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提升经营质量调研报告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工作的重要依托,在模式推广、产业示范、政策保障上积极探索,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固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一、推广多元模式抓引领,拓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
一是区域统筹模式。推行镇本级整体推进、村级具体落实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和资源集中倾斜政策资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合作,把适度规模经营接入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使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打造后葫芦田园综合体、村灵芝、小东岔村中草药等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基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后劲足,有保障;
二是村村联建模式。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村村联建工作部署,找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外力支援、发展视野狭窄、致富渠道不畅的问题症结,落实组织、产业、项目、民生四项联建任务,帮助弱村厘清发展思路、培育特色产业,组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全镇已有后葫芦村、小东岔村、棒槌砬子村3个村开展了联建活动;
三是多元合作模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推行“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有效整合资金、技术、信息、市场优势与村党组织的组织、政策优势,突出市场引导、实现规模经营、壮大集体收益。2020年上半年吸引工商资本投入资金近7500万元,参与农业适度经营项目4个,涉及生物制药、民俗旅游、特色农业种植等多个产业。
二、扶持特色产业抓示范,提升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质量。
依托全镇生态旅游、森林覆盖率资源、矿泉水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市“一谷一城”建设为契机,引导村集体通过独资经营、资金入股、产业服务、集体资产租赁等方式参与投资管理。依托区委、区政府持续出台种植结构调整政策,争取区财政农业发展资金(用于村集体流转土地参股经营)38万元,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建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中打造百合花海、中药谷等特色农业产业综合体项目,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引导村集体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乡村旅游2个项目落地,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三、健全工作机制抓推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镇委、镇政府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领导干部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考核重要内容,不定期召开镇党委会,专题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财力、人力、智力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包村领导和站办所包保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组建推进全镇集体经济项目工作专班,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审批环节遇到的问题12个,累计帮助村集体解决品牌设计、技术攻关、宣传推介、产品认证等方面实际困难120余个。每年年末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作为调研督导重要内容,逐级传导压力,组织相关站所对参与适度经营建设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实地查验,采取看项目现场、查营收账目、听干部介绍、与群众印证“四步查验法”,挤出水分,核准实情,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2020年是全区推动“一谷一城”建设的关键之年,镇要抢抓历史机遇,结合村级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适度规模经营整体提升,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实现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提升质量年调研报告
横寨中心小学“提升质量年”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永远都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以来致力追求的目标。本文是在“提升质量年”中,通过征求意见、走访调研,并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的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总结报告,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校现状
横寨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800余人,教职工39人,硬件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010年的小考,我校成绩显著,荣获南康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 几年来,全乡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在全市举行的比赛中,我校教师发挥良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在今年的全市优秀教师评比中,我校的蓝师金校长荣获全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偏老化,观念陈旧,激情不高;新教师激情四射,但缺乏经验。
2、教师教科研能力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校大部分教师平时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埋头”教书,但他们在教研工作上投入不多、钻研不深、水平不高,更谈不上搞教育科研了。学校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不得不依赖少数年轻教师。
3、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
我校教学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由于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这些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如多媒体教室,这对有限的教学资源是个极大地浪费。
4、小考成绩亟待提升。
近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处于全市中等水平,所以成绩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改进目标
学校力争经过一段时间,构建规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校风校纪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小考成绩有新的突破;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改进措施
1、增加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我校装备了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层次,方便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们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同时为我校创建“一校一品牌”“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将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新课程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通过召开教职工例会,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及现行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对照制度开展工作,以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
⑴、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案例要符合课改精神,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有个人鲜明的特色。
⑵、上一节展示课。学校要组织好公开课的听课环节,加强听课考勤,提倡全员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达到全勤听课评课的要求,各科老师必须按照要求和安排,自觉主动地参加听课活动,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要组织集体评议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⑶、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命题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⑷、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应围绕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要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回顾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客观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办法。
4、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校会、班会和每周一的晨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星期一国旗下讲话,纪律、安全、秩序次次强调,对于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初就落实主题内容,并安排到人、到天,晴天在国旗下讲话,雨天在广播站讲话。
5、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经常性家访活动,每学年家访覆盖面必须达到90%;请公安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校为学生做报告,聘任法制副校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留守学生”大量存在的具体情况,为帮助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也为“留守学生”能得到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服务,我校将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
6、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
在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汇总成绩作为教职工的考核总分,这个总分是教职工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唯一依据。
7、制定教研、教学工作刚性指标。
每学科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0次的公开课,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学习,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次,每学期写一份教改论文或经验总结;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工作量标准”,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作业、考试等业务工作做出量化要求。
8、切实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小考成绩。
认真组织好毕业教学工作,细化“丰收计划”,强化“英才战略”,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确保小考各项统计数据在全市排名逐年提升。
9、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风校风根本好转。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阵地,是学校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我们将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动的班级管理队伍,做到人人抓管理,人人管班级。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选拔与考核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来。学校将对班级进行日常行为、卫生、学科成绩细致的考核,把管理水平差、工作不上档次的班主任坚决调换下来,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班风校风根本好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升横寨中心小学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南康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坚持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打造“教育名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横寨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第三篇:提升农产品质量认证水平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湘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农产品的产地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和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时间短、程度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仍然是需要
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开辟思路,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08年11月,我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地面积7.91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22个,其中粮油产品2个,茶叶5个,蔬菜4个,水果5个,畜禽产品5个,其它1个;绿色食品企业5家,产品5个,产量26896吨;有机食品企业8家,均为茶叶企业,产品19个,产量813.5吨。
二、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是认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所占比例极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市场流通体系和优质优价竞争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品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实现,影响着开发效益;三是认证产品保障体系不完善,个别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求得一个“绿色”或“有机”卖点,认证后的管理、企业自律行为、规范用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对认证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四是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认证产品的优质优价。
三、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对策
(一)、围绕中心工作,做到“四个结合”
1、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要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粮工程”建设,积极组织规模开发,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认证步伐,扩大总量规模。
2、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了农业企业的最高水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代表了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认证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促进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3、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通过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育认证农产品消费市场,做好厂商合作、产销衔接,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4、与农产品出口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有力手段。要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开展国际认证合作,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在促进农产品出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整体推进
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是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其纳入我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长期稳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份制联合体和专业协会等,增加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江苏、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机制,加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证认定、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对于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从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主管部门、生产者、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经营、会
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五)、明确工作重点,提高认证水平
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
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六)、加强后续管理,打击假冒伪劣
加强获证产品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做好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取消其认证标识使用权。配合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认证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认证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市场形象。
第四篇:关于提升农业化经营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是全市、全省的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辖8镇、16乡、727个行政村,人口11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9万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全市、全省形成了亮点、创出了特色。
二、发展现状及特点
1、机制完善。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根据“起步发展、整体推进、壮大提升”三个发展阶段,确定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各阶段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等。
2、龙头崛起。我们积极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
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近年来逐步培育壮大了一批规模档次比较高、覆盖行业比较全、经营方向比较好、带动能力比较强、辐射范围比较广、发展后劲比较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0家,社员达到10890人,带动农户3万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0余个,带动农户10万农户,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其中雪枫粉业有限公司、中州食用菌有限公司、华鹏棉业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被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绿源面粉厂、栗城肉联厂、鹏程食品罐头有限公司、中峰棉业有限公司、昌达实业有限公司、琪瑞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金骏木业有限公司、华祥养殖有限公司、龙雨粉丝有限公司、薪宝鹅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2家龙头企业被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基地拓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继实施了“粮食、畜牧、食用菌、蔬菜、果品”五业开发和“粮食畜牧总体发展、北菌、东果、西菜”四区布局”,目前全县基本格建起了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29111”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格局,即240万亩优质粮食、90万头优质畜、1.2万座食用菌大棚、15万亩优质果、17万只优质菜。
4、链条延伸。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形成了六大农业产业化链条。一是以雪枫粉业等公司等为龙头的优质小麦种植一面粉加工一销售产业链条;二是以栗城肉联厂等公司为龙头的种猪繁殖一瘦肉型猪养殖一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三是以东方金骏木业等公司为龙头的木材收购一制板一销售产业链条;四是以中州食用菌等公司为龙头的食
用菌生产一加工包装一外销产业链;五是以食品、锦饮料厂等公司为龙头的特色水果种植一回收保鲜一包装外销产业链条;六是以蔬菜和瓜菜等市场为龙头的瓜菜生产一市场销售产业链条。
5、品牌创立。目前,我县有4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完成了“鸿马”、“成洋”、“金之荣”、“孔祖宴”、“栗源”、“孔祖”等10个农产品商标注册;食用菌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6、队伍壮大。在这些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有二支队伍得到发展壮大。一是龙头企业家队伍,他们创建的一个个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培育了产业,富裕了百姓;二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队伍,他一头连着市场,一头牵着农户,他们活跃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他们起到了农产品市场占有者、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推广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者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上规模、上档次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凝聚力与辐射力不够强大,多益联结机制还比较脆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二是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畜牧业发展比率、农业生产附加值还比较低,创汇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知己不足的制约,各级政府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头和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四是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度还不高。我们制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还没有成为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技术的切实行动。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科技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壮大产业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粮食、畜牧、食用菌等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
4、完善组织体系。积极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济人队伍等各类专业化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鼓励的有经营才
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搞好引导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2011年12月5日
第五篇:关于提升农业化经营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
调研报告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是全市、全省的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辖8镇、16乡、727个行政村,人口11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9万人,总面积 1481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全市、全省形成了亮点、创出了特色。
二、发展现状及特点
1、机制完善。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根据“起步发展、整体推进、壮大提升”三个发展阶段,确定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各阶段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等。
2、龙头崛起。我们积极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近年来逐步培育壮大了一批规模档次比较高、覆盖行业比较全、经营方向比较好、带动能力比较强、辐射范围比较广、发展后劲比较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0家,社员达到10890人,带动农户3万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0余个,带动农户10万农户,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其中雪枫粉业有限公司、中州食用菌有限公司、华鹏棉业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被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绿源面粉厂、栗城肉联厂、鹏程食品罐头有限公司、中峰棉业有限公司、昌达实业有限公司、琪瑞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金骏木业有限公司、华祥养殖有限公司、龙雨粉丝有限公司、薪宝鹅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2家龙头企业被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基地拓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继实施了“粮食、畜牧、食用菌、蔬菜、果品”五业开发和“粮食畜牧总体发展、北菌、东果、西菜”四区布局”,目前全县基本格建起了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29111”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格局,即240万亩优质粮食、90万头优质畜、1.2万座食用菌大棚、15万亩优质果、17万只优质菜。
4、链条延伸。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形成了六大农业产业化链条。一是以雪枫粉业等公司等为龙头的优质小麦种植一面粉加工一销售产业链条;二是以栗城肉联厂等公司为龙头的种猪繁殖一瘦肉型猪养殖一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三是以东方金骏木业等公司为龙头的木材收购一制板一销售产业链条;四是以中州食用菌等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生产一加工包装一外销产业链;五是以食品、锦饮料厂等公司为龙头的特色水果种植一回收保鲜一包装外销产业链条;六是以蔬菜和瓜菜等市场为龙头的瓜菜生产一市场销售产业链条。
5、品牌创立。目前,我县有4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完成了“鸿马”、“成洋”、“金之荣”、“孔祖宴”、“栗源”、“孔祖”等10个农产品商标注册;食用菌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6、队伍壮大。在这些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有二支队伍得到发展壮大。一是龙头企业家队伍,他们创建的一个个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培育了产业,富裕了百姓;二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队伍,他一头连着市场,一头牵着农户,他们活跃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他们起到了农产品市场占有者、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推广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者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上规模、上档次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凝聚力与辐射力不够强大,多益联结机制还比较脆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二是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畜牧业发展比率、农业生产附加值还比较低,创汇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知己不足的制约,各级政府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头和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四是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度还不高。我们制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还没有成为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技术的切实行动。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科技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壮大产业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粮食、畜牧、食用菌等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
4、完善组织体系。积极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济人队伍等各类专业化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鼓励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搞好引导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