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物代谢在药品开发的作用论文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及规律的一门学科。新药的开发、药物的评价以及临床药物的治疗都离不开药物代谢动力学。纵观国内国际的药物研发历史,刚初始的偶然性、经验性的药物研究已经发展到现今的系统性科学性研究。美国最近一项报告指出,药物研究过程中只有10%的新药候选物可进人市场,而大约40%的药物是由于无体内活性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佳而遭淘汰。药物代谢动力学越早的介人到药品研发中,就能越早的排除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理想的候选化合物,从而更好的控制药物研发时间,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另外,药物代谢动力学新的研究进展也可以为药物创新提供不一样方法途径。高通量筛选、药物作用新靶标、信息技术等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加快了新药研究速度。本文就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设计和新药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作一论述。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设计中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是除药效外考察新药的另一个重要筛选指标。低毒性、稳定的作用时间以及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是理想药物不可或缺的3个要素。然而很多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出现的问题可能为毒性太高、代谢太快、药效强度不大、吸收不好生物利用度低等。因此根据药物代谢试验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对药物的“hot-spot"进行该造。
1.1对药物分子进行改造,使其在体内不经代谢对先导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可得到在体内不代谢或仅经水解酶代谢的候选物。在体内不经代谢,可以避免系统酶对药物分子的生物转化,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活性代谢产物或者毒性代谢产物的产生。由焦磷酸盐改造而来的骨吸收抑制剂双磷酸盐(hisphosphonates)正是如此。在体外焦磷酸盐可以通过与磷酸钙的结合从而阻止磷酸钙晶体的进一步变化,但焦磷酸在体内较易水解,无法实现与磷酸钙的结合,但如果将焦磷酸中的P-O-P键用P-C-P键取代时,可以得到与焦磷酸盐有相似活性的双磷酸盐,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只有肾排泄。因此,这类安全、低毒的药物在药物设计中常被应用。但是体内存在多种代谢酶,作用底物广泛,因此机理开发药物较难得到。
1.2对药物分子进行改造,增强其代谢稳定性大部分药物进人体内要经过P450酶系统的作用,经过酶的处理,药物活性大多减弱或者消失,若对药物进行分子改造,阻止其被酶处理快速失活,则可相应增强药物效果。最早用于口服的头抱菌素类药物头抱菌素111,在体内吸收后被代谢为去乙酞头抱霉素111,其体外抑G一菌的作用减弱为母药的1/4-1/8。若将药物分子中的3CHOCOCH3改为3-CH3后,代谢稳定性增加。
1.3对药物分子进行改造,增大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性有些药物在研发初期发现生物利用度较低,可以对原药进行修饰,从而达到增大其生物利用度的目的。例如,氨节西林(ampicillin)亲脂性较差,口服用药只吸收30%-40%,将极性基团梭基醋化后生成匹氨西林,口服吸收好,在体内经水解后产生氨节青霉素而发挥作用。同样道理,如果研发初期发现原药毒性较大,努力找到原药的关键化学部位,对其进行尝试性的改造,从而进一步挖掘出毒性较小的修饰物。
2药物代谢研究在筛选新药方面的作用
对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和研究将会给新药的开发提供很多思路和方法。现在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多种高通量体外筛选模型对药物的代谢特征进行筛选,以便在新药开发早期就确定待筛选的继续研究价值。部分药物进人体内经过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的相应药效反而增强,高于原药相应药效,这时就可以合成此代谢产物作为新一代的替代药物。例如:第二代抗过敏药去梭氯雷他定的开发,在对氯雷他定药物代谢研究中发现,氯雷他定在消化道被代谢掉乙氧碳基侧链后,生成的去梭氯雷他定的活性反而增强。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较小,但药物的代谢活化可以为寻找新药提供直接的线索。
3药物代谢研究在促进中药现代化方面的作用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医药理论尚未被广泛理解和接受,而中医药要想有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打进西方医药市场。现在禁锢中医药的是活性成分不明,作用机理不能用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方法诊释。药物代谢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一把重要钥匙,部分中药的体内体外活性差异巨大,可以在体外设计出与体内相似的生物环境来代谢中药提取物,从而进一步分离发现新的有效物质。但是同时中药提取物除了受胃肠道的代谢外,还会受到其他系统组织的影响,代谢产物繁多,因而分离鉴定难度较大。
单方及复方中药,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药理活性的表现是多个单体化学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等原则又是中医用药的精髓,整体观思想又是中药研究的一大特点,也是中药药动学研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然而近年来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分有限,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发展阻力依然很大。中药要实现现代化,①要突破现在流行的单组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建立以中药多个单体化学物质为基础总量统计矩药动学数学模型的方法;②一个良好的符合中医药特性的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许多理论瓶颈问题都可以尝试用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解决;③中药谱效学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联合使用,开拓了中药现代化的新思路;最后,代谢组学的介人,将会极大的解决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问题。
4药物代谢研究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现代用药的一个特点就是多药并用,而其负面作用是不良事件的显著增加。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一个原因就是药物之间易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美贝地尔与其他药物尤其是心血管类药物合用时,会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原因就是其为强的肝药酶(CYP3A4)抑制剂。与美托洛尔合用后能使其血药浓度增加4-5倍,从而导致严重心动过缓,有4例发生严重心源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与环抱素合用后能使其血药浓度增加2-3倍,进而产生严重的肾毒性和氮质血症。
5研究前景与展望
药物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中药物应答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关键。由于药物基因的差异影响了药物代谢转化和动力学,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对人体进行研究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如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药物代谢酶转基因细胞系研究得以实现。
在新药开发的任何阶段都离不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参与,在每个阶段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都起到左右候选化合物命运的作用。因此,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化学物质进行ADME评价与分析,评估化学物质活性最强时的最佳化学结构,尽早排除无用候选化合物,筛选出潜力化合物。然而处于初始阶段的中药复方代谢产物研究仍然缺乏科学的系统研究以及适当具体方法的指导。因此,摸索出一个中药复方代谢研究的通用方法,阐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分析中药复方的具体活性物质成分是当前中药新药研发的症结所在,这对中药的国际化及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2014.11.2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酶的概念,明确酶的化学本质;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
酶活性的因素;阐明实验设计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的精神,感受生物体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等因素
三、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单一性。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预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生物酶牙膏、多酶片、雕牌加酶洗衣粉、溶菌酶含片4幅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四种物品的用途,提出问题:这四种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含有酶
师:观察得很仔细,酶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酶为我们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介绍新陈代谢和酶的概念
过渡:不仅在生活中,酶在代谢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第一节课讲过,生物有两大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那你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新陈代谢吗? 生: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大部分反应是在酶的催化反应下进行的。
师:定位很准确!我们的新陈代谢也离不开酶,那什么是酶呢?
生: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师:你预习的很充分!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有少数的酶是RNA。例如一些核酶,本质是RNA,这是酶的化学本质,从这句话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多媒体出示酶的来源、作用、化学本质
指名学生回答,加深学生的印象,落实酶的概念,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地评价。
2、联系旧知识,探究酶的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
师:酶的功能是起催化作用,那以前化学上有学过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吗? 生: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时候,MnO2是催化剂 教师板书 2 H2O2→2 H2O + O2 ↑
师:初中化学知识学的很扎实。那酶和无机催化剂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能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的时间
生:本身不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不改变反应的平衡。
师: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能缩短反应时间,本身的化学性质却不发生改变? 师:它能起催化作用,主要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什么是活化能呢? 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讲述。
师:活化能是物质发生反应前要达到一种活泼的状态吸收的能量。师:那这是相同点,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师:参照课本P59探究活动,小组讨论这个实验用什么材料、以及怎样完成这个实验,限时5分钟。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讨论结束,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实验用的材料是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5%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师:底物是过氧化氢溶液,那为什么是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呢? 生:可能新鲜的肝脏里面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师:你想的很合理。过氧化氢酶在体外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失活,多以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材料我们都清楚了,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生:取两支试管,标上A、B,分成两组
师:分成两组体现了生物实验设计的那个原则? 生:对照原则
师:想法很严谨,继续说下去。
生: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过氧化氢溶液,向A试管中滴加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向B试管中滴加2滴Fecl3溶液,振荡摇匀。师:这里面变化的量是什么?
生:所添加的具有催化性质的物质。
师:那其他的量都不变,这体现了生物实验设计的哪个原则? 生:单一变量原则。
师:那处理结束了,你可以预测一下A、B试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吗?
生:A、B都会有气泡冒出,不过我觉得A应该冒的比较快,B冒的比较慢。师:冒出的气体是氧气,该如何检验?
生: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来检验这种气体。可以看到A的火焰大,B的火焰小。
师:很好,那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酶具有高效性
师:你们小组思路很清晰,分析合理到位,实验设计很严谨。下面我们把这个实验直观呈现一下。
教师播放过实验的动画,实验最后教师点拨实验注意的事项:要用干净的试管、肝脏要新鲜、不要用同一个胶头滴管、卫生香不可插入气泡中。
师: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酶具有高效性。我们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也具有高效性,那为什么塞进牙缝的肉丝两天还没有被消化? 生:肉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主要是对淀粉其作用。
师:你分析得很到位,按你所说,我们推测酶还具有专一性。那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变化的量是什么?
生:底物相同的话,酶的种类不同;酶的种类相同的话,那底物不同,有两种设计。
教师展示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工具。
师:大家看一下实验原理,思考该如何设计,先把思路想清楚。指名学生说出实验设计的思路。生:取两只试管,标号为A、B 师:这体现了什么原则?
生:对照原则。然后向A、B试管中加入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然后加入1ml新鲜的唾液,震荡摇匀。在同一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师:能解释一下这一步的操作意图吗? 生: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有一段时间。
师:如果淀粉酶发挥了作用,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那物质就会被分解为还原性的糖。
师:那这个实验就变成了还原性糖的检验实验。
生:处理完之后,向两只试管中低价3-4滴班氏试剂。振荡摇匀,然后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师:操作很规范。那你可以预测一下实验现象吗?
生:如果A试管出现砖红色的沉淀,B没有,那说明没具有专一性。如果A、B都没有,或者A、B都有,那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师:分析的很全面。我们看一下酶促反应的示意图,一个是催化合成反应,另一个是对话的分解反应。从图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酶上面的接触位点恰好能跟底物无权重合,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这样的结构决定了酶的专一性这一功能特性。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师:到这里我们了解了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不同点,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那么这两个特性的发挥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呢?当你感冒发烧的时候不想吃东西,看来体内酶的活性受到了影响,那么是哪个因素影响的? 生:温度。
师:那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变量是什么? 生:温度
师:也就是说在实验条件控制的时候,只有温度这个因素是变化的,其他因素都得相同。遵照对照的原则,你可以做两组,也可以做很多组的对照。这个实验中添加物质的顺序是加酶,加底物,然后再放到设置的温度下,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样在没有到设置控制条件反应就已经发生了,实验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师:那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生:加酶放到设置温度的,然后加底物 师:很好,设计很合理。多媒体展示数据
师:这是一些列温度处理淀粉酶分解淀粉的数据,还原性糖的含量代表了酶的活性。在学案上画一下这个曲线,先描出关键点,然后再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作图。作图完成后,请学生评价一下,教师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
师:从这个图像我们可以看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没有影响? 生:有影响
师:图中有个最高点,我们把此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在这个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在此温度之前,随温度上升,酶的活性升高,这说明了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在最高点之后为什么不升高了呢? 生:温度过高使酶失活、师:很好。如果我们把温度降到最适的温度,活性能不能恢复? 生:不能,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师:看来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下面看一则资料,是加酶洗衣粉的用法说明,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
生:酶起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以后要把这一点应用到生活中。那温度是不是影响酶的唯一因素呢?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发生作用,温度差不多的,那是什么因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呢?
多媒体展示 唾液的最适PH为6.2-7.4 胃液的最适PH为0.9-1.5 生: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
师:实验设计的思路跟哪一个一样?
生:很好,我们通过视频来看这个过程。变量是PH值 动画演示PH值影响的实验过程。学生得出结论PH值影响的活性 PPT展示PH值与反应速率的图像
师:酶的活性最高的PH值称为最适PH值,过高过低都会使酶失活,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教师总结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但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值。
(三)课堂小结
1、酶的定义
2、酶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4、实验设计的原则
(四)拓展提升,德育渗透
1、加酶洗衣粉
教师强调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在环保上的重要意义。2.凝乳酶
3、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从中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4、酶在环保中的应用
图片展示海上原油泄漏、垃圾成堆、校园中满满的垃圾桶
师:有一种从动植物体内中提取的脂肪酶通过发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绿色环保方面上,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科技使如今的环境变得越来好。与其污染后治理不如我们从根源上杜绝污染问题,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
(五)习题精练
1.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加入肝脏研磨液与加入氯化铁的试管反应程度类似,都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A.过氧化氢溶液配置时间过长 B.肝脏不新鲜 C.试管不洁净 D.A、B都有可能
2.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渍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由体内物质转化而来 ③几乎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节作用 ⑧酶只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至2.0,保持在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第三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代谢动力学(本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1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等效性 是指药物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毒性的一致性。
2.生物半衰期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单位取“时间”单位。3.达坪分数 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坪浓度Css的分数,以fss表示fss=Cn/Css 4.单室模型 当药物在体内转运速率高,分布迅速达到平衡时,则将机体看成单室模型。5.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为达到合理用药而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Ck0ktk10t(110ee)
Vck10二室模型静脉点滴给药,滴注开始后血药浓度与时间t的关系。2.lg(XuXu)ktlgXu 2.30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以尚待排泄的原型药物量(即亏量)的对数与时间t的关系。
3. CssX0kt ekV(1e)多剂量给药时,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时间间隔、多剂量重复给药,当n充分大时,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与时间t的关系
4.AUCX0X(km0)VmV2V药物以非线性过程消除,且在体内呈单室模型特征时,静脉注射后,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
X0的关系。
5. x01x0 kak(1e)(1e)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与给药周期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答: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3个时间点,第一个取样点一般在1~2小时,释放量在15~40%之间,用于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第二个取样点反映制剂的释放特性,时间为4~6小时,释放量根据不同药物有不同要求;第三个取样点用于证明药物基本完全释放,要求释放量在70%以上,给药间隔为12小时的制剂取样时间可为6~10小时,24小时给药一次的制剂,其取样时间可适当延长。
2.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
3.影响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除剂型因素对生物利用度有影响外,其它因素还有: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肝脏首过作用;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实验动物的影响;年龄、疾病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4.临床药师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进行血药浓度实验设计;数据的统计处理;受试药剂的制备;广泛收集药学情报;应用临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做到给药剂量个体化,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参考答案:
答: 静脉注射一系列不同剂量(如高、中、低三个剂量)的药物,可得到不同剂量在各个取样点的血药浓度,即(ti,Ci)对应数据组。按下述方式处理数据,进行识别:
(1)作血药浓度-时间特征曲线,如果三条曲线相互平行,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为线性过程;反之则为非线性过程。(2)以每个血药浓度值除以相应的剂量,将这个比值对t作图,若所得的曲线明显不重叠,则可预计存在某种非线性。(3)以AUC分别除以相应的剂量,如果所得各个比值明显不同,则可认为存在非线性过程。
(4)将每个浓度-时间数据按线性模型处理,计算各个动力学参数。若有一些或所有的药动学参数明显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则可认为存在非线性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 模拟卷2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利用度: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清除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表现。3.积蓄系数: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浓度的比值。
4.双室模型: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快,而在另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将机体看作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两个隔室,称为双室模型。
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是在药物浓度超过某一界限时,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发生了饱和现象所引起的。可以用描述酶的动力学方程式即著名的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来进行研究。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ssssCmaxCmin1. DFCss波动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2. CminsskaFx011()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kakV(kak)1e1e药物单剂量静注后,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清除率与平均滞留时间的乘积。3. VSSX0MRTAUC4. dxukex0k21tkex0k21tee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dt5.CssKmX0VmX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量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不成正比。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何谓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是应用动力学(kinetics)的原理和数学(mathsmatics)的模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即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在理论上创建模型;通过实验求参数;在临床上应用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2.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哪几个时相?写出各时相的半衰期公式表达式? 参考答案:
答: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3个时相。吸收相:t1/2(ka)0.6930.693 分布相:t1/2()
ka0.693消除相:t1/2()
3.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出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 参考答案:
答: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等。
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是:①测定剂量-效应曲线,即在最小效应量与最大安全剂量间给予不同剂量,测定某时间点(通常是效应强度峰值时间)的效应强度,得剂量-效应曲线;②测定时间-效应曲线,即给予相同剂量,测定不同时间的效应强度,得时间-效应曲线;③通过上述两条曲线转换出剂量-时间曲线,将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强度经剂量-效应曲线转换成不同时间的剂量,即得到剂量-时间曲线。④通过剂量-时间曲线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4.Michealis-Menten方程式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Michaelis –Menten方程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
(1)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学表现为 一级动力学的特征;(2)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 >> Km),米氏动力学表现为零级动力学的特征。5.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第一: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第二: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药物的半衰期,按药物动力学方法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间隔; 第三:根据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将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3
一、名词解释
1.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清除的表现。2.消除半衰期 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
3.负荷剂量 若病性紧急,需使体内药量立即达到稳态,则首次剂量大到相当于体存量峰值的换算剂量即可。
4.稳态血药浓度 恒比消除的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当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称为药物蓄积,当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但恒量消除的药物在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体内药物蓄积,血药浓度会无限制的增加。
5.首过效应 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体循环前要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因而首次通过肝脏的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肝组织代谢或与肝组织结合,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少于吸收量,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k0k21(eT1)tk0k21(eT1)t1. Cee
Vc()Vc()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央室药物浓度和周边室药物浓度的经室变化过程的公式。2. logXuktclogkeX0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瞬时尿药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t2.3033. xFkaX0ktkat(ee)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kakkmx0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量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不成正比。
Vmx04. Css5. t1/20.693MRTiv用统计矩理论计算iv给药的生物半衰期,MRTiv是经静注给药的平均滞留时间。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
2.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符合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答:①至少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从而可以方便的测定尿药浓度,计算尿药量;②假设药物经肾排泄过程亦服从一级动力学过程,则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速率与该时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关系。3.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参考答案:
(1)治疗指数小、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
(2)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3)为了确定新药的群体给药方案;(4)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5)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症状混淆的药物;(6)常规剂量下没有看到疗效的药物;(7)常规剂量下出现中毒反应的药物;
(8)药物的消除器官受损(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茶碱等);(9)怀疑是否因为合并用药而引起异常反应的出现;(10)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
4.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排泄是指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排泄方式和途径:肾-尿排泄;胆汁-肠道-粪便排泄;肺呼吸排泄;皮肤汗腺分泌排泄及乳汁分泌排泄等。其中主要是肾-尿排泄。
5.一种首过效应很强的药物,口服其普通片或缓释片,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普通片生物利用度较缓释片好。
因为普通片较缓释片释药快,能尽快饱和肝脏的药物代谢酶,进入血液的药量多,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而缓释片释药平稳缓慢,药物以低量、持续形式通过肝脏,不能饱和肝脏的药物代谢酶,进入血药的药量少,血药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
第四篇:药品目录、基本药物专题
A药品目录
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医保目录》、《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
二、基本医疗保险用品分甲、乙两类,工伤保险药品不分甲、乙类。
1、新版《药品目录》药品品种有哪些变化?原来能报的药不会突然被调出目录而不能报销了吧?
共增加了260个药品;
与2004年版药品目录相比,新版《药品目录》共增加了260个药品,增幅为13.7%,其中甲类药品增加了53个,增幅为11.8%。增加的药品都是近几年上市的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新药。民族药和中药饮片则将按现有政策继续执行。
甲类药品2009年12月份开始执行使用。乙类药品于2010年3月31日前发布本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同时,此次调整还调出了原目录中部分可以被更好的药物替代或无人使用的药品。原来报销的药品只要有人用,原则上就予以保留。
2、《药品目录》为什么要增加用药限制?
用药限制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并提出抗生素分级原则,以避免药物滥用
新版《药品目录》的西药和中成药品种共2151个,其中作了843个限制,包括险种、医疗机构级别、适应症限制等,比2004版的《药品目录》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人社部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使用《药品目录》的管理,对于每一最小分类下的同类药品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对按西医诊断开具中成药、按中医诊断开具西药等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和药物滥用等,要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并纳入定点协议管理。要采取措施鼓励医师按照先甲类后乙类、先口服制剂后注射制剂、先常释剂型后缓(控)释剂型等原则选择药品,鼓励药师在调配药品时首先选择相同品种剂型中价格低廉的药品。
3、《药品目录》中的药品都能报销吗?
甲类为保障性药品,可100%报销;
乙类药品报销比例由各地自行设定
在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里,甲类目录是保障目录,其中的药品是100%报销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全部列入了新版《药品目录》甲类药品。
而对乙类目录中的药品,各地有15%的调整权。各地区还可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对乙类药品先设定一定的个人自付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给付。也就是说,乙类药品不一定能100%报销。
值得注意的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是不分甲乙类的,全部可以报销。中药饮片则采用排除法,规定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药品。而对于国家免费提供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涉及的抗结核病药物、抗疟药物和抗血吸虫病药物,参保人员使用且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4、《药品目录》之外的药品,是不是就都不给报销了?
特殊疾病和紧急抢救用药经申报也可报销;
还将确定谈判准入的药品类别
“孤儿病”是指患病几率只有百万或千万分之零点几的特殊疾病。按照规定,对临床紧急抢救与特殊疾病治疗所必需的目录外药品,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制度并明确相应的审核管理办法。也就是说,如果经申报并通过审核,此类药品也可以报销。
另外,本次发布的《药品目录》中未包括谈判准入的药品。
B基本药物
为了加强国家对药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科学管理,保证人民防病治病的基本需求,适应医疗体系改革,打击药价虚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所列品种是专家和基层广大医药工作者从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通过科学评价,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叫做国家基本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
国家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制定该《目录》的目的是要在国家有限的资金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合理的全民保健效益。基本药物是公认的医疗中的基本的药物,也是对公众健康产生最大影响的药物。基本药物不是最便宜的药品,但可以说是最好的药品,好在基本药物是经过综合考虑,能满足临床基本和必要的需求。由于疗效好,使得治疗总成本最低,即具有临床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保证大多数人民整体保健的最佳选择。
山东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已出台并印发。山东省确定,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山东省216种增补药物为现阶段山东省使用的基本药物,共计523种。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本月起,要根据诊疗范围和服务功能,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按规定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
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
为确保基本药物的推行,山东省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全额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不低于90%,基金支撑能力强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0%。
第五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 模拟卷2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2.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该物质从尿液中排出的总量(Ux×V,Ux是尿液中x物质浓度,v是尿液体积)与该物质当时在血浆中浓度(Px)的商,用CL表示。
3.积蓄系数:又称为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是指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毒性效应的总有效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1))之比值,毒性效应包括死亡。
4.双室模型: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快,而在另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将机体看作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两个隔室,称为双室模型。
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随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的代谢过程,如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又称剂量依赖性动力学。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ssssCmaxCmin1. DF
Css波动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2. CminsskaFx011()
V(kak)1ek1eka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小血药浓度。3. VSSX0MRT
AUC药物单剂量静注后,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清除率与平均滞留时间的乘积。4. dxukex0k21tkex0k21tee dt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5.CssKmX0
VmX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量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不成正比。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何谓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是应用动力学(kinetics)的原理和数学(mathsmatics)的模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即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在理论上创建模型;通过实验求参数;在临床上应用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2.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哪几个时相?写出各时相的半衰期公式表达式? 参考答案:
答: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3个时相。吸收相:t1/2(ka)消除相:t1/2()0.6930.693 分布相:t1/2()
ka0.693
3.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出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
参考答案:
答: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等。
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是:①测定剂量-效应曲线,即在最小效应量与最大安全剂量间给予不同剂量,测定某时间点(通常是效应强度峰值时间)的效应强度,得剂量-效应曲线;②测定时间-效应曲线,即给予相同剂量,测定不同时间的效应强度,得时间-效应曲线;③通过上述两条曲线转换出剂量-时间曲线,将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强度经剂量-效应曲线转换成不同时间的剂量,即得到剂量-时间曲线。④通过剂量-时间曲线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
4.Michealis-Menten方程式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Michaelis –Menten方程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
(1)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学表现为 一级动力学的特征;(2)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 >> Km),米氏动力学表现为零级动力学的特征。
5.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第一: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第二: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药物的半衰期,按药物动力学方法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间隔; 第三:根据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将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