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方法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获得良好的发展,取得重大的突破。通常情况下来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完善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本文基于此指出了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讨论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应用现状
通常情况下来说,城市的风景园林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优美的休闲之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较大规模的降雨和洪涝等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城市风景园林的良好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
显而易见,较大的雨洪必然会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市政排水不畅
一般情况下来说,城市都具备相应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防止洪涝泛滥,产生灾难。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有的是因为设计不科学,有的是因为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这样就导致了市政排水不畅。当市政排水不畅时,会导致风景园林林中的雨洪无法排解,从而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比较大的损害[1]。
(二)地表径流破坏严重
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良好的美学效果以及满足人们的游玩需求,往往会对园林内的道路进行规划和布局。然而这种规划和布局不可避免地改变园林原有的地表形态,从而导致园林原有的地表径流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园林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状况,容易导致雨洪的爆发。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对于雨洪的管理和利用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的工程方式解决雨洪问题,而是逐渐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对雨洪进行集中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
(一)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国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生态恶化以及自然环境恶化等严重的问题,因此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这种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2]。很多国家的实践研究证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来看,德国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比较早,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举例来说,德国的柏林广场对于雨洪的处理是加强植被渗沟以及下凹绿地的利用,使其充分发挥收集雨水的作用,然后再通过园林景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的调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园林景观的保护,同时还能实现对雨水的高效利用。美国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方面也做的比较好,在美国的很多城市里,建立了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项目,不仅增添了城市的景色,而且实现了雨水的高效利用。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国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角度突破。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相关的调查研究证实,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不仅被应用到一些城市的风景园林中,而且被应用到了一些住宅楼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融合。举个例子来说,我国的杭州市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从源头、末尾以及中间对雨水径流实现了良好的控制,重点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以及雨水的控制,将这些充分应用到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保持其江南水乡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国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一是城市建设能力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城市的建设能力不足,那么很难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成绩。二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在部分城市中没有得到良好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没有将生态环保理念同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
三、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本文认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城市的水循环
目前,很多城市的建筑会对城市原有的地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城市的水循环收到不良影响,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城市的水循环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促进城市的水循环。
(二)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利用,减少了雨洪对城市园林的不良冲刷和损害,这样就可以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加美丽的园林风景,使得城市园林风景的魅力大大提高。
(三)利于可持续发展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利用,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有利于我们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较大的雨洪必然会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的工程方式解决雨洪问题,而是逐渐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对雨洪进行集中处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大大促进城市的水循环,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风景园林设计中借景
风景园林设计中借景
常言道处境生情,借景抒情,所谓的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传统手法,所谓“借”就是造园时不能单纯地孤立地从园的本身着眼,而要寻求园与周围环境、自然景物的巧妙联系。根据造景的需要,把园外的佳景通过门窗或其它途径引人园内,使之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所以借景意味着景观设计方案中景象的外延。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群峰和玉泉山“玉峰塔”,与昆明湖组成美丽的湖光山色,宛如天然的巨幅图画。借景的韵味大概如此了!
借景没有空间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有远借、近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等。总之,凡是能触情动人的景观、景物、景色、景致,都可以“借”,可以全方位借景,全时令借景。可借的因素有山有水,有日、月、云雾、雪,还有飞禽、游鱼,甚至风声、雨声、涛声、钟声……。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③仰借为借高处景物,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陕西华清池借骊山等。
②邻借亦称近借,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浜,因此在沿水面河浜处设假山驳岸,其上建复廊以及面水轩,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④俯借为借低处景物,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⑤应时而借、因地而借,包括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之。
①远借是指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和玉泉塔,实际距离达千米之遥,但犹如园林组成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借东侧磬锤峰,形成“锤峰落日”景观。
第三篇: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规划建设风景园林时,可以通过将人和景物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独特的主题形式,在充分展现风景园林个性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
优美的环境是生活质量的另一种体现,在风景园林构成的生活圈中,居民和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整个园林的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向人性化、独特性、环保等方面靠拢。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理念即设计师在规划之初,便在园林的形式和功能2个方面融合人性化因素,给整个园林注入人性化的标签和实质,让其有了自己的“生命”、“情感”等特质。相较于传统园林,人性化风景园林则是通过利用一些有形的物质反映和衬托无形的精神,这种设计语言是对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更是向人性心理和精神的致敬。
1.1 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在历史演变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会因为地域差异而存在不同,不同地域之间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均会对后期的园林设计产生影响。文化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提升动力的源泉,所以,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华,设计出具有现代和历史文化相统一的园林风格。设计师在考虑现代性的同时需要兼顾历史性,坚持风景原理现代性和历史性是新时期对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1.2 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施工之初,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满足人们的所有生活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艺术气息的方式提升品味,这也是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最真实的需求。但是如果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无视对于艺术的追求,园林的整体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园林艺术性的设计可以通过植被等方式体现,或者将园林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让绿色生命变为园林的主旋律,构建一个微型和生态平衡的新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方法
2.1 把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主题
人性化主题是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城市风景园林必须满足人们对观赏和娱乐的要求,还要紧扣城市的发展步伐,因此,需要从全局到局部进行双向把控。整体把控即在迎合城市发展的同时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局部把控则是将开放性空间和个人空间进行结合,找到贴合当地居民生活的设计语言。人性化风景园林主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人们的发展要求,比如,景观资源应该尽可能提高共享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创出具备发展空间的园林格局,甚至可以将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共享到园林的设计中,强化整个园林的特色。
2.2 从规划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之初,尽量在布局和功能2个方面进行统筹和规划,初步方案确定之后再推演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最终确定能够实现最完美的方案。比如,在设计某市的游乐场时,其主要划分了2个功能区,分别是儿童游乐场和成人休闲场所,设计时该区域尽量远离人行道;又比如,在自然景观附近构建人工楼阁,其风格则应该和自然风光的风格保持一致,让人们徜徉其中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体验到和谐之美。
2.3 从细节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设计细节是整个园林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应从细节上体现出人性化理念。设计园林道路方面,尽量优化路线,使得人们以最快的速度直达景点。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强调“曲径通幽”的意境,即在缩短路径的同时营造一种幽静之美。园林的灯光必须能将所有的道路予以覆盖,光源的选择尽量要柔和唯美,在一些宽敞的区域适当安置一些体育锻炼设施,这种细节的设置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广受人们喜爱。
2.4 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人性化标识是风景园林中的提示要素,全世界范围内的风景区都会设置温馨的提示标识,新闻媒体中播报的关于缺少提示标语酿成恶果的事故层出不穷,如动物园内游客误闯老虎区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景观园林中应对应性的场所设置提示标语,比如,在森林公园中将飞禽走兽进行分区管理,并在各个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标记,提示标识的制作应该尊选简洁美观的原则,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性,还可以将设计变得具有趣味性。结语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尽可能实现自然和人们发展的和谐统一,作为园林的设计者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感知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将此种需求体现在设计理念中,以人和风景的结合为基础,然后去设计具备独特个性的风景区。
(责任编辑 王曼)
第四篇: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民众带来极大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广大的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1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特征
第一,全方位展现风景园林的设计空间。现存的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只能够向人们传达出风景园林空间要素中的部分讯息。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将风景园林的整体空间精准地展现出来,即使是极小的部分和微小的要素,也绝不会被遗漏。第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浏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师可以先在自身的计算机设备上创建出设计作品,然后通过vrml的方式发送给建筑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接收以后便可在网络上进行远程作品浏览。第三,极大地方便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能够在每一设计阶段,创建虚构的风景园林环境。并且通过漫游观察的方式,体验自身的作品,预先感受空间要素、尺度要素、材料要素,有利于风景园林设计师及时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实时修改和调整。第四,方便公众参与,实施辅助性决策。要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能够顺利完成,需要设计、建设、管理及决策部门与公众有效合作,虚拟现实技术就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合作平台。
2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开始阶段的可操作性分析
首先,明确设计条件,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现场的基地情况、气候情况、环境情况、业主造价情况等。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列出设计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难题。其次,将收集到的文字信息输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模拟和探索,让设计师在思维上对该场地形成总体认识。最后,利用gis技术,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场地中的各个道路情况、树木情况、河流情况等,为形成设计概念提供科学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模型建构技术,对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
例如,在建造园林水景时,首先,设计师就必须调查选址地的水文情况,做出相关的水文调查表。其次,设计师结合其它重要因素信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将选址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属性。再次,根据区域本身的特性,利用auto技术完成园林水景的平面图设计,接着再将其导入到3dmax技术中,针对弯曲起伏的地形,可以对其进行线形弯曲的水体模型。
2.2概念设计阶段中的概念设计分析
设计师在通过现实虚拟技术建构模型以后,就可摆脱二维图纸的制约性。设计师可以沉浸和漫游在自身构建的虚拟环境中,从而全方位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情况,获得感官信息。在多重感官信息的刺激性,设计师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就能够不断地对场地形成设计概念。如果此时设计师的思维形成的是不稳定的图形信息,那么将其输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就可以实时地修改和调整相关设计元素,让设计师抓住一瞬即逝的设计灵感,有利于设计师筛选和深化各种设计概念。对于计算机三维造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利于通过计算机的视觉体验,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形成新的图像情景。
2.3设计发展阶段的主体构思工作
一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准确地刻画场景,实时成为三维图像。通过改变场景中的各项特征、造型,刺激设计师的感官和创作思维。另一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复合性。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体造型本身,还要对周围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空间因素等紧密结合,从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功能,有利于设计师实时控制场景,为其提供更有效的交互平台,方便设计师及时调整和更换园林中的要素模型,通过比较与审查,使设计出来的方案更加合理。
例如,在建设某城市展览馆时,将选址定于体育场北边,紧靠繁华路口的坡地边,并且市政府要求展览馆的高度不得高于20m。在设计方案时,设计师首先摘选出来模拟该区域的重要建筑物。其次,将设计好的方案置入到虚构场景中进行模拟。再次,根据建设进度,将设计师设计好的2个方案再次置入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和调整。最后,把多个设计方案整合在一个场景中进行比较。最终经过方案比较,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展览馆的建设。
3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模型的建构、三维图像的实时生成以及交流和互动的方便性3方面。将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将是未来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五篇: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实施建议论文
摘要: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整体规划系统化、生态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根据我国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格局现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市政园林设计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104-0
2近几年,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污染问题越发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一些城市采取了许多举措,如大面积种植花草树木、宣传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等方式。市政园林的设计始终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市政园林设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城市规划统筹下,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的未来规划,保障城市绿化的面积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准确的把握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满足居民快乐生活、健康发展的愿望,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
1市政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1.1人文环境建设方面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深化变革,城市污染成了阻止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工业化和环保的相互发展中,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就需要合理的、科学的市政园林设计。
1.2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
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固有模式的经济建设方式取得的,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居民的健康生化影响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为此,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实行能源化、生态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经济促进生态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相处,节约资源,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是市政园林设计中须着重考虑的方面。城市规划是统筹,园林设计要以之为前提,符合城市的实际发展需要,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我国的园林工作研究者在设计时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考察,整体评估,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为保护与建设城市环境制定出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满足城市绿化,提升城市整体水平的设计方针。
2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建议
2.1合理设置市政园林规模
由于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发展时间较短,市政园林设计工作者都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城市绿化规模越大越好,绿化面积越大生态环境就会越好,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实际规划需要,造成了布局不合理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绿化的设计规模要在科学的城市规划背景下,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园林的规模。合理设置市政园林的规模主要有2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市政园林面积要满足城市生态循环和休闲娱乐的要求;二是以合理规划合理利用为基本原则,做到不浪费公共资源和金钱,综合考虑市政园林设计各方面的成本,充分利用每一分钱,用最少的投入做到最好的市政园林建设。
2.2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实行不同园林设计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城市区域广褒,在城市不同的地带和区域环境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园林设计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因素,对特别地带实行特别设计,准确把握整个城市环境特征,对城市园林设计十分必要。首先,要对城市整体的原有绿化情况和基础设施要有作详细了解,一般来说,要掌握城市布局的规律,找到不同的“群体”,如校园、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和公园等;其次,对不同的区域实行差异性园林设计,保证与城市的规划是相符合的。通常说来,市政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是有不同的功能区划而定的,如城市中最主要的区域居住区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组成复杂和年龄跨度,居民区是居住的场所,可以在周围建设草坪让人们休闲放松,在小区空地建设小型健身中心,配备完善的健身器材,让人们在健身中获得放松、锻炼身体。此外,可以在居民区周围栽种花草树木,有效隔离汽车噪声和灰尘污染。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市政园林,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需要,城市也会发展的更好。
2.3园林设计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我国城市当前发展最大的诟病就是生态环境破坏过于严重,生态资源肆意浪费,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市政园林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巨大的挑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要求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与园林设计人员共同研究,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考虑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要以保护城市生态为前提,根据不同其余需求设计不同的园林方案,坚持以人为本、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同时,引进优秀的园林设计人才也可以为科学、优秀的园林设计提供保障。
2.4优化植物配置,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
植物虽有改善环境的作用,但是植物的功效和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和地带也存在着差异性,优化植物配置可以在让市政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和有效,不仅能减少园林建设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不同的区域选种不同的植物时,要对植物的属性和功能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需要具体配置,保证植物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现今,大型的城市给排水系统比较成熟,很多中小型城市更多的是使用人工浇水的方式,对植物的浇灌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在降雨充沛时,也是让雨水和污水一起流入系统,并未对给排水系统做到很好的区分规划,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市政园林设计中,要做到给排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保证水资源可以得到可持续利用。
3结语
市政园林是在城市规划统筹下设计的,实行科学化、实效化的城市管理,做好城市规划是做好园林设计的根本保障。做好园林设计提升城市的质量,让城市成为更适合人们居住、生活、文化交流和创新发展的场所,市政园林设计极其重要。将城市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因素相结合考虑,形成独一无二的园林设计特色,符合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既是做好园林设计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城市发展的负责,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和辉.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意义与有效方法[J].江西建材,2014(23):19.[2]吕科伟.论城市规划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下的市政园林设计[J].湖南农机,2014(9):162-163.[3]马剑.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园林设计之我见[J].现代园艺,2014(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