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精选五篇)

时间:2020-10-14 12: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

第一篇: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

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 2020 卓越行动计划

武汉理工大学 2016 6 年 年 3 3 月

目录 前 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坚持一条道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建两大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推进三大转化..............................................................................5 4.实施四大举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目标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一流学科引领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一流学科引领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一流学科提升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一流学科培育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卓越教育支撑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卓越人才培养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卓越科技创新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卓越队伍建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代大学治理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党的建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大学治理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大学文化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全面协同保障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魅力校园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信息化支撑...................................................错误!未定义书签。

3.财经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2020 卓越行动计划” 指标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0 卓越行动计划

前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赋予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把我国高等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武汉理工大学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应运而生,在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通过“整合融合”(2001—2005)、“快速发展”(2006—2010)、“全面提升”(2011—2015)三个发展阶段,迈进国家特色高水平大学前列并进入世界知名大学行列。

“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以思想观念的超越引领建设和发展,以发展规划统领建设和发展,以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和发展,实现了由扩大规模和外延发展向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变。截至 2015 年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学科、人才强校、人才培养、科技产业、国际合作、校园建设、管理改革、文化建设八项重点建设工程,92 项核心发展指标,完成率达 96.7%。八项重点建设工程投入 24.82 亿元,其中,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5.2 亿元,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 6.55 亿元,重点基本建设投入 13.07 亿元;民生改善工程投入 16.74 亿元。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实现了办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创新水平、人才队伍水平、国际合作能力、国际声誉、社会服务能力、依法治校能力、条件保障能力、党建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重大科技成果、战略科学家队伍、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章程建设以及教育理念创新等跃至全国前列,推动学校连续进入世界权威大学评价——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评价

世界 400 强和亚洲 100 强。可以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历经了60 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武汉理工大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海内外 40 余万理工大校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切盼望母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代已经催生出武汉理工大学百年发展目标和崇高大学理想,那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理工大人的不懈奋斗,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

但是,站在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来审视未来建设和发展,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思想观念仍然滞后,难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偏低,形成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性制约和新的人才瓶颈;发展资源获取方式的市场导向使学校快速发展与资源需求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形成新的资金瓶颈;面向科技前沿、支撑三大行业、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全面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需求;引领前沿产生科技重大发现和重大发明的能力和成果不足,引领行业支撑三大行业实现“中国创造”的能力和成果不足,引领区域对接地方重大发展需求的能力和成果不足;与学校崇高大学理想和卓越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对此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目前,中国崛起的步伐已经把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入了快车道,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将在未来 20~30 年在我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以支撑国家未来在世界的领先格局。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迫切需要学校以巨大的勇气和行动,全面超越现有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全面突破人才瓶颈和资金瓶颈,全面缩小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大学治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打造发展的利器,开辟一条特色高水平大学通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快速通道,举全校之力,聚社会之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第一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2001—2020)的收官时期,能否在这个时期全面完成和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直接关系到学校第二个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2021—2050),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能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武汉理工大学百年辉煌。为此,把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转化为学校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卓越行动,全力实施 “2020 卓越行动计划” ”,通过一流学科引领、卓越教育支撑、现代大学治理、全面协同保障,推动建设和发展的新跨越,是学校“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一)

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遵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中国制造 2025”等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行业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需求,融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围绕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和培养卓越理工大人的发展主题,大力弘扬“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和“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实施人才与质量战略、特色与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落实强化特色、改革创新、人才强校、合作共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和发展规划的超越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发

展。

高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旗帜,始终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全面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追求转化为发展动力,着力推进办学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转化为发展质量;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以特色、交叉、应用文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人文社科水平,以“互联网+”创造学校发展的全新生态,全面实现第一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2001—2020)所确定的战略目标。

(二)战略思路 1 . 坚持一条道路 始终坚持 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坚持学校 60 多年办学实践特别是合并组建和“十二五”以来,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所铸就的发展道路,以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为主线,以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并通过一流学科引领、卓越教育支撑、现代大学治理、全面协同保障,把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向全新的高度。. 构建两大体系 全面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卓越教育理念,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行业引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对接国际科技前沿、行业转型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的卓越科技创新体系;贯彻业尽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卓越队伍建设体系。

全面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依章治校,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汇聚政治优势和发展合力的大党建体系;围绕崇高大学理想、支撑卓越教育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弘扬大学精神、集中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的大学文化体系。. 推进三大转化 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追求转化为发展动力 :推进核心价值追求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发展动力,全面贯彻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崇高大学理想;推进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各项政策制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核心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学校卓越文化。

着力推进办学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行业特色转化为资源优势,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资源支撑;推进学科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内涵支撑;推进历史文化特色转化为文化优势,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转化为发展质量 :推进改革创新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改革创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推进改革创新转化为现代大学治理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 实施四大举措 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面向科技前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世界一流学科与信息、生物、能源等新兴学科的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电与车辆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等工程学科的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凝练战略性学术方向,按照国际标准组建战略性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实现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科服务水平:面向行业重大需求,推进材料、船舶与海洋、交通运输、机电与车辆、土木与建筑、资源与环境、信息与计算机等特色工程学科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服务共建和深度融合,凝练重大技术创新方向,按照市场标准组建特色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实现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推动三大行业

转型升级,服务行业重大需求,培养行业引领人才。

以特色、交叉、应用文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人文 社科水平:依工强文,通过人文社科与工程学科的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建设交叉文科,组建交叉文科协同创新团队;服务兴文,通过人文社科的社会服务和政策咨询研究,建设应用文科,组建应用文科协同创新团队;以文化人,通过人文社科与卓越教育和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特色文科,组建特色文科协同创新团队;整合人文社会科学资源,提升人文社科水平。通过全方位的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培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引领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

以 “ 互联网+ ” 创造学校发展的全新生态:以“互联网+卓越教育”全面提升教育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人才队伍水平;以“互联网+大学治理”全面提升党建水平、管理水平、大学文化水平;以“互联网+协同保障”全面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后勤服务水平、综合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办学信息化水平,创造学校发展全新生态。

(三)目标定位 “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2020 卓越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学校第一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2001—2020)所确定的学校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全面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和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办学信息化水平:

—— 学校在世界大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国际水平学科数量进一步增加,形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继续保持特色优势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凝练并形成若干个学科发展战略增长点,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卓越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卓越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卓越人才培

养英才辈出;科学研究占据国际科技前沿一席之地,对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决策发言权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与合作共建上升到全新水平;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呈现开创性局面,涌现出一批青年杰出人才,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特色大党建格局进一步完善,机关作风和服务师生满意度大幅提升;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面突破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卓越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吸引与感召一代又一代理工大人和社会各界投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 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办学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走上国际舞台并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形成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以“互联网+”全面支撑学校信息化变革,以数字校园全面支撑魅力校园。

二、一流学科引领计划 坚持重大需求导向和一流标准,按照一流引领学科、一流提升学科、一流培育学科三类学科建设项目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围绕三类学科建设项目,组建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凝练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培养卓越人才,推进综合改革,配置办学资源,以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一)重点任务 1 . 一流学科引领项目 面向国际科技前沿、行业重大需求和区域创新发展,以支撑学校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的学科为基础,推进材料学科与信息、生物、能源等新

兴学科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电与车辆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等工程学科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尽快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并进入 ESI 前 1‰,并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牵引,为若干个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基础。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一流引领团队建设:以一流学科引领项目为载体,重点建设 5~8支由战略科学家、全球论文高被引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领衔的一流水平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

(2)

重大科技创新领域:

重点支持建筑材料绿色与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面向国防尖端武器装备的关键新材料、高效能源转换与高效储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与汽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智能船舶与江海直达新型船型、新一代光纤传感器工业化制备与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长江黄金水道绿色与智能航运技术及产业化等领域科技创新。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培养未来材料科学领域领军人才,重点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

(4)

综合改革突破 方向:重点突出国际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的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重点推进一流学科的全局牵引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建设。

(5)

校园规划与建设:规划建设材料综合实验大楼和“理工智谷”,支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 一流学科提升项目 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转型升级和国防科技的重大需求,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电与车辆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等工程学科与三大行业、区域发展和国防工业的深度融合,提升 3~5 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并逐步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一步提升工程学(含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与车辆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等)、物理学、化学在 ESI 前 1%的位置,大力推进信息科学(含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自动化学科)进入 ESI 前 1%;大力推进机械工程、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 10%。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一流提升团队建设:以一流学科提升项目为载体,突出工程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以及机械工程、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的特色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建设,突出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或国际影响力的杰出人才队伍建设。

(2)

重要科技创新领域:重点支持柔性玻璃与印刷光电子技术及高端装备、重大疾病生物化学基础与新药创制、深远海高性能建筑材料与先进海工结构及智能防灾技术、先进汽车零部件技术与高端装备、大飞机先进复合材料多学科集成技术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多学科集成技术与高端装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多学科集成创新、大型邮轮造型设计与内舾装理论和技术、数字传播工程技术及应用、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探索、互联网融合创新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3)

行业引领人才培养:围绕培养未来行业领军人才,培育建设先进制造与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化试点学院。

(4)

综合改革突破方向:重点突出工程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以及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与行业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评价机制建设。

(5)

校园规划与建设:规划建设交通协同创新基地、汽车工程综合楼、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实验大楼、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南湖工科综合实验楼等学科创新基地,推进南湖校区北院(鉴湖校区)大信息学科群(含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自动化学科)的基地规划布局与建设。. 一流学科培育项目 面向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原创性领域,瞄准潜

在学科创新领域和创新力量,拓展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维度,以学校百年发展目标为参照,谋划未来 20~30 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布局。深入推进一流学科,特色工程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和新兴学科,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大融合,超前把握战略性学科方向,凝练和形成学科战略增长点,在未来 20~30 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全面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一流培育团队建设:以一流学科培育项目为载体,建设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

(2)

重点科技创新领域:重点支持材料基因工程、生命复合材料、矿区水资源生态高效利用、射频与微波创新技术及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创新与大学文化深度融合工程等,鼓励 40 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组成跨学科团队,开展原创性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3)

青年杰出人才培养: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程,大力推动优秀青年学者走上国际、走进行业、融入区域项目建设,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造就青年杰出人才,支撑卓越人才培养。

(4)

综合改革突破方向:打破常规,全力推进青年拔尖人才的发现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建设,构建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5)

校园规划与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南湖文科综合实验楼建设,规划建设支撑学科大交叉、大融合的协同创新实验楼。

(二)指标 体系 “十三五”时期学校战略发展指标:

(1)世界大学排名保持前 400 名;亚洲大学排名保持前 100 名;ESI前 1‰的学科 1 个;国内学科排名前 1%的学科 1 个。

(2)ESI 前 1%的学科 5 个;国内学科排名力争前 10%的学科 3 个。

(3)国内学科排名力争前 20% 的学科 6 个;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 3~5 个。

三、卓越教育支撑 计划 科学把握学科建设内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卓越人才;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实施卓越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勇攀科学高峰;以人才队伍为核心,实施卓越队伍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强校,汇聚智慧,汇聚人才。把国际化贯穿卓越教育全过程,构建卓越教育体系,不断提升一流学科建设的质量和内涵。通过实施三大卓越工程,全面支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一)重点任务 1 . 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立德树人,牢固树立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观,按照“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即以荣誉感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以人生境界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体系、以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体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行业引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一流本科教育、一流研究生教育、一流国际教育构建卓越教育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一流本科教育:围绕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本科人才,依托优势专业重点培养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行业走向“中国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依托行业特色专业重点培养支撑三大行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引领人才,着力培养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以研究性教学、学科交叉融合和全方位信息

化为标志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创新,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创新,以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为标志的教学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名师与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围绕培养未来国际材料学科领军人才,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围绕培养未来行业引领人才,加快培育建设先进制造与信息化国际试点学院;围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创业学院。

(2)

一流研究生教育:围绕“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新成果”的主线,构建以真理和创新为导向的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依托一流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依托特色工程学科培养行业引领人才,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紧密结合三类学科建设项目,以高水平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以重大科技创新领域激发研究生探索精神,以体制机制创新确保研究生学术自由。进一步加强一流研究生生源建设、优质研究生课程建设、高水平公共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全面提升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3)

一流国际教育:围绕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依托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学院;推进特色优势学科走出去,建设高水平海外分校。拓展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大幅提高学生国际协同培养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学生国际协同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推进双语并重的高水平来华留学生特色品牌建设,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教育的规模与来源,进一步改善留学生教育的层次与结构,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面向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继续

教育等为基础,集成学科专业优势和多种教育形式,推进全方位终身教育。. 卓越科技创新工程 面向国际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国际、国家、行业、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凝练重大科技创新方向,规划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跨学科重大科技项目、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基地、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经费、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重大科技奖励、国家创新团队建设的新突破。以卓越科技为基础,全面提升合作共建与社会服务水平。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国际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重点推进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际协同创新平台,组建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团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一批引领国际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抢占未来科技战略制高点,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

(2)

国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重大科学方向、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学工程,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优势科研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一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大科技成果,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3)

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加强与三大行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开展行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推动技术集成和技术转移,全面提升学校服务行业的能力与水平。

(4)

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推进与地方政府及高新企业的合作共建,重点建设地方政府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合研发基地等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智库建设、专利转化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5)

学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以三类学科建设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领域为基础,以三类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为依托,培育跨学科协同研究中心,引导多学科交叉和自由探索,逐级建设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扩充科技创新的活力源泉,激发创新活力,夯实学校科技创新水平逐级提升的基础。. 卓越队伍建设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工作理念,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汇聚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依托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建设,造就具有卓越追求、卓越能力、卓越贡献并全面支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师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新一轮 “15551 ” 人才工 程:大力实施新一轮“15551”人才工程,构建由战略科学家、学科首席教授、产学研合作特聘教授、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教学创新团队及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构成的卓越教育人才支撑队伍体系,突出青年拔尖人才和产学研合作特聘教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2)

教师队伍 “ 四 个能力 ” 建设:依托高水平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突出教授全球招聘、青年拔尖人才国际引进和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紧密结合三类学科建设项目的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建设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按照卓越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推动适应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要求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依托学校与三大行业和区域的合作共建,推进教育教学的行业协同、区域协同、企业协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3)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与:

创新: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以国际化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目标责任制管理、人才队伍分类建设、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为重点,突破人才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一体化的人才体制机制,形成业尽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制度体系。

推进大部门、信息化、高绩效改革,建设适应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管理队伍;探索多元化用人模式,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技能、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

(二)指标 体系 “十三五”时期学校核心发展指标:

(1)“十三五”末期,全日制本科生规模 36000 人左右,研究生规模 16000 人左右,留学生规模 3000 人左右;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培育建设先进制造与信息化国际化试点学院;特色优势专业进入全国专业排名前 10%,淘汰全国高校专业排名后 50%的专业;信息化课程建设达到 1000 门;大学生创业梦工厂 10 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500 个,创新创业人数 5000 人;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人数比例达到 80%;大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或国家发明专利 3000 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 50%,面向三大行业就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 40%;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专业达到 10~15 个;建设高水平学生海外交流基地20~30 个,学生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比例达到 10%~20%;外籍专家授课的国际化课程达到 100 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达到 8~10个,海外办学项目 1~2 个。

(2)到 2020 年,科研经费达到 10~15 亿元,5 年总量达到 45~6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到 200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达到30 项;新增千万级项目 10~15 项;新建国家级基地 2~4 个,力争国家级国防和人文社科基地取得突破;获国家奖 10~15 项,力争国家一等奖取得突破,省部级一等奖 25~30 项;高水平跨学科研究中心 10~15 个;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团队 1~2 个;专利转化达到 15%~20%,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达到 10 亿元;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达到 20 个;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60~80 项;组织召开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60~80 次;新增学校控股/参股上市科技企业 2~4 个。

(3)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才达到 30 人,包括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全球论文高被引科学家等;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人才达到 80~100 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重大专项/重大计划/重点研究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第一完成人等;完成新一轮“15551”人才工程建设,新增战略科学家 10 名、学科首席教授 50 名、产学研合作特聘教授 50 名、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教学创新团队及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50名,青年拔尖人才 100 名;青年教学名师 200 名;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创新团队 15~20 个;面向全球招聘的教授比例达到 20%;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20%;具有 1 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 50%;具有 1 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 50%。

四、现代大学治理计划 依章治校,以大学章程统领学校改革和发展,实施党的建设工程,以特色党建汇聚学校发展的政治优势和发展合力;实施大学治理工程,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学校发展的动力;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以卓越

文化凝聚学校发展的活力。把现代化贯穿大学治理全过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通过实施三大治理工程,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一)重点任务 1 . 党的建设工程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围绕中心抓党建,把党的建设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融为一体,推进大学党建工作的创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特色党建汇聚学校发展的合力,强化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坚持职责及问题导向,健全组织,建强队伍,开展活动,完善制度,落实保障。促进抓主业,抓基层,建队伍,强功能。

(2)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与卓越教育相适应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推进多部门、多领域、多层次协同育人。

(3)

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政治责任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三进”工作,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健康安全。

(4)

思想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核心价值追求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推进大学文化传承创新。

(5)

党风廉政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压紧压实各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大学治理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章程,充分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自主办学。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突破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协同创新理念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学校大局稳定。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通过综合改革构建支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卓越教育制度、大学治理制度、协同保障制度,形成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卓越教育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卓越教育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围绕学校办学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本科生教育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留学生教育改革、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大力推进试点学院建设,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突破教育和科研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2)

大学治理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大学治理制度创新,全面深化保障根本任务完成和学校高效运行的学校治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调整,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推进民主办学。

(3)

协同保障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协同保障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围绕为办学根本任务提供支撑条件的保障性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后勤保障管理改革;完善经费保障与统筹协调机制、学校管理信息化和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及合作共建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协同保障能力。. 大学文化工程 以学校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主线,以文

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塑境。进一步凝聚文脉,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进一步形成优良学风、教风、校风。传承历史文化,学习先进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打造卓越文化。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以文载道:深入开展学校核心价值追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突出文化建设的核心,引领广大师生自觉践行大学理想、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把核心价值追求融入实际工作、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行动。

(2)

以文化人:进一步推进育人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行业特色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打造文化名人、文化著作、文化讲座等反映学校特色、具有影响力的一批文化品牌。

(3)

以文塑境: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校史馆、艺术馆、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加强文化广场、生态景观、建筑景观、馆藏珍品建设,重点建设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和学科特色的陶瓷文化景区,并逐步提升成区域和国家重点文化景区;建设和完善体现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追求的卓越文化标识体系。

(4)

基层文化:依托基层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教育文化、学科专业文化、部门管理文化、后勤服务文化、学生社团文化等,构建与学校特色文化相得益彰的基层文化建设体系。

(二)指标 体系 “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综合保障指标:

(1)实现党建九个方面的全覆盖,包括“师生结对,支部共建”全覆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学生“三项”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全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全覆盖,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学

生帮扶全覆盖,教学科研单位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覆盖,二级教代会制度全覆盖,全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师生、访“三室”全覆盖,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及风险预警机制、廉洁教育全覆盖;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师生满意度 90%以上;处级领导干部年度、任期届满测评好和较好达到 90%以上;力争建成马克思主义重点学院;争创全国精神文明单位。

(2)优化人员结构,构建大部门、信息化、高绩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到 2020 年,教职工总规模 6000 人,其中:教师占 65%,教辅人员占 17%,管理人员占 10%,工勤人员占 8% ;完成综合改革 18 项任务,构建和完善适应卓越教育和现代大学治理的制度体系。

(3)提升图书馆、艺术馆、校史馆、航海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陶瓷文化景观区;建设一流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形成学校独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学校卓越文化标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册”。

五、全面协同保障计划 大力推进全面协同和保障体系建设,建设魅力校园,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条件保障;强化信息化支撑,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信息化保障;加强财经工作,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把信息化贯穿办学全过程,支撑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和办学信息化。通过实施三大保障计划,全面保障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一)重点任务 1 . 魅力校园建设 以校园总体规划为基础,完成南湖校区(南院、北院)、马房山校区

(东院、西院)、余家头校区三大校区的学科布局、基本建设和资源调配。以各学科创新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为基础,结合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校园。依托大学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校园。依托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统筹基建、后勤、安保、工会、体育、审计、统战、医疗、离退休等各方面工作,提升校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打造低碳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和谐校园。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基本完成南湖校区南院(新校园)建设、南湖校区北院(鉴湖校区)大信息学科群基地建设,打造主校区;进一步推进马房山西院材料学科特色校区建设、马房山校区东院汽车机械学科特色校区建设和余家头校区交通学科特色校区建设。

(2)

校园重点基本建设:完成学校“十三五”基本建设立项投资和规模,力争国拨资金、自筹资金、引进社会资金大幅增长。完成南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南湖化生实验楼、材料综合实验大楼、交通协同创新基地、南湖文科综合实验楼、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南湖工科综合实验楼、南湖学生宿舍等重点项目建设。

(3)

魅力校园建设指南:依据校园总体规划和“十三五” 基本建设规划,完成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命名及标识系统、道路交通、线路管网、绿化景观、修购专项、安全保卫、饮食服务、养老服务等细化方案,编制魅力校园建设指南。

(4)

环理工大创新经济圈:对接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武汉市“大学之城”、“创新之城”建设,全面落实与洪山区共建“环理工大创新经济圈”的战略协议,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校园延伸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创新功能,服务卓越教育,服务区域发展。. 信息化支撑 全面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全新要求,以全方位数字化支撑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模式、数字

化办学资源配置模式、数字化决策和管理服务模式。以“互联网+”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创造学校发展全新生态。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建设更加快速、运行稳定可靠的有线无线校园网络,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类信息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支撑环境。

(2)

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推进管理方式变革及其流程再造,建设全新的统一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以自助形式为主的一站式网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3)

信息化教学科研模式: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强化教育全面信息化服务平台与资源建设,建立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和科研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4)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与学校办学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信息化水平并进入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财经保障 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与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相适应的资金预决算规模。围绕三类学科建设项目集中配置资源,有效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效益。突出重点建设任务,确保卓越教育的资源配置,助推卓越人才培养、卓越科技创新、卓越队伍建设。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重民生改善,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财经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资金统筹能力,建设节约型学校。

“十三五”时期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拓宽资金主渠道 :以重大项目为载体,进一步争取国家对学校建设发展资金的更大支持,最大范围争取国家教育经费、科技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以及其他专项经费等;深化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的合作共建,拓宽学校发展资金投入的主渠道。

(2)

开拓资金社会渠道 :加强与三大行业、湖北省和武汉市、广东、浙江、江苏、河北、广西、河南、西藏、江西等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增强学校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服务、贡献和校友为纽带,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金组织以及海内外校友等提供的资助和捐赠,开拓学校发展资金投入的社会渠道。

(3)

培育经济增长点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创办高科技企业,大力促进科技企业上市;加大和加快对闲置资源和未得到有效...

第二篇: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远程教育招生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教育部确定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所试点高校之一。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报考我校网络教育!

招生专业

1、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事务、建筑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2、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法学。

报名条件

凡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备相应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和社会待业青年均可报考。报读高中起点专科的学生,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岁。报读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报名时必须交验经教育部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文凭原件和复印件,年满20周岁。

报名及入学考试

1、报名方式: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两份(A4纸),小2寸蓝底免冠彩色照片8张(免冠、正面、彩色、蓝底)办理报名手续。

2、报名时间:常年招生,参加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自主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录取后即可入学。

3、学制:2.5年。

学习方式

网络教育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武汉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设计原则,确立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网上在线学习和教学辅导”三部分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登录学院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参与网络实时答疑、网上讨论、BBS答疑、邮件答疑和答疑集锦、网上自测练习等方式学习。

录取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视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并审查高中专毕业证书或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入学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由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颁发《录取通知书》,并报教育部进行学籍注册。

学历文凭、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本科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二门课程的全国网络教育统考),成绩合格,由武汉理工大学颁发网络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对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士学位。

第三篇:十三五发展规划

山城镇中心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局的有关指示精神,特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坐落在美丽的红旗山下,始创于1936年,学校占地面积343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按照省颁标准配备各类专用教室,配齐仪器设备,建设了天网、地网,校园网,教学设备日臻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252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38人,专任教师13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88%;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山城镇政府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2、学校制度逐步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初显高效。学校建立了如《山城镇中心校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山城镇中心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山城镇中心校学生量化管理》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可塑性强;行政干部队伍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积极性高。

4、学校秉承七十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书香特色校园、“体艺2+1”特色教育、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三)面临的问题

1、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既关注学科成绩,又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全域化教育综合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教育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

3、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的现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近年来,学校增加了一批新教师。年轻教师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明显缺乏经验,同年级同学科急需有老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另外,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技能学科师资薄弱,专职教师明显不足。

4、学校硬件设施的相对老化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规模,配套的功能室也显得不完善,部分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久,老化陈旧,如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图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分阶段分步骤更新、添置。

5、学校管理方面:(1)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有待更新。(2)学校在德育教育、校本研修、师生发展等方面没有建立起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3)评价体制方面的改革要不断探索。

6、学校校园的周边环境亟待改善:附近居民车辆无序停放,家长接送车辆无处停放,雨天交通拥堵;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等。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发扬学校蜜蜂精神,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发挥梅河口市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梅河口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内涵发展育人 精细管理办校

2、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办学愿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和美

4、学校精神:包容 互融 共荣

5、办学特色:打造书香校园 发展“体艺2+1”特色学校

6、“三风一训”:

校训:修德 启智 健体 育能 校风:和谐 严肃 活泼 励学 教风:博学精业 厚爱育人 学风:善思好问 勤学求新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拓展学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学校的人文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努力扩大教育空间,配置高标准设备,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挖掘优质资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为梅河口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16):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开展学校新一轮创业,严格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中期目标(2016-2018):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远期目标(2018-2020);努力实现学校愿景,这三年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管理示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体艺2+1”特色学校、打造一批省、市、校名教师、骨干教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在:

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做到教学相长,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师德高尚清纯:爱心、公正、尊重、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对工作的尽心,对社会的善心。

教育教学技艺娴熟: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无痕地教育学生,灵活地、巧妙地、游刃有余高效地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能力较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智慧开发者。

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不断学习者、思考者、思想者、研究者。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社会人才,做到基础牢、习惯好、会实践、能创造,使山城镇中心校的学生形象特征鲜明,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幸福快乐。

基础牢: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底蕴、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多方面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网络技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心态、健强的体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习惯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观,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会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协调统一的意识,以各种社团、协会、小组活动为载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本领。

能创造: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创新精神,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1)建设食堂,彻底解决学生分批吃午餐的现象。(2)各种专用室配备齐全达标,设备仪器充足,合理使用,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图书馆调整扩容,建设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创建示范图书馆。(3)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4)建设橡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等运动场地,添置体育运动器材,各种运动设施规范达标。(5)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学校物防技防设施水平,与社区相关部门实现联网,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6)校园文化质量明显提升:书香文化长廊以鲜明的主题展现;前后教学楼各楼层楼道文化氛围浓厚,各配套教室主题鲜明,班级文化布置体现个性。

2、规模与质量:(1)控制学生规模。班级数控制在40班以内,班生数控制在45人以内,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1800人以内。(2)人人接受教育。保证本学区内适龄儿童100%入学接受教育,应届毕业生毕业率100%,评价实行等级制,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99%,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文明,有礼有节,善于与人合作。(3)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与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发展良好;配齐并提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4)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学生体质测试系统,及时监管学生体质情况;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5)校内教育均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每个学生享受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加强师德教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创造条件给予每一个学生均衡地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等。

3、师资水平:(1)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2)学历达标。学历按要求100%达标,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80%以上。(3)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人人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合格,人人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普通话全部达标。普通话人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50%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其中语文老师人人达到二甲,不断鼓励教师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并向更高等级迈进。(5)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搭建多元实践交流平台,让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力求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在本地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6)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晋职与评先评优考核内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形成良好氛围,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子课题,“十三五”期间学校至少完成五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得到推广。(7)进修培训。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老师有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各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力争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每学年人人都有机会外出参加专业进修培训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4、学校管理:(1)班子建设。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勤政廉政,积极进取,服务意识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有专长,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2)制度创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规范科学的制度激励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相关教育法律规定、教育政策要求等,对学校现有“三五制”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与充实,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3)民主管理。坚持服务育人思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监督制度。(4)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更新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健康高效地发展。

5、安全工作:(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健全安全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师生及学校财产安全。(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加强与部队、公安、社区联防队等共建单位联系,多元化地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关注安全动态,切实做好联共联防保安的工作制度,给学校多一分安全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早会、班队会、多媒体视频等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4)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学校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年段组各司其职,全体老师协作负责的安全体系。

6、办学特色。没有课程的支撑,任何办学特色的生命力都不能持久。学校坚持“和而不同”的课程理念,坚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上足上好国家课程。(1)体育教育特色。创建“体艺2+1”特色学校、吉林省武术传统学校,把篮球、足球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三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掌握篮球、足球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验团队合作,提升生命质量。(2)艺术教育特色。依托少年宫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既享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又有机会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每年开展“体育艺术节”,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3)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已按规定建设,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努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它教育的协调发展。(4)书香校园特色。在“书香校园”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1)分工明确,落实工作责任。

校长室负责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章程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处室的日常工作。

德育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安全卫生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教职工队伍建设、师生学习型创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严格实行“三五制”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包保责任制管理,加强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会议制度,坚持安排部署和总结汇报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周例会制。

2、优化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1)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学校中层行政实行“四制”管理,分别为竞争上岗制、民主考核制、任期年限制、责任追究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创先争优、富有战斗力的有机整体。

(2)教师要求刚柔相济。全体教师实行“五制”,即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责任包保制、量化考核制和奖惩激励制。在制度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使教师集体形成自觉遵纪守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民主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让这种柔性的人文自律成为学校刚性管理的补充。

(3)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班主任“八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规意识、公平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校教学工作按“抓六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训、常查、常比、常测;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兴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硬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艺苑色彩。

四、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规划的落实,需要保障机制。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办学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融为一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如果不经常对已有观念进行反思、更新,已有观念往往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与文化自觉。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工会组织,建立教代会制度,发挥其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发挥领导班子的导向、凝聚、指导带头作用,形成团结、协调、勇于改革、务实创新的坚强集体。

2、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发展规范,依法治教。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引导全体教师端正教学行为,引导学校的管理部门端正领导和管理行为,做到建立规范——执行规范——发展规范——超越规范。

3、按需设立,配齐科室。学校要本着“按需设立”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给予各处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

4、重心下移,人本管理。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强化对教师的个案管理,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提供条件、机会和宽松的氛围,创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后勤部门要强化细节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管理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规定。实施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做到购物登记造册,借出登记办理手续。要管好、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发挥其最大效益。全体教职工要强化校产保护管理意识,倡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养成良好习惯,构建节约型学校。学校将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生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经费,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2、安全保障。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制订防范措施,落实上级、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精神,建立应急机制,排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3、资料保障。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齐全,各部门继续负责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数字准确。同时,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文书档案材料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种关系,在“崇德尚礼 笃学求真”核心理念引导下,以“现代”超一流的意识积极促进全面创新,为梅河口市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山城镇中心校 2015年9月

第四篇: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信息工程学院参赛人员名单及项目时间

11月4日 下午

径赛

13:30 教工混合组 4*50抱西瓜接力

4/4 14:00 教工男子组

50米赶猪45下

3/4詹思奇 10/3刘可文 14:00教工男子组

50米赶猪45上

5/5周伟

/7陈适

15:00 教工女子组 50米赶猪 45下

6/43娄平11/3王军

15:30 教工女子组

50米赶猪 45上

3/4 卢珞先 8/1李庆

田赛

13:30 教工女子组

跳远(35下)预决赛

1/7徐俊1/22吴绿

13:30 教工男子组 跳远(35下)

预决赛

1/4刘琛1/16贾良真9 13:30 教工男子组 掷空瓶(40下)预决赛 1/4王晟1/44华剑

13:30 教工男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下)预决赛

4/20 贾良真 4/44张家明

13:30 教工男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下)预决赛 1/7方维 1/38汪阳

13:30 教工混合组 6人集体足球射门 预决赛 1/2 14:10 教工女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下)预决赛

1/4舒小仙 1/24 周嵘

14:10 教工男子组 掷空瓶(40上)预决赛 1/28祁存容 1/4廖传书

14:10

教工男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上)预决赛' 1/20陈玮1/30李方敏

14:20

教工女子组 跳远(35上)预决赛 1/16周嵘 1/25许菲

14:20

教工男子组 原地三级跳远(45下)预决赛 1/7刘可文 1/24曾刚

14:30 教工女子组 掷空瓶(40岁下)

预决赛 1/24王军 1/33娄平

15:00 教工女子组 掷空瓶(40岁上)预决赛

1/25 王林涛 1/46 吴友宇

15:10 教工男子组 跳远(35上)预决赛 1/9阮幼林 1/18 曾刚 15:40 教工女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下)预决赛 1/23 吴绿 1/37吴皓莹

15:40 教工男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上)预决赛 1/7刘金根 1/43 刘皓春

16:20 教工女子组 一分钟投篮(40上)预决赛 1/3舒庆莹 1/12封小钰

16:20 教工女子组 趣味保龄球(40上)预决赛 1/2 韩玲 1/26 范文芳

11月05日上午

径赛

9:30 学生女子组 100米 2/5李瑾 5/4程茹 6/2黄田利 10:00 学生男子组 100米 2/3王晓飞 5/3李思6/1王明明 10:30 教工女子组 100米 2/1郑甜

10:45 教工男子组 100米 2/1 刘琛 5/3王隆元 11:10 学生女子组 1500米 2/5余传飞 3/6谭晓

田赛

9:30 学生男子组 跳远 1/2李高阳

9:30 学生男子组 后抛实心球 1/14余涛 2/11 孙若凡

11月05日下午

径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400米 4/4 万望桃 6/3 雷碎朱 14:35 学生男子组 400米 1/6 陈征 3/8王杨 15:10 学生女子组 4*100米接力 1/3 3/4 15:30 学生男子组 4*100米接力 3/4 15:50 教工混合组 4*100米混合接力 1/2 16:10 学生女子组 4*100米运篮球接力

3/4 16:40 学生男子组 4*100米运篮球接力

3/1

田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跳高

1/27邓国秀

14:00 学生男子组 立定三级跳远 1/17马一博 1/23 李素甫 14:00 学生男子组 掷垒球 1/11马晓 1/26秦臻 2/19 周详

11月6日上午

8:00 学生女子组 200米 2/3李宇晴 5/4杨海霞6/2谭彩霞 8:30 学生男子组 200米 2/6顾瑜均 3/7杨阳 8/5王广博 9:10 学生男子组 3000米 1/38刘果 1/40葛宇翔 9:40 学生女子组 4*400米接力

2/6 10:10 学生男子组 4*400米接力

1/3 10:40 学生混合组 4*25米抱球接力

2/4 11:00 学生女子组 50米手持网球拍颠球 3/1刘飞飞6/2唐洁 11:20 学生男子组 50米手持网球拍颠球 4/1刘刚6/3韩友仁

田赛

08:00 学生女子组 跳远 1/40周华美 1/23丁晨 1/37王苏珍 08:00 学生女子组 掷垒球 1/22牛宗铭 2/16江盼 08:00 学生男子组 跳高

1/21 李高阳 1/42王晓飞

11月06日下午

径赛

14:10 学生女子组 800米 5/1王璐 6/5余传飞

14:40 学生男子组 800米 1/4余涛 3/3 李保平4/5郑国发 15:10 学生混合组 20*60米接力 4/4

田赛

14:00 学生女子组 立定跳远

1/24李晓蕊 2/2万倩雯 2/23刘璐瑶

马房山校区西院分赛区

田赛

13:30 学生女子组 双人排球传垫球

1/6 13:30 学生男子组 垒球投准 1/18陈哲凡 1/27黄宁 13:30 学生男子组 地滚球击弹 1/8钟疏桐 1/28胡勤彪 13:30 学生男子组 双人1分钟跳绳

1/15 13:30 学生男子组 足球绕杆射门 1/3熊华实 1/6曹志强 13:30 学生男子组 单人1分钟双摇跳绳1/3杨江开1/12彭江 13:30 学生男子组 立定十级跨步跳远 1/22曾文超 13:30 学生男子组 集体30秒3分投篮 1/10 13:30 学生混合组 集体定点射门 1/6 13:30 学生女子组 垒球投准 1/22宋佳 1/26卢萌 14:00 学生女子组 地滚球击弹 1/13王紫薇 1/24彭芬芳 14:00 学生女子组 双人1分钟跳绳

1/1信息2

1/17信息2

1/25 信息3 14:00 学生女子组 1分钟踢毽球 1/21许银帆 1/29李亚婷 14:00 学生女子组 单人1分钟双摇跳绳

1/1王晓静 1/29田佩

14:00 学生女子组 跳长绳

1/10 14:00 学生男子组 1分钟足球颠球 1/13赖贵标 1/25陈嘉哲 14:00 学生混合组 集体定点投篮 1/6

第五篇: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灌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决胜时期,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建设‘强富美高’幸福新灌云‛的总体要求,根据《灌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连云港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主要精神,结合《灌云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主要内容,编制《灌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本规划阐明‚十三五‛时期灌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蓝图,是全县教育系统共同的行动计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式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沿海开发为契机,紧紧围绕《灌云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

(一)“十二五”以来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1.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为全县中小学添臵图书300万册、1

电脑8783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291台套;完善信息中心52个;新建专用教室411口,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效益不断彰显。2013年,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2015年,全县有56所中小学校通过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

2.学前教育改革日渐成熟。科学编制了灌云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省、市优质幼儿园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省优质园41所,市优质园38所,基本实现了优质园乡镇全覆盖的目标。加大学前教育教师招引比例,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力度,近年来,我县共招录入编幼儿教师170名。2015年11月份,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3.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以‚六个一样‛为目标,充分利用教育现代化建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机遇,加大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力度,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在县城区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择校问题。2014年,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级验收‛。2015年,在原来基础上,完成教学及教辅用房建设34345平方米,加固校舍90626平方米,修建运动场馆15374平方米,添臵学生生活设施327套,添臵课桌凳4720套、音体美教学器材900组(件),均衡水平进一步提升。

4.高中内涵发展更趋深化。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杨集高中在东城区异地新建,投入2.3亿元,占地240亩,建筑面积7.8 2

万平方米,与南师大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更名‚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加强普通高中星级创建和课程基地建设,南师灌云附中成功创成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形成了灌中、一中、南师灌云附中三所四星级高中齐聚县城,竞相发展的态势。灌中体育课程基地入选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南师灌云附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初步形成,建设水平和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5.素质教育成果不断凸显。体育教育成效显著。在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中,我县代表队连续三年领跑全国,被国家级媒体誉为‚测向梦之队‛。2015年,我县代表江苏省出赛,更是以41金、24银、19铜的骄人战绩载誉而归。在省、市级比赛中田径、篮球项目一直处于前三名。科技教育初露峥嵘。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完善科技教育体系,健全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制度,科技教育成绩初步凸显。在‚首届连云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活动中,鲁河小学获‚摇篮奖‛,学生孟锁荣获‚市长奖‛,在2015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县实验小学等三所学校共获10个一等奖。

6.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立足生态课堂,创建市县课改领航学校,‚生本课堂‛、‚四步四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四二一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成果成效明显。2013年,我县高考本二达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14年高考本二以上达线1573人,在全市本二达线人数下降的情况下,比2013年净增262人,增幅为18.5%。2015年高考,我县在参考人数比2014年减少500人的情况下,本二以上达线人数1728人,3

比2014年增加155人,增长了8.9%,创造了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7.教育现代化内涵稳步提升。立足原有校园网络、‚三通两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发挥设施装备效益。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获国家级奖项83个,省级奖项321个。截止2015年12月18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访客数640833,资源数量:1217816,资源总量:623G,下载量:62934。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118个县区级参评单位之首。

8.师资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开展感动灌云教育‚十佳人物‛评选活动,组织‚师德巡回报告‛、‚师德演讲比赛‛、‚劳模进校园‛等活动,不断用先进精神感染、打造师德师魂。《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专版报道我县教师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组织实施‚三百课程‛‚青蓝课程‛‚361教学能手提升工程‛等培训,近年来,共培养省特级教师7名,市级名师、模范班主任、名校长14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84人。有43项教育教学课题获省规划办公室立项。在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中,有18名教师获省市一等奖。

9.教育社会形象不断提升。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健全‚补、减、助、贷‛四位一体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按省下达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确保应贷尽贷,应补尽补,不让孩子因贫失学。县益海助学中心首创‚政府推动、民间投资、社会参与、养教一体‛孤儿保障模式,成 4

为展示灌云特殊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相继被《新华日报》《商务时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有偿家教、教育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形象。

(二)“十三五”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任重道远。上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县投入近8亿元资金,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但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是以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标准为参考的,需要更充足的财力支撑,而我县目前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中,信息化建设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硬件、软件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尚存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需进一步提升等瓶颈问题,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推进乏力的难题亟需破解,需要规划路线图,确定推进时间进度表。

2.基础教育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义务教育免费和国家‚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县城区将承担大量来自农村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任务,原本就不富余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日显紧缺,特别是城区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规模超大,造成部分学校生均办学指标不达标。教育布局的合理性尚未达到期望的目标与要求,与我县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契合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需在调整教育布局、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新增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公 5

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强力推进校安工程和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切实提升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质量。

3.教育优质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乡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规模不断萎缩,办学条件仍然较差。城区部分学校规模超大、班额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从区域分布来看,‚大学校‛、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城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从学校分布看,优质学校问题最突出,有的学校班额多达70余人。‚大学校‛、大班额问题是困扰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健全,教师的‚县管校聘‛还未落实到位。

4.师资队伍素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与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有距离,与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要求还有距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还有距离。学科及教育领军人才的数量与我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尚不匹配,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与专业水平需进一步优化。目前距离《江苏省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0—2020)》规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仍需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三五”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当前,灌云县正处在重大机遇期、发展突破期和关键攻坚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教 6

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全力以赴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更大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强富美高‛幸福新灌云、实现后发先至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1.‚四个全面‛战略对我县教育提出新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教育必须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增强各类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把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使教育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更加注重‚深化‛,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实践,敢闯敢试。从全面依法治国来看,一方面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教育,培养造就大批法治人才。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必须通过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已成为教育的最强音和关键词。

2.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县教育产生新影响。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教育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在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 7

才培养结构上主动作为、有所作为。教育发展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家长普遍希望有更多优质学校,让孩子‚好上学‛、‚上好学‛。从教育教学改革看,‚互联网+‛重塑教育生态,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带来学习革命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所有这些,都对原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和‚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目标定位,以建设‚强美富高‛幸福新灌云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灌云‚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理念。

1.坚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价值。确立到2018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构建县、乡、校三级监测体系,以框架规范、目标引领与过程监控推动教育现代化工作有序展开,实现教育事业和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实践取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工作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教育转型。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坚持开放性原则,走国际化道路,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领域。科学布局,实现教育事业结构优化与整体协调发展。

3.坚守统筹协调与服务的政府责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科学配臵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同步发展,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激发各类办学主体的活力,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改革教育治理方式,实现教育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进位,建成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知识创新体系健全、开放程度较高的人力资源强县、辐射力强的区域教育中心,迈入人人享有良好教育、人人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型社会。

2.具体目标。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到2020年,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

达到99%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全县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5%左右,受教育年限达12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贫困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残疾儿童等群体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得到充分有效保障,教育均衡度达到上限,教育优质化达到90%以上。

——学校教育内涵更加彰显。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围绕学科素养培育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县域课程改革。开展‚互联网+‛平台建设,普通高中重视网络课程研究,开发引领学生个性发展的MOOCs资源,每校上线课程不少于20种。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切实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健全县、乡(镇)、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十三五‛期间,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80%以上,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90%以上。

——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十三五‛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和教干队伍。幼儿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40%以上、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2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75%以上。建成一支名、特、优骨干教师队伍,在职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总人数突破10人;市级名校长达30人,市名师、学科带头人达300人。到国外接 10

受培训的教师和校长比例达到20%以上。健全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年流动率达到15%,实现所有学校所有学科都有至少1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推进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2018年达成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要求,实现县域教育总体现代化,完成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任务。完善教育现代化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智慧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教育信息化国家达标率不低于90%。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巩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积极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工作,充分发挥幼儿园发展的自主性,促进学前教育积极健康发展。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争取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科及以上学历100%,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比80%以上。继续开展省市优质园创建工作,到2020年,初步建成幼儿园服务区制度,省优质园占比达90%。

2.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城 11

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施‚村小振兴‛计划,在教师配臵、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资金困难学校倾斜。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办学差距。研究并制定出台《灌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条例》。高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县城区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控制热点校的招生规模,有效缓解过度择校现象,积极化解6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留守学生普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至2020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

3.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保持灌云高级中学、灌云第一中学、南师灌云附中三所四星级普通高中齐聚县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加快灌云中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创新灌云中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完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重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灌云中专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4.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灌云县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1所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加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到2020年,灌云中专力争升格为省重点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拓宽职业教育升学渠道,落实中职‚2.5+0.5‛学制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产教融合,发挥行业企业在中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5.积极创设民办教育新机制。‚十三五‛期间,按照调结构、抓内涵、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支持举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保证民办教育办学规模能在一个合理区间内运行。民办学前教育占全县学前教育总数的30%左右,民办小学在校生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10%以内,民办初中在校生占全县初中生总数的5%以内,非学历教育年培训11万人次。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6.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以灌云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教育中心为纽带、以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教育、市民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等,不断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的需求。加强社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社会教育以创建为抓手,以培训为手段,以全民活动学习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建设‚灌云终身 13

学习在线‛并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创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优良学习环境。到2020年,全县50%以上的社区教育中心达到高水平、示范性建设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机制完善、功能齐全、优质高效的社区教育办学系统。建成‚10分钟学习圈‛,全县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60%以上,城镇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数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40%以上。

(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1.创新开展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好党组织、共青团和少先队作用,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小学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初中重点抓好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阶段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德育网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注重德育实效,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成长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打造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心理教育格局。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14

深化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信念,深化‚三养成‛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科学素养教育,营造独立思考、自由创新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增强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到2020年,全县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完成基础建设5000平方米,主题教育馆和探究实验室4个,室外拓展、生活体验训练区2个。

3.深化教学与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大力实施‚释放师生潜能的教育‛,让‚相信师生、解放师生、依靠师生、发展师生‛成为教育教学新追求。深入实施‚选课、走班‛和学科教室建设工程,重点围绕学科文化、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支撑等构建学科教室,落实学生的多样化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继续加强课程开发和课程基地建设工程。通过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选学课程,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搭建师生多元发展平台。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地方课程体系,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青少年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发现、培育机制。

4.加强艺术和体育工作。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加强审美教育,服务学生艺术特长发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 15

炼,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和体育艺术‚2+1‛工程,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教材进课堂,构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测评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加强食品卫生、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教育及防治工作,落实卫生防疫工作报备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教师培养与激励制度。加强教师教育和专业建设,依托省、市师范院校,采取联办、托办等形式,加大对教育人才的培养。做好师范生提前录取工作,鼓励和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依托市级培训品牌项目‚青蓝课程‛、‚千名教师出乡村‛、‚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加强教师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扎实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将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行区域内教师编制总控、岗位总控。

2.实施教师建设系列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平台建设,依托‚青蓝课程‛、‚千名教师出乡村‛等培训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制定实施‚灌云县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启动《灌云县中小学高端教育人才建设规划》。继续做好市‚333工程‛、‚乡村教师领雁计划‛申报工作及县‚361工程‛ 评选工作。继续开展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小学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中小学优秀课评比,开展中小学教师‚教研写‛一体 16

化培训活动,力争形成品牌项目。

3.改革与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执行省定各类学校机构编制标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逐步提高师生比。做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实行教职工岗位聘任制,探索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继续实施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制度,逐步推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完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实行分类聘任、管理和考评。

(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完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智慧教育行动计划》为指导,以‚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抓手,实现教育大数据应用,达到服务于教育管理、服务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建成灌云县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架构先进、服务功能强大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适应、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涵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

2.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启动灌云县智慧校园建设,从机构队伍、人员培训、制度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校园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应用成效六个方面打 17

造灌云智慧校园。全面推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全县教育信息化国家达标率不低于90%。启动课堂同步‚微课‛资源建设工程。以我县‚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全学科,涵盖课堂重点知识微课、任务书、课后练习等组成的资源包,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到2020年,60%的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校园,灌云中专建成省级职业教育‚智慧校园‛示范校。

3.深化“互联网+”教育实践。创新现有课程形式与内容,借助互联网云服务,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共享网络,提供在线与面授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通过‚微课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倡导教师制作并广泛共享优质数字资源。与电信、广电等部门合作,为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模式提供优质资源。搭建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微课程库、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内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帮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到2020年,培养一批智慧教育名师、创新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工程,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试点,基于大数据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推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示范应用。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省市要求,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18

深入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模式,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校行政监事会,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完善校长办学绩效考核办法。职业学校试行校务委员会治理模式。

2.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实行学区制,逐步试行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推进科目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研究出台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中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机制。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

3.改革管理评价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积极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将教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范围。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到2020年创成国家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改变以往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发挥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导向性、诊断性、鉴别性、激励性功能。全面落实加强学校民主制度建设,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健全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义 19

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校长在一所学校连任不超过两届。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切实推进履行‚一岗双责‛。

四、重点工程

(一)区域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工程。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加强统筹指导,加大支持力度,以《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在示范区建设基础上,推广经验,加快全县教育现代化进程,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注重分类指导、分类评价,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到2018年,全县监测评估综合得分达90分,完成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任务。

(二)中小学布局优化工程。调整县城区中小学布局,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城市功能与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不低于5所。主动适应并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需要,流动就业人员以及单独二孩等政策的实施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进一步完善均衡化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点,保证学前教育、中小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做好老城区学校升级改造、新城区学校配套建设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做到小学不出村,初 20

中不出镇,建好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初中。

(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入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完善办学标准监测制度,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师资编制标准、资源配臵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投入4.4亿元,改造、新建校舍20.7万平方米,购臵图书79.2万册、课桌椅(凳)2.5万套、计算机等电化教学设备10000多台(套),到2018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教师配臵、教学设备等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到2020年,所有村小在学校管理、规划布局、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全面达到省办学标准,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

(五)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贯彻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立足县情,制定《灌云县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细则》。实施对象包括县城区以外的城乡结合部学校、镇区学校和乡村学校,重点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纳入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并作为重中之重,将多层次教师发展与乡村教师培养有机结合,把乡村任教经历作为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加大乡村教师流动性,整体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依托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乡村学校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 21

师150名。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加强宏观规划协调和信息服务,培育教育事业的法制秩序、管理秩序,规范教育事业发展秩序,建立法制化的教育事业发展环境。在财政扶持,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采取适度倾斜的优惠政策。实施教育事业负面清单制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推动宣传部门正确引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宣传部门要站在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前列,提供优质、准确、及时的资讯,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二)完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与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督导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妥善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按照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建立目标导向倒逼机制,制定具体的教育事业实施意见和推进方略,落实财税和明确土地等优惠政策,分解落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建立各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分工实施。建立教育事业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部门推进实施的效果进行考评。

(三)强化政策扶持,合理配置资源。教育事业发展督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布局规划和资源优化配臵工作的领导。形成 22

人事、财政、审计、教育、建设、国土、规划、商业、经贸等部门的合力,统筹领导、合理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工作。要为规划实施、资源优化配臵提供有关政策。规划实施、资源优化配臵工作涉及校园搬迁、改造、新建以及校园安全工程的实施,县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在简化办事手续和减免有关经费上予以政策支持,以保证规划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臵工作顺利进行。

(四)落实公共服务,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建立国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2016年全县财政性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2%,以后逐年增加。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要建立城乡统筹、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确保全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省核定的比例,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

(五)引入评价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建立正常的教育机构年检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从源头上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办学监督,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和相应的学校评估制度,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建立学校评估体系。在确定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将指标纳入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综 23

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指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措施。《灌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围绕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组织开展实施评估活动,全面分析检查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本规划根据灌云县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于2017年进行中期评估,形成《<灌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政府审定。2020年,结合灌云县‚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全面评估规划实施情况。

(六)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有序实施。本规划是我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子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举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实施与协调,要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规划的实施进行中期评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情况,主动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教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县委、县政府审议批准。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卓越行动计划(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为重点,不断促进医......

    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医药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到2015年期间,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儿科取得了较大发展。随着儿科病区床位数增多和病房住院环境的改善,收治病人数人......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界岭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学校和谐发展的......

    教师十三五发展规划

    教师十三五发展规划 啜慧颖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特为自己制定2016—2020五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XX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中医院的规划方......

    武汉理工大学精介

    武汉理工大学首先身为理工人,需要告诫各位的是别拿武汉理工跟武大、华工比,想想武汉理工是2000年由组建成的啊,校史十几年而已,而武大华工就不用我说啦,看看那校园里的参天古树就......

    武汉理工大学廉政建设条例

    武汉理工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负的责任,保证上级领导机关和学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