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认识和思考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认识和思考的调研报告范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党中央和全国人大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对“一府两院”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栗战书委员长指出,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中,人大就是要对“一府一委两院”起监督作用,人大监督如果不严格、没有力度,那就是缺位和失职。当前,全市各级人大把监督工作摆在履职行权的突出位置,视为关乎权力机关作用权威的重要因素,投入相当精力和资源,但监督的实际效果还不尽人意。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围绕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我特地选择了“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这个课题,目的就想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人大监督职权发挥的主要因素,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全市各级人大监督工作面上情况的梳理和到基层联系点解剖“麻雀”,我对履行人大监督职责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提高人大监督实效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思考。
一、监督依然是人大工作的一块短板
这次调研,我们带着问题而去,接触到的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乡镇人大主席、人大代表也都直面问题、各抒己见。大家认为,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及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没有立法权的基层人大积极探索创新,监督工作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扩大了人大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人大监督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监督质量和实效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突出表现为监督工作“不准”“不实”“不严”。
“不准”,就是在监督议题选择上没有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监督准星偏离党委中心工作和地方阶段性重点任务,对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障碍,如地方债务风险、生态环境制约、国际经贸挑战等重视不足,对一些群众诟病很久的社会焦点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不到位等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棘手、敏感的问题不敢较真碰硬,没有顺应内外部环境和中心工作变化去聚焦新问题、拓展新领域,而是凭老经验、按老套路开展监督,把有限而宝贵的监督资源稀释到不紧要不急迫的事项上,给人以避重就轻、脱离实际之感。
“不实”,就是监督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程序轻实质的现象,问题抓得不深不透。如监督调研浮光掠影,层层听汇报,满足于走过路过看过,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不多,了解不到真情实况,也听不到老百姓的真心话;开展执法检查时预设路线,参观“盆景”,没有对照法律条文逐项检查,讲成绩滔滔不绝,点问题大而化之,提建议三言两语;开展专题询问事先与部门通气,预设好问题和台词,问的不见锋芒,答的四平八稳,群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问题、深层次问题涉及较少;审议各项报告时,发表一般性意见多,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少,审议意见质量不高。如此种种“不实”表现,难免使监督成为隔靴搔痒、表面文章。
“不严”,就是监督整改时“宽、松、软”还不同程度存在,整改要求失之于“宽”,工作督促失之于“松”,问责处理失之于“软”,没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为标杆,对问题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让失职失责者红脸出汗,而是搞一团和气,国家监督的权威性、强制性被淡化。如以建议代替批评、以希望代替问责的现象还很普遍;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鲜有运用,成为“沉睡的权力”,监督的惩戒警醒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重视不够,文来文往多,例行公事气息浓,存在会后松劲泄气的情况,即便出现审议意见落实不力的情形,也很少采取问责和处罚手段。人大监督因此也就难以对厉行法治、推动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不准”“不实”“不严”是问题的表象,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政治定位和法律定位,不是把监督视为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行为,而是错误地看作与“一府两院”唱“对台戏”,怕这怕那、缩手缩脚,工作动力不强。其次是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议题筛选、刚性手段应用、跟踪督查、成果评估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撑,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再次是监督能力不匹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班子参谋助手作用不到位,社会力量的引入还停留在低水平上,都掣肘了监督的有效性。
转岗到人大工作前,我在政府部门工作,作为被监督者有这样的感受:监督开始前,部门如临大敌,紧张准备;监督结束后,发现不痛不痒,不过如此。正是因为监督中存在的“不准”“不实”“不严”,直接削弱了人大监督的作用,拉低了人民群众对人大监督的评价。以增强实效为核心全面加强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必须切实解决监督什么、怎样从严从实监督、靠谁监督这些关键问题。
二、找准重点,使人大监督与党的主张、人民愿望同心同向
人大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监督什么,栗战书委员长说得十分明白,就是要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要深入研究党中央的要求是什么,实践需要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当前,就是要把握XX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突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指示精神,突出XX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突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XX”新XX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把监督重点放在推动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推动中央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在我省全面落实,是地方人大的重要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重大规划实施和重要项目推进情况,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手段,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以人大监督的实际成效确保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在XX贯彻落实,保证各项重大战略实施不走样。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生态环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议题作为工作重点,找准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把监督重点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是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向。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省委对全市六个方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就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要求。人大监督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推动科技创新、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重大议题上选好题、选准题,精准发力、持续监督,推动省委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XX市人大常委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开展对财经局、经信委、行政审批局等10个部门进行工作评议,突出对被评部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列出问题清单,登门交办问题,督促政府及其部门转变发展理念。邳州市人大把城乡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此作出决议并持续跟踪监督,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点,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创新了社会治理格局。这些举措,都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也使人大监督有为有位。
三是把监督重点放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人大监督工作中。调研中,不少同志都谈到,要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群众反映包括信访提出的意见、调研了解到的线索为基础,深入查找、紧紧盯住那些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呼声强烈的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药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和对“山青水绿天蓝”热切期盼,以强力的监督手段,推动政府解决问题,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换届后,XX市人大常委会首个专题询问选择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仅推动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也有力推进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这些范例启示我们,要多从百姓视角查找民生“痛点”“堵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忧心的事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四是把监督重点放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加强对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人大监督的应有之义。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人大监督要瞄准这一难点,推动改革积极稳妥实施。还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执行难”等问题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运行过程中不规范、不严格、不公正的行为,保证司法权力依法运行,维护司法公信力,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XX县人大常委会紧盯法院“执行难”这个难点,制订出台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健全和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决定,围绕决定的贯彻落实开展了听取专项工作汇报、询问和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跟踪监督,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对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刚刚启动,我们要积极研究、认真准备,适时实施。
三、深察实督,使人大监督凸显法律权威
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树立监督工作权威,就是要不忘初心、秉持公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查清症结,敢于动真碰硬,推动那些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的性质、地位决定了监督调研更需挑刺、较真的劲头,更需善用“放大镜”“探照灯”来查找、评判、分析问题。对监督者来说,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围绕监督议题,多渠道组织代表委员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实际,既到相关部门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讨论,又重视实地考察、同步暗访、随机抽查、网络调查,把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堵点查出来,把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弄清楚,把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问明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数、讲话有底气,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专利法和省专利条例执法检查中,采取直接检查、委托检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数据分析、个案解剖、共性问题归纳相结合,历史纵向比较、区域横向比较相结合开展调研检查,问题抓得实、点得准,充分反映了我省专利质量总体偏低的现状和专利保护面临的挑战,使人警醒、催人奋进,对相关方面触动很大,也得到了各方好评。
二是直面问题动真碰硬。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依法严格监督,就是要直面问题、坚持原则,以法治思维来开展监督工作。要切实防止把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一般化行政化、把违法行为视为一般性工作失误,切实防止对问题遮遮掩掩、语焉不详,甚至碍于情面“放水、粉饰、打埋伏”,切实防止脱离法律条文泛泛空谈,做样子、走过场。审议工作报告时要提倡讲真话讲实话,多提批评性建议性意见;开展专题询问要突出针对性、增强互动性,对重点问题加强追问、跟进监督;执法检查报告要以讲问题为主,至少1/2篇幅聚焦在查找不足上,发挥好“法律巡视”监督利剑的作用。追究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不弄清不收兵,不解决不撒手。
三是依靠人民群策群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要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转化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量,成为无所不在的“天眼”。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公开,通过各类媒体报道审议、询问、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将人大的审议意见、开展满意度测评的结果、监督对象的整改落实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把工作中的不足、法律实施中的缺陷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评议。多渠道搭建平台,听取社会各方面对监督事项的具体意见建议,邀请市民列席常委会会议审议等活动,更多吸引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人大监督工作,使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XX区人大“互联网+”模式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做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公众参与人大监督的热情,使问题查得更精准、对策提得更接地气,形成人大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合力。
四、严责重推,使人大监督长出利牙钢齿
如果人大监督问责不严、震慑不足,一些监督对象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就难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敷衍塞责,之前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因此,要着眼于抓好问题整改、推进实际工作,强化问责、惩戒、推进力度,让人大监督长出利牙、咬合有力。
一是注重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整改是人大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支持“一府两院”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审议意见要进一步做到具体化、清单化,重要审议意见要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支持和领导;有关委员会要加强跟踪督办,督促“一府两院”认真研究处理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报告,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求“一府两院”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行审议。这样,就能把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实行“再报告”,紧紧咬住监督中暴露的具体问题、突出问题,看解决的办法是否可行、措施是否到位、整改结果群众能否满意,结合满意度测评并公布结果,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二是注重建立问责机制。人大监督如果不严格、没有力度,那就是缺位失职。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作出的决议决定以及执法检查报告,都是监督结果的体现,具有法律效力,“一府两院”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是完善监督闭环的必要措施。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问题,要责成有关方面依法整改,并追究法律责任;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审议意见落实不力或是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要责成重新办理、重新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必要时应使用刚性监督手段,保证审议意见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探索把实施法律法规、落实监督意见情况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范畴,使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结合起来,切实从制度上推动监督意见的执行。XX区人大在整改落实中强化满意度测评,对不满意票高于20%的对象转入下一年度继续监督,并建议区政府取消该测评对象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有效增强了各部门对人大监督的敬畏之心。
三是注重打好“组合拳”。一方面,要根据监督议题和实际需要,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与专题询问结合起来,与备案审查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除了经常性运用的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形式,还要探索引入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监督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力纠正不良行为,逐步形成以常规监督为主、刚性监督为辅、刚柔相济的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还可以把监督职权与其他职权融会在一起,联动使用,如根据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法规性决定,从而提高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监督议案审议情况,就相关问题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督促有关方面认真落实。这种综合监督、持续监督力度更大、影响更广、效果更好。
五、多管齐下,切实提升人大监督能力和水平
制约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突出瓶颈,是监督能力建设滞后于使命要求。人员配置长期“欠账”,专业能力相对欠缺,是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此,既要强调强身固体,又要注重借助外力,通过整合联动,使监督主体的能力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一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能力。代表是人大行使权力的主体,夯实人大监督工作民意基础,增强监督实效,必须发挥好代表作用。人大监督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要注重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举办履职培训、专题讲座、考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能力。要善于把代表工作与人大监督结合起来,发动代表参与监督工作,更多地组织开展专题视察检查,着力发挥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优势,从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中研判形势、发现问题,使代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与常委会监督工作并行,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以“两个机关”建设为抓手,优化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完善专门委员会设置,调整充实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力量。人大机关是常委会的集体参谋助手,打造一支充满活力、政治业务作风都过硬的机关干部队伍十分重要。要配齐配足人员,积极引进经济、法律、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建立人大机关与党委政府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机制,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加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使干部队伍状况与监督工作需要相适应。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的作用。与“一府一委两院”相比,人大机关对监督事项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掌握能力往往并无优势,影响了观察问题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精准度和提出建议的有效性。弥补这一短板,必须借助外脑。对环保、医疗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项报告,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评估,提出独立的专业意见,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参考。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购买咨询和技术服务。积极培育人大智库,充分发挥社会智库作用,对重要问题、重要政策建议开展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第二篇:改进方式方法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改进方式方法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随着监督法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强化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人大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改进调研方式,夯实基础环节。一是要给予调查研究充分的时间保证。《监督法》第十条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调查研究。常委会的工作计划性强,特别是年初就有了监督工作计划。《监督法》中“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因而,专题调研也不必一定到“会前”才开展调研。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在年初通过监督计划后,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组成相关调研组,针对相关议题、细化目标、分阶段开展调研活动。这样不但能保证有充足的调研时间,还能从动态上了解“一府两院”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和社会的焦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使调研组在调研的时间和日程的安排上更加主动、更加灵活。二是要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除常用的实地调查、开会听汇报和意见建议、查阅文件和档案材料、实地察看、个别走访等方式方法之外,还应灵活采运用明查暗访、网络调查、比较调查、反复调查,随机抽样、数据分析等等,对调研对象进行广角度、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要有客观全面的眼光,尽量拓宽调查范围。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同时,也可采取本地调查与赴外地考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使调研者对本地的专项工作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合理的评价,在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更贴切的建议。
2.改进审议方式,抓好中心环节。一是要精选议题,保证审议时间。选择、确定和安排议题时要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议重点,把社会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常委会首选议题。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公开选题制度,使议题的确定过程成为汇民情、集民意、聚民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坚持会议时间服从审议质量,安排足够的时间。同时,尽可能根据会议议程的需要安排分组审议,使“听众”委员也能有发言的机会和充足的发言时间,充分表达意见。二是选好“炮筒子”。要根据审议议题的需要,指定若干名重点发言人,认真准备,重点发言。同时,精心策划,选择几个关键性或焦点、热点问题进行询问,这样既能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又可以相互启发思路,使审议发言更有深度和针对性。三是要做好业务知识准备。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对所审议议题的有关业务知识进行学习,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有所研究,使审议发言更深入透彻、更有可操作性。四是引入公众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机制。借鉴广东等地的做法,制定出《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办法》,对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申请手续、旁听公民资格、旁听会议范围、旁听公民人数及旁听公民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在举行常委会会议期间,根据会议的实际,设置若干个公民旁听席。通过引入新机制,提高常委会会议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增强审议效果,提高监督实效。
3.改进跟踪督办方式,抓好关键环节。一是抓时效。对办理机关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督促按规定时限抓好落实,并定期向主任会议汇报督办进度。办理机关未在审议意见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且未书面说明原因的,由常委会办室发出督办通知书,责成办理机关说明情况,限期办理。二是抓重点。围绕审议意见中指出的重点问题和主要要求,对照办理情况报告,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对重点意见和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项,要进行重点督办。必要时,主任会议可适时决定进行二次审议。三是抓落实。依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对办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已经办理完毕的,分析其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办理结果是否达到审议意见的要求;有条件办理而未认真办理的,发回重新办理;因条件不具备,短期内难以办理落实的,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再办。同时,邀请新闻媒体深入对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报道,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四是抓问责。对于办理机关未按要求认真办理审议意见的,应适时运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形式,确保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跟踪督办制度。如实行对“一府两院”处理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等制度,推动实现人大常委会监督由重过程转向重结果、承办单位由重程序答复转向重问题处理的双重转变,从而提高监督实效。
第三篇:创新监督工作方法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创新监督工作方法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创新是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人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宽,监督内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新形势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要创新监督工作方法,提高人大监督实效,必须做到“三个三”。坚持“三走”
走下去。人大工作者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到经济发展一线去,加强对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的监督,推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针对工业新型化、城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调查报告,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中去,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搜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合理反映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做好察民情、聚民心、集民智的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走出去。要带着课题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了解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好
经验,取其所长,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带着议题走出去,结合听取和审议常委会专项工作报告、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内容,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使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更具可行性,重大决策更具科学性。要带着专题走出去,破解当前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审议意见落实难、财政预算审查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提升监督实效。
走上去。加强与上一级人大的联系,积极参加上一级人大组织的各类活动,主动接受上一级人大的工作指导,不断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水平。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利用自身资源,主动牵线搭桥,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加强人大机关干部培训,选派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监督理念,优化监督方法,促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落实“三制”
评议制。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创新之举。要选准评议议题,将全局性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列为评议议题。要规范评议工作,精心制订评议方案,选准评议内容,严格评议程序。要提升评议实效,评议前,参加评议的代表要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评议发言准备;评议时,被评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到会听取意见,并认真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
评议代表的询问;评议结束前,组织评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进行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宣布;评议结束后,及时形成评议意见书,送达被评议单位研究处理,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向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
公开制。公开是监督法规范的一项重要原则,目前要做好深化细化工作。要深化公开内容,强势推进财政预算公开、监督工作公开、重大事项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要拓宽公开渠道,由公开监督结果向公开监督过程发展;由通过人大杂志、公报和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开,到召开新闻发布会、互联网实时接受咨询;由向代表公开到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常委会监督工作。要完善公开制度,对监督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好深化细化工作,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公开内容、范围、程序、时间等,使公开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问责制。要树立问责意识,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权力,问责是人大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树立人大监督权威、增强监督实效的有力手段。要明确问责范围,对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不力,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代表建议不积极,因失职造成损失者,实施问责。要规范问责程序,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对行政、司法机关的问责请求,在人代会期间经主席团决定由被问责机关派有关负责人到会答复,在闭会期间经常委会议或主任会议决定由被问责机关出面答复。对答复不满意,可以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直到
作出相应处理。
实施“三查”
督查。要突出督查重点,督查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执行、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重点代表建议办理、重要信访交办件的处理等情况。要灵活督查方式,可以要求“一府两院”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可以结合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要提高督查实效,对超过承办时限或超过报告时间的,由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统一发出督办催办通知;对办理工作敷衍了事、落实不到位或者效果不理想的,要求重新办理,必要时可以责成有关部门作出书面说明或予以通报批评。
审查。预算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目前,预算审查存在着例行公事、走过场的现象。要深入调查研究,强化财政预算草案论证,全面评估、详细分析、深入研究主要指标、项目和科目,使预算编制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可行。加大审查力度,不仅做好会中审查工作,更要强化经常性审查,通过人大与财政部门联网,实行实时在线监督;不仅要审查具体收支项目,更要关注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推进预算公开,政府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等都要公开,更好地促进预算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检查。即执法检查,这是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
目前,关键要在提高执法检查实效上下功夫。要选准检查内容,可选择操作性强、实施中存在问题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条款作为执法检查的内容。要深化检查工作,既要组织集中检查,也要实行突击检查和暗查暗访,全面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要扩大检查效果,举一反三,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更好地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第四篇: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工作优势,不断拓宽人大监督工作内容,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方式,积极为民生工作把脉,全力投身于民生改善工作,为民生工作保驾护航。
一、以项目监督为着力点,促进发展保民本
重点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当前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强化重点项目监督,为重点项目建设的优质、高效、安全提供保障,在金融危机深层影响尚未消除时期显得更为重要。一要健全项目监督机制上下功夫。重点项目监督工作范围广、环节多,必须健全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临武的实践经验是,项目监督有方案。每年在重点项目中选出部分项目重点监督,并制定相应项目监督方案。方案实施有班子。每个重点项目由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挂点联系、牵头监督,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监督班子。监督执行建网络。运用听取专题汇报和调研视察的形式,建立点、线、面项目监督网络。2009年,临武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的22个重点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建
设任务。二要在监督关键环节上做细活。严格依法实施重大事项决定权,对《招投标法》贯彻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质量和拆迁安置等环节认真监督,及时纠正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防止截留挪用项目资金、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为重点项目建设扫除障碍。三要在项目建设整改上求实效。实施台帐销号制度。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审议意见,提交审议意见交办函,实行挂号督办,整改到位后“销号”,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以信访督办为切入点,维护权益顺民意
人大信访是人大常委会了解社情民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关注民生民意、倾听民声,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努力使人大工作贴近民意。一是要实现组织领导制度化。从依法履职的角度,明确人大信访工作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确定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任会议要对重大信访件给予研究处理。常委会要明确信访工作责任、落实措施,加强协调、完善制度,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实现信访督办规范化。切实推行《湖南省信访条例》,规范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水平。进一步明确人大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的职责,理顺机关之间的关系,促使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三是要实现解决问题
具体化。把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作为人大信访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处理好每一件群众来访。全力督办有条件办理的加快办理速度,跟踪督促条件不成熟的促进创造条件,追踪应办能办而未办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加强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交办、督办重点,件件抓落实,提高信访工作实效。
三、以破解难题为落着点,夯实基础安民生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突出监督重点,破解民生难题,持之以恒地连续监督,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
首先,紧抓 “三农”重点。着眼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技术服务、城镇一体化建设和农民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的监督,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其次,紧扣民生难点。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上学、看病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手段,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解决群众的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困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第三,紧盯安全隐患。针对影响广大人民群
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的隐患问题,加强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农业生态与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的专项检查,坚持发展与环境并重,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第四,紧跟执法司法。针对法律执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民意诉求解决不彻底的现状,加强司法工作监督,抓好重点案件的跟踪督导,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性诉求,全力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
第五篇: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做到“三个坚持”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做到“三个坚持”
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集体行使监督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每年的监督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监督的实效还不够理想,这是摆在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认为,要提高监督实效,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党的领导,提高依法监督的自觉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生的国家政权,以后又领导全国人民制定了宪法,并规定党也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其他任何政治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遵循的一条政治原则。所以,在讲人大工作、讲民主与法制建设、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时,都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党委是核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下发挥重要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就必须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由此可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同时也是党交给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为依法履行职责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严格监督,是对实现党的领导的又一重要保证。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依法监督的自觉性,做到既要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使每次监督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坚持寓监督于支持之中,找准监督的切入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一府两院”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能不同,但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则是完全一致的。“一府两院”,特别是政府,始终处于各种矛盾的前沿,任务重、压力大,人大应给予体谅、理解和支持,把政府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当作人大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做到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对此,需要把握三点。一是人大与“一府两院”监督与被监督的法定关系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这种法定关系并不涉及到谁的权力大与小的问题,而是表明二者职能上的不同是法定的,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一府两院”不作为是失职行为,人大监督不到位同样是失职行为。二是在现行体制下,政府依然是负无限责任的权力政府。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这已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两种不可忽视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只强调监督,不考虑支持;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支持,不严格监督。这两种倾向显然都是片面的,也是不可取的。人大监督,就是要从支持的愿望出发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体现支持,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并不矛盾。三是坚持依法监督。人大的监督要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执法检查是人大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判断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有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有没有违法行为,不能靠拍脑袋、凭想当然,而要以具体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监督,做到不直接处理属于其他国家机关处理的具体事务,不干预其他国家机关的具体工作过程。否则,就是指手划脚,干扰“一府两院”的正常工作。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和克服监督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以及重要工作的专项审议等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众所周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必要的形式要与一定的内容相适应。但如果单纯追求形式,就必然会变成形式主义。当前,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表现。如执法检查中,主要是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因此,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的做法。首先要防止和克服人太多的现象。提高监督检查实效的关键是合理地组织执法检查队伍,改变执法检查队伍过于庞大的现状。执法检查队伍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监督事项决定。不仅考虑扩大所要了解的面,又要便于深入基层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疾苦。一般应编成若干个执法检查小组,每个小组以七至九人为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先分组到各检查点进行实地检查,然后再集中听取管理人实施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与此同时,进行执法检查情况汇总。这样既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又有利于提高执法检查的效率。其次是防止和克服陪同人员过多的现象。必要的陪同人员是必需的,陪同人员多并不表明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恰恰相反,可能是领导工作作风不实的一种表现。陪同检查也应贯彻谁分管、谁陪同的原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压缩不必要的陪同人员,减轻对基层工作的压力,这也是转变作风的重要体现。第三是防止和克服执法检查中的片面性。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些管理人把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情况报告不仅当成了一般工作汇报,而且是只讲成绩和经验,不讲问题和不足,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执法检查人员听到的全是好的,在实地检查中所看到的又都是经过精心“包装”过的,所以也就很难了解到全面而真实的情况。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执法检查不光要听,更要注重看。不仅要听管理人实施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更要倾听管理相对人的意见。不仅要察看领导层的情况,更要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不仅要到好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去听、去看,更要到中间和较差的单位去听、去看,以便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必须加强跟踪检查工作,巩固检查成果,防止检查之后出现回潮、面貌依旧的情况。必须做到既对事先已选定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又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未事先通知过的单位去进行实地检查,了解客观真实情况,防止检查上的片面性。必须开展暗访活动,暗访是获得真实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明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暗访活动,防止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的现
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执法检查是人大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判断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有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有没有违法行为,不能靠拍脑袋、凭想当然,而要以具体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要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监督,做到不直接处理属于其他国家机关处理的具体事务,不干预其他国家机关的具体工作过程。否则,就是指手划脚,干扰“一府两院”的正常工作。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和克服监督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以及重要工作的专项审议等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众所周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必要的形式要与一定的内容相适应。但如果单纯追求形式,就必然会变成形式主义。当前,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表现。如执法检查中,主要是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因此,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的做法。首先要防止和克服人太多的现象。提高监督检查实效的关键是合理地组织执法检查队伍,改变执法检查队伍过于庞大的现状。执法检查队伍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监督事项决定。不仅考虑扩大所要了解的面,又要便于深入基层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疾苦。一般应编成若干个执法检查小组,每个小组以七至九人为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先分组到各检查点进行实地检查,然后再集中听取管理人实施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与此同时,进行执法检查情况汇总。这样既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又有利于提高执法检查的效率。其次是防止和克服陪同人员过多的现象。必要的陪同人员是必需的,陪同人员多并不表明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恰恰相反,可能是领导工作作风不实的一种表现。陪同检查也应贯彻谁分管、谁陪同的原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压缩不必要的陪同人员,减轻对基层工作的压力,这也是转变作风的重要体现。第三是防止和克服执法检查中的片面性。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些管理人把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情况报告不仅当成了一般工作汇报,而且是只讲成绩和经验,不讲问题和不足,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执法检查人员听到的全是好的,在实地检查中所看到的又都是经过精心“包装”过的,所以也就很难了解到全面而真实的情况。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执法检查不光要听,更要注重看。不仅要听管理人实施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更要倾听管理相对人的意见。不仅要察看领导层的情况,更要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不仅要到好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去听、去看,更要到中间和较差的单位去听、去看,以便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必须加强跟踪检查工作,巩固检查成果,防止检查之后出现回潮、面貌依旧的情况。必须做到既对事先已选定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又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未事先通知过的单位去进行实地检查,了解客观真实情况,防止检查上的片面性。必须开展暗访活动,暗访是获得真实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明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暗访活动,防止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滋生蔓延。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工作才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