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途径比较与整合简述论文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
“自然——社会之间是一个没有断点的连续体,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介入无穷多个点”。ANT否认实体性的社会的存在,认为社会是知识建构的结果,因此寻找所谓的社会原因来解释行动者行动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社会是行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行动者处在一个混沌和无序的世界,是行动从无序中构建了有序,行动背后则一无所有。行动者概念包含知识生产实践中的一切因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非人的存在和力量,包括观念、技术、建筑、生物等。在知识生产过程中,行动者都是转义者(Mediator),任何信息、条件在行动者这里都会发生转变。ANT的一个口号就是“没有固化的信息,只有信息的转化”。行动者的一系列的行动构成行动网络,网络的节点即行动者,每个行动者通过相连的其他行动者而获得意义。由于行动者在利益取向、行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行动者构建网络的过程也是权力斗争的过程。ANT与布迪厄的理论之间有同有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带给个体能动性研究的启示主要在于:首先,ANT不仅不对人进行范畴化的区分,同时将观点、技术、工具、金钱、生物等物体与人同等对待,都对其他行动者和网络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ANT唤醒了行动者研究中对物的重视,认为人和非人的行动者都是转译者,都会转变、扭曲和修改他们本应表达的意义或元素。其次,ANT抛弃了一切关于行动者的先见,没有抽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考量,也不对行动者的规模、心理和动机有所预设,行动者被赋予了极大的能动性。但由于ANT对行动的描述缺乏宏观社会文化背景的参照,对行动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没有考虑个体间和权力间的差异,因此,ANT构建的是一个扁平的世界,未能描述真实生活中行动者之间立体的、复杂的网络关系和权力影响,也不能解释不同的关系类型、不同的网络结构对行动者的不同影响。为了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进行更精细准确的描述和分析,研究者们转而向社会网络分析寻求理论启迪和帮助。
二、两种社会学途径的整合布迪厄理论、ANT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对其进行整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下面将简要分析整合这两种理论的可能性。首先,在布迪厄理论中,行动者始终是其理论的关注点。与布迪厄理论相比,ANT更加注重行动者及其行动过程,从行动者行动之间的实际关联去解释社会,阐述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意义。总之,行动者是这种理论的共同的关注焦点。其次,为了把握和描述现代社会的这种复杂、流动的特质,这两种理论都采用了关系主义这一共同的视角。布迪厄的理论关注的是两类关系,一是社会空间中各个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网络,即场域;另一个是社会结构与心智(Mental)结构之间存在的某种对应关系,即惯习。与布迪厄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ANT主张分析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考察行动者构建网络的实际过程。网络是行动者行动的效果,同时网络又会重新界定行动者的利益、身份和角色等,使其为特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如上文所分析,这两种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基本假设,因而对描写个体的社会关系与能动性有着不同的启示。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将行动者的行动倾向与场域位置、场域历史以及个人的社会轨迹相关联,解释了个体能动性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揭示了微观个体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ANT由于抛弃了有关行动者的一切先见,而更具灵活性,有利于考察活动过程中一切构成了影响、制造了差异的行动者的作用。总之,借鉴这两种社会理论,通过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能对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能动性提供多层面立体的解释框架和分析工具。
三、结语
社会关系中的人是社会学的基本关注对象,因此对社会学理论的借鉴必然能对主体研究带来启示。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和ANT这两种社会学理论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的关系视角和同样的关注对象注定了两者在理论上的互补性;对这两种社会学理论的整合,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社会层面对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能动性进行比较全面的描写和分析,以促进主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二篇: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生活环境及社会治安
摘要: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力双重作用下,大量民工来到城市,来城市赚钱,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环境一直都脏、乱、差,至今得不到改善。而聚居地治安不好,又给城市社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形成生活环境社会治安
1.聚居区的形成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是指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集体居住地。外来人员聚居区主要有两种 形式-----(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
(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主要就是建筑工地民工聚居的简易房以及各企业员工宿舍。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居住选择,一方面是企业的因素,住在企业公寓或宿舍离上班地方近,方便民工而且企业也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价格是个重要因素,这些地方相对而言居住费用较低。
(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居住选择,一方面受到房源、房价以及政府对流动人口租房控制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经济负担能力与务工经商需要的限制,所以在城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聚集区。但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民由于城市的扩张失去耕地,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远大于城市平均水平的宅基地和住房面积,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屋成了他们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近郊区由于房价相对低廉,在区位上对内接近市场,对外联络方便,又有经营务工的广阔市场,加上城市管理相对松弛,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在此聚居而渐成规模。
2.生活环境
外来人员聚居地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种现象 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通过走访南京市建邺区“河南村”,我们发现那里垃圾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垃圾堆,聚居地气味很难闻,违章建筑也有很多。结合之后走访的建邺区一些建筑工地,发现这些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看了二十几户人家,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环境差,垃圾、垃圾堆随处可见。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环保意识差,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对周边公共生活环境的漠不关心,一部分是社区或者街道等部门对民工聚居地的忽视,在环境清洁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另一
方面体现在农民工自己生活的屋子脏,这主要是因为民工的工作一般都很累,很少有精力清洁屋子,另外民工对居住环境要求也相对较低,再有就是民工居住的地方公共卫生少。
“乱”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各种混乱的违章建筑;另一方面指社会治安的混乱。社会治安这里不再细说,下文会详细研究,这里主要研究违章建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房屋出租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违章建房,扩大出租面积。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会私搭乱建,以获得更大的生活空间。这些违章建筑侵占街道、道路、田地,破坏环境,影响交通市容,还存在极大的 安全隐患。这些需要城管规划局的相关单位配合处理。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差”主要指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设施缺乏,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低。通过之前走访调查,发现农民工聚居的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我查看了二十几户人家,算算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据新浪财经报道“农民工主要靠租住私房解决住宿,居住条件差。76.0%的农民工家庭租住私房,16.8%的居住在单位、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而已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仅占0.9%。七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五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由此可见虽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任然很差。
3.社会治安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且来自全国各地,给聚居地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变,聚居地的情况很难掌握,所在街道、社区对聚居地的具体住户情况了解不多,留下许多不稳定因素。再者一般而言在安全保卫方面,因为城乡结合部经济水平的落后(和城市中心相比较),安保设施一直也是较为缺乏的。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治安状况一直较差,这不但会给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外来务工人员中极少一部分人犯罪欲望的产生。相对而言,在集体宿舍环境下安保情况能略强于民房,但是居住环境更为狭窄,使得工人之间引发摩擦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
据河北石家庄《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报道“区居住人口情况复杂,治安隐患加大。区划调整后,我区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常住人口原有25.5万,现在16.5万,流动人口原来3.5万,现在10多万。外来人口占总人口37.7%。外来人口虽然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看到,由于他们无固定职业,有的缺乏谋生手段,就以盗窃为生,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使得违法犯罪隐患严重存在,且有上升势头。今年1——9月份全区共打处(逮捕、劳教、直诉)各类刑事犯罪人员309人,其中外来流动、暂住人口195人,约占63%,这些人员刑事作案264起,占全部案件的48%。”外来人
员虽然只占37.7%,但犯罪率却占63%,可见外来人员聚居地治安确实差,急需治理。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需要社区、街道和公安局一起搭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网络,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这样能大大改善聚居地治安。
参考文献:
1.《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方式考察-----以宁波为例》-----王启富,俞建文,谢磊
2.《关于此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地违法建议的调查》-----朱守平
3.《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河北省石家庄人才网
4.《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42天 人均住房不足5平米》-----新浪财经
5.《浅论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秦山南北微博
《比较社会学》感想
课程:比较社会学组别:7姓名:王凯堂学号:101180115 学院:电子
一学期课下来,通过朱老师的讲解,对比较社会学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不过我还是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切的定义,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将两个以上社会的社会学时间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而阐明社会发展变迁的条件和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社会人类学和功能人类学亦将其研究称做“比较社会学”。最早提倡并实践比较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则出色地运用比较方法进行了社会学研究。他曾比较了中国宗教、印度宗教、新教各自的社会作用,得出了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产生的结论。他的比较研究成果表明,比较的能力大大有助于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的分析,尤其是有助于发现因果关系。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社会学重新受到重视,研究的领域广至文化、狭至亲属关系,主题非常广泛。看了这条简介,我对比较社会学有了更好的把握,比较社会学重在比较二字。通过比较能更好的发现俩者之前的共性与异性,这样便于发现因果关系。
朱老师给我们这学期讲课主要围绕着“城市”这个词展开,这样有利于我们直观的去了解比较社会学。通过学习我对城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城市的基本概念是指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人、大量的人是城市形成的基石。城市形成的前提条件:有特定的中心场所、辅以政治、宗教、商业、文化等活动,城市是中心功能地域。城市是以各种权利为基础,整合机构的所在地。城市形成在有(1)政治机构:市政府、公安局、法院等(2)经济机构:企业办公楼、工厂、商店等(3)宗教机构:教堂、寺庙
(4)文化机构:学校,图书馆等。马克思·韦伯认为“说有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完整的大型定居场所”。
我一直认为城市是这样而来,在一片地区有许多的村落,但肯定有的村落有些优势,或地理位置占优,或有什么特别产出,或者实力强大,总之就是一种能吸引人聚集的因素。这个村落人会渐渐变多,人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从事副业,这样社会分工多,物产就更丰富,会形成一个区域交易中心。如此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城市。
个人觉得朱老师将大家分组这个决定很赞。平时大家在分工合作这方面很是缺乏,这样让大家在一起商量探讨,一起完成任务,感觉很好。
两千字的感想,有点多,最后写篇《乡土中国》感想吧!朱老师一直很推崇费老的作品。看完后觉得费老不愧为大师级任务。全书5万多字,字不多,但的确是精品。浓缩的是精华呀!
也许是来自农村的缘故吧,看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感受颇深。
每次看到农民工在大城市里打工,看着他们外表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样子,我会感到特别揪心。不知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受到过多少老板的骂,不知道他们走在大街上有多少人笑他们土气。其实,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记得我曾对父亲说:“爸,等我以后有钱了,就到大城市去住,然后也把你接过去。”父亲笑着对我说:“等我老了啊,我还是要住在农村,我们家还有那么多土地呢,并对我说哪怕我以后到城市生活了,家里的地也不要丢”我一直特别不能理解父亲的想法,难道到城里享福没有在家种地好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一点了: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到南京来读书后,才真正感觉到乡下和城市真的不一样。在农村熟人见面,打招呼是肯定的,无须什么理由,自然而然的事?”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在大城市,即使大家门对门住着,互相也不会打招呼,更不用说相互信任了,也许最后同住对门,一年过去都不定能熟识。冷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一开始我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因找兼职受过骗,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过去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乡下的孩子到大城市里总会有小小的自卑,因为有些城里的孩子总是会嘲笑他们。城里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先也是乡下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乡下人创造的,他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坐的车,都离不开乡下人的辛勤劳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本。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乡下人就要重本的多。他们深深的植根于土地中!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世代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几本上不流动,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那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就因为这样,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他们不需要文字,熟悉到自觉地去遵守传统的规范,不需要法律的存在,更不需要借助契约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想,也许现在的我仍然羡慕城市生活,但或许当我老去那有一天,我也会想回到乡村的吧。我一直这样规划我的人生,大学毕业后为事业奋斗30年,而后就带着妻子返还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恬淡舒适的生活。
第三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概论》选修课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1班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文武教授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评分: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
近几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今年爆出台湾知名企业强冠食品今年3月起在超过52000桶食用油产品中掺入地沟油,并销售给味全、85度C等下游企业,目前已经波及到香港和澳门。7月20日,上海电视台报道,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而这些产品一直以来都直接供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并波及全球其他国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出现问题食品严重时,须砍头。
关键词:食品安全、利益最大化、地沟油、日常生活、社会化分布广泛、原因、对策、污染 正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出现,令人担忧,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因此,国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遏制食品问题的频发。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
(2)种植业与养殖业危害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量地施用化肥,会照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导致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1.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隐患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还有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都还未到标准,导致许多本是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腐败变质的食品。还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钻管理的漏洞,进入到市场上。1.3食品生产经营不合法构成危害
(1)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个企业,致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卫生,弄虚作假,甚至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2)食品生产者素质比较低、卫生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能力的规范程度差等,造成食品卫生不合格,导致消费者食用出现不良反应。1.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1)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2)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5卫生部门执法不严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互相推卸责任,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政府部门的立法、执法模式没有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执法力度还需加大。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严格化、规范化。2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现象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食品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图好看的心理,只注重利益,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011年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2011年3月15日,曝光了中国著名品牌双汇火腿肠为增加产品中瘦肉的含量,在喂养的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食品生产者想获利更多,反而失利更多,企业受挫,经济大滑,同时企业的名誉也受到严重挫伤。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食品生产者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健康,不仅损失了经济、市场地位,还浪费很多原材料。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食品生产者完全丢失了良知,不顾婴儿的安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且带来了中国奶粉界的经济影响。3 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调整政策,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度。
(2)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使其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3、食品卫生部门要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对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严厉惩治。3.2 提高检测的力度,提升食品生产的科技水平:
(1)由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备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有对违禁产品的外观有很强的捕捉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在加强检测的同时,要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界接轨势在必行。我国应在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找出我国现行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差异,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保证食品安全和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
3.3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食品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和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各部门在这些防备基础上,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全民行动,大力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做好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的商业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2)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加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人们爱好环境、珍惜生命,提高全民素质。
(3)就个人、个体而言,应以生命利益出发,自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发现和举报企业的非法行为,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言:食品,是人们生存之本,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要让悲剧再降临人间,让生命绽放它本应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台湾地沟油事件波及香港澳门专题(新浪新闻中心)
2、中国食品商务网
3、中国食品安全网
4、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四篇:电影与社会学论文1
电影《刮痧》社会学分析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好坏之分。甚至没有高低之别。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文化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刮痧》这部影片的导演郑晓龙说的一段话。
确实,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在这个大溶炉里的交流是越来越频繁了。这是一部很好的有关社会学的影片,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关内容,关于东西方价值理论框架的不同。
这部片子总的就是说,大同5岁的儿子生病了,不识英文字母的老父亲看不懂瓶子上的说明书,于是为了保险起见就用传统的中国民间刮痧帮孙子治病。谁知道,就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大同夫妻继而被控告虐待儿童,一个又一个物证人证令夫妻俩百口莫辩,因为西医根本无法了解这种传统中国疗法。这从大层面上反应了全球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差异。
但是悲哀的并不是这种本就应该存在的文化差异,而是我们看到,在美国,人权被无限的放大,而政府的保护与管辖更是已经超过了一个道德底线!这才是我们应该感到悲哀和无奈的。但是说实话,这并不是我看到的最好最感人的电影。但是无法抑制的,甚至就是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自觉的冒汗了。感动于电影中的情节,感动于电影中的片段,感动于电影中的各种各样的爱,后来,待我的心情稍稍的平复后,终于发现,原来是这部电影跟我产生了共鸣。因为它竟然可以把一个中国人的某些本性刻画如此的淋漓尽致,让人心酸,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它竟然可以由一个在中国看来是简单的再不能简单的刮痧,演化为一场悲剧,一场有关家庭的悲喜剧;它可以在梦想、亲情、爱情之间,让我们看到人的质朴,还原人的本质;它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美国的诉讼或是法律程序都只是一场游戏。
对于刮痧,中国人应该多多少少都了解一点,在这里我也就简单的点一下: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刮痧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传统的刮痧疗法主要适应证为痧病,所用工具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麻毛棉线团、蚌壳)等,刮痧部位为脊背、颈部、胸
腹、肘窝、腘窝。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拭皮肤至出现紫黑色瘀点为度的一种民间疗法。它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疗效,所以深受广大患者朋友的欢迎。对于这项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治疗方法,在美国人眼中,却硬生生的成了虐待儿童的一种残忍方式!这简直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蔑视,也许它是一种偏方,但是这却确确实实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普通疾病的方法,也许处理过后的地方看起来会有点狰狞,看起来有点像被谁虐待了一样。但请不要忘记,良药入口也有三分苦!凡是有用的东西,我们在得到它之前是势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对他国文化的蔑视实际上就是对这个人文化观以及价值观的一种蔑视,我不能说,这是谁的错,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关乎对错的话题,这是一个有关价值观以及伦理的问题!中西方的文化,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我想在该影片开始的时候,许大同先生的那段获奖感言,大家应该不会忘记,他说:“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为生,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人。今天,这个奖证明了,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我爱你们,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之梦...”多么慷慨激昂而又充满激情的话语啊,多么有雄心的一个华人啊,可惜这个热血沸腾的华人却在一次次的被美国人的误解中,竟也渐渐丧失了原本的热情,失去了原先的动力,变得那么的萧条,那么颓废,过程看了让人心酸。
我还记得控方雇佣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的嚣张表现,那是一出多么“精彩”的演出啊!当那个医院的人员出来做认证的时候,她嘴里讲出的话,让我第一时间的了解了原来这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距!要孩子还是要大人?我想大部分的中国男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保大人,因为大人就只有这一个,而孩子是可以再有的!但是这个美国的医院的工作人员却在那里赤裸裸的指责说,许大同的这种做法根本就是在抛弃孩子,说他根本就是打一开始就不想要他!多么荒谬的说演,多么可笑的演出!幸亏大同的辩护人有才,说出一句,那是不是当时大同说保孩子,你今天就会在这里说他根本就不考虑妻子的安危?!根本就没有做丈夫的资格?!于是那位“理直气壮”的医务人员闭上了嘴。
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中美之间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没有想到,原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已经深到了这样的地步,真的是感到悲哀!亏我们还在拼命的学习英语,更是为了拼命的背单词而把汉字放在了一边,拼命的想考雅思出国留学,拿人家国家的绿卡„„幸者?不幸也!
不得不说的是大同在晚宴上对丹尼斯的教育,这点上,大同完全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中国式父亲,关掉电游,拍打丹尼斯的脑袋,这一系列的动作正是我们在中国这大环境下所常看到的,但我想作为美国人的昆兰对此产生疑惑是很正常的。(因为美国对小孩的教育跟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小丹尼斯也说过,“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后来大同辞职的时候也有说道,当时他打自己的亲生儿子就是为了表示对昆兰的尊敬,对于这,昆兰更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无法想像为什么会把打自己的孩子跟对别人表示尊重这两个毫无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而这恰恰是一种在中国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本片最后,为了不对儿子食言,为了给儿子一个真正的圣诞节,为了给儿子一份节日的礼物,大同在圣诞节化身为“圣诞老人”,带着一个大大的礼物爬水管,上演了惊险却又无比温馨的一幕„„当一家三口紧拥在一起享受团聚之时,我想导演选择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团聚文化在西方的节日里也可以出现,这涉及到了文化的广义性,及一个大同世界。避免不同文化冲突的关键,就是相互的了解和包容。
影片最后,星光灿烂的夜空深处响起各种语言的声音,美妙如星空下绽放的显眼礼花,动听如维纳斯的声音!其中有许大同和简宁在教儿子讲中文的声音,这似乎预兆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多元文化身份的前景。
第五篇:论文简述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的人文缺失
自我介绍,很荣幸接受各位老师的指导、批评。
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相当严重的人文缺失问题。论文从关中平原东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入手,列举了该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引发的人文缺失问题,并对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
论文第一部分分别从农村文化资源、学生身心发展、教师工作压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过程中凸现的人文缺失问题。第一方面论文通过关中平原东部农村一所非完全小学撤并工作未能成行的典型事例,阐释了大量撤并学校不但破坏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平衡,对于学校外围优质发展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失当产生的最令人揪心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第二方面论文首先关注了当地布局调整后缺乏寄宿制条件的学生面临的新的求学困难以及相应的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的加重,然后列举了当地寄宿制学校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方面,论文简要分析了布局调整导致学校规模盲目扩大造成教师工作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引发职业倦怠的问题。
论文第二部分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和讨论。第一个问题,论文从产业经营的规模经济原理出发,分析了我国大规模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初衷,强调布局调整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二个问题,论文提出对优质教育资源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强调布局调整工作应注重优质校园文化资源的保留和延续。第三个问题,论文提出当前布局调整“重废难立”问题突出,认为加大投入,集中精力推进中心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做好布局调整工作的关键环节。
最后,论文认为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存在问题的不断修正,布局调整工作的稳步推进必然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发展。
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请老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