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感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的经济需求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富裕提升型,而且人民在政治生活上对民主法治的要求、在文化生活上对精神文明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上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在生态文明方面对优美环境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云岩渔安新城,随着贵阳城市空间拓展应运而生。作为首个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失地农民回迁安置大型示范小区,渔安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经济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快速成长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征地补偿中的快速“致富”、农民的极速市民化、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等问题愈加暴露,人民群众对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与基层治理短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云岩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多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为根本遵循,结合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同志关于“三感社区”的创建要求,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创渔安新城“三感社区”新未来。
一、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情满家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坚持用心换情,牢牢扎根人民。街道党工委通过开展主题为“心里话儿向党说、群众话儿记心上”的坝坝会,让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倾听社情民意,关注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详细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解决,一年接着一年干”,用阶段性的成果回应群众的合理需求。二是深入开展走访群众的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街道党工委班子带头,凝聚辖区党员力量,组成党员志愿小分队,逐户探访居民群众,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中,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及时掌握群众生活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三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补足民生短板。通过倾听民意和入户探访等实践工作,建立“1+9+2”的工作模式,以解决人民群众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八个方面的“更”作为重点,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检验工作成效。
二、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心系群众
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力量和智慧源泉,宣传教育群众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一是讲好渔安故事,打造富有渔安特色的街道文化。深入了解和挖掘渔安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具有辖区特色的街道文化,利用展板、宣传栏等具象手段和视听、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让渔安人了解渔安历史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文化自信。二是用好党建中心平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渔安街道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以“一层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形式,将渔安幸福党建、地方特色文化、现场实践体验等融为一体,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了辖区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好党工委党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校虽然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但在宣传教育、服务群众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党工委党校,利用“一月一党课”的专题讲授、现场微课堂等传播手段,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定期对辖区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教育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逐步形成让社区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三、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合力共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是因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反映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而且努力帮助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
(一)构建大党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街道党工委坚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从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抓起,整合“和家”物业,运用综治指挥调度中心,构建起“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的社会治理模式,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治理手段。
(二)引入“两个理念”,以发展凝聚人心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利益联结理念,对渔安新城实施围合式管理,合理开放围合管理后形成的广告位、停车位、社区商业等资源,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双轮驱动”的合作治理模式。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区平台公司、村集体公司和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进一步盘活闲置多年的国有商业资产、进一步激活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保障村民合理分享渔安新城商业资产的运营收益。
(三)强化“三全服务”,提升民生质量
通过管理服务“全覆盖”、区域诉求“全响应”、服务设施“全开放”,建立以人口、房屋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实现人、物、情、事、组织等信息全要素掌握,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四)实现“四大提升”,回应群众的所期所盼
通过坚持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配套建设就跟到哪,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需求作为将党和政府最需要投入精力和资源的重点工作。从交通、医疗、教育、就业、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入手,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一是不断提升公路路网畅通水平。渔安新城片区先后开通北京东路、水东路、中环路等交通主干道建成通车,极大便捷片区村(居)民出行。同时,结合全区实施城市能级跃升三年行动计划,排除万难打通断头路,积极配合延安东路延伸段建设,建成后渔安新城到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在完善渔安新城片区交通路网建设的同时,沟通协调贵阳公交集团,开通多条经过渔安新城的公交线路,并设立多个首末站和停靠站,建成多条快速公交停靠的brt渔安站,公共交通出行实现全覆盖。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打造“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建成2300平方米的水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建成水东社区第一、第二、第三卫生服务站以及安井村、渔安村卫生所,服务半径辐射渔安新城、未来方舟等区域,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辖区居民做好医疗保障。完善教育配套服务。全力加强教育资源的引进、落地工作,设公办幼儿园1所,提供学位35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所,提供学位近1700个;
公办小学1所36个班,提供学位1800个;
公办中学1所24个班,提供学位1400个;
民办中学1所20个班,提供学位1200个,基本满足辖区群众的教育需求。优化生活服务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精神文化阵地,以小剧场、音乐室、体育场馆、电子竞技馆、数字影院、渔安新城ab区图书馆为主题特色的“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社区非遗互动馆”“社区品茶社”“社区大数据中心”“社区电子竞技基地”“社区小剧场”。三是不断提升助民兴业水平。打造渔安新城“社区车间”“就业小站”“创客沙龙”“淘就业”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发布就业信息、开展从业培训等,并落实好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创办“社区车间”,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策划实施全市第一家城市“社区车间”,多元化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解决贫困人口在家就业问题,激发创业活力。四是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群防群治、信息上报、宣传教育等机制,打造义务巡逻队,让辖区群众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全面提高群众安全感。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探索实践渔安新城“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的社会治理模式。先后投入200万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设置收费道闸,加装交通违法、安防监控探头及智慧门禁,建设集物业管理、实有人口管理、舆情数据监控、公安天网工程、平安工程为一体的“智慧社区”综合数据管理平台。
(五)培育群众的主体意识,合力构建“三感”精神家园
根据不同群体需求,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拉近居民间距离,增进彼此信任,增强“主人翁”意识。利用渔安特有的文化和环境特点,通过社区公约来规范居民权利义务,从制度上推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在参与中培育主体意识。通过发现身边人物的好人好事塑造典型模范,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培育群众积极参与、热爱公益、恪守规则的公共精神,合力打造“三感”精神家园。
“三个多用”饱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三感社区”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实践。“三感社区”的创建,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决策时深入广大群众中间认真调查研究,把身子沉下去,把思想沉下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需要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启发群众觉悟,把群众的力量组织和发动起来,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力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二篇:社区三化建设汇报
XX 社 区
“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管理”建设
汇 报 材 料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街道XX社区位于塔城市东南端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驻辖区单位8个,其中部队1个,行政单位1个、事业单位4个,企业2家。辖区总户数 1253 户,人口3370人,由汉、哈、回、维、俄等1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893 人,占总人口25.6%,辖区低保户206户,475人。社区党支部在册党员人数52名,其中在职党员5名,离退休党员14名,居民党员33名。
二、“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力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街道党工委安排,我社区立即开展“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大力实行“单位化管理”。在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中,在广泛宣传和征得驻区单位、居民群众认同支持的基础上,分类推行单位化管理模式;以物防为基础、人防为骨干、技防为辅助,推进社区防控体系建设;实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化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按照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 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按照有条件进行封闭式管理的楼栋住宅小区、居民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没有条件封闭的居民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目前,根据XX社区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划分单位化管理小区7个,其中全封闭式单位小区4个,半封闭式单位小区3个。技防设施53个,其中安装摄像头38个点位51部(社区安装13部),安装电子巡更点7个,车辆人员进出管理系统1个,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1个;物防设施12个,其中门禁系统3个,值班岗亭5个,治安岗亭2个;人防配备民兵14人,配备安保人员14人,配备联防队员32人。投入经费55.7万元。实现物业管理的小区3个,没有实现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社区协调管理。
(二)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在推进社区网格化覆盖工作中,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交叉重叠。落实网格工作职责,并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将网格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范围无缝隙、管理服务对象全覆盖。
1、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楼院、巷道,按照“100--150户左右”的标准设置一个网格,共设置干部包片责任网格13个,按照党组织全覆盖的原则,设置党建网格5个,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辖区“全覆盖、不留空”。
2、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组织机构中,网格长是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由社区干部担任),在各网格中按条件自行发展若干名巷道长和10名信息员,构建 “书记(主任)——网格 长——楼栋巷道长、小组信息员”三级管理机制。按照“男女搭配、民汉搭配、职责搭配”的原则,有效合理的分配干部,可避免独自一人入户,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员在入户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解决在入户过程中因民族不同导致语言不通,无法正常沟通等问题,同时,也能根据自身职责分工,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贴心服务。
(三)不断将“社会化服务”推向深入。在推进社区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建立完备的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确保辖区每户群众都有工作人员联系,推行“五百”服务、“居民说事”、“民情流水线”“服务银行”“三净三服务”“兼职委员”等制度。
1、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的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网格的职责,使管理与服务并重。将党建、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环卫、综治等工作细化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内,同责任网格的日常工作有机的融合。发挥“服务银行”作用,让志愿者在社区有更好的空间去进行各类服务。明确网格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当好社区管理“六员”,即党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管理监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社区信息采集员。
2、在居民区建立便民服务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 传达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加大宣传国家惠民政策的力度,让更多的流动人员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增强安全感。
3、认真落实相关惠民政策,突出社区特色,加大社区对困难居民的帮扶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困难居民在生活中遇见的问 题。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突出服务重点,开展心贴心服务。
4、加强社区民意接待建设(居民说事厅),将社区民意接待室延伸到便民服务亭内,并安排社区干部下社区问民情知民意,有效的拓宽居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途径。
(四)“三化”建设作用明显。
1、有利于社区资源整合,及建立快捷的反应机制。网格本身具有相互连接、彼此联动的特点,在各网格单元内和网格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从而为资源的横向、纵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便于及时快捷应对各网格突发事件,提高调控力量,快速处置能力。
2、提高了社区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实现了管理上的全覆盖。
3、实现社区全方位社会控制,促进了社会稳定。
4、加快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流动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多、房屋出租市场的活跃发展,给公安机关和社区加强对流动人口流向掌握、流量分析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困难。流动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很多的政策流动人员难以享受,使其难以融入当地,造成生活上缺乏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居民管理难度大。城乡结合部社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混居,辖区平房居多,巷道多且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辖区内共6条主要道路,背街小巷19条且不规整,在划分网格上存在 难度,稍不合理就容易出现漏洞产生管理的盲区。
(三)社区在职人员力量严重短缺。目前我社区工作人员16名,实际在岗13名,人员不足,给社区开展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四)建设资金短缺。由于社区每年办公经费只有6万元,只能满足社区基本开支,“三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再加之技防设施建成后的后期运行及维护费用问题,存在不同程度资金缺口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针对出租房屋管理难、流动人口掌控难的特点。深化“单位化”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实行流动人口网格管理,让邻里纠纷持续减少,居民生活井然有序,流动人口管理有序,发案率降低,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维护社会稳定。
(二)科学合理细划网格。按照“责任清晰、便于管理、任务相当、界限清晰、包户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多个基础“网格”,将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综治联防队员安排到每个网格之中,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商业网点等全部归入相应网格管理。
(三)责任网格以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和片区民警为主。整合辖区内各种力量(协警、楼栋长、信息员、民兵、志愿者),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员,同网同责,同奖同罚”,管理责任相互捆绑。据辖区特点,对划分的6个单位配备组长2名(社区书记、主任),每个小组分配多名工作人员,统一归组长调度,由组长安排每日的工作,即“网格信息员向网格长负责、网格长向组长负责”。
(四)切实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作用。一是利用“党员会客厅”的平台,以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把党员吸引到社区,使之相互熟悉、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增强凝聚力;二是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定岗定责并公开承诺,承诺的内容要切合实际,不空谈;三是要求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不少于6次;四是在职党员所属的单位要严格执行考核机制,社区对党员的鉴定要占考核内容的一定比例,防止走形式。
(五)针对资金短缺情况。社区主要依靠街道,按街道全局协调资金使用,同时整合辖区资源多渠道吸引建设资金,例如物业、开发商、建筑商等,在集中连片小区尽量使技防实施一步到位。
XX社区 2012年10月10日
第三篇:三香社区建设法治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三香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汇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三香社区紧紧围绕在以党委和居委会的中心,联合社区居民,紧跟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步伐,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各项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现做一个简要的民主法治建设汇报.一、组织建设有力
三香社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能有效领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中来,充分完善社务公开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基层党员尤其是基层领导党员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尊重群众,联系群众,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三香社区自治组织健全,辖党委、居委会、工作站、幸福联盟四块,分工明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三香社区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紧紧依从于胥江街道办事处,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社区四套班子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奋发有为,真正服务于群众,为百姓做实事,真正投身到建设和谐新苏州的热潮中去。
二、民主建设规范
居委会和村民换届台账资料健全完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社区居民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认真做好每次会议的记录。有完善的居民民主议事制度和议事规则。居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保障,无侵害民主权利的行为发生。需要群众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产生程序合法,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保护和发挥,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设立意见箱并设有固定的户外意见栏,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健全,落实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每年对社区两委进行评议,至今无一人被评为不合格,无一人受到党纪处分。社区财务实行公开公示制度,确保社区居民知情社区各项经费使用情况。社区居委会公章、财务、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台账资料完整,并有专人保管。
三、法治建设扎实
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有学法教育计划。社区有法制宣传员,并有自己的法制宣传栏,拥有自己的普法图书专栏,有自己将近30平米的调解室,定期开展各类法制活动。建设有效的法律司法途径,与胥江街道司法所有充分的合作联动渠道,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基本能完成各类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基层不稳定因素能消灭在萌芽阶段。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区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平安社区成效显著。
四、社会和谐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刚刚闭幕。三香社区必将紧紧跟随市委市政府的旗帜,紧紧围绕在区委区政府的身边,并设立了自己的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引领整个社区走上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优先发展,优抚安置、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居民有自己的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真正投身到建设和谐幸福新家园,民本社区的建设热潮中去。
第四篇:社区三化建设
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工作,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推进“三化”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推进社区实体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实行单位社区共建,“三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完全符合新疆社区建设实际,把这项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一定能够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把推进社区“三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精心谋划,扎实推进。
加快社区“三化”建设,组织建设是核心,单位化管理是基础,网格化覆盖是关键,社会化服务是根本。实行社区单位化管理,就是要把社区作为社会人的实体单位来建设,把居民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作为实体的单位人来对待,把居民群众所需特别是难点问题作为实体单位的是来解决,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院落式、小区式管理,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推进社区工作网格化覆盖。网格化覆盖就是要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建立横向到边、从向到底组织体系,确保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和管理环节覆盖,努力实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的管理效果。
推进社区社会化服务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到辖区每户群众都有工作人员联系,做到群众诉求有干部听、思想认识上的疙瘩有干部化解、合理的事情有干部代办。
依托社区开展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司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环保、体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支持和帮助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民办事实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要把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的内容,把 “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大力推进组织设置、管理体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创新,为社区“三化”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和制度支持。
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把社区“三化”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确保社区“三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以科学跨越、强基固本、社会和谐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方村社区位于桥东区南部,辖区面积0.39平方公里,由华夏家园、石油库宿舍、房管局宿舍组成,现有居民楼42栋、1718户、6136人。按照市、区文明委的安排,我们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在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社区工作力度,理顺社区各种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文明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文明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旧城改造后,原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网点全部被拆除,给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社区党建联系会等形式,加大共驻共建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党支部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一是我们积极到土地、民政等部门,落实办公用房的各种手续和资金问题,多方筹措了29万余元资金,在社区内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能容纳100余人的社区党校,建成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同时,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完善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各种办公设备,添置了全新的电脑、电话、文件柜、家具和饮水机等。设立了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各种棋牌、音响等文化体育设备,新购置了XX余册各类图书,并规范了管理制度,定期向社区开放。在市区文体局、市土地局、华夏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140万,建成了一个占地54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场所---华夏家园文化健身广场,广场内绿化面积4000平米,硬化面积1400平米,并安装了10余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和一套30件的国家级的多功能健身路径,修建了两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条十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优越的健身、休闲、娱乐环境,大大提升了华夏家园的文明程度,也积极推进了元村社区高标准文明安全小区和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进程。二是我们联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和物业公司等共建单位,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发展社区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新增社区服务网点30余个。同时,我们对社区服务网点实行挂牌制度,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我们在工商、税务、房屋租赁等方面实行减免费用待优惠政策,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既满足了群众需要,又实现了社区7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一举双赢”。三是我们于XX年9月29日,在辖区举行了“社区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四个活动室面向辖区居民群众正式开放;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及城镇劳动力资源台帐,共统计下岗人员4人,城镇劳动力资源87人,社区企业离退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了100%。元村社保工作站多次被市作为现场会参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于XX年10月25日举办了海尔健康进社区讲座,获市海尔健康社区二等奖。
二、有效发挥活动载体作用,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社区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我们坚持“硬件更硬,软件更软”的原则,通过开展“五好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和“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为开展文明安全社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加快了文明安全小区的建设步伐。一是“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成果显著。通过开展见面会、协调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添置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并在共建单位市土地局的帮助下,投资1.7万元为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科普文化橱窗。二是社区组织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标准,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并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制度和章程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三是社区居委会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按照“两室”“六有”的标准和市、区文明委确定的“十个一”标准及三十四条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投资万余元对基础资料档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八类十六项进行了统一规范,逐项逐条的进行落实,并按照统一格式全部上墙,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三、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由于原元村社区属于旧城区,松散的居住环境和贫乏的文化活动严重制约了社区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村民意识比较严重。旧城改造后,我们积极适应新型社区对居民思想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一是社区文明氛围日益增强。我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内建立了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10余处,宣传社区法律、卫生、科普、消防知识及新人新事新风尚,每季度更换内容3次。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在社区内开展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四进社区”活动4次。对社区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培训了社区文化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员10余名,组建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大鼓队、秧歌队、京剧协会、舞蹈队等10余支社区文化艺术团体,并经常性开展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二是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日益活跃。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争做24小时党员”、“党员一人一岗”、“党员奉献在社区”、“三个代表在社区”等活动,累计为居民办实事684见;开展了“五星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院”的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家庭”865户、“文明单元”40个、“文明楼院”2个;为社区新增健身路径2条,并举办了两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等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已蔚然成风。三是社区治安情况日益稳定。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立了50人的社区治安志愿者联防队,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了值班室和警务室,做到了“一区一警”,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办证率达到98%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率和帮教率达到100%,妥善解决了7起因旧城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纠纷。
随着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稳步实施,在社区内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初步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从而逐渐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借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项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终把华夏家园建设成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