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的理念论文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人的行为要从选择的角度看,这是经济学看事物的角度。以这样的角度看事物,于是就有了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放弃的最高代价。舍乙而取甲,乙就是取甲的代价。要取甲,舍弃的可能并不只是乙,而是一系列的选项。舍弃的乙要成为取甲的代价,一定要是这一系列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选项。不是最高价值的舍弃不是成本,不能成为最高价值的选项的变化不影响成本。
成本因为选择而起。但人的选择不是无条件,而是有条件;人是在约束下进行选择。如此,放弃的最高代价也是依赖于约束条件的了。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一般的代价和成本,有的只是具体约束下的代价和成本。离开了约束条件,我们是不可以谈论成本的。
人的行为不仅受到成本的影响,还要受到收益的影响。你去理发,理发师不小心,把你的头发剪得太短了,不好看,这不是你理发的成本有变动,因为你放弃的最高代价没有变,而是你理发的收益降低了。收益降低,你就不要这样的行为。要是你事先知道,你就不会理这次发了。
科斯讲:获取的价值与放弃的代价是同一钱币的两面。张五常讲:盈利是无主的孤魂。我们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讲:竞争均衡下的经济利润为零。这些是相同的表述。这是经济学的理念了,湛深的理念。正因为成本与收益是同一钱币的两面,所以收益也依赖于约束条件。离开了约束条件,我们也不可以谈论收益。
总能听到一些人讲:你们不能只搞成本收益分析,还要考虑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因素。是呀,人的行为怎能不受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人没有搞清楚:成本、收益和历史、文化、法律制度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后者是决定成本收益的约束条件。同样的行为,约束条件不同,成本收益是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因素是通过影响成本收益进而影响经济行为的。除了历史、文化、法律制度以外,我们熟悉的还有产权、信息、交易费用等约束条件;时间、空间也是约束条件。更一般地,行为时不能改变又受其影响的任何事和物都是当时行为的约束条件。
由于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不同于新古典世界的约束条件,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拿新古典世界的成本收益计算办法去计算真实世界的成本收益,我们更不可以简单地拿新古典世界的边际等式去判定真实世界的效率与否。我们一方面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方面又讲什么净收益、净损失,这是什么意思呢?用新古典世界的办法计算的真实世界的边际等式当然是不等的。不等,倒有可能是效率的;如果相等,那到一定是无效率的了。无需我们费心,真实世界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总是趋于相等的,那各种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使二者趋于相等。用张五常的话来讲,“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经济总是有效率的。”这也是经济学的理念,湛深的理念。
自助餐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一个人付一笔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他可能吃到最后一口的收益等于零为止,但是生产这最后一口食物的成本却大于零。这样看,似乎无效率产生了。但真的有无效率产生吗?我们忽略了接待顾客和度量食物的费用。自助餐显然节约了接待顾客和度量食物的费用,而这节约一定比那所谓的浪费要大。一旦引入这种费用,浪费随之消失,无效率就不存在了。
成本是放弃的最高代价,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覆水难收,那么历史成本因为没有了选择就不成其为成本了。但我们有这样的观念或者说文化,好事要做到底;不然,似乎前功尽弃。水都烧到80度了,不差那20度,烧开吧。这个现象又当作何解释呢?
没有错,先前的投入是要影响今天的行为的。但是,这不是说先前的历史支出本身在影响今天的行为,而是一般来讲,先前的投入会产生一些后果。这些后果构成了进一步行动的约束条件,会影响今天行为的成本,从而影响今天的行为。烧开80度的水较之烧开一般的水成本显然是下降了,所以才要继续烧开。然而,到底是花费了很多才将这水烧到80度,或是压根就没有任何花费就将这水烧到80度,跟要不要继续烧开这水的决定是没有关系的。读了硕士研究生,继续读博士研究生,不是因为考虑到硕士期间付出了多少代价,而是考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付出多少,又可以收获多少。通过硕士期间的努力学习,知识存量增加了,能力水平提高了,在这个基础上攻读博士学位成本自然是下降了。但是,这只是先前投入所产生的后果——知识存量增加,能力水平提高——构成了进一步行动的约束条件,在这个约束下攻读博士学位的成本变低了。至于你硕士期间到底花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努力,或者一分钱也没有花,一点力也没有付出,神仙恩赐,跟你要不要继续读博士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考虑才是正确的经济学理念。一切的行为都要这样来考虑。
既然这80度的水构成了进一步要不要继续烧开的约束条件,它是怎样影响和进入新决策的成本的呢?答案是如果将这水在市场上出售,所得之价就是进入新决策的成本了。历史上花了1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现在决定要不要继续生产。一方面,要不要继续生产这跟历史上花出去的那100万元是没有关系的;要不要继续生产,要通过比较继续生产需要付出多少又可以收获多少而定。另一方面,这些机器设备的存在到底又构成了要不要继续生产的约束条件。这些机器设备是怎样影响和进入继续生产的成本的呢?答案是将这机器设备在市场上出售,所得之价就是进入继续生产的成本了。这市价是卖出产品所得的收益流的现值减去不生产就不需要支付的直接成本的差额了。这是什么呢?这是重置成本的概念了。张五常用上头成本来概括。
我们有重置成本和上头成本的概念,但就是不予重视,视而不见,却要在那里沉淀成本什么的。就算这机器设备百分之百是专用性投资,只能用于既定项目的生产,没有一点别的用途,不继续生产这历史投入就血本无归。但帐是这样算的吗?过去的投资,能够收回来当然是好,收回来愈多愈好。但不是向后看决定要不要继续生产,能不能收回来,收回来多少,而是向前看决定要不要继续生产,能不能收回来,收回来多少。看继续生产需要投资多少,又能收回来多少,进行权衡,然后决定要不要继续生产。而如果继续生产,卖出产品所得的收益流的现值减去不生产就不需要支付的直接成本的差额就是收回来的过去的投资了。这收回来的投资,可能高于过去的投资,也可能低于过去的投资,甚至可能血本无归,跟你过去花了多少钱购买这机器设备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不要以为机器设备是专用性资产,不继续生产就要沉淀了。你自己不生产总可以整体出售,有什么沉淀可言的?如果只有你可以用这机器设备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别人拿去则只是废铁一堆,生产不出任何有利可图的产品,那么你使用这机器设备继续生产的成本就是零,而你卖出产品所得的收益流的现值减去不生产就不需要支付的直接成本的差额就一定是你独有的知识、技能或者别的要素的价格了。你继续生产虽然离不开这些机器设备,但正如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空气和阳光一样,那是以零价格在使用空气和阳光。现在你继续生产,使用这些机器设备,跟免费使用空气和阳光是没有两样的,你现在是以零价格在使用这些机器设备。你不使用空气和阳光,空气和阳光就沉淀了吗?你不使用空气和阳光,空气和阳光没有沉淀,为什么你不使用这些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就沉淀了?我们的看法,经济学没有什么沉淀成本的概念,也是不允许有沉淀成本的概念的!
那些用沉淀成本概念来分析经济问题,比如分析国有企业的问题——已经投进去了那么多,不做新的投入和技术改造的话,先前的投入就要沉淀了,就会血本无归了,因而要继续投入,搞技术改造——多少应该是有些问题的。
没有正确的成本收益理念,不会有正确的经济分析,也就不会有真正有启发的逻辑结论。科斯以前,大家认为当事人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而这影响当事人却不予考虑。这叫外部效应。但科斯告诉我们:如果当事人的活动确实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这损失是要进入当事人的成本的;如果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确实从当事人的活动中获得了好处,那么这好处是要进入当事人的收益的。牧民的行为给农民造成损害,即使不征税,也不负赔偿责任,这笔帐也要记在牧民的头上。这是因为,如果农民请他减少畜群的数量,而他拒不同意的话,他就必须把放弃的本来可以从农民那里得到的那笔赎金,算作扩大牛群规模的真实成本。养蜂人的行为给果农带来了好处,即使不补贴,这好处也要记在养蜂人的头上。这是因为,果农一定会支付赎金,以使其增加蜂群的数量。科斯确立了正确的成本理念,我们也因此有了正确的外部效应观念。
经济学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错误分析多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成本收益理念所致。之所以没有正确的成本收益理念,又多是因为不了解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之故。我们一些经济学者,一天也不曾在工厂、企业泡过,一点小生意也没做过,甚至连菜都很少买过,又不对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做仔细的考究,却要对真实世界指手划脚,这也不对,那也无效率,这怎么可以呢?
第二篇:八大成本管理理念
八大成本管理理念
壹、应具备的八大成本概念
一、全面成本观念
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完全成本概念)2.前期成本与后续成本(生命周期成本)3.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完整成本概念)4.制造成本与销售成本(后续成本概念)5.维修成本与更新成本(成本决策概念)
二、规模成本(效益)观念
规模成本概念来自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分解
1适度规模可以稀释固定成本 2适度规模可以分摊治理成本 3适度规模可以节约采购成本 4适度规模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5适度规模可以减少管理成本 6适度规模可以节省营销费用 7规模经营可以形成专业优势 8弥补变动成本是企业开工的前提
研讨:规模经济是科学概念吗?(一)适度规模是经济的
(1)内部规模经济
(2)外部规模经济(二)过度规模是不经济的
1.内部规模不经济
1)管理幅度加大
2)人工成本升高 3)资源分摊稀释
4)官僚主义盛行 5)整合成本大
6)退出成本高
2.外部规模不经济------推高外部成本
三、机会成本概念
含义 :因选择某一项目而放弃其他项目所失去的收益 1.机会成本是观念上的成本并非实际发生的成本;2.机会成本只有存在两个以上机会选择时才存在;3.机会成本对于项目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四、边际成本概念
增加每一个单位生产量或服务量需要支出的成本费用.1.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才是理性决择;2.保障边际利润是减价让利的前提;3.获取边际利润扩大生产与服务规模的财务边界.五.时间成本观念
含义:资金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放弃或减少的时间价值就是成本的增加.1.不同时间点的收益与利润有着不同的质量和价值;2.不仅要有保本销售点的概念,而且要有保本销售期的概念;3.计算投资回报期与投资回报率是必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4.加速资产周转速度有利于资金成本的节约.六.作业成本观念
1.设计成本
2.研发成本 3.投资成本
4.采购成本 5.制造成本
6.库存成本 7.营销成本
8.管理成本 9.配送成本
10.服务成本 七.资产运营成本
(一)持有现金成本
1.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3.转换成本
4.短缺成本
(二)应收账款成本
1.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3.坏账成本
4.利息成本
(三)存货成本
1.取得成本
2.储存成本
3.短缺成本(四)固定生产成本
1.取得成本
2.维护成本
3.更新成本 八.公司治理成本观念
1.公司设立成本
2.机构设置成本
3.制度实施成本
4.内部控制成本
5.鼓励约束成本
6.信息披漏成本
7.政府管制成本
8.中介服务成本
贰.应树立的成本控制意识 一.产品实体成本控制意识-----节能降耗
(一)材料费用控制
1.严格控制材料消耗数量
1)改进产品设计,采用先进工艺;
2)控制运输和储存中的材料消耗;
3)制定材料消耗定额.2.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1)控制购买价格;
2)加强采购费用管理;
3)采用新材料和替代材料.(二)人工成本控制
1.明确岗位职责;
2.合理的业绩考核;
3.提高人工效率;
4.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5.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水平双重控制.(三)综合费用控制
1.制定费用定额,确定费用指标;
2.费用指标分口分级管理;
3.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4.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日常管理。三.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意识
1.合理确定现金执有量,获取机会收益;
2.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数量,减少库存积压;
3.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资金占用;
4.利用信用期间,推迟应付账款支付;
5.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6.利用税收政策,控制财务成本。四.作业流程成本控制意识
1.减少作业流程步骤;
2.消除作业流程瓶颈;
3.提高每一作业环节的效率;
4.并行取代串行,缩短作业流程时间;
5.超前设置关键决策评审点,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制造---销售 6.消除作业流程闭环和中断; 7.作业流程程序模板化。
作业流程设计的哈默原理:Right Fast East Cheat 五.税收成本控制意识
1.企业形成选择
2.注册地点选择
3.融资方式选择
4.经营方式选择
5.会计政策选择
6.股利方式选择
7.减免税收选择
8.税收优惠选择
六.占略成本控制意识
1.观念创新(全过程全环节全员性)2.营造品牌(产品形象定位)
3.契约意识(锁定财务风险)4.树立信誉(无形资产)
5.技术创新(科技驱动型成本控制)6.流程再造(程序规范控制)
7.制度创新(公司治理成本)
8.企业文化(减少摩擦成本)七.内部控制意识
(一)内部控制的要点
1.高层授权控制
2.财务预算控制
3.业务程序控制
4.道德风险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
---岗位定期轮换
---不定期休假
5.会计稽核
6.财务集中管理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价值
1.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
2.防止资产流失或无效使用
3.规范业务处理程序
4.提高办事效率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1.过程控制与环节控制相结合2.严密性与效率性结合
3.控制成本与控制效益结合4.一般控制与特殊控制结合5.控制技术与人员素质结合
八、重视财务人才意识
(一)高级财务人才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角色
(二)高级财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品德:诚信、责任、敬业
2.专业:财务、金融、税务、法律
3.能力:分析判断 知识转化
灵活应变 交往沟通
文字表达 组织管理
(三)10种不适宜做财务的人
1.没有定力的人;
2。不守信用的人;
3.自私自利的人;
4。嗜好赌博的人;
5.异常压力的人;
6。丢三拉四的人;
7.大手大脚的人;
8。过于吝啬的人;
9.呆头呆脑的人;
10。聪明绝顶的人。
(四)关于1+1=?的测试 1.1+1=2(遵守规矩但保守)
2.1+1大于2(胆量大 管不住)
3.1+1=你的需求(没有主见,但听话)九.成功成本控制的案例启示
(一)美菱集团
1.三维动态目标管理模式
(人事物)
2.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
新产品开发 成熟产品优化设计 新材料运用
工艺技术创新 员工素质提高
(二)海尔物流成本管理模式
1.定单先行
2.一流三网:信息流 供应网 销售网 管理网
3.目标定位:零缺陷 零库存 零距离 零成本
谢谢各位!
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
第三篇:打造经营理念强化成本意识
打造经营理念强化成本意识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2012年是集团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围绕集团公司及矿职代会提出的经营工作目标及矿党政的“1131”工作思路,狠抓经营管理,严控成本投入,以全面完成矿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为目标。做为基层单位我代表二采区表态如下:
1、强化成本理念,合理控制投入,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模式
进一步深化成本预算管理,严格月度成本计划,结合全区的实际生产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指标分解,月底严格考核兑现,节奖超罚。并分析成本费用超降原因,寻找差距,总结经验,以便下月工作有针对性,促进经营工作正常开展;继续推行正规循环和均衡生产,优化采掘部署,抓好正常衔接,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原煤产量。强化成本理念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教育形式每名职工在思想上树立起效益为先、降耗为本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全员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2、修旧利废,挖潜堵漏,节支降耗,实现了低成本运营
严把物资领用及使用管理关,真正实现节支降耗。一是要严格审批制度,杜绝计划外投入。严格执行材料、配件投入的逐级审批制度,日常材料、配件执行“一支笔”审批手续。
强化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减少新投入。对于修理、回收、复用每月都要下达任务指标,特别是回收复用,进行现场测算,现场确定,定立合同严格考核兑现,同时建立复用奖励机制,激发职工的节约行为。
3、科技创新,小改小革,提高经营运行质量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坚持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小改小革”等群众性科技活动,引导技术创新工作。全面提高设备水平,实现节支增效。
总之:我区在矿党政的有力带领下,以经营管理为重点,以增收节资为宗
旨,严控成本,合理投入,紧缩开支,为圆满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
第四篇:办学理念论文
传承西迁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首先,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1)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2)在此基础上,使学校的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树立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树立办学理念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经常思考: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而有了这样的自觉的校长,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个人也可能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因此办学理念是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组合而成的复合体。
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要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1)政策理论基础。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3)借鉴外校经验。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4)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把“传承西迁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着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锡伯族的西迁,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它与一般的民族迁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是在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于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然而统一后的西部边疆广褒土地出现了无兵防守的真空,统一面临得而复失,乾隆皇帝痛下决心,下令调迁英勇善战并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军人前往屯垦戍边。
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了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前锡伯族家人生离死别的集会辞行;有了西行万里漫漫迁徙路上5000余人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的艰苦卓绝和感天动地;有了前后一年多时间在这条路上出生的400多锡伯族婴儿以及这些婴儿们生生不息的后代;有了锡伯人历时六年徒手开凿百公里河道引来伊犁河水使伊犁河南岸的茫茫荒原变成万倾良田的察布查尔大渠的滚滚清波;还有了伊犁河畔锡伯族美丽女人素花为族人安全随抢婚的草原民族苏丹汗王西去的不归之路和大漠上传唱至今的《素花之歌》的悲凉和凄婉„„
先辈们的不朽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他们的英勇顽强,执着勇敢就是孩子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展现方式。
第五篇:法治理念论文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和法院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
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有着独特的属性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五性”上。一是方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法治理念,它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法治理念。现实中,确有人受西方国家价值观念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鼓吹“三权分立”,质疑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主张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我们认为,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是没有国界或地域的,有其自身的共性,如民主选举产生的权力机构;以宪法和其他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的民主制度;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公民的民主权利制度等等。这些共性是人类法治进步的共同成果,可以借鉴和吸取,不能妄加否认或批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法治理念的树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法治理念之树在中国土地扎根、发育、开花、结果的内在要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东方大国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包括法治理念建设)是无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的,例如“三权分立”、“大陪审团制度”等等,而只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途径。当前要注意那些以西方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审判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思潮,要注意一些不顾实际的进行一些诉讼制度改革和宣扬西方诉讼观念的倾向,防止审判工作和司法改革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命题的提出,使我们在司法意识领域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它我们能深刻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审判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社会主义审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阶段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来的重要命题,它与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法治的模式、法制观念、司法改革、农村法治建设等相互联系,尤其与我党依法治国方略交相辉映,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司法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正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法治建设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尚比较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普遍不高,特别是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仍具有强大的运行惯性,这一切都决定了法治理念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努力、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这就决定着我国的法治之路漫长而艰难。此外,对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来说,社会政治的稳定无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这也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应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前进,不能超越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提出不切实际的任务和要求,包括法治文化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理念建设都应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克服现行司法体制中不利因素,又要培育与现行司法体制相适应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两者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法治文化的逐步培养和发育,而法治文化又为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理念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从法律制度入手,真正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尤其是法治理念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人们的法治思想观念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大力弘扬法律至上的思想、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等等,消除各种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违背的观念意识。为此,一要肃清传统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二要铸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一致的法治文化体系;三要培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信仰、法律情感,建构优化的法治心理。
三是大局性。
服务大局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又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院工作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广大法官必须担负的神圣职
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就当前而言,审判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基层法院在服务大局中,一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扣中心工作,立足审判实际,找准保障大局的结合点、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司法保障作用;二要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依法惩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
秩序的犯罪,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有序竞争和公平交易,依法快审快结快执与经济发展大局密切相关的案件,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三要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工作前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强化职能,力保平安,对农村的各类纠纷要及时平息,各种矛盾要有效化解,使人民群众权利受到尊重、利益有所保障、纠纷可以诉求。四要提高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弘扬和谐本位的法律文化,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公正司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畅通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司法渠道,善于运用法律和司法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是宗旨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中,“一心为民”是根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本质要求,它与“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一心为民”是检验审判工作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新尺度,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具体实践。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不应脱离这一宗旨,要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
五是廉洁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必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就司法工作人员而言,廉洁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司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为此,我们认为要不断强化法官的素质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司法公正与廉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