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推行树葬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生态葬法,县政协成立调研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就我县推行树葬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赴**、**、****等实地考察,深入菜园城区和渔农村群众座谈交流等,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节地生态安葬及树葬的定义
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树葬是一种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也是目前主要推行的生态葬法之一,符合我国丧葬文化中“入土为安”的传统。它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通常,树前留一标识牌,以便纪念。
二、各地开展树葬的主要做法
从****、****等地的考察情况看,目前各地树葬区域的选择主要有:一是山地贫瘠区,借助树葬提升土地复绿程度;
二是树林密集区,利用现有资源推行生态葬法;
三是现有传统墓区,采用树葬提升园区生态环境。
各地树葬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一)树葬墓区环境园林化,服务人文化。****福寿园的整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优质周到,被誉为“人文纪念公园”。园区内注重绿色景观建设,综合搭配美观舒适。在生态葬式设计上,注重全盘考虑,合理节地,将树葬和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有机融合。同时,园区内配有电子屏、园区车辆、家属休憩区等基础设施,并开通网上咨询平台、现场全程引导等项目,为丧户提供各种人文服务。****则是在原有传统公墓区范围内,划拨出一片区域,综合设计了树葬、壁葬、花坛葬等生态葬,逐步改变传统骨灰墓地的葬式。
(二)树葬形式多样,墓穴设计节地精巧。在**福寿园,树葬的形式多样,有环绕大树树干安葬多个骨灰盒的,也有一棵小树下安葬一个骨灰盒的,或是直接将骨灰盒安葬在植树周边花坛的等。根据选择树葬的形式不同,墓穴间距也有所区别,有环绕树干四个方位设置墓穴的,有相邻0.5米左右距离依次按序排放的,也有紧挨嵌入花坛壁上的等。总体来看,墓穴占地小,墓碑设计精巧,面积在0.1~0.2平米之间,均采用卧碑方式,可简单标识逝者的照片、姓名、生卒年月。
(三)配套政策完善,鼓励引导生态葬式。据福寿园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群众对建有墓基墓碑的树葬已比较接受,选用较为普遍;
而对不保留骨灰、不建墓立碑、不硬化土地的树葬选用仍较少,主要集中在孤寡老人。为此,2017年**市启动了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倡导可循环使用土地的安葬方式,对每具骨灰补贴1000元。同时,为体现人文关怀,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建立逝者碑留名纪念。从我省范围看,各地也都采取了节地生态葬鼓励政策。如****对选用可降解骨灰盒树葬的每例奖励3000元,对海葬的每例奖励8000元。****对选用树葬、壁葬、花坛葬的每例奖励2000元,并计划推出“厚养薄葬”政策,即达到一定年龄的老年人,在生前签订生态葬协议后,每月便可领取100元~300元不等抚养金,进一步引导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三、我县推行树葬的基本考虑和基层群众的态度
(一)我县推行树葬的基本考虑。近年来,我县以生态立县为本,加大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全县已有4个火化区乡镇,建有3座陵塔,1座骨灰纪念堂,生态葬式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我县推行树葬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深化殡葬改革。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21号),首次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要求各地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6月,我省9部门联合出台《深化殡葬改革全省推行树葬工作方案》(浙民事〔2018〕68号),提出要积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充分认识推行以树葬为切入口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文件为我县深化殡葬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二是满足逝者多项葬法选择。我县仅有陵塔或纪念堂一种骨灰存放葬法。从长乐陵园阿会坑陵塔的使用情况看,格位存放过于密集,设备设施较为简陋,人性化服务相对缺失。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其格位购买已超半,在年初一、清明等祭扫日,祭拜时间段集中、人数众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受水源保护地、土地性质等因素制约,在原预留区域新建陵塔的审批难度大。因此,考虑树葬等模式,推行多种生态安葬法,能为逝者提供多种基本安葬选择。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我县境内可见墓穴约40000座,占地4000余亩,其中县城周围约6000座,这种传统墓穴造成了山头白化、墓碑林立的现象。同时,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修坟热,使原有墓穴占地面积逐步扩大,建造质量愈加考究。目前,骨灰墓地单穴面积一般为1平方米左右,树葬占地面积约为其1/5,后者更为节地环保。
(二)基层群众对树葬认可度较高。课题组集中走访了菜园镇城乡社区,召集镇、社区村干部和老年协会代表60余人征求意见,并通过ppt的形式,直观介绍了各地树葬、花坛葬、壁葬等生态葬法,做到同步宣传生态葬法和听取基层意见建议。从群众的反馈情况看,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群众能够接受树葬模式,且普遍认为树葬环境优于陵塔。在树葬模式上,虽然个别群众有“无碑无我无骨灰”的境界。但大多数群众要求:一是使用不可降解骨灰坛,二是需要有墓碑,三是存放骨灰坛的墓基要干燥,四是树葬的费用应低于陵塔格位等。
四、我县推行树葬的具体建议
(一)合理选择葬区。面对海岛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要充分利用现有陵园、公墓周边区域,规划树葬园区,避免墓区过于分散、所占片区过广,同时,也便于墓区的集中经营与管理。建议可先利用现有长乐陵园至龙山公墓这一区块,开辟一块1~2亩土地,作为树葬区的一期工程,在本岛片区试点推行。同时,对菜园岗墩西面区域,考虑到其植被茂盛、且与现有墓区临近等特点,可作为树葬园区的备选地址。
(二)科学设计葬式。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墓区内种植各种常绿树种,形成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树葬生态区域。树葬的形式应多样化,可在一棵大树下环绕树干多方位设计墓位,也可在一片树林内划定位置设计墓位等。在树葬园区,可适量搭配花坛葬、草坪葬等安葬模式,形成多种葬式融合的生态墓园。安葬的类型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采用以不可降解骨灰坛为主要模式。墓穴的设计应尽量小巧精致,面积尽量控制在0.2平米内,碑文应简单,一律采用卧碑形式,以减少墓地面积。
(三)做好配套服务。适时组建一支葬区管理与服务团队,开展优质安葬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要严格依照安葬服务相关规定,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认真做好信息提供、政策咨询、档案记录等工作,及时处理丧户碰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要加强安葬后续日常管理,倡导葬礼简约,引导文明低碳祭扫。注重园区环境绿化美化,做好树木日常管护,保持墓区整洁肃穆。建立网络平台,逐步推进网上预约、网上祭扫等工作。
(四)加大政策引导。要制订出台《**县倡导推行树葬实施办法(试行)》,尤其在推广树葬的初期阶段,应加强政策激励引导。一是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对选用树葬者实行免费安葬服务,其中采用可降解骨灰坛的树葬给予适当奖励。二是推行厚养薄葬政策。在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可推行节地生态葬协议,实行由“死后补助”变为“生前享有”,引导群众选择不保留骨灰、不建坟立碑、不硬化土地的节地生态葬。三是建立坟墓置换政策。对散落在可视范围内的传统老旧坟墓,可实行免费置换树葬,妥善处理散坟老坟,逐步改善青山白化现象。四是落实建碑纪念政策。对选用可降解骨灰坛、海葬等节地生态葬者,在树葬陵园统一建立纪念碑或刻石留名,便于后人吊唁,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第二篇: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调研报告
为适应新形势对发展党员的要求,我市由点到面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把原先看来“神秘”的发展党员工作向群众全过程公开,在纳新和转正两个阶段把发展、转正对象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有效地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一、动因
1999年下半年,我部接到举报,反映某乡镇发展党员存在程序问题。经查,问题属实,查处此事的同志,从调阅的党员档案中看出,少数新发展的党员文化不高,素质偏低,缺泛先进性和代表性,这一现象引起了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对全市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组织了调查,发现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新时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真正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位置,工作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看现象多,看本质少,有的甚至感情用事,凭个人关系的亲疏论好与差,有的用经济实绩代替党员标准,把入党作为一种“奖励”,缺乏严肃性和原则性;有的新党员素质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成为预备党员后,又放松学习,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能发挥党员的作用。上述问题虽不突出,但长期以往必将严重损害党的威性和党员的纯洁性。对此,我们借鉴干部任用公示制度的经验,从2000年起在全市普遍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
二、做法和效果
我们在推行发展党员公示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依据,坚持原则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注重调动党内外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主要步骤是做到“四个明确”:
1、明确公示的内容。公示对象为经过支部委员会讨论,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转正前预备党员。公示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勤政廉政情况,平时工作表现,而且包括了公示对象参加工作时间,第一次申请入党时间,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间,以及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情况;预备党员预备期起止时间,预备期主要表现等。
2、明确公示的形式。对发展和转正对象,既可在监督对象的工作单位或地区进行,又可以扩大到其原单位或地区进行。公示形式可采取张榜公布或召集会议等。公示时间为10天。
3、明确公示的程序。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方可列为发展对象,党支部要在其发展前,履行公示程序,公示无异议之后,发给入党自愿书,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是否接收为预备党员;经过一年预备期教育和考察的预备党员,党支部在其转正之前,履行公示程序,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是否转为正式党员。党委对公示过程中,没有不同意见或没有原则性问题的发展、转正对象,在党支部书面报告公示结果后进行审批。
4、明确公示的反馈。公示内容张榜公布后,个人、集体和组织均可向公示对象所属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反映有关情况。党组织在情况调查核实后,填写反馈意见单,发送到反映情况者手中或对外公布。市委组织部和基层党委同时设立监督电话,对有关政策咨询,当日予以答复,反映的问题10日内进行调查核实,并予以答复。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经核实,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发展或转正:①政治思想品德有问题的;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③违纪违法正在查处或处理不足三年的;④其它不具备党员发展条件的。预备党员遇到以上问题,按程序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实践证明,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是新形势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高新党员质量,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是把扩大民主从积极分子考察环节延伸到吸收决策阶段,把民主参与的范围由部分党员、群众扩展到广大党员群众,体现了坚持党要管党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党组织更全面、准确了解发展对象,减少发展工作的失察,有利于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在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自我约束。主要成效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开展。实行公示后,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对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目标、有计划,要求进一步明确,重点进一步突出,程序进一步规范。同时,党务干部进一步受到制度的制约,促使他们增强政治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更好地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事,克服工作马虎,把关不严,程序简化倾向。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发展党员工作秘密进行,现在实行公示,打开天窗说亮话,咱们群众心里有杆秤,得给党组织负责任,把好关”。
二是提高了新党员的质量。通过公示,进一步把住了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预备党员转正的质量关,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扼制了问题的发生,2000年全市共公示发展对象691名,通过公示暂缓发展的11名,公示转正对象1036名,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有2名,延长预备期的有1名。通过公示,促使发展转正对象,更加自觉地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实践党的宗旨,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自身形象,赢得组织肯定和群众信任,在争取组织上入党的同时,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入党。
三是杜绝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实行公示后,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让群众对发展、转正对象当“评委”,使群众有了真正的发言权和评判权,克服了过去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使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到党组织中来的现象。今年,我们就查处了一起某乡镇欺骗组织,制造假党员的案件,当事人受到了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许多群众反映:发展党员事先能知道,反映情况有渠道,处理结果有反馈,真正体现了民主监督的威力。
第三篇:关于推行党务公开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纪委领导安排,我们于2005年12月14日至21日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做法有了明确认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国土面积4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32万人。全县22个基层党委,38个党总支,674个党支部,16000余名党员。
二、××*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缘由。党务公开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广义讲,它是指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正确履行对党员、党的组织、党的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职责,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活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各项党务公开。从狭义上说,党务公开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实行党务公开,是党务工作的“阳光作业”,对于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形成内外、上下结合的监督体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决定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利益问题时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少数单位领导在推荐后备干部和发展党员方面搞“暗箱操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责任分解、下发文件、集中检查、查阅资料上,领导干部工作好坏、廉洁自律情况缺乏监督,群众不知道,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没目标、没措施、没有责任心,工作停滞不前。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支部和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新一届县委班子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立足发展党内民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目标,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切实规范党组织的权力运行。
××*率先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具备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实践经验。在2003年底,该县就在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基础上,认真开展了农村党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全县254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党务公开栏,党务、村务一齐公开,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农村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农村党务公开的实践也证明,党务公开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阳光工程”,这也为××*在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1、坚持党委领导,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过程中,坚持实行县委统一领导、县纪委具体组织、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党务公开的顺利推行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是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县委其他领导具体职责,明确规定党务公开实行书记负责制,并纳入各单位责任制考核范畴,从而在全县形成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其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明确纪委全面负责党务公开的宣传、检查、指导、推动等具体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的贯彻落实。第三,县纪委积极组织落实,强化“一部署、两指导”工作机制。“一部署”,即会议部署,先后召开会议10余次,纪委书记亲自安排。“两指导”,即实地指导与舆论指导相结合,纪委人员先后80多次深入各单位指导工作,并利用《今日黎都》和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各单位党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连续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党务公开工作健康发展。
2、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公开内容上“求真务实”。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中,××*委在广泛座谈、征询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来公开,概括起来,就是“三重一大”,即重大审批事项、重大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公开。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共性内容必须公开。各级党组织必须公开的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工作完成和测评考核情况、民主和科学决策、干部人事和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等内容;二是个性内容分类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政策落实情况、群众关心的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部门和单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职责履行情况等。三是公开形式具体灵活,符合实际。为增强党务公开的实效性、时效性,保证党务公开科学规范和符合实际,县纪委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实行了固定公开、定期公开、逐段公开、即时公开相结合的办法,即:政策措施、文件规定、审批事项、工作程序、办事机构等具有稳定性的内容实行固定公开;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实行定期公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更新周期,一般半年更换一次,每季度微调一次;动态性、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如办实事、重要工作进展情况;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实行即时公开,如干部考察、任前公示、灾害救助等。
3、以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从程序、实效和审核等方面加强监督。为实现党务公开工作的长效管理,××*在推行党务公开中从一开始就把制度建设放在了重要地位,使党务公开工作及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五项党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其中:责任制制度对每个环节的职责、责任作出明确分工;党务公开审批制度明确规定了公开的内容、事项、范围、方式由各单位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则明确要求各单位要聘请一定数量党务公开监督员对党务公开进行监督;党务公开检查考核制度则规定由县纪委定期对各单位公开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党务公开资料归档制度对应具备的资料及保管作出明确规定。在程序上,明确“四步走”,一是确定和收集公开内容,公开的内容由相关职能部门(科室)提供,各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小组负责收集、归纳、整理;二是制定和审核公开方案,由本单位党务公开领导组提出公开方案,公开内容由班子集体作出决定;三是制作和公示公开内容,公开内容必须按干部管辖范围送交上级部门审核后方可公开;四是公开内容的更新和载体维护,各单位确定专人对公开内容进行更新,并保护公开栏、电子屏等公开载体。为进一步强化监督,××*纪委还充分利用新开通的“××*廉政网站”,接受针对假公开、不公开的信访举报,进一步推动了党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4、抓典型,以点带面全面启动党务公开。针对党务公开是一项新生事物这一特点,××*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中,采取了先搞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推广党务公开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经验。试点阶段,××*在部门选择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财政、国土、交通、农机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单位及有代表性的三个乡镇作为党务公开的先期试点单位。县纪委借鉴本县和外地一些成功经验,起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于5月份开始在这些单位试点推行。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纪委进一步总结提炼,并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请县委讨论研究,并召开联席会、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论证,制定下发了《中共××*委关于全面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7月份,召开全县党务公开现场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参观学习,使党务公开工作在全县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已建立党务公开栏95个,党务公开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5、党务公开结合政务公开,以党务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在推行党务公开过程中,十分注重以党务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全县建立政务公开栏93个,进一步完善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了群众各项合法权益。一是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实行公示制度、收费资金使用问效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执行票款分离、集中收缴的管理办法。县政府出台了对20万元以上的重大支出项目、重要的人事分工调整事宜和涉及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事项实行政府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制度,诸如关闭煤窑、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聘、工程拨款、工程招标全部实行按分数从高到低确定对象、集体研究决策、公开亮相竞争,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2005年,经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的大额支出项目多达90余项,人事分配调整和其它重大事项20余次,政务公开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透明、公正、公道。今年以来,该县县城“三纵三横”道路框架建设工程,黎都公园三、四期工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多达50多项,全部实行规范化公开招标。在土地征用中,全部采用“招、拍、挂”的公开形式,使全县土地有偿使用全部实行阳光作业,其典型做法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表彰。政府采购项目进一步增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购置项目95%都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大宗购物实行了公开招标采购,今年以来,完成采购任务84项次,集中采购金额1086万元,比预算金额1205万元节约资金119万元。县政府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按照政务公开有关要求,增强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政府班子成员和政府系统各单位一把手就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向社会进行了承诺公示,自觉接受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
四、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党务公开,首先在领导,必须在党委的领导和主要负责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其次健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增强工作责任心。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党务运行机制,重点是健全具体的操作制度和责任制,把党务公开各个环节也公布于众,并采取多种方便群众观看的公开方式,真公开,不要假公开。三是建立党务公开评价机制,组织各行各业人士对党务公开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不断改进和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高公开的水平和实效。四是建立党务公开考核激励机制,上级和下级都建立这一机制,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便于分类指导,从而开创党务公开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推行党务公开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纪委领导安排,我们于2005年12月14日至21日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做法有了明确认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国土面积4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32万人。全县22个基层党委,38个党总支,674个党支部,16000余名党员。
二、××*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缘由。党务公开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广义讲,它是指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正确履行对党员、党的组织、党的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职责,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活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各项党务公开。从狭义上说,党务公开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实行党务公开,是党务工作的“阳光作业”,对于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形成内外、上下结合的监督体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决定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利益问题时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少数单位领导在推荐后备干部和发展党员方面搞“暗箱操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责任分解、下发文件、集中检查、查阅资料上,领导干部工作好坏、廉洁自律情况缺乏监督,群众不知道,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没目标、没措施、没有责任心,工作停滞不前。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支部和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新一届县委班子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立足发展党内民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目标,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切实规范党组织的权力运行。
××*率先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具备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实践经验。在2003年底,该县就在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基础上,认真开展了农村党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全县254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党务公开栏,党务、村务一齐公开,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农村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农村党务公开的实践也证明,党务公开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阳光工程”,这也为××*在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1、坚持党委领导,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过程中,坚持实行县委统一领导、县纪委具体组织、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党务公开的顺利推行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是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县委其他领导具体职责,明确规定党务公开实行书记负责制,并纳入各单位责任制考核范畴,从而在全县形成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其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明确纪委全面负责党务公开的宣传、检查、指导、推动等具体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的贯彻落实。第三,县纪委积极组织落实,强化“一部署、两指导”工作机制。“一部署”,即会议部署,先后召开会议10余次,纪委书记亲自安排。“两指导”,即实地指导与舆论指导相结合,纪委人员先后80多次深入各单位指导工作,并利用《今日黎都》和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各单位党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连续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党务公开工作健康发展。
2、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公开内容上“求真务实”。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中,××*委在广泛座谈、征询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来公开,概括起来,就是“三重一大”,即重大审批事项、重大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公开。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共性内容必须公开。各级党组织必须公开的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工作完成和测评考核情况、民主和科学决策、干部人事和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等内容;二是个性内容分类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政策落实情况、群众关心的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部门和单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职责履行情况等。三是公开形式具体灵活,符合实际。为增强党务公开的实效性、时效性,保证党务公开科学规范和符合实际,县纪委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实行了固定公开、定期公开、逐段公开、即时公开相结合的办法,即:政策措施、文件规定、审批事项、工作程序、办事机构等具有稳定性的内容实行固定公开;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实行定期公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更新周期,一般半年更换一次,每季度微调一次;动态性、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如办实事、重要工作进展情况;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实行即时公开,如干部考察、任前公示、灾害救助等。
3、以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从
第五篇:推行阳光和谐拆迁专题调研报告
推行阳光和谐拆迁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拆迁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定地选择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战略,我市拆迁安置工作迎来了快速推进的新时期。截至底,全市累计完成拆迁面积1253.8万平方米,涉及6.77万户群众。已安置总面积260.2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32万户,取得了好、稳、快的工作效果,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改善了拆迁群众的居住条件,没有出现因拆迁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推行阳光和谐拆迁的主要实践与成就
近几年来,针对全市拆迁安置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操作与走群众路线并举,紧密围绕拆迁工作中的政策、拆迁、安置等三大关键环节,致力改革创新,探索实践了许多有效做法,取得了综合成效。
(一)实行“先拆违、后拆迁”,强化了拆迁工作的社会环境建设。违法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管理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矛盾之一,吞食着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发展空间,制约了城市发展后劲与综合竞争力,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良民风和社会风气,腐蚀着社会良知和社会道德,同时也是拆迁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顽疾之一。7月,市委市政府深思熟虑,果断决策,采取全社会动员、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带头,以城市规划为主导、合理安排拆违阶段和工作步骤,合理分工、完善查处违法建设保障措施以及坚持“拆、建、管”相结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坚决有效措施,打响了一场为期一年多的“大拆违”攻坚战,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1380万平方米,实现了零补偿、零冲突和零事故。“大拆违”破解了城市建设的一大痼疾,拆除了人们心里的一片藩篱,同时也拆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拆出了群众对城市发展的信心和愿望,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在随后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先拆违、后拆迁”政策,对遇到的违法建设一律实行零补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实行“统一分级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的拆迁安置管理体制。传统的拆迁安置管理,实行的是谁用地、谁拆迁、谁安置的管理模式,客观上造成了拆迁安置主体多元化、政策多样化、方式方法简单化以及拆迁当事双方信任上的缺失,成为拆迁安置工作中诸多问题的体制性因素。对此,我市从改革拆迁安置管理体制入手,实行政府主导下的统一分级管理体制,全市所有项目拆迁安置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实行建设发展项目“净地施工”、开发项目“净地出让”制度,并按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责权统一”原则,实行市、区政府分级管理,由市政府全面负责全市拆迁安置的综合管理和资金保障,主要负责法规政策制定、信访案件复核、拆迁人员培训、重大拆迁项目和拆迁问题的协调处理以及拆迁证照最终审核确认。区政府主要负责拆迁安置的行政许可、行政裁决、具体组织实施以及拆迁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发挥了市和区政府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全市拆迁安置工作合力。
(三)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了全市拆迁安置政策管理。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县、区,甚至同一县、区的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拆迁安置政策上的差异。有的为推进拆迁工作,对既定政策的执行实行“前紧后松”,特别是对后期剩余的少数住户,常采取提高补偿标准或应诺一些过高条件的处置办法,引发群众攀比,形成恶性循环,人为增加了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对此,我市对全市拆迁安置政策实行统一管理。明确规定,对国有土地房屋拆迁,按照合法有效的建筑面积实行“拆一安一”。本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精神,对住宅类安置房的套型面积与拆房面积不一致的,安置时在使用面积“增加5平方米”至“减少3平方米”的范围内予以增减。对拆迁户人均面积低于我市最低拆迁安置保障标准的予以补齐。采取异地产权调换的,根据安置点的距离远近,给予10-40%的安置面积补偿;对征用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认定人均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为有效面积,按征地转户在册人口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进行置换安置,并允许每人再优惠增购15平方米,避免了因拆迁政策不一带来的拆迁工作难度。
(四)实行“集中实物安置”,保护了广大拆迁群众的现实利益。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是拆迁安置的两种通用方式。对于拆迁主体来说,由于前者相对后者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且安置可变成本少,成为拆迁主体的首要选择。而对拆迁群众来说,以拆除已有房屋为代价,一次性获得了一大笔现金。有的不善理财的“暴发户”便出现过度消费行为,有的甚至沦为“无房户”,成为社会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加之现行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因素,群众用取得的货币补偿款,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到合适住房。对此,我市从维护群众的现实利益出发,实行产权调换的集中实物安置。其中,对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按照商业开发住房建设标准,实行就近集中安置。对社会公益及征地项目拆迁,实行异地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了拆迁群众的住房需求,破解了高房价给拆迁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了群众利益,缓解了拆迁矛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实行“三榜公示、两级审核”,强化了公开操作和民主监督。过去,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人情补偿问题屡见不鲜,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是导致拆迁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我市探索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榜公示、两级审核”制度,分别在社居(村)、街道(乡镇)和市区“三榜公示”被拆迁人的住房和人口情况,受理群众举报。市和区政府分别组建了由建设、规划、国土、房产、公安、财政、监察、审计和财政等9个部门参加的市、区两级“房屋拆迁证照确认小组”,制定了《市大建设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认定程序实施意见》,按照“公示一批、确认一批、结算一批”的原则,对上报的“三榜公示”程序和拆迁安置户资料进行联合复核确认。市级在区级联合复核确认基础上,实行终审确认,并以确认结果作为市与区政府结算拆迁安置经费的依据。至去年底,全市通过该项制度累计确认安置面积334万平方米、安置户数19652户,同时取消不符合安置面积126万平方米、不符合安置户数4046户,核减率分别为27.49%和17.07%,维护了社会公平,降低了拆迁安置成本。
(六)实行“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建设拆迁特别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代表和体现的是群众意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应是拆迁安置工作的一项根本宗旨。对此,我市充分发挥区政府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公开拆迁安置批准文件、宣讲拆迁安置政策,建立拆迁户亲情档案,帮助联系搬家公司、出租房以及为身患重病、残疾人家庭搬迁等多种方式,把服务、温馨和诚意融入拆迁全过程。与此同时,将“要不要拆”、“怎样拆”等重大事项交由群众作主。有的就拆迁安置细则召开听证会或居民代表大会,倾听并吸收群众的合理意见与诉求。有的以村民选举方式,成立拆迁改造项目村民自治小组,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宣传拆迁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拆不拆”由群众说了算;具体拆迁时,有的群众老党员自发组织一些老同事、老朋友,积极宣讲拆迁安置政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安置点建设时,有的就小区选址、规划设计、安置方案等有关事项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听证,达成共识,保障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实行“拆迁安置民生工程”,发展了广大拆迁群众的根本利益。拆迁安置不仅是一项建设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工作和民生工作。对此,我市坚持把危旧房、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建设项目拆迁,作为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实施扶危济困、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努力让拆迁群众共享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为此,我市要求各区政府要选择交通便捷、周边配套完善区域,按照花园式标准,精心设计、建设拆迁安置小区;将高层、小高层的公摊比例分别控制在17%和15%以内,多余公摊面积由区政府承担;在小区规划、建设时,按安置面积的5%配套建设商业用房,交由所在街道或社居委经营,收入弥补拆迁群众的物业费、二次供水费和电梯费等项开支;免收安置房产权调换费、办证登记费、印花税、工本费以及上市交易土地收益金,减免房屋维修基金,让拆迁群众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早期受惠群体。
(八)实行“社会统筹保障”,维护了广大拆迁群众的长期利益。拆迁后的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我市十分重视拆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坚持做到四个“一律”,用制度保障了拆迁群众的生产生活。
一是建立“农转非”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城镇非农人口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全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拆迁群众自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次月起,可按月领取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金,并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调整而调整;
三是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将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四是建立再就业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按每人1.2万元标准发放抚养费;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按每人1.2万元标准发放自谋职业补助费,同时一律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实行优先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