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精选五篇]

时间:2020-10-04 12: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CH/T XXXX— 201×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CH/T XXXX—201X

I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 3.2 地理信息数据............................................................................................................................................1 3.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 3.4 地理空间框架............................................................................................................................................1 3.5 多粒度空间信息........................................................................................................................................1 3.6 多源灾情信息............................................................................................................................................2 3.7 专题灾情数据............................................................................................................................................2 3.8 地理实体数据............................................................................................................................................2 3.9 地图数据....................................................................................................................................................2 3.10 三维数据..................................................................................................................................................2 3.11 非空间信息数据......................................................................................................................................2 4 总则...............................................................................................................................................................2 4.1 整合原则....................................................................................................................................................2 4.2 产品要求....................................................................................................................................................2 4.3 参照系........................................................................................................................................................3 5 数据整合内容和结构...................................................................................................................................3 5.1 内容............................................................................................................................................................3 5.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3 5.1.2 专题灾情数据.........................................................................................................................................4 5.1.3 专题产品数据服务.................................................................................................................................4 5.2 结构............................................................................................................................................................4 5.2.1 灾害环境空间信息整合..........................................................................................................................4 5.2.2 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流程..........................................................................................................................5 5.2.3 多态信息融合..........................................................................................................................................5 5.2.4 多融合数据验证分析..............................................................................................................................5 5.3 成果分级....................................................................................................................................................5 6 数据整合处理规则.......................................................................................................................................5 6.1 灾情信息与地理实体高精度匹配映射关联............................................................................................6 6.2 顾及语义关系的多态灾情信息深度集成................................................................................................6 6.3 多模态时空信息的高精度融合................................................................................................................7

CH/T XXXX—201X

II

6.4 室内外灾情环境信息一体化整合............................................................................................................8 7 数据质量.......................................................................................................................................................9 7.1 质量检测....................................................................................................................................................9 7.2 质量要求....................................................................................................................................................9 8 成果标识.......................................................................................................................................................9 9 产品提交与归档.........................................................................................................................................10 参考文献.........................................................................................................................................................11

CH/T XXXX—201X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测高科(北京)测绘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纪平、范荣双、徐胜华、郑君、朱秀丽、鲍文博、郑晓霞

CH/T XXXX—201X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类应急数据应用产品中灾害应急数据整合产品的数据结构和内容、数据整合处理、数据质量、成果标识及产品提交等。

本标准适用于多类应急数据应用产品中灾害时空数据整合产品的制作与应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测与验收 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3.2 地理信息数据 反映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信息的数据。

3.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3.4 地理空间框架 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结构。

3.5 多粒度空间信息 多源灾情信息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多源监测数据、现场影像及地理数据;国家、省市、城市、县、街道、室内等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多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

CH/T XXXX—201X

3.6 多源灾情信息 多源灾情信息指的是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城镇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不同灾害。

3.7 专题灾情数据 从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城镇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不同灾害类型中选取不同灾情数据类型进行时空整合后的数据。

3.8 地理实体数据 在数字线划图数据基础上经面向对象的数据重组和模型重构形成的可挂接社会经济和自然信息的数据。

3.9 地图数据 包括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经过符号化处理和图面整饰后形成的地图,以及在此基础上经提取、整合和扩充形成的政务电子地图和公众电子地图,建立了地理实体数据与空间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形成的数据。

3.10 三维数据 在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地名地址数据集成表达的基础上,生成的三维信息数据,可扩充各类政府、企业或公众的兴趣信息形成的数据。

3.11 非空间信息数据 在灾情信息集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成的具有空间信息分布的人口、经济等非空间信息数据集合。总则 4.1 整合原则 在应急数据时空整合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应急数据时空整合的体系架构应是开放的。一方面,用户可以分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开发接口和关于数据整合功能软件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把用户的上述服务能力便捷地迁移至服务体系中。

(2)安全性原则。凡部署在公有环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数据应不涉及与国家安全保密有关的内容和事项,否则必须部署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私有环境。

(3)智能化原则。应急数据时空整合应建立在丰富的资源特征库和需求知识库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然语言描述理解能力,可以自定义业务流程,按需提供数据服务、功能软件服务和二次开发接口等资源,并且能够自动组合。在服务的过程中,具备统计和学习能力。

4.2 产品要求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产品成果应满足以下要求:

CH/T XXXX—201X

(1)数据整合中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应采用最新版本数据,应急数据应按照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城镇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不同灾害类型进行分类。

(2)所整合数据源的数据内容、组织方式与指标精度等应满足基本数据规范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根据数据库的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制定专门的整合处理方案。

(3)应急数据时空整合处理时,应保持对空间要素整合的准确性,在数据的分析处理上一般不对空间要素信息进行改动。

(4)对于没有数据内容的数据层,无需保留;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存在关联关系的多源灾情信息要素类,无需建立相应的空数据层。

(5)针对于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城镇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不同灾害类型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分析整合转换的要素内容、数据分层、模型结构等内容,开展与各类灾情相适应的专业整合设计。

(6)整合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和属性精度应与原始数据信息保持一致。

(7)灾情信息的提取应保证要素、属性的完整性。

4.3 参照系 坐标系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确有必要时,亦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3º分带,确有必要时,按 1.5º分带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确有必要时,亦可采用依法批准的其它高程基准。数据整合内容和结构 5.1 内容 重点针对多类灾害数据应用产品的要求,研究灾害时空数据整合产品的数据结构和内容、数据整合处理、数据质量、成果标识及产品提交等技术方法,完成适用于多类灾害数据应用产品中时空数据整合产品的制作与应用。

5.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

(1)大地测量数据包括三角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重力测量成果以及 GPS 测量成果等;(2)数字线划图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层,比例尺系列应为 1:100 万,1:25 万,1:5 万,1:2 千,1:1 千和 1:5 百;(3)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包含航空摄影影像和航天遥感影像,可以为全色的、彩色的或者多光谱的,按地面分辨率为 30m,15m,5m,2.5m,1m,0.5m 和 0.2m 等;(4)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包括地面规则格网点、特征点数据及边界线数据等,按格网间距分为1000m,100m,25m,12.5m,5m 和 2.5m 等;(5)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包括通过地形图扫描和数字线划图转换形成的数据,比例尺系统应为1:100 万,1:25 万,1:5 万,1:2 千,1:1 千和 1:5 百。

CH/T XXXX—201X

5.1.2 专题灾情数据 根据地震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城镇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不同灾害类型选取不同灾情数据类型进行多尺度的数据时空整合。

(1)地震灾害数据应包括灾害时间、灾害等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有感范围、震区面积、人员伤亡、影响人口总数、民用建筑受损、工业公共建筑受损、影响房屋总数、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基础数据;(2)洪水灾害数据应包括水文气象、土壤与地质、洪峰、洪量、洪水位、影响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调整后经济损失等基础数据;(3)地质灾害数据应包括主要灾种、灾害分布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基础数据;(4)城镇火灾灾害数据应包括火灾时间、火灾地点、过火面积、火灾起源、伤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基础数据;(5)交通事故灾害数据应包括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起源、伤亡人口、事故成因、事故责任等基础数据;(6)建筑物倒塌灾害数据应包括建筑物倒塌成因、事故时间、事故地点、倒塌面积、伤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基础数据。

5.1.3 专题产品数据服务 基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多源灾情信息数据,提供给灾情信息时空整合产品数据服务包括:

(1)地理实体数据,是在数字线划图数据基础上经过面向对象的数据重组和模型重构形成的,可挂接社会经济和自然信息的数据;(2)影像数据,是在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基础上通过影像的拼接、匀色、反差、重影和镶嵌等处理以及影像金字塔构建形成的数据;(3)地图数据,包括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经过符号化处理和图面整饰后形成的地图,以及在此基础上经提取、整合和扩充形成的政务电子地图和公众电子地图,建立了地理实体数据与空间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形成的数据;(4)三维数据,是在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地名地址数据集成表达的基础上,生成的三维信息数据,可扩充各类政府、企业或公众的兴趣信息形成的数据。

(5)非空间信息数据,是在灾情信息集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成的具有空间信息分布的人口、经济等非空间信息数据集合。

5.2 结构 5.2.1 灾害环境空间信息整合 针对灾害种类对其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环境空间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和流程进行定义和说明。

CH/T XXXX—201X

5.2.2 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流程 对多种灾情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处理流程进行明确、详细说明。

5.2.3 多态信息融合 对各种灾情数据及灾害现场数据的融合方法进行规范性说明。

5.2.4 多融合数据验证分析 对融合结果进行数据集成,进行灾害环境融合数据信息验证分析,验证测试进一步完善融合技术内容。

5.3 成果分级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按灾情的种类课分为六级,其分级与代号见表 1。

表1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分级 灾情种类分级 代号 地震灾害 A 洪水灾害 B 地质灾害 C 城镇火灾 D 交通事故 E 建筑物倒塌 F 6 数据整合处理规则 对基于统计模型的信息融合算法、典型工程数据建模方法、空间信息位置匹配技术、多层结构整合技术、灾情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实时智能化融合处理方法、室内外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炼,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及相应的方法、算法流程进行标准化,对关键参数和处理结果提出具体要求。

表2 数据整合处理各部分具体方法 研究主题

具体方法 基于统计模型的信息融合算法 基于马尔可夫链统计模型的信息融合算法中关键方法及流程标准化问题,规范统计模型结构 灾情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实时智能化融合处理方法 灾情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实时智能化融合处理方法流程标准化,设计灾情信息与空间信息的结合表达结果模式 典型工程数据空间化建模方法 图形拓扑结构、文字标注、数字信息和距离关系等数据的标准化,对典型工程数据空间化建模流程进行规范 空间数据位置信息匹配技术 基础数据集提供的数据,对空间数据的位置信息与地理实体对象匹配方法标准化

CH/T XXXX—201X

多层结构整合技术 规范图形拓扑结构类型,标准化图形拓扑结构,结合图形映射技术,实现多层图形结构到平面结构的映射 室内外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规范室内外灾情信息时间、环境、结构以及空间关系,设计标准化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室内外多源信息数据融合技术 6.1 灾情信息与地理实体高精度匹配映射关联 灾情信息与地理实体高精度匹配映射关联方法研究是在对现有基础地理数据和过往灾情信息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灾情信息所包含的空间词汇和句法,进一步提取出灾情信息中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实现灾情信息与地理实体间的匹配映射。具体包括灾情信息的空间信息提取和空间化匹配技术两方面内容。

(1)非结构化灾情信息空间关系提取 1)非结构化空间信息样本库构建 整合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互联网地图服务 POI 兴趣点中地名地址信息构建了基本空间词义、词性的语义词典,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中文语料库(人民日报、网络新闻语料库)作为样本数据。

2)空间信息语言模型训练 在基于统计模型的地名命名实体(Named Entity)提取空间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更为前沿的循环神经网络(RN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将地名实体推断的上下文搜索窗口由原来的低阶(3-4 阶)扩展到了整个语料信息的所有上下文,进一步提升了地名地址实体提取的准确性。

3)分析空间语义 分析空间语义依据句法模式进行。采用 Flex/bison 分析器(Flex/bison semantic analysis)解决对于空间关系的表述存在多义性的情况,有效缩减了空间句法模式与原文短句匹配时出现较高的计算复杂度的困难。

(2)灾情信息空间化匹配 在自然语言处理词向量构建的基础上加入了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方位关系、量度关系等变量用于扩充地名特征描述向量,即在 RNN 模型训练中针对上下文搜索窗口中出现的地名实体,实现与空间词库中的空间属性进行关联;并针对同一语料来源中的其他地名实体的空间关系进行比较,实现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的空间关系聚合。

6.2 顾及语义关系的多态灾情信息深度集成 顾及语义关系的多态灾情信息深度集成方法在首先明确灾情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灾情信息的标准化处理,规范实时灾情信息监测种类及分析信息内容。并对灾情信息与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融合研究,最终实现现场灾情数据与空间信息的多态融合表达方法。

(1)快速地理编码 研究灾害监测视频信息的地理编码技术及与编码地理信息的快速匹配融合,实现灾害现场监测信息的实时地理编码,为进一步的匹配和融合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地理信息快速匹配

CH/T XXXX—201X

研究视频流自适应关键帧快速提取、空间信息快速检索、关键帧视频影像与地理信息快速匹配技术、数据时空标识,为综合减灾提供具有时空标识的灾害现场影像及视频数据。

(3)信息融合 结合基于语义分析、时空分析与尺度分析,对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灾情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实时智能化融合处理方法,完成灾情信息与空间信息的结合表达。

6.3 多模态时空信息的高精度融合 多模态时空信息高精度融合方法主要目标是在室内 CAD、Solidworks 等工程数据、室内高精度定位数据、室内标准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摄影测量技术、多传感器测量技术、工程数据空间建模方法以获得室内高精度多态融合信息,并将该信息以点云数据、室内地图、三维场景、室内数据模型等可视化方式表达出来。研究手段包括构建场景目标物 SIFT 特征、颜色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的自动化提取与匹配方法,构建典型工程数据空间化建模方法,构建 CAD 等工程文件与地理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构建基于多模态的时空信息整合方法。

(1)场景空间目标多特征跟踪处理 基于影像及图像数据的多目标特征跟踪识别方法,利用 SIFT 特征、纹理特征、结构特征等多特征识别,实现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定位;以多特征跟踪识别为基础,结合数据建模方法,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目标物的模型定位、模型组装等功能,作为室内外场景多态信息融合技术的支撑。

1)影像超像素分割及分类 a.影像超像素分割 选取纹理特征、灰度特征等组成特征向量,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二分类。采用 SLIC(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方法进行图像分割。

b.影像支持向量机分类 对于一个传统的二分类问题,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为二类训练样本构建出一个最优超平面,该最优超平面不仅需要把两类训练样本分开,而且使得分类间隔最大。使用 7 个纹理特征及灰度均值归一化后组成特征向量,如表 X 所示。

表 表 X 特征选择指标 特征 特征空间 纹理特征 均值、方差、对比度、相关性、熵、一致性、能量 灰度特征 灰度均值

使用 Opencv2.4 自带的 SVM 单分类程序进行地物分类。

2)特征约束提取分配 经过上述方法进行目标分割及分类检测后,会存在建筑物、河流、道路等的特征物体的误检情况,通过形态学操作和直线检测的方法进行误检纠正。

3)多源图像同名点匹配 利用 SIFT 特征提取算法提取一组图像的同名点,并利用距离约束进行匹配。

(2)典型工程数据空间化建模

CH/T XXXX—201X

1)同名主动像点构建 在同步摄影方式中,多传感器模板坐标系与摄影影像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在设计中仅有坐标原点的不同,没有坐标轴的旋转,只是由于摄影焦距与传感器投影焦距的不同,需要对摄影影像或投影模板进行焦距统一,采用虚拟投影模板的方法对投影模板进行处理,根据计算将摄影影像上的坐标值与投影模板上坐标值进行同名主动像点构建。

2)物像坐标一体化转换 通过求解已知的内外方位元素达到目标物图片序列坐标点反算的目的,结合相机畸变参数的调整,完成物像坐标一体化转换。

3)光谱信息及三维信息一体化转换 在构建多图像序列的相对定向后,从像片中提取目标三维信息按照近景摄影测量原理进行相对定向的解算,通过相对定向,并在多种控制条件下,对相对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校正,达到三维信息与光谱信息一体化转换的目的。其具体步骤包括:点云数据获取、建筑物初始模型构建、建筑物模型简化、目标物体移除和图像纹理修补。

6.4 室内外灾情环境信息一体化整合 室内外灾情环境信息一体化整合是在灾情信息高精度匹配数据、多态灾情信息深度集成数据、室内高精度多态融合数据的支撑下,通过对空间信息自适应传递技术、多层图形结构整合技术、室内外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多源信息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实现大比例尺地图与室内场景多尺度融合,达到室内外地理空间信息融合精度优于 0.5 米。最终实现室内外灾情环境信息的一体化整合,形成一套室内外多源灾情融合数据。

(1)室内外空间信息自适应传递技术 1)室内场景拓扑关系 为适应室内外场景的自适应融合,建立层次性存储模型。将室内场景按照房间和楼层进行分割,建立起室内各个区域间的拓扑关系,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

2)关系数据表存储 建立单独的数据表,存储具体区域中各个场景点的邻接关系和方位关系。对应区域出入口处,建立边界场景点之间的关系,存储到另外一张数据表中。

3)多维时空对象关系模型构建 在进行室内外空间自适应传递时,在区域内部直接搜索场景点的邻接关系,跨区域边界则联合多数据表进行空间传递。为方便各类数据的匹配与自适应调度展示,构建室内外多维时空对象 E-R 模型,在过程中构建合适的空间索引以提高效率。

(2)多层图形结构整合技术 1)对象几何拓扑关系整合 以室内外多维时空对象模型为基础,依据空间对象信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分散性、规律性特征,完成空间对象模型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准则按序分步提取,并判定点与点的邻接关系、点与面的包含关系、线与面的相离关系、面与面的重合关系等一系列的几何拓扑关系。

CH/T XXXX—201X

2)多层图形结构联动表达 通过图形映射技术,经过采样、判定、计算、融合、尺度变化、映射等步骤,将多层图形拓扑结构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再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转换,最终得到映射好的平面结构图。依据存储规则、排列规则对生成的结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关联,将平面结构和多层图形结构进行映射,通过实时映射调度算法,实现平面结构与多层图形结构的联动表示。

(3)室内外空间信息融合 依据提取的室内外三维信息总平面图坐标信息,进行三维模型坐标配准,经位置信息配准将空间信息进行融合,同时为室内要素提供绝对位置参考信息。数据质量 7.1 质量检测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的质量检验要求应符合 GB/T 18316 的规定。

7.2 质量要求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数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

(1)坐标参照系、高程基准、数据格式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不允许出现数据文件无法读取的情况。

(2)数据分类组织和编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不允许出现要素信息混乱的错误。

(3)整合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和属性精度,一般应与原始数据信息保持一致。

(4)灾情信息的提取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保证要素、属性的完整性,不允许出现错漏。

(5)其它必要的数据整合生产质量检查要求,应在数据一体化整合生产中进行明确规定。成果标识 成果标记用于成果外包装及成果标签等上,成果标记应包含成果名称、所采用标准的标准号、成果分级代号、最新生产时间等内容,根据需要也可标识版本号。以符合 CH/T××××(本标准代号)的灾情数据时空整合成果为例其标记为:

数字高程模型 CH/T ××××-B,201606,2 标记中各项的含义如下:

B

——成果分级代号; 201606——最新生产时间; 2

——版本号。

CH/T XXXX—201X

10产品提交与归档 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成果提交与归档以光盘为主要存储介质,也可使用磁带或磁盘等。外包装上应包括成果标记、生产单位、生产时间等内容。

CH/T XXXX—201X

参 考 文 献 [1] 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2]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3]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4]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5] GB/T 13923-19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6] GB/T 29425-2012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 [7] GB/T 29179-2012 消防应急救援 作业规程 [8] GB/T 30352-2013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9] 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10] DZ/T 0188-19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 [11] DZ/T 0269-2014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

第二篇:沐浴业经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沐浴业经营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沐浴行业的术语和定义、开业要求、专业要求、经营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3.1定义的服务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916化妆品卫生标准

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5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制家具有害物质限量

GB/T 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9002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

GB/T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10001.2-2002,neq ISO 7001:1990)

1999年5月11日《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007年7月《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2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沐浴场所bathing place

指为消费者提供淋浴、盆浴、池浴、药浴、桑拿、温泉、SPA等沐浴设施,并提供搓澡、足浴、保健按摩、修脚、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的企业。

注:沐浴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休闲部、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温泉度假村)。

3.2 桑拿sauna

蒸气浴,一种利用蒸汽排汗去污的沐浴方式。

3.3 SPA(拉丁文 SolusParAqua)

指以水为载体,通过相关设施、设备和配套的专业技术服务于人体有利健康的一种保健方式。

3.4 温泉 spring

地下泉水,温度在摄氏25度以上,并在1公升泉水内,至少含有一定量的规定矿物成份,如游离碳酸、氢离子、氟离子等,称为温泉。

3.5 人造温泉 man-made spring

由机械加入含有天然矿物质的矿粉合成的温泉,其成分应同天然温泉相同.

3.6 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指操作运用按摩手法,在人体的适当部位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3.7 SPA水疗师

指通过专业培训得到资格认证的SPA水疗护理人员。开业要求

4.1 沐浴企业开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服务和商业网点设置规划要求。

4.2 沐浴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应落实《沐浴场所卫生规范》中有关文件规定要求。5 专业要求

5.1 经营服务场所

5.1.1 场地面积应符合:

——浴场经营服务场地面积宜不小于2000㎡。

——桑拿中心经营服务场地面积宜不小于600㎡。

——浴室经营服务场地面积宜不小于400㎡。

5.1.2 行业标志明显,装饰美观,字号牌匾的中英文书写规范、醒目,图片大方、得体,店招店牌等服务标志按规定设置,且应与执照核准的名称相符合,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等均要明示,应有物价部门审查认可的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5.1.3 房屋结构合理,墙体牢固,防水性能强,室内照明、通风良好,地面平整防滑,墙壁保温、隔热、隔音,排水设施畅通。

5.1.4 门厅、男女沐浴区域、候浴更衣室、休闲场所(堂口、大厅、房间)娱乐服务区域、操作间、洗涤间、消毒间、卫生间、走廊通道等布局合理,相互间的比例适当。

5.1.5 男女沐浴区域、候浴更衣室、堂口、大厅、房间等休息场所空气流通,无异味,有冷暖调温设备。

5.1.6 污水应当经预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道集中处理,不能纳管的应自行处理达到GB8978标准的规定。

5.1.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3271标准的规定。

5.1.8 边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标准的规定;如有振动影响的,应符合GB10070标准的规定。

5.1.9 空调安装使用应符合GB17790的规定。

5.1.10 安装、改装店招店牌应符合各地方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有关规定。

5.1.11 建筑物外立面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5.1.12 图形标志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

5.2 经营服务设施

5.2.1 沐浴场所

5.2.1.1 一般要求

a)沐浴区域应有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各类浴种的沐浴设施。

b)应有与沐浴区域相配套的候浴更衣室、休息大厅、包房、卫生间、操作间、消毒洗涤室及沐浴

按摩服务场地和其他设施。

c)候浴更衣室内应配备衣橱,衣橱美观、牢固、适用,锁具安全可靠。号牌字迹清楚、使用安全

方便。更衣室内应有座位便于宾客更衣,有为宾客保管寄存贵重物品的服务设施。

d)沐浴场所如提供温泉服务应采用温泉或人造温泉。

5.2.1.2 浴场

a)沐浴区域应设置两种浴种以上的浴池和冲淋设施。

b)应有相配套的休息厅(室)、包房、保健按摩服务场所及其它服务设施。并配有舒适的家具、影视音响设备、冷暖空调等能为宾客创造舒适环境的设施。

c)配有为宾客泊车的场地。

d)能够提供餐饮、美发美容、娱乐、健身、保健等多种服务。

5.2.1.3 桑拿中心

a)沐浴区域应配有桑拿设施及其它浴种相适应的服务设施。

b)应有相配套的休息厅(室)、按摩服务场所及其它服务设施,为宾客创造舒适环境。

c)配有为宾客泊车的场地。

5.2.1.4 浴室

a)各等级的厅室布局整齐匀称,有冷暖保温设施或其它相应的措施。

b)各等级厅、室外及休息服务场所的沙发、浴位、茶几、搁脚凳,牢固安全、配比适当,铺设的毛巾、枕巾、垫巾等保持清洁卫生,符合《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和卫生标准。

c)各等级厅、室为宾客服务而提供的大小毛巾、茶具的数量配比适当,提供经紫外线消毒的木梳、剪刀等用品。

5.2.2 保健按摩服务场所

5.2.2.1 有明显标志,按摩房内不得安装调光开关。

5.2.2.2 按摩室的墙、门上应有透明玻璃,从室外向内观察无死角,不得装有妨碍视线的门罩、窗帘及影响视线的粘纸或图案。

5.2.2.3 男女按摩房门锁开关应装置在室外,不得装有反锁装置。

5.3 卫生要求

5.3.1 服务场所设施设备、通风、水质、空气质量、照度、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应符合《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和GB9665的规定。

5.3.2 应在沐浴场所入口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如疥疮、化脓性皮肤病、霉菌引起的皮肤病等)入浴的禁浴标志,以及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醉酒者等不易就浴的警示标志。

5.3.3 对供宾客使用的浴巾、毛巾、浴衣裤、垫巾等纺织用品、公共茶具、公用拖鞋、修脚工具应有严格的更换、洗涤、消毒、保洁制度,严格做到一客一换,其中对浴巾、毛巾、浴衣裤、垫巾等纺织用品和公共茶具应在洗涤消毒专间内洗涤消毒,对公用拖鞋和修脚工具应选择场所适宜地点进行洗涤消毒,经洗涤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备用。各类用品用具更换、洗涤、消毒、保洁方法可采用《沐浴场所卫生规范》附件1推荐方法,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器具。

5.3.4 沐浴场所应每日定时清扫,对地面、墙面、水龙头、座椅、茶几等顾客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更衣箱、公共卫生间(厕所)、垃圾箱(桶)、浴池、浴盆、洗脸盆、擦背凳及擦背工具等要按照《沐浴场所卫生规范》附件2推荐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5.3.5 浴池每日营业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经消毒后再换水,营业期间池水每日至少要补充2次新水,每次补水量应达到总水量的20%以上。浴池水每日必须经循环净化消毒装置处理。

5.3.6顾客用的沐浴露(液)、洗发水(液)等发用类、护肤类、美容修饰类、香水类化妆品对人体不应有毒有害并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

5.3.7 沐浴场所应设有防止病媒虫害的设施。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

5.3.8 卫生间(厕所)和垃圾箱(桶)应做到无积水、无异味,卫生间内有座式便器的宜提供一次性垫圈纸。

5.4 安全要求

5.4.1 消防安全条件应符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要求,建筑结构应达Ⅰ级、Ⅱ级耐火等级要求。消防设施齐备完好,紧急出口畅通无阻碍,有明显标志,走廊通道畅通,应有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5.4.2 锅炉安装符合环保、消防、质监部门有关规定,并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

5.4.3应由齐全的供暖、保温、通风系统和供应冷热水设备,有明显的标志。上下水道及闸门开关等设备完善安全。不得使用易破、易燃物品作间隔和装饰。

5.4.4 电器线路的铺设、平面布局及装修用料应符合消防规定和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

5.4.5 消防和使用特种设备,都应有应急救援预案,并适时演练。

5.4.6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经过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4.7 职工生活区应与经营场所分开。

5.5 用水管理

5.5.1 企业各经营部门、用水部位应分别安装水表进行计量并定期查表记录。

5.5.2 企业的一级水表计量率必须达到100%,二级水表计量率应达到90%以上。

5.5.3 企业的沐浴喷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浴池、游泳池应使用循环水装置,主要用水部位如水龙头、卫生洁具必须使用节水型产品。

5.5.4 企业必须每日统计洗浴人数,至少每月统计各部位用水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缩短用水统计周期。6 经营管理

6.1 基本要求

6.1.1严格执行政府有关法律、法令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组织经营管理。

6.1.2应积极加入或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6.1.3 实行岗位责任制。

6.1.4 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营业结算制度,营业结算和财务管理有条件的应实行电算化。

6.1.5 应有保护宾客财物的严格规定和措施,贵重的财物原则上不予存放,如宾客确需存放贵重物品时,要列出存放财务清单,由服务人员予以确认。

6.1.6 应明示本企业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卫生标准、营业时间、安全须知和有关的注意事项。

6.1.7 从业人员的配置应与沐浴经营项目和接待能力相适应,上岗人员穿着整洁,佩戴标志。

6.1.8 已取得特种行业治安许可证的沐浴企业应按规定对过夜浴客进行身份证登记。

6.1.9 广告宣传应符合《广告法》,不得夸大、虚假和欺诈。

6.2 经营管理人员

6.2.1了解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规范经营。掌握企业管理、经营项目的有关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

6.2.2 掌握本企业经营项目的有关知识,能够尽快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6.2.3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从业人员技术要求

7.1 基本要求

7.1.1 具有初中以上(含中职)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7.1.2 应持技术等级证书或经过专业部门培训证书,达到岗位合格要求。

7.1.3 信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熟悉本行业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

7.1.4 能独立接待顾客,并按服务程序和质量要求使用文明用语进行礼貌服务,涉外服务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7.1.5 工程技术人员能正确地使用和维修有关设备,掌握保养方法。

7.1.6 懂得沐浴业卫生常识,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7.1.7 具有整理柜(橱)、座位、打扫卫生、洗刷消毒饮具、浴具及布置环境,按季节温差和浴室要求调节室温、水温的能力。

7.1.8 掌握保证顾客洗浴安全的有关知识和防范措施,能处理宾客沐浴“晕池”等突发事故。

7.1.9 了解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及各服务项目的有关知识。

7.1.10 所有从业人员 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7.1.11 沐浴场所直接为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上岗前须取得“健康合格证”。“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7.1.12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可疑传染病患者须立即停止从业并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7.1.13 沐浴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应按《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参加培训。

7.1.14 沐浴场所从业人员为宾客进行修脚、擦背等操作前双手必须清洗消毒,操作时应戴帽子,操作完毕后应对自己手及时清洗消毒。

7.1.15 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得将与沐浴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沐浴区域。

7.2 技术要求

7.2.1 按摩技术人员

7.2.1.1 按摩技术人员应在按摩区域提供按摩服务。

7.2.1.2 具有判断宾客身体状况的一般能力,避免按摩过程中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7.2.1.3 掌握人体各部位肌肉、穴位施术的一般手法,能够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服务,基本上做到选穴准确,用力得当。

7.2.1.4 应正确使用按摩器械、用品和工具。

7.2.2 修脚技术人员

7.2.2.1 熟悉掌握修脚的操作规程和脚病的卫生防治、消毒常识。

7.2.2.2 掌握各类修脚刀具等设备的使用、保养以及消毒方法,修脚刀须为一次性刀体。

7.2.2.3 能运用支、捏、抠、卡、拢、攥、挣、推八种独特方法和修、挖、起、片、撕、分、括、拉等八种刀法,进行足部保健。

7.2.3 SPA水疗师

7.2.3.1 熟悉SPA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

7.2.3.2 了解SPA内涵,具有一定的SPA知识。

7.2.3.3 能为顾客设计SPA服务方案。

7.2.3.4 能运用各种水疗法、按摩法、矿泥浴和芳香疗法,进行身体护理。

7.2.4 搓澡人员

7.2.4.1 熟悉掌握技艺,达到手平、把稳、力匀。

7.2.5 其他服务人员

7.2.5.1 信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熟悉本行业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

7.2.5.2 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7.2.5.3 具有鉴别传染性皮肤病的知识。

第三篇: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县委、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主要业绩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于2011年5月23日上午12:00时前书面反馈到县‚三创‛办。

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9日 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

主要业绩情况汇报

(征求意见稿)

市文明委:

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县、绿色经济强县、道路交通枢纽和电煤基地重点县‛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强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2010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24.05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06%,一般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25.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37.3%。

2010年初,关岭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大决策,突出将‚三创‛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推进‚城镇化战略‛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关岭自治县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有效抓手,作为造福关岭百姓的最大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并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三创‛的关键,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志在必争的使命感,全县动员、全民参与、高位推进、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在全县上下打响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攻坚战,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迎接省文明办对省级文明县城的测评考核和验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县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主要业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发展关岭经济、提升关岭形象的重中之重,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整体联动机制,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强势推进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整体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6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8个创建工作组和办公室。各创建工作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都是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后勤保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日 常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了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抓创建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注重创建工作实效。

(二)制订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10-2020年规划》、《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规划(2010-2011)》、《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实施方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市近期工作步骤》、《2010‚整脏治乱‛、‚满意在关岭‛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宣传方案》、《‚三创‛工作效能督查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实施方案》、《创建规范守信的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工作组工作方案》等文件;创卫办、创模办也制定下发了相应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工作制度等具体措施;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引导力、感召力,在县‚三创‛领导小组的牵头、调度 下,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加大宣传造势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在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引导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广泛深入地抓宣传,组建了创建宣传工作组,积极采用多种宣传媒体、载体、工具和手段,多层面、多视角、多方位开展宣传造势,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最大限度地动员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市民参与配合,支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真正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着重抓好了一系列宣传造势工作,利用露天视频和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县人民政府《通告》、《给市民的倡议书》、《关岭市民文明公约》、《关岭市民卫生公约》等;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开办宣传专栏、曝光台、制作灯箱广告、大型喷绘;制作手机短信、彩铃;开展‚做文明市民、创卫生县城‛全民义务卫生大扫除活动、‚创平安校园 建文明学校‛大型游行、‚公民道德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印制‚三创‛工作宣传折页20000份,印有文明创建字样的环保购物袋6000个;组织‚三创‛志愿者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并招募‚三创‛志愿者5000余人;出动宣传车等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300余幅,发放各类《明白书》、《倡议书》共计22000余份,制作手机短信发送市民10万余人次,手机彩铃 80余条,参加义务大扫除4000余人,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2600余份,咨询人数5950余人次,赠送图书434个品种,1788册,其他科技服务用品共计3万余元,出动宣传车200余车次印发了55000多份,在县城主要街道、社区等地段设立了创建公益广告牌24块,县城主干道灯箱广告有一面必须为公益广告,举办了 ‚三创‛暨安全生产‛篮球比赛;‚三创‛演讲大赛;在县政府网站和县电视台开辟了创建文明县城专题栏目和节目,在县城中心大型电子广告显示屏定时播放创建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工作通告、创建动态等影视资料;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关岭精神‛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做关岭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着力抓好了全国、省、市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编印了《三创工作简报》65期,及时通报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动态;由县三创办牵头,团县委、县妇联、教育局、关索镇参与,组织志愿者、社区老同志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劝导,县电视台负责现场跟踪报道、现场采访,加大了曝光力度,营造了创建氛围;县‚三创‛办组织拍摄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纪实片和制作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专题画册。

(四)加强创建调度和督查督导力度,为推进创建工作打造高效机制。

一是实行县城区重点区域负责制。将城区内各路段分段给县 直各单位负责包保管理,按照创建要求,全面负责其责任路段内创建工作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全天候保洁;各路段包干单位组织干部、职工上街开展大扫除;同时各自搞好本单位内部卫生。县‚三创‛办严格执行月检查、季考评,平时督促、通报制度,严格按照‚三创‛工作的标准评定‚优、良、中、差‛ 四个等次。对督查结果采取在县政府院内、县城农贸市场公示栏内公示和县电视台曝光的形式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采取面上工作定期调度、重点工作专题调度、难点工作现场调度的方式,通过调度促进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落实到位。‚三创‛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的形式,及时总结各创建工作小组创建工作抓落实情况,部署安排下阶段工作任务,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各创建工作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照差距定任务,对照任务算工期,对照工期排时间,确保每一项工作不遗漏、不误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听取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汇报,并亲自深入到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难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视察,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对创建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设。

三是实行督查督办制。县‚三创‛办严格按照县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采取‚一日一督查,一日一记录,一周一通报‛的方 式,抓好创建工作督查和落实。县‚三创‛办工作人员每天深入到街道、单位庭院、居民小区进行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将督查的情况汇总,及召开‚三创‛责任单位工作推进会,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工作推进会上作分析,研讨解决办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不影响创建工作。

四是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县委县政府把‚三创‛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重点进行考核,严格实行问责制。县三创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规定,对未达标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提升创建文明县城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我县在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作为打造关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构建大县城为核心,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速城镇化发展,修编优化老城发展规划,规划开发顶云新城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2009年以来,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上亿资金先后启动了县城滨河路、交通路、玉屏路、枣园路、太平路、关索大道的白改黑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人行道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县城区的路灯、垃圾箱、垃圾池等进行更新和补充。全县添置垃圾桶300多个;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改建公厕,县城现有水冲式公厕达9所。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大大提升。

(二)加大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整治力度。一是加强了对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执法和管理,重点对沿街商铺乱倒乱弃、乱倒乱扔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由‚三创‛办牵头,县住建局、县工商、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开展对乱摆摊点、店外经营、乱贴乱画、违章广告等进行治理。县交警部门完成了县城主要街道交通标线施划工作,增加设置临时停车位300多个,规划了农用车、大货车停车场,较好地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对建筑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乱倒等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对占道经营、乱拉乱挂、乱摆乱扔、车辆乱停乱放、摊位零乱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并落实专人负责,全天候管理。对城区沿街门店全面落实了‚门前三包‛制度;关索镇将县城区小街小巷分区域专人负责,投入资金10万余元,建立了8个垃圾池,聘请保洁员,进行长效管理。二是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城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经营行为,对‚六小‛行业从业人员的证件进行了资格审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努力提高环境质量。不断加强县城综合环境监测整治工作,通过县环保部门监测,近两年来,全县空气污染指数及其平均数达到A级指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各乡镇在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了保洁员,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迅速走上‚日常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三)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力度,对照差距查缺补漏,落实整改措施。按照省、市制订的《关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方案》,我县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关岭自治县关于在全县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道德模范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志愿服务、‘我们的节目’、‘祖国好家乡美’主题活动等开展系列活动。从4月份开始,由县委宣传部、县‚三创‛办、县统计局、关索镇联合组成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组,进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入户进行模拟测评的方式,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行查缺补漏并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项反馈到相关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测评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到位。努力确保顺利通过省文明委对我县进行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核工作。

三、重视载体建设,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工作。

(一)加大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的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力度。一是在城乡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县文明委制订了《关岭自治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精心部署和安排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认真落实黔文明 [2011] 号《关于做好全国第三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2009--2011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了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在注重公开、公正、民主推荐、加强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县文明委组织申报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单位15个。二是在商业领域着重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活动,抓好以‚服务人民、利在企业、奉献社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企业创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纵深发展。三是在各行业开展‚讲文明、树典型、促带动‛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贵州省 ‚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010年,我县申玉光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加大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我县健康教育结合卫生科 普、创建卫生县城、初级卫生保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活动,在全县各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学校、社区均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按每月一期定期更新健康知识内容。根据《关岭自治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开展了‚做文明中小学生‛主题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力度。县爱卫办在今年春季大力开展灭鼠活动,举办了‚除四害‛培训班,市民知晓率达到98%。在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醒目的地方设立禁止吸烟宣传牌,积极开展控烟活动,开展无烟单位、无烟医院、无烟学校评选活动。

(三)加大了政风行风评议力度。今年,我县以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结合整治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活动,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民主评议政风工作;深入开展了‚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和企业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在全县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了‚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活动、‚文明诚信关岭‛活动,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树立勤政高效的服务意识。规范了各行业窗口的服务流程。增强办事程序的透明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外来投资者和群众的好评。

(四)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革命理 想。充分利用‚顶云经验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举办了少儿艺术节,开展了‚诗歌‛ 颂读比赛,大力开展了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县教育局采取朗诵、故事会、演讲、手抄报等形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县妇联先后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团县委先后开展了‚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三创‛志愿者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县交警大队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制知识校园、乡村巡回讲座活动。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贯彻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评审中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以下简称“GSP”)已经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在2015年12月31日内完成新修订GSP认证工作。因此,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为加快我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步伐,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总局《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食药监药化司〔2013〕32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分步积极实施新修订GSP,全面提升全省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职能转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3]24号)文件精神,省局决定将全省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工作,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做到服务为民、监管为民,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新修订GSP认证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及全省的统一协调工作,负责药品批发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省评审中心负责组织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GSP认证申报资料技术审查、现场检查、检查报告审核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省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按照省局《关于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川食药监审批〔2012〕3号)文件要求,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含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药品零售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的市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总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全省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按以下步骤分步实施:

(一)药品批发企业

1、按照《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以下简称“两证”)任何一证到期的,均需通过新修订GSP检查,再给予换发证书。

2、鉴于目前国家总局新修订药品GSP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硬件和软件正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对于“两证”在2014年6月30日前到期的药品经营企业可以按照《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事宜的通知》(川食药监市〔2013〕41号)要求提出证书延续申请,申请延续时间不超过2014年6月30日。

3、省局将“两证”许可事项变更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资料,现场检查合格后同时变更“两证”。4、2014年12月31日前,经营疫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及蛋白同化制

剂和肽类激素的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可以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当符合新修订药品GSP要求,符合条件的换发“两证”;不符合条件的,核减其相应经营范围或取消其被委托资格。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率先通过新修订GSP认证检查,若因工程改造原因造成认证延后的,其委托该企业储存药品的企业可以提出证书延续申请。

5、鼓励企业提前申报新修订GSP认证,省局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申请换发“两证”、变更仓库地址的,将按照一类地区(成都)企业仓库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二类地区(除一、三类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仓库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三类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不含西昌市)及部分县、区)仓库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要求执行。之前暂达不到该项要求的,可按原审批面积执行。6、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药品经营企业无论其“两证”是否到期,必须通过新修订GSP检查。自2016年1月1日起,未达到新修订GSP要求的,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

各市、州局要做好全面调查摸底,参照药品批发企业实施步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辖区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实施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新修订GSP认证实施准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认证工作。

四、换发“两证”程序

省局将“两证”换发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申报资料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申报资料,资料经省评审中心审查后安排现场检查,审查检查报告后交省局审批,省局在网站公示、公告后制作决定文件和证书。

各市(州)局要做好“两证”合一整合工作,参照药品批发企业换证办事指南重新梳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办事指南。

五、其他事项

(一)药品批发企业原审批仓库面积高于一、二、三类地区标准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可以申请变更仓库,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二)药品批发企业分支机构申请独立法人企业的需达到新修订药品GSP要求,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三)同一集团内总公司与分公司达到统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统一质量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各分公司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四)专营生物制品批发企业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五)专营具有药品批准文号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的人员资质、仓库面积按照《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和开办申请程序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7]299号)要求执行。

(六)对未经营冷藏冷冻药品、或主动申请放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企业,允许核减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范围,并在许可证上标明“不得经营冷藏冷冻药品”。企业不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可不配置冷链药品经营所需的设施设备。

(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企业必须配置与其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运输设施设备,做到冷链药品不“断链”。

(八)将进一步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第三方药品储存运输配送工作,省局将在

三方物流委托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委托方”)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药品委托储存”,并且在其仓库地址栏加注三方物流受托方企业(以下简称“受托方”)的名称,加强社会监督。

委托方质量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机构负责人,但是委托方必须与受托方统一计算机系统,采购药品交受托方统一储存,不得在受托方的仓库外另设仓库或另存药品,不得单独建立计算机数据库,不得单独打印药品的随货同行单(票),不得开展直调工作,严格杜绝药品“体外循环”现象。药品经营企业从委托方采购药品时,要加强供货方审计,必须索取委托方和受托方共同开具的随货同行单(票),否则不得将药品验收入库。

(九)对于达到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连锁门店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可以适用简化采购程序。

(十)在执业药师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可以开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审方试点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要制定出执业药师远程审方具体验收标准和规定。

(十一)倡导药品连锁经营,鼓励企业发展连锁门店。对于零售连锁门店转入到其他连锁公司、药品零售企业加入为连锁门店的,其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批条件可以按不低于原审批条件执行。

(十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与同一法定代表人或同一出资人(出资人在两个企业的控股比例不小于51%)的药品批发企业共用仓库,共用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机构负责人(注册在药品批发企业),委托其储存和配送。

(十三)为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共用仓库的药品批发企业可以提出合并认证申请。合并认证申请检查结论以药品批发企业检查结论为准,检查合格后同时换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药品批发企业的“两证”。

(十四)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总部和门店GSP认证工作由其注册地址所在地市、州局组织认证检查,门店需逐一检查分别作出结论。

(十五)新版GSP认证追溯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药品批发企业认证通过后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认证通过只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但须在证书上标明“该企业已通过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十六)目前新修订GSP认证检查工作仍然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市[2003]25号)和《四川省GSP检查现场工作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十七)药品批发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收费标准的通知》(川价发〔2005〕127号)文件执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调整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认证收费主体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川财综〔2013〕25号)文件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引导以贯彻实施《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结合医改工作要求,争取政府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各项鼓励政策加以引导,确保认证工作按时完成。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实施修订GSP重要意义,积极向社会宣传新修订GSP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药品监管人员、认证检查员以及药品经营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明确新修订GSP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三)各市(州)局应正确认识到实施新修订GSP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实施工作放在今后几年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要成立相应的实施GSP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指导企业实施新修订GSP,切实解决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扶持和树立典型样板企业,“以点带面”带动新修订GSP的实施工作。

(四)省局根据新修订GSP及5个附录制定了《《四川省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和《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全省统一检查、判定标准,分片区统一组织检查员培训,防止各地因标准掌握不一致而造成企业无法实施新修订GSP认证的现象。

(五)规范程序、严格标准。要严格按照新修订GSP及附录组织开展检查工作,防止出现检查松紧不一,宽严不一的情况。省局将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防止出现认证走过场的现象。

(六)各市(州)局可以根据当地药品经营企业实际情况,在不降低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省局制定的《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部分条款进行调整。

(七)具备条件的市、州可以按照新修订GSP办事流程、检查标准开展新修订GSP认证工作。

(八)本文件执行过程中国家总局出台相关规定的,按国家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九)本文件执行有效期为5年。

(十)本《方案》有未尽事宜,由省局负责解释补充。

第五篇: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职能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情节较轻,未造成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吊销直接责任人的环境监测上岗证,责其令调离工作岗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法移送其主管部门实施处罚。

第十二条【排污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十三条【服务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除承担连带责任外,由负责查处的环保部门将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黑名单,并报上级环保部门,禁止其参与政府采购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

第十四条【设备厂家】监测仪器设备生产机构生产的产品应有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监测仪器设备生产机构配合监测

数据造假的,由负责查处的环保部门通报公示生产厂家、销售机构及其产品名录。

第十五条【通报公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通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及相关责任人,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目标考核】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涉及目标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考核结果按降低一级认定或确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取消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涉及县域生态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建议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减少或取消当年中央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排名的,分别以当日或当月的历史最高浓度值计算排名。

第十七条【领导干部】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名词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统计结果、综合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十九条【解释部门】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条【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5年XX月XX日起实施。

附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细则 第一条【篡改数据】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 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 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 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故意改变点位 属性的;(二 故意改变采样时间、频次、方法的;(三 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 部环境的;(四 人为操纵、干预或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 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五 有稀释排放或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 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故意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六 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 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以及其他监测 监控或辅助设施的;(七 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的性质的;(八 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 的监测方法的;(九 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运行状态或对 — 8 —

监测设备中关键参数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仪器使用试剂、标样进行人为干扰的;(十 未向环保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 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 界面,可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十一 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十二 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处理原 始数据的;(十三 故意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 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报告或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十四 未经正常批准程序,擅自修改报告中关键信息或数 据的;(十五 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第二条【伪造数据】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 环境监测活动,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 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或谱图与分析 结果不对应,或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二 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或者没有相应原始 数据的;(三 监测报告的副本与正本不一致的;(四 伪造监测时间或者签名的;(五 通过仪器数据模拟功能,或植入模拟软件,凭空生成 监测数据的;(六 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数据或到现场采样、但 — 9 —

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七 其他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第三条【指使行为】涉嫌指使篡改、伪造数据的情形具体如 下:(一 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强令、授意有关责任人员 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二 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将考核达标或评比排名情 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意图干预监测 数据的;(三 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要求监测机构多次监测并从多次监 测数据中挑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四 委托方人员授意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 据或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监测委托,挑选其中 “合格” 监测报告的;(五 其他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10 —

下载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业标准《应急数据时空整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小编推荐]

    长安大学 关于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低吸热路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指南(征求意见稿)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文日期:2009 年10 月15 日 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 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样本-征求意见稿(2011.5.24)

    附件: (XX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 (试行) 一、 目标任务 1.1编制目的。为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规定(征求意见稿)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依据】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作,检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准备,提高安全生产......

    炼焦入炉煤调湿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炼焦入炉煤调湿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4〕51号文件“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

    人民调解征求意见稿

    通 知 各省辖市司法局、各省直管县市司法局基层科: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厅根据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起草了《河南省人民......

    城市管理征求意见稿

    茂县城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县整体形象,构建灾后恢复重建新茂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社区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各社区: 3月23日,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对省委组织部与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