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流中激发问题
在交流中激发问题
教师能够从与他人实行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将相关的问题发展为教育研究的课题。事实上,有很多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而提出来的。
首先,能够从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中总结出研究课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因为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教育实践中积累很多的经验与教训。如有的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从不训斥学生,师生关系一直很好,所教班级纪律好,学习成绩好,与之相反,另一为教师管理十分严格,但班级纪律却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平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跑题”,却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相比之下,另一位在教学中“一板一眼”的老师,在课堂中常常遭受“冷遇”,学生也总是无精打采。这些经验与教训,或是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好的成效,或是在某种水准上产生了负向影响。那么,这些教育经验与教训之中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某些措施和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怎样从教育经验与教训中提炼、揭示出一般的教育规律?这些都可供教师提出课题并实行研究。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从别人的心得中吸取智慧,从别人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其次,教师与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教师实行交流,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相互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课题提供参照。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有利于扩展研究视角和视野,在实行争论的同时,只要选准角度,突出个性,就能选择很好的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个问题,有人持“教育主导作用论”,有人持“环境制约论”,两种理论都有较强的解释力,且都能“自圆其说”。但这两种观点之间却存有者明显的矛盾与不一致。有人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实行了“学校德育与社会道德环境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做了条件限定,对社会道德环境的性质与发挥效能的规律实行了探讨,明确了二者的性质、特点和相互关系,从而为改善学校德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选择这类课题时,教师必须了解争论问题的历史、焦点和现状,客观地分析各方的依据和不足,结合自身,提出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广阔的教育领域,科学研究的课题数量众多,选择课题的渠道和途径也很多,上面介绍的仅仅是教师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和操作便利的几种。只要做个有心人,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案例】
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高老师想到了市教研员薛峰老师对她的评课指导。在课题立项前一学期的市教研室督导活动中,高老师在执教《朱德的扁担》时大胆设计了让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质疑的教学环节。但薛峰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课中的整体感悟填空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能够直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质疑,从而引出文中其他小节,不必再按顺序一节节学下去。当时,高琴老师深有感触。因为这番话触及了一个困扰她已久的疑惑:平时她总想着如何通过提升学生质疑问题的水平,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课堂上她常被学生提出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计划。高老师虽曾查寻资料,但终究没找到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法。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回顾与反思,高琴老师明白薛峰老师其实给她指出了两大问题:其一、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二、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质疑点,构建质疑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引导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质疑水平。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高老师觉得第二个问题更有研究的实践价值,不但能解决自己当
前突出的教学实际问题,而且能将培养学生质疑水平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于是,高老师选择第二个问题展开研究,并根据课题名称的四要素将问题转化成了课题——《构建小学中年级语文自主性质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从上述案例中能够看出:高琴老师能捕捉对自己有影响力的关键交流,以市专家的评课诊断为信息资源,迅速、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第二篇:轮岗交流激发活力
轮岗交流激发活力
余治平
本人是一名执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现实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党政领导干部“活到老、干到老”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到退休,决不退职”的难题。这种现象,在汉南区中小学尤为严重。就本人来说,二十年来历经四位局长还算正常,但到现在还只经历两位校长,正常吗?基于这种现状,特向教育局提议:很有必要在我区中小学实行校长、书记轮岗交流制度。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一个地方、同一岗位工作时间久了,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养成惰性,热情消退了,激情没有了,往往会不自觉地凭经验办事,处理工作时就会存在习惯性、局限性思维,导致教师没激情,教学没活力,从而工作上很难得到开拓,很难有创新。应该说,轮岗交流可以缓解他们因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所产生的厌倦、懈怠情绪,轮岗后以往的关系圈、人情网自然消失,这样或许能有效提升他们干事业的精气神,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创造活力。校长、书记轮岗交流无论对于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是对于校长、书记个人成长与进步,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将给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协调、均衡、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轮岗交流的初级中学、小学的校长、书记除应该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还应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办学业绩突出。所以,建议教育局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听取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防止“一言堂”。采取挪位子、搬凳子、压担子的办法,即在同一地方任同一领导职务满5年,进行轮岗交流。对个别或驾驭能力不强、或班子凝聚力不够、或学校管理不到位、或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任人唯亲的“班长”,则动员其主动“让贤”,从而有效激发干部活力。
第三篇:一年级小学生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课堂中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第四篇: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艺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艺术
咸丰县民族中学 马素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里的“问得巧”指的就是要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杨振宁也说过:问题提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当教师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认识文本、解读文本,审视文本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点,设计出符合文本精髓的主问题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尊重主体,引导体验,组织交流,促发提升,使课堂的教与学表现出生命的丰盈。只有老师充分的预设,有效的提问,适时的点拨,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才能实现与文本共舞,才能实现课堂高效。
一、什么是主问题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即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 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的设计。
二、主问题的特征:
(1)从设问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的,是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而非用“是否”来简单回答。
(2)从设问时机上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而非随意地一时兴起。
(3)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而非转瞬即逝。例
李秀琼老师《猫》主问题设计:
(1)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2)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曾经冤苦、误解过别人吗?你此时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 例:陈中华老师《观舞记》主问题设计
(1)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2)作者是怎样描绘印度舞蹈的“飞动”美的?
(3)文章通过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那么,你认为她们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惊人,如此的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5)冰心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和自己的赞美之情吗?
李老师和陈老师设计的主问题,便充分体现了以上三个特征。他们都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的,有一定的科学顺序,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形成了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如何进行主问题设计
1、从整体阅读而言,分初读阶段、主体阶段。
(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理解,凝聚阅读兴趣,提高品读质量。例: 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猫》)例:
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观舞记》)
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交给学生初读任务,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凝聚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
(2)主体阶段:以问题形成教学活动板块,形成清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例:
《观舞记》主问题设计
板块一:自读感知
观舞之美
1、请找出文中关于舞蹈描写的语段。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
板块二:理解感悟
寻舞之美
读课文11-18段范读,寻找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以“我认为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美在,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
板块三:合作探究
求美之源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那么,你认为她们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惊人,如此的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四:质疑升华
探舞之魂
冰心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和自己的赞美之情吗?请同学们结合最后两个段落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对印度舞蹈的热爱,对印度人民的热爱,对印度文化的热爱。对生命与心灵的悦动与狂欢的赞美。陈老师对这一课的主问题设计,便是以问题形成教学活动板块,形成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使用板块思维,能让教学结构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最终达成课堂高效的目标。
2、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略)⑴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⑵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⑶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
⑷可以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入手。
(5)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四、设计有效“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活动有三个步骤:首先让学生对全文的感知感受;其次对局部及细部进一步感受揣摩;然后对全文的整体理解进而进行评价赏析。李秀琼老师在教学《猫》这一课中所设计的主问题,便体现了这三个步骤。比如第一问题“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便是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第二个问题“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便是对文章局部及细部进行感受和揣摩。第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第四个问题“你曾经冤苦、误解过别人吗?你此时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便是对全文整体理解而进行的评价和赏析。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看提问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的“主问题”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中华老师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学生便会很快进入到文本中,搜寻“目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说出“飞动美”这个词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兴趣渐浓,然后陈老师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找出写舞蹈美的段落和句子,然后说出作者是如何写的,并用“我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美在,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学生细读文本,积极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得出了“美在形体,美在服饰,美在心灵”等答案,在陈老师的不断点拨和肯定中,生的探究欲望也越来越浓。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便能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
在李秀琼老师教学《猫》这一课中,他问学生: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他用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由思考猫引到思考人的方向,学生通过探究,便明白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写猫,更是在写人。由猫的悲剧反衬出人对待事物不平等的心态,然后得出关爱生命,同情弱小这样一个主题。而李老师此时并没有停下来,他又让学生去评价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于是学生的思维又得到进一步的牵引,他们又从文本中收集信息,说出了“主观臆断、知错能改、善良”等词句,这又让学生从做人方面获得了收获,他们思维深度也得到了拓展。李老师设计的几个主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而最终走出文本,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活动交流中迸发的思维火花点亮了课堂的每个角落。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老师范读更让课堂的语文味儿十足,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明理,充溢着阅读的感性与思维的理性交融的勃发之气。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问题牵引,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交流,在问中理解,极大地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潜能被唤醒,既训练了听说与读思相结合的能力。又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总之,对主问题设计的思考,不仅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唤醒其思维的活力、优化课堂效果,同时对于教师自身深入研读文本、筛选整合教学点、调控课堂节奏、合理设计课堂结构等更具有切实的意义。我们语文教师也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主问题设计方法,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高效。
第五篇:激发地税干部队伍活力问题探讨
激发地税干部队伍活力问题探讨
当前,如何创新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干部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发挥干部队伍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推进工作的全面发展,仍然是地税机关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干部队伍中活力不足的表现
(一)学风不浓。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工作中广泛应用。目前,有个别干部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税收征管软件的应用和微机操作等方面与工作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他们普遍感觉到学习的接受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精力和脑力跟不上;另一方面,这部分干部主动学习的劲头不足,甚至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厌倦学习,知识更新跟不上步伐。
(二)作风不实。个别干部不思进取,工作方法陈旧、得过且过;个别干部爱岗不敬业,对本职工作没有激情;有的干部深入企业搞调查、检查,工作不深入,回避问题和矛盾,怕承担责任;个别干部工作懒散、人浮于事,或推诿扯皮。
(三)压力过大。近年来,税收任务连年大幅增长,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处于税收征纳前沿和税收管理“终端”的干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依法治税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关效能建设的推行,使干部普遍承受着政(行)风、软环境等方面的监督压力,再加上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二、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原因剖析
上述表现,是由社会、单位和个人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因素:
(一)繁杂工作造成心理疲劳。基层地税干部工作琐碎、繁杂,整天与纳税人打交道,开票、征收、管理,工作单调而重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心理疲劳;工作、生活热情降低,不同程度地造成精神萎靡、精力涣散,不仅直接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对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二)工作强度导致压力过大。随着税收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一线人力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大多数基层地税干部身兼数职,任务重,压力大,工作长期超负荷,经常处于压抑状态。当前,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在不断加大,纳税人的法制意识和对税收服务的需求度也在不断提高,税收工作潜在的风险因素增加,干部的综合素质受到挑战,很多人心理包袱重、压力大。如果他们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宣泄,就会增加危机感,甚至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三)晋升渠道狭窄导致进取意识不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是形成干部不良作风的思想根源。在当前地税管理体制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基层干部谋求“政治”上进步的空间十分狭窄,有一部分人即使相当“有为”也未必会享受“有位”的待遇。他们对地税事业有贡献,但对社会和单位的期望值过高,个人目标未能实现或者碰到一些自认为不公正的事情,便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工作活力。现行的考核制度还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很难对干部进行全面、真实、有效地考核。只对干部进行“德、能、勤、绩”简单地定性考评,考核结果不够全面、公允,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公正,利益分配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份内工作应付干、份外工作不承担”的现象。
三、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具体对策
(一)领导垂范带动人。干部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工作热情能否有效激发,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非常关键。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业务水平、工作作风都是无声的命令和榜样。领导干部要亲自调研,摸透实情,科学谋划和安排工作;时刻想着为职工办实事、办真事,以职工满意不满意为目标,时时换位思考,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干部职工反映的难点、焦点问题。
(二)健全管理激励人。倡导“有为才有位”、“靠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求进步”的选人理念,做到年龄服从本领,资历服从能力,文凭服从水平,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所为、有其位,从而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正视当前地税干部队伍老龄化这一现实,根据中老年干部各自的特点和专长,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使他们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实施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切实解决他们在住房、看病、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能够度安心工作,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税收工作上。
(三)考核结果激励人。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使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有为者有所得”的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得荣誉、有实惠,使一些无功也无过的“平庸”者、混日子的无为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运用目标驱动效应,使每名干部都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并给他们提供完成目标的“平台”;给年轻干部创造条件,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锻炼中进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真正落实到个人,不断提醒干部向目标迈进,最终实现目标,真正使广大干部感受到创业有舞台、干事有天地、发展有空间。
(四)和谐理念凝聚人。要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为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应根据干部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地税队伍文化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干部们在自娱自乐中交流情感、增进团结,营造友好健康、努力进取的工作氛围,凝聚团队合力;将“沟通无限”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生活的全过程,从领导层到科室负责人直至一般人员都要分层次进行谈心,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取向,随时加以引导,消除不满心理、释放内心压力、协调人际关系。
(五)强化培训提高人。贯彻“以用定训”的方针,重点培训财务知识和专业知识,逐步改变业务断层问题,提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实施分级分层次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变间接培训为直接培训,上级部署重要工作和培训任务,尽量安排局人员接受直接培训,并跟踪搞好服务和指导,实施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帮。要鼓励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职称,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地税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