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蓄池工程的设计研究论文
1晋祠泉复流工程概况
晋祠泉出露于太原西边山断裂带悬瓮山脚下,属上升泉,是太原西山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点,泉口出露高程802.53~805.26m,距太原市城区25km。由于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和采煤排水,使晋祠泉地下水的补给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泉域断流。晋祠泉水的枯竭,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部分工矿企业置换利用黄河水,关闭所有中小煤矿,泉域内关井压采范围的扩大,以及汾河清水复流工程的实施,使得泉域内汾河渗漏段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得以涵养,泉域内岩溶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晋祠泉自1994年4月30日泉水断流起,水位逐年持续下降。从2008年8月止跌回升后,2011年度岩溶水位回升6m。若有进一步的补水工程,地下水位继续回升,可使晋祠泉再度出流。2002年启动了晋祠泉水景观工程。
2工程建设必要性
明仙沟引蓄水工程是利用引黄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输水至明仙沟蓄水池,可补充晋祠泉域地下水并置换103号井供水任务的工程。为实现晋祠泉尽快复流,实施晋源区关井压采,确保关井压采后引黄供水的安全,在明仙沟内新建调蓄池,通过下渗向晋祠泉域补水,可对晋祠泉域复流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根据可调蓄的水量,向晋祠泉域提供应急补水,可置换地下水部分供水任务。因此,建设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尤为紧迫和必要。
3调蓄水池位置选择
在满足自流给用水户供水的前提下,调蓄池应尽可能围绕难老泉附近选址。晋祠泉附近为边山开阔区域,土地肥沃,是古晋阳城旧址区域,因此村庄及文物古迹比较密集,为避免征地移民,调蓄池应选在沟谷等人口和建筑物较为分散的区域。明仙沟位于距离难老泉泉眼上游1km处,根据该区等水位线图,晋祠泉主要由西北方向来的岩溶水补给,调蓄池位于西北方向,且距离近,故分析渗漏水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向晋祠泉,对晋祠泉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明仙沟控制流域面积5.446km2,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64.6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4m3/s,洪水可自明仙沟调蓄池右侧排洪涵下泄,不影响补水和供水水质。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取水口位于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迎宾路与滨河西路交汇处,分水口管中心高程767.184m,明仙沟沟顶高程1142m,沟口高程828m。沟长4.5km,地形高程828~1142m,平均纵坡6.6%,河谷底宽20~50m,向上逐渐开阔,河床覆盖层在0~6m左右。明仙沟沟窄坡陡,为得到较大的容量,必须修建相对高的坝体,但对下游晋祠古镇和赤桥村防洪不利,同时蓄水会破坏一定淹没范围内的植被。调蓄池蓄水后,可能存在塌岸等问题。根据《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汇编》精神,本次在沟内下段河谷底宽最宽处(70m)选择适宜的调蓄池位置。
4调蓄水池容量确定
受地形条件所限,依据太原市对西山生态的保护原则,调蓄池按照不淹没明仙沟内两岸坡植被的要求,采用在沟底较宽处放坡开挖覆盖层的方案,该方案可形成1.0万~2.0万m3左右的调节容量,以满足晋祠泉应急补水和调节蓄水的工程任务。方案一:选定的调蓄池处沟谷谷底左岸高右岸低,可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以及沟内现状洪水下泄路径,选择在右岸布置排洪建筑物,因地制宜开挖池底覆盖层后碾压回填至右岸谷底,并通过排洪建筑物的设计完成洪水排泄与消能。同时,开挖出的弃渣可碾压回填在调节池下游原土后,既满足挖填平衡,同时可对调蓄池起到加固作用。蓄水位850.5m,池顶高程852.5m。调蓄池下游填方处采用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6.5m,总容量1.75万m3。调蓄池左侧地势较高,为安全起见可在此处布置进场公路,宽度4.5m,长度500m。右侧布置排洪涵,设计流量64.6m3/s,校核流量81.4m3/s,底宽10m。为避免下游浸没问题,在调蓄池下游设置防渗墙及帷幕进行垂直防渗,通过延长渗径,减少对下游建筑物的浸没影响。在坝体内及覆盖层中设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厚度0.6m,下部基岩内做防渗帷幕至弱风化下部,共同形成防渗体系,确保下游建筑物的安全。方案二:整体布置同方案一,仅将排洪建筑物设计为5m×3m混凝土箱涵,顶部回填调蓄池开挖的弃渣,并回填至右岸坡脚。调蓄池为半挖半填形成,调蓄池蓄水位848.0m,池顶高程849.5m。调蓄池下游填方处采用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6.5m。调蓄池总容量1.05万m3,采用土工膜全防渗结构。由于下游赤桥古村和晋祠宾馆距离工程区较近(最近仅200m),调节池蓄水后将会沿着沟谷覆盖层及下部基岩强风化层下渗,对下游建筑物及两岸构成浸没影响,因此方案二中调蓄池采用土工膜全防渗结构。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虽然调蓄池容量较小,但投资小,工期短,见效快,另外,本方案全库盆防渗后可减轻对下游的浸没影响,且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因此选用投资较小的方案二。
5调蓄水池断面设计
调蓄水池顶高程849.5m,池顶宽度10m,环调蓄池池顶总长357m。池顶兼作进场公路,池底最大宽度19m,环调蓄池顶布置高1.00m仿木质结构钢筋混凝土防护栏杆,栏杆下部设0.3m×0.5m混凝土基础,上下游坝坡坡比均为1∶2.5。整个蓄水池采用全库盆土工膜防渗结构,上游采用六边形C30W6F150预制预制混凝土块护坡,单块厚度180mm,单边长300mm。上游护坡防渗结构从上部向下依次布置混凝土预制块、200mm厚砂卵石垫层、200mm厚中细砂垫层、PE土工膜、200mm厚中细砂垫层。由于筑池材料均为现场开挖料,且全部为洪冲积卵石混合土层,碾压后防渗效果较差。为保证防渗效果,防止下游出现浸没,在上游坝面设置10m厚黏土层。下游铺设卵石混合土层,并采用草皮护坡。考虑大坝防渗失效,坝坡下游坡脚设置贴坡式排水体,从里到外依次铺设砂层200mm、卵石层300mm、块石层500mm。整个池内采用复合土工膜(二布一膜)防渗,土工膜防渗层采用规格为200g/0.5mm/200g的针刺短线涤纶两布一膜(PE膜),幅宽均为4m,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防护层、上垫层、防渗层、下垫层、支持层,由于坝体和库底土层均为Q4原状卵石混合土,整平夯实后需直接铺设200mm厚中细砂层,上覆PE土工膜。上垫层和防护层针对不同部位作了不同处理。防渗土工膜上垫层采用平均厚度20cm的中细砂和20cm的河床质砂砾石,满足防滤要求,防护层采用18cm厚的C30预制混凝土块护面。
6结语
明仙沟调蓄水池建成后,有利于恢复晋祠流域内的生态植被环境,对晋祠的旅游业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对“三晋名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加快晋祠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篇:抽蓄小论文.xsh
课 程 作 业
学 号: ***2 姓 名: 徐素红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指导老师: 周领老师 任课老师: 周领老师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徐素红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从实际应用性出发,采用等效替代法,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静态效益(包括容量效益、节煤效益、调峰效益)和动态效益(包括调频效益、备用效益、调相效益)进行分项定量计算,通过抽水蓄能电站各状态的容量划分并进行汇总,得到系统中抽水蓄能电站的总体经济效益。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效益;定量;评估;等效替代 引 言
抽水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在我国现行电价机制下,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很难得到回收,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存能力[1]。因此,量化评估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为抽水蓄能电站补偿方式和运营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这将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国内外对于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的研究,都只是提供了参考数据,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模型[3-8]。
本文联系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实际,针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在电力系统整体中体现的特性,在对随机生产模拟法、等效替代法等抽水蓄能电站效益评价方法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等效替代法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静态效益和动态效益进行系统的研究计算。抽水蓄能电站的评估方法
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动态效益上,静态效益次之。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评估并不是割裂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评估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9-10]。2.1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问题和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问题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评估,首先,求出所研究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事故备用时事故持续时间、事故缺供电力和事故缺供电量等可靠性指标的年期望值。然后,再求出系统中没有该抽水蓄能电站而由其他电源提供替代供电服务并能达到同样的可靠性水平(保持三个可靠性指标的年期望值相等)时所需替代措施的容量。最后,比较两种措施的年费用,蓄能电站投入的年费用比替代方案年费用的减少值即是抽水蓄能电站所求备用效益的年值。
对于抽水蓄能电站所具有的调频效益、调相效益等而言,在方法上与计算抽水蓄能电站备用的方法是相同的,主要是从功能效益上进行考虑,即为达到同样的可靠性水平,采取替代措施时所付出的代价,亦即替代方案比基本方案多产生的费用。2.2 随机模拟法
当系统中各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度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模型太过复杂而不便应用则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
本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首先模拟出发电系统运行和检修状态,根据逐小时的模拟结果计算出发电系统在线工作容量盈亏过程。继而以考虑抽水蓄能电站的事故备用作为基本方案,不考虑蓄能机组提供事故备用而是在系统既设火电旋转备用之外增设部分事故备用作为补偿为对比方案。模拟上述两种不同备用方案的运行过程,当两方案运行结果等效,即降低系统负荷损失相同电量时,停止计算。最后比较两者的费用,基本方案比对比方案节省的系统支出费用,即为抽水蓄能电站事故备用效益。由于调频与备用在本质上的相似性,抽水蓄能电站调频效益可用随机生产模拟法加以计算。抽水蓄能电站评估思路
--1 / 5--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在设计工作中,精确量化计算抽水蓄能电站效益尤为困难。我国各设计院在抽水蓄能电站各设计阶段进行经济评价时,一般只计算静态效益,并且大都采用简化了的容量和电量替代系数法。用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乘以容量替代系数(一般取1.05~1.1),计算抽水蓄能电站的替代容量;用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量乘以电量替代系数(一般取1.05)计算替代电站的发电量,再根据循环效率大小计算抽水蓄能电站的燃料消耗。这样的处理方法过于粗糙,而且具有很大的任意性。随机生产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发电系统的运行和检修状态,逐时段模拟在线工作容量的盈亏过程,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得出事故备用效益。该方法需要输入大量的技术数据,而且计算量随着参数的增加呈几何级数递增,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差。
因此,通过以上评估方法的综合比较,最终确定本文采用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进行抽水蓄能电站评估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电力系统供电要求前提下,以电力系统中有抽水蓄能电站的方案作为基本方案,以电力系统中无抽水蓄能电站的方案作为替代方案,在相应的约束条件下,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效益指标,二者的差值即为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在进行静态效益和动态效益评估时,两个方案的约束条件和效益指标是有所区别的。评估静态效益的约束条件是系统电力电量平衡,效益指标是系统总煤耗。评估动态效益的约束条件是系统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效益指标是年运行费用。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从系统中获得的,脱离电力系统实际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本文在参考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性和理论可行性两方面着手,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进行分项定量计算,通过抽水蓄能电站各状态的容量划分并进行汇总,最终得到系统中抽水蓄能电站的总体经济效益。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评估是对其进行合理补偿的基础,不准确的评估将直接导致补偿机制制定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交叉补贴。下面将对抽水蓄能电站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进行分项定量计算。4.1 节煤效益
系统煤耗量是衡量方案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抽水蓄能电站的节煤效益表现为蓄能机组投入电网运行后,改善了部分火电机组的运行条件,提高了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煤耗率,从而节约了火电机组的运行费用,具体包括燃料费用的节约和机组启停费用的节约。
对于一个电源组合方案,经过电力电量平衡,火电机组的开机容量及其承担的负荷也随之确定。如果已知各类火电机组的煤耗特性,则可采用等微增率原理分配各类机组在典型日的分时出力,再利用煤耗曲线计算火电机组的煤耗量。对于节煤效益,采用替代成本法计算,其定量测算模型可表示为:
BEETPT cn
(1)
iiij式中:BE为抽水蓄能电站的节煤效益;ET为抽水蓄能电站所在电网低谷时段火电机组的发电量;为抽水蓄能电站投运使得火电机组平均煤耗率的降低幅度;PT为全网火电机组的平均标煤价格;ci为第i种火电机组每启停一次的成本费用;ni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运改善了第i种火电机组的运行条件后使其减少的启停次数。4.2 调峰效益
抽水蓄能电站最主要的调峰方式为启停调峰。从根本上讲,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效益涵盖于广义的节煤效益之内,计算节煤效益和调峰效益的原理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负荷低谷时段的节煤效益产生于负荷小于电力装机之时,需要降低机组出力或停机以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调峰节煤效益产生于用电负荷大于电力装机之时,需要加大机组出力或开机以满足供需平衡。
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效益表现为在满足电力系统峰荷时段电力电量平衡下,系统中有抽水蓄能机组与没有抽水蓄能电站时的最优替代方案相比所节约的燃料费用。
调峰效益的具体计算步骤:
(1)预测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水平年系统的电力负荷,分析系统调峰状况;
(2)对所研究电力系统区域内电源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确定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和煤耗特性,以及设计水平年水电站的出力情况;
--2 / 5--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3)分别设定有无抽水蓄能电站情况下,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
(4)通过计算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参与调峰后,系统煤耗量的降低值,得出抽水蓄能电站调峰效益。4.3 容量效益
容量效益主要表现为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有效承担的电力系统的调峰任务以及备用容量,从而实现减少其他类型机组装机容量所节约的发电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固定运行费包括修理费、工资福利、劳保统筹、住房基金等,与火电厂相比,抽水蓄能电站定员人数较少,可大大节约固定运行费用。抽水蓄能电站固定运行费用一般为固定资产的1.5~2.5%,而燃煤电站一般为3.5~4.5%,其运行费用可降低一半左右。
因此,对于容量效益的计算运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通过计算满足同样装机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与其它类型机组之间的投资造价以及固定运行费用的差额来确定,其定量测算模型可表示为:
Bc(ITIPS)(AP,i,n)(CTCPS)
(2)式中:BC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效益;IT为其他类型机组的建设投资;IPS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投资;(AP,i,n)为资金回收因子,A为年值,P为现值,i为利率,n为计算年限;CT为其他类型机组的固定运行费用;CPS为抽水蓄电站的固定运行费用。
其中:通过引入资金回收因子,使得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固定运行费用和初始投资能够在一个式子中加以体现,与只考虑初始固定投资相比,更为完善。4.4 调频效益
频率是电力系统的主要变量之一,如果频率超出允许偏移值就要影响生产,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频率的稳定依赖于发电功率与负荷功率间复杂的平衡关系。发电功率与负荷功率间的不平衡可能是由于负荷预测的误差、跟踪负荷变化的发电容量的缺少或由于故障造成的突然失去发电功率或负荷功率等。
频率调整是保证供电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包括瞬时偏差调整和积累偏差调整。频率瞬时偏差调整方法为利用发电机组调速器的有差特性调频,频率积累偏差调整为短时间改变频率调整目标值。燃气轮机和火电机组都可以作为电网调频电源使用,但与这些调频方式相比,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明显的优势。
假定用于调频的燃气轮机或火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相同,调频效益的计算,通过计算火电机组启停或低负荷运行调频的燃料费,火电调整速度滞后带来的经济损失两者之和与抽水蓄能电站频繁启停调频的能量损耗的差额来确定,其定量测算模型可表示为:
VHBf(b2nbTNa)mTfnHmHf1Y
(3)
367.2式中:Bf为抽水蓄能电站的调频效益;b2为燃气轮机启动燃料消耗率或火电机组由最小技术出力到带满负荷的煤耗率,单位为g/kWh;n为日启动或升荷次数;b为机组调峰时标准煤耗,单位为g/kWh;T为一天内一台机组带计划外负荷的总运行时数;Na为机组容量;mT为相应机组台数;f为煤价;V为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启动空载水量消耗;H为抽水蓄能电站平均水头;为水轮机发电机组效率;nH为水轮机日启动次数;mH为相应水轮机台数;f1为电价;Y为速度滞后损失。4.5 调相效益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或过剩,会造成电网电压上升或下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此,在电网负荷中心需要设置无功补偿设备一一专用调相机或静电电容器,或将同步发电机用作调相机运行增发无功出力,提高功率因素。
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技术复杂、费用昂贵的工作。在传统的垂直垄断一体化的电力工业中,基本上是不需要专门研究确定提供电压支持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经济因素的激励对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工况的确定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抽水蓄能电站在调相受益和所付出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国际上已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的电力系统对于如何保证无功支持服务的供应,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1)通过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求电力系统有关方,尤其是发电商提供技术上最低限度的无功支持服务,--3 / 5--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通常不单独核定成本和计费;
(2)单独确定出无功支持服务的各项成本,按照保证无功服务提供者能够收回成本,并且有一个合理回报的原则来对无功服务单独定价,无功服务提供者按此价格获得经济补偿。
抽水蓄能机组可用压缩空气将水轮机窝壳内的水压到转轮以下,使水轮机在空气中旋转,减少电能消耗,用作调相机运行。根据电网需要,吸收或提供无功功率,维持电网电压稳定,从而减少电网设置专门无功补偿设备,节省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因此,可通过计算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存在,电力系统减少对于调相机、静止无功补偿器等无功调相设备的投资值得出抽水蓄能电站的调相效益,其定量测算模型可表示为:
BV[k1(AP,i,n1)V1][k2(AP,i,n2)V2]
(4)
其中:BV为抽水蓄能电站调相效益;(AP,i,n)为资金回收因子,i为年利率,A为年支付金额,P为现值;k1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调相而减少的对于专门调相设备的投资;V1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调相而减少的调相机年运行费用;k2为抽水蓄能电站调相所需增加的设备投资;V2为水电站调相所增加的运行支出;n1为调相机等设备的额定使用年限;n2为抽水电站为调相而附加的设备的使用年限。4.6 备用效益
备用对可靠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减少了系统的电量不足期望值事件的发生,因而减少了电力系统因缺供电量所带来的损失。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减少了停电的社会成本;从效益的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是系统因为存在装机备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抽水蓄能机组承担事故备用功能时与火电机组相比可减少空载煤耗。空载煤耗的计算对抽水蓄能机组承担事故备用功能时产生的效益的正确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计算抽水蓄能机组与火电机组承担事故备用功能时的发电量及发电时间,得出它们在煤耗上的区别。机组承担事故备用功能时,由于系统中其它机组发生随机停运事件,因而要求旋转备用机组立即投入以减少系统的电量损失。备用机组的发电量及工作时间可通过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计算得到。假定系统有火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旋转备用时,用上述方法计算出的电量不足期望值分别为EENSt和EENSp,电力不足概率分别为LOLPt及LOLPp,无火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旋转备用时的电量不足期望值分别为EENS1t及EENS1p,电力不足概率分别为LOLP1t和LOLP1p,则火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发电量分别为:
EtEENS1tEENSt
EEENS1EENS
(5)
ppp工作时间分别为:
TtLOLP1tLOLPtTpLOLP1pLOLPp
(6)
无论采用何种装机方案,系统中其它机组的工作情况都是不变的,因而有TtTp。需要指出的是,抽水蓄能机组承担事故备用功能时所发电量为强迫发电量,它此时非但不能通过改善系统中火电机组运行条件而达到节煤的目的,而且由于能量转换而使系统煤耗增加。考虑上述因素,与火电机组相比,抽水蓄能机组承担备用功能时节煤量为其节约的空载煤耗与由于能量转换而损失的煤耗之差:
(8760Tt)m1(Ep/Et)m(7)
式中:m1,m2分别为火电机组空载煤耗和平均发电煤耗;η为抽水蓄能电站能量转换效率。
虽然抽水蓄能电站消耗能源资源,但却可以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产生比它消耗能源资源更多的经济价值。结 论
本文联系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实际,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评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具体的评估思路和定量计算方法。但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尚在建设当中,各种规章制度都存在不确定性,本
--4 / 5--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文的研究内容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而加以深入。下面列出在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定量评估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在我国电力体制现状下,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还是发挥调峰填谷的静态效益,对于动态效益体现的较少,对于其效益的评价往往还只停在理论层次而缺乏实际意义。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加大对于电力质量的约束力度。
(2)在信息收集相当有限的情况下,要确切评估抽水蓄能电站的各类效益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国家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制定公平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抽水蓄能电站健康发展。
(3)本文给出的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评估模型中,由于考虑到现实生产、生活中数据收取的困难,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化,因此,关于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估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加以改进,也可以制定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评价软件,将经济效益的评估模式化,降低计算工作的重复和盲目性,这有待于今后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挺, 张平.抽水蓄能电站的电量效益.水力发电, 2001,(1).[2] 唐瑱, 高苏杰, 郑爱民.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模式和电价机制.中国电力, 2007, 40(9).[3] P.J.Donalek.Role and value of hydro and pumped storage generation in aproposed regional electricity market in southeastEurope.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Systems, 2003.[4] A.S.Malik, B.J.Cory.Efficient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Energy Generationby Pumped Storage Units in Probabilistic
Production Costing.IEE Proc一Gener.Transm.Dtstrib, 1996,(11).[5] 程芳.抽水蓄能电站旋转备用容量电价研究.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6] 郭东浦.抽水蓄能电站效益计算方法和经济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7] 言茂松, 童琪波.电力系统和抽水蓄能电站的电能价值当量分析及分时电价预测.电网技术, 1999,(5).[8] 何永秀, 关雷, 蔡琪等.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保安功能与效益分析.电网技术, 2004,(10).[9] 于文革.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经济效益分析.水力发电, 2002,(4).[10] 方军, 牛东晓, 黄元生.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效益的期权评价模型.电网技术, 2005,(8).--5 / 5--
第三篇:水文学-第六节 湖水的运动与调蓄
第六节 湖水的运动与调蓄
一、湖泊概述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湖泊是地表的一种交替周期较长的、流动缓慢的滞流水体,加之它深受其四周陆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因而,与河流和海洋相比,湖泊的动力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过程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有的湖泊是河流的源泉,起着水量贮存与补给的作用;有的湖泊(与海洋沟通的外流湖)是河流的中继站,起着调蓄河川径流的作用;还有的湖泊(与海洋隔绝的内陆湖)是河流终点的汇集地,构成了局部的水循环。
陆地表面湖泊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左右,其水量约为地表河流溪沟所蓄水量的180倍,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世界上湖泊最集中的地区为古冰川覆盖过的地区,如芬兰、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我国也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300余个,总面积为71787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左右。我国湖泊的分布以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最为密集。
(一)湖泊的类型
研究目的不同,划分湖泊类型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主要分类方法有按湖盆成因、按湖水补给与径流的关系;按湖水盐度分类等等。
1.按湖盆的成因分类 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的成因不同、湖泊的形态、湖底的原始地形也各异,而湖泊的形态特征往往对湖水的运动、理化性质、水生生物生长以及湖泊的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按湖盐成因分类,得到广泛的应用。天然湖盆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构造湖盆、火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河成、风成、冰成、海成以及溶蚀等不同类型的湖盆。
1)构造湖 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等)所产生的凹陷形成。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洱海等。
2)火口湖 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白头山上的天池。
3)堰塞湖 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而恢复原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
4)河成湖 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风成湖 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例如,我国内蒙古的湖泊。
6)冰成湖 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7)海成湖 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这种湖泊又称碛湖,例如,杭州的西湖。
8)溶蚀湖 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例如,贵州的草海。
总之,天然湖盆往往是由两种以上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2.按湖水补排情况分类 可分吞吐湖和闭口湖两类,前者既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例如,洞庭湖;后者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例如,罗布泊。
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可分外流湖与内陆湖两类。外流湖是湖水能通过出流河汇入大海者,内陆湖则与海隔绝。
3.按湖水矿化度分类 按湖水含盐度的大小,可分为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及盐水湖4类。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克/升;微咸水湖矿化度在1—24克/升之间;咸水湖矿化度在24—35克/升之间;盐水湖矿化度大于35克/升。外流湖大多为淡水湖,内陆湖则多为咸水湖、盐水湖。
4.按湖水营养物质分类 按湖水所含溶解性营养物质的不同,湖泊可分为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3大基本类型。一般近大城市的湖泊,由于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大量进入,多已成为富营养化的湖泊。
(二)水库的结构、分级与类型
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其水体运动特性及各种过程,基本上与天然湖泊相似。据统计,全世界已建和在建水库的总库容约5万多亿立方米,水库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建大、中、小型水库约86800座,总库容约4169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塘坝630多万个,如此众多的水库塘坝,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
1.水库的结构
1)水库的组成 水库一般由拦河坝、输水建筑和溢洪道3部分组成。拦河坝也称挡水建筑物,主要起拦蓄水量(抬高水位)的作用;输水建筑物是专供取水或放水用的,即引水发电、灌溉或放空水库等,也能兼泄部分洪水;溢洪道也称泄洪建筑物,供渲泄洪水、作防洪调节与保证水库安全之用,故有水库的太平门之称。此外,有些水库为了航运、发电和排除泥沙,往往增设通航建筑物、水电站厂房及排沙底孔等。
2)特征库容与特征水位 一个水库的总库容通常包括防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死库容。相应于各种库容有各种特征水位。
(1)死库容与死水位(设计最低水位)水库在调蓄过程中有一个设计最低水位,它是根据发电最小水头和灌溉最低水位而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泥沙的淤积情况。这个水位也称死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不能用以调节水量,称死库容。
(2)兴利库容(有效库容)与正常高水位为了满足灌溉、发电等需要而设计的库容,称为兴利库容。兴利库容相应的水位,称正常高水位,即水库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允许保持的最高水位,它也是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尺寸、投资、淹没损失、发电量等的重要指标。
(3)防洪库容与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汛前限制水位为调蓄上游入库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以达到防洪目的的库容,称防洪库容。在水库正常运行情况下,当发生设计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与防洪库容),称为设计洪水位或最高洪水位。当发生特大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为校核洪水位。在汛期到来之前,常预先把水库放空一部分,利用这部分放空的库容增加拦蓄洪水的能力,以削弱洪峰。相应于放空的那部分库容的水位称为汛前限制水位,即水库调洪起始水位,它是由洪水特性和防洪要求综合考虑确定的,在洪水来临前,水库不能超过此水位。
2.水库的分级 水库的总库容是指与校核洪水位相应的水库容积,它包括了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和超高库容。我国目前大中小型水库是按总库容的大小划分等级的,见表3—14。
3.水库的类型 由于兴建水库的河段地形特征及建筑物规模的不同,水库可分湖泊型和河川型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水库,其形态特征、水流运动及泥沙淤积规律也各异。
1)湖泊型水库坝身高,库容大,形状浑圆,水面比降很小,流速小,河流入库时水面突然展宽,水面比降突然变小,进水量多,出库水量少,泥沙淤积主要在河流入库口附近呈三角洲的淤积形式,并有异重流现象。
2)河川型水库坝身低,库容小,库形狭长,水面展宽不大,比降大,流速较大,水库基本保持原河流形状,略加宽和抬高了水位,故泥沙入库后呈带状均匀淤积。
二、湖泊、水库水的运动
湖泊虽属流动缓慢的滞流水体,但是,在风力、水力坡度力和密度梯度力及气压突变等的作用下,湖泊中的水总是处在不断地运动的状态中。湖水运动具有周期性升降波动和非周期性的水平流动两种形式。前者如波浪、波漾运动,后者如湖流、混合、增减水等。通常波动与流动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同时发生的。湖水运动是湖泊最重要的水文现象之一,它影响着湖盆形态的演变、湖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水生生物的分布与变化,因此,研究湖水的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湖水的混合
湖水的混合是湖中的水团或水分子在水层之间相互交换的现象。湖水混合过程中,湖水的热量、动量、质量及溶解质等,从平均值较大的水域向较小的水域转移,使湖水表层吸收的辐射能及其它理化特性传到深处,并使湖底的营养盐类传到表层。
湖水混合的结果,使湖水的理化性状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均趋于均匀,从而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湖水的混合方式有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前者也称紊动扩散,是由风力和水力坡度力作用产生的,后者也称对流扩散,主要是湖水密度差引起的。关于紊动扩散和对流扩散的机制及方程,可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三节。
湖水混合的速度会受到各水层阻力的影响,各水层密度差异越大,阻力就越大,这种阻力称为湖水的稳定度。当湖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时,就比较稳定,反之就不稳定。湖水稳定度一般可用垂直密度梯度来表示,即:
式中,E为湖水垂直稳定度的密度梯度,以克/厘米2计;ρ为湖水密度;h为水深。
另一种表示湖水稳定度的方法是以要改变水团稳定度所需作的功来表示。在一个湖泊内,层间密度不同的湖水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时,水团的重心位置必低于湖水处于均匀状态时的水团重心位置,因此,所需作的功为:
S y=Mσ(3-58)
式中,Sy为湖水稳定度; M为整个湖水的质量;σ为层间密度不同的湖水与均匀状态的湖水两者重心间的距离。
(二)湖泊波漾
湖泊整体或局部水域,由于风力、气压突变、地震等影响,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称波漾,也称驻波、定振波。波漾摆动的轴心称波节,波节处无水面升降运动,影响波漾波腹大小、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湖盆形态、面积和湖水深度等。面积小、深度大的湖泊,通常波漾摆动快、周期短、水位变幅也大;反之则周期长、变幅小。例如,日内瓦湖湖长72公里,平均水深173米,其波漾平均周期为73分钟,最大波腹可达2米;而匈牙利的巴拉顿湖长76公里,平均水深仅3米,其波漾平均周期长达10—12小时。同一湖泊也可有不同变幅和不同周期的波漾,例如,洱海,长41.4公里,平均宽6.3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测得波漾有两种周期,一为167.5分钟,另一为19.5分钟,而振幅相应为70毫米与16毫米。分析表明,波漾周期和振幅的突变,与气压、降水和风场分布的突变有关。
波漾可视为两个方向相反,波长、周期相同的波浪叠加的结果。如果行进波遇到陡岸发生反射,在全反射的情况下,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波长基本相同,两者相互叠加成波漾,叠加后其结果是波腹处的振幅为入射波的2倍,而波长不变。
波漾水质点的运动是开敞的,不是沿着圆周运动,而是沿着抛物线运动。
单节波漾的周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为周期;L为水体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C为波漾的波速。
单节波漾的波长λ按下式计算:
λ=2L=CT(3-60)
多节波漾,如n为波节数,则上两式可化为:
(三)湖泊增减水
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引起的漂流,使湖泊迎风岸水量聚积,水往上涨,背风岸水往下降,前者称为增水,后者称减水。一岸增水,一岸减水,必然造成两岸水位差,湖面变成倾斜状态。倾斜的湖面反过来又阻滞着漂流作用。并在水下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全湖性的垂直环流系统,在深水湖岸,补偿流的范围可超过漂流的厚度,如果湖盆平缓,水的密度差别不大,补偿流的范围可达湖底。
增减水的主要特征是水位的变化,水位变化的幅度可以实测,也可通过下式近似确定
式中,△h为增减水位变幅;Cs为经验常数,可取1—15;τα为风应力;L为水体长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体平均深度;α为风向与L线方向的夹角。
可见水位变幅的大小决定于风力的强弱、湖盆的形态、湖水的深度(反比关系)等。通常浅水湖远大于深水湖,例如,平均水深为10.2米的洱海,一般测到的增减水水位变幅仅80—90毫米,这与该湖的风速较小也有关。而平均水深仅1.9米的太湖,在强风作用下增减水位变幅一般为0.2—0.3米,如遇台风,变幅增大,例如,1956年8月1日全湖水位不变情况下,迎风岸新塘和背风岸胥口水面一升一降,相差可达2.45米。
(四)水库异重流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水流比重差异多数是由于水温、含沙量、溶解质的含量不同所致。温差异重流常见于热电站冷却水的引水口,盐水异重流常见于入海河口,而浑水异重流则主要发生在河流入库处。
1.水库异重流的形成 挟沙水流进入水库壅水段后,由于水深增加,流速减低,水流中所挟带的泥沙不断向底部沉降,水面的流速与含沙量逐渐趋向于零。向底部沉降的泥沙,较粗的部分将就地落淤,形成三角洲淤积,较细的则由于沉降速度小,还能继续保持悬浮状态。进到B点以后,表层水开始变清,形成一个明显的清浑水交界面,这时该区段内出现两种比重不同的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潜入底部的水流就有可能携带着所剩下来的悬浮物质,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形成异重流。由于异重流在向水库区运动的过程中,将带动一部分交界面上的清水相随同行,因而其表层就会出现相反方向的补偿流。这种补偿流的回流将推动水面的漂浮物质向B点附近聚集,这就是水库异重流产生的一个标志,B点通常称为异重流的潜入点,即水库异重流形成和插入库底的潜入点。
清浑水的重量差是形成水库异重流的根本原因。据研究,入库浑水的含沙量大于库水含沙量千分之一即可产生异重流,而浑水含沙量大于10—15公斤/米3时,异重流才比较稳定;其次是组成异重流泥沙的颗粒一般要细小,通常以d=0.01毫米的粒径为界限粒径。此外,如果入库的浑水能持续不断,库底又有足够的坡降,则异重流能在水库中长距离运行,以至到达坝前。此外,如果坝体底孔开启异重流就可以排出水库。因此,弄清异重流运动规律,对采取异重流排沙,减缓水库淤积速率将有重要的意义。
2.水库异重流的特性 异重流的运动规律与一般明渠水流有类似的地方。异重流发生后,维持异重流前进的动力与明渠一样,也是重力。但由于异重流体受到上层清水的包围,并受上层流体的浮力作用,故异重流体的有效重
作用大大削弱,使惯性力的作用相对显得十分突出。相对突出的惯性力作用,使异重流能够轻易超越障碍及爬高,这是一般水流运动做不到的。此外,由于重力作用减弱,阻力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由于阻力作用
因此,异重流要维持长距离运动,清浑水交界面在水流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坡度。
三、湖泊、水库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
(一)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
1.湖泊的水量平衡 湖泊水量,由于入流和出流在数量上不尽相等而发生变化,湖泊水量的这一变化过程,可用水量平衡方程式来表示:
Vp+VRd1+VRg1=VE+VRd2+VRg2+Vq±V△V
式中,Vd为湖面降水量;VRd1,VRd2分别为入、出湖地表径流量;VRg1,VRg2分别为入、出湖地下径流量;VE为湖面蒸发量;Vq为工农业用水量;△V为计算时段始末湖水贮量的变量。以上各项均为按计算时段计算,单位为亿立方米。
对于闭合流域,因无地下径流的流入与流出,则上式简化为:
Vp+VRd=VE+VRd1+Vq±△V(3-64)
对于内流湖泊,因无地表径流自湖内流出,则上式又可简化为:
Vp+VRd1=VE+Vq±△V(3-65)
2.我国主要湖泊的水量平衡 我国主要大湖水量平衡如表3—15。
1)从湖水补给看湿润的东部平原区,入湖地表径流量占湖泊总补给水量比重很大,其中又以湖泊补给系数(指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的比值)大的洞庭湖(56.2)、鄱阳湖(47.7)更为突出;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湖面降水及入湖地下径流占据了一定比重,入湖地表径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青海湖入湖地表径流所占比重甚至还不及湖面降水的比重。
2)从湖水的消耗看外流湖泊以出湖地表径流量为主;内陆湖的入湖水量几乎全为湖泊蒸发所消耗。
3)从湖水补给量地区分布看极不平衡,江淮流域的湖泊年补给量为5000—6000亿立方米,东北、内蒙古的湖泊为100亿立方米,新疆博斯腾湖为30亿立方米,青藏高原的湖泊则更小了。
此外,据研究,我国湖泊补给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水年的水量差一般多为2—5倍,洪泽湖可达23倍。丰水年湖泊贮水量一般有所增加,而枯水年则减少,湖泊水量年内变化则更为显著,最大入湖月径流量与最小入湖月径流量的比值,鄱阳湖、洞庭湖为6—15,而镜泊湖和乌伦古湖则可达100以上。年内分配随流域降雨的年内变化和湖泊贮水能力大小而变。
3.湖泊的换水周期及其意义 湖泊是换水缓慢的滞流水体,从湖内大量引水,导致湖泊水位的下降,湖水面积的缩小,使湖区生态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作为判断能否引用湖水资源的一个参考指标。
式中,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
上式表示湖泊贮水量被年平均入湖水量完全替换所需的时间,根据此式,可以计算湖泊的换水周期。表3-16为我国湖泊换水周期表,由表可见:东部平原5大淡水湖换水周期均小于1年,说明入湖径流量大,湖水利用后,能很快得到恢复,不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布伦托海、羊卓雍湖、青海湖的换水周期分别大于8.5年、25.2年和60.4年,则不宜引用。因为来水量太小,一经引用难以得到恢复,这些湖又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得不到补充,湖泊生态环境会发生严重变化。
4.水库的水量平衡 水库水量平衡方程基本上与湖泊类似,只是库岸调节及库区、坝下渗漏损失比湖泊大。此外,在支出方面,还需考虑弃水水量问题。
如果库区有一定的水文地质资料,库岸调节量Vw计算式为:
Vw=△ABC×L×μ(3-67)
式中,L为计算地段库岸长;μ为库岩的岩石土壤平均给水度,△ABC为时段始末壅水曲线包围的面积。
据官厅水库的实测资料,Vw平均约为水库蓄水量的10%。
(二)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
1.水库的调节运用水库蓄容径流的能力来抬高水位,集中落差,并对入库径流在时程上、地区上,按各用水部门的需要,重新分配过程,称水库调节。水库的防洪、灌溉、发电及航运等效益;均建筑在水库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水库建成之后的调度运行,其主要工作就在于如何合理调配水量。按调节周期的长短,水库调节可分日调节、年调节及多年调节。其中日调节是指通过调节使水库在一昼夜之内,完成一个循环,日调节时间不长,要求的调节库容较小。年调节是指利用水库拦蓄能力,将丰水期多余水量蓄存起来,以备枯水期使用,其调节周期为一年,故称年调节。当水库已蓄满,来水量仍大于用水量,将发生弃水。此种仅能调节部分多余水量的径流调节,称不完全年调节,水库如能拦蓄内全部来水量,称完全年调节。多年调节是指水库将丰水年多余的水量蓄存起来,以补枯水年水量的不足,其调节周期可连续好几年。在进行水库调节计算时,常利用如下相对指数来表示水库的工作特性。
一般当β=8-30%时,可进行年调节;如果径流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则β=2-8%时,亦可进行年调节。
利用系数η,即水库多年平均利用水量Wv与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0之比值,即
式中Wc为多年平均弃水量。
2.湖泊的调蓄作用 湖泊作为天然水库,除了能拦蓄本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的压力外,还可分蓄江河洪水,降低于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的时间,发挥调蓄作用。
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的水源: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封堵)4口分泄长江水入湖(占入湖总水量37.7%),南、西有湘、资、沅、澧4大水系入汇(占53.9%),湖区四周中小河注入(占8.4%),各方水流入湖停蓄后,在湖区东北角经城陵矶出湖入长江。现有水域269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米,最大容积200余亿立方米。故接纳4水、吞吐长江的洞庭湖,是调蓄长江中游干、支流洪水的重要的天然水库。洞庭湖的削峰作用从表3-17可见,4水、4口的入湖洪水,经过洞庭湖调蓄,多年(1951—1983)平均削
减了洪峰流量的28.4%。1954年最大削峰量可达20653立方米/秒,削减了
-19。据统计4口1951—1983年多年平均分流量为1180亿立方米,占入湖总量37.7%,而多年平均汛期(5—10月)分流量为1094亿立方米,故长江分流入湖水量中92.7%是在汛期入湖的。显然洞庭湖已成为长江汛期的天然分洪、滞洪区了。1954年特大洪水时,洞庭湖甚至削减了长江干流约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从此3表中也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洞庭湖的调蓄能力在不断地减弱,这是由于湖区泥沙淤积,湖泊容积不断减少所致。多年平均入湖泥沙达1.335亿立方米,其中又以长江4口挟带的泥沙为主,约占其中
82%,而多年平均出湖泥沙仅0.351亿立方米,平均每年沉积在湖区的泥沙为0.984亿立方米,洞庭湖通过蓄浑吐清,固然对减轻长江干流河床泥沙的沉积、稳定干流河床起着有利的作用,但是,泥沙沉积湖底,日积月累就使洞庭湖的面积、容积逐年减小,从而削弱了其调蓄能力。据1954年及1983年湖区实测地形图对比,城陵矶水位23米时,容积减少59%,33米时,容积减少40%。一般与河流相通的外流湖均有调蓄作用。鄱阳湖在一般年份可调节来水量的15—30%,而特大洪水年,如1954年,它削减了入湖峰量的50%以上,其削峰量为23400立方米/秒。湖泊调蓄能力的大小,首先决定于湖泊容积,其次决定于内湖水位与外江水位之间的涨落关系及差值。以江汉湖群为例,在沿江口门未设控制闸前,江湖相通,内湖与外江水位涨落同步变化,故调节能力有限。江湖分家后,一般根据预报、汛前泄空湖容,洪水期再开闸蓄洪,因而提高了湖泊的蓄洪能力。湖区泥沙沉积影响湖泊的调蓄是自然因素,而盲目围湖造田、人为因素削弱湖泊的调蓄能力和破坏湖泊资源的现象,更应该引起重视,已出现的问题也要采取还田为湖等措施妥善解决。据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因围垦而失去湖泊容积达350亿立方米,导致可调蓄的淡水资源损失相当于淮河正常径流量的1.3倍,比东线南水北调计划引水1000立方米/秒的 流量还多35亿立方米的水量。
四、湖泊的演化
湖泊有其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水库是人工湖泊,其自然演化规律与天然湖泊雷同,故不赘述)。湖泊一旦形成,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湖盆形态、湖水性质、湖中生物等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湖泊形态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它方面的变化。湖泊由深变浅、由大变小,湖岸由弯曲变为平直,湖底由凹凸变为平坦,这就会使深水植物逐渐演化为浅水植物,沿岸的植物逐渐向湖心发展。由于泥沙不断充填、水中生物的死亡和堆积,最后湖泊会转变为沼泽。干燥区湖泊由于盐分不断累积、淡水湖转化为咸水湖。盐度较小的湖泊其生物大致与淡水湖相同,盐度较大的湖泊,淡水生物很难生存。当水量继续蒸发减少,咸水湖可以变干,转化为盐沼,至此湖泊全部消亡。
(一)湖盆的演化
1.湖岸的变形 湖盆未充水前,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具有相对稳定的坡度。当作用的外营力不发生改变时,岸坡基本上是稳定的。湖盆蓄水后,岸边土壤浸水,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破坏了原先相对稳定的平衡条件,必然引起湖岸变形。
受湖水浸泡,结构受到破坏的湖岸土层,在波浪、湖流的冲击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塌的变形。岸壁滑塌物质往往一部分停积在岸边,另一部分随湖流挟走,在波浪长期的作用下,原岸线逐渐后退,该处形成侵蚀浅滩,波浪搬运的物质在岸脚堆积,继续向湖心方向发展形成淤积浅滩。当浅滩发展到足以消耗传至岸边波浪的全部能量时,湖岸便演化成相对稳定的形态。一般说,稳定的湖岸可由岸崖或岸壁、湖滨、岸边浅滩(包括侵蚀浅滩和淤积浅滩)及浅滩外缘斜坡等组成。
2.湖底的沉积 湖底的演化主要是由湖底的沉积作用引起的。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有外界输入和内部形成两个来源。外界输入的沉积物质主要是流域上的泥沙、尘土、盐类及其它元素,经径流或风力挟携入湖;内部形成的沉积物中,有湖岸崩塌的产物、因化学作用从湖水分解出来的盐类,以及湖中水生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等。所有这些入湖或湖内的物质、生物,均会由于力学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而引起沉积,故湖底的沉积物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3种。泥沙淤积即属于机械沉积,流域上水土流失严重往往加剧了湖泊的泥沙沉积。例如,长江上游近些年来水土流失加剧,其中下游洞庭、鄱阳、洪泽、巢湖及太湖5大淡水湖泊的泥沙沉积也日趋严重。据统计,每年泥沙淤积量达1.7×108吨。如前所述,泥沙沉积湖底,使湖泊面积、容积日益缩小,从而调蓄功能也逐渐下降。
由于湖区不同部位动力特性的差异,泥沙在湖区的沉积有明显的分选性。粗粒沉积分布在河流入湖河口附近,较细的沉积在口前湖滨,更细的随湖流至湖中部沉积。泥沙在湖底沉积过程中,也会发生交合作用,即发生理化与生化两种复杂的过程。在交合过程中,水底生物及河底上层土壤中的细菌起着重要的过滤、搅拌、分解作用,随着湖底沉积过程的发展,湖底起伏逐渐变平,当湖泊变浅时,深水部分产生的淤泥往往被浅水沉积物重新覆盖。
湖泊沉积物经过交合作用形成的淤泥,包括有机和无机的微粒。深水湖沉积无机质组成比重较大,浅水湖沉积则有机质比重较大,尤其是在湖水很浅、水色混浊、流动性小,水生生物多的富营养型湖泊中,最适于有机淤泥的沉积。有机淤泥又分腐泥与泥炭泥两类,前者也称骸泥,因其中含有不少植物遗体组成的有机残骸;后者含有丰富的、由极稳定的腐殖质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二)湖水的演化
湖水的演化是指湖水化学性质的改变。引起化学性质改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在自然情况下,湖水性质的改变往往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或盐分平衡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例如,气候不断变干,蒸发加强,盐分不断浓缩,碳酸盐型水可转化为硫酸盐型水,硫酸盐型水可转化为氯化物型水。当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加,水量不断减少,各种盐类均可析出而沉积于湖底。相反如果气候变湿,氯化物型水也可转化为硫酸盐型水,硫酸盐型水又可转化为碳酸盐型水。当然,湖水的这种转化过程是长期的,非常缓慢的。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农田灌溉用水的排入,也会引起湖水性质的改变、演化。
(三)湖中生物的演化
湖泊水生物可分浮游生物、漂浮生物、自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的水生生物要求着不同的湖泊环境。湖盆的演化、湖水水质的变化,必然使湖泊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的种类、个数也相应发生变化。
随着湖盆为沉积物所充填的程度,环生的草丛从四周向湖心扩展,而使湖心开阔的水面逐渐缩小,当湖泊水深减到一定程度,植物就沿着全湖面从湖底露出水面。生物残骸与泥沙的沉积日积月累,最终湖泊消亡成为沼泽。
五、沼泽
沼泽是地表土壤层水过饱和的地段。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②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③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全球沼泽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0.8%。我国的沼泽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等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1.15%。
(一)沼泽的形成
沼泽地段的自然条件一般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故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其形成大致可分两种情况:
1.水体沼泽化 水体沼泽化主要是指海滨沼泽化、湖泊沼泽化和河流沼泽化。最常见的是湖泊沼泽化,它又可分浅湖沼泽化和深湖沼泽化两类。
浅湖沼泽化过程是由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不断生长与死亡,沉入湖底的植物残体在缺氧的条件下,未经充分分解便堆积于湖底,变成了泥炭,再加上泥沙的淤积,使湖面逐渐缩小,水深变浅,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不断地从湖岸向湖心发展,最后整个湖泊就变成了沼泽。
深湖沼泽化过程是由于水中生长长根茎的漂浮植物,其根茎交织在一起形成“浮毯”,浮毯可与湖岸相连。由风或水流带入湖中的植物种子便在浮毯上生长起来。以后由于植物的不断生长与死亡,其残体便累积在浮毯上形成泥炭,当浮毯层发展到一定厚度时,其下部的植物残体渐渐沉入湖底,形成下部泥炭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上、下部泥炭层的扩大和加厚,以及湖底的填高,净水层渐渐减小,以致两者相连,湖泊就全部转化为沼泽。
2.陆地沼泽化 陆地沼泽化又可分为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过程。
森林沼泽化过程往往是由于森林的自然演替、采伐和火烧之后而形成的。在寒带和寒温带茂密的针叶林区,由于森林阻挡了阳光和风,枯枝落叶层覆盖了地面,减小了地面蒸发,枯枝落叶层又拦蓄了部分地面径流,如遇土壤底层为不易透水的岩石或沉积层,就会使土壤过湿,引起森林退化,使适合这种环境的草类、藓类植物生长,从而森林逐渐演变成沼泽。此外,森林采伐和火烧,可使土壤表层变紧,减少了水分蒸腾,使土壤表层过湿,为沼泽植物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因而在采伐和火烧迹地上容易引起沼泽化。
草甸沼泽化过程,常发生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方。疏丛草逐渐被密丛草所代替,植物残体在水不易流通的环境里,因分解不充分而转化为泥炭,草甸植被逐渐为沼泽植被所代替,草甸转化为沼泽。
(二)沼泽水文特征
1.沼泽水的存在形式大都以重力水、毛管水、薄膜水等形式存在于泥炭和草根层中。当潜水出露地面成为地表积水或汇成小河、小湖、常年积水、季节积水或临时积水、片状积水,深度小于50厘米,有草丘时,水积于丘间洼地。
2.沼泽水的运动。沼泽径流中除部分沼泽在个别时段有表面流外,大都是孔隙介质中侧向渗透的沼泽表层流。表层流存在于潜水位变动带内,呈层流状态,可用达西定律描述。速度与水力坡度和渗透系数成正比。通常水力坡度与沼泽表面坡降相同,渗透系数各层不一。流量的大小取决于潜水位的高低、各层渗透系数和泥炭层或草根层的厚度。
3.沼泽水量平衡 蒸发量大、径流量小是沼泽水量平衡的重要特点。在多年变化中,前者变化小,后者变化相对较大。沼泽蒸发量的大小与沼泽类型、气候条件及沼泽蓄水的多少有关。一般说,潜育沼泽、低位沼泽蒸发量较大,沼泽蓄水多时,蒸发量与辐射平衡值呈正相关,在夏季,当沼泽前期蓄水量基本耗尽时。沼泽蒸发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
4.沼泽的温度、冻结和解冻 表面有积水或表层水饱和的沼泽,其表面温度及日变幅都小于一般地面,地表无积水而近于干燥的泥炭沼泽和干枯的潜育沼泽则相反。沼泽温度日变化波及的垂直深度一般均很小。高纬地区的沼泽有冻结现象,当潜水位到达沼泽表面时,冻结过程开始较晚,冻结慢、深度小,当表层有机物质近于干燥时,冷却快、冻结早,但下层冻结很迟缓,冻结深度也小。同理春天解冻迟、化透时间晚。例如,三江平原,7月间正值盛夏,沼泽表面温度可高于20℃,但有的沼泽表面以下仍有冻层存在。
5.沼泽水水质特征 沼泽水富含有机质和悬浮物,生物化学作用强烈。水体混浊、呈黄褐色。因有机酸和铁锰含量较高,沼泽水面常出现红色。沼泽水矿化度较低,除干旱区的盐沼和海滨沼泽外,一般不超过500毫克/升,水的硬度很低,pH值3.5—7.5,呈酸性和中性反应、弱酸性反应多,腐植质的含量从每升几毫克到每升上百毫克不等。
第四篇:04-03观澜河口调蓄池土建一标监理员-王少言汇报材料
工程咨询甲级(工咨甲12420070008)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一类水利2005001)招标代理甲级(F144005263)
政府采购代理甲级(政采代甲字第0111号)工程监理甲级(水利、市政E144005263)水土保持监测甲级(水保监资042)
观澜河口调蓄池土建一标工程项目监理部监理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第三季度十月份)
汇报人: 王少言 编号:A875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观澜河口调蓄池土建一标项目监理部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汇报要求
监理员汇报材料(口头汇报应脱稿,时间不超过5分钟)
1、所在标段内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的简述;
2、本人日常的工地巡查、检查的部位,所用的监理方法、措施以及检测的方法、数量等的描述;
3、本人在标段内旁站项目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4、本人本季度学习情况及下一步的学习、工作计划。
目 录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进展情况.............................................................3二、本人工作内容及方法简述.....................................................3三、本工程的旁站项目质量、安全监理控制要点.......................4四、本人本季度学习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学习计划......................6
监理一部检查汇报材料
观澜河口调蓄池土建一标项目监理部监理员 王少言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进展情况:
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桂花村,观澜与东莞交界处-观澜河左岸。调蓄池东侧为观澜河干流,西侧有深圳至东莞的市政道路,南侧(深圳侧)为山体和农田,东莞侧为厂房及居住区。占地面积约5.10万㎡,属于深圳市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的一部分。调蓄池总容积为21.90万 m³,初期雨水处理设施位于调蓄池池顶,处理规模为40万m³/d。主要功能为储存上游收集转输而来的初期(小雨)雨水,在收集调蓄后通过在池顶建设的污水一级强化处理厂处理后排入观澜河干流。以消减污染负荷为目的。采用絮凝沉淀工艺,污泥部分采用带式压滤机脱水。工程合同总工期为:900日历天,建设合同价为2.475亿。
2、工程进展情况
目前工程开展的工作面主要是基坑支护冲孔桩施工,施工现场冲孔桩机14台,工作正常,已完成基坑灌注桩320根,箱涵连接段灌注桩60根。在文档方面主要是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项施工方案、材料及设备进场及使用报审、冲孔桩隐蔽验收、施工测量报验单等技术资料及安全检查、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施工机械验收、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及平安卡等的资料整理。
二、本人工作内容及方法简述:
质量方面:首先是对原材料进场的控制。原材料进场前先审核承包
人报送的质量证明材料,符合要求后允许进场并进行取样送。其次是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基坑及箱涵连接段的围护桩的施工。围护桩的质量主要是通过终孔验收、钢筋笼验收以及混凝土浇筑等控制。终孔验收主要是看孔深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中风化以下4m,孔底沉渣厚度是否达到要求。钢筋笼的验收主要是检查钢筋笼长度、焊接质量以及吊装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隐蔽验收,现场查看浇筑工序等是否正确。
安全方面:查看现场施工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定期检查配电箱、开关箱及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检查已开挖基坑、泥浆池及河边是否安装围护栏杆,护栏的高度是否达到要求。现场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时指示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资料方面:包括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过程施工组织方案,机械、原材料进场报审及使用报审,冲孔桩隐蔽验收记录等。认真整理编写工地例会会议纪要及监理月报等。及时记录资料的收发情况,按时记录施工日记、旁站记录及冲孔桩台账。保证对施工过程和进度有详细记录。
三、本工程旁站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内容,确定施工监理旁站的工程部位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旁站:冲孔桩混凝土浇筑 安全旁站:冲孔桩钢筋笼吊装
2、根据《观澜河口调蓄池土建一标旁站监理方案》中规定,在旁站
过程中主要的控制要点有:
1、质量旁站
(1)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
(2)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3)施工单位有关现场管理人员是否有效指导工人按施工工艺要点施工,质检人员是否在岗。
(4)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大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旁站监理人员应采用照相、摄像等手段予以记录。
2、安全旁站
(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工人劳动防护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施工机具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4)检查现场安全施工措施是否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落实,是否满足现场安全施工的需要。
(5)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组织施工。(6)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旁站监理人员应立即要求施
工单位进行整改或停工整改,并采用照相、摄像等手段予以记录。
四、本人学习情况及下一步的学习、工作计划
过去的3个月里在我的培养师父及同事的指导帮助下已经初步掌握了现场管理的内容及基本方法。平时通过查阅监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书籍也学习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深刻认识到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我学习的规范书籍主要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实务手册》以及《深圳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等。通过对这些规范的学习,我也逐渐增强了解现场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在总监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帮助下,同时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档案资料管理作业指导书》,熟悉了文档资料的及时整理、分类存放及其主要内容,并认真记录收发情况。做到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详细的记录。
由于本项目马上要开始旋喷桩、帷幕灌浆和基坑冠梁的施工,我会重点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广东省、深圳市建设局发布的相关规章、文件等。在学习规范的同时也会继续加强学习现场的管理方法,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检查观摩及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第五篇:兰州新区7号湖调蓄工程项目部年终工作总结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一标段:湖体工程)
工 作 总 结
批准:
审批:
审核:
编制: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12号湖调蓄工程项目部
二0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光阴似水,我们即将辞行忙碌而又充实的2016年,而迎来充满挑战的2017年!2016年是兰州新区12号湖调蓄工程项目部的第一年。
兰州新区7号湖调蓄工程项目部2016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部始终严格执行《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动员全体职工团结奋斗,努力工作。
结合项目部实际,加快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强化内部管理,科学施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稳定队伍作为奋斗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过项目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拼搏,项目部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89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64万元,全年职工工资发清,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截止2016年年底我项目部就所承建工程在以下方面作一简介: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兰州新区经十五路以东300米、火家湾村东北800 米,正常蓄水位高程:2003.10m,死水位高程:1997.50m,湖体有效容积 253.92 万 m³,其中兴利库容为 247.80 万 m³,死库容 6.12 万 m³。
水库主要工作为湖体土方工程、湖体进出水工程、土工布焊接工程。其中土石方挖运347万m³,碾压回填26.2万m³,原土翻夯6.52万m³,原土夯实41.7万m³,10%水泥土垫层13万m³,素土夯填18万m³,土工布铺设45.6万㎡,混凝土预制块衬砌4937 m³,钢筋制安16t,湖区道路2.26km,进场道路0.52km及其他附属设施。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二、工程进度
我部于2015年11月17日进点,2016年11月28日开始临建工程,2016年3月24日正式开工进行湖体土石方挖运;2016年4月10日开始混凝土预制块预制;2016年8月14日开始沙坑土石方挖运;2016年8月19日开始输水系统工程砼浇筑;2016年8月22日完成沙坑土石方挖运;2016年9月5日开始沙坑分层碾压;2016年10月19日完成沙坑分层碾压;2016年10月30日完成混凝土预制块预制;2016年11月07日完成输水系统工程竖井以下砼浇筑。
三、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项目部在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忘文明施工和环境的保护。保证施工道路畅通、平坦,各种文明施工宣传丰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专人操作、保养和维护,经常擦拭一新,各种施工材料、工器具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挂牌上岗,经常张贴宣传标语。项目部工作人员生活区建设标准规范。
四、成本控制方面
我部严格按照《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精干决策层,加强管理层,灵活作业层”,“建立工程局是决策中心,工程处是利润中心,项目部是成本控制中心”的“三级管理、两极核算”原则,把局经营开发部和处机关下达的各项指标和项目预算成本作为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层层落实,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我部多次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共同商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不断优化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施工中尽量节约投入;在材料采购方面,通常是采用货比三家,力求价廉物美的材料;在财务管理上坚持既要开源,又要节流,从制度上堵塞各种漏洞,严格管理,特别对办公电话、差旅费等各种报销上严格按处规定进行,无超出指标的现象存在,压缩不合理的开支,杜绝财务漏洞,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根据局、处的要求,针对劳务队的结算实行统一的结算表格,结算严把工程量关,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由施工员、核算员编制结算单,生计部、质安部审核,项目经理签字后,报处生产经营科复核,主管副处长签字并由财务科统一挂帐后,项目部才能给予结算付款,从未出现过实际结算工程量大于合同工程量和工程未完工而合同工程已被全部结算的情况。同时,项目部也把内部结算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加大监督力度和审核力度,从而避免了企业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五、合同管理方面 ① 劳务队的选择
工程中标后,劳务队的选择也是一件头等大事,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展。我部严格按照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择优选取有实力、有能力、有业绩、有经验并长期与我局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劳务队,来参与我部的工程建设,一律杜绝使用与我局曾有过经济纠纷并诉诸法律的劳务队。
②单价的确定
工程开工后,我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审核图纸工程量、合同技术条款,根据局处核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成本核算,结合工程的实际情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况,研究讨论确定出各工程项目中分项工程的管理单价,对较复杂的工程项目,深入现场,了解施工过程,通过现场实际测算确定单价,力求单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与劳务队达成共识后,签定《劳务合同》。
③合同的签定
合同控制是造价控制的核心与基础,成本控制取决于合同条款的约定。我部严抓合同管理制度,针对结算中出现的模糊不清的项目,追加了许多补充合同条款,对单价包干的工程,在工程量的计量方法、计量范围,在合同中都作了补充约定,防止结算时出现纠纷。
六、质量、安全管理方面
质量和安全是保证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效益的前提,质量与安全无法保证,将造成企业效益无偿的流失。工程开工后,我部坚决牢固树立“创建精品工程”的质量意识,时刻牢记“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通过教育使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每项工程施工中,都认真抓好“三检制”,严把质量关,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按章行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开会讨论,定出方案后编写《作业指导书》下发指导施工,并在项目部的QC小组领导下,层层落实,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这同时说明我部对质量安全在落实上没有落伍。
在安全方面,项目部定期组织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并执行每日交底制与安全员巡逻制,引导全员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按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教育职工和管理人员弘扬“安全、生命、稳定、发展”的思想意识,并制订质量安全检查制度,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并进行通报,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层层落实,让全员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完成目标任务情况
2016年完成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 7 号单体湖调蓄工程土石方挖运268万m³,完成合同约定工程量的77.23%;沙坑碾压回填3.98万m³,完成合同约定工程量的100%;混凝土预制块预制4700 m³,完成合同约定工程量的100%;输水系统工程混凝土浇筑144.91m3,完成合同约定工程量的84.16%;钢筋制安14.43t,完成合同约定工程量的89.28%;完成产值2893万元。
八、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年的项目管理实践,使我部全体职工学到了不少本领与专业技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基础资料整理、现场管理等。
由于业主不能按期征地,使项目不能按进度计划施工。虽然项目部超额完成了今年的计划产值任务,九、下年的工作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施工要求、施工顺序结合实际情况。下年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9.1 土石方挖运,计划工期71天,即2017年3月01日~2017年5月10日。
9.2输水系统工程闸室,计划工期52天,即2017年3月11日~2017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年3月31日,2017年7月1日~2017年7月31日。
9.3驳岸原土夯实,计划工期132天,即2017年3月21日~2017年7月31日。
9.4 机械土方碾压,计划工期91天,即2017年4月01日~2017年6月30日。
9.5驳岸原土翻夯,计划工期101天,即2017年4月01日~2017年7月10日。
9.6 湖底原土夯实,计划工期123天,即2017年4月01日~2017年7月31日。
9.7 驳岸10%水泥土垫层,计划工期137天,即2017年4月06日~2017年8月20日。
9.8 湖底10%水泥土垫层,计划工期123天,即2017年4月10日~2017年8月10日。
9.9 C25砼压脚,计划工期132天,即2017年4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9.10 湖底土工膜铺设,计划工期138天,即2017年4月16日~2017年8月31日。
9.11 驳岸土工膜铺设,计划工期158天,即2017年4月16日~2017年9月20日。
9.12砼预制块衬砌,计划工期150天,即2017年4月16日~2017年10月10日。
9.13湖底素土运填,计划工期151天,即2017年4月18日~2017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南部生态绿化灌溉12号单体湖调蓄工程 合同编号:XQZLSLSD(S)-2015-11-30(1)工作总结
年9月15日。
9.14壤土坝坡面劣实,计划工期92天,即2017年5月01日~2017年7月31日。
9.15湖区道路和进场道路,计划工期137天,即2017年6月01日~2017年10月15日。
9.16湖区防护,计划工期97天,即2017年7月16日~2017年10月20日。
9.17 湖区照明,计划工期50天,即2017年9月01日~2017年10月20日。
9.18 竣工收尾,计划工期230天,即2017年3月26日~2017年11月10日。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