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小编整理)

时间:2019-11-24 15: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

第一篇: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

[摘 要]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质,是教育实践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需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这一过程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前提;将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重视学习指导,构建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立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帮助每一位教师拥有成功的人生,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习型组织;教师成长

1978年以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近80名一线教师中无一人是本科学历;而今天全校一线教师188人中,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另有4人研究生在读;本科学历139人,连同研究生学历共约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79%;大专学历38人,约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20%;中师学历的教师只有两人,且年龄均在50岁以上。这支有着较高学历层次的教师队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以及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和自身的追求上,较之过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教师个人的长足进步,更带来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可以说,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质,是教育实践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需求,当然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是以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寻求发展为动因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1997年我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双主体育人”,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同步成长。在“双主体育人”的思想中,关注教师成长与关注学生发展被统一起来,二者的互动性被鲜明地提出来。“双主体育人”思路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育人”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自育”和“互育”,即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师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2002年我们接触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深感这一理论的核心理念“结合工作进行团队学习,以此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加激励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活出生命意义”等,与我们的“双主体育人”思路的思考与实践有着极为吻合之处,之后,我们将已有实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合我校管理的理念和具体实际,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作为实施“双主体育人”思路的载体,进一步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几年下来,有了愈发深刻的体会和可喜的效果。

一、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前提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理想抱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因此,我们注重氛围建设,强调情感的交流和民主的沟通,从而给予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团队氛围主要源于人际交往,对于教师而言,与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和与同事之间的交往是学校教师团队氛围的两大主要构成。为此,我们强调如下两点。

第一,在教师与管理者之间鼓励平等对话,强调教师参与。我们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在各种公开或非公开、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中与管理者大胆互动、平等交流,在各个方面强调教师的参与。如:“精彩五分钟”“自由发言”“即兴论谈”“深度汇谈”“校长聊天室”“校长我想对你说”等,凸显了教师的话语权,实现了教师与校长间的及时沟通。这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刺激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教师就在这种参与中,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见解被重视的喜悦,获得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归属感,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提高的内在动机和愿望。

第二,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我们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1997年学校设立了“和谐团队奖”,强调团队整体的和谐和工作的最佳绩效,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引导教师认识到合作需要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纳,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吸纳彼此的长处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其中我们还重视改善教师的人际沟通理念与技能,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引导教师们学会倾听、吸纳和交流,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种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改善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的过程。这种团队氛围的着力营造,使得实验二小教师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呈现出很好的状态,这种民主开放、积极向上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促进了团队与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同步成长。

二、将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校长作为学校“一把手”,肩负着学校发展的重要责任,因而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必须能为学校建立起明确的发展愿景、目标和规划。但只有当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时,学校的办学思路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我校“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从校长的提出到达成全员共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逐渐发展的阶段。

首先,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尽可能把校长提出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我们编写《“双主体育人”思路实施手册》,进行经常的个案交流,就“双主体育人”思路以及其思路的主旋律“以爱育爱”和“以学论教”等各种具体理念展开专题讨论,抽签演讲,请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配合我们的需要进行理论培训。

其次,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双主体育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作为市级“十五”课题,每年以不同的核心理念作为子课题,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实践研究,带领教师将领悟到的理念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再次,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重新编写学校《“双主体育人”实施手册》,对其思路中具体理念、原则、途径、措施等,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修改、补充及完善的意见。使学校理念不仅是每一位教师自觉行动的准则,并且在教师创造性的实践和共同参与的智慧中获得生长、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共同愿景:“以爱育爱,做最好的自我”。这个个人内心意愿和学校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共同愿景,将原本各自拥有强烈目标感的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综合效力,使教师朝向个人及团体真正想要的目标迈进。

三、重视学习指导,构建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种真正的团队学习,要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之和。因此要重视教师学习的指导,把学校的科研活动变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结合实际问题,重视学习指导。我们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大家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对学习的指导旨在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也意在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课题研究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强调促使教学行为的转变,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转变,增强教师们驾驭教学的能力,也使教学本身产生出巨大的能量,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学习时,我们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结合改革过程学习;坚持结合大家的热点话题学习;坚持结合实际案例学习;坚持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这“五个坚持”,主要倡导教师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学习的目的在于将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基本素质、基本认识的提高。

其次,我们构建络,提升基层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络的构成主要为“学校一组一个人”三级,在这一网络的建设中,组长是关键人物。

组长应该是学习型组织中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只有每一位组长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体会、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学校的各种理念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在构建络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抓好组长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组长的培养。特别提出“组长就是小校长”的管理理念,对于“小校长”,校长不仅授权给他们,而且为组长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引领和支持。这种“扁平式”的管理,使学习重心下移,同时,这批中坚力量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无疑也为建设全校学习型教师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

校本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绝不是单一地通过组织培训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建立一种能够不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机制和手段。在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注意到了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困难,同时,也强调教师对未来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关注。在我校的教师培训中,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实现了对教师前瞻性、全方位发展的关照,没有停留在教师培训低水平重复的误区。具体途径有:

通过校本理念进行培训,如“以爱育爱”“以学论教”“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睁大眼睛找学生的优点”“坚持无错原则”“与特需生交朋友”:通过校本活动进行培训,如“凌空杯大赛”“专题研究月”“家长开放课”;通过校本科研进行培训,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生课程班,“课堂文化校本研究”“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课堂差错资源化研究”“小学男班主任特色研究”“爱的‘四有’”;通过校本管理进行培训,如行政调研课、备课笔记“开天窗”、“校长助理”工作室;通过校本教材进行培训;通过校本文化进行培训,如“美丽、智慧、快乐——教师文化”“生本、求真、对话、累加——课堂文化”“共识、自律、崇善、动态——制度文化”“授权、人本、激励、沟通——管理文化”;等等。

五、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

帮助每一位教师拥有成功的人生,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在人人追求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今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师仅仅看作是实现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的一个工具,或者一个技术性的环节,不能仅仅将教师定位为奉献者和付出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单向的付出中教师的生命将面临萎缩、枯竭,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发展中首先高度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通过引导教师发现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认可并鼓励教师去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众所周知,价值感的获得往往源于成功的体验。从成人期的发展任务来看,个体的成功主要源于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因此,职业成就感就成为成人获得生命价值感的主要内容。可见,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为此,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快乐生命学说”和“适合学说”,引导教师重建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挖掘“教师”这项职业内在无法替代的尊严、快乐和价值,帮助教师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一)“快乐生命学说”

我们提出“快乐加减法”,和教师一起探讨和感受职业中的成功和快乐。我们为教师出书、帮助教师发表文章、支持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为骨干教师提供出国开阔眼界的机会,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成就之后的快乐,从而提升内在的尊严和价值。我们通过“调节自我,让生命充满快乐”“漫谈人生”等党课及不同形式的学习,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强调教师在团队中如何学会合作、获得共同成长的快乐。这样,我们为教师创设一个充满温情、亲情和激情的快乐生存、工作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教师不但自己追求、体验“做教师”的快乐,而且给别人(学生、同事、家长和社会)也带来快乐和愉悦的每一天。就在这种不断提升的职业成就感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适合学说”

我们认为,个体价值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或位置的基础上。成功人士学会的第一课是正确认识自己: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人的各种选择和对自我的期望必须建立在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以外在的社会期许为标准。因此,我们提出“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鼓励教师畅谈自己对人生、成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教师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我们在管理中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让“短处”在优势带来的积极体验中自然萎缩;我们鼓励教师自行制订自我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而不是简单地与其他教师之间做横向比较,旨在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其职业价值。

六、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校长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应该发生变化。应该由管理者更多一些向领导者转变,不是只关心正确的做事,而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不但自己具有选择的头脑,而且关注下属增长判断的智慧。校长同时应转换单一的管理者角色为多重角色:是设计者也是实施者;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是校长也是朋友。作为校长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修炼,提高思想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养。加强沟通技能,要做到“三容”:容人、容言、容事。管理中能够“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如此,校长方可以发挥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

正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能,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5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8人。目前,全校党员已达100余人。很多教师把实验二小当作自己的家,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动情且让人感动的话: “我们辛苦却快乐着!我们付出但收获着!”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实验二小教师在令人羡慕地成长,在自我主动地发展中,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着教师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高度的内在统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充满热情、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师队伍,才给予了我们的学生快乐而健康的童年,才使得素质教育的推进富有实效。

第二篇:构建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构建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李烈

内容提要: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如何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需求。通过学习“学习型组织”这一

管理理论,我们深感该理论的核心理念与我校的实践极为吻合,对照该

理论的合理内核,我们将已有实践进行总结,并蒋“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我校的管理理念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探索促进我校教师全方位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有了愈发深刻的体会和可喜的效果。

主 题 词: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教育实践的呼唤及学校发展的需求。

1997年我校提出“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育人”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自育”和“互育”,即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师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从此,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台铺路,成为我校管理工作的重心。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绝不是单一地通过组织培训就可以实现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在不断地提升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寻找和建立一种能够不断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机制和手段,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素质获得持续发展和稳步提高,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2001年我们学习了“学习型组织”这一当前最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我们深感该理论的核心理念与我校的实践有着极为吻合之处,对照该理论,我们将已有实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该理论与我校的管理理念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探索促进我校教师全方位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有了愈发深刻的体会和可喜的效果。

一、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

氛围是基本前提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在人才培养

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理想抱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和成型。因此,注重氛围建设,强调情感的交流和民主的沟通,从而给予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我校一个基本的做法。

良好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创设的基本前提。而团队氛围主要源于人际交往,对于教师而言,与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和与同事之间的交往是学校教师团队氛围的两大主要构成。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一)鼓励教师与管理者平等对话,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

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在各种公开或非公开、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中与管理者大胆互动、平等交流,在各个方面强调教师的参与。我们组织教师通过教代会等多种形式研究学校理念,参与教师评价体系的制定;在每次全体会前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围绕某一个主题大家阐述观点,并形成台上台下自然的互动;经常的大会或小会前不指定发言人,而鼓励教师“自由发言”;时常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谈”或“深度汇谈”,运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此种会不允许有针锋相对的批评,营造了畅所欲言的会场氛围;同时,公开校长的手机、信箱;设立每月一次的“校长聊天室”;依不同年龄分别组织“校长我想对你说”集体谈心会;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校长说心里话;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激励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教师在参与中,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见解被重视的喜悦,获得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归属感,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提高的内在动机和愿望。因此鼓励平等对话、强调教师参与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这其中我们的体会是:贵在坚持。

(二)同事间强调团队意识,倡导教师自主发展

学习型组织的一大特点即开放性。

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这也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依赖团队关系。学校从1997年起设立“和谐团队奖”,强调团队整体的和谐和工作的最佳绩效,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建立这种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奖励团队的优秀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优秀,鼓励教师之间要学会合作。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合作不是对与错的简单较量和交锋,合作更多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纳,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并吸纳彼此的长处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其中我们的体会是:重在改善教师的人际沟通理念与技能。我们引导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同样是一个人优秀与否的表现,它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尤其强调教师要做到当面沟通,杜绝背后议论。这种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改善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的过程。

二、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必要条件

一位好的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必须能为学校建立起明确的发展远景、目标和规划。但仅此还不够。好校长还需要将先进理念、远景目标和规划转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这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当个人对集体的目标有认同感以后,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态度,就能自觉担负起责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了集体,也是微不足道的、无所作为的”,所以在学校内要形成教师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样一支统一的教育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有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集体,那么,这所学校就有了办好的基础。

例如,我校主体“双主体育人”办

学思路从最初的提出到最后达成全员共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逐渐发展的阶段。

首先,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

教师尽可能把校长提出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1997年,我们提出“双主体育人”理念与思路,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成长”;以及其思路的主旋律“以爱育爱”即:以教师自身的爱育出学生的爱,重新诠释了爱的内涵,将爱不仅作为教育的手段,而且作为教育的目的;“以学论教”即:以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师教学和以学生的发展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先后多次就“双主体育人”,以及“以爱育爱”、“以学论教”等各项相关主题展开专题讨论。为了帮助大家领悟这一办学思路,学校还编印了《“双主体育人”思路实施手册》,同时请北师大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多次理论培训。这其中,我们的体会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在最初的学习研讨中,教师们开口后习惯说的第一句话是:校长说„„;而现在,在各种场合下,教师们的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

其次,以行动研究法,引导教师将

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和领悟到的理念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理念不再是本本主义,教师们不但能谈:我认为„„,而且还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工作实际来举例说明或论证这些观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不断丰富着“以爱育爱”的内涵,强调“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并在师生各自层面强化对爱的理解、体验和付出。而在“以学论教”理念的实施中,陆续总结提出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课堂教学三段式。

再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

重新编写学校《“双主体育人”实施手册》,对其思路中具体理念、原则、途径、措施等,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修改、补充及完善的意见。学校的理念和规划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忠实执行过程,它需要转化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计划,并且在教师创造性的实践和共同参与的智慧中获得生长、发展。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教师更加充分发主体作用,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使校长的理念和教师的理念完全一致,真正成为了学校的理念,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在工作中的创造潜能。教师们在各自的工作中自觉体现,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

当全体教职员工强烈认同学校理

念、形成共同愿景时,每个人真正的自我就会和学校的任务完全融和在一起,就会改变被动与遵从的角色,就会激发教师新的思考方式与行动方式,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可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既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

同时,在有意将校长的先进理念在全校内形成共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每位教师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因为如果人们没有自己的愿景,那么他们所能做的就仅仅是附合别人的愿景,缺乏了主动性,结果就只是顺从,而决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这样,当原本各自拥有强烈目标感的人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强大的综合效力,朝向个人及团体真正想要的目标迈进。

三、重视学习指导,构建学习网络

是关键环节

培养新形势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教师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学习,合作共事。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对教师的团队学习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育是一个连续的培养人的工作,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教授不同学科的教师具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造就面向新世纪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教师们是作为一个团体而出现的。同时,学生们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会成为一个榜样让学生来仿效,从而在学生中间也逐渐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取得个人学习所无法实现的绩效。

重视学习指导,构建学习网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其意正是形成一种真正的团队学习,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之和。因此要重视教师学习的指导,把学校的科研活动变

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校长要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状况,善于捕捉鲜活的信息,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超越自我,思考和提出新的目标,同时带领教职工一个个去实现这些具体目标。这种非线性的思维、非固定的模式、非静态的管理过程,是促使教师对校长的理念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一步步深入的过程,更是调整和完善校长办学思路,使教育科研出质量、出效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即:实现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全员学习的网络。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实际问题,重视学习指导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习在许多教

师看来是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学习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分离的现象非常严重。为此,我们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大家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对学习的指导旨在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也意在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课题研究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强调促使教学行为的转变,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转变,增强教师们驾驭教学的能力,也使教学本身产生出巨大的能量,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改善,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极大地激发起教师更强的学习欲望。这样,学习与教师的日常工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有机的整体,实质上是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学习时,我们

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结合改革过程学习;坚持结合大家的热点话题学习;坚持结合实际案例学习;坚持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这“五个坚持”,主要倡导教师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学习的目的即在于将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基本素质、基本认识的提高。

(二)构建学习网络,提升基层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构建起全员的学习网络才能形

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将这种学习网络的构建作为学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我校学习网络的构成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的学习,在这一网络的建设中,组长是关键人物。

组长应该是学习型组织中的中坚力

量,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只有每一位组长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体会、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后,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学校的各种理念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在构建学习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抓好组长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组长的培养。我校特别地提出了“小校长”意识,即:当学校任务下达时,组长们不是简单地复述或者简单地分派任务,而是把任务变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组长要像校长一样全面负责,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形成本组的行动计划,并带领全组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理论认真完成。同时,对于组里教师的各种反馈意见,组长不是简单地以群众代言人的身份上传到学校领导那里,而是能够如同校级领导那样,先了解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后,按照学校的教育理念先进行对话交流并加以引导。

每学年我校都会有近六十人参加的“组长工作研讨会”,旨在帮助组长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校长随时保持与组长们的密切沟通,以便为组长的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对于出现的纰漏或者问题,校方则和组长一起共同承担责任,旨在解除组长拍板做决定时的后顾之忧,使得组长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现在全校教师198名,我们已经锻炼出了拥有40余名“小校长”及“支部书记”的中层管理者队伍。这批中坚力量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无疑为建设全校学习型教师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教

师自我超越是核心目标

构建“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

体”的发展性校本培训机制,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土壤是我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目标。一个组织只有当其成员都具有不断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能力,整个组织才会凝聚在共同愿景下获得共同的发展,使组织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学校在构建学习网络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开放、动态的发展性校本教师培训制度,根据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师发展的任务和要求,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在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注意到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困难,同时,也强调对未来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关注。在我校的教师培训中,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体现了对教师具有前瞻性、全方位发展的关照,没有停留在教师培训低水平重复的误区。

比如,随现代社会不断出现的教育

新问题及教育对象的变化,组织教师更多一些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全校70余位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的“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拿到了结业证。又如,我校每学期都有的“凌空杯”基本功大赛,已由简单的优劣评判或例行检查,巧妙地转化成为校本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的良好机会。首先,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大赛是展示,大赛是交流,大赛更是研讨与提高。因此,每学期大赛之后我校都有持续多周的教师自发组织的后续研讨活动。就在这种展示、交流和研讨中,每一位教师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新的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规划,不断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发展进程的需要,每年大赛的主题、内容和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以不断促进教师实现自己超越。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四大要素: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愿景、构建团队学习和引领自我超越。以上四点正是我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对这四大要素的再实现。具体关系请见下图:

五、帮助每一位教师拥有成功的人

生是根本追求

除了上述这些具体的做法以外,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探索中,我们还逐步摸索、发现并形成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学校管理的理论思考和特色。

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是他在教育学生的实践基础上的高度总结。这一原则,对于教师一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每一位教师也都有着不同的潜质与兴趣。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特点,注意发现蕴藏在每位教师身上的优势与长处,并结合通过前面提到的与教师们的倾心交谈中所获取的信息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适合做什么,周密适当地安排工作以及对其开展相应培训,也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置身于这个集体中的成员满意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注重各有所长的管理策略中获得成功,快乐地生长。

认识到教师是有差异的,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是对教师的优劣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各成员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认为这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的根本追求。

在人人追求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今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的表征,教师的发展不能简单地仅仅从职业的需要和职业的特点出发,否则将是缺乏人文特质的一种纯理性主义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中,教师仅仅被看作是实现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的一个工具,或者一个技术性的环节,教师主要被定位为奉献者和付出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单向的付出中教师的生命将面临萎缩、枯竭,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发展中首先高度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通过引导教师发现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认可并鼓励教师去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众所周知,价值感的获得往往源于成功的体验。从成人期的发展任务来看,个体的成功主要源于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因此,职业成就感就成为成人获得生命价值感的主要内容。可见,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

“快乐生命学说”和“适合学说”,引导教师重建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挖掘“教师”这项职业内在无法替代的尊严、快乐和价值,引导教师“快乐地工作、快乐地

生活”,帮助教师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同时,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在当前

学习化社会,教师的成长要更多地借助每位教师自身的力量,学校不可能为每一位教师预设好所有的发展轨迹,更主要地是让教师自身生长出推动其成长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教给教师如何自我发展,而不是为其摆出现成的方案。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特别强调教师们的规划意识与反思能力,鼓励教师制定于自己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这对于每位教师最终的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的。

六、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根本保证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校长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应该由管理者更多一些向领导者转变,不是只关心正确的做事,而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不但自己具有选择的头脑,而且关注下属增长判断的智慧。同时应转单一的管理者角色为多重角色:是设计者也是实施者;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是校长也是朋友。作为校长要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创造条件,更要引导教师主动发展,要使其学校的所有教师摆脱那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所处环境的无助认识,使每位教师都觉得“我能行”。在新型的管理角色中,校长要对整个学校的共同学习负责。一位成功的校长,会认识到人们都是学习自己想要学的,而不是别人认为他们需要学的,所以在管理中,不是把理念强加于每位教师,而应该是当让教师在把自己设计的事情完成时说:是我们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

校长还应注重在学校管理中融入新时期管理的新特点。如,增加一些具有开放性、人文特点的非规范化管理策略。如我校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烛光晚宴”,以倾听各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心声;举办“我爱我们的家”新年联欢晚会,请来家属共同参加。目前,许多年级组也开始出现了这样非正式的聚会和谈话活动,使教师在轻松愉悦的交流和沟通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必然成果 实验二小多年来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以“以爱育爱” 为核心,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党员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在内的整体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每位实验二小人心中的精神之歌,已经形成实验二小进行“从制度到文化——追求超越制度的管理”重要前提。

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

发展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能,无论是教师的工作状态还是生存状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7年以来,我校教师每学年人均一个课题,人均一篇论文,教师论文和评优课获区级以上奖达近万人次,出版了《以爱育爱》文集和个案等10本书。学校共接待来自国内外听课参观者万余人,获得市、区级校园文明示范校、德育示范校、科研先进校、师德建设先进校、校本培训先进校等荣誉称号百余个。接受为全国教师培训等任务,录制课堂教学光盘百余节。教师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而且体现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每学期的党课或发展会的自由参加的教师均在全校教师80%以上,目前,党员已达80余人,成为西城区惟一一所拥有党总支的小学。很多教师把实验二小当作自己的家,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动情且让人感动的话:我们辛苦却快乐着!我们付出但收获着!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实验二小

教师在令人羡慕的成长,在自我主动地发展中,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着教师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高度的内在统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充满热情、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师队伍,才给予了我们的学生快乐而健康的童年,才使得素质教育的推进富有实效。

【责编:刘建新】

第三篇:如何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堪称生命的当然是质量,而质量的获得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如何管理教师,如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管理好一所学校,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管理好了,他们会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优秀的教育者――教师再去管理学生,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发展就有了希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必须有健全合理的制度作保障。但在用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尊重、激励、正面评价等方面下工夫。“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管理。”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地尊重教师,关注每一个教师,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尊重理解,让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

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看在学校管理制度下,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看每个教师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是看每个教师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得是否有兴趣有信心。我校有多名年轻教师,虽然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但是,他们有热情,有思想,有潜力。作为一个管理者,我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努力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每次去听课时,我都事先打招呼,让他们有时间进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做,可以让年轻教师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尊重和期待,促使他们更精心地备课,直接提升上课效果。每次给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时,我总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把工作重点鲜明地指出来,这样大家都很乐于接受任务,并能很好地完成。我指导过两个青年教师,董秀梅老师和刘敏老师。我要求董秀梅和刘敏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管是起始课,还是讲读课,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力争每一节课让学生都由知识上的收获,争取每学期上出一节精品课。我经常到她们的她们的班级听课,听完课马上反馈意见;她们也经常到我的班级听课,也敢于指出我在教学中出现的疏漏。

2009年5月,我在校内做展示课,是七年级的《最后一课》。事先我做好了课件,布置了预习。在讲授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时代背景,进入情境,积极回答我设计的问题,在教学延伸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走进小说人物,把自己设计成“小弗朗士”,续写课文。学生们群情激昂,当堂成功地写出了以心理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文。两位老师听课后,也在自己的班级采用了这种讲析方法,也获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2009年7月,我指导刘敏老师参加市区域教学研讨课,她讲的是《端午的鸭蛋》一课,备课期间,我多次听课,不断修正她在讲课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次听课后,我向刘敏提出建议:不能干巴巴地讲析课文,我们可以再选取一篇反应民俗的阅读文章,加以配音朗读,让学生来欣赏。我在网上找到了《杀猪菜》这篇文章,语言风格也和《端午的鸭蛋》完全一致。我要求刘敏老师压缩课文的讲析时间在25分钟,留下20分钟进行拓展训练,要求学生找出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写法上的异同点,这样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最后,我邀请全校语文组成员听课,同事们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结果,凝聚了我们全校语文组成员智慧的《端午的鸭蛋》被刘敏老师研讨会上精心演绎之后,获得一等奖,受到一致好评。是尊重和理解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榜样示范,让教师对领导充满信任

对于教师的管理,应该让他们乐于接受。而最好的做法是我们身先士卒,成为他们学习的表率。虽然在三年前走上了副校长、副书记的职位,但我没有放弃教学工作,而是继续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任务。在教育科研方面,我勇挑重担,主动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2008年7月以来,我先后承担了1个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的研究。研究期间,我先后在《语文报》、《吉林教育》、《初中生优秀作文》、《初中生学习》、《作文报》、《同学少年》、《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学习报》、《中考作文智囊》等报刊发表200余篇论文,指导学生在《语文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阅读指导》、《少年素质教育报》、《读写算》、《初中生优秀作文》、《作文与考试》等全国十余家报刊发表作文200余篇;2008年12月,我的阅读训练作品《三峡》在全国阅读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文阅读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3月,在第四届作文与考试杯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中,我的学生获得一等奖一人,获得三等奖3人,我本人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这些成绩,让我校语文组的教师看到了表率的力量,他们纷纷在课余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纷纷在科研方面、写作方面暗下功夫。近年来,我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被教育部门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正面评价,让教师学会自我激励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需管理,是教师高效自觉地自我管理。管理是艺术,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对话,正面评价教师,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领导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经常和董秀梅老师、刘敏老师在一起探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全国考试研究中心(《语文报》主办)、全国阅读研究中心(《中学生阅读》杂志社主办)、市教育学院、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指导他们撰写论文。董秀梅老师先把我曾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拿来参考,一道一道设题,每道题目都反复推敲。最后拿到我这里来审核,我提出修改意见后,她再回去修改,最后作答案。有一道题的答案她自己总觉得不够贴切,我和刘敏老师就为她提出作答案的思路,最后终于定稿。一套阅读训练题终于在几天的反复琢磨中寄出去了,等董老师收到用稿通知的时候,她竟然喜极而泣,第一个把好消息告诉了我,让我分享她成功的喜悦。经过努力,董秀梅老师的《洗脚》阅读训练在全国阅读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文阅读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中学生阅读》杂志发表。2008年12月,在全国阅读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文阅读练习”征文大赛中,董秀梅老师的《母亲的眼泪》阅读荣获三等奖。刘敏老师的《一根筋》点示阅读在《现代中学生》发表,《生活如椅子》阅读训练在《作文》杂志发表。对她们的成绩,我予以鼓励,正面评价。她们总是谦虚地说:“李老师,和您比起来,我们的成绩简直微不足道。”正面的积极评价让这两位青年教师更加执着于语文教学。

教师是一种需要付出爱的职业。但作为一名教师,他们也需要得到领导的爱――这种爱,就是学校领导者的尊重、激励和正确的评价。但愿我们每一位领导者都能学会尊重、学会激励、学会正确评价,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全校教师的的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四篇:高中化学论文: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题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创建于1939年,1957年被确认为首批办好的省属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全省率先创建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近十年来,学校在办学体制、办学规模上有了较大突破,2004年创办了民办初中——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2006年举办了股份制合作民办高中——省前中国际分校,全部在校学生近7000人。近年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较高的教学质量,高素质的学生群体,使学校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展收个人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学校层面,我们要努力进行思想引领,打造发展平台,提供制度保障,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在操作中,我们积极开展各类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引领和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这些做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作用

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在我国,钟启泉教授在2000年指出,教师专业化应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知识系统。教师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要具备个人的实践知识,这是教师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其二,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后者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其三,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在于引导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积极情感、道德操守、价值观及人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和情感的发展。从上述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人格等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

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学校管理中,主要采用以“管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围着中层转,中层围着校长转,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师工作的激情被抑制,教师的需求和成长的愿

用心

爱心

专心

望很难得到满足和实现,甚至教师基本的权力都得不到保障,学校也鲜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在管理中时时处处把老师放在第一位,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教师工作的潜能,同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个人的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关系。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增强学校未来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成功、每一位教师成功、每一所学校成功”这一目的。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谈起办学体会时说过: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在总结哈佛大学办学方针时也这样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的质量。大学如此,中学也不例外。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孔建华说:“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发展。人力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目标设定

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费斯勒教授,借用社会系统理论提出了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也作了系统的论述与详细的说明。他认为,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其中,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对教师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教师发展过程本身也即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回应各种影响因素,随之此消彼长、循环互动的历程。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教师的发展状态也将大异其趣。比如,支援性的情境因素,将有力推动教师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积极的职业生涯进程;而影响因素的干预及其带来的压力,则可能阻碍、抑制甚至中断教师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各种因素对教师的发展产生的是推力亦或阻力的作用。所以,要协助教师的发展,必须重视并区别不同的情境因素的影响,如此,才能对教师的发展施予有的放矢的协助与支援。

在研究过程中,费斯勒认为,各种影响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发展个体的,因此很难将这些变项完全区别开来,但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费斯勒将所有影响因素梳理为两大方面:个人环境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生活的危机、个人的性情与意向、兴趣或嗜好、生命阶段等,而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教师协会等。

从学校层面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做的是为教师提供思想引领、发展平台、制度保障,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为我校教师完成如下目标而努力:

1.开展以弘扬“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努力打造一支认真负责、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省前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工作制度以及各种考核奖励制

用心

爱心

专心

度,用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制度,规范、引领和激励全校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争取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使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达 70%,获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比例达 35%,具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任课教师比例达 20%。

3.采用订规划、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等多种办法,为广大中青年教师成“名”、成“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未来几年内使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教授级高级教师、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比例超过全校教师的10%。

三、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

1.积极开展各类校本研究,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校本研究是指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围绕学校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职业素质教育等教学实践,以教科研项目小组为团队,进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对于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科专业的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究建立在开发教育领域蕴藏的丰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中,经过思考、实施、反思、内化和修正,形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更新行动的循环过程,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及时被教师群体所理解、掌握和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组织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进行校本研究,让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资源的整合,不断吸纳新课程的理念,丰富课程知识,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驾驭课程的能力。校本研究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我校除采用邀请名师来校讲学,选送教师出国研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等方式外,在实践中,花大力气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开展青蓝工程、名师工程

高度重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每学年初,要求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或第一年担任本学段教学任务的老师选择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另外,按照逐步培养、逐层提高的原则,为部分中青年教师安排一位或者几位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担任师父。无论是青蓝工程还是名师工程,师徒双方都有明确的责任,都要签订责任状,学校在学年结束或者培养期结束时,要组织专门的小组进行考核。我校在实施中很明确地将考核的结果分别纳入“省前中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和“省前中青年教师考核奖励细则”中。

(2)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备课组中的作用,各教研组、备课组坚持开展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学期初,教务处在安排课表时,确保每门学科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半天没有课,专门用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或者进行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时,先由事先安排

用心

爱心

专心

好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心发言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本星期的教学内容,中心发言人必须向老师们提供本周的教、学案以及相应的教学课件,其它老师围绕中心发言人提供的教案展开讨论,在讨论基础上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统一的课堂教学设计供每位教师教学时参考。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校长室的大力支持下,上学期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科的老师,利用假期休息时间,不断讨论、修改、完善,完成并使用了各学科的高质量的系列学案.(3)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把手。我校每学期在广大教师中切实开张“五个一工程”,即认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开一节教学研究课,参加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主持或者参加一个教科研课题。积极鼓励老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一方面,学校积极为教师课题的申报、立项创造条件,同时,教科室还会同学校其它有关部门定期对各个课题进行评价验收,帮助课题组长对各自研究的课题把脉,指导他们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课题都能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制定积极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除了将老师们在撰写论文、从事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与学校每年的学术性津贴的发放结合起来,还实施诸如一稿双酬乃至多酬的奖励措施,从而不断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

(4)成立负责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

前几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由教务、教科等部门分工负责的,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教科室在课题指导、学科竞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增加,2005年校长室酝酿成立了督导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专门负责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二年多来,学术委员会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广大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5)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名教师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砥砺,实现成长。我校在首批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周期性评估中,“常州市高中物理教育孔建华名教师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工作室,孔建华被评为优秀领衔人,8人被评为优秀成员。第二批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我校新增了“常州市高中化学科学探究陆亚东名教师工作室”和“常州市高中物理教育创新蔡卫东名师工作室”。

2.通过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办法,引领和激励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的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由原来的重文本成果,转变为重视教学实践成果,如教师设计的高质量的教案、一堂充满实践智慧的课都应该看成教师的研究成果;由原来重研究成果,转变为重视研究过程;由主要由上面的评价转变为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充分发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此外,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校长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和服务者,不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更要有励才之术,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当好领头雁,做好支持者与实践者,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与共同进步。

中青年教师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晋升或者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审,取得相应的职称或者荣誉称号之后,怎样引导他们克服高原现象,朝着专业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是学校领导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以我校为例,2002年12月,经过校长室反复酝酿,并通过教代会代表审议,我校制定并通过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等四大方面17个小方面,对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进行考评,每学年考评一次,得分在90以上的为一等奖,80分以上的为二等奖,70分以上的为三等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根据获奖情况一次性发给奖金若干元。以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为例,一等奖可得奖金6000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2000元。奖金的发放充分体现了优者多得、多劳多得的原则。

青年教师工作热情比较高,事业心比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认识不足,对个人的发展没有明晰的规划,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2006年,我校又制定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考核奖励细则”,从教学工作、业务提高、管理工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实施考核,其中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听课、作业批改、参加各类公开课、比武课、参与各类考试的命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等,业务提高主要包括参加各类进修、专业技能考核、撰写论文、从事课题研究等方面,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担任班主任、副主任、各科室干事以及参与值日等;每学年考核一次,与学术性津贴同期进行;对考核优秀、良好者分别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细则”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面。一些青年教师说,过去只知道备课、上课,不知道还要做一些什么工作,现在有了细则,可以按照其中的要求,一一对照着去做了,忙是忙了点,但是生活得很充实,特别有成就感。

今年,我们遵循“全面、多元、科学、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式,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我们正在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3.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子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以后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尽快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希望早一点脱颖而出,学校怎样保护并且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呢? 2005年开始,我校在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评比每学年一次,其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安排在第一学期,“骨干教师”安排在第二学期。评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师德考核,由学生民主测评和年级部评议两部分组成;(2)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新课程理论、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

用心

爱心

专心

及其它的一些规章制度。(3)课堂教学考核,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主要考查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情况。(4)其它,主要包括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方面。四个方面的考核分别占综合评比的20%、20%、50%、10%。校长室根据报名参加评比老师的数量,按照最后的分数,分别授予一定比例的老师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称号。原则上只有获得低一级的荣誉称号,才能参加上一级的评选。常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必须在校级评比的基础上选拔产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引导全校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学校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譬如组织班主任老师远赴河北衡水,学习衡水中学的管理经验;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参观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学习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班主任中开展“感动省前中十佳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形象技能大赛”;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举行三立座谈会,畅想理想,畅谈人生;岁末年初举行省前中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沙龙”、班主任年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陶冶了教师的师德修养,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促进教师发展的阶段成效和发展预想

在学校党委、校长室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之下,经过各个部门,特别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校在校本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1.名特优教师涌现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成为常武地区、乃至省内外的名师。目前我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9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0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0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4人,具有以上各类称号的老师占专任教师的80.1%。

2.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评比中摘金夺银,成绩喜人。一位老师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一等奖(全国六个一等奖,江苏唯一一个一等奖),两位老师先后执教的网络实录课参加全国网络教学课评比获得一等奖;14位老师参加江苏省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16位老师参加常州市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20多位老师参加武进区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数十位老师荣获国家、省、市、区课堂教学评比二、三等奖。三十多人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多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之星。

3.教科研成果突出。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课题研究扎实,成效显著。近两年来,我校有两项课题受到国家级表彰,多项课题被评为省市优秀课题。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递升。“十·五”期间,省前中有6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13个常州市级课题全部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级电教课题“运用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被评为全国优秀课题,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建立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题。学校被授予“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先进集体(江苏省4所)。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30篇,2009年共有215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五位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各级论文大赛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位老师获师陶杯等省论文评比一等奖,4人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二等奖。

我们将不断更新学习观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创建一个师生双方情感共融、教学相长、共同探求新知的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在学习型的和谐校园中,以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启迪教师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专业和教育研究氛围,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是我们学校奋斗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专业素养等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面对新课程,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疑都面临着一个专业发展的问题,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催化剂,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一方面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更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两者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我校成立有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负责组织、安排、部署全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先后出台了《汇文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常规》、《外出学习汇报制度》、《领导包学科制度》等,这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的严谨、浓厚的教研氛围,全校没有一个教师登台授课而不参加教研活动。

重视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习,引领教师自觉学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教育视野,提高理论修养,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实践,规范新课程观念,领会学科课程的最新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真正功能和深远价值,从理念与操作结合的层面上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引领教师在培训中反思,在交流中成长,在反思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思想引领,价值驱动,激发内需,坚定信念

课改之初,我校领导就意识到老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校本教研应基于教师的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激发教师的学习主体性,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从而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引领教师自主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协助他们、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意识,引导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奉献爱心,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因此,校本培训的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所以我校十分强调对教师进行价值引领,注重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内驱力,使教师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促使其重视“旧我”向“新我”的演变。

三、创新思路,精选内容,多管齐下,注重效果

校本教研是一种“福利”,而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这就要求组织者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训内容,在形式多样而又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得到提高、收到成效。几年来,我校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先后派数十人直接参加国家级、省级课程改革培训,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市、县优质课观摩活动,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全员新课程通识培训,内容涉及新课程实施方案、新教育理念、名师名家讲座、课例研究点评、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等,这些培训活动或集中,或分散,或全校,或学科组、备课组,无疑都起到统一思想认识、提升从教境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

四、立足校本,依托课堂,紧扣问题,夯实基础 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并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1)加强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活动。各学科每周定期安排集体备课一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2课时,其他学科1课时。教科室负责检查活动情况、统计出勤并整理备课组上交的活动记录、教案、配餐作业、课件等并将优秀课件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2)加强互动研讨,教学评价,共同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每周四第7、8节为教研活动时间,各学科有固定活动场所,包学科领导参加学科教研活动。

(3)推门听课。要求全校教师开放课堂,教师不能拒绝听课者进入课堂听课。全校领导老师都有听课、评课任务。

(4)听课+研讨+反思。利用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评课,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样做促使人人都进步,天天在进步,将校本培训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尤其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老师们基本做到了面对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转化,品味成功,共享快乐

青年教师初为人师,面临着重要转化——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化、从知识汲取者到真理播种者的能力转化,因此我校很重视对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有提前进行的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更有从教信念培训、励志成功培训,关注的就是他们的尽快成长,缩短他们的转换周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听评课记录,教案等。学科内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在全校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同时推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县、市级优质课评比。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激励着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快速成长,往往一学年甚至一学期不到,就有人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而当他们获得事业的初步成功时,学校领导往往要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激发全校教师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共同享受他们的成长快乐,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六、以教科研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并且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教学专家。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交流和推广。

近年来我校课题共计:15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1个;市级43个;县级73个。其中十一五课题77个。正在实施的课题1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10个。

七、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加强量化考核,向考核要成绩,要发展。每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每年举行教师业务考试、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案评比,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评学、座谈、问卷调查等。

实践证明,教师施教的成功与否,往往有赖于与学生集体及学生个体建立的良好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协调师生关系、活跃教育过程很有必要。这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务处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基本功竞赛。2009年组织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朗读、口头作文、个人才艺等多方面),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主题班会活动设计、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个人才艺等);2010年我校组织板书设计及粉笔字大赛,由教科室负责课间十分钟进课堂拍照,学期末由所有同学科教师进行打分、评比。优秀的板书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参考学习。

新课改以来每年的教师业务考试也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做题形式,2009年是教学设计,你最满意的教学片段等,其中美术教师除了美术基本理论,还有美术史,并增加了评画部分;2010年,由教研组长结合学科特点出题,单独进行考试。其中地理学科考试内容为图文转换能力,即出一道地理综合题的读图题,教师阅读出图中的信息,并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联系出高中所学的知识点、考点;并说出如何分析总结、归纳。考试要求是充分阅读图中的信息,要求知识点联系广泛,考点齐全;分析归纳时充分利用材料,分析言之有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注意答题的角度和运用地理语言;物理新课程高考试题,使全组教师对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征、考查内容及试题结构有了更直接更准确的认识;生物主要考查教师们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构建概念图能力,提示教师教学中注意教材中每个单元“自我检测”中的概念图,主动教会学生做思维导图。

八、成绩:“是金子就会发光。”在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一粒金子,当通过校本教研的全面打磨后,他们就一定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彩。09-10年优质课统计:国家级 1节,省级5节,市级29节,县级50节,其中齐红梅老师09年8月在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优质课评比中获国家级三等奖;09年3月白志强老师在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说课组三等奖;王作辉2010年9月参加河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田翠红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参加省级评比,张岩省级信息技术课,李静涛省级录像课一等奖。市级优质课09年17节,10年12节,县级09年22节,10年26节,各级优质课选拔参赛80节,青年教师课堂评比46节,其中09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推举的路明蕊老师参加市级比赛,获市一等奖,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推举路明蕊、齐红梅参加市级评比均获市级一等奖。

在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009年薛娜荣获国家级二等奖、马艳梅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王艳茹、徐瑞凤、周华、巢志刚、张杰、费丽婷、于艳艳、王占英、孙艳秀、张丽洁、郑巧裕分别获市级奖。2010年,我校青年教师周华以120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二名,白艳老师以115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七名,费丽婷老师以110分的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最后,我们希望教师职业不应该成为一项红烛般的“悲壮”事业,而是应该成为一项终身发展并能够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辉煌专业!

我们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赢得自己的尊严,得到应有的荣誉,实现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在专业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新课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推进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者相辅相成而又相映成趣。

下载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教师主动成长论文(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论文-注重学科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注重学科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衢州市高级中学吕慧红【摘要】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学习型学校 促教师主动成长

    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已经展现并成为历史发展潮流。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5提升教师,促进成长

    1、 岗位练兵 成都西北中学派出精干队伍参加武侯区 “201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全区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启动仪式” 2010年9月7日下午,成都西北中学干部团队在刘英校长的带领下......

    读写结合促进教师成长

    读写结合,善于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小学学习调研报告之三武胜县万善镇小学教科室主任 陈建东 苏赫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在读书”读......

    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姓名:陈键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 通信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442325 联系电话:***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抚宁二中:甘丽英新课程要求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精神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在反思中收获 大黄乡教育办公室 杜永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凭其课堂教学行动,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