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服务业工作意见
农业服务业工作意见
2018 年农业服务业工作将围绕 AA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全国创意农业示范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强休闲农业的创新与创意,促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强化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提升 AA 休闲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以提高“引”进来质量,鼓励“走”出去为目标,做好开放型农业工作,推动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一、目标任务 2018 年 AA 休闲农业实现综合收入 75 亿元,接待游客超过 2500 万人次,建设创意主题农园 10 家。提高农业招商引资质量与水平,全市农产品出口超过 3 亿美元。
二、工作重点 (一)休闲农业 1.加强创意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突出创意导向,进行项目资金扶持,突出主题,突显特色、打造品牌、挖掘内涵、提升品味,对符合创意农业发展的企业和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入创意休闲农业,促进创意休闲农业良性发展,重点扶持建设提升一批创意农耕文化园、农业科普创意体验馆、果蔬创意主题农园等创意主题农园。
2.举办第十四届中国 AA 农业嘉年华。不断完善办节模式,注入新的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擦亮农业嘉年华品牌。以“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为主题,通过现代农业+模式,突出“农”字主线,向科技、创意、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休闲领域拓展延伸,采用开幕式和系列活动相结合,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阶段性活动和长期性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 AA 都市农业新成果、现代农业新科技、现代职业农民新风采和城乡和谐新生活,打造成集“农业科技、创意文化、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精准扶贫及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
3.开展 AA 市青少年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充分发挥 AA 的资源禀赋和都市农业特色,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按休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与教育的融合,让农业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传承现代农业文明,提升 AA 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把休闲农业景点与学校、青少年宫等单位对接共建,通过学校提供的“定单式”、“菜单式”需求,休闲农业景点有针对性进行量身打造,促进农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休闲农业景点运营水平,带动休闲农业人气,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4.搭建创意农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科研院所,成立 AA 休闲农业创意设计中心,组建专家指导团队,把创意设计、科技、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养老等与农业相结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创意农业+模式,通过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促进 2017 年休闲农业创意大赛成果转化,为全市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培训、孵化、推广等一站式服务。
5.加强休闲农业景点的规范管理。依托省农委“休闲农游”APP平台,建立 AA 休闲农业数据库,实行半年更新申报制,加强动态信息收集与管理。继续开展休闲农业旅游大数据平台监测,加强休闲农业景点信息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休闲农业景点信息普查,加强 AA 休闲农业景点档案建设与管理。举办全市创意休闲农业培训班,提高创意休闲农业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管理与经营水平。
6.推进休闲农业品牌创建。按照产业突出、配套完善、服务规范、致富明显等要求,继续培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村、省级创意主题农园,积极争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开展休闲农业星级景点评定工作,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7.做好休闲农业宣传推广工作。一是开展各类宣传推广主题活动。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开展各类农业节庆、宣传推广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银发族、时尚族、亲子族、学生族等各类人群到 AA 乡村去休闲观光旅游。二是通过全媒体广泛宣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大屏等各种形式,全媒体、全角度、全过程宣传推介AA 创意休闲农业,增强 AA 创意休闲农业在社会各界的认同度、知名度、美誉度。
(二)开放型农业 1.积极组织参加各项农业会展活动。一是做好中国农交会、省农洽会、省农交会、省优质农产品(AA)展销会、AA 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各项农业会展的参展组织工作,创新参展方式,全面展示 AA 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成果,并利用会展平台加强AA 农业宣传推广。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促销活动,扩大农产品出口,2018 年力争组织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展示展销。
2.加强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018 年力争全市新增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1 个;二是协助做好认定到期的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复审工作;三是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开展全市外向型农业企业的摸底排查,建立全市外向型农业组织网络,组织开展外向型农业培训与交流。二是充分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作用,加强宁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做好组团赴台学习交流活动。三是加强对外农业交流活动,做好全委对外交流出访考察相关手续,积极争取参加省农委组织的对外农业交流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服务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有效路径,各区主管部门要将其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做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得益。要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组织领导,使农业服务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规范项目管理。各区要把项目资金作为引导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效应。力求公平与优先兼顾,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做到严格筛选,做好项目的申报、审查、督查、指导、验收,绩效评价等相关环节,并做到工作留痕,台账齐全,程序规范。
(三)注重创新创意。各区要创新工作方式,培育工作品牌,以创意主题农园为抓手,以点带面,指导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突出主题,突显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味,促进全市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农业节庆、主题活动,扩大休闲农业宣传。农业会展要创新工作方式,吸纳更多优秀的企业参与进来,并充分利用会展平台将 AA 农业推出去;开放型农业要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以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为跟踪扶持对象,建立服务品牌。
(四)做好协调服务。各区要建立对创意主题农园、农家乐专业村、特色农庄等休闲农业景点、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外向型农业企业的跟踪服务机制,按季度上报自主品牌出口业绩及在境外注册本企业商标及质量认证新增个数,及时反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帮助其用足用好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积极性,发挥其在行业管理、服务、引导、宣传等各方面的作用,搭建政府
与休闲农业企业之间的桥梁。
附件:2018 年 AA 市农业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表
AA 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8 年 2 月 9 日印发
附件 2018 年 AA 市农业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表
休闲农业 农产品出口(万美元)
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
综合收入(亿元)
建设创意主题农园(家)
全市 2500 75 10 30000 市区---18066 江北新区 30 0.9-1000 江宁区 650 19.5 2 2654 浦口区 340 10.5 1 1161 六合区 440 13.1 2 198 溧水区 380 11.3 2 2705
高淳区 380 11.3 2 4216 栖霞区 250 7.5 1-雨花台区 30 0.9--
第二篇:海安县2012年服务业工作意见
海安县2012年服务业工作意见(草稿)
一、总体要求
坚持“枢纽海安,市场天下”战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平台打造,突出重点行业提升,突出重点区域布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企业培育,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8亿元,力争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2、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力争增长19%;
3、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额70亿元,增长35%;新开工服务业亿元项目31个(含旅游项目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含旅游项目2个);
4、完成服务业税收19亿元,增长35%;
5、实现市场成交额212亿元,增长18%。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重点平台打造,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对集聚区建设的指导与服务,编制完善集聚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拓展集聚区发展平台,完善配套功能。加大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支持力度,着力将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523文化产业园打造为规模最大、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带动型集聚示范区,重点培育黄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海安软件科技园等前景广阔、引领未来的高成长型新兴服务业集聚区,优化提升正元物流中心、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等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型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促进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培训服务、会展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建设。
积极拓展网上交易平台。围绕丝绸纺织、禽蛋、装备制造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发挥原产地价格优势,加大政策要素支持,积极拓展网上交易平台。重点加强苏中医药物流、义乌国际商贸城、粮食物流、正元棉花物流、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华中五金机电城等成品市场的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探索研究家具指数发布,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二)突出重点行业提升,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为目标,完善“三材”(即木材、石材、钢材)、五金机电、汽车交易、家具家居、装饰装修、小商品、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注重市场培育,推进市场错位有序发展,年内新增成交额亿元市场5家,10亿元市场1-2家。大力推进综合物流、腾龙物流、合成物流、亚太物流等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物流园集聚和辐射效应,重点发展“三材”、医药、棉花、煤炭、粮食、家具等专业性物流。有序组织推进我县传统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轨,向物流园区集聚,鼓励物流企业评级,新增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2家。积极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推进物流市场有序开放和规范发展。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业。推进企业研发机构的建立,年内销售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到30%以上。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523文化产业园和苏中动漫城建设,启动慧源文化广场、雕塑广场、丝绸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523文化产业园年内吸引落户企业不少于5家,经营户50家以上;动漫城引进动漫创作企业不少于20家。培育服务外包产业。抢抓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新机遇,启动2平方公里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开展境内外服务外包对接活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提高企业的接包能力,增加服务外包市场份额。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云计算、SaaS信息化平台、物联网等。培育旅游休闲业。分步推进黄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强与苏台农业合作园的一、三产联动开发。有序发展休闲农家乐,鼓励景区、酒店等提档升级。王府五星大酒店、华新五星大酒店开工建设,中洋豪生大酒店确保完工。注重旅游与市场、旅游行业内部的互动,结合丝绸、海产品等特色商品和义乌国际商贸城,积极拓展旅游购物市场。促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流通手段的现代化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推进大润发、老县政府区域大型商业广场、巴黎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继续发展连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年内引进品牌汽车4S店不少于5家,其他知名品牌连锁店5家。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合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围绕“一个星级酒店、一个大型超市、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个居民健身娱乐中心、一条特色商业街、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发展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切实提高教育公共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培训。注重房地产市场监管,继续优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区域布局,促进服务业协调发展
加快主城区服务业发展。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夯实产业空间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基础。重点推进高新区(海安镇)的南部科教新城、西部汽车新城、北部商贸物流新城,开发区(城东镇)的上湖新城建设;引导中心商贸核心区的人民路商圈、江海路商圈、长江路商圈、黄海大道商圈分别向传统商贸型、时尚商贸型、行政商贸型和商务商贸型方向发展,形成各自的商业功能。制订出台“退三进三”支持政策,加快主城区老商贸企业“退三进三”和改造提升步伐,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业,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创新商业业态和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
推进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依托黄海之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中洋集团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业已形成的旅游资源,整合各种海滨资源,开发建设一个以滨海度假为主体,融观光游览、人文风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休闲区。
加快中心镇服务业发展。依托曲塘、李堡中心镇的特色产业和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城镇联动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房地产等特色服务业。
(四)加强重点企业培育,促进服务业规模发展
政策帮促一批。按照县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区域性商贸物流企业的意见》,抓好20家“一企一策”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着力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辐射力的商贸物流大企业、大市场、大园区。
“个转企”一批。加强对“个转企”推进工作的领导,研究制订《海安县服务业推进“个转企”三年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制订奖励支持措施,力争完成“个转企”50家。
分离发展一批。继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将设计、研发、物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内部功能剥离,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0家,新增服务业销售4亿元。对已分离发展的服务业企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积极做好培育提升工作。
培育“限上”一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服务业企业并购重组,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限上企业、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服务业限上企业30家,亿元服务业企业5家。
(五)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持续发展
落实服务业重点项目实施计划。2012年安排县级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45 亿元以上,力争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个。
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跟踪管理。积极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一批项目尽快竣工开业,推进31个亿元服务业项目新开工。年内苏中医药物流中心二期、苏中动漫城、正元物流二期、523文化产业园二期、海安大世界广场、奥华国际装饰城精品馆及商务中心、豪生大酒店、义乌商贸城一期、华中五金机电城一期、综合物流中心一期、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一期、不锈钢铝型材市场、丰源食品城、盈佳模具城、亚太贸易物流园、海鼎机电城等重点项目要确保竣工或开业。慧源文化中心、2平方公里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王府五星酒店、科技创业中心、苏中汽车城、大润发超市、华新大酒店、老县政府区域大型商业广场、黄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温泉会都、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服务业重大项目要确保按时开工。加强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建设。加强对服务业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的排摸,选择具有一定规模、有发展潜力和辐射广、带动性强、业态创新的项目,丰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项目库,为服务业重点项目安排提供基础。
加大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依据海安县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年内组织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不少于4次。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的服务业企业,引导企业重点投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加强与各推介招商活动的对接,进一步加强招商选商、以商招商,力争服务业在大项目和外资引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六)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营造良好氛围。召开全县服务业发展大会,动员全县上下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想认识,凝聚合力,进一步提升全县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组织培训,继续推进全县服务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创新、素质提升;加强舆论尤其是“枢纽海安,市场天下”口号的宣传,积极营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发展意识、紧迫意识。
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综合管理,发挥好县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落实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加强镇街道服务业组织体系建设,配足配强工作力量,努力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建立有利于吸引物流、市场、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分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完善政策考核。继续优化政策体系,细化操作办法,切实加大对急需发展的、对产业提升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效益。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个性化考核,做好服务业示范企业评比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网络建设,加强统计运行分析,为促进全县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加强调研谋划。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及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注重研究掌握全球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业态,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注重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选准市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培育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注重顺应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趋势,促进服务业体系优化创新,提高经济服务化水平,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协调发展。
第三篇:农村农业工作意见
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二年,全乡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农为动力,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深化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民人才培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名牌产品认证、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示范园区、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和组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增强我乡红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发挥比较优势,按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原则突出发展具有本
地特色的农产品产业群。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布局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1、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一是做强种植业。发挥我乡红枣、瓜果比较优势,把种植业放在结构调整更加突出的位置,摆在产业发展的首位。突出抓好百万亩红枣生产工程,继续抓好红枣栽培、修剪技术,积极发展特色红枣种植,提高红枣种植效益。二是做优特色种植业。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优化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和培育优质红枣产品。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利用旅游项目建设吸引外商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扩大现有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3、积极发展旅游业,在现有基础上经一部挖掘优势,做强做大我乡旅游业。
4、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科技普及。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突破农产品高产、优质、绿色安全的关键技术,推进生产标准化、技术规范化、产品优质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以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活动,培育发展一批新农村创业人才;加大农科教结合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5、加强项目开发与示范。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农房改造、农业产业化扶贫、老区建设、农村沼气推广建设项目等,发挥项目的示范效益;突出抓好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像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一样,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我乡设立生产加工基地或采购加工销售中心,以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具有土岗特色的农业产业群,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各级要继续安排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着重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重点扶持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牵动型、服务组织联动型、专业市场拉动型、经营能人带动型”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全力推进我乡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2、创新农业经营组织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突出措施来抓,逐步建立起“农户+产业组织”、“农户+专业协会”等多种经营新机制,大力扶持鼓励发展产业化组织、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等新型组织方式。
3、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名牌,启动名牌战略,进一步把名牌产品做强做大;积极扶持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有机和绿色农产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
4、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认真落实我县农村生态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综合型畜牧业,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和无公害养殖业。
(三)着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建设。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企业、组织推动,社会联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把全乡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快基本农田标准化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连片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逐步把基本农田建成“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地力高”的高产稳产农田;设立县、乡基本农田示范区,加快改造中低产田的步伐。
2、认真抓好农房改造安居工程。加强领导,搞好规划,落实措施,加强检查,精心组织实施农房改造工程,切实把农房改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五改”、扶贫开发、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09年,抓好1000户以上农村泥砖房的农房改造任务。
3、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一是农业信息网,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并延伸到绝大多数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和农业适用技术等信息;二是建
立健全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处理系统、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和农村经济监测与管理系统,切实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四)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坚持“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放松,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丝毫不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强化调研、协调、督促工作职能。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和谐村镇和“平安乡村”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多谋发展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努力在农村营造促进民和、改善民生、维护民安的和谐社会环境。
4、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大局意识,树立服务意识;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切实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主题,以实施新农村建设百件实事工程为载体,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富民优先战略,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建设更快发展更高水平更加和谐的小康岩口铺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1、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30元,增长13%以上。
2、农业经济。农业增加值达1.76亿元,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2万亩。
3、高效农业。新增高效规模农(渔)业园区面积5000亩,农业招商引资实现到账民资5000万元、到账外资140万美元。
4、农村合作组织。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1个,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00亩;新创扬州市级以上“五好”示范合作社2个。
5、农业基础设施。完成农田水利各类土方18万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新、改建圩口涵闸4座,新、改建机电泵站3座,改善灌排面积2000亩,改造农村危桥9座,建设小农桥5座,完成区域供水工程建设。
6、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600人,创业培训200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83%。
7、农村环境整治。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市集中处理和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秸秆禁烧实现100%,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和其他综合利用率各50%;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500座,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10座;新增造林面积1400亩,其中成片林面积900亩。
8、农村社会事业。新农保扩面800人,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农村五保、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突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1、加快高效农业建设。放大亮点工程效应。重点围绕“三水两有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和外向化发展。新建1个千亩以上的高效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特水养殖,建成有机瓜果蔬菜基地,建成有机稻米转换基地。
2、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坚持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实施土地预流转制度,为项目随时快速落户奠定基础,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规划建设澳林达生态农业原料生产基地。
3、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包装一批项目,加快在手信息向储备项目转变,力求储备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和推介活动,主攻外资到账。
4、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政策扶持、资本嫁接、品牌整合,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化服务、聚焦力量,重点扶持瑞泰食品、晗友农业、万源牧业、澳林达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植含税农业。
(二)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土方18万方,其中县乡 河道疏浚与村庄河塘整治土方15万方,圩堤除险加固土方3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实施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道路工程向农民集中居住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延伸,全面启动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强化农业机械装备新增各类高效农业设施30台套以上,巩固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广插秧机22台。加强农村电气信息化建设。加强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村村通宽带、户户能上网工程。
2、着力构建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以建设农民幸福美好家园为宗旨,以创建江苏省生态镇为契机,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按季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强势推进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全面推行“户保洁、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年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500座。继续实行秸秆禁烧、还田和综合利用。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创新林业投入机制,重点实施集绿化、路道河堤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村庄绿化工程。
(三)突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格控减农民负担。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的良好局面,切实拉动农民增收。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项目实施力度。规范土地承包管理,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动摇,认真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2、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强化劳动力培训。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村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有开拓精神、有市场意识、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农村能人、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一技之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家庭工业、庭院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经济资源;鼓励党员干部“双带”,积极兴办工业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参与资源开发,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村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发展三产服务业、实施“三大合作”等多种途径,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规范乡村举债行为,严格控制新债,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拓展经营理念,搞活经营方式,加大股份合作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全面提升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组织农民合作能力、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实施民主管理能力和公共事业服务能力。
4、推进脱贫攻坚工程。以每个行政村到2012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20万元为目标,承接新一轮扶贫工程。把发展“物业、产业”作为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的关键措施,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帮扶工作,重点挂钩帮扶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四)突出推进社会民生事业
1、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扎实做好“三送”和“三下乡”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特色文化镇、团队、家庭、标兵系列创建活动。逐步建立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注重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体制,不断改善学前教育条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改造和布局调整,为农民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按自然增长机制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率达10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不断提高筹资标准,提高补偿比例,确保参合农民充分收益。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优抚政策。农村五保、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加快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抓紧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内部到户管网改造,并确保小水厂回购到位。积极谋划供水经营模式,在运行体制上进一步保障饮水优质安全。
四、保障措施
1、提高组织水平。农业农村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采取抓示范,培亮点,树典型,带全面的方法,不断推出新农村建设、小康村建设、“三大合作”组织、高效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典型,以示范带动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2、强化工作责任。各村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牵头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明确村委会主任具体主管、专司其职,农口及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变作风,优化服务,强化指导,全力支持,形成合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村级班子,推进党员干部“双带双创”工程,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创新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
3、加大考核力度。在村干部工资报酬中列出农业农村工作专项考核工资,对照全年指标,对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工作进行考核,设定权重分(具体考核项目见附表),由职能部门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年底视各村完成任务情况,由农业经济工作专线小组进行综合评定。
第五篇: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马办通„2014‟30号
马临工业经济区党政办公室
关于印发《马临工业经济区管委会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村、区属各部门:
现将《马临工业经济区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2014年2月17日
马临工业经济区管委会 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推进“三化一强”和扶贫攻坚强区建设进程,结合我区实际,提出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与扶贫攻坚强区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化一强”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新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深化实施“14321”工程,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粮经比例向40:60转变,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工业化引导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防灾抗灾工作和农业园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巩固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大户带动小户模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马临奠定基础。
(二)任务目标
到2014年底,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9840亩、粮食产量3810吨,完成猪存栏20450头、出栏20000头,牛存栏3250头、出栏700头,羊存栏8700头、出栏8100头,家禽兔存栏54000羽(只)、出栏77000羽(只),完成商品蔬菜种植8000亩、产量13880吨,经果林建设3500亩,营造林建设1500亩,完成以黔北麻羊为重点的现代万户工程大户180户,争取新增县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新增农业标准化认证1个,新建农业畜牧示范园区1个,完成沼气池建设30口,完成机耕3500亩,完成农业招商引资800万元,完成扶贫信贷资金投入1200万元,新增乡村旅游接待床位500张,实现农业总产值205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700万元,实现农业增速2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二、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的管理和保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减少土地撂荒,抓好夏秋粮食生产,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实现粮食增产。
2、加大两杂良种推广力度,确保水稻、玉米良种推广率达100%,完成水稻科学育秧3100亩,玉米科学育苗移栽3500苗,其中单株育苗定向移栽2000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6250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2700亩,加快宽厢宽带、脱毒薯类、蔬菜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品质。
3、认真实施玉米、洋芋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工程,确保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加强地力建设,实施好有机质提升、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落实秸杆还田2000
亩,改造中低产田土500亩。
4、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强化面上巡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售伪劣种子、化肥、农膜、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等各种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扩大蔬菜、杂粮等经济品种种植面积。
6、认真落实抗灾生产措施,加强旱灾预警预防工作,搞好抗灾育秧育苗,夏季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搞好抗旱救灾物质调运、储备、供应工作,努力抓好“双抢”,全面实现“四满”,立足抗灾夺取粮食丰收。
三、进一步实施“14321”工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稳步发展生猪,突出黔北麻羊,大力发展禽兔,积极发展肉牛,搞好特色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在向阳、临丰、五一规划建设以黔北麻羊、商品猪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园区,巩固和发展外三元商品猪、黔北麻羊养殖小区,努力建成临丰养牛小区。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确保养殖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8、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4年发展蔬菜8000亩,实现产量13880吨,抓好夏秋时令商品蔬菜种植2000亩,产量4000吨,以五一村大棚蔬菜种植为示范。
9、抓好特色经济林1400亩脆红李和2500亩核桃的后期管理,对接四河四带工程,进一步巩固发展核桃、李子、葡萄、梨子等特色经果。新增经果林和退耕还林工程3000亩。
10、实施好现代农业万户工程,努力引进龙头企业,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程度。坚持抓大户思想不动摇,认真抓好以黔北麻羊、脱毒薯类高产创建种养殖大户培植,全面完成面上180户大户发展计划,发挥产业优势,突出重点,积极引进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搞好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推动产业发展。发展和推荐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县级龙头企业的评定,抓好以黔北麻羊、生猪生产为重点的2个农业标准化基地产品认证,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
11、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五一村梅花鹿特色养殖、尚华村花卉种植为契机,以五
一、尚华600万的扶贫开发资金为推手,积极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努力发展避暑休闲和观光旅游农业,计划新增发展500张乡村旅游接待床位,努力增加和带动我区农村二、三产业收入。
四、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
12、认真抓好向阳、临丰、五一以黔北麻羊和生猪生产为重点的养殖园区建设,抓好五
一、沔山、临丰、尚华为重点的禽兔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一要稳定发展生猪,加快良种生猪的引进,提高良种种猪数量,巩固和扶持临丰、五一大型生猪养殖场,推行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积极推广建设优质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带动优质肉猪生产。二要大力发展家禽,积极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项目,2014要努力建设2个以上禽兔养殖小区,促进禽蛋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三要积极发展肉牛,加强技术评头培训,促进肉牛品改工作开展,以沔山、临丰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地方
为重点,新发展10头以上养殖大户20户。四要搞好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蜜蜂、野鸡、野兔等特色养殖。
1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走“防检结合”的路子,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一要搞好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家畜口蹄疫、猪瘟免疫达应免数的100%,其他疫病实行因病设防,同时做好畜禽圈舍、销售市场和摊点消毒及免疫档案建档工作。二要完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特别要加强对养殖大户、养殖场的疫情监测,搞好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三要做好每年2次以上的疫情普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四是切实搞好畜禽产品检疫、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检疫率要达到100%,让群众吃到“放心肉”。
14、强化畜牧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一要搞好畜牧适用科技教育培训,加快科技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更新,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村级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二要大力推广普及兽医实用新技术。三要进一步加强畜禽品种的改良工作,努力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四要认真落实“四帮四促”工作,实行技术人员服务责任制,健全养殖大户、养殖场档案,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实施挂牌服务和包保责任制,技术人员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与技术职务评聘挂钩,纳入综合考核,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15、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一是扎实推进面上80户黔北麻羊养殖大户的实施,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为实现从粮猪型农业向牧草型农业转向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实施好2014年核桃经果林种植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认真实施沔山脱毒马铃薯大田种植项目和配套农机项
目,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增产增收。四是做好脱毒马铃薯高产创建、禽兔品种改良、金银花等项目的规划申报,多方争取资金,确保更多的农村群众受益增收。
16、做好信贷扶贫工作和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开扶贫信贷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17、全面实施信用乡镇巩固工作,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按照“政府统一规划、信用社指导、部门分头落实”原则,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措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确保指标达标和按期完成年审工作,同时提高群众信用意识,把“信用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贷款面,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18、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完成马临片区饮水安全工程并投入使用,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确保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完成县级下达村级公路建设任务。
19、完成营造林建设任务,加强退耕还林管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完成和巩固2013年退耕还林接续产业工程,继续启动和实施2014年退耕还林接续产业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农户受益。
20、加强移民工作,认真实施移民工程,加强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搞好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五通三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1、推进完善以向阳、五一为主的黔北麻羊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巩固发展生猪和禽兔小区建设,实施好黔北麻羊、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完成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认证。大力
推广新农机具新技术,扩大机耕机收面积,加强农机操作手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22、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业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发放工作,落实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加强民政资金管理,做好城乡居民最低保障工作,落实好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体和生产生活。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继续推进“三关”工程,努力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农村各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抓好防灾抗灾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农机安全生产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搞好抗冻救灾、抗旱救灾、抗洪排涝和农村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努力把农业的自然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3、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夯实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检查考核,完善综合考核和专项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确保完成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24、强化责任,严格考核。按照省委提出的“工业强省、城镇带动、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区成立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小组按照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另行文)对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纳入综合考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