组织我校文艺队参加表演4次,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每届高一新生开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成为学生们的一种既宝贵又难得的经历。

二、开齐开好新课程实验的全部课程,尤其重视技术、实验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课程的开设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的一定开全、开齐,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开设。

目前我们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模块一,每周暂开1课时,配备了科任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上尽量用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各种辅导资料等手段进行初步的通用技术教学。我校还充分发掘教师资源,技术设计课程,如我校教师郭锐设计开发的《家电维修与小发明》,目前已经形成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郭锐老师的带动下,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共收集到作品120多件,学校对有创意的20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活动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将努力最终开全所有的通用技术课程。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指导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年课改一开始,我校制

定了《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七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首先改变过去的教案为导学案,要求老师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自己的导学案。其次,我校要求课堂教学也有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前老师把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予以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初步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形成合作结果。接着老师对学生有疑问地地方及合作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尽管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我们在努力的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推进我校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还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结合,以有利于课堂讨论探究。

为了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察,特别是对“七环节”教学法的督察,我们由课改督察小组负责,实行包级、包组、包科目的办法,对每一个高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多次的督导,直至完全能够使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本学期,针对课改中暴露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又将七环节教学法浓缩为“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是:

1、展示目标,2、自学探究,3、合作交流,4、精讲点拨,5、巩固检测。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整堂课要求充满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严格按照五环

节进行课堂教学。

四、举行了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学校举办了2届迎春杯课堂教学赛讲,在全校展开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等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推广。最后我校对60多名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经过实践,我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新课改理念精的6名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区级一等奖1个,区级二等奖4个。

五、精心组织校园活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队、启航美术训练队、乐之艺美术训练班,小百灵合唱团、书法培训班等各种学术社团共8个,开展各类活动达20次之多,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我校还创办了“平凉五中名师讲堂”,每周二、周五个举办一次,分别安排初中、高中的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积累的老师在多媒体室讲课,有学习方法,经验的讲解,有高考中考的指导,有人生前途的六、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我校共印制下发《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册》120多册,《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120多册,给学生提供课题350多个,每班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开题研究的课题有71个,目前已经有26个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大部分课题旨在研究之中。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生活篇二:平凉市特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平凉市特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与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59年,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是甘肃省办学较早的学校之一。目前是全省14所特教学校中在陇东地区唯一一所集盲、聋、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类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生活管理人员4人;教师中大专以上程度17人,占56.7%;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5人;50岁以上6人,50岁以下28人。全校现有三类残疾儿童130人,其中听障学生96人,视障学生14人,智障学生20人。分盲、聋、培智三个教学部,11个教学班,其中聋部9个教学班(小学6个班,初中3个班),盲部1个复式教学班(学制从小学到初中),培智部1个复式教学班(下设小学6个年级)。学校现有住宿学生101人。学校现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有资源教室、律动教室、微机教室、图书室各1个,现有微机34台,图书4500余册。

学校实行全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平凉市六县一区及周边陕西、宁夏等省区,学生中有80%来自边

远贫困山区,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来平凉打工,仅靠微薄的收入供孩子上学。

学校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盲校、聋校、培智学校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需要,增设了按摩、理发、编织、美工等职业教育。

随班就读工作自2002年项目关闭后已成为学校正常工作,特教指导中心每年下乡、校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摸底、筛查、指导各项目校规范建档、安臵随度学生,帮助随读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生活和个别辅导情况。

早期教育工作主要是免费提供家长培训,为学前教育做好过渡准备。课程设臵:语文,数学、思品、常识、音乐、体育、美工、律动、理科(生物、化学、物理)、微机、定向行走、按摩、班会等。

考试形式主要是统考和自命题考试。统考题通常是和江苏、山东等校交流。题量和难度相对自命题都较大。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奖励前3名并在年终考核时加分。87年全省聋校语文统考排第二(兰州聋校第一)。

2、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现状

根据关于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中的规定,每个教学班配

教职工小学3.5人,中学为4.5人。目前,学校实际班级数11个,需教师44人,现实有教师35人,差额达9人,其中弱智和部分聋年级班额大,学生超过20人(教育部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每班12人);加之教师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占全校教师20%;现有教师编制中普通专业20人,有特教专业背景的11人(仅占专任教师35%)。所以学校存在教师编额严重紧缺,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导致个别化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技能教育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按照教学规律,康复训练最佳时间为0—6周岁,但由于学校人员和康复设备紧缺,使部分残疾幼儿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期,造成了终身遗憾。

3、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补助情况

国家特殊教育补贴又称“特殊教育补贴费”,是对特教学校工作人员或手语翻译工资外的一种鼓励性补助。从1956年起开始设立,规定盲、聋哑、弱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其他在编正式职工以及手语翻译享有15%附加工资作为特教津贴。15%附加工资为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或岗位工资之和的15%。1991年5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5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有特殊教育津贴”。“十五”期间,国家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工的待遇。目前,外省的特殊教育津贴从1994年---1998年期间,将特殊教育津贴补助的比例

提高到30%。省内14所特殊教育学校在2007年国家工资改革后,有的地区特教津贴的计算口径已经按照新工资标准来进行,既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乘15%。而我校仍按原有工资标准的15%计算,另外,外地50%的学校已将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15年以上的退休教师特教津贴100%计入退休工资基数,这些待遇差别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扎根特教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4、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来源渠道问题:我校31名专任教师中,有普通专业的20名,有特教背景的11名,仅占35%。和发达地区特教专业70%以上相比较差距很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有普通学历的教师中,老、病、残的也占相当一部分,整体师资配备多年处于劣势。究其原因:一是来源渠道不广泛,引入特教人才机制不健全。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隶属崆峒区主体办学,但服务于平凉市六县一区,由于人事体制问题,许多优秀特教专业毕业生无法进入,而来本区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少,2008年就处于断档状态。二是特殊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师资配备的多样性、专业性。聋儿的教育需要一大批康复医疗师、训练师、职业技能教师,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聋儿的早期干预康复和语训工作,职业技能的训练为残疾儿童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谋生基础,但由于师资紧

缺、非专业化,这些工作均无法正常开展。

(2)特教教师专业培训难以落实。学校20名普通专业毕业的教师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直接分配。二是从普校调入。三是以工代教,由工人转入教学。这些教师需要大量地岗前和岗后培训,但由于学校经费非常紧张,加之我省目前无相应完善的特教师资培训机构,给教师专业化成长带来困难,从而使教学工作起点不高,有的教师甚至无法适应特殊教育工作。

5、争先创优,办特色窗口学校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上下一心,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争先创优,做出了显著成绩。

刘海同学,在2006年全省第七届残运会上,一举囊括了田径t36短跑200米第一名,100米第一名和跳远第一名,并刷新了一项全省记录,荣获4金2银的成绩,被《平凉日报》以《“平凉飞人”刘海的金牌故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07年8月世界特奥会上,刘海又获自行车5公里计时赛金牌。信文华同学也获公路自行车赛2块金牌,创立了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记录;盲生张雅丽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以一曲《天下第一情》获银奖组第一名,在2008年1月,张雅丽参加全国cctv青歌赛甘肃赛区的比赛,以一曲《和谐崆峒》获得特别奖,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盲生马力同学代表甘肃省参加第五届全国特教学校歌舞大篇三:平凉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平凉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当前农民思想动态、愿望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按照市委党校安排,我深入全市七县(区)及有关乡镇,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围绕农民的社会生活、价值追求、政治倾向和组织状况四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流健康

这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0份,有效问卷337份。调查对象:男296人,女41人;青年占31.5%,中年占51.78%,老年占17.26%;大学以上文化占1.48%,专科19.8%,高中37.09%,初中21.66%,小学9.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0.87%;中共党员占69.73%,群众占19.59%,共青团员占 5.34%,无党派占5.04%,民主党派占0.3%。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市农民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思想比较活跃,致富愿望强烈,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成为广大农民的普遍共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步确立,构成了当前农民群众思想的主流,成为新时代农民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有力地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比较满意,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六大以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制度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项目的贯彻落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提高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威信。在调查中,87.53%的农民认为,“国家正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关系咱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您认为哪一项最受农民欢迎(限选2项)”,排在前4位的是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化肥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四项补贴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您对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如何看”,有62.61%的农民认为,力度很大,推动了农村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持续增收的农村主导产业培育基本成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增收的 渠道拓展,多项选择中,14.83%的人靠种粮,40.65%的人靠种蔬菜和水果,28.49%的人靠养殖,20.77%的人靠农产品加工,有44.21%的农民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农民生活环境改善,30.56%的人认为村子干净漂亮了,34.42%的人认为自然环境好了。

(三)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生态、健康、文明的生活风貌逐步形成。产业的发展、收入的提高离不开科技推动的力量,现代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培育。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同时,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正日益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调查中,75.07%的农民能够自觉地通过看电视来掌握信息,了解技术,增长见识;“对于您身边比较富裕的人,您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主要依靠什么致富”,有70.92%的人选择了“能力强、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管理”;“当前,您在农业生产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48.66%的人选择了“缺少生产技术支持”。在部分村社,科学致富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标准化果园管理、暖棚养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等科学技术的热情,很多农民积极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农民对其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日益增强,约有一半的农户将收入的一大部分投入到子女的上学中。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在全力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产和科技推 广的同时,多方整合资金,建设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配套农家书屋、健身器材、活动场地和垃圾处理工具,加强了农村思想文化和医疗卫生建设,提高了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调查显示,90.23%的农民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评价很高;71.81%的农民非常关注村内生态环境的整治;“您认为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在农村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是(限选2项),71.81%的人选择了“翻修道路”,42.43%的人选择了“加强绿化”,70.33%的农民期待加大实用技术和科技培训规模。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愿望尤为迫切,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种活动的推进,农民在环保、健康、文明形象等方面的社会公德意识正在逐渐养成,并不断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和谐、道德、法制新理念基本形成。据调查了解,有82%的农民非常愿意参与本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充分发挥,广泛集中民智民力,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主建设进程。“您认为本村的村委会主任(村长)应该怎样产生”,83.38%的人选择了“通过村民民主选举”“您认为防范村干部违法乱纪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60.24%的人认为“加强村内的民主监督”;“您认为村子里的重大决策应如何做出”,有49.55%的人认为“由村民代表决定”,23.15%的人认 为“由村民决定”。“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的和谐吗”,59.94%的人认为“基本和谐”,37.39%的人认为“很和谐”。据调查反应,68.84%的农民通过报刊电视观看道德法制节目,61.72%的农民在尊老爱幼方面表现良好,86%的农民在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建设上签有合法协议,一半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多种途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问题突出

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与农村税费改革之前相比较,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业致富愿景下降,缺乏资金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感受加深,69.73%的人认为农民的收入太低;49.26%的人认为农业生产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足够的钱干事,有54%的人认为创业致富最需要的帮助是资金扶持;有64%的人认为影响致富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资金;有88%的人认为“化肥、农药等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超过了农产品价格涨幅,农产品价格偏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农村现在没有人种粮、种菜的情况相当普遍,耕地撂荒的面积加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剩下了“386199”(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部队,中青年人大量外出从事了二三产业。篇四:平凉市场考察报告2011.11.11 平凉市市场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11.07--2011.11.09 考察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考察目的:了解平凉市目前的市场建设情况。考察内容;1.平凉市地区市场、背景介绍。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全市面积大约11325平方千米,人口207万,全区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2010年其人均gdp大约在一万元左右。崆峒区现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型的工贸旅游城市。2.崆峒区市场竞品和价格体系。3.市场主竞品分析。

目前崆峒区市场主要以地产酒“崆峒系列”占主导市场,市场份额大约在80%左右,由于是崆峒区地产酒所以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拥有一定的固定消费群体,如有游客用酒经销商首推崆峒酒,销量在平凉地区一直很稳定,当地政府把“崆峒酒”作为政府接待用酒。在市场上成了主导产品。其次洋河系列、金徽、古河州、西凤酒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其中世纪金徽是外进产品中销量最好的。市场4.市场建设情况。

崆峒区市场有大型餐饮酒店12家,终端零售店大约在450家左右。目前崆峒区市场我们产品的铺货情况为:有区域分销商3家、大型餐饮酒店5家、终端经销商53家,其终端铺货率为13%。篇五:甘肃省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甘肃省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办公厅组织督查调研组对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白银、兰州、平凉、庆阳等市和部分县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检查调研。总体上看,自2003年平凉现场会议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认识明确,推进政务公开初见成效;市、州政府政务公开面达到95%以上,县、乡(镇)公开面达到100%;各级政府积极创建政务中心,运行情况良好。

一、主要特点

(一)政务公开整体推进良好。2003年“平凉会议”后,全省市(州)、县(区)、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全面推开。一是逐级建立了领导机构,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推行政务公开的层面广泛。据实地了解和资料统计,全省14个市、州及部门政务公开推行面已达到95%以上,86个县(市、区)和乡镇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从对一些乡镇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政务公开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从开始的某些单项内容逐步扩大到全方位公开,并通过多种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一些基层同志反映,现在群众参与政务公开工作的关注度非常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大到人、财、物的管理使 用,小到一次公务接待剩余的烟酒支配,都要做到透明清楚,否则给群众就交不了帐。三是政务公开载体形式多样。各级政府普遍通过政务公开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对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重大事项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全面公开,增加透明度。通过服务中心,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公开服务项目和办事指南,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政务中心(大厅)建设运行不断完善。各级政务中心的建设、运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都是边运转边探索边完善,基层的同志形象地总结表述为:在探索中运行,在争议中发展,在困难中前进。据随机抽查和座谈了解,各地绝大多数县、乡镇(街道社区)建起了政务中心(大厅),14个市州已有10个市建起了政务服务中心,其他4个市州正在积极筹建中,张掖市将在年底前建成运行。已建成的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尽管其设置规模、运行方式、进驻单位、办理程序等参差不齐,各有不同,但都在各自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规范。目前,较为规范的市级政务中心有兰州市、武威市、酒泉市、金昌市、天水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面积大,都在1000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之间;进驻单位多,都在25个以上;效率高,都充分运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健全制度管理相结合,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都在350项以上。

(三)政务公开在创新实践上初见成效。对于抓好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得力,都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清思路抓建设。武威、金昌、酒泉等市始终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改进政府机关的领导方式、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和实践,政务公开工作覆盖面不断得到拓宽。他们的共同做法体现在“1234”式的思路上,即:高标准建设“一个中心”,打造政务公开宽广平台;切实把握领导到位和责任落实“两条主线”,创建政务公开责任机制;建立群众、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务公开办事机构为监督主体的“三级网络”,形成政务公开监督体系;坚持“实”、“全”、“真”、“常”公开“四条标准”,促进政务公开规范运行。二是多方结合抓推进。张掖、平凉、庆阳等市抓好政务公开工作具体体现在四个结合上:

(1)加强领导与督促检查相结合,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

(2)对外公开与对内公开相结合,确保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3)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政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4)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三是突出重点抓深化。兰州市以政务公开、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受理投诉、一站式办公为重点,从四方面抓了深化工作:(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市列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范围的35个部门和单位,共对清理出10682项行政审批事项压减幅度达到65%。(2)深化公开内容范围,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

明度。明确规定,凡是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一律要向群众公开,并通过接受人大监督、新闻媒体公布、市长专线解答、“一把手上电视”等形式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3)深化服务层次,积极推进首问责任和限时办结制度。(4)深化思想认识,高标准建设政务大厅。建成了功能齐全的3000平方米规模的政务大厅,有30多个单位进驻,共设121个窗口,服务和行政许可事项达372项。通过与各地各层次的座谈了解和听取意见,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效果的评价,普遍有这样几种看法和认识:一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制度上克服了以往机关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预防了“暗箱操作”,保证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三是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推进成绩很大,成效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仍反映出不少问题。从横向比较看,兰州、武威、酒泉、金昌、张掖、天水6个市的政务公开工作好于其他市、州;从各地自身纵向比较看,基层县、乡镇的政务公开工作好于市州一级。主要表现在:(1)各地在对政务公开工作自上而下的协调指导上力度不够,在工作的落实上标准不一,参差不齐,程度不同。(2)有的单位对外应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不全面,对内应公开的不落实,有的只公开政绩,很少公开问题和失误。(3)有些领导干部对推行政务公开在认识上仍有差距,对公开的内容、方法、形式、载体有不同理解;有的市、县对建设政务中心持观望态度,认为是搞形式,特别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同志对一些项目进入政务大厅办理态度不积极。

(二)政务大厅建设运行不规范。主要是:(1)已建成运行的10个市、州的政务大厅中,有5个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下,受场地局限,该进驻的单位不能全部入驻,形不成规模,影响质量和效果,有的市大厅面积太小,功能不齐全,只能当作咨询窗口,无法正常开展集中受理审批服务工作。(2)有些单位对进入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存在授权不充分甚至不授权和明进暗不进的问题,公开承诺和实际办理两张皮,大厅受理不办理的现象依然存在。(3)政务中心管理机构名称、规格不统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具体职能呈多样性,有的成立了专门机构,有的是临时指派和兼任。

(三)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未形成,各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设置不统一。

第二篇:平凉五中调研报告

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我校参与课改的高一高二学生有1100多名,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共投入资金50多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30多项,组织参加各类培训20多场次,印发各种资料80多份200多页,组织新课程课堂交流课180多节,基本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和模式。

一、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校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平凉五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平凉五中新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认定办法,用于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的开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校对此非常重视。

1、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高一开展了经典诗文朗诵比赛、“happy English”英语歌曲比赛,高二开展了作文竞赛,给一大批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杂志给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平凉五中报》、《当代五中》、平凉五中校园广播等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3、全方位建构立体综合德育网络。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为重点,长期坚持开展开学典礼、月考表彰大会、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的综合教育。

4、关注社会,走出 1

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以班为单位上街打扫卫生4次,充分利用我校距离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近的特点,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打扫卫生活动6次,组织我校文艺队参加表演4次,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每届高一新生开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成为学生们的一种既宝贵又难得的经历。

二、开齐开好新课程实验的全部课程,尤其重视技术、实验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课程的开设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的一定开全、开齐,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开设。

目前我们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模块一,每周暂开1课时,配备了科任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上尽量用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各种辅导资料等手段进行初步的通用技术教学。我校还充分发掘教师资源,技术设计课程,如我校教师郭锐设计开发的《家电维修与小发明》,目前已经形成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郭锐老师的带动下,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共收集到作品120多件,学校对有创意的20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活动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将努力最终开全所有的通用技术课程。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指导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年课改一开始,我校制

定了《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七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首先改变过去的教案为导学案,要求老师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自己的导学案。其次,我校要求课堂教学也有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前老师把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予以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初步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形成合作结果。接着老师对学生有疑问地地方及合作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尽管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我们在努力的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推进我校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还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结合,以有利于课堂讨论探究。

为了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察,特别是对“七环节”教学法的督察,我们由课改督察小组负责,实行包级、包组、包科目的办法,对每一个高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多次的督导,直至完全能够使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本学期,针对课改中暴露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又将七环节教学法浓缩为“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是:

1、展示目标,2、自学探究,3、合作交流,4、精讲点拨,5、巩固检测。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整堂课要求充满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严格按照五环

节进行课堂教学。

四、举行了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

学校举办了2届迎春杯课堂教学赛讲,在全校展开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等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推广。最后我校对60多名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新课改理念精的6名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区级一等奖1个,区级二等奖4个。

五、精心组织校园活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队、启航美术训练队、乐之艺美术训练班,小百灵合唱团、书法培训班等各种学术社团共8个,开展各类活动达20次之多,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我校还创办了“平凉五中名师讲堂”,每周二、周五个举办一次,分别安排初中、高中的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积累的老师在多媒体室讲课,有学习方法,经验的讲解,有高考中考的指导,有人生前途的指点,去年侯志远、魏向卿等老师进行了教材的演讲,今年马四辈演讲了《材料作文的写作》、高晓燕《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郭瑞卿《高考历史与文化常识》、祁镇平《语文让你更具魅力》、崔兆允《高中历史阶梯方法》等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风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六、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我校共印制下发《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册》120多册,《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120多册,给学生提供课题350多个,每班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开题研究的课题有71个,目前已经有26个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大部分课题旨在研究之中。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生活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学校成立了平凉五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开发了六个方面的校本教材,其中《篆刻——微缩的文字景观》及《剪纸艺术》、《钢琴艺术》、《家电维修》《书法》《舞蹈艺术》等教材,而且已经正式编印成册,并且开始给学生上课。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

2、课标与教材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选修课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

4、高考改革方向还不明确,学生负担仍然偏重。

5、硬件设施还不配套。

2012-3

第三篇:平凉灵台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平凉灵台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灵台县城镇化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灵台县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化”要求,认真贯彻“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方针,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

越发展的突破口,立足县域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全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23.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4万人(具有非农户籍的人口2.55万人,在城镇长期居住并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人口2.89万人,另一数据就从业情况统计结果

显示城镇人口已达8万多人,城镇化率36.9%)、城镇化率23.43%(这里城镇化率是省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数据)。建成区面积10.62平方公

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4.0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县城区道路铺装硬化率、亮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了100%,绿化覆盖率达

到了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18.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5%。城镇化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规划一次到位,建

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聘请高资质设计单位,先后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13个乡镇集镇规划、52个专业性详规和15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县规划面积达到

170平方公里,县城及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规划均实现了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面达到83%。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什字等4个镇为

重点,以上良等8个乡为延伸,辐射全县各中心村庄的城镇体系,加快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县城及重点小城镇的发展规模明显增

加,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城镇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各类市场开发上,每年集中精力抓建几个重点项目和大型工程,加速城

镇扩容。县城建设通过建大桥、筑河堤、拓道路、修广场,实施了东城区开发、西城区开发等一批重点工程,使发展的空间达到5.5平方公里;4个重点小城镇也

都因地制宜,调整完善了城镇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规模。中心村庄建设全面提速,按照“三为”(即以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千方百

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为支撑)、“六化”(即规划组团化、建设生态化、功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管理民主化、农民新型化)的建设思

路,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了独店姚李、西屯店子、上良杨家庄、新开寺底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4年,全县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0项,投资44.4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项,投资16.31亿元;新开工项目60 项,投资27.29亿元;预备项目1项,投资0.86亿元。至目前,已开工建设47项,开工率58.8%,完成投资2.14亿元,占计划的

4.81%。列入全市“十大工程”重点调度考核项目23项,计划完成投资28.4亿元。目前已动工建设15项,开工率为65.2%,实际完成投资1.28 亿元,占投资计划的4.5%。拟推荐省上观摩项目4项,具体进展情况为:秦宝牧业.灵台县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建设完成投资120万元,一期工程正在进

行办公楼和宿舍楼装修,二期工程制订了产业园建设行事历,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场地平整。灵台县邵寨煤矿建设完成投资3500万元,主井井筒见煤后已进入井底

车场施工,风井、副井已完成冻结正在进行正常掘进施工;地面“四大建筑”正在进行装修;排水及场区围墙工程已建成;为了办理采矿许可证,在邵寨煤矿西部补

充勘探钻孔4个,正在进行修路和平整场地。灵台县中行世融(北京)投资公司寿光模式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完成投资80万元,完成蔬菜种苗培育240万株。灵

台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完成投资660万元,完成了土地流转、示范园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宽带“四通”工程和园区封闭,搭建篱架1560 亩,完成滴灌主管道铺设,订购进口苗木12万株,整修矮化砧木圃地块200亩,正在进行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以“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经济实体”为主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科

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资源配置、财政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围绕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灵台项目示范区的战略目

标,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政策扶持”的原则,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以构建现代商贸体系和打造“商周皇甫人文之都·灵台针灸养生胜地”为目标,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全方位、跨区域、开放性配置资源,增强发展动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1.继续落实和深化各领域改革。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为目标,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政

府管理经济活动方式。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农村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资源要

素市场改革,健全水权分配和配水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推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

登记、迁移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力量来抓,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政策歧视,改善服

务和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经营和市场环境,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

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制定完善鼓励民资投入的政策,激发民资投入的意愿,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开展民营企业家、大学生、返乡农

民工、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能人“六大创业行动”,到2015年,建立灵台县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孵化中小企业15家以上。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升县域经济总量为目标,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按照“抓大项目、引大集团、招大企业”的思路,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突出抓好产业招商。注重选商引资,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注重引进先进技

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灵台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4.鼓励城镇化建设政策措施。一是土地优惠政策:新办企业使用土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统一规划、政府统征、确定基价、分档批租” 的原则,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提供。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者新建的3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在5年内,按当年上缴地方财政税收总额20%的比

例,以以奖代补的形式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县工业集中区内投资2000万元以上、乡镇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商贸物

流项目,由县级财政以企业支付的土地投入的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比例按投资额大小实行“一事一议”;对产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有利于培植财源的国家鼓励支持类项目,加大政府对贷款的协调力度,并争取有关贴息;对在县内投资1000万元以上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除房地产、矿产开发项目),自投产运营起(农业项目免税期满后)3年内,由县财政按照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

50%,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四是配套服务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兴建的各类项目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计划

项目申报、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申请等方面与本地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其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等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所有招商引资项

目行政性收费县级保留部分全免,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工商注册只收注册登记费;投资企业所需水、电、原材料、通讯配套设施建设等均按当地企业收费标准计收

费用,并给予优先安排;

三、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步构想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实际和最近国家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们初步提出:到2016年,充分体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内 涵和要求的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邵寨、独店、什字、朝那4个镇为重点,以上良、百里、星火、西屯等8个乡镇为延伸,辐射全县各中心

村庄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境卫生等得到明显改

善,城乡劳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37.5%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4.4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

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8万人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城镇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和供热普及率分

别达到95%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居

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条件大为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将我县真正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协调发展的宜居生态城镇。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21.61平方

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4.3万人以上,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万人以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81平方公 里。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和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分别达到95%、95%、100%和30%以上;城镇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和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8%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着眼于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按照各展其能、功能互补、要素互动、衔接协调的原则,指导城乡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严格实行城乡一体规划,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一是强化规划编制。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抓好新一轮县城总规和小城镇规划修编,完成城

镇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各类建设工程修建性详规和中心村庄规划编制,到2015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为导

向,因地制宜推进自然村合并及撤村设居、撤乡设镇,积极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合理确定中心村的数量和布局。二是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建立规划建设部门牵头,县

直相关部门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的规划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规划编制工作体系。城镇新区、开发区,各类园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完善规划建设管

理体制,为全县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保障。强化规划执行,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切实加快县城区建设。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点,按照功能完善和产业发展并重、扩容提速和品质特色兼顾的原则,以东部工业集中区、南部仓储商贸服务区、西部多功能现代化新区、北部文化旅游区等组团开发建设为着力点,科学功能分区,合理建设布局,充分发挥要素聚集效

应,将县城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一要快速拓展城市空间。坚持老城提质与新区提速有机结合,以县城中部商业综合生活区为圆心,全

力实施东西扩展、南北完善工程。到2016年前重点抓好三大项目:①西城区开发三期工程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商贸物流、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区;②老城区改造提质工程,依托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资源开发,丰富内涵,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历史 文化名城;③集中区建设,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依托煤电资源开发,向东建成集仓储、物流、加工为一体的工业集中区,向南建成仓储商贸服务区。二要完善城市功

能要件。完成城南教育产业园区、高档住宅小区、孙家沟和碑子沟保障性住宅区建设,启动实施城市商圈、医院、酒店、市民活动中心、公园广场等功能要件项目;

注重车位配置,完善城区道路、给排水、天然气利用、集中供暖、城区防洪、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集聚力。三要促进园区、新区互动协调

发展。树立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理念,将园区建设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加快完善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交等公共服务,推进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专业性、综合性市场,通过商贸、餐饮等小微企业培育集聚,吸纳农村人口转移,促进充分就业,带动城镇发展。

3.着力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原则,以设施配套、产业聚集为重点,结合小城镇资源和地

理位置优势,集中打造邵寨、独店、什字、朝那4个重点小城镇,示范带动其它乡镇快速发展。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全面加快

4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构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四个支撑点,突出抓好镇区道路硬化,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

解决以街为市、功能残缺、设施老旧等问题,提高城镇运行保障能力。推动小城镇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促进电子政务、电子

商务、电子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要注重城镇特色开发。小城镇建设要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地域特色。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切实保护好古遗址、特色民居和各

种自然、人文风貌;努力探索住宅小区化、服务物业化、农村社区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创建国家级、市级各类名镇。三要培育镇域优势产业。按照“一镇一业”的思

路,因地制宜发展工矿、旅游、商贸、加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构建集群优势产业带。邵寨镇要围绕煤田开发形成以煤电化工为主的工矿型城镇,独店镇要围

绕皇甫谧产业园建设形成以旅游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什字镇要围绕果品加工交易形成以商贸服务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朝那镇要围绕畜牧养殖贸易和旅游资源开发

形成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其余乡镇形成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4.加快推进中心村庄建设。按照“三为六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产业开发与基础建设相配套、生态建设与新风养成相适

应,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迁村并点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安

置,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每年抓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3处;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到村工程,重点抓好道路、给排水、清洁

能源开发利用、广场、图书室、医务室、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村镇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努力提升村镇公路等级,逐步提高三级以上公路的里程和比例,提

高村庄道路的硬化率。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加大旧宅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5.注重发展绿色城镇。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生态、绿色、环保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打造天蓝、地绿、水碧、气爽、宜人的美丽新

灵台为目标,突出抓好县城面山、城镇公园、绿色通道、生态林地等建设,大幅度提高林木覆盖率和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积极争资立项,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排水排污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基层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净化美化环境。

6.着力培育城镇主导产业。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一种产业运作,把城镇产业的培育开发作为城镇建设的重头戏。①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灵台项目示范区、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药品器械生产区和区域性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以煤电化工产业为引领,新型建材、现代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统筹推进的工业经济格局。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

34.5%。到“十三五”末,全县煤碳产量达到2000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74.3亿元,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

个以上。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牛果菜主导产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引导、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活化经营机制,完善产销加链条,按照产

业互支互促、循环一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度推进牛果菜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渠道。到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0万吨,建成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全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

范区和全市循环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全县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③

第三产业比例大幅提升。围绕皇甫谧文化和商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打造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加快养生旅游经济发展步伐。依托牛果产业和煤电工业,加快煤

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到2016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6000户,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达到200户,非

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7.积极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城管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

与的原则,推进城镇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美、洁、亮、绿、畅五大建设与管理工程,全面提升城镇品

位。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从县城向乡镇延伸,逐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

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落实社区监管责任。加快城市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制化、专业化、人性化水平。推进城镇文明

建设,着力倡导“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礼让、遵规、守序的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四、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

1.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源建设后劲不足。农业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财源处于负增长;工业经济总量

小,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偏低,建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不能迅速得到开发,形成了“财政越困难,越

无资金建设;越无资金建设,财政越困难”的恶性循环现状。

2.财政自给率低,收支严重失衡。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公共财政履行政府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根本保证,但是灵台县由于缺乏规模税

源,税基不稳,财政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2013年,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573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139166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6.9%。从近

几年财政收支情况看,用地方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不到全县财政支出的10%,财政支出的90%以上来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

3.财政自身保障能力较弱,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特别高。近三年,全县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平均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95%以上,县级占比则在5%左右,特别是在民生保障领域,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更高,可用于公用支出及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力更是十分有限。

4.城镇化建设项目规划良好,但是发展后劲不足保障不力。一方面我县基础条件差,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因素突出,保障发展能力不强,扩大开发、加

快发展的基础较弱;另一方面我县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

到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难度较大;其次是煤炭资源相对富集,但煤炭产业开发刚刚起步,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规模偏小,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第四篇:平凉站工作总结

平凉站工作总结

平凉物资中转站于2009年2月5日正式建站,坐落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办公、生活、食宿在平凉市四十里铺粮库办公楼内。站上有一处占地约50亩的管场和420平方米的库房,可以同时满足20多公里的管材和50吨左右的辅助材料存储任务;在任务饱满时共有人员28人,分为两个作业队和三个管理组,依托我们站上的资源优势和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及时的保证了各施工单位的生产建设需要,工作量最多时一天,完成近2000吨物资的收发、任务,受到了各建设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我们站主要负责西二线东段15标段和14标段的部分供料,主要建设单位有:长庆油建、管道四公司、新疆油建等,另外还有10家零星调拨供料的建设单位共13家,为了搞好现场服务,我们积极和住站材料员密切配合,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的需求动态,拉运计划,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灵活配置站上的吊装资源,只要是提料的车辆一到就能马上装车。

09年6月份的一天,各建设单位的施工都进入了黄金期,焊管的需求量猛增。有三家建设单位的56台大型货车陆续进入货场,仅靠一个作业队很难及时的装完,在这种情况下,早上6点钟刚卸完23车皮到货的作业一队休息了还没有四个小时,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快到下午四点了才将这批车辆装完,还没有等大伙儿缓口气,早上拉走的一家单位又陆续来装第二趟,所有人员二话没说又接着干起来,直到下午快7点,才装走了当天的最后一台车,完了一算,这一天整整发出了83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没有忘记安全生产,每个作业现场设立监装监卸及生产安全员,站领导、生产调度和HSE现场管理人员坚持跟班作业,现场调度忙碌在每个作业点上,把进场的车辆分区、分类排放整齐,形成合理的流水作业,其他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场处理,保证了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专人负责把关,使繁忙的工作现场紧张有序;同时,我们还坚持经常对作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生产安全和货物吊装安全知识的教育,确保无人员伤亡,无货物损伤,极大的满足了各建设单位的生产需求。

二、优化业务流程,确保令行禁止:

我们以前也有部分员工做过一些项目,但每个项目都有其具体要求。为了能尽快熟悉该工程项目的业务工作流程,保证不出现业务差错,我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指派业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系统操作知识培训,然后在业务人员中展开学习普及活动,不论是那位人员在岗都能熟练操作,倒班轮休请假从不影响工作。

有一次,我们发往施工现在的焊管中,仅差了1厘米对不上,这虽然属于正常的误差范围,但我们的业务人员仍不放过,随后和保管员一道去管场反复核对,结果发现是防腐时,厂家将两根管子的管号喷重复了,两根管长相差就是1厘米。虽然费了好大的劲才将问题找见,更正过来,但却反映出我们对待业务工作的一丝不苟。保管员和现场调度,每天都要将所发出的物资同码单核对一遍,确定和实际库存准确无误,业务资料员按照现场发料单进行及时调拨,现场实物和系统账务一丝不差,做到每根管子在什么时间,被什么建设单位的那台车提走,都有准确的记录、依据可查,具有严肃的可追溯性。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不管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相应的资料来印证、寻找,使我们的业务管理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更加严谨、细化、科学。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按调拨令要求发货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及时完善调拨领料手续,提供相应的资料及质量证明文件;按照EPC项目部的统一要求,定期盘点库存,及时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做到信息及时,数据准确,渠道畅通。

三、培养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素质:

在HSE管理方面,我们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和机构,站领导直接兼职,并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工作,站领导和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库房、料场检查指导,作业人员坚持作业现场的班前会,安全讲话,及时指出本次作业的重点及安全环保防范重点,防止了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使我们单位的HSE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要求上。

我们在一次在吊装作业中,按照规定要求移动好货位,在正常情况下作业应该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但是连日来的阴雨天气,是原来的地基变得酥软,现场作业人员和安全员及时意识到这个风险,让吊车先试吊一下,结果在空转的情况下,一个千斤腿就深深的陷入地基里。如果没有作业人员和现场安全员识别的风险意识,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吊装事故。由此可见,回避风险和良好的养成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和防范意识是分不开的。

同时,我们还很注意营造安全环保氛围,在库房和料场设立了明显的禁令标志、标语、挂图等,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桶、消防锨等消防器材。组织人员定期的对生产工具,吊绳、吊具、掩木及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等进行及时的检查更换,做到“制度落实,检查到位,防范及时,防护有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真正做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

四、开展文明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在服务方面,我们尽量做到人性化,服务工作:“让建设单位满意,让工程项目部满意,让各级领导满意”,树立起我们中转站在全线工程服务中的良好形象。

建设单位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经常和建设单位保持沟通,账务不清的及时核对,资料不全的及时补充,需要协调的及时的给予联系解决。为了让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少出差错,每次现场发完料,保管员、资料员、现场调度都要对照现场码单进行核销,那些是本次发的,发了多少,都要和系统调拨及建设单位领料三方核对一致,有一方对不上都要反复多次,直到找出问题的原因,有时工作量大时,他们几个人一直要忙到深夜。

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现场服务人员,对破损的防腐层、管口管箍进行及时修补、更换,在吊装过程发现那根管子有问题,马上进行现场修补,坚持“车辆捆绑加固不安全不出料场,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发往现场,资料、手续不齐全不转手办理”的服务原则,是我们站的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起点越来越高,受到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五、总体完成的物资中转任务和我们的差距:

通过我们站全体员工历时21个月的努力工作,共计完成95878.155吨防腐焊接管,203个弯管,以及其它6大类375吨物资的验收、保管、调拨任务。其中1219×22防腐直缝管加强级的是147根,1738.73米;1219×22防腐直缝普通级是6161根,73094.77米;1219×18.4防腐直缝普通级的是765根,9139.232米;1219×18.4防腐螺旋管普通级的是5733根,67932.65米,1219×18.4防腐螺旋管加强级的是70根,831.07米;1219×15.3防腐螺旋管普通级的是890根,10546.45米;1219×15.3防腐螺旋管加强级的是10根,115.509米,总计长度达163.4公里;13776根;全站累计完成倒码、装卸、中转工作量235980吨。

虽然我们在中转站建设、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由于建站时间仓促,准备工作不足,对整体业务流程和网络管理不熟悉,给业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理中有混乱和业务差错现象,是我们值得引起重视的地方。

2、在现场管理经验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料场地基的抗挤压能力估计不足,连续的阴雨天后,造成一些管垛个别地基下沉,管头接触到地面,不能达到管理标准要求。我们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的进行了倒码、补垫,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对HSE的管理有麻痹现象,有时候工作做了没有记录,有时候作了要求确检查不到位,在作业中出现磕碰、陷车等现象,存在着风险隐患,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们始终属于临时机构,但是我们仍然贯彻了“科学管理、文明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 的工作方针,较好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克服气候多变,时间不规律,人员流动性大等各种困难,在EPC项目部的检查指导下,积极配合各建设单位和火车、汽车等运输单位,顺利的完成了我们站承担的物资中转任务,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平凉物资中转站

2010年11月25日

第五篇:天水平凉庆阳旅游资源分析报告

甘肃天水平凉庆阳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伴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由此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的高潮。甘肃省天水平凉庆阳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本文仅就三地的旅游资源做一综述。

一、天、平、庆、三市旅游区概况

1.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概况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一百六十九处。天水自古就有麦积烟雨、净土松涛、天水盈池、诸葛军垒、南山古柏等秦州八景之称。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被国家和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有一百六十九处,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交织、奇景竟秀的旅游胜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品味高,观赏性强,吸引着国内外向往东方古老文明的万千游人。天水旅游区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和自然旅游景观。现就旅游资源从文化方面进行区划。

伏羲文化旅游区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三皇”中的伏羲,诞生于天水。伏羲为三皇之首,风姓,其母华胥氏。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后徙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死后葬南郡,说明天水是名符其实的“羲皇故里”。旅游景点有:伏羲庙、卦台山、分心石、龙马洞。

大地湾文化旅游区 天水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越2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由于大地湾1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旅游景点有: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

秦文化旅游区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景点有:牧马滩(位于天水旅游区北道区麦积乡)三国文化旅游区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杰出的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旅游景点有:祁山堡、街亭古镇、诸葛军垒、木门道、姜维墓。

石窟文化旅游区 麦积山石窟艺术虽然是佛教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产生发展过程,它虽然不能象其它艺术那样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再现了历代人物的生活景象和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经济状况。其艺术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具。旅游景点有: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

2.旅游资源优势

从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得知:天水是甘肃和中国西部旅游资源的富聚地区,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战场、古墓群等名胜古迹众多。有距今7800多年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期上下几千年各个不同断面的文化遗产的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有“东方雕塑馆”美誉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此外,天水还是东西走向的“古丝绸之路”和南北走向的“三国之旅”线路的交汇点,与西安、汉中、九寨沟、青海湖、敦煌、兰州等周围的旅游城市、景点相互吸引、沟通,具有一定的地理和景点线路外延发展的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天水旅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现实可能。天水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和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中心,是甘肃省的东大门。这里东进可由三秦大地直通中原,西出可沿古丝绸之路直达边境口岸,南下可入川,北上即宁夏,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天水市人口总量居甘肃省首位,占全省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强,城乡富余劳动力较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密集型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平凉庆阳旅游资源

平凉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按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划分标准,目前共计拥有三大类92处景观,其中自然景观49处,人文景点38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景观5处。众多景观中有获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景区1处,国家AAAA级和AA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园林公园10余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太统山、崆峒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川王母宫、崇信龙泉寺、庄浪紫荆山以及崆峒区的太统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均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泾川县南石窟寺、崇信县武康王庙(李元谆寝宫)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庄浪县云崖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崆峒水库和田家沟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华亭县莲花台、崇信县唐帽山、崆峒区太统山和北山公园等为省级森林公园,云崖寺、莲花台、五龙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空间组合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平凉市在甘肃旅游功能区划中与天水、庆阳共同构成东部经济区,区域旅游形象为:中华龙腾之地,农耕文化之源。崆峒山为区域旅游品牌产品——道学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主要旅游线路有丝绸之路精华游、始祖文化寻根游、陇上民俗体验游、山水奇观游、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游,其中“丝绸之路旅游区”在西北旅游圈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主体主要位于东段(以葱岭(帕米尔高原)和敦煌为界,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即从西安到敦煌和阳关一段,全长2000km,且大部分落在甘肃省境内。西北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地位的确立,“丝路文化”影响起了重大作用。平凉是“丝绸之路”东线必经之地,沿线的人文景观大都具有东西文化交融的特征,构成了“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宗教文化、民俗、饮食等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庄浪的人工地貌—梯田,太统山、关山、唐冒山等地的森林景观及其它旅游资源使平凉市成为旅游资源大区,是“丝绸之路旅游区不可缺少的环节。平凉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组合条件。在甘肃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庆阳市是甘肃省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 陕甘宁三省区人员往来的汇集处。庆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古代农耕文化。纵贯正宁县、宁县、合水县、华池县子午岭山脊上的古长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拓的一条重要的军事战略要道。横跨镇原县、环县、华池县的古长城,是战国时期修筑的一条重要的军事屏障。汉唐盛世兴起的“丝绸之路”从北线穿越而过。北魏及宋、明、金各代的石窟和造像有大量的遗存;在近现代史上,刘志丹、习仲勋创建了西北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并于1934年在华池南梁仓 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区内立足。另外,庆阳历来名家辈出,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代思想家王符、魏晋政治家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行书画家米万钟等。同时,风景秀丽的子午岭被誉为陇东大地的“绿色屏障”、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所以,庆阳市的旅游资源具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民俗俱佳结合的特点。

3.潜力分析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可下,天水旅游区的旅游业发展肯定会有许多机遇。此外,天水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明显,在周边地区有优势,这也是旅游发展的一个机会。如今,在天水所开展的旅游活动中,主要突出了天水五大文化这中的石窟文化、伏羲文化旅游,而对三国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旅游的开发明显不够。可以大力开发三国文化旅游、大地湾文化旅游、秦文化旅游。除此之外,在以上五种文化基础上,发掘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举办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的基础上,再举办各种与之相关的大型系列活动,如“天水三国文节”、“天水大地湾文化节”、“天水石窟文化节”、“天水秦文化节”,举办各种文化研讨活动,出版相关的文化书籍等。而且,天水旅游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但由于天水的文化底蕴相对自然来说,更有内涵,因而天水旅游区一直以开展人文旅游为主,这忽视了自然旅游资源的作用。因此,应该以石门风景区、曲溪风景区、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山植物园、龙头沟等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平、庆两市旅游环境和市场环境较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建设,为社会经济和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建设的加快,不断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银武、罗定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西平、天平铁路的建设,必将极大改善平、庆两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平、庆两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特别重视对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次是区位条件,平、庆两市虽地处西北内陆,但也有相对有利的区位条件。两市具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但仍需不断改善这些条件。否则,开发条件将成为制约平凉市旅游业的瓶颈。两市旅游景区的施工难度较大,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重点加以解决。在这类地处边远但资源丰富、交通又较便捷的资源型地区,发展旅游业是有条件的,也是可行的。结语

从以上的叙述可知,天、平、庆三市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其若想成长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根本性转变,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工作,从源头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强调旅游产品开发的地方化、特色化,因为这是参与区域旅游业竞争的最有力武器;重视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研究,切忌不顾客源市场条件而盲目开发;逐步确立三市在国内及国外的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服务形象;加强地域间合作,三地联合发展才能推向全国乃至全世;注意借鉴国内外旅游开发实践的经验教训,发挥后发优势,使三市旅游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下载平凉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凉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凉见习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2015年7月19日至2015年7月25日,我在平凉市惠民房地产公司新城国际项目参加毕业实习,在周伟工程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的“理论结合实践 增强实践技能”--工学院大学......

    平凉,平凉大学,平凉旅游景点范文

    平凉介绍 平凉名片平凉名片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 宁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 地,素有“旱码头”之称。 中文名称: 中文......

    平凉培训心得体会--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平凉培训心得体会 余湾教委教师 杨科2015年4月11日,本人有幸参加静宁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课改名校教学模式、德育管理暨小学语文、数......

    平凉一中教师经典语录

    篇一:肥城一中老师经典语录 肥城一中老师经典语录(修正版) 2013-6-16 15:31 阅读(19) 转载自⑦♂爷╯芈面妝╮ ? ? ? ? ? ? ? 赞(57) 评论 转载(119) 分享(91)......

    平凉七中消防安全工作方案

    平凉七中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及学校稳定,根据《平凉市崆峒区教育系统平安陇原消防安全专......

    平凉东收费站解说词

    平凉东收费站解说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平凉东收费站,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平凉东收费站全体干部职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为大家的平凉东收费站之行增添......

    平凉五中教务处工作总结

    平凉五中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黄汉清副校长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夏校长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

    平凉五中新建情况汇报

    平凉五中新建情况汇报 甘肃省平凉五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建校于1968年,是平凉城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本科学历44人,大专38人,学历合格率96%。高级教师1人,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