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为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制工委根据监督法和我市监督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以及《XX 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的部署和要求,对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XX 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对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其中重点调研了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创新社会治理、依法防控疫情、全面深化改革、政务诚信建设、法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实施中,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的带领下,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制工委先后赴 XX、XX 等地召开片区调研座谈会,X 个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人大代
表等参加了座谈;赴市司法局调研,并组织召开会议向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政府工作部门调研了解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情况;召开法制工作专业组代表、立法咨询专家等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向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和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等 X 余个市级部门去函,书面调研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电话访谈,商请部分区县(自治县)人大监察法制委配合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有效调查样本 X 个,覆盖全市各区县和各行业领域。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充分交换意见,形成调研报告。
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着眼于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推进依法行政扎实有力,建设法治政府进步明显。截至目前,《XX 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确定的 X 方面、X 项、X 个具体任务,按照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已完成 X 项,转入常态化工作并持续推进的有 X 项。据近期社情民意调查,社会各方面对市政府
及其工作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措施、力度、效果的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占 X%,为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社情民意调查结果的最高值。其中,人大代表好评率为 X%,普通群众好评率为 X %,企业法人好评率为 X%;从事法治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的好评率为 X%。
(一)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工作机制,及时修订《XX 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并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制度。健全政府规章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对争议较大的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定和修订了《XX 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XX 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一批政府规章。适时清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等政府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共对 X 部政府规章、X 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审查清理,已修改和废止 X 部政府规章、X 件规范性文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监督,严格备案审查,推进平台建设,2016 年以来共对 X 件区县(自治县)政府和市级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备案审查。不断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编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落实重大项目批准公开制度,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2019 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XX 万条。
(二)职能发挥更加充分。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市政府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不断健全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建立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体系,并推进了基层社区“减负增效”工作。2019 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整合职能部门职责,制定“三定”方案,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各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后,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 X 项、取消 X 项、下放 X 项,目前保留 X 项;确定三级政府公共服务事项 X 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为 X 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依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已全面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并探索推行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依法解决“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审批服务集中办理,大力推进“全渝通办”,着力打造“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一站式”“一网通”办事更方便。
(三)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坚持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不断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 年,市政府大力推动完善市、区县两级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 X 个领域综合执法队伍,将市级原 X 支执法队伍整合精简为 X 支总队,将近X 项执法职责调整归并为 X 项。坚持按照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的原则,指导和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已在全市所有镇街统一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信用监管为基础、重点监管为补充的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四新”经济审慎监管的若干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合法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定期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排查和整治执法机构、执法队伍、执法机制、基层执法活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良好实效。据社情民意调查,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做到了”或“大多数做到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占 X%,其中人大代表认可度为 X。
(四)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分类评估办法”等四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方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建立访调、警调、诉调“三调”对接组织 X 个,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仲裁、行政复议等较好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目前全市 X%的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标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实施方案》《关于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等规定,依法开展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社区管理、医疗秩序维护以及社会全面动员等防控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分区分级分类组织复工复产复学,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组织“千人律师法律服务团”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据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X%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工作部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到了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充分认可政府管理方式和法治化水平。
(五)法治能力更加彰显。不断增强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在全国率先建立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全覆盖长效机制,近3 万名领导干部参加了此项活动,从中受到法治教育。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先后出台《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刚性规定,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零出庭”督查机制,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高,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纠偏纠错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2019 年,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 X%,较 2015 年提高 X 个百分点,出庭应诉的一审案件由 2015 年的 X 件上升到 2019 年的 X 件。坚持抓好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和处级以上干部集中抽考,严格实行政府工作人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举办各类专题法治培训班和法治讲座 X 场次,推动政府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还积极聘请法律顾问,发挥法律专家和律师顾问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项目合同审查、突发事件处置、信访维稳等工作中的咨询论证、协助把关作用,较好增强了政府法治能力。
二、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明确的“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等七个方面的衡量标准,立足我市实际及本次调研重点,也发现了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差距和不足,需政府有关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一)法治政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1.法治观念还未树牢。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少数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欠缺,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习惯凭经验办事,或依靠政府强势地位给行政相对人施加压力。甚至有的个人意志大于法律规定,做出了超越职权、损害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有的领导干部对法治与改革发展的关系认识模糊,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认识不到位,存在“发展要上、法治要让”的错误观念,惯于以发展为由突破法律底线,使改革决策与法治建设脱节。少数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行政案件出庭应诉工作不够重视,市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普遍低于区县;有的应诉能力不足,“出庭不出声”;有的不善于总结败诉原因,不及时进行整改,屡为屡诉屡败。
2.诚信示范作用不佳。企业、群众、专家学者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守信的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有的反映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有的反映职能部门服务承诺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反映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乱象,有的反映政府不依法履行合同协议。通过向审判机关调研获悉,2015-2019 年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作为被告的民商事一审案件共计 X 件,经审理后判决政府败诉的 X 件,政府败诉率为 X%,其中以判决方式结案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均为政府败诉。执行案件中,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案件 X 件,涉案标的 X 亿元,目前尚有 X
件未执行结案。据社情民意调查,XX%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守信践诺、依法办事的监督管理,X%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3.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各级各地各部门对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有差距,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不到位,对法治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法治政府建设在考核评比中占比偏低,导向作用还不够鲜明,考核考评方式尚需进一步优化。此外,全市各级政府均建立了律师顾问制度,但普遍重视不够、定位偏低、效用不好,不少律师顾问成为“摆设”,“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有专家学者和律师反映,其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目前主要参与的是合同审核、诉讼代理、信访维稳等一般性的事务工作,而深度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的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活动并不多,“法律智囊”作用得不到发挥和体现。
(二)行政执法检查有待进一步改进 1.执法规范化水平尚需提高。有的职能部门执法方式过于简单,重执法、轻教育,重处罚、轻指导,执法处罚“一刀切”,严苛有余、帮助不够,甚至宽严失当、以罚代法。在一些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稳定性不够,如安全生产领域存在“一企出事、众企关停、全体整治”的现象;在交通运输领域
存在突击执法、以罚代管的问题,对有的路段限速设置不合理;在生态环保领域存在执法检查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如对家具生产企业的环保执法,有的区县要求经技术改造实现环保达标则行,有的区县则直接要求企业搬离。有的群众还反映,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互联网营销等方面,有关部门对投诉处理慢作为、效率低,人情监管、选择性执法比较突出。通过向司法机关调研获悉,一些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重实体、轻程序,如对行政处罚、行政决定文书不按规定程序送达,遇到当事人拒收时留置送达不规范,以致于在司法审查时,因程序不合法被撤销。据社情民意调查,社会各方面对行政执法检查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26.2%的受访者反映多头多重执法、监管检查过于频繁现象比较突出;22.8%的受访者反映执法检查不作为、拖拉推诿、效率不高现象比较突出;20.8%的受访者反映执法“一刀切”现象比较突出。
2.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有的区县部门反映,“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在一些领域和部门无法有效开展,如对执法机构人员较少且执法对象相对固定的部门,无法有效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机构改革后的一段时期“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处于停摆状态,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案件证据收集、移送标准、移送程序、信息共享等方面衔接不到位,部分行政执法部门主动移送案
件意识不强,录入执法办案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甚至未录入,导致“有案不立”“以罚代刑”情况发生。
3.基层综合执法职责不够明晰。综合执法改革后,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依法授权或受委托的行政权,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行政检查等各类行政职责,但目前尚未细化和统一明确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具体承担哪些事项,以致于部分综合执法机构“无事可做”。对于委托执法事项,是否委托到乡镇街道一级,目前也未清单式地予以明确,造成了各地受托执法事项不尽一致、权责失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上级主管部门未履行委托程序而直接让乡镇街道开展受托执法的情况。目前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人员缺乏统一的服装、证件、标识和设备,不利于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如综合执法人员仍穿着原安监部门的制式服装开展其他领域的行政执法,有损行政执法权威和公信力。此外,基层执法队伍普遍存在缺乏法律专业知识、执法水平偏低的情况,不少执法人员的主体资格存在瑕疵;对重大执法事项,无法有效开展专业的合法性审查;对基层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的管理也不够规范,部分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与从事的辅助工作不相适应。这些短板问题均需要市级层面统筹指导解决。
(三)依法推进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1.权责清单建设需及时跟进。XX 年,我市基本完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全面清理和规范工作。机构改革后,市政府对各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作了调整,但有的区县政府、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权责清单与上级部门的权责清单衔接不够紧密,在综合执法领域尤为突出,导致相关办事流程不够清晰,影响到依权依责履职。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宣传不到位,对“图单表”的解读指引不够清晰,个别清单制度建设停留“内部”,以致于社会公众的知晓度不高。
2.审批流程未实现无缝对接。有的区县部门反映,行政审批权下放还不够精准,基层承接不住或未及时承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或下放后,市级部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跟进出台实施细则及配套方案,未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予以细化。如市级部门在下放“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审批”“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活动审批”等事项时,没有同步制定配套的办件程序、办事指南,导致基层承接实施审批事项存在困难。在推行“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审批事项过程中,市级有关部门对窗口线下受理的要求与线上服务平台公示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办事群众和基层承办部门均存在困惑。在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离企业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
距,改革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审批系统横向联通、对接融合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速。
(四)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社会各方面对近年来我市积极稳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但是也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专家学者反映,目前对网络空间的依法治理还不足,存在管理缺位、监管空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制止、打击和管控力度。有关部门认为,村(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但目前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更多地把村(居)委会当作延伸到社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把“工作进社区”曲解为挂牌子、交任务、搞检查,导致行政功能挤压社区自治功能,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离预期尚有不小的差距。全市符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标准的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有的部门和群众反映,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在人行道上“乱停车”问题,因存在职能部门权责竞合,各区县管理模式不统一,城管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处罚信息系统、车辆年审系统未联通共享等问题,无法对人行道上违法占道停车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基层治理的问题,如我市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预警研判机制、应急响应机制、联防联控机制不够健全,对公共卫生领域法律法规的常态化宣传不够广泛有效,普法责任制的末端落实缺乏有力抓手,对一些临时性管控措施也存在“层层加码、步步设卡、过度拔高”等情况。据社情民意调查,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政府职能部门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较高评价,但仍有 4.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在依法进行交通管控、开展社会救助等方面加强和改进。
三、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总结好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又要深入分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明确今后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方向、重点和措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履职尽责、真抓实干。
(一)树牢 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能力。更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责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
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厉行法治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政府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努力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做到想问题、拟政策、办事情都严格依法履职。建议将法治教育纳入政府工作人员每年必训、定期轮训的“必修课”“必考科”,强推硬逼政府工作人员“法治充电”。着力改进政府法律顾问选聘方式和工作机制,整合公职律师资源,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让专家学者实质性深度参与政府相关工作,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在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咨询论证、协助法制审核作用。坚持发挥好法治政府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优化出庭应诉率考核指标,科学设定案件败诉率考核权重,提高政务诚信评价分值,并建议将法治政府考核结果向有关方面公开,倒逼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维护法制统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依托作用,坚持立法先行、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营商环境、学前教育、城市管理等重点立法项目起草工作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及时配套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及时清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防止以不成文的规定代替法律法规的现象。加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建设和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桥梁作用。健全公众
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真正有效落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进一步减轻基层政府部门拟文行文重负,建议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中能够明确具体化、有针对、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原则上不再要求基层政府另行制定相对应的文件,严防“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认真研究制定区县一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指导清单,细化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程序、方式、范围和要求。
(三)突出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权威。全面有效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科学制定抽查工作计划,除重点监管对象外真正做到抽查清单之外无检查,杜绝任性检查、随意检查。加强执法监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务实有效加强“两法衔接”机制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和管理,加快完善证据标准、移送程序、联席会议等制度,保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进一步优化配置行政执法力量,厘清各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权限,制定镇街综合执法事项清单,明确监管责任、执法重点,继续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监管重心下移,解决“有编无人”“无事可做”等问题,消除基层政府对“监管无限责任”的顾虑。加快制定
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辅助人员的适用岗位、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切实解决“临时工”执法影响执法公信力的问题。认真研究统一综合执法队伍服装的可行性,加强装备保障,更好地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四)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质效。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压减证明事项,清理消解企业和群众不必要的负担,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探索建立基层“点菜放权”机制,统一制定赋权清单,促进各级各类权责清单规范、清晰、有效。在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同时,建议市级层面同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方案,细化要求、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进一步深化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议对点多面广的小型项目依法减少审批内容和环节,推行由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集中式一次审查、共同审批、各自依职责批复的做法,优化审批程序。加快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各职能部门自有业务平台互联互通,打通数据壁垒,减少基层负担。统一线上服务平台公示要求和线下窗口受理要求,保持资料提交要求的一致性,实行网上“审核合一”,提高审核效率。针对水、电、气、讯等行业企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可探索将审批权限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五)
创新社会治理,夯实法治基础。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推动法德共治理念深化落实,推动社区工作回归自治本位,促进社区“减负”后实质性“增效”。着力打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职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探索在一些辐射范围较广、基础条件较好、专业团队较强的地区统筹打造区域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法律八进”,提高普法精准度和实效性。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调查机制,常态化开展普法责任单位履职评议和第三方评估,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精准落实。
第二篇:法治政府建设半年工作自查自纠报告
法治政府建设半年工作自查自纠报告
今年以来,XX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淄博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XX—2020年),切实把改革创新贯彻于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XX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通过自查自纠XX法治政府建设自评得分为满分,各项工作均能够按照市部署任务扎实稳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法治政府建设协调机制。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制定《XX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区政府严格按要求向市政府和区委区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各镇(办、开发区)和各部门单位也主动向区政府和同级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网络,为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整改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反馈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目录等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二)明确工作重点,突出考评实效。坚持年初有部署、年中有考核、年终出成效,充分发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的“指挥棒”作用,结合XX实际,制定《2018XX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和《XX区2018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梳理确认42项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列出工作落实时间表,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工作制度和工作清单,确保“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今年7月份,组织开展对13个镇(办、开发区)和32个重点执法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考核,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办,考核得分情况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目标管理考核,确保法治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着力工作创新,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开展个性化工作创新,构建工作推进新模式,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结合XX实际进行管理创新,依托联合执法、数字管理,在全国首创“五室六联”社会化联合治理模式,破解城市管理领域办案难、执行难的瓶颈,多年来的城市管理顽疾得到有效根治;区公安分局立足四项环保职责,建立了公安环保联动执法、联动排查、联动调查“三大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强大合力;区委政法委、区委群众部结合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探索创建了“简易听证+人民调解”机制,将听证和调解有机结合,实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覆盖;XX税务局和XX国土分局在全市首推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协同办理业务,按照“部门合作、信息互联、一窗受理、业务联办”的模式,打通部门间的业务壁垒,将“放管服”改革具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捷和服务,办事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一次办好”,法治政府建设助推XX经济发展。
(四)落实学法制度,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区政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问题和做决策,区人大举办“每月一法”大讲堂,促进学法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实效化;区政府专门购买3000本最新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含宣誓誓词)》保证区大班子领导和镇(办)、开发区、区直各部门班子成员人手一本,并组织专门学习培训,唱响全国“两会”后XX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的主旋律,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纳入“法律进机关(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单位)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执法队伍准入制度,把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与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审验相结合,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基础法律知识培训和专业法
律知识培训工作机制,今年6月份,组织全区537名行政执法人员和126名申领执法证件人员,在山东理工大学进行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有效提升全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区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一)完善决策机制,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修订出台《XX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定程序和合法性审查、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必经程序。严格按照《XX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印发《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8年市政府和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备选项目的通知》(川政办字〔2018〕13号),组织全区部门单位、镇(办、开发区)对照《XX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涉及本部门单位的重点工作,梳理确认涉及土地规划、城区规划、公共资源配置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3项,印发《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18首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川政办字〔2018〕65号),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凡纳入目录管理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按照《XX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执行。另外,今年7月份又印发《XX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XX区2018第二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备选项目的通知》,组织召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提报工作培训会议,开展XX区2018第二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提报工作,有效提升全区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发挥。制定《XX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细则》,以区委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和区政府法制局工作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为基本原则,确立起“一库一委”(法律专家库和法律顾问委员会)的法律顾问队伍,遴选法律专家库成员31名,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10名,为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和推进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同时,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工作网络,全区所有的13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和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政府法律顾问的履职面和履职渠道,形成了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涉法事务的常态化机制。区政府组织法律顾问马志忠等教授和专家参与鸿丰矿业关停整治、熔块加工企业关停等重大涉法事务的处理,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今年7月份,组织召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开展法律顾问工作XX品牌创建活动,为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XX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巩固“三项制度”成果,深入推行全过程记录制度。
在XX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印发《XX区政府法制局关于2018行政执法监督计划的通知》,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达到行政执法网“全单位运行、全人员使用、全案件登记和全过程记录”的目标。安排专人负责对执法部门负责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系统使用培训,对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使用情况实行“每月考核、每月排名、每月通报”,各执法部门所办理的行政处罚事项从登记、立案、调查、结案能够及时、高效、准确录入,有效管理案件办理的环节和过程,有效对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在网上全程“留痕”,另外,有针对性的对交通局、环保局、卫计局、文旅新局、安监局、人社局、食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国土分局、综合执法局等11个重点执法单位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每月区县执法部门之间网上办件量进行横向比较及时通报,有效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区执法部门单位使用行政执法网进行执法检查登记5500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500件。
(二)强化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能力整体有效提升。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全区聘请了110
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建立社会监督平台,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公开“5289006”和“5112345”举报投诉电话举,受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举报,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高效。案卷评查工作常态化,每月对1-2个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根据历年案卷评查经验,选择案卷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易发点和多发点作为风险点,在案卷评查过程中重点予以检查,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复议体制。行政复议工作作为《XX区政府工作规则》和《XX区政府议事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区政府议事日程,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行政复议重点工作,区政府法制局按要求向市政府法制办和区政府报告行政复议工作开展情况,区政府负责人对复议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开展。严格落实省市规范完善集中复议职权工作要求,研究制定行政复议委员会运行规则,借助“外脑”厘清疑难案件,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决定的社会公信力。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制定《XX区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工作规范》,全面推行和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受理重心下移工作,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网络,将符合受案范围的行政争议纳入复议渠道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巩固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成果。以“基础保障、立
案、审理、决定、行政应诉”五大体系为支柱,制定《XX区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及标准体系》,规范行政复议申请受理、调查审理、决定、送达、回访满意度测评等13大项54小项工作程序,形成了77种法律文书样式,设立“三科四室”,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办案设备,确保行政复议“立审分离”和“复议案件2人以上专门人员承办”的工作要求,同时,加强对复议工作人员和复议联络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今年5月份和7月份结合行政调解和行政应诉工作,分别举办了2期行政复议业务知识培训班,基层复议联络员的工作水平明显得到提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重要制度上墙公示,在显要位置摆放服务指南,不断提高复议案件审理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原则,简单案件30日内办结,推行公开庭审制度,复杂案件通过召开听证会审理,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事实认定准确、证据论证客观、说理充分透彻、引用法律精确详尽、结构严谨规范”,不断提升申请人对复议决定的认可度。截止目前,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8件,调解结案3,责令履行6件,驳回3件,中止1件,维持10件,不予受理5件,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诉讼1件,法院一、二审均胜诉。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严格落实《关于推进行政复议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履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法定职责的意见》(川政办发〔XX〕6号)和《XX区行政应
诉工作实施细则》,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庭审制度,使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庭审成为常态,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旁听庭审和案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专职行政应诉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应诉能力。今年以来,XX区法院开庭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2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已生效判决13件,驳回原告诉求11件,确认违法2件,被诉行政机关均按要求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不服区政府行政行为向市中院提起诉讼的案件15件,其中,已开庭审理14件,除1件经复议后起诉的外,13件应诉案件区政府负责人均按要求出庭应诉,目前,已判决2件,均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四)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制定《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XX区人民政府法制局关于建立行政调解工作考核机制的通知》和《XX区政府法制局关于做好2018年行政调解工作的通知》,巩固行政调解“六个一”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果,同时,对行政调解职能部门单位制度落实和行政调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每月考核、每月排名、每月通报”,力争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镇(街道、开发区)、疑难纠纷不出区”,目前,全区行政调解职能部门单位基本能够按照“六个一”规范化建设要求开展行政调解
工作,大量的行政争议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今年以来,全区共办理行政调解案件2561件,信息宣传报道302篇。
(一)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充分开展合法性论证审查和登记备案管理,准确把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权限,凡是没有履行征求意见程序或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的,一律不予登记备案,确保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杜绝了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我区出台《XX区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XX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办法》《XX区封山禁牧管理办法》等13件规范性文件,均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解读和公布,并且在规定时限报备,报备率100%,有效推动全区重点工作的开展。
(二)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严格落实《XX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三统一”工作制度。政府及其部门制发的所有规范性文件,经区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符合规定的,统一登记、编号,在正式印发的文件首页标注登记号,并通过网站统一公布。同时,规范性文件标注有效期,即文件施行日期和有效期截止日期,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从而更大程度的保护了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为确保规范性文件与上级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衔接,定期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针对镇(办)、部门人员调整频繁的问题,今年4月份,组织召开了有各执法单位法制科室负责人和规范性文件管理人员参加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暨工作培训会,对“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著名商标、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等方面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清理,共清理规范性文件51件,其中废止14件,保留37件,并且每季度通过政府网站公开规范性文件目录,从源头上确保行政行为合法,确保了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第三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龙凤镇人民政府(2018年10月)
龙凤镇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理论学习。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司法所所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始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原则,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召开班子会议认真研究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是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我镇高度重视培养干部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对镇各村(居委会)、站所干部,在平时和年终考核时注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及依法行政情况,对于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年底予以加分;(2)建立镇干部学法和培训制度,举办法律培训班、观看法制视频,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让全镇干部了解到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3)对个人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质的情况纳入评价中。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人员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我镇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机制。根据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权力类别,对现有权力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建立了龙凤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制度,要求全镇各站所严格按照清单内容开展自身工作,对于超出自身权限违反规定的行为,将按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处分。二是严格执行行政决策制度。今年我镇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5项必经程序,依法规范行政决策行为。三是依法公开政府信息。严格按照区政府有关规定,及时在区政务信息栏目公开政府信息,除传统渠道外,充分利用镇政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三、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龙凤镇不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龙凤镇法律服务群”为载体,搭建起村干部、网格管理员、普通村民党员与镇领导、镇各站所部门、业务专干之间面对面、轻松、积极、务实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法治政府工作的深入展开。坚持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屯“五位一体”的工作制度,充实农村一线工作力量,对村干部工作进行指导,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工作机制,即干部包村负责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纠纷化解、代收代办和推动发展工作。一是通过下基层活动,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政策送到每位农户家中;二是在下村过程中,及时将群众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及时进行反馈;三是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四是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伤残群众代办一些事务;五是完成包村中心工作,积极为镇村发展献言献策。通过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村的实际问题,更体现了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广大群众相联系的特色。
第四篇:市财政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市财政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0年,XX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XXX,不断强化法治财政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部门规范性文件禁止设定行政许可,不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认证等形式变相设定行政许。2020年,市财政局没有新设行政许可事项,原有的会计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审批事项已于2018年3月份移交市行政审批局办理。二是做好文件制定和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主动公开事项,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更新和公开市本级政府性基金目录和收费目录。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依法清理并在局网站公布市本级收费目录清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同时,在XX财政局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公布《XX市政府性基金目录》、《XX市本级收费项目目录》,并对目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3.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职责。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不断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加强预算编制约束,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保障政府公共服务需要,2020年预算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2.5%。
4.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加强预算编制约束,要求预算部门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编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表》,明确购买内容、项目和经费预算,推动预算单位了解熟悉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基本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广。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自治区政府令第123号)的规定,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公布、备案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实施。按照《XX市财政局关于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通知》,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未经“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2020年,本局制定印发的2份规范性文件均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布和备案。
2.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
XX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就立法项目研提意见,及时审核并办理征求意见复函;选派业务骨干和相关负责人参加立法相关调研座谈会,按要求报送调研汇报材料。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XX市财政局严格执行《XX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按照决策调研、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前通过局官网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财政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财政重大决策事项均经局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在会上说明理由。建立法律顾问服务机制,2020年与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财政重大政策、推进依法理财中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执行执法公示制度
(1)在本局官网上及时全面准确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自由裁量基准等信息,本机关服务指南可直接链接至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
(2)在本局服务大厅按要求设置和完善岗位信息公示牌,明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办理进度查询、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等信息。
(3)行政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本局官网或XX市政府采购网公布执法机关、执法对象、执法类别、执法结论等信息,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7个工作日内公开。2020年,市财政局共公示了20条执法信息。
2.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XX市财政局按规定标准配备音像记录设备,本局执法机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配备执法设备1套(其中相机一台,录音笔2支)。遵照《XX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记录信息调阅监督制度》管理对本局的行政执法信息调阅监督。
3.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遵照《XX市财政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明确了具体负责本部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工作机构为法规税政科,法规税政科法制审核人员为3名,另聘请法律顾问3名,补充法制审核力量。2020年完成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2件,行政执法决定审查20件。
(五)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政局党组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责任负总责。加强对局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的监督检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和成果利用力度。探索建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述责和接受评议办法。实行“一案双查”、“倒查追责”,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严格责任追究。
认真执行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草案等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相关财政工作。
自觉接受审计和配合审计工作,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并将整改结果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报告。
2.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利用XX市财政局门户网站,设置局长信箱,公开监督举报电子邮箱及电话联系方式,畅通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在市财政局网站信息公开平台上对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财政政策、行政执法决定等及时公开、动态管理,并及时督促指导部门做好预决算等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建立健全财政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依法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件,纠正违法或不当财政行政行为。2020年,以市财政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2件,在规定时间内向复议机关提交了行政复议答复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以市财政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为0件。
强化行政复议经费保障工作,根据市本级财力可能和工作需要,在相关部门预算中对行政复议工作经费予以统筹保障。
(七)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按时完成学法用法培训考试。同时,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和干部职工定期学法制度,每年为局党组、全局干部职工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020年6月19日,特邀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唐劲松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讲授行政诉讼法等相关知识,提升全局干部依法行政能力。2020年8月20日,再次邀请唐劲松主任,为局党组专题讲解新颁布实施的民法典,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2.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聘请广西佑成律师事务所为本局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建立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
(八)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保证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XX市财政局建立并及时调整本局法治政府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遵照《XX市财政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XX市财政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结合财政法治建设工作实际,根据《XX市法治财政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将各项财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按时制定并在本局官网上公布本部门上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快建设法治财政。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财政法治思维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推进,公民和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迅速增强。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在具体工作中,部分财政干部仍然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在处理财政业务的过程中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尚不够强。习惯于按照过去方式开展工作,对财政法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容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瑕疵。
(二)高素养、复合型的财政法治人才体系亟待培育和壮大。当前,随着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工作对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财政法律风险日益增高。尽管财政部门加大了法律培训力度,但受年龄结构、业务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当前仍缺少既精通财政业务知识,又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财政部门法治队伍建设存在人力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对法治财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强化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各部门分工落实的法治财政建设领导机构,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法治财政建设。健全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结合每年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重点工作,强化工作任务落实,增强整体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合力。
(二)健全财政决策机制,提高财政决策方式法治化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严格执行重大财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定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涉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财政政策及财政资金安排,重要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等重大决策事项,严格通过规范的程序作出决策。
(三)持续提升财政干部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完善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每年举办法治专题讲座,把财政法治教育列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健全财政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财税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实践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财政干部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财政法治环境,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和审核把关作用。建立财政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使财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普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第五篇:建设法治政府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怎样理解《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的任务。
二是围绕上述7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②同时,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政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②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③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④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①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②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③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问: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问: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①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②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③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问: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预防和制止腐败的关键。为此,《意见》规定:①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③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④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问: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负有重要责任。为此,《意见》规定: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问:《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意见》规定:①要建立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②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③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④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使其规格、编制与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