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分析论文
1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分析
1.1线形连续
在现代公路设计过程中,线形连续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在国内外公路路线设计标准中,已经将连续性设计概念引入设计标准当中。目前关于线形连续的研究侧重于速度、安全、驾驶员工作量等方面。在行车过程中,道路线形变化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行车速度上。在评价线形连续性过程中,运用运行速度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路线连续性设计工作中,常用方法是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的一致性。开展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提高评价工作水平。
1.2灵活设计
灵活设计要求在充分掌握、理解现有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在不降低路线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采用设计指标,能根据不同路线特征,不同路段工程要求,运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为落实灵活设计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设计要点:灵活采用设计技术标准和指标,如果路线受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可进行特殊设计;根据公路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建设要求等,分段设计行车速度;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各项指标,进行路线的灵活布置,并灵活选择公路路线设计指标;在特殊路段设计时,对车速、路面宽度、曲线设计、纵横坡、超高等指标,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验证工作;路线安全检查时,要运用车速进行,检查设计参数和指标在路线设计中的运用效果,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1.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其目的为车辆行驶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该从线形、路面、路侧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公路路线安全水平。线形设计时,要确保公路整体线形的连续性,连续路段衔接顺适。降低路段间的速度差,确保车辆行驶安全。路面设计时,要选择适宜的横断面,并确保良好的路面状况,保证路面适宜的宽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路面沉陷、车辙等路面破坏现象的发生,以确保路面平顺,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路侧设计时,应该坚持宽容设计理念,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例如,确保路侧净区宽度,设计宽浅边沟或盖板沟形式;放缓边坡,有利于驶入路侧的车辆安全返回;设置标志栏杆、防撞墩等,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
1.4创新设计
路线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进行设计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线性设计与环境相协调方面,对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进行美化,为驾驶员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具体来说,进行创新设计时,要把握以下设计要点。做好沿线不同色彩和景观的搭配与协调;视野应该开阔,做好借景工作和细部美化处理工作,重视沿线环境保护,落实生态设计理念,为驾驶员安全行车创造良好条件。
2采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分析
2.1运行车速的概念
运行车速是指车辆的行驶速度,具体指在良好气候条件和正常交通状况下,驾驶员驾驶车辆沿着道路行驶的速度。由于受到路况、车辆、驾驶技术等因素制约,运行车速处在不断变化中,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为确保行车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运行速度,避免出现超速行驶情况。
2.2线形检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用计算行车速度指导线形初始设计,在该基础上增加利用运行车速进行设计检验阶段,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具体设计流程为:初始设计→划分分析路段→预测运行速度→检验线形连续性→进行线形指标修正与设计→绘制双向运行速度图→完成线形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述工作流程,确保该方法得到更好地运用。
2.3显著特点与优势
传统路线设计过程中,选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标准,整个设计路段上采用一个固定速度。但在行车中,驾驶员会根据路况的不同,尤其是线形几何条件的不同,不断调整行车速度,容易导致实际行驶速度与线形设计速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而采用运行速度检验,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确保行车安全,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运行速度对平面和纵面技术指标改进和完善,更好满足行车速度要求。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和特点表现为:用运行车速作为设计检验时的车速标准,确保线形各几何元素满足汽车行驶需要;用运行车速评价相邻路段车速差,保证汽车在连续路段行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轻驾驶员负担,有利于行车安全;该方法与实际行车状况相符合,满足车辆安全通行需要。在设计工作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3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路工程全长112km,为双向8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km/h,公路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为提高设计水平,路线设计时,设计单位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
3.1设计理念
该路线设计时,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确保了公路工程线形连续,同时根据路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做好线形、路面、路侧设计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同时重视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路线设计与沿线景观相协调,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2设计效果
在上述公路工程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指导路线设计,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不仅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还提高了路线设计水平。确保路线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为车辆行驶提供了便利,设计运行车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也为驾驶员安全、舒适行车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了驾驶员的一致好评,类似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4结语
综上所述,线形连续、灵活设计、安全设计、创新设计是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对整个路线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进行路线设计时,不仅要强调工程技术标准,确保路线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还应该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突出和谐、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在满足车辆行驶需要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提高设计水平,增强行车的舒适性和美观感受。另外,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也是公路路线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内容,该方法不仅与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相符合,还能检验和指导公路路线的线形设计。从而有利于促进公路路线设计水平地提高,更好地指导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为车辆安全、顺利、舒适行驶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篇:公路几何设计分析论文
一、概论
1.研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道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2.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而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的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其他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安全设施等几乎只是成了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我们作为勘察设计工作者,在工程设计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在公路几何设计等各种方案中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
二、平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其优点是勘测、设计简单,方向明确,距离短捷,但直线单调,对驾驶人员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我国规定最小直线长度为:当设计速度为60Km/h,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直线,特别在平原地区,不能过多的人为改变直线线形,但也要注意适当引入曲线,以便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Δ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Δ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的曲率半径尽可能大些,一般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通常采用回旋线,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公路,在计算缓和曲线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宜采用0.45m/S3,并相应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
在较小半径弯道上,应该设置超高,超高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应该根据弯道半径以及道路等级、所在地区的寒冷积雪程度、地形状况等综合考虑。对超高、加宽值的计算,必须有足够的满足,超高、加宽不足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曲线转角对公路交通安全也有影响。大量资料统计,小偏角曲线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合理确定路线转角十分重要。
三、纵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两类。道路原则上按在同一设计车速路段保持同一行驶状态来进行设计,纵向坡度和别的线形因素不同,受车辆和行驶性能的影响较大。爬坡能力明显不同的车辆混在一起,不采用适当纵向坡度和在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就会成为道路通行能力低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纵向坡度的标准值,要在经济容许范围内按尽可能较少的降低车辆速度的原则来确定。在连续下坡时,车速越来越快,不安全,因此必须控制坡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对纵坡长度受限路段采用平均坡度法进行验算。
一般,凸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段高,小半径凸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在夜间没有照明的公路,凹曲线必须考虑视距问题。
四、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公路的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的布置方式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车行道、路缘带、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的形状和尺寸,都应根据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
致性。交通事故数的相对值与车行道宽度有直接关系,一般随车行道宽度的变窄而增加,但如果车行道过宽,易形成一个车道两列车并行行驶,因此,一般车行道的宽度控制在3.5~4.0m之间。车行道宽度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缘带和路肩的状况,高速公路设置规定宽度的路缘带能起到分隔车行道和路肩、车行道和分隔带的作用,并诱导驾驶员,有利于安全行驶。桥面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者桥上的人行道与护拦引起路面、路肩宽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桥台过近,侧向余宽不够时,都会引起驾驶员心理作用发生变化,导致不应有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此类问题要高度重视。
五、平纵横组合设计与交通安全
平纵线形的组合,对视觉诱导起重要作用,在视觉上违背自然诱导的线形组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平纵线形设计中,要避免竖曲线与回旋曲线重合,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与平面上两反向回旋线的拐点重合;避免竖曲线顶部有急弯,以免驾驶员靠近顶部来不及判断,从而造成速度过高引发交通事故。在平曲线的组合中,尽量避免或少采用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和复曲线。
看起来扭曲的路段,破坏了线形的一致性(美国工程师认为线形一致,是公路设计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造成驾驶员心理、视觉不舒服,对线形变化不适应,使视觉诱导紊乱,往往是行驶上危险的路段。特别是行车速度较高时,公路粗线条的轮廓成了驾驶员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特别应该注意线形的配合与视觉效果。
六、视距设计与交通安全
视距是驾驶员在公路上能够清楚看到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公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足够的视距对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行驶过程中,路况信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就要选择足够的行驶距离来完成。在视距设计过程中,反应时间的取值要大于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特别在复杂情况下,如交叉口、立交匝道处、车道变化处、交通标志等设施处,在取反应时间时,应增加判断时间,该值应大于2.5S.美国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调查统计表明,事故率随视距的增加而降低。设计中应该注意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的设计与计算。
七、结束语
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工程,大量交通事故表明,整个交通系统中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良好的道路几何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等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
虽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交通事故并非一定是几何设计不当造成的,但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设计特别是加强几何设计等内容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水平,必须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各个阶段诸如公路几何设计等方面重视安全因素,从而使道路设计有效地控制未来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第三篇:公路设计理念误区分析
公路设计理念误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公路目前在总体上仍处于总量的增长和等级的提高阶段,公路的发展方式受到速度与数量的主导,现代理念与高速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公路建设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对设计理念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设计;误区
中图分类号:U412.1+1 文献标识码:A
重造价轻安全
影响公路规划和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安全、环境、功能、用地和成本等,而且安全和环境在方案决策中具有较大的权重。如同其他多目标的决策一样,我们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在全面考虑各项子目标的基础上,谋求取得最大的潜在的综合社会效益而使社会损失减少到最小。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各目标权重却向造价和技术指标等方向偏移,安全和环境等要素则往往被忽略。在公路的设计中,其重点亦主要放在填挖平衡、控制用地和采用经济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安全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理念的落后和认识上的不足以外,各项影响因素的量化程度对此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明了目前在公路设计中包括安全、环境、运行、用地和造价等项要素的量化程度,其中造价是一个量化度最高的指标,而安全等则难以量化,因而在客观上给了在方案比选和设计中重造价轻安全的借口。安全设计的误区
一是认为只要满足了公路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公路就是安全的。对标准和规范的实质不求甚解,设计以满足规范要求为满足,忽略了线形突变、相关安全指标不配套等对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
二是认为在各类公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错误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因而公路设计者对此无能为力。对如何通过公路的设计减少司机的判断失误等未作深入的考虑。
三是认为安全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者的事,与路线、路基等其他内容无关。进而忽视诸如线形、视距、超高、路线交叉、视觉的诱导性和运行速度的连续性等对安全的影响。
四是在安全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尚未认识到防撞护栏等设施本身亦容易对车辆造成伤害,因此不分有无必要,在许多高速公路沿线一护到底。也不按路侧的危险程度分等级设防,导致部分路段防护过度。
正确的公路安全设计思路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预防,即首先应通过对公路的精心设计,使所提供的公路尽可能减少驾驶员的失误;第二个层次是容错,即尽量给意外出事车辆提供宽容的、安全的路侧条件,使其即使冲出路外也不致受到较大的伤害;第三个层次是防护,即因客观条件难以实施容错型设计时,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撞或防止冲出路外的措施。人与环境的错位
3.1 路线的错位
随着公路向山区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高速公路,在山区仍然带有平原区的设计惯性,尽管降低了设计速度,但只要有可能,就追求平直的线形,逢山开路,遇沟筑堤,粗暴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根基,粗暴切断完整的生态链。
3.2 公路的“美化”
前面所述的种种弊端正在随着生态理念的传入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理念的曲解和又一个误区。曾几何时,新建成的公路似乎成了一块心病,阻碍了“生态公路”和“绿色通道”等称号的达标。于是乎,大江南北掀起了绿化和“美化”的高潮。一种落后的、源于小农时代的意识和工业时代初期以工程为美的观念,正悄然支配着公路的“美化”与治理。
随着“公路美化”运动的到来,“景观路”、“文化路”在高速公路修建中应运而生,专门的公路景观设计公司也相继成立。这种现象的出现本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被视为对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但目前的“公路美化”运动的典型特征是惟视觉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惟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公路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分工明确,公路设计者仅仅是设计组成公路的结构部分,在他们出于本能损害了自然环境之后,再由景观设计者在遭受创伤的风景上涂抹膏药,“锦上添花”。
于是,人工取代天然,把材料的价值与风景的质量视为同一,将位于自然环境中的公路当作城市街区和市政园林来做:落叶乔木被代之以“常青树”;乡土“杂灌”被剔除而代之以“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杂草”被代之以国外引进的草种;桥梁不在结构造型上下功夫,反而在涂饰和灯饰上极尽“美化”之能事;甚至有的将高速公路变成一个人造景观长廊,边坡壁画、路侧雕塑等艺术饰物充斥沿线。人化的边坡。
边坡是公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结合部,也是公路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最具可用性的元素。然而大量的公路边坡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公路与自然分隔的屏障。挖方,采用刀砍斧削的手法,纵向是一成不变的坡率,竖向是我行我素的坡面;防护,或浆砌,或锚喷,或高挡支护。满铺或高挡一番之后,以为这便是将工程病害“治服”,一劳永逸。其实这是将最具生命力的自然资源糟蹋,使生物与土地分离,植物失去其生存空间,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和视觉污染程度,只有在施工疏漏所留下的缝隙之处,才得见草木顽强地破壳而出,此情此景,哀莫大焉。刀切也好,满铺也好,高挡也好,无一不是人类突出自我、漠视环境的表现。
3.3 生硬的水沟
公路的排水沟和边沟本应成为自然水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路系统中最具灵气的自然景观元素。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公路的排水设施是见水必铺,见沟必砌。尽管有水仍会流,但其结果却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失去了自净能力,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整齐划一的砌石或混凝土满铺边沟,不但增添了视觉的污染源,同时又是卡陷车轮的陷阱。
改善公路环境和形象本是造福人民、功泽后代的事,但花上大量财力、物力的“公路美化”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乡区公路的美在于对大自然的尊重,在于路与自然的和谐,在于源于自然的生机盎然的绿色和浓荫,在于清新的水和空气。一些形式主义的、无长效的,特别是无改善生态环境实效的美化工程只是一种人与环境的错位。
景观路和生态路的造就需要从规划开始,并贯穿于定线和公路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景观设计者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如何最大程度地恢复不可避免的被破坏了的部分,而且公路设计和景观设计本为一体,密不可分。成本观念的功利性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其建设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项目大干快上、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建设成本的升高引起了建设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降低成本被一些地方主管官员提到了议事日程,甚至被列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节俭办事的传统作风。然而,在追求低成本的同时,有的地方出现了重初期成本、轻综合效益的另一倾向。
在项目决策和方案比选阶段,成本在各决策目标中的权重被进一步加大,全寿命期成本概念被进一步削弱。降低初期成本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方案决策的主导,安全、环境、远期成本和社会因素等更难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样的结果,终将导致在可预见的将来因增加改扩建的投入和养护成本而增高工程的总费用。这种缺乏远见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能在伤痕累累的路面和开通不到几年即大规模改扩建的工地上看到。
由于一味地强调“少花钱,多办事”,再加上设计周期的不足和设计人员固化的设计模式,在公路设计中,问题已缩小为极简单和最老生常谈的一些词,即:交通量、设计速度、平纵面线形、路基、路面和经济常用的结构等,所谓设计创新变成了空谈。
通过对路线、路基和结构等的研究,通过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相信会对初期投资成本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对建设和管理成本的研究上,缺乏对全寿命期成本的把握,缺乏对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考虑。而如果缺少了后面两部分因素,仅以降低造价为目的的研究成果未必就是最优的选择。结语
搞好公路建设,要不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力度,坚持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重视设计工作,加大设计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从工程源头抓起,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在如何提升理念、如何提高设计质量等方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第四篇:陵园设计探讨现代陵园理念
陵园设计探讨现代陵园理念
墓园是埋葬死者以及供生者表达怀念和追思的去处,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墓园的具体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以“源”园理念指导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的构想.并对何为“源”,“源”园的功能和“源”园的主题等内容进行解析。同时,结合案例研究,以“源”园设计理念,通过“源”园结合。以“源”写园,从空间结构、葬式葬法、绿化种植和建筑小品等方面对安徽亳州云都墓园进行规划设计.并对中国今后如何提升现代墓园规划设计水平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园林学;“源”园
公墓是埋葬死者以及供生者表达怀念和追思的去处,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人口膨胀使城市表现出了对城市公墓的巨大需求。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公墓布局不合理,城市景观破碎,公墓绿化、美化设施落后等缺陷。墓园,指“墓地+园林”,即园林化的墓地,墓园建设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它为我国现代墓园规划设计提供了可深入挖掘的财富口。在此背景下,文章解析了以“源”园理念指导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的构想,并对安徽毫州云都墓园规划设计进行案例研究,以期提升我国现代墓同规划设计水平。
第五篇:现代舞蹈分析论文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思想,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大陆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权阶段、女性阶段、女人阶段。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色色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 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这是女性主义思想带给舞蹈的影响,它从本质上改变了舞蹈的观点,用女性主义思维和视点看世界,使得创作者们有意识地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开拓了思维的另一个空间。
回首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思想是影响是巨大的,从诞生就显示出不凡的生命力。它以自身的经验、智慧和力量,开拓并发展了另一种思维,提高了女性地位,丰富了世界女性艺术。它不仅使女性在舞蹈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也使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实践更加成功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