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标争议案件中保护著作权论文
一、在先著作权:商标争议案件中的重要武器
实践中对在先著作权实行跨类保护,实质上已经突破《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限制。中国相关部门对认定驰名商标的要求一直都十分严格,驰名商标持有人负有很巨大、很复杂的举证责任。因此,在先著作权成为寻求跨类别保护的一条蹊径和捷径。此外,从理论上来讲,著作权的保护可涵盖全部45个类别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因此,同驰名商标的跨类别保护相比,在先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似乎更为宽广,实际上享受超越驰名商标的待遇。
二、在先著作权:受法律保护需考虑的因素
在丽思卡尔顿酒店“狮头皇冠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异议人丽嘉酒店有限公司对其“狮头皇冠图形”享有在先著作权的主张。该案集中反映了法院在商标争议案件中认定在先著作权并给予保护时需考虑的因素。具体而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损害他人在先著作权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1)他人主张享有著作权的对象应当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2)该作品尚处于保护期内;
(3)系争商标申请人或权利人具有接触上述作品的可能性;
(4)系争商标标识本身与他人主张的作品构成实质性近似;
(5)该作品的创作完成时间早于系争商标。法院根据查明事实判决:首先,异议人主张的“狮头皇冠图形”是对狮头的一种艺术化处理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且具备可复制性,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同时,该作品尚处于保护期内。其次,在被异议商标的申请注册日前,含有上述作品的商标已在其它国家或地区获准注册并予以了公告,在无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认定被异议人具有接触涉案作品的可能性。再次,被异议商标图形部分与涉案作品相同,且该作品创作完成的时间早于被异议商标。综上,法院认定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侵犯了异议人的在先著作权。《商标审理标准》第三部分损害他人在先权利审理标准规定,商标法规定的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的适用要件为:
(1)系争商标与他人在先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
(2)系争商标注册申请人接触过或者有可能接触到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3)系争商标注册申请人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根据上述规则及司法实践,商标争议案件中在先著作权的保护至少涉及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1)认定作品享有著作权的独创性高度;
(2)认定在先著作权作品的权利归属;
(3)认定系争商标侵犯在先著作权的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下文将重点阐述独创性高度以及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
三、认定作品享有著作权的独创性高度
2014年1月颁布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审理指南》第21条规定:商标标志是否构成作品,应当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加以认定。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见,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只有具备独创性的作品才能享有著作权。在“SANYO及N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并认定引证商标中的“N图形”可以作为美术作品获得保护。在“CAMEL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CAMEL图形”没有独创性。但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该英文字母系印刷体,且上述英文字母有明显的特点,相互配合以拱形排列,形成了一个整体上能够体现作者个性的图案,因此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认定其具有独创性。在“B图形”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均认定:“B图形”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应当认定为作品。此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作品无需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只要其所蕴含的个性化的印记并非过于细微,就应当成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本案主张著作权的“B图形”造型独特,是智力创作的成果,且与普通印刷体不同,蕴含着不同于惯常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印迹。在“FJ图形”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涉案图形由“富佳”的拼音首字母“FJ”变形构成,具有独创性,属于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造型艺术作品。在“Sollatek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了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并认为:手写体“Sollatek”仅由八个英文字母构成,其表达方式与通常使用的手写体的表达方式差异不大,加大首字母及整体倾斜也符合常见的书写习惯,“Sollatek”因手写而形成的个性化印迹过于微不足道。在“ettusais艾杜纱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对于“ettusais”中的每个字母,无法看出其与通常的英文字母的手写体有何差别;而对于“艾杜纱”中的每个单字,亦常见于中文手写体;且上述标识中对于文字和字母的组合方式,也是采用常见的由左至右平行排列的方式,在整体造型上与现有的字母或文字的排列并无区别。据此,无法看出上述标识已产生与以往作品不同的视觉感受。即便可以认定上述标识与现有中文文字及英文字母的表达有所差别,但很显然,这一差别也过于细微,尚无法达到美术作品独创性所要求的创作性高度。此外,在“és图形”、“卫龙Weilong图形”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及法院均认定,上述图形缺乏独创性,不构成作品。
四、认定系争商标侵犯在先著作权的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
在判定是否侵犯在先著作权时,一般采取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即系争商标与著作权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系争商标持有人是否接触过或者有可能接触到在先著作权作品。首先,系争商标与著作权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判定的基本原则就是系争商标与著作权作品的相似程度,是否构成混淆性近似。在上述工商银行行徽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均认为:两标识图样均为黑色线条描绘的图形,从整体视觉效果来看,两标识均呈外圈圆形包围、中心镂空“工”字形或者“H”字形的图形,其主要区别点“工”字形和“H”字形设计风格、笔画细节相同,与外围圆圈的配合比例关系无实质性差异,一般消费者易将两者识别为90度旋转变换的关系,二者已构成实质性相似。最高人民法院在该案的再审中也持相同观点。在“CHICAGOBULLS及公牛图形”案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异议商标虽然包括文字“华歆”,但其图形部分所占比例较大,该图形与他人享有在先著作权的“公牛图形”美术作品在构图方式、表现手法、整体效果等方面极为近似,已构成实质性相似。在“KPKIDS’STUFF及举花小兔子图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均认为:著作权作品“举花小兔子KPKIDS’STUFFBYKNITPLANNER”具有较强的独创性;争议商标上方两大写字母“KP”,在两字母之间有一个与在先著作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举花小兔子;商标下方为“KIDS’STUFF”字样。两者构成实质性近似。其次,系争商标持有人是否接触过或者有可能接触到在先著作权作品。系争商标持有人是否具有接触著作权作品的可能性,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
(1)作品的独创性。如果著作权作品具有很强的独创性,那么系争商标持有人独立创作出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作品的可能性就降低。在无合理解释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推定系争商标持有人接触过或者有可能接触到在先著作权作品。
(2)著作权作品的长期使用及知名度。对著作权作品及包含著作权作品商标的实际使用可用来判定系争商标持有人具有接触著作权作品的可能性。在上述工商银行行徽案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及法院均认为:在工商银行行徽已经过广泛使用,在一般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情况下,被异议人对该作品图形应属知晓。
(3)商业关系。若系争商标持有人与著作权人之间存在商业关系,如合同关系、雇佣关系或股东关系等,这种商业关系就可以用来判定系争商标持有人具有接触著作权作品的可能性。
第二篇:著作权保护协议书
著作权保护协议书
甲方:威邦艺品(香港)有限公司/创意兴业有限公司 乙方:
厂(公司)地址:
负责人:,联系电话:
甲乙方双方就甲方著作权保护事宜特签订本协议如下:
一、甲方将自有著作权等智慧财产权的产品(见附图及产品照片)委托乙方代工生产,委托期限为
年,即从
年
月 日至
年月日。
二、委托之交接
甲方在委托乙方生产时,双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即乙方应当在甲方提供的产品设计图纸上和产品实物样品上签字盖章确认图纸和样品的智慧财产权归属于甲方。
三、乙方应当尊重甲方的智慧财产权,严格按照甲方的委托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改动原有设计,如确实需要改动的,必须实现征得甲方的同意。
四、乙方必须重视甲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无论是生产设计图纸还是样品,均不得向第三人泄漏,否则由此导致产品被仿冒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必须如数赔偿。
五、乙方接受的委托生产任务完成后,应当将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样品交回甲方,不得擅自复制图纸和生产产品,亦不得将甲方所委托生产的产品当作自己的产品陈列,如需陈列的,必须经过甲方同意,并注明智慧财产权人是甲方。
六、未经甲方授权许可,乙方不得生产甲方所委托只产品对外销售,如有违反,需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
元;如造成甲方经济损失而违约金不足以抵偿损失的,乙方需另行赔偿差额部分。
七、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并经双方代表签字和加盖公章生效。
甲方:
(公章)
乙方:(公章)
代表:
代表: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第三篇: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
引言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用工成本的增大,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递增。某些用人单位因疏忽了劳动关系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其中大部分是因举证责任而导致的。为此,笔者抛砖引玉,在总结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拙见。
一、举证责任的定义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其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在一般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同时存在着“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同时也存在举证责任的倒置,这是由劳资双方的法律地位来决定的。
二、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九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
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上述之规定明确了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即大部分举证责任都将由用人单位来承担,这无形加重了用人单位义务,但这也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完善其用工体制,以规避法律风险。
三、举证责任之法律实务
(一)用人单位须对劳动合同的订立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很多公司特别是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司都没有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即使是《劳动合同法》出台,亦有某些公司、个体工商经营者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纠纷往往就会在劳动者离职时出现。
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在处理这类型纠纷时,一般要求用人单位就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承担举证责任,比如是否有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证据,那么就会被认定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会承担双倍支付工资的风险。当然在此之前,须先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大部分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但这对劳动者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像工号牌、名片、公司通讯录、工资表等都可以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直接证据。如果劳动者确实提供了上述证据而用人单位不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已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么用人单位必然将败诉。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笔者建议用人单位与每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妥善保管好已签订的《劳动合同》,对已到期的《劳动合同》及时续签(到期未续签的亦按照未签订《劳动合同》处理),以避免发生纠纷。
(二)用人单位须对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按照上述规定,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履行以下的程序:草案——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协商(不一定取得劳动者同意,但须有会议纪要,劳动者须在会议纪要签字)——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最好是劳动者人手一份)。违反上述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将不会被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认可。
在笔者办理的一件劳动争议案件中就涉及这个问题,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时克扣了一半的绩效提成。用人单位主张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员工离职的,剩余的绩效提成公司不再支付。经查证用人单位确实有此类规章制度,但是劳动者反驳其并不知情。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用人单位拿出证明已将该规章制度告知劳动者的相关证据。但是该用人单位不能提供,于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并未认定规章制度对该名员工的约束,进而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剩余的绩效提成。
(三)用人单位对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赋予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同时也对用人单位形成了约束。劳动合同不同于《合同法》上的“合同”,合同条款当事人除须协商一致外,还须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不以双方约定为准,即无论劳动合同是否有解除合同的条款,解除劳动合同都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与劳动合同法相冲突的,那么也应以法律规定为准。所以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情形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那么将会被认定为无效。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要有法定的情形,且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同时须有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须提交的证据,如“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应当规定详尽的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在规章制度中就须明确出现哪些情形就属于严重的情形,假如设定连续旷工达7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达20天的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这个过程中用人单位就须提供该名劳动者旷工的相关证据,比如考勤表。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如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提交其与劳动进行协商但未能协商一致的相关证据,否则就不能以此款解除劳动合同,擅自解除的,将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双倍责任。
所以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一定要遵循法律规定,履行法定程序,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用人单位须对减少劳动报酬和计算工作年限承担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不能擅自减少劳动报酬,否则劳动者将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现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制定的薪酬制度中将劳动报酬分为两大类: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是确定不变的,而绩效工资确是浮动的。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子,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数额,而绩效工资的数额确定是最高的,即劳动者在各项考核合格后的数额。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劳动者发生了旷工的情况致使绩效工资须下调,进而劳资双方发生了纠纷,进入到仲裁环节,由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法而最终导致败诉。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确定绩效工资时只确定最低标准,每月进行考核时,在此基础上增加,这样可避免发生上述情况。
劳动者工作年限的计算一般由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因为这块儿的证据主要是由用人单位来掌握的,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的,那么劳动者的相关证据将会被仲裁委或者法院认可。所以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员工入职的相关资料,以便以后查证或者提交证据。
(五)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分摊
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三对加班事实的举证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劳动者提出考勤卡可以看出其加班,那么此时用人单位就须提供考勤卡以便仲裁委或人民法院查证,如考勤卡显示节假日有打卡记录的而又没有安排补休的,那么就会认定劳动者加班;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供的,那么也认定劳动者加班。
当然,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在节假日上班毋须打卡,那么以避免通过考勤卡来主张加班费。但是某些用人单位在这一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完善,像笔者接触过的一个用人单位,工资表中写明每个月的工作天数,本来5月实际工作日为24天的,结果登记的工作天数确是26天,那么这多出的两天就应该算作加班,如果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该证据的,那么加班费必定得到支持。
四、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
结合上述论述,虽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承担的举证责任较重,但是只要用人单位运用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恰当,也可避免承担不利的后果,减少损失。就如何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笔者建议如下:
(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拟定相关法律文件。如员工入职表、离职表、变更工作岗位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各类签收单等。
(二)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以保障规章制度合法有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按照规章制度的程序及要求予以处理。
(三)劳动合同解除须谨慎,解除前须收集并保留相关证据,解除时须履行合法程序。
(四)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制定竞业禁止协议和服务期协议。
(五)其他需要规范的事宜。
从实践经验来看,凡事做大、做强的公司都会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公司来说,“人和”体现在规范的用工制度。笔者认为,用人
单位应当防患于未然,对现有劳动关系站在法律层面进行梳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人事体制,以构建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
第四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商标异议复审、争议案件中认定的68件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商标异议复审、争议案件中认定的68件驰名商标 来源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公告日期 2010-10-08
作者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注册人/所有人 类别 使用商品/服务
大连电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电瓷
阜新环宇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7 橡胶运输带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 6 钢、铁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 纯碱、工业用氯化铵、农业用氯化铵
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 21 紫砂盆、盘;壶;茶具;陈设品
四川广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 纯碱
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7 减速机
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 23 丝
长铃集团长春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 12 摩托车
成都三旺集团有限公司 31 饲料
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 24 涤棉、纯棉、印染布
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 中西成药
赛纳集团有限公司 25 鞋
中山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 25 牛仔裤
江苏美乐肥料有限公司 1 混合肥料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5 维生素C
广州市番禺区好友实业有限公司 21 塑料衣架、塑料晒架、塑料衣夹
吉林省北方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5 药品
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19 石膏板
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25 鞋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7 轴承
敦化市中信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19 木制地板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17 合成树脂(半成品)等
浙江芬莉集团有限公司 25 袜、短统袜、长统袜、袜裤、袜套
廊坊强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5 杀害虫剂;蚊香
湖南盛湘粮食购销集团有限公司 30 谷类制品等
中山市泰峰电气有限公司 9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35 推销(替他人)
佛山市三爱化工有限公司 2 油漆、涂料
广东雅爵实业有限公司 25 服装
深圳市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绝缘材料等
常熟市千仞岗制衣有限公司 25 羽绒服装等
锦州百合食品有限公司 29 腌制蔬菜、海带
福清市友谊胶粘带制品有限公司 16 文具或家用胶带;文具用胶带;文具和家用粘合剂(胶水);不干胶纸;文具用密封化合物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合成树脂塑料
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 9 电池
广东三和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19 混凝土桩杆
北京恒信玺利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14 戒指(宝石)等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1 化学肥料
复旦大学 41 学校(教育),教育,培训,教学,讲课,教育信息,教育考核,图书出版(广告宣传册除外),课本出版(非广告材料)、书籍出版
江苏冠军涂料实业有限公司 2 油漆;黑漆;清漆;油漆稀释剂
祥田贸易有限公司 25 鞋;女鞋等
福建同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9 水果罐头、蘑菇罐头、蔬菜罐头、水产罐头、肉罐头 成都新象建材有限公司 19 地板、铺木地板等
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0 非医用营养品
永大(中山)有限公司 16 文具用胶带等
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30 米、谷类制品
青州市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 25 羽绒服装
广州市奥特朗企业有限公司 11 热水器
佛山市高明贝斯特陶瓷有限公司 19 瓷砖
福建冠达星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20 家具、金属家具等
上海宏星建材有限公司 19 地板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9 计算机周边设备
齐星集团有限公司 6 普通金属合金等
四川好医生制药有限公司 5 人用药
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 15 小提琴、中提琴等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2 计算机软件升级、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编程
江苏洛基木业有限公司 19 地板、铺地木材、非金属地板等
湖北澳森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19 地板、胶合板等
辽宁石桥调味品股份公司 30 酱油、醋、调味品、调味酱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7 石油钻机等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1 混凝土凝结剂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9 色谱分析仪等
厦门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 29 鱼制食品
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 肥皂、香皂、洗衣皂、洗衣粉、洗涤剂、洗发剂、护发素、浴液、洗洁精、化妆品
太阳城(厦门)雨具有限公司 18 伞、女用阳伞
江阴市金杯乐器有限公司 15 手风琴、簧(管)乐器、钢琴、低音提琴(乐器)、口琴、乐器等
八达机电有限公司 7 机锯、机械操作的手持工具、绞盘、卷扬机、马达和引擎起动器、起重葫芦、起重机(升降装置)、升降机、天车、往复锯?
第五篇:浅析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
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年级:
2011
年
5月
目 录
1.我国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概况..........................................................................................1 1.1何为音乐作品,其与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的其他客体间相比有何特殊性;.........1 1.2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时间.........................................................................................1 1.3法定许可情况.............................................................................................................1 1.4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机制.............................................................1 1.5如何申请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1 2.音乐作品著作权保的现状...................................................................................................2
2.1国内首例商场播放背景音乐侵权案件……….…………………………………………..2
2.2百度MP3侵权案件…………………………………………………………………………….2
2.3其他相关案例…...……………………………………………………………………………..2 2.4法律规范上存在不少争议和漏洞.............................................................................3 2.5音乐作品著作权的行政保护力度不够.....................................................................4 2.6音乐著作协会集体管理的只能和权限中存在的争议.............................................3 2.7社会对于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3 3.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建议...............................................................................................4
3.1完善立法.....................................................................................................................4 3.2行政保护.....................................................................................................................4 3.3司法保护.....................................................................................................................4 3.4规范和完善音乐著作权协会的保护。.....................................................................4 3.5著作权人及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5 4.对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意义。.......................................................................................5
4.1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5 4.2有利于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5 4.3有利于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5 4.4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6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以及我国逐渐加入国际知识产权跳跃或公约,国内公民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日渐增强,音乐作品著作权的纠纷案件日趋增多。音乐作品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和宝贵资源,必须予以适当的法律保护。经过对不同法律保护模式的分析和比较,以著作权方式对音乐作品实施保护无疑应该是现阶段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而如何运用著作权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音乐作品
著作权
权益保护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once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islation gradually entered the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jumping or conventions, domestic citizen self growing law protection awareness, music works copyright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putes.Music works as the common wealth of human society, and valuable resources must be appropriate legal protection.Through the different legal protection mod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usic with copyright way, enforce the protection works undoubtedly should be present a kind of practical and wise choice.And how to use music works copyright way for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protect has become important questions.Face the problem we how to respond has become the major issues we must face.Key words:
Music works
copuiright
Rights protecion
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随着网络媒体等通信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上的一个难题,各国对于如何给予其法律保护,给予什么样的法律保护,即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模式,具体如何实施这种法律保护,存在着很多的分歧,而形成了不同的立法与实践。本文拟针对现实案例中涌现出来的几个重点问题,就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作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模式的适当选择及相应法律保护制度的合理构建有所助益。
1.1何为音乐作品,其与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的其他客体间相比有何特殊性;
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表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是人类创造的诸多的文化想象之一。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为音乐作品所下的定义是“知歌曲,交响乐等能够延长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音乐把各种形态的声波震动作为自己存在的物质材料,运用一定规则将音乐的嘴基本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进行组合,并运用各种物质手段发出,这种物质手段既包括人类天生的器官,也包括人类创造的各种器具。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音乐作品具有以下特征;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流动的艺术;⑵声音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材料;⑶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声音彼此之间的协调,划分,结合以及对立矛盾和解决,声音量的不同,时间的长短和节奏是该形式的内在根绝;⑷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必须通过演唱演奏,才能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作品还可以和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音乐和语言结合产生歌曲;和戏剧表演相结合可以产生歌剧,戏剧;和舞蹈相结合可以产生舞剧;和电影艺术相结合可以形成电影音乐;等等。、1.2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时间
著作权法规定的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期指的是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改编、翻译等创作者对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专有权的保护期限。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过了保护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修改权等人身权永远受保护。
1.3法定许可情况
法定许可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他认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而直接依据法律授权使用已发表的作品,但是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不得侵害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
哪些情形适用法定许可现有的著作权法规定了哪些情形适用法定许可?
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但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
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音乐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但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
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1.4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机制
面对盗版行为的日益泛滥,音乐人纷纷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是,也有一些音乐人反映,在维权中他们经常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和困难,而且面对海量的盗版行为,著作权无法实现有效和完整的保护,许多权利难以行使。针对这些情况,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和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在立法、宣传、组织建设方面推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目前在音乐、音像等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搭起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有利于权利人更好地行使权利,同时又能让使用者合法地使用作品,促进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作为音像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音集协一直致力于在全国推进KTV版权收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主张权利人权利的同时,音集协还积极配合文化部、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开展的全国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帮助KTV企业建立正版曲库,推进KTV企业使用正版作品,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实现正版化经营。
1.5如何申请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负责办理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作品著作权登记工作。
申请作品著作权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及要求:(1)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3)权利归属证明;
(4)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
(5)作品说明书(请从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独创性三方面写,并作者签字); 办理时限:
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需要补正材料的,申请人自接到补正通知书后两个月内完成补正,登记机构自收到符合要求的补正材料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
2.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现状
经典案例分析
2.1商场播放背景音乐侵权案件
2003年初,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发现北京东安集团长安商场大量播放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2003年4月,音著协向长安商场指出其未经著作权人允许,长期以播放背景音乐形式使用音乐作品,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作品使用权,要求协商解决,遭到了长安商场的拒绝。
2003年10月,音著协向背景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长安商场停止播放背景音乐并赔偿经济损失
被告长安商场辨称:首先,音著协与音乐作品著作权人之间订立的委托合同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其次,音著协是一个民间非官方组织,无权向被告收取费用;再次,音著协主张的收费依据是其单方制定的《表演权收费标准》,对被告没有强制约束力;而且被告并没有因为这些音乐作品而营利,只是提供给公众精神享受,真正的受益人并不是被告;最后,作为大型商场企业,播放的音乐都是已经发表的作品,没有违背著作权人创作音乐服务大众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还负载了某种文化的传播与社会文明的宣传功能,因此严格限制音乐的商业行为会削弱文化传播的功能。
原告表示《表演权收费标准》已经得到了国家版权局的同意。最终此案在法院的调解下结案。2.2百度MP3侵权案件
MP3搜索是百度最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之一,在中国互联网音乐搜索中占有超过8成德市场份额,不过因为百度提供国内外大量音乐的搜索和下载引导功能,惹得国际唱片协会两次均以侵权的名义将其告上法庭。国际唱片协会首次以百度MP3侵权为由,将百度诉上法庭,最终法院以证据不足判决国际唱片协会败诉。国际唱片协会收集了新的证据后,再度将百度告上法庭,仍然以败诉收场。法院判决认为,百度向网民提供的是搜索引擎服务而非侵权MP3音乐,因此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2.3其他相关案例
湖南的刘鸿志对电视连续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产生质疑而进行诉讼,认为《好汉歌》抄袭了中原民歌《王大娘补缸》,后来《好汉歌》被判为原创作品; 在英国,1960年代的“西部之家”案件也是一宗关于音乐作品权属纠纷的案件。英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当地流传多年的苏格兰民歌“西部之家”因无法确认其作者而属于公共领域的作品,任何人都有权将其录制下来,而将其录制下来的成果不具有原创性,因而不能享有版权。在美国,1963年“Kingston Trio”案同样涉及音乐作品的权属。在该案中,名为“Kingston Trio”的三重唱组合改编了一首他们认为属于公共领域的歌曲“Tom Dooley”,而没有提到这首歌曲的原创者——生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山区的农民Frank Proffitt和记录、整理、改编这首歌曲并发表于《美国民歌集》的民歌收藏家Frank Warner。法院最终审查判决三重唱组合的改编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即侵犯了《美国民歌集》印制版本中应当得到保护的著作权。
通过案例看到的问题
从上述诸案例不难看出,是否以及如何给予音乐作品以何种法律保护,是一个让各国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的新问题,但是又不得不认真面对并寻求合理解决的难题。总的来看,该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4法律规范上存在不少争议和漏洞
比如抄袭事件,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认定音乐作品抄袭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委托音乐界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鉴定,主要从体裁,风格,演唱本色,曲式,旋律,情绪,基调,节拍,词性等艺术和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鉴定。但是这样的鉴定往往会因专业人士而异,最终而导致法院难以做到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判决。
邻国日本在音乐抄袭的判定上采用的“高度相似标准”,以音符,音阶为重要判断依据,法律通过标准化规定,使得对于抄袭的认定简单不少。2.5音乐作品著作权的行政保护力度不够
为甚对于一首有著作权的歌曲,人们能轻易地从网上试听和下载?原因在于社会中缺少一个渗透社会生活中的著作权权利保护机关。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权利人会越来越重视到自己的著作权,所以要加强一月著作权的保护,需要执法机关随时发现违法行为,随时依法惩办违法行为,同时也需要全社会重视对著作权的保护,有一个良好的行为准则意识。
2.6音乐著作协会集体管理的只能和权限中存在的争议
协会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国家版权局共同发起,依法成立的中国大陆唯一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经国家民政部登记的非营利社团法人。不同于一般的协会,是由音乐著作权人参与管理,专门维护曲作者、词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机构,协会的日常工作还受国家版权局的监督和指导。
音著协为著作权人统一执行权利保护是一个非常有效且便利的职能行为,但是音著协在行使职能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在处理商场背景音乐案件时,就有人提出对其作出的处罚及评判标准村啊在质疑:又如目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要负责管理作者的复制权,广播权,表演权,而中国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负责对音像作品的表演,放映,广播,出租,复制,发行,通过网络传播等环节进行收费管理。上述两个团体管理的范围界限并不清楚,存在交叉重复。
2.7社会对于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音乐人可能知道抄袭,但是其模糊的抄袭界限就可能使其作出侵权作为,还有很多人意识中的“免费的音乐”。以为付了购买音乐CD的费用,就可以在公共场所对其播放等想法导致了行为人在非主观恶意的情形下侵犯了权利人的利益。
3.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3.1完善立法
国家通过立法赋予音乐作品著作权人对其著作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共享有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约束力。立法对在做到保护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对侵权情形的确认。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打“擦边球”的现象,要对音乐作品制定一个科学,系统,明确的立法保护
3.2行政保护
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侵权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著作权人予以授权等。行政处罚是打击侵权行为的第一枪,这也主要是针对盗版,假冒进行的。从几年的情况看,在盗版大家上去的了不小的成果,有力的维护了著作权人的权益。
3.3司法保护
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的一环。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权利人活国家公诉人向法院对侵权人提起刑事,民事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民事法律责任,使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护,不进给著作权人以信心上的支持,也给侵权人一定的威慑力。
3.4规范和完善音乐著作权协会的保护。
音乐著作权协会是对著作权人或其他权利人自身权利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对其著作权的保护应该 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比如音著协确定侵权处罚金额的标准欠缺等,导致音著协在维权中遇到不少阻碍和困难。应该先从立法上对音著协权利只能做更完善的规范,同时音著协中应在得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成立仲裁小组,专门负责对音乐著作权侵权案件进行审前仲裁,并且规定此仲裁为审判的毕经程序由于音乐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事实认定的歧义,如果事先没有一个鉴定的过程,一遇到情况就起诉法院,可能会导致司法的浪费,也给和谐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
3.5著作权人及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
社会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教育应切实倡导全社会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著作权人也应增加维权意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就应该及时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当侵权损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要主动的寻求司法解决的办法。同时应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否被侵害应该用何种办法解决侵害问题。
4.对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有何意义。
4.1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
维护公民正当的民事权益,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2建立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
保护了创作者的正当权益,调动了广大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著作权法》从法律上确定了秩序哦这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人身权的财产权,这就为作者进行再创作提供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著作权法》禁止以剽窃,篡改,假冒等不法行为侵害作品,这位保护作者正当权益,尊重作者的创作成果,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当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收到了法律保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就会不断推出,新的作者也会成批地涌现出来,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4.3从调整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看,也有利于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
《著作权法》不仅要保护作者的正当权利,也要保护传播者得正当权益,还要保护公众进行学术活动和掌握知识,分享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成果的权利。一部作品创作出来,通常不是为了自我欣赏,它要与公众见面,以某种物质形式为广大公众所使用。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要学习,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在别人智力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其作品包含着他人的劳动。除了传播者根据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相应的权利外,公众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也有权利使用作品。鼓励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鼓励广大群众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国家的宏观利益。为此,对作者和传播者的专有权作必要的限制是需要的,也是合理的。《著作权法》在保护作者利益,规定作者、传播者和公众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协调三者的利害关系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4实行著作权法律保护,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我国是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早在南宋时,我国就已经有了著作权保护的观念。但到了近代,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落后了。为了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开展国际版权贸易,我国《著作权法》吸 收了国际版权保护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等,这对于我国有效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从交流中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锻炼我国的作家队伍,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开展著作权法律保护,也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是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了《著作权法》,就为我国同外国签订有关著作权保护双边协议或参加国际版权组织,创造了条件。总之,实施《著作权法》实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对于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促进优秀作品的大量产生和传播,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深远的意义。
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在建立健全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表演艺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网络等民族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以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著作权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如博登海默指出:“一个法律制度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它成功地在专断权力之一端与受限权力之另一端达到了平衡并维持了这种平衡。这种平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文明的进步会不断地使法律制度失去平衡;而通过把理性适用于经验之上,这种平衡又会得到恢复,而且也只有凭靠这种方式,政治组织与社会才能使自己得以永久性地存在下去。”在知识产权法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益平衡始终是发展的主旋律,著作权法也不例外。面对着科技水平网络通信越来越发达的现实,我国的音乐著作权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传播 手机通信传播等等手段都有可能造成对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侵犯,新的科技和现实情况总是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这一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当然,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刚刚形成,音乐使用者得著作权观念还不够强,理顺音乐著作权中的各种关系,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的音乐著作权管理工作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施益波.《杭州科技》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J],2010.10.15.[2]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3]《国家版权局版权司负责人谈〈著作权法〉》,载于《人民音乐》1994年第8期,第18-19页.[4] 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5] 魏振瀛.主编《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 王利民.主编,《知识产权法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7] 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M].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154页.[8] 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2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