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21-02-12 11: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

2021 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十三五”及 时期及 2020 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践行“六问八策”、落实“七富七强”,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快推进“六个滨城”建设,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20 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96 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 1.31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1.46 亿元、进出口总额 92.8 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 1.3 倍、1.64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6.02 亿元,年均增长 4.79%(按可比口径);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9362 元、19658 元,年均分别增长 6.1%、7.6%。在 2017、2018 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夺得“两连冠”,获评 2019 年度全省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五年来,我们始终不渝推进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 4.12∶35.38∶60.50 优化为 3.47:30.64:65.89,产业质量明显提高。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 72 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0%(按可比口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 44 家、69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6.2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44.13%。滨州工业园加快转型升级,省级化工园区通过认定。现代服务业乘势崛起。金融机构增至 75 家,千万元税收楼宇达 6 座。新增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8 家、省级旅游特色村 9 个,全区累计接待游客 1500 万人次。新增限上贸易业、规模服务业企业 96 家。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个国家级园区接续发力,中裕“新六产”模式全国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增至 91 家、198 家、931 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 1.38 倍、5.24 倍、3.16 倍。流转土地 28.51 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 59%,获评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75%,高于全省 16.24 个百分点,获批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 9.12 亿元完成国道修建改建工程 6 项,“三路一铁一高速”建成通车,沾临高速、滨州黄河大桥开工建设。建成 5G 基站 773 个,实现主城区信号全覆盖。城市品质更加优越。投资 12.43 亿元实施城建

项目 137 项,打通“断头路”17 条;新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 13 处,新增绿化面积 161 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增长 18.9%;改造城中村 152 个、2.86 万户,新建安置房2.38 万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 324 个,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审,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乡村振兴更加深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善 466 公里,“两区”划定面积 39.24 万亩,高标准农田达19.79 万亩。西纸坊、西辛庄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杨柳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获批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完成农村旱厕改造 4.42 万户、清洁取暖改造 6.72 万户,建成美丽乡村 437 个,成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毫不动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深化改革成效凸显。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 79 项,150 项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滨州工业园“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和谐棚改”入选全国改革开放 40 年地方改革创新40 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达 9.66 万户,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双招双引”量质并举。累计到位市外资金279.31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1 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 6.3%、38.9%。引进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48 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 7709 人,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处,渤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填补全市空白。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

牌成立,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 64 家,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2 项,市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达 15 家。亚光毛巾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国家验收,10 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行业标准 32 项,新增注册商标 5190 件。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持续擦亮。金融环境不断优化。信贷总量、增量保持全市首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5 个扶贫重点村如期“摘帽”,现行标准下 1.47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基本完成,1.4 万名滩区群众安居圆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PM10 浓度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 36.4%、39.7%。雨污分流改造 91.11公里,北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试运行,秦台河通过“长制久清”省级验收。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强力实施,打造了十里荷塘、黄河之星生态园等靓丽名片。投资 9.38 亿元实施水利工程 32 项,合格造林 8.37 万亩,勇夺全市林水会战观摩“三连冠”。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保障坚强有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 80%以上。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3.06 万人。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32.5 万人,提高 109.7%。居民基础养老金增长 67.1%。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29.8%、55.4%。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投入 26.8 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 23 所、幼儿

园 30 所,新增学位 3.74 万个。中高考质量逐年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高级技校红色办学享誉全国,叫响“老渤海”革命教育品牌,走出一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新路子。“健康滨城”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军休干部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全国推广。4 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通过中期评估。彭李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段李村、市东街道分别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5 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开展“学标杆、争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建立第三方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开展“三亮”政务公开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94 件、政协委员提案 351 件,办理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事项 12.5 万件,政府效能、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顶压奋进、砥砺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十三五”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这一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攻坚战疫中护佑

平安。坚持“四早、四集中”,全民动员、联防联控,72 小时完成省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改造,成功治愈病患 8 例,交出疫情防控“全治愈、无复发、零感染”的优秀答卷。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累计核酸检测超过 20 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忘我奋战,71 万滨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构筑起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生命防线,我们要为所有志愿者、奉献者和全区人民喝彩点赞!

这一年,我们双线统筹、精准发力,在创新转型中赋能发展。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减免税费 7.34 亿元,新增“四上”企业 133 家。创新开展“云招商”,新签约立项项目 16 个,到位市外资金 72.8亿元、同比增长 25.96%。31 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8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128.9%。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 16个,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开工在即。博远重工、华纺股份分别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省级 5G 试点示范项目,华创迅采、紫菜云等一批互联网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中裕小麦全产业链基地入选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渤海七路步行街入选省级改造提升试点。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 3.8%、3.1%、8.7%、7.5%,充分展现了滨城蓬勃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这一年,我们自我革新、奋勇向前,在集聚优势中赢得主动。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 24 项、省级改革试点 36 项,11 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城实践入选全国 50 强、全省 20 强典型案例。获批全省红十字系统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区。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 5178 项,公布“一次办好”清单 819 项、“零跑腿”事项 187 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 95%。加快盘活闲置资源,完成“五未”土地处置 1559.8 亩,建设标准厂房 24.26 万平方米。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3.49 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及直达资金 28.44 亿元、政府专项债券 25.8 亿元,强力提振我区经济复苏。

这一年,我们坚守初心、倾力为民,在增进福祉中惠泽民心。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发放创业贷款 3.29 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7198 人。投资 10.08 亿元,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 12所,56 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学前教育普惠率达 84%,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未来学校实验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 49.89 万人,参保率达 97%,高于全省 2 个百分点。城中村改造三年集中攻坚强势开局,完成改造项目 41 个,新开工城改安置区 10 个。六大棚改安置区、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区顺利交付。整治改造老旧小区 271 个,完成外墙保温 224 万平方米,惠及居民 2.8 万户。PM10平均浓度值全市最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获批省级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样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率 10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五年来,我们用坚定信仰诠释初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抓落实,交出了更加厚重的滨城答卷。五年来,我们用团结实干彰显作为,以对人民负责、对发展尽责的态度,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推动一批体量大、后劲足的重大项目落户我区,积蓄了起势成势的滨城力量。五年来,我们用果敢行动践行使命,坚持不懈打基础、谋长远、惠民生,干成了一批大事难事,在城改旧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改革品牌,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滨城经验”。五年来,我们用为民情怀肩负担当,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接连啃下一批“硬骨头”,拔掉一批“硬钉子”,在清洁取暖改造、扬尘治理、不动产办理销号等工作中,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攻坚硬仗,展现了敢打能拼的滨城担当。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滨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紧,稳增长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新兴产业培育尚需加压发力,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是城市转型推进不畅,城乡建设管理和民生

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居民生活品质仍需提升。四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滨城高质量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五院十校 N 基地”加快布局,高铁高速纵横畅通,各类积极因素加速集聚,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主动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滨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发展信心,挺起责任担当,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滨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

展、高品质生活”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富强滨州”建设和“双型”城市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全市,发展滨城”,加快建设科创引领、产业先进、生态绿色、活力彰显的现代化新滨城。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综合考虑现有基础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在“富强滨州”建设中找准主城区的位置,干出主城区的样子,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滨城。

——建设更高质量的“科创滨城”。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以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科创孵化平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四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更高质量的“开放滨城”。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筑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建设更高质量的“生态滨城”。全力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沿黄公园城市。坚持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滨城的环境更优美、更宜居。

——建设更高质量的“智慧滨城”。深化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活、治理

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滨城”。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人均经济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建设更高质量的“品质滨城”。增强中心城区高端需求有效供给,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气质、品位、活力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一定要永葆闯的精神、拼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三、2021 年工作安排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滨城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滨城区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富强滨州”建设总体部署,深入践行“七富七强”和“双型”城市建设路径,聚焦更高质量“六个滨城”奋斗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聚力 “八大赋能”,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改革开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是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瞄准高端前沿,加快推动总投资 107 亿元的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建设,构建“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借力“五院十校 N 基地”科创资源,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教育、研发、孵化、培训综合体。深化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亚光、华纺、中裕等企业研发中心提质增效,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10 个,打造产业升级“最强大脑”。

二是创建一流企业品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实施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技术登记合同交易额突破 4 亿元。深化名牌带动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量 600 件以上、注册商标 1000

件以上,申报省级以上高端品牌 2 个以上。

三是打造一流人才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兴区”行动,建设引才工作站 2 家以上,引进高端专家人才 15 人以上、本科及以上大学生 2000 人以上。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释放人才培育“强磁场”。依托渤海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链式效应。实施人才优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 700 套。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精心打造“智者智城·智惠滨城”品牌。

(二)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产业体系加速迈向中高端。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5G+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突出抓好三元生物功能糖等 41 个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市级以上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平台示范项目 4 个,加快推动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坚持“亩产论英雄”,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态,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整合优化商贸布局,推动渤海国际等商圈“腾笼换鸟”,抓好渤海七路步行街改造提

升试点工作,实现商圈差异化发展。发挥主城区优势,重点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繁荣现代商贸业。发挥我区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抓好滨州铁路煤炭物流中心等项目,培育特色鲜明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谋划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做大做强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引进落户一批“旗舰型”骨干企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开发滨州城市 IP,讲好“滨城故事”,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中裕等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总投资 16.9 亿元的黄河三角洲优质麦产业集群等 4 个农业重点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 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20 家以上。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引进“物联网”农业技术,建设沿黄数字农业示范区。依托黄河、徒骇河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体验农业,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休闲宜游的农业产业新业态。

(三)聚力双向融合互动,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布局,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塑造更具特色、更加时尚、更富气质的“品质滨城”。

一是高起点优化发展布局。融入“黄河战略”,拥抱“高铁时代”,按照“一心、一轴、四板块”布局,高标准完成东部城区、高铁商务中心、沿黄生态文化走廊等城市空间规划

设计,高质量编制北海、白鹭湖片区概念性规划,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依托高铁枢纽,引进知名企业进行片区开发,规划建设集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文旅休闲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综合体,打造高铁商务中心。依托滨州工业园等平台载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引进发展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园区。依托北海、白鹭湖等资源,引进发展科创教育、金融商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科创融合基地。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加快布局煤炭、医药、农产品等物流设施,打造商贸物流园区。发挥黄河优势,规划布局数字农业示范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市民休闲舒适区,打造沿黄生态长廊。

二是高标准建设品质城市。全力服务科创城、南海湿地、康养片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海两湖”三大片区开发,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围绕高铁片区、南部片区等重点区域,抓好滨州海底世界、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深化油地共建,启动白莲湖片区开发,吸引人才资金净回流,树立合作共赢新标杆。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中村 35 个,新开工安置区 3 个,加快 11 个在建安置区建设,交付安置房 2137 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 125 个,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深化东区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十路两园”等 19 项重点城建工程,新增、改造绿化面积 78.5 万平方米,让城市更加精致、更具魅力。创新推进城市管理特许经营市场化改革,开启城市治理“绣花”模式,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加快推进“智慧滨城”建设,新建 5G基站 1100 个,试点打造渤海七路智慧商街和 5 个智慧社区,让我们的城市更聪明、人民生活更美好。

三是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杨柳雪、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30 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0.6 万亩;投资 2.26 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抓好乡镇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乡村教师、医护人员和乡镇干部的住房问题。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健全动态监测、即时帮扶机制,规范管理 85 个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聚力融入内外循环,加快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持续深挖内需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区投资促进中心,成立六大专业招商公司,构建专业化“大招商”格局。依托工业园区、高铁片区、白鹭湖片区,聚焦“十强”产业,瞄准世界 500 强、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过 10 亿元项目 5 个、世界 500 强项目 1 个,市外到位资金突破 70 亿元。抢抓需求侧改革机遇,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一批特色商街。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服务“两高一路两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城改安置、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工程,新开工中裕优质小麦精深加工等 32 个项

目,加快华纺智能绿色工厂等 82 个续建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 247 亿元。精准把握国家政策,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更多中央政策资金支持。

二是着力增强改革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市场主体突破 10 万户;坚持“拿地即开工”,精简审批环节,深化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深化企业增信行动,年度贷款增幅 5%以上;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新增上市挂牌企业 3 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合组建三大区属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国有资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精准高效推送惠企政策,让企业家暖心、舒心、放心,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充分释放开放活力。依托黄大铁路等资源,谋划建设滨州内陆港,畅通“双循环”物流快速通道。抓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建设,做强做优滨印、新华锦等省级外贸服务平台,推动华拓等跨境电商产业园提档升级,打造全省跨境电商发展示范区。依托亚光家纺、华纺股份“海外仓”,打造外贸企业海外展示采购清算中心。用好外贸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出口实绩企业 5 家以上、备案登记企业 35 家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 95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 3000 万美元。

(五)聚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新高地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努力让滨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一是狠抓生态保护修复。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服务黄河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黄河运动园、农业园,完成新立河西路南延工程,打造“三生三美”绿色长廊,叫响“沿黄公园城市”品牌。深化推进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突出抓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13 项重点工程,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打造林水会战升级版。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抓好徒骇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深化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化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秦台河等治理成效,抓好潮河等断面超标治理,努力实现“长制久清”。加快补齐环境设施短板,完成 169 个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85 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样板。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抓好危废转移处置监管,投资 1.14 亿元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

三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严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动滨化集团氢能产业发展,持续做优中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杆。深入推进城

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标准地”改革,出让“标准地”6 宗以上,盘活处置“五未”土地 800 亩以上,确保超额完成三年 60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任务。

(六)聚力共建共享共治,加快打造美好生活新高地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全力促进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松懈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以严防输入为重点,坚持“人物地”同防,抓牢冷链食品、快递物流等监管,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闭环管控,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底线。持续做好“15 类人员”核酸检测,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建成启用区传染病救治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520 元提高到 550 元。推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创新应用,扎实做好国家级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完善“e 家大救助”体系,推广社区慈善工作站模式,织牢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网”。实施养老服务提标提质工程,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安宁疗护示范区。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课程与教学创新行动 3.0 版,打造全国“未来学校实验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2 所,新增学位 4590 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食品安全抽检达到 3.5 批次/千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全科大网格”提升,确保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验收。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绿色通道”,认真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打好新一轮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红十字等群团组织作用,继续做好外事、残疾人、退役军人事务、政务保障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十种思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践行“担当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二是践行“工匠精神”,建设高效政府。始终坚持自我革新,深化提升机构改革成果,完成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落实“三化”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图表推进法,用数字说话,倡导“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强化“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扎实做好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办理,深化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是践行“实干精神”,建设有为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实施“三专四快六提升”作风整顿专项行动,锻造“三专”队伍,落实“四快”要求,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唯有干好工作,才能心安理得”的意识,推行首问负责制,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全程跟踪督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顺应民生期盼,释放民生红利,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四是践行“亮剑精神”,建设清廉政府。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 “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审计巡察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承载新使命,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滨城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大干2010”结硕果,“魅力滨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对接“十二五”工作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黄三角”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建设魅力滨城”总体要求,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15.3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24.2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01亿元,增长1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3亿元,增长19.2%;三产结构调整为4.21∶53.7∶4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7元。

(一)工业经济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狠抓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品牌创建、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利税25.86亿元,分别增长26.69%、7.88%。重点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实施过千万元项目63个,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中海沥青变配电改造、东瑞化工10万吨片碱等30个项目投产,大唐热电项目区迁占完成。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技术中心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36%。亚光毛巾、九环机械等企业的31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名牌战略深入实施,侨昌化学乙草胺、泰裕麦业小麦粉等4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中海沥青、亚光家纺等4家企业的14个产品成为“山东名牌”。多年未决的企业改制难题实现突破,三棉破产改制结束,春晓集团、万隆化轻职工权益兑付完成,黄河造纸、鲁滨制粉土地资产变现。节能减排卓有成效,汇能节能、山水水泥等6家企业的7项成果被评为“全市优秀节能成果奖”;11个海河迎查项目建设完成,北城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节能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园区承载能力增强,滨州工业园区荣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建立了“区办合一”的管理体制;东城高新化工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杨柳雪工业项目区集聚效应显现,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围绕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以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为平台,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0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09%,服务业工作列全市第一。特色街区不断扩规提档,渤海七路商贸园区集聚发展,新悦国际、王府井商业街投入运营,大润发近期开业,银茂酒店等3家企业获“省级服务名牌”称号。黄河四路建材家居园区规模膨胀,环亚家居开业运营,洋货大市场竣工招商,海虹商贸城主体完工。渤海十路餐饮园区呈“丰”字型发展,东方文化商业街招商入住。银座商城、潍坊中百等1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利税8321万元。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20项,完成投资65.1亿元,银座家居当年开工、当年营业,滨州中关村、佳泰家居启用,豪德贸易广场一期、义乌国际商贸城主体完工,金博商厦开工建设。45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7.2亿元,建成面积140万平方米;万鑫时代新城、金座豪庭入住,创业花园、祥泰新河湾一期主体竣工。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东营商业银行、恒丰银行开业,天成小额贷款公司揭牌。杜受田故居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证,填补了全市空白;三河湖景区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物流行业协会成立,亚光物流、宇航物流等企业运行良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开展,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三)“三农”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按照“一产三产化”的发展思路,“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抗灾夺丰收全面胜利,粮食总产18.96万吨,棉花总产9858吨。林水会战成果丰硕,创新投入机制,落实林地政策,实施组团造林1.38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07.4公里,完成节水衬砌5000亩,建设“四位一体”水利方田1.6万亩,改造国家级中低产田1.7万亩,清淤治理朝阳河、二干排等骨干渠道;220国道东出口、205国道衬砌成为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在上半年全市科学发展评比中荣获第一。新建黄河人家等高效生态示范园3家,总数达到12家,沿黄近郊生态绿色长廊逐步成型;在全市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评比中,杨柳雪生态园、三河湖百果园分获六、七名。参加“首届黄三角农洽会”,签约资金4.4亿元。新增省 1

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5个,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称号。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6004万元的小麦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等惠农资金足额、按时发放。投资553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88.5公里、危桥20座。

(四)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坚持“突破东区”与改造提升老城区并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中心城区东城功能区、主要道路两侧建设、东区合村并居等规划编制完成。总投资166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完成投资50亿元。市立医院老年护理院主体竣工,区社会福利中心基础完成,创业园商务中心项目开工,白鹭湖片区跨湖大桥等景观工程顺利推进。投资1.1亿元,完成东区骨干道路、沿街建筑的绿化、亮化工程,新建管网15.7公里,铺设人行道8.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7300万元,配套完善滨州工业园区道路17条。东、西外环路北延工程启动,永莘路付家河至惠民段全线通车。启动五四一等城中村改造项目37个,实施官庄、宋庙等54个村居合村并居工程。山柳刘、山柳杜整村拆迁告捷,创造了“24天的东关速度”,树立了北杨和谐拆迁的典型。新建农村住房6664户,改造危房686户,建成经济适用房13.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38万平方米。配合做好老城区渤海十二路、长江二路升级改造,新立河西路、长江三路等道路基础配套。服务市重点工程文化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和蒲湖公园、中海风景区改造;德龙烟铁路土地清表和征地拆迁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着眼大局,帮助市直部门做好集中供热工作。

(五)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成效明显。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扎实开展“与央企对接工程”和“六个一行动”,引进项目102个,到位市外资金38亿元。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赴京津唐、长三角、港澳台等地招商,引进黄三角创业城等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6个,洛矶山高档润滑油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6个。争取源头资金项目26个,到位资金1.3亿元。首届“黄三角经洽会”签约资金80亿元,第九届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120亿元。企业上市首获成功,滨化集团成为三年来山东首家在沪上市的企业,募集资金20亿元。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成立,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外经外贸势头良好,实现进出口总值4.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110万美元,到位资金882万美元。

(六)和谐滨城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城镇就业812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发放农村养老金2666万元,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720元、300元。“双拥模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征兵任务按时完成。杨柳雪新敬老院投入使用,滨北敬老院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受灾倒房重建完成,确保了群众安全过冬。建成10万吨滨城地方粮食储备库。择优考录教师100名,农村学校“211”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二小按期竣工。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报销医疗费用3510万元。新建标准农家书屋37个,文化大院达到599家,群众性文体活动红火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性任务,第一次水利普查启动。禹里敬老院援建工程荣获“四川省绵州杯工程质量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各项人口控制目标圆满完成。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爱国卫生、民族宗教、油区管理、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统计、审计、物价、地震、档案、老龄、史志、慈善等事业都有了新进展。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干部思想纪律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发展服务年”等活动,全面整改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推进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实行领导包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坚持领导定期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27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3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办理群众来信180件,承办市长公开电话610件。政务双网搭建完成,政务协同办公工程试运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推进部门行风评议和政务公开,积极打造“阳光政府”。“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二、创新实干求突破,“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五年,是区域经济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7.08%、41.78%、11.20%、19.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20家增加到18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0.99%增长到15.36%,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这五年,是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五年。三产结构比例由9.2∶54.1∶36.7调整为4.21∶53.7∶42.09。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6.49亿元增长到106.07亿元。新增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32家,星级酒店8家,商业银行10家,投资担保公司35家,被确定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7家,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33个,农业产业化工作跨入全省“30强”。

——这五年,是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的五年。城市化率由61%增长到68.2%;城区建成面积由58平方公里增加到8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19.1%增长到38.9%;城市公交车由215辆增加到638辆。新建道路261公里,形成“五横七纵”的城市骨干道路网。滨港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德龙烟铁路开工建设。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部取消农业税;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工业企业260个、服务业企业290个,利用区外资金393亿元,境外资金6510万美元;争取源头资金项目82个,无偿资金5.64亿元,被评为“省最佳投资城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经外贸快速发展,实现进出口总值19.68亿美元。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五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入落实。新建一中、六中等学校10所,拥有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等本专科院校4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群众342万人次,报销金额1.19亿元。自来水、农村公路、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全部实现“村村通”。先后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省级文明区”等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平安山东建设工作先进区”六连冠。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286元增长到1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26元增长到7327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150元增长到3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700元增长到130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平方米增长到30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6.4平方米增长到40平方米;私家轿车拥有量由2149辆增长到25498辆;人均消费水平由每年6258元增长到18313元。

各位代表,五年辛勤耕耘,五年春华秋实。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科学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市直部门、驻区各单位、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滨城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纵观五年发展历程,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底子薄、基础差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传统型、资源利用型产业所占比重偏大,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差,自我膨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偏远乡镇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个别部门工作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高点定位绘蓝图,精心谋划“十二五”任务目标

“十二五”是我区实施追赶超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今后五年,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内环境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从区位优势看,我区是“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位于环渤海经济带、济南都市圈等区域的交汇处。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潜力大。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力强化,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激烈;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选择,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财力投入不足、融资能力差、信贷规模小,资金瓶颈仍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依然较多,消除发展障碍的任务繁重。

面对新征程、新起点,必须实现新发展、新超越。为此,“十二五”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

3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壮大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城郊农业“三大产业”,狠抓结构调整、投资拉动、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科技兴区、节能减排、民生改善“八大重点”,打造全市追赶超越的中心区、城乡统筹的先行区、高效生态的示范区、魅力和谐的宜居区,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将坚持以下工作指导方针:

一是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实现超越发展。继续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力争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指标全面达到上游水平,经济总量位次在全省逐步前移。二是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实现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发挥市驻地区优势,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壮大城市经济,努力形成竞争新优势,构筑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实现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开发建设环境准入标准,集约化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实现和谐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民生热点问题,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实现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化解深层次矛盾,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六是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实现均衡发展。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力争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9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100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8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9万元和1.35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74%;森林覆盖率达到2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化学需氧量排放消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四、凝心聚力促发展,确保“十二五”开局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抢抓“黄三角”开发机遇的推进年,更是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实现跨越发展的拼搏年。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的总体部署,围绕“结构调整、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大主攻方向,突出“工业膨胀、服务业提升、农业调优、技术创新、东区开发、招商融资、社会和谐”七大重点,办好“十件实事”,积极应对,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合力共为,掀起发展新高潮,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努力建设绿色生态经济文化强区。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增长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口径)83亿元,增长15%;利税(新口径)25亿元,增长15%;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23%;

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增长15%;

实际利用区外资金4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82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均增长1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发展,膨胀工业经济规模。以加快工业调整振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借外力、强内力、增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加快中海沥青重质油、大唐热电、滨化集团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亚光工业园二期、山东明大树脂等一批大项目年

4内开工,力促泰裕麦业深加工、亚光超柔毛巾等项目投产。加大滨州工业园区综合开发力度,完善东城化工园区基础配套,规划建设家纺服装、高新技术、机械制造等特色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口径)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55%。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争创“山东名牌”4个,确保“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做好破产企业改制收尾工作,盘活闲置资产,保障职工权益。锁定第一,坚决打赢海河迎查攻坚战。强化能源和环境监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二)突出集聚提升,繁荣壮大服务业。继续围绕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推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抓好10个重点园区、30家重点企业和100项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渤海七路商业街、渤海十路特色餐饮街等产业聚集区规模,改造提升六街农副产品市场;培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5家,争创“省级服务名牌”2个;推进黄三角创业城、清怡国际等25个过亿元项目建设。抓好投资30亿元的48个房地产项目,力争佳兴嘉和、新湖玫瑰园等15个项目年内竣工。规划建设东城陆港物流园区,培育银河、海华等一批物流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业,推动齐商银行落户开业,完成农信社改革任务,组建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1家,发展典当、担保等金融机构9家。新增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20家,开展好家政培训等“七大工程”,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培植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配合“三蒲”景区开发,推进黄河楼景点建设;提升三河湖景区档次;确保杜受田故居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叫响滨城文化旅游品牌。

(三)突出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市西创业就业园、梁才禾家风尚等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规模档次;抓好永莘路“上林下渔”示范片建设,扩大高效精养水面规模;新建养殖小区9个,促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依托隆达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依托泰裕麦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绿色优质麦生产基地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5个。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林水会战,完成组团造林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83.3公里,争创市级绿化与环境整治示范村40个;完成205国道和永莘路拆迁绿化工程,打造城市北出口新亮点;建设秦皇台乡市级水利方田1.2万亩,改造国家级中低产田2.1万亩。投资5000万元,实施三河湖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提升5.1万亩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配合做好廿里堡闸重建及徒骇河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健全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面向企业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鼓励农民“进城入企”务工。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四)突出东区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高起点完成老城区建设、城中村改造等5个规划;加快编制凤凰古城、三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名片”。全力推进东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白鹭湖公园、华纺小区等26个续建项目进度,建成白鹭湖景观大桥、府山景观区;力促京博城市综合体、温州步行街等27个新建项目尽快开工。集中整合东区汽车4S店,规划建设鲁北汽车交易市场。投资2.3亿元,完成2.1万米雨污管网、14.2万平方米绿化等50项基础设施工程。完善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300万元,建设2条道路,实施24个路段配套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坚持让利于民,鼓励村居自主开发,推进51个村居改造,力争完成东王、侯家等24个城中村拆迁任务。强化协调服务,帮助做好城区集中供热工作;配合实施黄河二路改造等市级城建工程;确保德龙烟铁路建设顺利进行。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五)突出思路创新,实现招商融资工作新突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着力抓好“两个对接”,努力实现“两个提升”。强化与国家部委对接,紧抓“黄三角”国家开发战略机遇,研究把握新的政策动向,争取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政策性投资、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东区污水管网、农村公路改造等7个项目审批进度,争取国家源头资金4100万元。继续实施“与央企对接工程”,掌握央企发展规划和投资动向,筛选一批对接项目,吸引更多投资项目落户我区。提升引资融资能力,深化招商攻坚行动,力争完成招商引资4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新突破,做好第九届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到位工作;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进和落实,推进洛矶山润滑油、银座东区店等项目开工,力促梦娜袜业等项目落户。提升外经外贸水平,用活、用好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力争完成自营进出口4.7亿美元,其中出口3.9亿美元。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深入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统筹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义务教育,提升高中阶段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学前教育;毫不放松抓好校园安全。立足文化中心区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杜氏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以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现代传媒、文化创意、动漫产业为重点,吸引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入驻;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努力建设“平安滨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农资等质量安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人口和计生责任目标。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广播电视等工作。

(七)突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责任政府。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转方式、调结构政策,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进政务协同办公,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坚决贯彻区委的各项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收支结构,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效益。严格公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带头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勤俭办一切事业。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新滨城,维护好政府的良好形象。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全面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办好“十件实事”:

(一)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投入867万元,让全区50.6万群众用上“零差价”的放心药。

(二)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资902万元,解决28个村、1.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扎实推进农村校舍改造。按照“三年消除农村学校平房”规划,投资5330万元,改建滨北城关小学等7处学校校舍4.66万平方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四)加大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力度。投资36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危桥20座。

(五)加快建设黄河一路东延工程。投资1800万元,东延黄河一路2.9公里。带动黄河馨居、玉龙湖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市中、北镇16个村居合村并居,安置居民9881户。

(六)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投入567万元,将新农合筹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

(七)努力扩大城乡就业。鼓励自主就业,免费培训劳动力7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八)高标准实施东、西外环路北延工程。投资8930万元,实施东、西外环路16.6公里北延工程,确保西外环年内建成通车。

(九)高质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经济适用房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65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4000户,改造危房330户。

(十)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下决心关停改造重污染企业,确保异味治理成效明显、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

各位代表,滨城新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乘势超越,为建设绿色生态经济文化强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滨城区教育局

滨城区教育局

关于做好2009年面向社会人员认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工作的通知

区直各学校、各乡镇办教委:

根据《山东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和《滨州市关于做好2009年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现就2009年面向社会人员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2009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范围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申请人员,包括:

(一)各级各类学校已取得教师资格拟申请其他等次教师资格申请人员;

(二)200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三)其他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条件的人员。

二、申请条件

(一)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为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我区的中国公民;

(二)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条件;

(三)取得《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并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合格(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即修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成绩合格且参加

毕业教学实习成绩合格的普通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可免);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并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体检合格;

(六)2004年3月21日后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合格证书(1954年1月1日前出生的申请人员可免)。

三、认定程序

(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除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者外,申请教师资格认定人员须到户籍或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报名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下简称“两课”)补修和考试,取得《合格证》。

(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取得《合格证》的申请人员参加市、县(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三)体检

取得《合格证》且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合格的申请人员和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的申请人员,由县(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组织体格检查。

(四)本人申请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提供身份证件、学历证明、《合格证》、《山东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及《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向户籍或所在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

机构提出申请(符合特许条件者不需提交《合格证》)。

(五)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受理申请后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认定结论,认定合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滨州学院师范类应届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统一组织,参加滨城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认定。

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负责具体考务工作,我市考场设在滨城区。今年的考试分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和幼儿园3个层次。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现场报名的方式。在3月20日-3月22日内,到区教育局报名、交费、采集照片及报名资格审核。滨州学院应届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考试报名,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组织。考试成绩可到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领取或登陆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进行查询。“两课”考试合格证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发。“两课”合格证在5年有效期内只限申请一种种类的教师资格。

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补修培训

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对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人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课补修培训。根据教师资格认定有关规定,不符合认定教师资格特许条件的人员原则上应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补修培训,采用远程网上教学方式进行,我市培训点设在滨州市教育局(黄河七路渤海十六路)418室。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根据报名情况另行通知。并在山东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网站上公布。

六、时间安排

2009年2月25日前,宣传发动工作。

3月20日、3月21日、3月22日,组织非师范类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和学历不合格的师范类毕业生,取得合格学历后,申请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全省统一考试、补修培训报名。2008年考试成绩一门及格的,成绩继续有效。报名人员须准备考试费(每科30元)、培训费(每科95元)、教材费(见定单)等材料,本人到区教育局政工科现场报名。

3月24日前区教育局将报名信息数据报市教育局人事科。4月4日开始组织进行“两课”的补修培训;报名培训人员务必4月3日前与政工科联系,领取补修培训听课证。

3月20日、3月21日、3月22日,组织拟申请教师资格无普通话合格证者和普通话证不在有效期内者(2004年3月21日后取得的普通证在有效期内)普通话测试报名。(报名地点:区教育局对面滨城区育英学园院内办公楼1楼普通话测试办公室,同时交纳普通话测试费每人55元)。

5月17日,组织进行全省“两课”的考试;认定机构组织非师范类毕业生申请人员和学历不合格的师范类毕业生,取得合格学历后,申请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全省统一考试。“两课”考试准考证由考生于考试前15日内登陆山东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自行下载打印,教育局不再负责打印。

6月5日公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成绩。

6月8日与政工科联系,咨询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成绩。6月9日前到教育局政工科进行教学能力测试报名,教学能力测试费180元/人。

6月12日前进行教学能力测试(测试地点:(暂未定)请于6月11日电话联系政工科,联系电话:2223022)。

6月16日公布教学能力测试成绩,成绩合格者和直接认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教育局政工科领取教师资格申请表、思想鉴定表、体检表等材料。

6月19日上午8:00前所有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到市立医院(黄河二路国营车站向东200米)体检(体检时不吃早饭),完成所有规定检查项目后,体检表交市立医院,由教育局负责取回。

6月22日所有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材料,完备手续后报教育局政工科,过期不再受理。

申请教师资格须交、验以下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

(2)教师资格认定思想鉴定表一式一份;

(3)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一式一份(由教育局负责);

(4)毕业原件及复印件;

(5)普通话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普通话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6)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验完后退还本人);

(7)近期1寸同底版照片1张;

(8)非师范类毕业生需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7月15日前教育局上报信息数据。

以上时间安排,请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注意记好,政工科不再另行通知,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

政工科联系电话:2223022(办公室)

此材料可登陆电子邮箱:bcqjszgrd@163.com 密码:333666

滨城区教育局

二00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滨城区残联工作人员

滨城区残联工作人员

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局机关队伍建设,准确评价和衡量各科室工作成绩和工作人员,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机关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发展和改革干部良好形象,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区残联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范围

区残联在岗全体干部职工(经组织批准退居“二线”工作人员不属于考核范围)。

二、考核组织领导

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考核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的组织实施和日常检查督导工作。

三、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工作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的反映工作实际情况。

2、从严公开的原则。严格按考核范围、标准、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制。

3、激励促进的原则。考核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逐步建立起末位减薪、待岗、辞退制度,促进各项工作任务 1 的全面完成。

四、考核内容方法

1、考核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各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本单位目标及机关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标准、内容,量化分解到人,做到不漏人不漏项,层层考核,人人考核。

2、考核实行百分制。政治思想方面(20分),主要指政治思想、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情况;本职工作方面(50分),主要指业务工作能力、办事效率、工作态度、完成任务情况;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方面(30分),主要指遵守党纪政纪、工作纪律及机关规章制度的情况。

3、考核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将工作人员工资的30%提出来作为浮动工资,根据每人的考核得分情况每季度兑现一次。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效,对科室或个人表现好政绩突出的,例如受到上级表彰的,连续四个季度考核为满分的,年终由考核小组研究决定酌情增加奖励1-30分。奖励上不封顶,处罚到零为止。

4、考核结果与机关考核相结合。在季度考核中平均得分90分以上者,具备优秀等级资格;90分至60分具备称职资格;60分以下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同时,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职务升降、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工作人员,实行待岗三个月,待岗期间发给50%的工资;对连续二年考核(均在60分以下)为最后一名的科室,其负责人应实行戒免,连续三年考核为最后一名的科室,其负责人应自动辞 职。

5、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日常考核占40%,集中考核占60%。日常考核是指考核办公室对日常工作进行的考核,每月不少于1次,建立日常考核记录簿或考核表。集中考核是指每季度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的对各室的全面考核,按考核得分兑现浮动工资。

五、各科室工作通用考核标准

l、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完成本科室肩负的工作任务。无主观故意推、拖、等、靠等延误工作时机现象,无人为因素造成重大工作失误,否则,扣该室20分。

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守廉政规范。以下诸项,违犯一项扣15分。

(1)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规定,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及他人财产;不得违反规定收受礼品礼金。

(2)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或为亲友就业、录用、调动、提职、晋级、出国谋求照顾;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干扰他人正常行使职权。

(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准讲排场、比阔气、奢侈腐化,不得超标准使用办公、交通、通讯设备;不得接受超标准招待和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4)执行国家有关禁止公费旅游、高消费的规定。不得巧立名目用公款旅游;不得组织或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各种高消费娱乐活动。

(5)遵守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有关规定。不得大操大办或借机 敛财。

3、严格执行会议和学习制度,凡局机关已通知要求参加的会议和学习,未按要求参加或者迟到、早退者,每人次扣5分。

4、各科室每季度应召开一次本单位会议,总结季度的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形成书面材料于季后5日内报办公室,做不到者扣10分。

5、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每天两次到办公室签到,虚考代签者,发现一次扣代签者10分。凡私自外出、串岗、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发现一人次扣3分,每科室每月累计达5次及以上的,除按制度与当事人兑现外,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扣8分。

6、高标准的抓好本单位卫生工作,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达不到以下标准的每项扣7分:(1)各办公室内外地面清洁无垃圾,各种办公用具用品摆放整齐;(2)墙壁干净,图表、牌、匾悬挂整齐;(3)门窗及玻璃无灰尘污垢;(4)各自分工的卫生责任区保持干净。

7、各科室之间应精诚团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地多做工作,因相互推诿扯皮,严重影响工作时,双方各扣15分。

8、各科室之间相互提供、相互传递、送交、上报的各种报表等资料,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并做到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做不到的每次扣8分。

9、残联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下达通知布置临时性工作任务,要求有关科室认真完成的,必须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凡出现不 按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每次扣15分。

10、各科室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本科室工作范围的所有文书等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收集、整理、送交档案室,立卷归档;下发给各科室的文件材料,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做不到的每次扣5分。

11、每年初我会工作目标下达后,各科室要根据目标结合自己的职责进行分解展开,制定本科室工作目标,并在规定时间交分管领导,达不到的扣5分。

1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作风,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资金。凡因人为因素造成工作失误,导致单位财产损失,每次扣20分,并给予损失额5-100%的罚款。

13、抓好仪表风纪管理,维护工作人员形象。服装要整洁适体,不穿奇装异服;头发要整洁大方,男同志不留长发、大鬓角和蓄胡,女同志不留奇异发型;言谈举止文雅,使用文明用语,无粗语脏话;严守“禁酒令”,工作日中午杜绝饮酒,确因接待工作需要而饮酒要做到不失态,更不能酗酒闹事。以上每违犯一项扣5分。

六、附则

本考核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由区残联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五篇: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服务业发展局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潜力所在和重要基础,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更好的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取得较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07亿元,年均增长23%。“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09%,较“十五”末提高5.45个百分点,为我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2、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产生。

3、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先后培育建成省级服务业园区1处,市级服务业园区5处,特色专业街7条,大型专业市场5处,大型超市8处,改造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规模档次,挂牌命名渤海十路特色餐饮、黄河二路电动车、渤海五路汽车贸易、渤海六路美食街,带动了汽车销售、地方名优小吃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增强了服务业集聚效应,改变了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4、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8.89亿元,服务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服务。

(二)制约因素

全区服务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投入加大、升级加快、后劲增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但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区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贡献,都存在很大差距:

1、规模总量不大。缺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服务产业,缺乏有辐射带动力、承载力强的集聚区、特色园区和龙头骨干企业。

2、结构不合理。现代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尤其是物流、研发、营销、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中介和社区服务等生活公共服务业也发育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规划定位不高。发展定位不够清晰,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商圈布局比较分散,部分业态竞争相对激烈,部分新建大型商业设施布局对交通、环境考虑不够周全。

4、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行业开放度较低,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仍不宽松,政策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潜在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臵。滨城区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是滨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鲁北地区物流集散地。滨城区处于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叠加地带。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规划中占据重要位臵,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区域。

2、便捷的交通优势。滨城区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境内有三座大桥、两座浮桥跨越黄河。220、205国道,滨博高速、滨大高速、济青高速、荣乌高速、津汕高速、滨德高速,滨港铁路、胶济铁路和即将建成的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3小时以内路程半径,物资流通便捷。

3、宽阔的空间优势。西区崛起,东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效果显现,城区建设为滨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载体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蓬勃发展的西区面积200万平方米,日新月异的东区诸多大项目纷纷上马;老城区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的功能臵换也势在必行。

4、优良的政策环境。国家、省、市正加速服务业对外开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发展服务业。省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意见,市委、市政府和我区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区委、区政府“1241”总体工作部署,立足建设“黄三角”中心城市中心商务区定位,转变发展观念,优化资源配臵,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集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楼宇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业态,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共赢。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定位、任务目标、政策措施,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新兴领域,进一步做大规模、调优结构、做足特色,突出抓好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速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四大载体”建设,全力打造“五大板块”、“十大园区”,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经济新格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谐生态宜居区、城市文化繁荣区、现代商贸物流区。

(二)主要目标

——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2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230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至2015年累计完成2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以上。“十二五”末三产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服务业就业人数显著增加。“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万人,到2015年达到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58%,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素质不断增强;城市服务业全面快速增长,农村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设施完善,运作机制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辐射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突出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以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四大载体”建设为平台,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商务区总体目标,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推进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

(一)空间布局

依据市场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高档住宅、休闲观光、物流配送、商务金融,形成五个功能区。

1、中部重点发展中心商务区。以渤海七路为中轴线,西起渤海十路东至渤海五路,南起黄河一路,北至黄河十路,培植发展商务金融区。逐步提升现有渤海国际、银座商城、潍坊中百、大润发、王府井商贸城等一批旗舰店规模档次;逐年培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5家,争创“省级服务名牌”2个;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业,在东营商业银行、恒丰银行成功入驻的基础上,推动齐商银行、招商银行落户开业,完成农信社改革任务,组建区农村商业银行,逐年引进股份制银行1家,发展典当、担保等金融机构9家,进一步提升渤海七路中心商业街的招商聚商能力。

2、西部重点发展高档住宅生活区。以市西、彭李办事处为主体,西起渤海十八路东至渤海十路,南起长江三路北至黄河十六路,打造高档住宅生活区。推进阳光政务小区、绿都花园、德坤华府、安康花园、完成张八棍、亚药刘、棒槌孙等旧村改造项目,引进富尔玛、家乐福、沃尔玛、银座等大型超市商场,招商建设以生活资料为主的市西物流园区,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3、东部重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群。以北办、市东、梁才为主体,西起渤海五路东至东外环,南起南外环北至北外环,打造大型专业市场群。全力推进东区重点专业市场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型商贸服务业,推进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海国际新天地、洋货大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运营进度;力促京博城市综合体、黄河三角洲创业城等项目尽快开工;争取国际家纺交易城、银座商城成功落户入驻,提升全区家纺市场档次;改造提升鲁北蔬菜批发市场、新兴市场、滨州纺织品、义和石材、北镇大集等一批大型市场;集中整合东区汽车4S店,规划建设鲁北汽车交易市场。

4、南部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带。以市西、市中、梁才为主体,沿黄河滩涂一带,重点发展以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为主,抓好市西休闲小街、创业就业园建设,开辟梁才大高黄金梨、草莓采摘,做强做大“采摘节”;积极配合“三蒲”景区开发,推进黄河楼及蒲湖周边开发建设,加快黄河温泉度假村建设。

5、北部重点发展仓储物流陆港。以秦皇台、梁才、市东为主体,加快总投资100亿元的陆港物流园区规划,力争早日招商建设;完善东城物流园区布局,完成铁路货场、银河物流、鑫盛鑫煤炭等物流项目建设,对东王钢材、滨州汽车城、滨岭商贸园加快整合扩容。

(二)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通过品牌引领、产业集聚、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黄河三角洲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介服务中心。

1、优先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以德大、黄大、滨港铁路为依托,重点发展滨城区东城现代陆港物流、滨州工业物流两大物流园区;培植一批物流骨干企业。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设立滨城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发展信托、租赁、典当、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科学引导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信息服务业:实施社会信息化系列工程,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综合服务信息、劳动力就业、社区服务、托老服务、数字城管、城市运行监测、一卡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校园信息等社会信息化服务工程建设。逐步推行“三网融合”,畅通信息传播渠道。

2、改造提升四大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深度开发,建成都市旅游、人文古迹风景、沿黄生态观光旅游三大旅游风景区。到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亿元。商贸餐饮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商业零售点和商业街,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实行餐饮企业的分层次管理,规划建设集餐饮、休闲、演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开发“一区”,即东城现代商务区,改造提升“两路”,即:以渤海七路、渤海十路为轴线的中心商务金融区。房地产业:合理引导商业地产开发,科学发展楼宇经济;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搞好拆迁安臵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加快住在产业现代化。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鼓励创办社区服务业实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

3、培育发展两大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发展动漫制作、广告策划、数字传媒、工艺品设计、文学作品、绘画等创意产业,扶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会展业:积极承办国内会议,发展以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继续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培育会展业得知名品牌。

(三)重点园区

1、商务金融园区:以市中办事处为主体,沿渤海七路主轴,黄河二路至黄河八路,渤海八路至渤海六路为主要范围,重点发展大型商场超市、金融证券、星级酒店等业态,抓好黄金国际大厦、清怡国际、新悦国际等项目建设,促进渤海国际、王府井商贸城加快招商,引进齐商银行、招商银行,兴建旅游产品、温州名购购物街。

2、大型专业市场园区:以北办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渤海一路到渤海六路,黄河一路至黄河八路为主要范围,促进新兴市场、姜家副食品、六街蔬菜、滨州纺织品等存量市场改造提升,引导海得汽配、海虹商贸城、金茂商都、环亚一家、洋货大市场等新建市场招商运营。

3、餐饮娱乐园区:以彭李、市西办事处为主体,渤海八路至十二路,黄河二路至八路为主要范围,建设东方文化商业街、学生用品街等专业街,做强做大华夏一品特色餐饮集聚区。抓好东方商都、滨州中关村、龙腾数码等重点项目。

4、东城物流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铁路和东外环线两侧,抓好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东海国际新天地、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型市场项目和银河物流、海华物流等物流项目建设。

5、三河湖休闲度假园区:围绕三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核心区面积2500亩分为文化体验区、水上娱乐区、餐饮服务区、观光农业区四个区域,建设温泉酒店、百果园、笔架山、水上生态餐厅等项目,宣传推介“森林公园”品牌,打造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6、杜氏文化园区:以滨北办事处南街为主体,依托杜氏故宅开发总体规划,完成杜受田居住院落、后花园、大同客栈等一期建设,加快二期100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AAA及旅游风景区。

7、黄河文化绿色观光园区: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生态农业开发,抓好休闲小街创业生态园、黄河生态园、“三蒲”开发、明清一条街、亲母亲河观光园、黄金梨采摘园等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农业绿色长廊。

8、中海风景游览园区:以彭李办事处为主体,建设中海东部水系景观,引进水幕电影、音乐喷泉、高尔夫练习场及景区服务中心。推进滨州市“三馆一院”、“一馆三中心”、御景园等项目建设。

9、东城现代商务园区:以市东、梁才办事处为主体,沿白鹭湖周边规划建设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商务设施。兴建金博商厦和金博酒店项目,抓好香格里拉.水岸绿城、白鹭湖大酒店、东区客运中心、火车客运站广场等建设,繁荣发展现代商务园区。

10、汽车贸易园区:以市东、滨北办事处为主体,沿205和220国道两侧培育汽车贸易园区,抓好市东汽车商贸城、滨岭商贸园、铂焱汽车商贸城以及汽车4S店集聚整合。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政策倾斜

强化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对涉及服务业发展项目的立项登记备案、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等,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加快研究制订滨城区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大项目储备库。

(二)规划引导,扶优扶强

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业“专职专责”、“一业一责”的原则,完善金融、商业网点、旅游、物流、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专业规划。要按照“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适当错位”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服务业发展的各类分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服务业企业享受与制造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进一步扶强扶优,大力推进跨行、跨业、跨区域的大集团、大企业的组建,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做大。对服务业行业扶持资金,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统筹使用。同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支持。

(三)技术创新,提档升级

鼓励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参照制造业技改贴息的政策,对优势明显的传统服务业和新型现代服务业给予贷款贴息。开辟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资金。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界限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改造、改组方式,促进服务业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向集约型的内在素质的提高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一批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通过改造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提高我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四)品牌引领,人才支撑

加快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提升步伐,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服务业企业争创名牌。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强岗位职业培训,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建立培训机构,健全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实行职业技术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

(五)完善统计,健全决策体系

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实统计力量,如实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建立定期服务业结构体系、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促进现代化服务业向纵深加速推进。

下载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年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滨城区广播电影电视局

    滨城区广播电影电视局 2010年度总结暨2011年度工作计划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滨州滨城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滨州市滨城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 目 录 一、滨城区供销社规范权力运行制度 (一)行政许可权(无) (二)行政审批权(无) (三)行政强制权(无) (四)行政处罚权(无) (五)行政征收权(无)......

    滨城区质量月活动总结

    滨城区“质量月”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局《2017年 “质量月”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和市局《关于开展2017年全市“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滨质强发„2017‟4号)精神,滨城区质......

    滨城区人大代表述职报告

    滨城区人大代表述职报告各位领导:自2007年以来,我荣幸地当选为滨城区第八届人大代表。任职以来,我十分珍惜代表资格,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始终觉得有无数双热烈、期盼和信任的目光......

    滨城区商会2013年工作总结

    滨城区商会2013年工作总结 及2014年工作计划 2013年,区商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

    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城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潜力所在和重要基础,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

    滨城区农信社姜家信用社

    创新金融服务 助推经济发展 滨城区农信社姜家信用社通过实施网点转型,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营销等措施,从而提升了信贷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地方经济发展, 解说:面对竞争......

    滨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查体工作总结

    2004年滨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查体工作总结为了解全区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及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的健康水平,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