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散烧强管控 奋力实现“双清零”
——罗山县多措并举实现燃煤管控既定目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带领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控煤专班”职能职责,以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为抓手,全力推进散煤管控,实现了既定燃煤管控目标。目前,我县县城禁煤区居民禁煤意识明显提高,县城建成区经营性小煤炉基本杜绝,企业用燃煤锅炉、茶浴锅炉全部取缔,全面形成散煤、禁燃区洁净型煤“双清零”胜利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管控“指挥旗”。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控煤专班,全面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梳理全县控制燃煤散烧工作的堵点、重点和难点,确保领导干部人人有责任、燃煤散烧点个个严管控、污染问题件件真整改,形成全县共同参与、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政策支持。结合当下新情况、新形势,制定印发《罗山县2021年燃煤散烧综合攻坚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全县燃煤散烧管控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和任务,为控煤专班开展燃煤散烧管控工作明确了“时间表”“任务图”“指南针”。三是充实队伍建设。加大充实县控煤专班、县城建成区内三个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市场监管所的监管力量,将监管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网络。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公众号、微信群、短视频等媒体作用,通过宣传车播放、条幅悬挂、宣传单页发放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设立2133969专线举报电话,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关心、重视、支持严管严控燃煤散烧工作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出动宣传车辆300余台次,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向建成区居民发放禁止使用散煤、使用清洁能源宣传单1.8万余份。
二、突出工作重点,织密管控“立体网”。一是深入源头治理,落实主体责任。多次组织召开洁净型煤生产企业负责人行政约谈会,要求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控制度,保证洁净型煤产品质量,严禁向禁燃区销售煤球,严禁向流动小贩销售散煤,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全面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对已取缔的全县散煤销售点开展“回头看”行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至目前,已在建成区查扣煤球2车,没收煤球2千余块。在县城建成区持续开展经营性小煤炉取缔工作,2021年以来,共检查经营门店1600余家,没收、销毁经营性小煤炉15个。三是加强质量管理,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洁净型煤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的质量监管力度,加大随机抽检频次,委托检测机构对我县洁净型煤配送网点进行抽检。2021年以来,共计抽检洁净型煤8个批次,其中2个批次不合格,现已对不合格的生产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四是持续事后监管,防止发生“反弹”。持续开展小煤炉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组织丽水、龙山和宝城街道办事处在县城建成区检查经营门店8600余家次,发现违规使用经营性小煤炉4000余次,现场没收和销毁经营性小煤炉3000余个。同时,加强对居民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禁煤工作日常巡查,截至目前,共立案4起,查扣拦截非法售煤车辆6辆,收缴煤球5000块。
三、加强监管力度,拉紧管控“警戒线”。一是加强洁净型煤流通管控。以“禁煤区”为重点,全面监督检查全县2个洁净型煤生产中心和23个配送网点,掌握洁净型煤销售流向,督促企业严格依法经营。依法查处违规向“禁煤区”销售洁净型煤、违规在“禁煤区”使用洁净型煤的行为,依法罚没在“禁煤区”私自存储、运送、销售洁净型煤的行为,做好洁净型煤的清理处置工作。二是加强洁净型煤价格监管。加大对洁净型煤价格监管力度,严禁洁净型煤企业利用竞争优势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从严从快处理,确保洁净型煤产品价格平稳、市场销售稳定。三是加强洁净型煤行业规范化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督促洁净型煤生产中心建立健全原煤购入台账和洁净型煤生产销售台账,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细化加工环节、提升生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同时,督促洁净型煤配送网点配齐设备、车辆和人员,做好销售数量、产品批号、购销单位等信息统计。四是加强外流非洁净型煤监督力度。县监管、交通、公安三部门联合执法,多次在S219省道开展专项检查,对进入本地的煤炭运输车辆,特别是小型运输车辆进行严查严控,重点检查核实散煤运输通行证、运输方向证明、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严防无标识、无包装的非洁净型煤由外地流入。截至目前,共拦截、劝退运煤车辆50余辆,没收煤球3万余块。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