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持设备应用软件的开发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1前言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推出的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是HTC、Motorola、华为等企业多款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平台。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于2011年5月4日发布的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报告显示,Android系统机型继续领跑智能机市场,份额达到35%[1]。
手持设备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是长沙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的限选课,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在过去几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J2ME软件开发,教学没有针对具体的硬件或系统平台,实验课没有配备特定硬件设备,软件仅在模拟器上运行,不适合进行与硬件相关的程序设计。从2010年开始,Google开始与高校合作,帮助中国高校建立起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体系,培养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在此战略的推动下,长沙学院已经于2011年上学年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改为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
2教学方法的实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1)师资培训。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平台越来越丰富,如WindowsCE、Linux、Symbian、BlackBerry、Android、iPhoneOS等。通常,不同的系统平台有不同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Android平台出现的时间不长,因此,目前国内熟练掌握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技术的教师还很少,建议选派具有嵌入式系统和Java编程基础的教师参加培训和课程研讨会,并与先期已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加强交流,课程资料还可以从http://处下载。
2)软件、硬件试验平台的配备。①开发环境:IDE——Eclipse3.3,3.4,3.5,3.6(helios);Eclipseplug-in——ADT1.0或者http://dl-ssl.google.com/android/eclipse/;AndroidSDK;JDK5orJDK6(单独的JRE不可以,必须要有JDK)。②AndroidSDK所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XP(32-bit)orVista(32-or64-bit);MacOSX10.4.8orlater(x86only);Linux(testedonLinuxUbuntuDapperDrake);③智能手机:华为E8500;MotoMilestone。
2.2前期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软件开发的项目教学法实施阶段。在学习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之前,必须让学生对Android平台有宏观上的认知。
1)Android的系统架构。Android是一个开放的软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设备开发功能,从下至上包括4个层次:如图1所示Android的系统架构。
第一层是Linux内核层,包括Linux操作系统及驱动,依赖于Linux2.6内核。
第二层是核心的扩展类库,如SQLite、WebKit、OpenGL等,它们可以通过Java本地调用JNI(JavaNativeInterface)的接口函数实现和上层之间的通信。该层由Android的Java虚拟机Dalvik和基础的Java库为Java运行环境提供Java编程语言核心库的大多数功能。
第三层是包含所有开发所用的SDK类库和某些未公开接口类库的框架层,是整个Android平台核心机制的体现。
第四层是应用层。系统部分应用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都位于该层,两者不尽相同,其中系统应用会用一些隐藏的类,而第三方应用是基于SDK基础上开发。一般Android开发是在SDK基础上用Java编写应用程序,但本机开发程序包NDK提供应用层穿越Java框架层直接和底层包含JNI接口的C/C++库直接通信的方法。
2)Java语言。Android所支持的Java语言是J2SE的子集,而J2ME的功能相对较弱。如果J2ME工程师想转行做Android,那么他要付出的代价比J2SE或J2EE工程师要大得多。最理想的情况是,该课程开设时学生已经具备J2EE的相关知识。
3)Android平台具有的特点:与硬件交互方便,像摄像头、GPS等,对其操作都较简单;具有自己的运行时和虚拟机,以及优秀的内存管理能力;提供丰富的界面控件供开发者使用,允许可视化开发;提供轻量级的进程间通信机制;支持无界面的后台服务类应用程序;支持高效、快速的数据存取。
4)Android应用程序的组成。嵌入式系统是各种资源受限的系统,应用程序的构成方式与基于PC机的应用程序有很大的不同。Android应用程序主要由4部分组成:活动(Activity),一个活动就是手机屏幕的一屏;意图(Intent),一个意图就是一次对将要执行的操作的抽象描述;服务(Service),一个服务就是一个没有界面、后台运行的程序,如音乐播放器;内容提供者(ContentProvider),是封装在自定义API中的一组数据,可以读取该数据和向API中写入数据。例如,Google为联系人程序提供一个内容提供者,任何需要使用联系人信息的应用程序都可共享其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
5)独特的编程风格:用户体验至上原则。与其他应用程序开发相比,对于智能手机软件,用户体验凌驾于技术之上,优秀的用户体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同类软件,在互联网上的软件下载排行中,下载量最大的,一定是让用户用着感觉最舒服的,哪怕它的功能并不比其他的产品出色。对于不同的触摸屏的技术,相应的屏幕界面的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于电阻式触摸屏,通常会用笔尖或指甲来点击图标,那么界面的图标稍小、排列紧密可以容忍;而对于电容式触摸屏,用户更习惯使用指腹而非指甲点击屏幕,这就要求界面图标布局不太密、图标较大,这样不一定好看,但是好用。
在学生具备以上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能力。
2.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在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中共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感受类型是“听”时,记忆保持率为20%;当感受类型是“看”时,记忆保持率为30%;当感受类型是“听+看”时,记忆保持率为50%;当感受类型是“亲身实践”时,记忆保持率为90%[3]。
可选用以下几个案例程序作为教学项目:RSS阅读器、豆瓣网客户端、在线音乐播放器、手机短信查看软件、个人移动地图。项目选取的原则是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难度适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师生共同参与。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7个步骤: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
明确任务:教师指定教学项目,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要练习哪方面的技能。
获取信息: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查阅以获取有关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答疑解惑。
制定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分组要注意基础好和基础一般学生的合理搭配,以便学生互相学习和项目的按时完成。
做出决定:各小组制定计划、提出方案,由全班讨论,教师适时评判,确立本项目的最佳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将大项目分成几个模块分别实现。项目实施时,教师在理论课上做示范,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在实验课上,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指导。学生按计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具体地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过程检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己检查工作过程、结果,出现问题时请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项目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学生亲身经历从项目规划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过程,就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2.4教学效果的评价
考核方法以项目为主,体现能力培养特色。考核方式分为标准考核和加分两种方法。标准考核通过者或免试资格获得者即达到该课程的考核要求并获得响应学分。标准考核为全面考核方式,总分值为100分,其中理论考试40分,项目完成情况60分。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着重考核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开发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和完成工作量的情况,获得不同的分数。本课程鼓励学生独立或组队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在国内外相关竞赛中的获奖者都可以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视获奖情况酌情加分,省级以上相关竞赛的获奖者即可得到本课程的满分成绩。
3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该教学方法后,大多数学生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紧接着还安排与该课程配合的课程设计培养环节,使学生基本具备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能力。目前,国内熟悉该开发技术的人才还十分有限,企业对相关技术人才需求却不断增加,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已在沿海地区从事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工作,待遇较好,这样将更加激发下一届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晓明.Android智能机一季度全球份额升至35%[EB/OL].[2]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72-76
[3]刘卫珍.项目教学法[EB/OL].[4]靳岩,姚尚朗.Google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第二篇: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构建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
一、项目背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传承了09年一号文件“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宗旨的基础上,又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围绕“三农”工作重点提出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与“三农”关系密切,农资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稳定农村社会、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工作,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行为,构建快速、实时、高效的农资管理应用网络体系和方便、快捷、丰富的农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资监管信息服务新模式,是深入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规范农村市场,促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有力举措。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资商品流通市场的繁荣,公众对农资监督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应变能力、案件处理能力和监管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现场执法纸本记录或者增加工作人员仍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网络,实现执法过程移动化、综合监管高效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提高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监管工作的准确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减少认为因素对监督执法的干扰,保证监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基于农资监管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创新集成应用无线通讯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监管人员在监管执法过程中能实时与监管服务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交互,建立移动办公平台,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实现监管执法信息的公共服务功能,建立信息查询与推送平台,为农资企业提供监管执法信息、企业管理培训、市场管理指导等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信用监管信息检索查询和投诉举报服务,构建农资市场的“监管执法+信息服务”的长效监管新模式,改善执法手段,提高农资监管基层人员执法办案能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现状分析
(一)农资监管的业务内容
农资监管是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种苗、农膜等八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经营进行行 1 政管理和监督执法。
农资监管的主要业务有:
1、行政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农业、质检和工商等农资监管部门要依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以及营业知道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资质审查,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的要依法查处,对已经丧失相关资质条件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对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报请当地政府部门依法取缔。
2、市场抽检巡查,规范经营行为。农资监管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眼里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违法生产销售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同时严格农药、兽药等农资广告的审查,规范农资产品的标签、使用说明和广告宣传,既要保证农资产品外包装上有生产日期、生产地、有效期限、详细的产品说明等内容,还要加强农资广告的监测检查和对虚假宣传的责任追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3、农资质量监测,强化监督检查。农资监管部门要将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完善农资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重点监测农资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质量问题,形成质量监测工作报表。
4、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诚信建设。农资监管部门要完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库,根据监督执法结果、市场主体资格审查情况、生产经营过程的质量监测报告、违法行为记录、消费者投诉状况、公众评价等信息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对信誉好的企业予以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严重失信企业重点监控,开展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5、监管部门协作,严惩违法行为。农资监管涉及到工商、质检、公安、供销社和农业执法部门的业务,工商部门严格生产经营企业的等级注册,质检部门严格生产环节的农资产品质量监测,供销社、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流通市场的监管,规范企业市场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参与处理重大农资案件,这些部门的分工协作和信息交流才能有效实现农资封闭监管,并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并处理重大农资案件,维护消费者权益。
6、监管模式创新,突出服务内涵。基层农资监管人员需要提高执法能力,改善执法手段,通过手持设备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资格和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并将监管信息和质量监测信息通过农资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对外发布,推介发布良好信用企业和产品,提供农资消费参考和农资技术推广,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培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依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台帐、销售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创新农资流通供应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投诉举报服务,建立开放式多渠道手机假劣农资投诉举报信息,将监管执法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创新农资监管新模式。
(二)手持设备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持设备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在物流、政务、商务、执法等行业等到广泛应用。手持设备即为便携的计算设备,具有人机界面,能进行信息记录查询,具有数据存储及计算能力,能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常见的手持设备有PDA、手机、智能手机、条码数据采集器、手持IC卡识别终端、手持指纹采集终端、抄表机等。
目前,常用的手持设备除具有基本功能外,在不同的行业应用上集成了不同的技术,实现不同的终端功能,主要有:条码扫描识读,可以读取一维/二维条码信息;IC卡(射频卡)读写,可以读取射频卡;GSM/GPRS/CDMA无线通讯,可以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的方式与数据库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和短信语音通讯;GPS定位,应用移动设备提供电子地图和地理位置定位服务;扩展功能包括蓝牙通讯、串并口传输和手写识别等功能。
(三)农资监管的信息化需求
农资监管业务量大,涉及部门多,监管执法的高效操作、数据查询的快速响应以及部门业务的协同配合是当前农资监管的重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融合将助力农资监管业务的效率升级。
1、监管执法的业务需求
农资监管人员现场执法工作量大,采集数据繁琐,历史数据信息查询不方便,需要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改善执法手段,实现执法终端和监管部门中心服务器的实时通讯连接,实时查询和传输监管数据,提高现场执法的业务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2、监管数据的采集需求
农资监管会产生大量的监管执法和质量监测的数据,传统的手写记录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监管业务的信息采集需求,需要集成移动手持设备,构建信息记录和监管查询的信息采集模式以及实时、快速、高通量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农资监管执法端与数据处理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和查询访问。手持设备要集成GPS/GPRS模块,可以实现数据传输、语音通讯和监管定位。
3、监管信息的服务需求
农资监管人员通过手持设备将监管执法、案件处理、行政处罚、公众反映等信息汇总到监管部门的农资监管管理应用平台上,这些监管数据在统计分析之后形成相应的监管信息数据库,为实现监管数据与消费者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连接沟通,为消费者和农资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和规范管理等公共服务,需要搭建面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资消费者的以农资监管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信息交流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传播,畅通举报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设计方案
(一)总体目标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针对农资移动执法人员现场办公信息录入查询和数据采集的需求,将手持设备、无线传输网络和监管系统平台有机结合,构建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将监管平台的数据业务监管工作延伸到移动终端上,实现农资监管市场的移动执法,方便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查询农资生产经营者的行政许可、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年审注册等历史信息,现场采集质量抽检、监管执法的数据,提高执法业务办理的效率,有力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依托执法终端执法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的提高,围绕农资监管的数据汇总上报、案件处理、投诉举报、政务公开、业务协同、信息发布等业务流程,搭建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建立部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农资监管数据库群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部级、省级和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资监管辅助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实现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指导,建立实时的信息汇交和高效的业务协调机制,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针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农资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搭建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网站和农资信息网,为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内容充实、信息可靠、服务高效、个性定制的信息检索查询服务,推动政务公开,树立农资监管部门新形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新模式。
(二)设计方案
1、总体架构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由三部分组成,面向基层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的农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面向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和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基于“移动执法”+“管理决策”+“信息推送”的农资管理与信息服务新模式,整合现场执法、质量监控、信息传送、数据汇总、案件处理、信用监管、决策分析、数据汇交、业务协同、农资打假、投诉举报、公共服务、个性定制、信息推拉等内容,实现监管执法的移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平台管理的合理化、共享化和协同化,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网络化,构建农资管理和应用业务的平台化、人性化、和高效化,提高基层农资管理人员执法业务能力,增强政府部门对农资信息的掌握和管理决策分析能力,满足农资企业行政业务办理和消费者信息服务的多种需求。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基于农资监管数据报送端和GPRS/GPS/CDMA/3G网络将现场执法的工作人员的手持移动设备与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平台连接起来,满足数据上传报送和信息下载查询的要求,实现农资监管的移动执法;基于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端和GPRS/CDMA/Internet/数字有线/电信网络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服务需求。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移动执法信息传输3G数据汇交 决策分析信息定制推送服务Internet政务公开手提笔记本手持PDAGPRSGPSCDMA农资监管数据报送端质量监测信用监管数据汇交案件处理决策分析信息服务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端电脑数字有线电视电信网络电话GPRSCDMA智能手机智能手机
图1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总体设计图
2、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
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围绕农资监管执法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以现场执法、数据报送为核心,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实现移动执法办公,更新监督执法模式,提高农资监管能力和业务效率。
现场执法监管中心信息处理系统执法网络系统数据上传手提笔记本执法人员GPRS/CDMA无线数据服务器息查询屏幕显示内网数据服务器执法人员手持PDA证照信领导智能手机执法人员蓝牙USB处罚单位/个人罚单打印缴纳罚款银行系统罚款缴纳确认信息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便携打印机
图2
农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总体设计图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对农资市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执法时,通过手持设备与监管中心服务器实时通讯,对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查询,了解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使用期限、经营范围等相关信息,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销售过期、失效、违禁农资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记录每日执法监管数据上传到监管中心服务器供领导层统计决策参考,被罚单位和个人持罚款单到银行缴纳罚款,银行收取罚款后会经过监管中心信息人员确认罚款缴纳,并作相应记录。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总体设计见图2.移动执法办公平台融合移动通信技术、手持终端信息采集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农资移动监管执法办公业务网络,以手提笔记本/PDA/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为载体,结合嵌入式软件,以一线执法监管现场为综合业务信息的数据采集点和使用汇集点,创新跨业务、跨部门联动的农资监管执法新模式。依据农资监管现场执法和决策分析的业务需求,结合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手持设备,设计了现场执法、质量监测、案件处理、信息查询、调度指挥、考核监督等6大功能,构建了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的功能结构体系(图3)。
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现场执法质量监测案件处理信息查询调度指挥考核监督市场巡查信用监管产品监管生产监测质量抽查溯源处理案件登记案件上报案件审批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历史记录调动指挥业务协作执法支援警员信息工作日志绩效考核图3
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功能结构图
(1)现场执法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持手持设备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证明,营业执照,农资市场的经营规范条件和农资产品的质量,广告/标签的说明规范以及经营者的经营方式等进行监管执法,并对所采集的企业、市场所在地进行GPS定位,采集生成相应的农资监管执法信息,通过GPRS/3G传输到监管中心服务器上,供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和领导查看和统计决策。
(2)质量监测
基层农资监管执法人员要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检测,要对流通市场上的农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对于问题产品要根据原料购买记录和台帐记录进行溯源处理,寻找质量安全问题的源头所在。对于出现质量问题或违法经营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具处罚 单进行行政处罚。
(3)案件处理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要将所遇到的农资案件的详细情况录入手持设备,包括案件类型、发生过程、处理结果、日期、责任人、监管人员等信息,并进行现场照相、摄像或录音取证,以作为案件处理的依据,并将案件上报到中心监管系统,进入案件审批备案。
(4)信息查询
在移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手持设备输入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或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码等信息,系统将自动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连接监管中心服务器,下载相应的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以及监管执法的历史记录,以便于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提高工作效率。
(5)调度指挥
现场执法人员要接受监管中心做出的区域监管调度、集中监管执法支援和部门监管业务联动的指挥调度安排,实现移动监管的快速集中处理和合理调配。
(6)考核监督
监管执法人员在每次执法前都需要输入自己的工作证号,记录每日的监管执法内容,以作为对监管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
3、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以全国各级农资监管主管部门的农资监管业务、数据汇交和信息服务为核心,基于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信息采集,研究农资监管业务和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区域农资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部级、省级和市县级的三级农资行政监管体系,实现各级农资监管主管部门的监管执法数据的上报汇总,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各类报表和趋势分析,为农资产业的规范发展和全国农资监管工作及农资质量安全预警处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建成面向各级农资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政务报送、案件上报、数据汇交、决策指导和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并将统计整理后的监管信息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短信等多种方式个性定制,对外信息推送,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读物需求。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包括部级、省级和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基层移动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管数据通过手持设备传输到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上,主要包括监督执法数据、质量监测数据、案件处理数据、违法处理数据、GPS定位数据、日常工作记录、调度指挥数据等,市县农资监管部门为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提供信息查 询服务,并通过政务报送、案件上传等向省级农资监管部门传送监管数据,并接受来自省级农资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工作指导,省级农资监管部门汇总来自市县的农资监管执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全省的农资监管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监管数据上传到部级子平台,部级子平台汇总来自全国的监管业务报表、农资案件处理信息以及监管执法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全国的农资监管工作情况和工作形势,突出全国农资监管工作重点,实现不同平台、不同农资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部级和省级子平台将整理后的企业监管信息、产品检测信息、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农资消费指导等信息通过农资信息网个性定制、短信平台新系统送、电话电视多媒体传播对外提供信息服务。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总体设计见图4.政策法规参考系统农资信用管理系统行政监管执法系统农资质量监测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案件上报处理系统投诉举报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业务协调处理系统部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业务实现行政管理信息服务数据上传案件上报政务公开信息管理监督执法决策分析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农资信息网个性定制信息发布信息反馈平台系统组成短信平台信息推送省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行政管理信息服务数据上传案件上报政务公开信息管理监督执法决策分析行政监督决策指导系统支持电话、电视多媒体传播市县农资管理决策分子平台行政管理信息查询政务审查案件处理监督执法业务协同数据上传信息查询移动执法办公平台 图4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总体设计图
基于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业务流程,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包括政策法规参考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行政监管执法系统、农资信用管理系统、农资质量监测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案件处理上报系统、投诉举报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和业务协调处理系统在部级和省级平台实现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为农资监管工作的开展做辅助决策和工作指导。
(1)政策法规参考系统
农资监管执法和决策分析需要依据相应的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进行,政策法规参考系统提供相应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的查询参考,并及时更新和替换失效或不实用的政策法规。
(2)企业信息查询系统 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农资监管工作所涉及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企业名录、生产经营许可证等信息的查询服务,为农资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历史监管数据支持。
(3)行政监管执法系统
包括资企业主体资格审查、产品质量抽检、产品标签和广告审查和对监管执法人员的工作考核监督,数据来源基于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的信息采集。
(4)农资信用管理系统
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资经营市场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征集信用数据,结合监管执法和消费者信息反馈,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
(5)农资质量监测信息
监测农资企业的农资产品生产过程和投入品使用情况,抽检流通市场的农资产品质量,建立农资质量监测档案。
(6)政务信息报送系统
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要汇总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管数据和工作日志报送到省级子平台,省级子平台汇总省内各市县子平台的监管业务数据报送到部级子平台上,三级子平台通过政务信息报送实现数据汇交和信息交流。
(7)案件处理上报系统
现场执法人员记录案件发生和处理的详细情况,传送到市县级子平台上,市县级子平台整理案件后向省级子平台上报,省级子平台汇总这些来自市县的农资案件,进行审查整理后向部级平台上报备案。
(8)投诉举报管理系统
子平台通过网站、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为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投诉举报服务,方便农资企业反映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失当,或消费者反映农资质量问题,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为监管工作做辅助决策。
(9)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部级和省级子平台汇总报送的农资监管执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全国和本省的农资监管工作做出决策指导,并将企业监管信息、质量监测信息、信用分类监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农资消费指导等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和个性定制,营造农资打假的良好社会氛围。
(10)业务协调处理系统
农资监管工作业务量大,涉及不同部门的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联合执法可以提 高监管执法的工作效率,强化部门协作能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
4、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农资监管执法基础数据和决策分析数据,通过部级、省级农资监管信息网和农资专业信息网组成的网站群、短信平台、呼叫中心和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对外发布,提供信息检索查询服务,农资企业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RSS订制、在线连接、邮件沟通、手机短信沟通、电话语音咨询等多种方式与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沟通渠道,进行信息注册定制,平台的信息人员将根据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特定要求,对农资监管和决策分析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后,定期或在适当的时候传递到需求用户的电话、手机、电视或电脑上,此外,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还提供信息发布方式,接受来自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供求和生产需求信息,以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多种信息需求,拓宽农资管理应用的方式和渠道。
检索查询政策法规数据库信息记录监管执法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产品信息数据库案件处理数据库质量监测数据库信用评价数据库投诉举报数据库决策指导数据库农资供求数据库筛选分类呼叫中心处理反馈中国农药信息网中国兽药信息网中国农垦信息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举报咨询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信息发布中国种业信息网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中国种植业信息网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中国肥料信息网检索查询信息反馈农业部渔业网农资监管信息网数据输出个性定制视频输出信息推送短信平台个性定制信息推送图5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图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基于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监管执法与决策分析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网站群和短信平台是对外信息服务的三条渠道,满足不同条件用户的不同需求,其总体设计图见图5。
四、项目总结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从移动农资监管执法办公出发,现场采集农资监管 10 执法数据,汇总到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建立数据库,再通过农资信息网站群、电话、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微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定制的信息推送服务,从而构建了面向基层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面向农资监管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和面向农资企业/消费者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从监管执法到信息服务的农资监管完整闭环,结合现代通讯技术、终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共享和交换技术、信息推送技术、个性定制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执法业务效能,强化农资监管数据决策分析能力,丰富信息服务方式,将农资监管从单一的监管执法转向“移动执法”、“决策分析”和“信息推送”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拓宽农资监管业务主渠道,在监督执法的同时,加强对农资企业和农民的服务指导和信息服务,构建农资诚信体系,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第三篇: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技师学院展示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师 王强
摘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高级技校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我院展示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的探讨,提出适合民办高级技工学校展示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即市场导向教育观。并结合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学生实际提出了市场导向教育的具体做法,分析了贯彻市场导向教育观的课堂教学方式两年多来所取得效果,旨在探寻一条不同以往教学方式的有特色的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路子。
关键词:教学方式;市场导向教育;民办高级技校;展示设计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作为民办院校的一名一线教师,我对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展示设计专业人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互不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进入学校之后,高级技校学生学习有自身的特点。(1)广博性。进入学校后,技校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技校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技校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校校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技校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技校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高级技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1 ] 最后,展示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专业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展示设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绘图能力、设计工程业务能力与设计方案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会展设计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广告展示设计创意策划、设计方案效果图施工图绘制、会展现场施工管理和营销推广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任何一个展示设计工程都需要一个团队去共同完成。
二、市场导向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技校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展示设计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及设计方案的实际绘图能力,我们提出了市场导向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把学转化为以实际设计公司展示设计方案具体工作为内容,以实际企业招聘需求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及市场实际需求性。
(一)以实践为主心,以市场为导向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展示设计企业公司的具体工作模式及所以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技能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思维。如“3Dsmax软件绘图”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及展示一些成品设计效果图方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先思索这门课程和展示设计专业有什么关系?这门课程与以后自己在展示设计公司求职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就清楚的意识到学好这门课与自己将来毕业求职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在讲到3Dsmax中Vray插件渲染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设计方案的效果图成品。其中一部分是利用普通默认渲染器渲染的普通效果图,另一部分是利用Vray插件渲染的设计效果图,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认识制作效果好的那部分图。以及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一部同学扮演企业招聘管理者,另一部分同学分别持普通效果图和利用Vray插件渲染的效果图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深刻的了解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这门课程学好了就能找到好工作,学不好就会被招聘企业拒之门外。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设计方案效果图陈述的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小结。又如“设计制图”课的教学,教师利用模拟展示设计工程实际施工图绘制任务,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讲解制图标准。让学生把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大家同共给他提出其图纸绘制的不标准的地方。根据经验,设计制图的专业的绘制,必需要掌握专业的制图标准,和仔细细心的绘制。多半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所绘制出来的图纸,几乎没有一张标准的,很可能没有一根线是标准的。[ 2 ]
学生通过自己多动手画,相互之间进行作业评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展示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图标准绘制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际企业任务化教学比如:在教授“设计概论”、“展示设计综合”课程时,授课教师与众多会展设计公司联系,安排学生去公司观摩,并邀请公司设计师企业专家就展示设计行业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强 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项目方案设计制作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创意图,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在制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设计案例图纸及方案。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是与今后的工作环境与模式接轨的。[ 3 ](三)以学习方法为中心,以学习技能为目标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让学生把课外这一部分较长的时间用到学习上来,用来思考学习上来。整个围绕学习方法传授的教学思路来展开教学。以学习具体技能的增长和任务的完成,来检验这门课程是否成功,学生是否学到知识。
三、结果分析
开展“市场导向教育方式研究”两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 市场导向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市场导向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多讲解企业实际的工作模式及工作任务。
(二)学生从苦学转变到乐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睡觉也多。由于市场导向教育体现了以企业就业为本,以学生为本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所以,他们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创新意识强,维特别活跃,学习效率高。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他们欢迎新的教
学方法,例如企业实际设计方案制作任务在教学中的使用。
(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以教为主,强调学生接受知识,视学生为容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记忆,忽视创新。市场导向教育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运用源流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去探究、去品味、去熏陶、去感悟,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市场导向教育尊重了学习的目的与结果,尊重了学生、尊重了学习天性,创设了自由空间,学生创新灵感较强。
市场导向理念下的教育,回归了技能目标化的本体,把教育和人的工作求职发展联系起来, 教育尊重了学习的真实具体化目标,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实践证明: 市场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普遍达到我要学的境界。市场导向教育树立了“要找好工作,就要好学习”的理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理解知识层次深、感悟大,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了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 1 ]王 佩.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R ].西安: ,西安欧亚学院国贸教研室, 2008.[ 2 ]尹书倩.《展示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7 [ 3 ]毛军权.《会展文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7
第四篇:酒吧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一、在《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形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二)是激发《酒吧经营管理》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酒吧经营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重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计的,对于培养熟悉酒店各项主要业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酒店酒吧服务岗位需求数量有限,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学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实战演练机会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酒吧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不扎实,技能不娴熟,《酒吧经营管理》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激发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三)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当前酒店人才市场最紧缺的是专业类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酒店企业中、高级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就业薪酬、福利待遇等也远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但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持续走低。
二、《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也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那么《酒吧经营管理》如何融入创业教育呢?我认为策略如下:
(一)以任务为驱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专业能力结构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酒吧经营管理》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设置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往往由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两大部分构成。然而,当课程缺乏必要的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的实践条件,没有了真刀真枪的实战,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定了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很难全面实现。
(二)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应变是创业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能力之一,而市场是始终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就要用市场的眼光衡量课程教学的成果,因此在课程的项目实践考核评价中,需要引入企业的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专业人士对学生的项目策划案等学习作品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考虑把优胜作品或方案纳入合作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用市场的反映去检验课程学习的成果。
(三)开发第二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将课程培养
体系作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实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评选创业之星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希望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然而遗憾的是,在“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上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心态调查”的选题“假如你即将毕业,你有何打算”中,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学生数竟然为零,与其他专业相去甚远,与当前大众创业的局面也格格不入。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在专业领域内创业的认知是一方面原因,但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当前的这种良好氛围,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创业讲座,夯实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专业教研室也可以要求本专业的创业典型学生回校开设讲座,向在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享创业的心路历程,以自身的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作者:黄新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蕾,胡善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6):29-33.[2]任泽中.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风险规避[J].教育与职业,2015(6):79-81.
第五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机械制造;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技术学科,它既不同于基础课程,又不同于专业课程,更接近操作技能的理论化。本课程内容涉及到热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工艺(车削、刨削、钻削、铣削及齿面加工等)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三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尽管内容庞杂,知识点很多,但可以用一线、两段、三重点、五要求来概括:
“一线”是指整个课程内容贯穿着从毛坯制造到加工成产品的一条主线,这与实际生产的工艺路线一致。用这样一条线来引导学生学习就使知识有了系统性。
“两段”是指产品的制造过程可分为毛坯制造与机械加工两个阶段。在一般工厂或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热加工”及“冷加工”。热加工的主要基础理论是“铁—碳平衡图”,而冷加工的基础理论则是“金属切削原理”。
“三重点”是学生学习必须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其一是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与热处理方法。二是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等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毛坯制造工艺性的初步能力。三是领会并掌握机械零件的各种常用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原理与生产特点,以及加工所用设备、工卡量具的工作原理与安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五要求”是如下几点:(一)了解毛坯制造及零件切削的主要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二)了解各种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和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三)掌握选择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方式方法的基础知识;(四)对常见典型零件能合理确定其加工工艺过程;(五)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分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难看出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因此,电大教师要教好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就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实践经验少,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惟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并且对于每一章中的“精髓”没能很好地把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改革
(一)通过直观教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外省市的城镇和农村,在过去的在校学习中,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不了解生产中的机床设备和操作要点。如果按照过去的教育模式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渐渐的就会所学课程失去兴趣,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或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观看,及时地通过生产现场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内容,分块打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把十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起,分为冷加工、热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打包”,既为应知理论包、应会技能包、能力应用考核包;应知理论包,就是以够用为度,以机械加工部分为例,在教学中把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中所用到的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内容、运动形式、刀具、夹具的形式作以详细介绍并进行认真对比,掌握特点,使之有效地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应会技能包,就是突出技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易跳槽),企业生产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到生产现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以车削加工练习为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其它类型机床切削方法的模拟练习。通过对比练习,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能力应用考核包,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例让学生找出设备事故原因、产品质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材的相应处理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机械制造工艺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面。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因为一个好的钳工,不仅要对钳加工的教学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对常用的通用机床也应有一些了解和掌握。另外在机械加工和钳加工中所采用的刀具不同,运动形式不同,在授课时都进行相应的比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四)通过开放型习题教学,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同其它学科不同,虽然章节很多,知识面很广,但计算题数量很少。如果始终采用讲解——观看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每个部分的内容结束后,上一次开放型习题课,通过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传统的习题课就是老师按照例题的形式改几个数、换个问法,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熟练的掌握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我通过多年的探索,有一定的收效,就是全学期只上三次开放型习题课(在每个部分完成后进行)。因为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通过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需求和兴趣。在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完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部分)后,组织学生对毛坯的制造方法做一总结归纳:铸造——适合生产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外形和内腔的零件毛坯;锻造——适合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结构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焊接——适合生产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中空的零件毛坯。在讲解完热加工部分后,再做一次总结归纳。例如,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在回转体上加工孔,用车削(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磨孔);在非回转体上加工孔,可以用钻孔、扩孔、铰孔、插孔、拉孔、镗孔、铣孔。加工方法不同、加工精度有差异、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不同、加工成本相差很大等等。通过加工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全面的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从而确定出符合经济加工精度的加工方案。
(五)提升自身素质,做合格的双师型人才
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作为改革前沿的教师,必须全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源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尚德香.机械制造工艺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12.[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1.4.[3]周德检等.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