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挑”后村级班子运行调研报告范文
一、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原因与背景
二、XX区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主要做法
三、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权力运行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建议
“一肩挑”后村级班子运行调研报告范文
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X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XX区精心组织引导,全区XXX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达XX%。通过全面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理顺了村“两委”关系,优化了干部结构,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一、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原因与背景
1、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是巩固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新兴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村生产关系、群众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群众生产生活对各类组织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工作,更加注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突出党组织书记在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中领导力和影响力,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防止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损失群众基础。以XX区为例,近几年来,全区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达XXX个,合作社成员已达XXXXX余人;农民专业协会XX个,协会会员达XXXX余人。各类新兴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党在各类新兴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是提高村级运转效率的必然要求。尽管《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分别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地位及职责,但具体到一项工作,处理一个问题,村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能区分难以具体把握,村支书和村主任的角色难以定位,容易形成两个集体,各干一套,分工有余、合作不足,相互掣肘,甚至扯皮拆台,关系到重大民生和发展问题,议而不决,影响了工作效率。实行“一肩挑”后,村级各类组织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促进了村“两委”的协调运转。
3、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是降低村级运行成本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村书记、主任分设,“两委”班子超职数配备,导致村“两委”班子运行支出增加,在有限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条件下,平均到每个村干部,补贴待遇普遍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以XX区为例,全区XXX个村(社区),X年村“两委”换届后,实有村干部XXXX人,村干部年平均工作报酬XXXX元左右,村级组织平均年财政转移支付为X万元。而全区村级债务高达X亿,村平约XX万元。致使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力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
”,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提高了保障效率,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4、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是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的现实要求。书记、主任分设,主要受村组合并、宗族派性影响,导致不同宗族派性、不同村组各选各的代言人,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矮子中间挑将军,难以真正做到选贤任能。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从制度上设定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前置条件,有利于打破宗族派性势力影响,让那些能力突出、各方认可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
二、XX区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发动,做到选有知晓。为全面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狠抓宣传发动,增强广大干群对实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支持选举工作。换届选举期间,在XX电视台、XX在线开办专栏,各级刷写宣传标语XXXX条,悬挂过街横幅XXX幅,办黑板报XXX块,发放换届资料XXXX余份;以《XX区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指导手册》和《XX区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为基础,分层培训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骨干人员XXXX人。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使农村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为顺利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加强人选储备,做到选有方向。为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X年10月份,XX区提前谋划实施了村书记队伍建设“三个一批”工程(引回一批、调整一批、储备一批),选优配强村书记,共选派“第一书记”XXX名,提前调整干部XXX名,其中村书记XX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
XXX名。同时,在换届选举启动之前,采取广泛摸排、交心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村“两委”干部思想动态和“一肩挑”干部人选情况,做到能不能实现“一肩挑”情况清楚、怎么推行“一肩挑”情况清楚,为顺利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做足了准备工作。
3、注重维护稳定,做到选有成效。在换届选举期间,区乡均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坚持“五不准”,即不准进行违反党纪国法行为,不准侵犯选民或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准妨碍选民、党员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准搞拉帮结派、拉选票等非组织活动,不准家族或宗派势力干扰选举。同时,还开展了区级领导大接访活动,解决农村现时矛盾纠纷,坚持把维护稳定贯穿于换届选举全过程,以稳定确保换届选举顺利推进,以稳定检验换届选举成效。
4、严把选举“关口”,做到选有规范。严把职数控制关,对照要求,严格控制各地分设比例;积极动员,做好退出村主职干部岗位同志的思想工作。严把候选人推荐提名关,区委、政府明确列举了X种不能作为村“两委”候选人的情形,乡、村两级也结合各自实际,依照法律法规,细化村“两委”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严把民主选举关,乡、村两级都因地制宜制定了选举办法,特别对选举方式、特殊人员的选民资格认定、委托票的处置、竞选活动的组织及投票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以村选举办法的形式加以规范。
三、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权力运行存在的问题
1、工作任务加重,导致村级组织压力增大。实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大事小事都要村书记、主任出面协调和安排落实,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局面,甚至影响到工作全局。如XX区XX镇XX村,居住村民XXXX人,山大人稀,距离集镇XX公里,村级组织承担着村民大量的日常生产生活琐事,原设村书记、主任各1人,各项工作由2人共同完成,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还能分工协调,自X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实行“一肩挑”后,村里大事小事都由1个人安排协调,周末加班成了“家常饭”,深更半夜电话不停成了“新常态”。
2、打破原有平衡,难以发挥人民民主作用。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意味着只能从党员中确定村主职干部人选,广大优秀非党人员被“卡”在村主职干部候选人之外,干部选拔视野缩小,容易产生“萝卜选拔”现象,难以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以XX区XX镇为例,大多数村党员仅占选民5%左右,加上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的党员较多,能够真正担负起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党员寥寥无几。同时,全面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必然要求部分村主职干部从原来的职务上退下来,这种“硬性”落选,容易破坏人民民主,挫伤落选干部工作积极性。
3、职责容易混淆,造成村级组织角色错位。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在开展工作时很难分清是在履行村支部书记还是村委会主任职责,容易使村级党务工作和事务性工作混淆,造成工作责任不清和工作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虽然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村级发展,但二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要求不尽相同,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而且也不利于村级均衡持续发展。
4、权力集于一身,容易出现“一言堂”现象。推行村主职干部“一肩挑”,客观上形成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出现“一言堂”、“家长制”等滥用权力的问题,其他村干部、村民根本说不上话。从而,更容易滋生腐败。据不完全统计,自X年村“两委”换届以来,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发生“一肩挑”主职干部违法乱纪案例达4起,给村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
四、完善村主职干部“一肩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建议
1、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规范用权。督促指导各村迅速修订完善《村民议事章程》,科学合理地设置村书记、主任职责范围,从制度上防止出现“一言堂”。推行重大事项“一会两票”(一会:村党支部委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议事会;两票:党员投审议票、村民或村民代表投决策票)民主决策机制,切实规范村“两委”议事程序、议事规则,明确“一肩挑”干部在决策议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发挥的作用,堵住“走过场”、“一言堂”等歪风邪气。
2、完善村务监督机制,促进阳光履职。按照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定”(即:定好位、定好责、定好人)要求,规范机构设置,严格监委会组成人员资格条件;明确职责范围,加强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和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学习培训、工作报告、考核评议、工作台账和列席会议等制度,使村务监督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提高村级民主自治和民主监督能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3、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实行考评问责。建立健全“一肩挑”村主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组织一次述职述廉,并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和质询使村干部的功过是非在村民面前得到肯定或否定。年终乡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对农村干部集中考评,重点考评“一肩挑”主职干部抓班子带队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信访维稳等情况。评议和考评结果作为“一肩挑”主职干部是否继续任职的重要依据。
4、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增强行动自觉。完善工作报酬增长机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比照副乡镇长工资标准提高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并建立起与副乡镇长工资同步调整机制;完善养老保障机制,落实省财政对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和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完善政治激励机制,继续加大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同时,鼓励村副职干部兼任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计生专干、金融代办员、护林员、公路养护员等岗位,多种途径增加工作报酬。通过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促使广大村主职干部踏实干事、坦荡做人,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提高村副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承担村级任务,自觉参与村级事务决策与监督,保障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一肩挑”后村级班子运行调研报告范文二
2018年底和2019年9月,《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相继颁发。两个“条例”均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行村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显而易见,“一肩挑”的模式,将会迅速在农村基层普遍推行。2019年12月,我县正式在全县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模式,至今,除个别具有特殊情况的村外,其余村全部实行了“一肩挑”制度。
一、“一肩挑”
模式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统一步调,提高工作效率
毋庸讳言,我国目前基层民主制度施行情况还是不够好。在村务管理中,村干部权力较大,群众参与严重不足;在基层与上级的关系方面,上级权力过大,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别繁重。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一把手”并存,确实容易出现内耗,不利于统一步调。实行“一肩挑”,“两委”之间不再为职能划分责任分工而操心,不再为权力大小忧虑,减少了矛盾和摩擦,更能使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大事决策能够很快形成共识,“两委”各项工作协调一致,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实行“一肩挑”后,在一定条件下,权力向村书记集中,有利于消除杂音,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都直接落到“一把手”头上,因而他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二)有助于制度的落实和提升干部工作激情
“村三职”干部(书记、主任、文书)由原来的三人变为一人,文书则由综合专干担任,加上副书记、副主任及其他“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可以减少村干部工资或补贴方面的支出,减少了村干部的数量,同时也减轻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且主要干部的待遇明显得到提升,从原来的1000多元/月到现在的3000-5000元/月(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标准不一),极大地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将精力全部
用在工作上。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干部工作激情、缓解经费矛盾和促进村干部“全脱产”制度的落实。
(三)从宏观上讲,实现了“党管一切”的目标
“一肩挑”模式是建立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一肩挑”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挑选出的信赖的优秀分子,代表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选举产生的“一肩挑”干部,一方面实施党的领导,一方面履行村委会的职责,避免了村委或支委被架空或村民自治工作被削弱的问题。从运作方式上看,实行“一肩挑”,意味着村支委可以直接行使对村务的管理职能,促进了村民自治的真正到位,有效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政治和经济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一肩挑”模式产生的弊端
但是,如果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来衡量,我们也不难看到:“一肩挑”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大面积推行,极有可能产生一些弊端。
(一)权力更加集中,产生权力制衡和监督难以破解的弊端
我们一直在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一直解决得不够彻底。70多年的实践证明,权力过于集中,既有便于决策、容易统一步调等优势,又存在决策背离常识、大的失误难以纠正等先天性弊端和巨大风险,更是滋生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土壤。在村务管理实践中,“两委”扯皮和书记一手遮天这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后者更突出一些。如果村书记一身兼任两个甚至三个(加上经济或合作经济组织)“一把手”职务,本来就很孱弱的权力平衡和制约将受到进一步削弱,本来就比较严重的一言堂、家长制等不良倾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权钱交易、贪占公款和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可能更加难以控制。
(二)产生破坏村民自治制度的弊端
村民自治已经实行40多年,在村委会选举上,既要通过加强党委领导和动员村民广泛参与两条渠道,解决黑恶势力、家族势力操控的问题,更要解决民主选举流于形式、乡镇党委操控过度的问题。村委会主任的“海选”,即候选人“海推”和差额选举,是不应改变和放弃的。村书记如果通过名副其实的“海选”顺其自然地当上村主任,当然既合法,也合情。但“一肩挑”模式的运行,乡镇党委的干预力度势必加大,致使为实现预期目标而简化“海推”程序或向等额选举倒退,则难免带来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候选人遴选的范围缩小,具有广泛民意的优秀的非党人选将被排斥在外。二是“一肩挑”之后,无论从舆论导向上还是在实际运作上,民主管理的空间都可能受到进一步的挤压。按“一肩挑”规定,当选的村支部书记当然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村民们本来就很淡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更加弱化,选举流于形式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假如村支部书记不是百姓心中的村主任候选人,这是否背离了相关法律条文,是否忽略了非党员身份村民的意愿?这两个后果,都不利于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健全和发育。至于日常事务中的民主管理差距更大、问题更多。
(三)产生新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
近年来,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庞杂的绩效考核已经延伸到村,村级自治组织日益呈现行政化的趋势。村民委员会虽然无力阻挡这一趋势,但它的相对独立,毕竟是村民自主、自治权力的一个象征。“一肩挑”以后,村书记当然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党委的各项指令,并可以极其简便地把上级党委政府的指令转换为村委会的行动。这固然可能推动上级正确决策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但实践证明,层层对上负责,对下施压的领导体制,难免会衍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不能有效限制和规范上级领导机关的权力,依法扩大基层和民众权力,仅仅靠发文件、下指标和强化督查的办法来减少会议文件和规范督查考核,很难奏效,甚至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
三、几点思考
(一)充分尊重民意、依法规范运作
推行“一肩挑”,既关系到如何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又涉及到如何充分尊重民意,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肩挑”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为此,要在充分摸清村情民意,保障党员和村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依法按程序积极推进“一肩挑”。只有这样,“一肩挑”才具有较强的合法性和群众性,才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二)拓宽培养选拔渠道、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实行“一肩挑”,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更要有适应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否则,就很难担负起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任。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各种形式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二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从农村技术能手、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带头人和回村复退军人等各类能人中选拔“两委”后备人才。三是重视年轻党员培养,加大发展年轻党员工作的力度。通过上述办法,把农村文化程度高、品质优秀、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才吸纳进党的组织中来,逐步培养成才,从根本上建立村两委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新机制,创建农村领导人才梯次培养选拔的新途径。
(三)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权力制衡
在推行“一肩挑”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监督力度。要狠抓职能规范,落实工作职责,加大由乡镇党委、政府考核奖罚的力度。加强纪委监委的检查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凡是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共同议定,并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防止个人说了算。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使农村“两委”的工作真正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还要注重建立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