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建筑调研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20-12-10 10:0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式建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第一篇: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1.苏式建筑

我们说到苏州建筑,常常用清秀,精巧,轻逸,雅致等形容词,而营造出苏州古城特有的街市,院宅,水巷,石桥,园林,塔庙等各种建筑和环境。

苏式建筑,是根植于苏州本地的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明清时期的政治环境使建筑获得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清代苏州城区已初步形成了江南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内的民居建筑也早已突破原有的城墙范围,形成了“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的壮观形象。此外,经济生繁荣产生有闲阶层,出现了修建精美建筑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苏州公共和住宅建筑秉承着江南民居的造型和构架,完善了“水桥房”“黑白灰”“轻秀雅”的民族风格。

在苏州古城里,从高处往下看,全是一片黑压压的屋顶,细看是一拢拢的瓦楞,斜坡的屋面,起翘的屋脊,一层层一片片高低错落。这些屋面,在下雨天是黑油黑亮的,在阳光下泛起青兰光影,被屋面下的白色墙面衬托,显得格外强烈。因此人们常用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来形容。

苏州民居的屋顶很讲究,坡势上有举折,斜面上看也是柔变的曲线。屋顶形式有单坡,双坡,长短坡,纵横坡。不同的坡有着与之配合的山墙,马头墙,云头,观音兜等。老房子的屋顶构成了苏州古城的特色。

仿造,贴加,摘用,萃取,转化,再生,升华;

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手法,“黑—白—灰”三色基调,加上竖边1横边2的水乡瓦顶木屋架的精确模数,勾画出了严肃却不失活泼的苏式建筑。

2.现代苏式建筑出现的困境

现代苏式建筑是指在特定的苏州地域范围内,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使用现代的材料与技术建造,延续苏式建筑传统文化与内涵,体现出苏州地域特质的建筑。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及个体理解差异的影响,苏式建筑在现代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境,主要概括为:千城一面,特色渐失;

黑白色彩的运用力不从心;

以及忽略文脉的中心地位。

2.1千城一面

近二三十年来苏州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纷呈上演,一时间苏州原有的城市特色变得模糊起来,传统建筑文化被逐渐淡忘。

全球化导致的地域空间环境的丧失,使部分地域建筑的理念趋同,呈现出千城一面的景象。简单的拷贝,阵列,缺少对地方建筑语言的积极考究,使部分苏式建筑淡化了地缘特征,缺少了民族归属感。

2.2黑白色彩力不从心

粉墙黛瓦是苏州传统民居给人的一个标志性概念。但是每种建筑色彩都有着它形成的原因和内涵。关于苏式建筑的黑白灰,有以下几点原因:1.建筑色彩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古时建造房屋往往因地制宜,苏州地区多水泽,建筑以白灰抹墙,用黑瓦覆顶。2.经济技术制约了苏州建筑色彩的发展。《苏州平江府志》记载:涂白垩以防潮,非为贵材而饰也。可推测早期的色彩为生态选择,实用成为受经济制约的百姓的首要考虑因素。3.色彩选择还受封建礼制因素的限制。宋元以后,受理学影响,喜欢平淡者越来越多色彩的应用渐分为两大派:宫廷与寺庙的缤纷华丽;

民间文人的彩色朴实,以素为上。早在唐朝,京城内的普通民居就被限制为灰色,那么在皇权辐射较近的苏州民居的颜色可选择范围更加狭隘。

阴阳黑白在苏州建筑中的交互运用,有常理而无常情,正因其本乎心灵,故而配色讲求高古、优雅、脱俗、清静、朴实;

格调温馨而明秀,追求感官与心灵的互补,格调沉稳、含蓄、平和与升华。它貌似单调的黑白色彩是属于心灵观照的。

然而回到现代的苏州,面对不同区域和职能,传统的黑白灰通用法则变得力不从心。一些现代苏式建筑往往忽略了黑白颜色的内涵,简单的黑白灰堆叠使得建筑失去了灵气,并不能将苏式韵味的现代化展现出来,相反显然限制了苏式建筑的发展。

2.3忽略文脉

苏州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唯一被要求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

部分新建筑只注重形式标签,单纯形式上模仿旧建筑的符号,而不去提取文脉。注重形式的表皮,缺少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提炼。把苏州传统建筑语言当做一种时尚符号,只注重单纯形式的符号标签。忽视江南建筑神韵和尺度比例,造成鱼龙混杂的一股浊流,既破坏了江南建筑的原有意境和格局,又使建筑师无法平静思考。

许多苏州的建筑设计者,并不像当年的建筑师那样仔细地推敲,反复地琢磨,随即这种黑瓦顶,黑瓦檐,出挑,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在苏州就泛滥起来,建筑立面成了这些建筑符号的载体,符号之间缺少联系,堆叠生硬,使它成为蹩脚的苏州风格

3.发展建议

苏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成为其最广为人知的建筑符号。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材料来表现这一特征,力求体现“中而新,苏而新”这一诉求,苏州设计是要延续传统还是有所突破,当下建筑创作如何传承苏州记忆,苏州建筑设计如何适应现代苏州的发展,容纳城市内涵的沉淀,是我们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现代苏式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问题,或是传统建筑符号的简单模仿,抑或是传统建筑元素的堆叠,而是要注重建筑的整体设计,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升华。现代苏式建筑应强调历史,文脉及传统,以及对环境的协调呼应,保留苏式建筑中最重要的元素,符号及精神,运用传统的构成手法,使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及材料,创造出消除人们陌生感的建筑形式。

传统或是地域特色的继承并非只是继承外在的“硬传统”,而是要更深入的抓住其文化内涵的精髓,将“软传统”所包含的审美意识、设计观念、哲学蕴涵等发扬光大,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用充满现代气息的形式去表现它们,这样才是一种有效地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建筑外观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有很多都是隐含在建筑中的,并非是一眼就能全都看出,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它是先提炼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再将其加以使用,而不是与以往苏州地区的现代建筑一样直接将表面的符号拿来使用。

首先,在创作理念上需要坚持不仿古亦不复古。单纯的模仿并不是我们联系传统的唯一途径。模仿与复古只是在重复历史,对于不断发展的建筑显得不合时宜。采取符合现代条件的恰当方式进行创作才是我们追寻传统正道。在形式向更深入的借鉴理念发展,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理念上的传承以及用现代的形式表现它们,兼顾时代性与地域性。

其次,在创作立意上要打开思路,创作理念不要拘泥于常见的传统的建筑概念,需多从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多摄取灵感养分,为创作注入深层次值得体味的文化内涵。例如,黑白灰的解决方案上,色彩学规律认为,和谐的区域色彩应该是和而不同,和变共生的,那么将整体色彩统一在主色调下并略加变化。

最后,在创作手法上要深层挖掘,不要流于表面,不要盲目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继承发展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运用现代技术方法,表达苏式建筑精神。

此外,老宅子的保护和利用上,创造性代表了时代的精神和发展的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建筑为保留城市传统文化和延续地域特征,做出了很大贡献。现代苏式建筑的推陈而出无疑为现代建筑功能与传统苏式建筑文化有机融合提供一个新的途径,4.结语

综上,我们应充分尊重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吸取传统建筑精髓的设计理念;

将苏式建筑文化的传统韵味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相统一并用现代设计语言来阐释;

汲取传统建筑形式建构的逻辑,提取传统建筑的符号,每处符号均有特定的传统内涵。优秀的现代苏式建筑是一种传承,根植于传统苏式建筑,并有所创新及升华,其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承载历史记忆,彰显文化底蕴,维护城市特色,展现场所精神,渲染空间气氛的建筑。那么我们既要有区域观,即城市一体化理念,又要有发展观,即提取元素紧跟时代,从而充分理解,将理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将自己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

第二篇: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建筑系馆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调研方式:1网上与图书馆查阅资料2实地调研 调研时间:2012年4月27号 调研地点:郑州大学 调研内容:郑州大学建筑系馆

一 基本情况:

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 2000 年 7 月 10 日合并而成的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一流、享有国际声望及知名 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 11 大学科门类的国家重点 大学,是国家首批“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 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地方首个省部共建高校。

建筑学院是郑州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其中有建筑学,城市规 划,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建筑学院现共有教职员工 65 名,其中专业教师 56 名,实验员 2 人,行政管理人员 7 人。另返聘教师 6 人,外聘教师 4 人。建筑学院教学楼和教学行政管理楼位于我校新校区工科园,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 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施齐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现设建筑技术实验室,由 5 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建筑物理实验室、建 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计算机室。郑大建筑学院由彭一刚老先生设计建造

二 建筑及其环境

建筑造型及饰面材料:

建筑共有6层,由于它处于工科建筑群之中,为了保持其统一性其在外观造型上与其他学院相比并无独特之处,但其内部环境与空间、光影的变化值得我们借鉴,整体造型基本上和土木工程等系馆一样,如图所示:成长方形布置,与土木工程系 馆共同围合成一个 U 组合。表皮为清水混凝土,整体颜色为灰白色,在楼梯部位做了竖向构造设计,并涂以明亮的黄色涂料,借此点亮整,主入口的设计独具匠心,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四根直径一米左右的柱子,对称分布在入口两侧,上面刻有院系名称,既能起到路标的作用,同 时也引导作用,但个人觉得此处的大柱子显得过于笨重,只突出了工科的理性与力量感但显得太过强硬,给人以生疏感。入口处 的巨大黄色框架起着门 的作用,他就是一个边 界,界定了内外空间,同时他也起到了一个框 景的作用,其明亮的黄色与背后的灰色建筑对比强烈,同时呼应楼梯 处的竖向黄色体块。月牙形的水池在圆形的柱子的两侧,近一步缓解了柱子和方形建筑的强硬感。建筑系馆内部入口设计较简单设计了 一个折线型的雨棚,对入口进行烘托,虽然简单但是和建筑主体的清 水混凝土设计很协调,如图所示。

建筑的整体造型虽然简洁明了,具有现代感但缺少文化底蕴,不能体现郑大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原文化的传统特色,这是该建筑颇为遗憾的地方。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关系:

建筑所处的理工科系楼北面为学校的中心图书馆,西面为公共教学中心,东面为实验楼群,图中为建筑系馆所在的理工科系群楼与东面的实验楼群的鸟瞰图。黄色框架内的u型空间内是同学和部分老师的自行车停放处,在建筑外的马路上可以停放少量汽车,建筑周围并没有设计具体的汽车停放处。

系馆外面靠近门口处有户外阳台,站在上面可以眺望远处的景观也可以进

行一些小型的活动或休息。建筑和土木两个系馆围绕的u型空间中是个小小的庭院,中间有一大片水池,水池前面为一些灌木丛,从而缓解了清水混凝土死板的特性。

功能组织与流线分析:

建筑共有6层,建筑中有俩大亮点,一是建筑中心由于直跑楼梯所形成的贯通六层的天井,不仅在大厅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为北侧教室的采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是行政办公及研究室所处区域的中庭,中庭两侧的过厅处摆放的有供学生画画与交流的大座椅与板凳,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

建筑整体布局功能明确、合理,中间的直跑楼梯连通1、2、3层,4、5、6层主要通过两侧的楼梯上去,中间是由于直跑楼梯形成的天井,天井上方是玻璃与钢筋框架形成的天窗,不仅在外形上富有动感而且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光照使4、5、6层的过道显得开敞明亮。右图所示为建筑中间的天井与天窗。左面俩张是我实地参观后所绘制的1、2层平面图,一层中有一个面积中等的展厅以及摄影教室、模型制作室实验室等,在小长方形平面内主要是图书及期刊借阅室,从主入口内不能进入,需要从次入口内进入,避免了人流的干扰为阅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层共有5部楼梯连接着上下各层,在长方形平面内大部分区域是展览厅,陈列了各个年级的作业成果,还有一部分区域是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和研究室,在有中庭的正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研究室和院长、副院长以及教务办公室等,中庭的二侧是二个长长的过厅,开窗很大保证了光线的充足与视野的开阔。三层的平面 形状与二层相似,在长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绘图教室与美术教室,在正方形平面内主要是些研究室、讨论室与多媒体教室。4、5、6层主要是绘图室和研究室,但其平面只有长方形的大小,少了中庭的部分。

该建筑在功能分布上把动静区域划分的很明显,人流较多和参观人较多的展览区,报告厅等动区域分布在1、2、3层,把绘图教室、研究室等需要相对安静的场所分布在较高的4、5、6层,布局合理清晰;主入口主要是外来人员和学生所进,领导以及部分老师可以通过次入口进,使人流分散开来。

在建筑系馆的参观过程中光影的变化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走进建筑系馆的大 门,首先看到的,或者说是首先 吸引我的就是从天上洒落下来的阳光,这是一个呈带状的天窗,或者我们叫她光庭更合适。穿过展览厅从一个开敞的、明亮的空间进入一个狭长、低矮、昏暗的走道。沿走道向前走约莫二三 十步,在走道的尽头,便是一个宽敞明亮的过厅,我们在其中行走很难料到下个地方在哪里,使看似简单的建筑由于光影的变化而变得神秘莫测,也许这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 参观感想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明白了建筑系馆与普通的教学楼差别很大,它比普通的教学楼多了些特殊的空间,需要更为开放的工作和交流空间;建筑系馆不仅仅是个教学的地方,它更是建筑学学生产生灵感的地方,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的要求更要尽可能的使建筑富于变化,产生趣味,激发同学的创作灵感。

第三篇: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一、引言

和谐舒适、设计巧妙的校园建筑为学生、教师提供的不仅仅是空间,更重要的是其所营造的精神场所,有利于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建筑所发挥的非语言教化作用,正是其精髓所在。建筑学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而提供建筑学学生学习场所的建筑系馆更应该是能够激发创造力的建筑。在这样本身就具有浓郁艺术感的建筑中,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不至于使其显得渺小而平凡。

二、实例分析

1、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在一般人心目中,限制与创造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即认为限制必然会妨碍创造,如果建筑师巧妙地加以利用,反而会赋予创造以新意和特点。”天津大学建筑系馆的设计者彭一刚先生在《限制与创造》这篇文章中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天津大学的建筑系馆就是在限制条件极为苛刻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的,基地呈三角形且位于园区中轴线的末端,面对一条长达400余米的的水池,更不必说建筑系馆设计本身的要求。而设计师恰恰就在这样的限制中,突破以往功能决定形态的构思,转而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地形特点入手,确定平面,划分、组合空间,构造体块,然后进一步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抄绘方案

此方案立意较为独特,从一棵树出发进而去追寻建筑系馆的设计意匠——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作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看成学生,这样的一些人,就许多实际问题平等的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端。这个立意使人联想到孔子在杏树下讲学的场景,一棵树所形成的空间,开敞、旷达、自然而富有意趣。这正是精神场所的意义所在。

方案平面构思围绕“庭”展开,一个自然绿化的大庭院和一个开敞明亮的展览中庭。这样就把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密,单元之间关系关系则相对松散。这正是方案的亮点所在,巧妙地里用交通空间将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有序的分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相互隔离。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出立意,设计者将大庭院设计为一个以一个大树为核心的具有追寻为学之风、自然的交流活动场所。

另外,方案的人流组织和交通设计也较为独特。在内部设置连廊、中庭、不同人群所使用的楼梯,将人流引导至既定的场所。在外部则在主入口设计直通二楼的宽敞楼梯,将人流直接引导至使用较为频繁的区域,也突出了主入口的位置。

三、实地调研分析

地点:郑州大学建筑系馆 时间:2010-10-13 概况: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和教学行政管理楼位于新校区工科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学专业每年级60人,城市规划专业每年级30人,艺术设计每年级30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两个硕士点每年级硕士生25人。郑大建筑系馆由彭一刚先生设计,并且和其他的工科学院教学楼联系在一起成为建筑群体,与其他一些院校的建筑系馆有所不同。分析:

1、室外活动空间与教学主体建筑之间的格局

人的活动,作为一种连续的过程,是不能仅仅限制在室内的,它必然要贯穿于室内外。学生由宿舍到不同的道路,再到系馆外部或庭院、入口,这种外部空间与教学主体建筑形成了一种秩序。

对于郑大建筑系馆而言,是以一层层高的月牙状空间包围建筑形成一种半开敞的庭院,月牙状空间兼为存储空间、观景平台、建筑群体联系空间。庭院中心为一活动平台,而行政楼前的水池不仅起到美化环境、活跃气氛的作用,还与入口前的月牙水池相呼应。有机地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与小品之间的关系,使建筑的空间体形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这种室外活动空间与主体建筑的组合方式从总体关系中解决了采光、通风、朝向、交通等方面的功能问题和艺术造型效果,并可做到布局紧凑和节约用地。

2、出入口的布局及不同人流的组织方式

庭院入口前是月牙状的水池和刻有学院名称的路标性柱子。在庭院入口处,设计师用简单明亮的黄色框架将两边联系起来,使内外环境相互渗透的同时也界定了内外空间,也通过这种手段形成了类似于画框的取景空间。系馆入口采用较大体量的折线式雨棚,通过虚实对比烘托

入口。

在人流组织方面,用内庭、廊、楼梯通过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分散人流。廊作为建筑内部的道路,给人方向的指引和传导,人们不仅可以迅速通过,也可以停留、观景。

3、各功能用房的分区、布置方式

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建筑技术实验室,由5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计算机室。

一层平面 二、三层平面

教学楼一楼设临时展厅、暗室、实验室等,中庭成为核心区域,是组织人流、学生参观展览作品、沟通交流的重要节点。

两个电教室分别二楼和三楼的不对应的区域,并不占据良好的采光面,但三楼的电教室不容易找到。专业教室、讲课教室则划分给班级,分布在主要单元。绘图室、美术教室因使用人数有限设在较高楼层。这些教学用的教室都属于比较传统的空间形式,无论是布局还是空间限定都比较规矩,但通过中庭、连廊等综合于此教学楼中,却不显得呆板。报告厅位于行政管理楼四楼,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不会对教学区和办公区产生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较难到达,使用上造成不便,也不易被找到,通常第一次去的人很难轻易的找到系馆的报告厅。

五层平面

4、建筑立面造型

彭一刚先生设计的建筑自有其独特风格,丰富而有序的空间组织,符合形式

美规律的构造形式,合适的色彩。郑大建筑系馆的立面构造也是破费一番匠心的。

首先从群体秩序上讲,系馆的建筑群体有序组合成整体,高低错落,形成整体有序的立面效果,丝毫不显零碎和杂乱无章。其次,在立面细部构造上,采用了多种手法,在营造空间的同时,利用建筑本身的构件如窗、廊、楼梯等完成细部的构造。对西北角的靠近主干道的楼梯进行了进一步的构成设计。其本身为弧形,而用规则的成角度的框架将其限定之后,使得方与圆、实与虚、玻璃与钢筋混凝土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相互融合。这样的立面形式,充分利用建筑本身,而不做过多的矫饰,使建筑显得更具真实感。

5、精彩之处

系馆的精彩之处比比皆是,略择其一二。在这一系列的工科建筑中,从外立面看来,建筑系馆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进入其内部,感受其内部空间的时候,才感受到它的确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建筑空间通过组合形成的中庭。光线从顶部的玻璃中穿过泻在中庭内,在其中学习的学生领略到一种光影的变幻,如同在时光中穿梭。在穿梭的同时,会引起许多的联想和想象。充足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积极、豁达的氛围,使身在其中的师生感觉不到压抑,而是感觉到愉悦和振奋。

在内部空间的端部设有很多独立的自由学习、交流空间,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在那里看书、画图、做模型、交流、推敲方案„„本来在其他功能类别的建筑中忽视的空间,在建筑系馆中,却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在整个建筑系馆内外,处处可见的黄色或黑色的充满孔洞的立方柱,它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中心平台的桌椅、搁置方案的平台。这些小构件极富特色,颇具构成感、艺术感,而且实用。

在空间中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整个系馆内部显得更加灵动。

6、不合理之处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这座建筑系馆也是一样,但它仍不失为一座颇具设计感的建筑。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事物的优点也可能正是其缺点所在。对于这座系馆而言,内部利用自然光的中庭设计极为巧妙,但在其中却容易感到封闭。这是因为系馆的设计使得内部的通风状况不良。而研究室形成的走廊由于两边墙体的封闭性,显得阴暗,不能够发挥很好的引导人流作用。

四、设计构思

对实例和实地的调研,使我对建筑系馆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此次建筑系馆的设计构思。

首先,在空间组合方面,建筑系馆需要独特的空间组合形式以适应功能的需要。无论是选择串联式、围合式、辐射式还是对称式的布局形式,最重要的是要满足使用要求,不可因为片面追求空间形态而舍弃其功能要求不顾。建筑学是一门需要交流和沟通的学科,这与其他学科不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也许就产生了方案的构思。因此,运用半开敞的中庭组合空间,并通过交通空间整合空间,将是我此次方案构思的出发点。通过恰当空间组合形式,使身在建筑内外的师生获得足够的、舒适的进行交流的场所。建筑因此也具有了精神意义。一个任意的空间,一扇窗、一块石头、一棵树、一片绿地„„都可以成为精神场所。在空间组合方面,如果恰当的设计空间形式,巧妙利用基地则可以突出主入口的位置,区分开不同区域的主次层次,形成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关系,满足交通流线的需要„„

其次,在各功能用房的布局方面,应恰当的安排各不同功能房间的位置,分清主次。按照不同功能房间的不同要求进行布置,例如需要良好采光的、需要良好通风的、需要与主入口联系紧密并快速到达的、联系紧密并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各种用房,可通过合理划分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对于建筑系馆而言,教学区与办公区不应相互干扰,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法将其划分开来。

在人流和交通流线的设计方面,宜采取多轴线的设计,采用轴线转折的方法来缩短每一段轴线的长度而避免由于轴线过长而可能出现的单调感。不同的人流需要用不同位置的楼梯、廊等引导疏散,这就需要垂直和水平交通的有机配合。而在交通流线的设计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不同功能分区所要求的不相互干扰的原则。例如,行政区与教学区宜分开设置楼梯,以免不同人流的路线冲突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在建筑因借景方面,从外部景观与建筑主体的联系方面,应考虑到北部绿化区和南边湖面的取景,尽量采用良好的取景形式分别加以利用。南边可适当设计观景平台,使师生在平台交流、休闲的同时,又能观赏到优美的景色。在主体建筑南边应设置一定面积的入口前广场,使师生在视野范围内能够轻易的感受到开敞、通达的氛围。而主要单元也应朝南布置,这样更有利于场景因借。

在造型及形式设计方面,不宜片面追求风格,而应利用建筑本身所形成的空间层次进行组合、构造。

五、结语

建筑是需要去用心体会、实地感知的,对于建筑的认识,人各不同,只有亲身感受,才可作出自己的评判。在认知的过程中,体会郑州大学建筑系馆实际空间的感受,是重要的步骤。在调研之后,对建筑系馆的认识才更真实、全面,从而好的为设计的构思创造条件。

第四篇:建筑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根据《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课题工作安排,我们于 2007 年 3 月-2008 年 12 月,分地区、分专题展开建筑企业技术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全国部分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状况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4)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二)调研安排

调研以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调研建筑企业十余家,高职高专院校 11 所,发出问卷调查表数 30 份,收回调查表 15 份。

二、建筑企业技术现状调查

(一)建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辽宁省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87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89%;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194.4 亿元,竣工各类商品房建筑面积 10921 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47%和 27.6%。“十五”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 5338.6 亿元,建筑业增加值 1707.2 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28.5%和 77.6%。根据《辽宁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 11443 亿元,同比增长 114.3%;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 3149 亿元,同比增长 84.5%。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辽宁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辽宁省的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省建设行业共有企事业单位 1.6 万家,从业人员 154.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38.6 万人,生产一线急需补充大批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按照辽宁省建设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达 6 万人,伴随着建筑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推进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一环保”的迫切要求,对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建筑类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适应辽宁省建筑行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调查

1.被调研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

被调研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见图 1。

图 1 被调研建筑企业学历结构图

分析:领导层学历结构: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较高,大专学历也有相当的比例,但总体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中层于部学历结构中:以大专学历为主,但本科和中专学历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中专学历的中层干部通常是早期毕业中专生。

基层干部学历结构中: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本科学历相对较少,大专、本科学历的基层干部中大部分是近几年就业的毕业生。由此可见,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目前总体上以大专学历为主,因此,提高大专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水平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建筑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调查1.被调研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见图 2。

图 2 被调研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图

分析:从企业目前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较多,装饰工程、工程造价、暖通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基本相同。这一方面说明建筑工程专业岗位需求量较大。而道桥专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则与企业经营侧重点有关。

(1)从职称结构看,基本上以中初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其中,道路桥梁专业的中级职称较高,而高级职称几乎很少。

(2)从学历结构看,以中专学历人数为主,大专学历人数次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低,其中的原因是近年来二级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招收有较多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

(3)从年龄结构看,30~50 岁所占比例较大,30 岁以下人员次之,50 岁以上人员比例较低。

三、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被调研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见图 3。

图 3 被调研建筑企业各类人才平均需求量图

分析:

(1)统计结果表明:建筑工程专业(以前称之为工民建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在所统计企业中需求量平均为 60 人,暖通空调专业平均为 15 人,造价专业平均为

6.4 人;建筑装饰专业平均为 4.4 人;其他专业也有少量需求。

(2)人才就业岗位均为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如土建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等,还有相当企业要求岗位为工长和项目经理,企业岗位空缺可见一斑。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需求是: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等地的企业多数要求本科学历,对研究生学历也有少量需求,而其他地区的建筑企业主要需求人才的学历层次是大专及本科层次,尤其是高职毕业生。

四、建筑类专业知识、能力调查分析

(一)土建类专业知识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的百分比见图4。

图 4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统计图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二)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百分比见图 5。

图 5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统计图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从 90%以上的人认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占了 5项;合同方面的能力占了 2 项,也显得很重要。另外,作为现代管理的必备工具的使用,微机应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重视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五、调研综述

(一)建筑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方面

1.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总体以大专学历为主,技术人员总体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初职为主,而年龄结构中,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只有少数企业集中在 30 岁以下年龄段。

2.人才需求方面,实际调查显示: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建筑工程专业明显居多,其次是工程造价、装饰工程、暖通空调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较少,多数企业无这个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无学历。反应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短缺。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原因是高职高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企业技术现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总体说还不普遍,除与企业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国家的政策配套有关。

(二)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即通常所说的八大员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3.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政治思想端正,尤其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品德好,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广。能够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踏实肯干;另外还要有好身体素质。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7-14)专题报告之一.(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调研报告

古典园林建筑参观调研

(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颐和园

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拙政园

留园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开封,其中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等地,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清晖园

可园

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风格特征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三、古典园林建筑类型及特征

1、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1)占地面积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帝王才有能力将一个“大”字在园林的营造中发挥到极致。我国最早的帝王园林是周代文王的“灵囿”,方 70 里。秦汉的上林苑广 300 余里。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33里,东西27里。清代所建圆明园占地,5200多亩,颐和园占地4350亩,承德避暑山庄占地8400余亩。古代帝王尚大的审美情节在清朝时期达到高潮。

(2)天下美景,兼收并蓄:以避暑山庄为例:东南部湖区模仿江南园林,康熙 36 景,乾隆 36 景,如月色江声、梨花伴月,水心榭、文津阁、冷香亭、烟雨楼。“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烟雨楼”:是一座面宽五楹、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两座石须弥座上有铜鹿一对。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

真山真水:皇室大权在握,财力雄厚,山林湖沼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好成为造园的元素。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集大成者。山庄虽是一座园林,却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原生环境。“自然天成地就势,不恃人力假虚设”是当时的营建原则。皇权寓意浓厚:(1)布局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避暑山庄有宫殿区和苑景区: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他 “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这个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大殿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造型优美。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 人物,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2)建筑物体量高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辉煌

(3)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玲珑秀美的江南园林 江南地区造园条件: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树木四季常青,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江浙一带盛产石料,南京、杭州、湖州等地黄石远近闻名,苏州 自古以来就以出产湖石著称,这些石料都是叠山的上等材料。

经济条件:江浙一带自古代起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文化方面:文风盛行,文化昌盛,自古以来文人才子辈出。宋室南迁之后,大批官吏富商涌入苏杭,文人画、山水诗盛行,掀起了造园的高潮。明清两朝,江南士子科举高中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重归故里后,无不买田置地,建造园林,江南因此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概况: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上海、无锡、湖州以及常熟等地,其中苏州、扬州最具代表性,而以苏州为最多。“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时代,目前声名远扬的包括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和留园,建于清代的网师园和怡园。

沧浪亭

网狮园

3、私家园林特点:

(1)面积小,主题突出: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规模都很小。建造园林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即便是富商大贾也难以同帝王相比,更何况那些告老还乡的文人士子。受物质条件限制,不能购买大片大地,从而限制了园林的规模,但园林的主题十分突出。陈从周:“苏州网师园,我誉为是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而拙政园是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面积60亩,不及避暑山庄百分之一。空间虽然狭小,却能以精致玲珑、独特的明净风格见长,达到了“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2)建筑物体量小,色彩朴素淡雅:在色彩使用方面,江南私家园林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古礼思想,色彩在古代中国具有政治含义。帝王建筑雕梁画栋,色彩鲜亮浓重,而私家园林中没有艳丽夺目的色彩。色彩上以白、青、栗等中间色为主,淡雅朴素。(3)宗教景观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

(4)人工痕迹较少,自然特色鲜明,代表:苏州西园、拉萨罗布林卡及北京西山八大处,北京西山八大处。三山八刹处形成著名的十二景: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西园

北京西山八大处

4、凭海临风的岭南园林

总体特色:审美意境既不同于富丽堂皇的皇室建筑,也不同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园林,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而且热带风光、海洋气质十分明显。

特点:第一,岭南园林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代表:惠州西湖,惠州西湖出自民间,以淡妆取胜。这种旷貌幽致的自然素质,道出了充满民间气息 的岭南园林风格。

第二,岭南私家园林中各类建筑的组合布局,不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那样采取散放布局,而是均为有韵地接踵而成,两幢建筑之间需要带形连接时,不轻易采用空廊形式,而采取“冷巷”、“桥廊”的方法处理。如广东番禺余荫山房,前庭与内庭之间屋屋相叠,其联系不以廊,而设冷巷相连,巷无顶,两侧墙内外可育卉植竹,风来芳随,很有一番清凉之意。内庭以水为题,使不大的庭院顿感旷远。庭院的南北两方建筑不采用廊道,而采用跨水桥廊作联络,疏出另一回形水系,构出庭中层次。

第三,为改善岭南园林高温燥热的环境条件,建筑物结合水型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 所谓“船厅”,既不是我国园林中传统的石舫,也不是通常的水榭,实际上是一种跨临水面的厅堂,水流从地板下或旁边经过,使室内既可降温,又能临水赏景。岭南园林使用船厅较为普遍,而且船厅还经常做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引人观赏。如广东顺德清晖园,全园建筑物的配置以船厅为主体,因地制宜。船厅、南楼、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古朴典雅,彼此间用曲廊连接。船厅西面景物以池塘为中心,涟漪微泛,缀以水榭凉亭、蔓草修竹,显得隽雅而恬静。船厅东面的景物,主要由假山和花卉组成,置身其间,暗香盈袖,花光照眼,令人心旷神怡。

下载苏式建筑调研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式建筑调研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一.实地调研对象: 郑州大学新校区建筑系馆 二.调研内容: 1.建筑概况: 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建筑学院2007年建筑系馆竣工,总......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 建筑学系教学楼的室外空间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环境仅仅是提供一个舞台、一个背景,学生、师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和主人。这是校园环境设计的基......

    商业建筑认识调研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综合商场的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经过一周的资料汇总和实地调研,我对建筑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通过济南恒隆广场三次走访调研以及查阅国内其他城市大......

    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小型建筑设计》报告书 题目: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 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2013级3班组长:组员:指导教师:邹宏玉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制 2014年 12月 29日......

    合肥市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合肥市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安徽建筑大学 2013-9-14 何卫俊 10城建建筑一班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规划学院 10城建建筑一班 何卫俊 10202900128 合肥市医院建筑调研报告 一、调研......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报告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报告 建筑材料分析 一、棚装饰材料顶棚装饰材料常用的品种有:石膏板及装饰石膏板、矿物棉装饰板、塑料装饰天花板、金属装饰板等。 1.普通纸面石膏板 普通......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报告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报告 一.目的 :通过建筑材料的市场调查,加深我们对所学建筑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建筑材料以及我们建筑学设计的重要性,让纯理论的并带有抽象性的知识点明显化,易......

    同济校园建筑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调研报告 ------建筑基本构造作业(一)同济大学大礼堂076029 图木扬专业建筑学同济大学大礼堂四平路校区大礼堂改造工程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