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开展协商民主的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尊敬的x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县政协开展协商民主一些做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我们探索性地开展了三次协商座谈,分别是围绕村“两委”换届选举、医疗卫生工作、规划建设便民农贸市场三个方面内容。在开展协商座谈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相结合的办法,即:每次协商座谈都有一个主题,每次都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具体情况和面对面互动交流,每次都邀请协商内容方面的专业人士参加,使协商座谈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认为具体协商过程中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到科学选题。选题直接决定着协商的方向、重点和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协商课题定多大、内容选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我县政协在总结了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选择那些政协有条件、能发挥委员优势的议题进行协商。比如:为什么选择对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开展协商座谈?因为一方面我们从委员的提案、社情民意中了解到他们非常关心这项工作,另一方面在我县140余名政协委员中,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将近位,他们大多是医药卫生方面的一线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加之医改实施以来,医疗卫生工作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县政协组织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就全县医疗卫生工作开展调研,开展民主协商座谈,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参加座谈会的分管副县长,政协的调研非常及时,反映了政府部门不掌握的情况,提出了务实的建议,欢迎政协以后多给卫生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协商民主座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的两次座谈,也得到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几次协商座谈的成功召开,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只有科学选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服务大局与履行职能紧密结合,更好地体现政协工作的价值。
二是调研与协商深度融合。
今年,我县政协探索性地开展调查与协商融合,初步形成“以调查研究推进协商民主,用协商民主深化调查研究”的工作格局。实践也证明,只有将调研与协商结合起来,坚持协商之前必须调研的工作原则,才能摸透情况、找准问题、提对建议,才能使协商意见更具参考价值。
所以在开展协商前必须进行扎实的调研。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在调研中很多细节方面需要注意,由于行业不同和专业知识局限,我们很难像业内人士那样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因此我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紧扣协商议题列出全面、详细的调研提纲,列提纲的过程也是熟悉调研内容的过程,有助于在调研中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方面了解情况,同时也避免被访者走题或者回避一些问题。提前下发调研提纲,使被访者有较为充分的时间熟知、准备和思考,避免表述不清、离题漫谈的现象。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被访者因有所顾忌,对一些核心、敏感问题避而不谈、谈而不深,而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和被访者说
清楚,他们只负责向我们反映情况,最终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时的情况、观点、意见是政协所提的,与他们个人无关,也不会纠缠他们,从而打消了
他们的顾虑,使我们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
三是选好参加人员。
根据协商议题,一方面选择那些与议题相吻合有专长的委员,业内人士、部门领导,提升专题协商“含金量”,另一方面邀请群众代表、大学生村官、机关普通干部参加民主协商,既体现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多层性,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观点。同时,邀请驻旗县的市政协委员和xx政协委员参与民主协商,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委员人才优势。有时,为使协商不失偏颇,做到公正客观,还要围绕议题把正反方全部请到。如,今年对建设便民农贸市场进行协商时,就把同意建设的一方和反对建设的一方同时请来参加座谈会,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调度、不同层面分析问题,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这对参与协商的委员也是一种倒逼,只有在前期做了周密的准备,才能使观点站得住脚,不被反驳倒。
四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比如,提前通知委员协商议题,使大家有充足准备时间;
为委员提供协商议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既有过去的,也有当前的,使其全面了解协商内容。在委员发言角度相同时,还要提前与委员进行沟通,鼓励委员进行一定的思路调整,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更多更有价值意见建议,使协商更加务实高效。
五是做到直奔主题。
每次协商座谈会,我和副主席们的发言都是直奔主题,没有空话套话,给参与协商的委员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我们带动下,委员们讲问题、谈看法、说建议,都是实打实,保证了建言献策的深度与质量。同时,要求相关部门的参会人员对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明确表态和回应,一方面使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双向交流,协商氛围更加浓厚,另一方面无形中加大了协商力度,促进了协商成果转换。
以上就是我县政协开展协商民主座谈的一些做法。下面,我谈谈存在的问题。
协商之后,如何把有价值的协商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避免协商热闹、效果寥寥。
如,我们今年围绕我县村两委换届进行了调研,随后开展专题民主协商座谈会,会上县委组织部长、村“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副组长,对政协提出的协商意见给与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各镇党委书记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整改。但是会后,各镇是否按照要求整改,整改到什么程度,政协不得而知。有的时候,政协所提意见形成正式的文件,有在传阅文件过程中才能看到,有时只是领导们在一起开会,互相口耳相传,才得知意见得到采纳没,采纳了的意见又落实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督办和实效跟踪机制,如何监督相关部门落实政协意见建议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协商成果的转化。导致一些花了很大心血的协商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没有体现出政协的价值。
今后的工作中,我县政协要着力在协商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强与县委、政府督查部门及承办单位的联系,联合开展专题督查、回头看等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向政协书面反馈协商成果的采纳和落实情况。
第二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得以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又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更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好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丰富多样,从渠道上讲,党内民主有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有协商,政协会议有协商,基层民主也有协商;从形式上讲,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等。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要发挥多渠道多形式的作用,使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得到充分反映。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使协商民主按照规定的程序、渠道、形式开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只要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两面旗帜,都能够凝聚到一起,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具有党派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中国共产党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不存在对抗和竞争,与西方多党制、轮流执政有本质的区别。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三是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民主协商的要义不在于协商本身,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决策更加民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在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好体现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是要把推进民主协商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治协商、听证会、论证会、评估会、民主恳谈会、社区事务会等形式,把协商民主融入决策的全过程,使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
第三篇: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通化一中 滕孝花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的国情曾经提进行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尝试,这是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和雏形。第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是协商的结果,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成立的。其后,经全国政协协商建议,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党派性协商机关继续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利益格局的多样化的社会,在新的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确认了“协商民主”概念,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共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呢?
(一)加大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的协商民主意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有必要对其内涵要义进行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要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加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有必要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适用性,把握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协商的要求,形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联动,各方面工作相互衔接,增强各界别人士在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民主协商的合力,让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其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知道如何去实践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同时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协商的目的在于以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的方式从而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平等、自由、公正、宽松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使协商各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协商才能取得最大成效。
(二)保障协商民主的平等。提高协商民主的协商能力。
我们不仅要保证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还要保证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在协商中的平等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政党间、利益群体间协商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协商民主的落实最终由其参与者:中共党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进行,因此,他们必须具备集体理性与责任性,掌握协商方法,具备良好的协商能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参与协商的各方面加强与其所代表群体的沟通,努力收集和反映他们的共同愿望,在民主协商中对公共决策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要努力培养他们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大局观念,理性地表达诉求,负责任地提出建议。既要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见,也要尊重关切其他界别的愿望;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要认真倾听了解党委、政府部门的意见,加强互动交流,促进彼此沟通理解。
(三)深入拓展协商民主的各种形式,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最早协商民主组织,现在已经建立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的五级组织体系,应该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积极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别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事,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主要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还有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读书会、情况通报会,邀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到有关单位上门走访、咨询问政,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和服务群众活动,进乡村、社区、企业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等等,除此之外,在政协中国共产党还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开展协商。主要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开展提案等形式,从而丰富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形式。
其次、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代表人士,还要进一步扩大普通群众参与协商的范围。可以通过完善党的代表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的旁听制度,改进群众大会、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会以及群众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人民调解等方式,并逐步发展成为制度化安排。通过这些渠道和形式使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层面的渠道得到充分反映,使协商渠道更为多样和丰富。
第三、健全互联网协商民主的制度。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与协商民主理论所倡导的公共协商精神有着天然的耦合之处。目前,中国网民以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社团等为载体,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政治参与中,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的硬件设施建设,扩大互联网络的覆盖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政治参与的各项权利,建立公共信息的及时客观发布制度,建立政府和网民的对话协商制度和引导网民理性讨论制度等,促进网络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确保实效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功能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协商民主的执行完全由共产党来主导,没有严格的执行程序,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措施;有的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不给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充分的准备时间即召开协商会或座谈会,有的在协商前已基本形成决议,协商只是走走形式,名为协商,实质只是通报情况;有的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在提出协商的问题时,常常让与会或座谈人员统一思想认识,从讲政治的大局思考问题,用一些“高调”的语言暗示大家尽量多发表赞同意见,少提反对意见等等。总之,现阶段的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没有彰显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要加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首先、把协商民主过程制度化法律化。要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原则,细化协商活动的安排和准备包括明确协商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协商过程中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协、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职责;明确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立包括确定需要进行协商的“大政方针、重要问题、重要事务、其它问题”等的具体内容,哪些事项必须协商,由谁提请协商,在什么时间和什么范围内协商;确定协商民主的程序包括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参与协商的程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的程序,落实协商民主的成果包括意见建议处理及反馈的程序、监督和检查落实情况的程序等,把协商民主形成规程或条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重点要建立协商议题确定机制、知情明政机制、协商反馈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
其次、把协商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重要立法及法律修订、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社会政策出台、重要人事任免等问题都应进入协商领域,努力做到重大问题不协商不决策,重大决策不协商不实施;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取先调研观察后协商的方式,或先协商然后再督促协商结果运用的方式,对于一些重要问题,可以采取二次协商、多次协商或分步协商的方式;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需要同民主党派协商的重要问题、需要通报的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等,应出台相对明晰的标准,或允许地方按照相关程序出台细则;下大力气解决协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扩大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的知情权,构建各种信息公开渠道,要向参与协商的委员提供议题材料,让他们掌握信息、充分讨论、形成决议,再逐步实施,不能满足于召开会议、简单通报;各级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委员们反馈各类议案的实施情况,未能实施的应说明理由,对违反协商民主的决策效力问题、责任追究问题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增强协商民主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第三、健全协商民主的评价监督体系。协商民主要健康发展、提高实效,必须在建立健全评价监督体系上下功夫。中央层面应制定一套全面系统、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加详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评价监督细则,强化对议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跟踪反馈;协商意见得到处理和反馈以后,积极开展事后协商,在督促落实中体现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目前,协商民主已经广泛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而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和推进决策民主化。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推动公民个体、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对话和交往,扩大并促进公共利益,不仅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且公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通过各自所联系的代表人物来进行协商民主,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各自的角色,有效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资源,能够充分表达意愿,释放公民的政治诉求,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提升政治意识、增强参与能力,有利于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有效。
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协商民主可以架起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构建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制度平台。对政府而言,协商民主的运用可以帮助其了解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信息,摸清公民对公共事务关心的热点,吸纳制定政策有效的方案与意见。对公民而言,协商民主的运用可以帮助其反映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解决处理公共事务提供选择的方案,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知情度,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在决策中的发言权,提高其参与热情和民主意识。以“对话、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的治理模式,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各方、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仅能够有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而且对人类的政治文明也是一大贡献。
第四篇:基层民主
村干部拿钱不多,管事不少,一天忙到黑、一年忙到头,不图什么,就图群众说个好。党的基层委员会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贵州省福泉市推行的“5+3”民主管理机制,推动了基层组织高效运行,使得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得到了提高。
贵州省福泉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眼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特别是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和重大财务支出决策权,逐步探索出“5+3”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在全市74个村(居)全面推行,切实做到村组重大事项决策由村民说了算,成为了基层民主管理的一把“金钥匙”。用制度保障党员群众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在福泉市马场坪办事处三堡村,为方便工作开展,村委会提出想买一辆车,监事会审议控制在4.8万元内,在车辆使用开支上,村委会提出想每月报销1000元,监事会却只通过了400元,村委会遵照执行……
福泉市为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和重大财务支出决策,创立了“5+3”基层民主管理机制,“5”即五步决策,第一步:集议。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结合“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活动的开展,由村(居)干部集中或分片召开群众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初步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第二步:动议。村(居)“两委”成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将群众急需解决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向村党组织提出议案。第三步:合议。议案由村(居)党组织统一受理,并召集“两委”联席会议进行合议,对议案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并提出是否办理或办理的意见及建议,形成合议意见。第四步:复议。根据村“两委”联席会议提出的合议意见,由村党组织召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村“两委”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复议,重点审核所办事项的政策性、合法性,形成复议意见。第五步:决议。复议意见形成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交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从程序上保障了决策的民主。“3”即三个监督,要求村“两委”利用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开通过“五步决策”程序议决的事项及办理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监事会每季度组织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一次会议对民主决策事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询问,对提出的问题,村委会必须作出答复。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抽派业务熟悉、政治素质高的干部组建专项工作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5+3”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村“两委”是否按“5+3”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民主决策。
为了保障“5+3”民主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在规定村级重大事项和重大财务实施“五步决策”程序之前,将“5+3”民主管理机制写入《村民自治章程》,保障其长效性。规定凡是村级重大事项(年初工作计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各种扶贫项目实施计划、农村低保评审及各种救济物资发放等)和重大财务支出(500元以上)必须经过“5+3”程序作出决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提升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群众监督权的体现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5+3”程序议决的事项及办理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村干部用钱用权办好事实事都在阳光下运行,推进了党内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天上午,福泉市黄丝镇沙坪村新当选的村级理财组组长李光明十分兴奋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想不到从今天起,受全村群众的重托,三年内每月一次对村里账务进行清查,并要我亲自签字才能报销。村民们给予我这么大的权力,我一定好好履行好这一职责,给村民们一个清清楚楚,给村干部们一个明明白白。”当天参加该村委会账务清查的还有新当选的村级监事会主任、村级纪律检查
小组、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成员。从推行到现在全市共商议大事521件,决议通过489件,办理落实467件。
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推动了基层组织高效运行,群众认可了,村干部说话有人听走路才有人跟。道坪镇道坪村去年至今共修建14条村组公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个,群众投工投劳2万多个,项目资金、五保户供养金等进出账务40多万元,通过“5+3”基层民主管理程序,没有一个群众反映村级财务账目不清楚。
在工作的推进中,群众对村“两委”的态度也由怀疑到信任、由抵触到协作、由疏远到亲近。道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松说:“因为党员群众信任,选举我们到村里为大家服务,服务好了群众自然高兴,现在走到哪里都有人拉吃饭请喝酒,腊月间杀猪过年的人家记得来接吃庖汤,我们工作起来也愉快、有劲头。”全市现有企业92家,规模以上34家,征用土地1.2余亩,涉及群众5万余人。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四多”现象:即征地多、搬迁多、污染多、纠纷多。道坪镇谷龙村是矿群矛盾最集中的村之一,平均每个月纠纷调处都在60件以上,进出账目经费每年100万元左右,6个村干部忙得团团转,“5+3”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的推行让村干部忙而不乱,村干部开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运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城厢镇双谷村岔路组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专门为硬化组上公路成立了组管委会,使工程提前竣工,彻底改变了“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追思园,圆弧状的纪念墙上,按姓氏笔画镌刻着泥石流灾害中的遇难者和失踪者。在低沉的音乐中,城关镇北街村居民毕涛站在追思园里,看着自己曾经家的位臵,思绪复杂,让老毕欣慰的是,在峰迭新区自己的新家已经一天天有了模样:
毕涛:现在各个建设单位正在热火朝天加快速度进行灾后重建,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能够入住新房。舟曲重建优先启动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目前老城区26栋农村居民重建住房全面开工,峰迭新区80栋城镇居民住房重建顺利推进,兰州秦王川舟曲新区受灾群众安臵住房建设项目也已全面开工。
舟曲县住建局局长洪小流:现在就是加快进度,24小时加班加点,全负荷运转,保证工程年底主体完工。
与此同时,灾害治理和预防成为舟曲重建的重点。特大泥石流的始发地三眼峪里,一条宽约三十米的排洪沟已经基本建成。
项目技术负责人王进聪: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基本上形成了三道防线,这个断面可以抵御像去年88泥石流这样的规模或者更大规模的泥石流的侵袭,可以确保沟道两岸的居民和舟曲县城的安全。
按照规划,2012年年底前,舟曲将全面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试行)
为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深化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明确职责,规范审批程序,理顺工作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流程。
项目相关各处按照以下流程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工作中的沟通与衔接。
一、项目确立阶段(20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对土地权属来源及相关文件、申请部门原办公用房现状和新建办公用房的必要性进行审核、调查、分析和论证;对必须建设的项目,按照申请部门的工作职能、使用性质、人员编制等,初步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建设标准、投资规模,确定项目管理方式和正式批准立项。
办公用房管理处主办,土地管理处、投资计划处、项目监管处(以下简称“项目相关处”)协办。
1.项目需求部门申请材料
(1)申请报告;
(2)项目建议书;
(3)用地权属证明文件及相关文件(新征用地需提供市规划
和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市政府批准文件);
(4)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投资规模确定);
(5)规划意见书;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7)其他材料。
2、项目审批前期调研(15个工作日)
办公用房管理处为主,土地管理处、投资计划处、项目监管处配合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分别提出审核意见。
(1)土地管理处(5个工作日)
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规划,审核项目用地的权属来源和相关文件。
(2)办公用房管理处(7个工作日)
①项目必要性研究;
②原办公用房产权移交及产权证办理情况;
③申请部门同意无条件腾退原办公用房的意见;
④申请部门原办公用房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情况;
⑤对申请部门办公用房或设施设备功能配臵和需求进行分析;
⑥核定项目建设标准、功能配臵;
⑦提出投资控制规模;
⑧会同投资计划处、项目监管处确定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设主体、项目管理单位确定方式以及项目相关单位的职责等)。
(3)投资计划处(3个工作日)
根据投资计划安排,核定项目投资控制规模;
3.立项批复(5个工作日)
(1)项目批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需求部门提交的用地权属及相关文件完备合法;
②完成了原办公用房权属资料的移交和使用协议签订工作;
③同意无条件腾退原办公用房。
(2)各处审核通过后,由办公用房管理处汇总意见,并拟定批准文件,项目相关处会签,经司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上报。
批复文件内容主要包括:
①项目用地位臵、四至范围、面积等;
②建筑规模、标准、功能配臵、投资额度等;
③对开展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④明确项目管理方式;
⑤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正式批准项目确立的文件须分送项目相关处备案。
申请部门提交的材料或工作深度达不到立项规定条件的,只批准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4、建立项目库
批准立项的项目,统一纳入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库。
项目库由投资计划处负责管理。
二、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阶段(25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对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进行评审和批复。
投资计划处主办,办公用房管理处、项目监管处协办。
(一)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审核(20个工作日)
1.组织专业评审中介机构对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进行评审,核定建筑规模、建筑标准、功能配臵、投资规模等;
2.项目管理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处审定的初步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
3.投资计划处商项目监管处核定项目管理单位编制的采购清单;
4.投资计划处会同项目监管处及项目相关处研究确定施工组织形式(确定项目管理单位、招标采购计划以及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5个工作日)
初步设计和概算通过评审后,投资计划处拟定批准文件,由项目相关处会签,经司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上报。
批准文件内容包括:
1.项目位臵、建筑规模、建筑标准、功能配臵;
2.投资规模、来源、安排计划、控制目标和支付方式;
3.确定施工、监理、材料、设备等招标采购清单;
4.提出概算分解和项目工期、质量、投资控制要求;
5.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正式批准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文件分送项目监管处备案。
三、项目组织实施阶段
工作内容: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投资概算和确定的项目管理方式及施工组织形式,对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监管。
该阶段以项目监管处为主,项目相关处配合。
(一)签定项目管理协议(30个工作日)
1.会同项目使用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落实项目监管的组织形式及职责分工;
2.确定项目监管的主要环节和具体措施;
3.确定保证工期、质量、投资等控制目标;
4.确定项目管理责任和廉政责任。
(二)招投标监管与合同管理(30个工作日)
1.负责采购清单和预算细化方案的审核工作;
2.按照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和《国管局基建工程项目和修缮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国管局工程招投标实施建议》等规定,做好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衔接;
3.监督项目管理单位履行项目管理协议中招投标环节的工作;
4.监管监理单位的招标工作;
5.对相关合同或协议进行审核备案。
(三)工程实施监管
监督项目管理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必要时进行抽查:
1.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是否完备;
2.合同履约情况;
3.工期、质量、投资等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四)资金拨付监管(5个工作日)
1.审核项目管理单位提出并经主管领导签章的资金支付申请(资金支付申请须经监理签字认可或附经监理审核认可的工程量清单);
2.项目监管处审核后,报经主管司领导批准,送财务司复审,同时抄送投资计划处和项目相关处;
3.财务司复审无误后直接支付;
4.工程项目处于前期审批阶段时,原则上不拨付工程建设资金,但项目设计、勘察等前期费用,经项目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部门审核同意后,按规定支付;
5.工程进入决算审计程序后,原则上不再拨付资金。特殊情况由项目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审计或结算主管部门签字后,方可支付。
(五)洽商和变更监管(10个工作日)
1.对申请部门提出的洽商或变更意见或建议(洽商或变更须经项目使用单位、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进行分析,向投资计划处提出处理意见;
2.投资计划处根据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和投资安排情况,确定洽商或变更的具体内容(10个工作日)。
(六)竣工验收监管(30个工作日)
1.负责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竣工行业验收(10个工作日);
2.负责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向使用单位和办公用房管理处移交全套工程纸质和电子版文件、资料(规划、建设等主管部门批准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或协议,洽商变更文件等应移交资料的复印件)(10个工作日);
3.组织项目相关处和项目使用、管理单位进行内部验收(10个工作日)。
(七)决算审核和后评价(40个工作日)
投资计划处主办,项目相关处参加。
1.采取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中介评审机构;
2.委托中介评审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算审核;
3.提出概算调整的安排意见;
4.委托中介评审机构对项目投资进行后评价。
后评价工作可与决算审核工作同时开展,亦可视情况分别进行。
四、使用管理阶段(20工作日)
工作内容:完成产权接收工作、签订使用协议、确定物业管理方式、处臵管理等。
办公用房管理处主办,项目相关处配合。
(一)产权产籍接收、管理
1.负责接收项目管理单位移交的权属资料(正件),如征地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开工许可证等;
2.依上述权属材料向北京市国土房地主管部门办理土地、房屋的权属证明登记,申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3.建立办公用房、附属用房、设施、设备等各类数据库。
(二)使用管理
1.依据办公用房管理办法,重新核定使用单位使用办公用房的规模、部位,并签订使用管理协议,明确产权人和使用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2.确定物业管理内容,会同使用单位组织物业管理企业的招投标工作。
五、其它
领导交办事项,按照特事特办原则,指定专门处承办,项目相关处全力配合。
第五篇: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效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效
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政协协商民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和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高协商民主实效,是一个需要长期勃勃和创新的新课题,那么,基层政协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新部署、新要求,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和作用,怎样才能推进协商民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实效呢?笔者结合XX县政协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争取重视、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发挥优势、提升素质、完善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一、争取重视,着力营造政协协商民主的宽松环境
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需要提高工作的开放程度,营造激励委员履职的宽松环境,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基层协商民主的新格局。争取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主动提出课题,主动请党委、政府交题,增强各级领导对协商民主作用的认识,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努力实现政治协商由政协搭台、邀请党政领导看戏由党政搭台、政协唱戏的格局转变,为深入开展协商民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扩大有序参与,提供平台让社会民众能更多地参与政协的工作和活动。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因此,只要党委、政府和政协邀请“三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协商民主活动,就能使协商民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不断优化环境,在政协会议及活动中,鼓励讲真话、言实情,允许提出批评,欢迎发表各种不同呼声甚至反对意见,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形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别的团结合作,努力使政协成为一个凝心聚力、团结和谐的组织,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近年来,中共XX县委不断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协商民主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纳入全局部署。坚持把协商民主纳入县委全局工作去谋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党政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安排部署。县委先后出台了《中共XX县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XX县委关于我县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有序、有效开展。二是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政协重点视察报告、专题调研报告、重要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成果及时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今年上半年,县政协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5篇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指示;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精准扶贫、城市管理、农机机械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还得到县委书记的亲自批示,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三是重视机关建设。去年换届期间,县委配齐配强政协机关各委室正、副主任,加强机关干部交流,注重解决职级待遇。把政协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专委会工作经费、委员活动小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付专款添置机关办公设施,确保工作正常运转。2012年,县委研究新增政协研究室、农业委、人资环委;去年,县委又研究新增了地联委,使政协的委室由过去的“五委一室”增加到“八委二室”,为有效开展协商民主活动创造了优良环境。
二、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
开展政协协商民主,只有进一步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具体要求,才能不断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和实际效果。近年来,XX县政协要高举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三大职能,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关注大事,深层次开展政治协商;务求实效,多形式加强民主监督;拓展领域,全方位推进参政议政”,努力夯实“政协全委会议整体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界别联系广泛协商、提案办理个案协商”等多层协商平台,加强政协职能职责与协商平台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政治协商在大事要事上,民主监督在热点难点上,参政议政在关键要害上,进一步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协商民主前进步伐。XX年,县政协全委会在组织委员讨论、协商“一府两院”和计划、财政工作报告的基础上,还对40多个县级部门、中省市驻邻单位和与民生相关企业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测评,当场逐一详细通报了民主测评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弃权”的投票结果及有关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震动大、影响大、成效大,被县委书记讲话时称之为“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会后,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对综合满意票未超过60%的单位召开了特别会议,对照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促进了工作改观。
三、创新方式,努力构建政协协商民主的良好格局
协商民主不是选举民主的补充,而是一种独立的民主形式,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引导各方面充分认识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探索协商民主的思路举措上来。要结合工作实际,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覆盖协商议题全过程的工作程序,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形式、新方法,拓展协商渠道、扩大协商范围,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模式,不断拓展丰富协商形式和途径,努力构建和优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加强学习培训,注重调查研究,讲究策略方法,提升委员的协商议政能力。加强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为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供理论支撑,让协商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不断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使各界群众的意愿诉求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到充分表达和广泛协商,推动形成最大限度的社会政治共识。XX县政协每年都安排了委员列席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畅通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有关会议还有针对性地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对于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对象有“水份”和城区供气不足、重要交通要道设置红绿灯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县政协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常委会议并邀请多名群众代表旁听,对城乡低保和燃气服务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当场公布了测评无记名投票结果,及时将测评结果和建议报送县委、县政府,受到了重视与采纳。特别是对采纳“挤干低保对象‘水分’的建议”做到了立行立改,见到了成效。去年,全县取消1700余人低保资格,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发挥优势,切实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动力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商民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职能定位,具有独特的制度性、程序性、规范性、包容性,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协商民主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渠道,为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张力和鲜活的实践动力。近年来,XX县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进程中发挥优势,履行职能,通过召开资政会、情况通报会、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等平台推动协商民主向多层发展。特别是发挥智力优势,精心选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提出建议,有效促进协商民主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围绕“汇集民智促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发扬民主促团结”,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多层协商进程,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去年,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要求,XX县政协将其列入协商议政的工作重点。主席会、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强要素保障”等课题,深入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组队到XX市XX区、XX县,X市XX区、XX市XX区学习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园区、城市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在近半年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助推‘两化’互动发展资政会”,各界别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资政会的成果促进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作用
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协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在协商过程中,若对协商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缺乏“专业水准”,那么协商只能是浮光掠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近年来,XX县政协重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协商能力。一是优化结构。严格掌握委员推荐的标准,把好委员的“入口”关,根据新形势下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情况,有计划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政协,在界别构成上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在委员产生上探索建立推选和选举相结合的机制,使政协真正做到“代表大多数、兼顾各方面”,提高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委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经济、法律、历史和现代科技等专业知识,定期开展委员培训,经常组织委员学习,安排委员参加政府及部门单位的情况通报会,畅通委员知情明政、参政议政的渠道,增强委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三是强化责任。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克服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大兴“团结民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优质高效”之风。县政协出台了《政协委员行为规范》,印发了《委员手册》,明确了委员的权利、义务、职能、职责,创建了委员履职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立了委员履职管理档案和考核办法,探索了委员退出机制,对委员实行动态管理,增强了委员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责任,较好地发挥了在开展协商民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六、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政协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
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协商民主的实效就要打折扣,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基层政协应将制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根据中共中央《意见》规定的总体要求,按照“宜大不宜小、宜具体不宜笼统和从地域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协商内容进行具体细化。对《意见》表述的“重要问题”进行具体规定,并以明文规定下来。二要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制定支持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作为决策过程的基本环节予以明确,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商程序,包括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程序、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参与协商的程序、意见建议处理及反馈程序等,真正做到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近年来,XX县政协主动争取中共XX县委印发了和转发了推进政协工作的三个专门文件。三要增强制度的配套性。要将制定综合性制度与专门性制度结合起来,将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结合起来,将推动党委、政府制定制度与健全政协内部制度结合起来,将贯彻上级制度与完善本级制度结合起,将建立急需暂行规定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四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强化沟通协商,健全完善“四套班子”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等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工作;强化落实协商结果和建立协商反馈机制并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的检查考核机制,防止制度规定的虚置。通过制度建设,使政协民主协商成为各界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进共识的平台,成为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重要环节。五要增强制度的规范性,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主客体并重,行为规则与实践机制并重,努力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近年来,为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中共XX县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议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并健全了政协提案办理、社情民意反映、对口协商等一系列制度。县委对坚持政协“三在前三在先”的原则,既有实体性行为规则要求,又有程序性的实施机制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