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时间:2021-02-16 17: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对于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根据县委安排,我对**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与现状**乡共辖**个行政村,**个社,乡村人口**户**人,其中少数民族有**人,占总人口的**%。全乡共有**个党支部**名党员,农民党员**名。通过对全乡党员进行全面摸排,不定期回访发现**村1名农民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二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三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偶尔参加组织生活,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按时缴纳党费。四是教育培训方式单一。长期以来,村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基本处于“我讲你听”的模式,许多党员感到枯燥无味,坐不下来,听不进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教育往往流失于形式,个别党员忙于家庭事务,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二、意见和建议一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二是强化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性,加大党员学习教育力度。持续加强对各村支部“三会一课”、党性集中教育月等学习活动和工作进行督促指导,严格按照党内组织生活,督促各支部严肃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每季度乡党政办开展一次督查,着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并建立村党支部党员学习微信平台,及时将党内法规、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进行传达,让所有农民党员做到实时做到学习提高党性。三是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我区位于某市中心城区,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53万。区委下设24个基层党(工)委,19个党总支,543个党支部,有党员8033名。

一、我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1、基本情况

我区目前有流动人口26200余人,其中:流动党员653人,287人为农民工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44%。农民工党员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力壮,但文化程度低。他们年龄普遍集中于26-49岁之间,文化层次多为初高中。二是分布广泛,且流动性很大。他们主要分布于我区市场中心下属各市场、街道下属各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行政村,大多从事一些临时或短期性工作,其中以完成某项工作为限的占总数的75%,流动性特别大。

2、主要做法

(1)认识明确,思路清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城区作为某市的中心城区和市场群落的集中分布区,吸引汇聚了大量的农民工,其中农民工党员占有相当比例。区委对做好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高度重视,早在90年代末,就对如何加强市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新一届区委更是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稳定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将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由依托市场党组织向社区党组织延伸,实现了对农民工党员8小时内外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农民工党员纳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范畴,提出了管好农民工党员必须坚持的四项原则,即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合理流动,有利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有利于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农民工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区委要求,定期摸清农民工党员底数,在实践中既加强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又兼顾农民工党员实际,做到管而不死、放而有序、活而不乱。1999年,市委在我区召开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我区加强市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可以说,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在我区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理顺关系,夯实基础。区委坚持分类指导,健全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工作比较集中的市场或非公经济组织,由市场或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实行依托式管理;对农民工暂住地社区或村子,由社区或村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实行挂靠式管理,较好地将农民工党员8小时内外的教育管理整合起来,使分散于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党员有了自己的“家”,找到了“离乡不离党”的感觉。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各市场、非公经济组织、社区和农村党组织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党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对本地区、本单位务工经商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党员,及时督促其接转正式党组织关系;不足六个月的,采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认真填写该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记录,并定期将该党员现实表现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以此作为该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二是各相关党组织建立了证、卡、册、簿制度,对农民工党员逐人建立起流动党员登记卡、流动党员花名册和好人好事登记簿。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终,各基层党(工)委都要对一线党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目标考评,区委组织部也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工)委党建目标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工作格局。

(4)注重实际,加强教育。为了消除农民工党员对城市工作生活的陌生感和不适应,增强他们对城市党组织的认同和信任,各基层党组织一是开展与农民工党员群体的双向沟通,主动深入农民工党员家中,了解他们“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努力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知心人。如太华路街道八府庄社区党支部了解到由于户口壁垒的原因,新城温州黄力皮鞋厂部分温州籍农民工党员子女存在上学难问题,就积极与区教育局沟通协商,就近安排入学。尽管事情不大,但拉近了党组织与农民工党员的距离,为开展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发挥好各类载体作用,以多元化的活动吸引农民工党员。实践中,各市场、非公经济组织、社区和农村党组织分别创设了流动人员社区学校、流动员工教育中心、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等各类载体,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中短期知识培训、文化娱乐等各类活动,在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党员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的同时,也为他们交流信息、学习技术、展现才华提供平台,培养了一批带动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工党员对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三是坚持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积极在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陕西贝斯特企业集团党委多年来坚持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市场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像俞发柱等爱岗敬业、诚信至上的优秀农民工党员,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民工党员向先进看齐,保持了农民工党员的先进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在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全新领域,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农民工群体中的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完善。城区作为农民工群体的输入地,本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社区、企业、市场和农村党组织将农民工党员

纳入教育管理范畴,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对党建工作遗留下来的条块分割,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统一协调。例如:社区或农村党组织虽然可以对8小时以外农民工党员纳入有效管理,但是对社区以外农民工较集中,属市建、市政部门管理的建筑工地却没有有效介入办法,导致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衔接上出现断档。加之个别非公经济组织法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建立党组织心存排斥,使部分农民工党员未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中。

2、农民工党员多数不愿暴露身份。今年6月,区委组织部以街道为单位对全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多数农民工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有的即使公开了身份,也不愿意接转党组织关系。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农民,进城打工是临时行为,亮党员身份没有任何益处,不会增加经济收入,反而要受组织约束。

3、农民工党员整体素质较低。就我区农民工党员群体看,全区287名农民工党员中,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有264人,占农民工党员总数的92%。文化程度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多数只能从事低技术的重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生活艰辛。

4、对农民工党员实施教育管理难。上述问题,再加上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导致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出现“四难”,即组织活动开展难、组织关系接转难、党费收缴难和党员发展难等。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现行农民工制度的弊端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沿革至今,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需要,尽管农民工成为城市二、三产业的主力,但农民身份不改变,不能与城市工人同工同酬同权,由此带来农民工主人翁地位不明显、临时感强、权利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2、个别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同志错误地认为农民工党员素质低下、吃饱穿暖就行,过不过组织生活、交不交党费都是次要问题,在他们中开展党建工作必要性不大。二是有畏难情绪,尽管个别党组织已经看到做好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但是过分强调和夸大农民工党员存在问题,导致主动意识不强,采取措施不得力。

3、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尽管近年来我们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定效果,但现行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没有对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致使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漏洞。

4、基层党务干部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学习不系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缺乏整体了解和掌握;在工作中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够,对诸如如何管理教育好农民工党员、做好发展农民工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等,缺乏思考,也就不可能探索出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致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抓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观念要创新,核心在于体制要理顺,重点在于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1、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区(县)、街道(乡镇)两级党(工)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从进一步增强党在城市执政能力,促进城市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抓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农民工及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来抓,层层落实相关责任制,并健全、完善和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2、建立农民工党组织经常化运作机制。一是立足于从基础工作做起,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市场、农村等党组织,将农民工党员编入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做到农民工群体出现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二是针对农民工群体和党员的不同特点,明确党建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对农民工群体和党员较集中的建筑工地等场所要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组织不健全或暂时不能建立的,要着重在如何创造条件,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理顺关系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可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重点抓好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群体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

3、建立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网络。网络是现代化信息传播最富有生命的手段,要彻底解决在城市经商、打工的农民工党员居所不固定、工作不固定,教育难开展、管理难实施等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科技优势,进一步创新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法。建议由中组部牵头,建立一个专业的全国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各省、市、区每个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分别建立本地本部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站(或网页)、设立与流动党员联系沟通的电子信箱,为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民工党员之间搭建一个“永不消失”的互联平台,实现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

4、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切实维护农民工党员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群体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合法权益时常得不到保障,急需劳动、民政、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为农民工在整个务工过程中提供有效保障。我区目前已在各街道和社区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和劳动保障工作所,我们将进一步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主动为农民工解难,帮农民工所需,维护农民工利益。另外,由于区县职能范围有限,我们建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和教育机制等。只有切实为农民工群体着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从根本上使各级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党在这个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在“双向带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1党委积极探索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把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双向带动”工作回顾

1、调查摸底,登记造册。

2007年并村以后,镇党委制定下发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的通知》,各党组织抽出一定时间抽调精干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流动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摸清了姓名、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出时间、流入地点、从事职业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我镇共有流动党员228人,占党员总数量的16%。从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看,省内主要集中在合肥、六安、淮南一带,省外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深圳一带。从工作性质看,多数流动党员从事建筑、经商、办厂、餐饮等行业。从年龄结构看,以45—60岁的中老年党员为主,70、80后党员只占18%。从流出时间看,最长达25年,最短也在5年以上,其中10—15年约占45%。从收入情况看,年收入3-5万元约占65%,低于3万元,高于5万元的只占20%。约占流动党员10%的创业成功人员年收入达30-50万元。

1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序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通过办学、办厂、批发货物、承包工程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我镇已将228名流动党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起动态档案,以便于联系和管理。

2、真情服务,搭建平台。

针对流动党员久居他乡难以顾及家庭和子女的情况,镇党委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搭建联系服务平台。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填写《双向互动承诺书》,就外出期间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定期向党组织回报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按期交纳党费等事项作出承诺。党组织就流动党员的技能培训、贷款担保、证件办理、土地转包等事项作出承诺。镇司法所承诺为流动党员提供工资纠纷、工伤事故赔偿等法律服务,尽可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帮助他们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面临的养老、入学等难题。

在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实行开放式教育和专题式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5个流动党支部,依托流动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对本省的流动党员举办家政、缝纫、电焊、计算机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择业、创业的水平。对外省市的流动党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传授科学发展观、党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做文明的务工经商的带头人。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时,党组织一班人走村串户与流动党员促膝谈心,发慰问信,召开联谊会、座谈会,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村(街)党组织换届选举以及党员活动开展情况,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

3、“双向带动”,回报家乡。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双向带动”,回报家乡为目的的“六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流动党员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传授一项专业技术,带去一名富余劳力就业,联系一名外地客商来家乡投资办厂,为所在地群众办一件好事,为党组织介绍一名优秀农民工做为发展对象。同时,把“六个一”活动与创先争优、双学双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密切结合起来,与评选“五个好”党支部和先进共产党员密切结合起来,在流动党员中掀起“学技术、比创业、学先进、比奉献”的双学双比热潮。

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使许多流动党员深受感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居无定所,行无定踪,使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明显加大。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二是由于缺乏正常的组织教育,有的流动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少数流动党员从农村来到城市,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经常出入于赌场、舞厅等场所,损害了党员形像;四是大量年轻党员外流,给农村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党组织战斗力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在党员跨地区、跨产业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从整体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需要,也是从个体上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此,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以平等、客观的眼光看待流动党员。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流动意味着先进性资源的重新整合,因此不能只看到其构成复杂,难以管理的一面,更要看到其思想活跃、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强的一面。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党员自身的主观原因,要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机制,体制中去分析原因,寻找出路。

2、以开放、动态的理念容纳流动党员。

针对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范围广,外出时间长等客观事实,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党组织的设置要打破地域界限,以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依托,重新划分流动党支部、党小组。做到党员流到哪里,支部就设在哪里,党员管理也就跟踪到哪里。城市党组织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农村流动党员配合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3、从统筹、和谐的角度关心流动党员。

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管理注入新的内涵。不少流动党员离乡离土,无依无靠,成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党组织在做好流动党员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的同时,对年老、病残、失去劳力的流动党员要为他们优先办理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等,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提高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居感。

4、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完善退出机制。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党员如果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经教育仍无转变,应当劝他退党,如果坚持不退,经支部大会讨论可以将他除名。这一条还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参加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根据这一规定,对极少数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害党员形象的流动党员可以劝其退党或将其除名,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让流动党员的旗帜更加鲜艳!

第四篇:部队离退休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精)

部队离退休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部队离退休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在研究部署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时强调,要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为此,民政局工委对工委下设的两个干休所

党组织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就如何加强两个干休所党组织建设,确保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目前,局工委下设两个基层党组织,分别是干休一所党支部、干休二所党总支。干休一所党支部设党小组10个,有党员106人,其中100人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占党员总数的94.34%、6人为工作人员,占党员总数的5.66%;干休二所党总支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4人,其中117人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占党员总数的94.35%、7人为工作人员,占党员总数的5.65%。由此可见,军队离休、退休老党员占了两个干休所党员的绝大数,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服务的主体。

近年来,局工委根据区委统一部署,两个干休所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干休所的党组织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面对军队离退休老党员干部这一特殊的群体,大力实施“六心”工程,有效的加强了干休所的党组织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使军休老党员“顺心”。干休一所、二所党(总)支部坚持教育导航,始终以中心党课为抓手,组织军休老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和科学知识,联系军休老党员思想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军休老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上来,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军人、老党员,应该在岗讲理想、离岗讲信念,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退休生活。二是强化服务措施,使军休老党员“暖心”。局工委在加强两个干休所党(总)支部各项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干休所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和引导干休所的工作人员以“诚心、热心、细心、耐心、关心”为标准,满腔热情地为军休老党员做好服务,时刻把军休老党员的冷暖放在心上,用细致、高效的服务,让广大老党员暖心,犹如一家人。三是加强环境美化,使军休老党员“舒心”。建立了干休所内部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维护力度;同时发动广大老党员开展“楼道文化”建设这一特色工程,为军休老党员创造了优雅、舒心的休养环境。四是落实“两个待遇”,使军休老党员“放心”。始终把落实军休老党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摆在重要的位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到位;平时注重研究军休老党员提出的要求和问题,积极解决,尽最大努力让其满意,真正做到了急老干部所急、帮老干部所需、解老干部所难,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五是群策群力建所,使军休老党员“安心”。干休所各支委会、管委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调动了广大军休老党员为干休所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激发大家关心、支持干休所建设,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自制力度;各支委会、管委会经常召开碰头会,局工委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分析军休老干部的思想状况,确保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入情入理,保证了绝大多数军休老干部的思想稳定,使大家安心休养。六是丰富组织生活,使军休老党员“开心”。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军休老党员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入校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定期不定期的组织适合军休老党员特点,健康有益,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对干休所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加强以及老干部党员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干休所党(总)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需进一步加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需进一步充实;针对老干部党员的特殊情况,学习教育、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需进一步改进;如何更好的发挥老党员的自身优势,服务全局、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余热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实践,从而有效加强干休所的党组织建设,确保军休老党员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保持高度稳定、保持革命晚节。

三、对加强干休所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增强干休所党(总)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大干休所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组织部副部长、民政局工委书记任副组长,两个干休所党(总)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干休所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研究干休所党(总)支部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军休老党员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同时,建立健全区政府分管领导每半年向军休老党员通报区情、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干休所支委会委员座谈会、每两年对先进党(总)支部

和优秀老党员进行一次表彰等有关制度,使干休所党建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干休所党(总)支部自身建设。干休所党(总)支部作为军队离退休干部开展“三自一为”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方面抓支部,打基础,筑牢加强军队离退休党建工作平台。一是适时进行党(总)支部换届改造,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身体状况好、家务事不多、人际关系好、热心支部工作、威望高的老党员选配到支部班子中来,承担起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二是量化党支部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确保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一次组织活动。三是健全各项制度,针对新形势下军休老党员工作的需要,制定适合军休老党员特点的学习制度、组织活动制度、谈心交心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党(总)支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政策学习,使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抓支书,重培训,增强离退休党员自我管理的能力。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必须紧紧抓住支部书记和支委会成员这支骨干力量。我们的支书、支委成员普遍存在着业务更新不及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用老办法、凭老经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脱离了实际,因此,必须切实加大党(总)支部书记和支委会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除平时要求支部书记和支委会成员在政治学习上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当好学习的模范之外,今后,坚持每年举办1-2期干休所党(总)支部书记和支委会成员培训班,进行应知应会的党建常识、业务培训等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支部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应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培训骨干,带动一片”的效果。

3、充分发挥干休所党(总)支部的核心作用。应该说在干休所老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现象,多少于我们的两个干休所党(总)支部工作不扎实,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关,这就需要,我们的两个干休所党(总)支部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党员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认真做好军休老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维护军休老党员队伍的稳定。一方面全力落实老党员干部“两个待遇”,尽职尽责、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切实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个老同志的心坎上;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配合局工委做好军休老党员的稳定工作,特别是对老党员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教育广大老同志辩证地看待问题,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处理问题,通过正当的渠道解决问题,切实在老干部信访工作中起到第一防线作用,全力维护老干部队伍的稳定,为我区的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寓教于乐,创新方式,增强干休所党(总)支部的生机与活力

1、以学习教育引导人。把加强党员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学习和理论灌输,不断增强军休老党员的向心力,使他们在新形势下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两个干休所的离退休老党员,平均年龄74岁,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情绪易起伏波动,理解接受能力减弱,记忆力大幅衰退,开展学习教育不同程度存在“听不清、记不清、看不清、说不清”现象;一些老党员还存在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位时干好革命,休息后颐养天年”等思想实际,对学习有所放松。因此,在学习教育中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坚持“内容服从需要,形式服从效果,时间服从体质”的原则,由各支部深入到老党员中,搜集思想反映,征求意见建议,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精选学习内容。突出学重点、要点,解热点、难点,做到让军休老党员迅速及时掌握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凡是党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都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老党员进行学习,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精神实质,保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压缩学习时间。长计划、短安排,化整为零,每次学习不超过一个小时。三是灵活学习方式。不片面追求到课率,广泛采取聊天式、谈心式、对话式、提示式、互动式、参观式的学习方式,使集中的教育分散化,单一的方式多样化,采取“观、听、走、议”等形式对老干部进行教育。“观”就是组织军休老党员观看关于时事政治、国际国内形势等方面的录相带、光盘;“听”就是组织军休老党员听专题讲座和由各级领导所作的形势报告;“走”就是组织军休老党员到区内外参观考察,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议”就是在开展某项活动之后,组织召开座谈会,敞开心怀谈感想。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广大老党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他们对党的事业的信念,特别是在对待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上,能够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在两个干休所中形成一种“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四是拓宽教育手段。针对那些行动不便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的老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帮教活动,支部安排专人定期到老干部家中上党课和传达文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问题。针对干休二所党总支有部分老党员住所外,对集中学习的到课率有一定影响的现状,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开辟家庭课堂,依靠党小组进行活动,每月二次,每次到一名老党员家中进行学习讨论,做好党小组学习记录,上报党员学习心得。同时,充分利用干休所宣传橱窗,及时反映老党员的学习讨论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断激发他们自我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2、以丰富的活动吸引人。立足老党员的特点,积极创设载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团结、凝聚老党员干部,丰富老党员精神生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干休所党(总)支部的组织生活要与老党员的身体条件、思想状况、志趣爱好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那些老党员喜闻乐见,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项目,组织开展楼道文化建设、歌咏比赛、舞蹈、书法、门球、诗文创作、征集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老党员“走出庭院,融入社区”,使军休老党员走出家门,投入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去。应该说,只要组织活动的形式活跃了、环境宽松了、服务周到了、内容丰富了,军休老党员参加支部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将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其陶冶情操,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的目的。

3、以正反典型教育人。搞好典型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先进典型对军休老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军队离退休干部中全面开展“三保、三有”,争做“六个模范”活动。“三保”即:一保政治本色、二保健康长寿、三保良好状态;“三有”即:不论在院内院外,公开场合或家庭,会上发言或私下交谈,都必须做到有形象、有正气、有榜样,勿失身份;“六个模范”就是,必须做学习的模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做团结友爱的模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发挥余热的模范,做教育家庭子女的模范,真正做到离、退休本色不褪,并开展评选表彰。利用雨花有线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对先进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军休老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在军休老党员中进一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重视反面典型教育。引导军休老党员认识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老革命”如果不注意研究新情况,不注重接受新事物,不努力增长新知识,不自觉与时俱进,照样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甚至会发生是非良莠不辨、理想信念动摇、参与非法组织等政治问题。在此基础上,干休所党(总)支部进一步组织军休老党员在历史比较中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悟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看最新理论成果发展,强固与时俱进、保持晚节的政治信念。

(三)贴近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干休所党建工作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合拍共振

军休老党员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把加强干休所党组织建设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围绕全区工作的大局做军休老党员工作,引导军休老党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奉献余热,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大局,增强其社会参与度。

两个干休所的军休老党员受党和人民军队教育多年,有不少老党员都是思想素质较高,有自己的爱好、专长和“绝活”,而且很珍视,他们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技术服务的强烈愿望,希望以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技术服务社会,干休所党(总)支部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为他们提供舞台,创造机会,让他们“重操旧业”,施展才华。

1、发挥政治优势,积极弘扬优良传统。组织一个以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老党员的宣讲团,深入到部队、学校、机关、社区,对部队官兵、下一代、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宣传党的优良传统,选派优秀老党员担任政治辅导员,广泛进行爱

第五篇: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查找和解决影响我校教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近期,我校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校机构的建立,重视领导班子素质的提高。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领导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教导处成员及各科科组长,均能明确要求,要在教学工作上起到导航和引领作用,并作了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做到分工不分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做到:确立“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讲究“奉献精神”“表率精神”“学习精神”。

<二>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1.加强理论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学校每周按时召开行政例会,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每周星期一放晚学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通过集中学习、科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根据上级的安排,多方面创造条件,组织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参与各级的学习培训,让青年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每个学期都派出年轻教师参加市一级、区一级的学习,学习回来后就上好研究课或移植课。

2.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年级段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适当增减”的备课制度。各备课组必须按以下七个环节操作:自研教材——集体讨论――分工主备――修改教案——实施教学――课后反思,语、数教师要求每期写10 篇以上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的教案由主备教师撰写教案,同组其他教师在教案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

3.认真听课、评课

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能互相听课,同时,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也能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每学期开展校内教师优质课比赛,通过听课、评课能不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4.抓好校本教研

教导处在每个学期开学初组织三个科组制订好一个学期的业务学习计划,业务学习的内容有,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问题诊断、看课例、信息技术培训等等。利用每周星期二放晚学后的时间进行学习,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三>常规管理求精细,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保障。1.落实课程管理

我校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足课程课时,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学校领导进行课堂巡查。

2.加强课堂督导

教学质量要得到提高,课堂40分钟是关键,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更是重中之重。为此我校都能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维持好课堂纪律,面向全体,精讲多练。还通过实行推门课、走廊课的方式,不定时地检查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帮助教师在课堂40分钟内力求达到最大教学效益。

3.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将问题解决到平时

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加强学习,使教师明确要求。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优差生辅导措施、校本教研、试卷分析、教学反思等,进 行监督与检查促进每一个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工作以多种形式进行,分例行检查、突查,主要检查课堂教学,教师的到岗到位,尽职尽责,检查后及时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手资料。总之要不遗余力地将教学常规工作抓得实在有效。在全体教师心中牢固树立教学常规的重要地位。

<四>科学安排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作业是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矫正,改进教学的必要措施。我校教师在布置和批改作业上基本按要求,课内作业做到全批全改,课外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五>做好学生辅导工作

除了抓好课堂教学,我校还利用午间静学的时间教师到班对学生进行辅导,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每班每科目定好学困生对象,定好目标有效地进行辅导。

<六>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是检测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我校每月月底进行一次学生基础知识月检测,并在每个月评出学习之星,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我校还重视单元质量检测卡的使用,每个学期同年级同科目的都要制订好单元检测计划表,同年级同科目必需同时进行检测,检测时要告诉学校挂级领导,领导在学生考试过程中要去巡查,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的诚信教育,确保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抓好学生考试纪律教育。任课教师每次组织质量检测后,都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按要求填写质量分析表。

二、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成效和工作经验: 1.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

学校每周星期五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召开行政例会,每周星期一下午放晚学后召开全校教师会,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布置安排本周的工作,使学校工作规范整齐,有章可循;坚持每周星期二下午放晚学后集体学习制度,抓好教职工的业务学习;坚持德育优先原则,利用思想品德课和升国旗仪式等活动,建立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学校的课程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教研活动等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资料齐全,档案完整,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校园文化彰显特色。

一是校园整洁、美观;二是班级文化布置个性化;三操场的文化长廊、楼梯间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布置特色鲜明。

3.是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养成教育初见成效,学生逐渐养成“校内无纸屑,楼内无跑跳,处处有礼貌,人人讲团结,个个讲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学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教研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虽然搞了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有时上公开课后进行评课时只是简单评一评,没有研讨的主题,也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更谈不上教研活动形式上的创新。

2.教师作业批改还没有完全规范化,比如:批改符号、评价方法等。3.教科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有待突破,如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得不深不透。

4.有个别老师对待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够重视;有个别教师的教案不切合自己班级的课堂教学实际;有个别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不够仔细、评语过于简单等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领导重视是关键。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关键还是靠学校具体分管教学的领导,因为他们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他们的思想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决定着教研活动的实效。

2.课堂教学是重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进学的精彩。有位学者指出:一个基本的教育命题是教学即发展,教学为了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四点考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回归学生原点;二是找准教学 的基点;三是把握课堂的支点;四是期待发展的远点。

3.作业训练是落脚点。教师布置作业要从“质”和“量”把关,学生方面培养学习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4.校本教研是基点。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其形式和内容决定着研究的实效,我们应力求做到:①突出主题,解决问题;②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③狠抓三课落实。“三课”指备课、常态课和公开课;④实施四级管理。建立校级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校本教研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⑤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

5.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意识。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抓好业务学习,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引导好教师更好地参加网上的教研工作。

下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队离退休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共5篇)

    部队离退休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中共中央在研究部署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时强调,要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

    务工青年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连岛工程、甬舟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吸引了一大群外来务工人员。据统......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与后劲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神圣的使命。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X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

    幼儿园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幼儿园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依据******市教育局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要求,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加强保教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现对******镇11所幼儿园的办......

    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杨柳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三驾马车”力促社区和谐物业是小区的保姆,社区是建设和谐小区的主导者,业主委员会则是广大业主的代表,业主大会的执行组织。从职能的划分......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人均强县”的基本保证。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