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研究的论文
摘要: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特殊大桥-苏州河桥(25m+64m+25m)的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的设计特点,施工阶段划分及结构分析过程和施工难点处理措施。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结构;拱桥;设计与施工;徐变控制;
1概述
苏州河桥位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跨越既有沪杭铁路苏州河桥桥位,与苏州河正交。桥梁需跨越苏州河及两岸的万航渡路和光复西路。河道通航标准为通航水位3.5m,Ⅵ级航道,净宽20m,净高>=4.5m;两岸滨河路规划全宽20m(机非混行),其中机动车道宽8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各3m;人行步道宽各3m;两岸滨河路机动车道净高>=4.50m,非机动车道净高>=3.50m,人行道净高>=2.5m。桥式采用25+64+25m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桥梁全长114m,宽12.5m。外部结构体系为连续梁,即拱脚与桥墩处以支座连接,内部为由主纵梁、小纵梁和横梁及钢管混凝土拱肋的组合结构体系。
2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2.1桥型选择
本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桥梁结构的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桥梁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式方案力求新颖独特,并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节奏与气派。
拱桥是一种造型优美的桥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压性能,而钢管混凝土的特点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由于钢管的套箍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钢管兼有纵向主筋和横向套箍的作用,同时可作为施工模板,方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钢管可作为劲性承重骨架,其焊接工作简单,吊装重量轻,从而能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工期。
苏州河桥的桥型方案经过研究分析、结构优化及评估论证,最后采用25+64+25m飞鸟式钢管拱桥的设计方案。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主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系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号张拉系梁中的预应力筋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在拱座基础中仅有很小的水平推力。拱脚与桥墩的连接由固接改为铰接,以避免由于轨道交通无缝线路产生的纵向水平力和温度应力引起拱脚过大的推力而导致拱脚处混凝土开裂,克服了拱桥对基础的苛刻要求。
全桥总布置如图1:
2.2上部结构
主桥为中承式拱桥,主拱理论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4,其中桥面以下部分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带圆角的矩形截面。桥面以上部分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截面为圆端形,采用A3钢,钢管壁厚16mm,外涂桔红色漆,内填C55微膨胀混凝土。
边拱矢跨比为1:7.4,理论轴线为二次抛物线,截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按偏心受压构件设计。拱上立柱采用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立柱,下端与边拱肋固结,上端设聚四氟乙烯球冠形铰支座,与边纵梁铰接。
主拱每侧设7根吊杆,间距约6.4m,吊杆采用挤包双护层大节距扭铰型拉索,吊杆钢索双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护层(PE+PE桔红色),锚具为冷铸墩头锚。吊杆上端锚固在钢管混凝土拱肋内,下端锚固在横梁底部。
主拱桥面以上部分共设三道一字型风撑,每侧边拱设三道横撑,主拱设一道横撑,以增加全桥的稳定性。拱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墩设两个拱座。通过横撑相连。拱座施工时应预先埋好立柱钢管、主拱及边拱伸入拱座内的钢筋,准确对位。
桥面系为由边纵梁、横梁、小纵梁及现浇桥面板组成。边纵梁为箱形断面,边孔与边拱肋相接部分及中拱与边纵梁连接部分为矩形断面,采用C50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恒载及自重作用下为全截面受压构件。横梁采用C50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全桥共设小横梁15片,端横梁2片,中横梁与边纵梁接合处2片。全桥共设四片小纵梁(全桥通长)与横梁固结在一起形成格构体系。桥面板采用C40级钢筋混凝土板,桥面板采用在格构系上现浇的方法处理。桥面板的钢筋布置应采取防迷流措施。
桥面排水原则上采用“上水下排”,即横坡加导水槽方式,在桥梁横断面内设0.5%的横坡。承轨台每隔一定的距离断开,向两侧排水。
桥面上部建筑设施包括混凝土道床及轨道、通信信号电缆支架、隔音屏、防噪柱及接触网腕臂柱。桥面布置有:聚氨脂防水层、0.5%双向排水坡、落水管、承轨台及钢轨、I字形钢筋混凝土柱、防噪屏及电缆支架等。每隔30~50m设接触网立柱一对,每隔1000m左右布置一组接触网锚固立柱。桥上不设人行道及照明。
支座采用QGPZ盆式橡胶支座和QGBZ板式橡胶支座。
2.3下部结构
拱桥主墩基础采用桩基础,将⑨层粉细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为满足桥梁上部钢轨对基础沉降的要求,经分析计算比较,采用桩径为D=0.8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67m,每个主墩12根桩,承台4.8×17.0×2.0m,边墩基础采用8根桩径D=0.8m钻孔灌注桩,桩长67m,承台4.35×16×2.0m,边墩及盖梁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采用有限元程序SAP91进行三维空间计算,包括整体分析、稳定分析等,用桥梁专用平面分析程序PRPB和BSACS分别进行了验算。在计算时桥面以上主拱拱肋除按钢管混凝土设计外,还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方法进行施工计算,在截面形成阶段采用应力叠加法设计。钢管的套箍系数取0.8。
3.1施工阶段计算
本桥施工体系转换分五个阶段进行,施工中中孔利用既有铁路钢桥作支架,待新桥建成后拆除既有桥。
第一阶段:在支架上现浇两边段(立柱、拱、横梁)及全桥边纵梁,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每片边纵梁内张拉两根预应力束。
第二阶段:将工厂内制造的主拱肋钢管,每侧7段,运到工地,在边纵梁上搭设支架拼装就位。空钢管拱肋合拢后即封住主拱、纵梁结合处,再形成钢管混凝土截面。待主拱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开始张拉吊杆,给吊杆以初始张拉力,后锚固于主拱肋内。现浇中段横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张拉横梁预应力筋,浇全桥小纵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小纵梁内的预应力束。在每片边纵梁两端施加预应力,张拉两根预应力束。
第三阶段:张拉边纵梁内T2及B2各一束,铺装中孔桥面板后,拆除中拱支架。
第四阶段:拆除边拱支架,浇注全桥桥面板,张拉边纵梁内三根预应力束。
3.2成桥阶段计算
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计算:
1.二期恒载按换算均布荷载分担到横梁和纵梁上;
2.支座沉降计算;
3.温度变化计算;
4.活载为轻轨列车荷载,每列最多八节,每节8轴,重车轴重170kN,轻车轴重80kN,双线荷载;
5.计算承轨台在成桥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的徐变变形量。
3.3稳定性分析
在本桥的稳定性方面,设计时考虑两片主拱之间加设三道一字型风撑,拱肋基础连成整体。全桥整体稳定分析采用SAP93曲屈稳定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弹性稳定系数10-12。
3.4桩基计算
桩基设计从三方面控制:
1.地基承载力控制:Nd=(up?fili+fipAp)/K;
2.桩身强度控制:s?0.2R;
3.沉降控制:满足轨道变形的要求,控制在2cm。
最终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将桩基承台桩群与桩之间土作为实体深基础,且不考虑沿桩身的压力扩散角,压缩层厚度自桩端全断面算起,至附加压力等于土的自重压力的20%处。
沉降计算结果
4施工关键问题
4.1与既有铁路桥关系及处理
苏州河桥桥位选择的目的即是利用旧沪杭铁路上的旧铁路桁架作为施工架桥的临时支架,新桥完成后即拆除旧桥。
经调查得知:沪杭铁路内环线上既有的苏州河桥,建于1907年,基础桩采用木桩,上部结构于1994年更换新钢桁梁,钢桁梁为一孔跨度44.34m的简支梁,其全长45.4m,桁高5.5m,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一孔重量为132.98t(包括东侧人行道及上弦检查走道,人行道1.5m)。该桥为单线桥,设计活载为中活荷载。苏州河桥其南端接万航渡路平交道口,铁路通讯、信号电缆从桥下穿过,市区电线、高压线由桥侧上空跨过。
因此桥梁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如何使新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加于支架上的荷载不超过旧有铁路桥的设计承载力,其二,保证旧桥拆除时不影响新桥的安全稳定。
设计时,每个施工阶段的计算均增加了一项,即验算旧桥的承载力,对支架拆除顺序进行了准确规定。但在施工时,有遇到以下问题:
1.根据现场量测结果,新桥纵轴线偏离老桥轴线(南端82mm,北端73mm),使得老桥偏心受力。
2.由于新桥全宽12.5m,而老桥全宽5.9m。新桥的两侧边纵梁均位于老桥的外面,故施工支架必须伸出老桥之外,采用I字钢横向架设于老桥顶上,以满足立模的需要和刚度要求。
3.由于老桥桁梁的两端为斜焊,上面不能架设I字钢,另外,既有人行道在施工期内又不能封闭,故必须对老桥进行接长处理,以满足架设I字钢和桥上支架与岸上满堂支架连接的需要,老桥接长采取在上弦杆用2根并列的I200mm接出,梁端部和岸上的竖杆均采用300mm的钢管,在梁的斜杆中间另加一根竖杆,各杆件的连接均采取满焊的方式,并在纵横向加设斜拉杆以增加稳定。
4.由于轨顶标高限制,老桥梁顶与新桥边纵梁底的间距较小,架设施工支架I55I字钢后,仅剩32cm左右的间隙,故边纵梁底模下的纵向隔栅只能采用10X20cm的方木,在纵向隔栅与I字钢之间垫楔形木,用以调整梁底标高,同时便于以后拆模。
5.I字钢分别架设在老桥钢桁梁的节点及两节点间1/3处,两端各挑出4.03-4.12m和2.48-2.57m,为保证I字钢的稳固,在老桥桁梁处采用U形钢筋将I字钢与老桥上弦杆焊接,同时在I字钢下部,用75X75角钢纵向连接成整体,该纵向角钢又可作为斜撑的支撑点。
6.在老桥的梁底与桥台的支承垫石、台帽间均用硬木和钢板等加以塞死,以增加老桥钢梁的稳固。
由于施工时采取的施工方法使得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故设计单位根据施工方式及拆模顺序的要求,重新验算了老桥承载力、老桥上弦杆挠度、老桥横向倾覆稳定、施工支架I字钢悬臂端挠度及I字钢稳定。
4.2预应力梁张拉
预应力张拉时,应力应变实行双控,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0.1σk)1.0σk持荷5分钟锚固。设计取值已考虑锚固损失,故不采用超张拉。从0.1σk至1.0σk的伸长量数值为控制值,该值与0.9σk的设计伸长值相比较,判断是否超标。施工单位也实测弹性模量,核算伸长量。
预应力张拉时按强度、龄期实行双控。强度要求达到100%,龄期控制在9-19天。
锚具供货厂家提供的夹片需片片检验硬度,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现场按规定抽检。
4.3钢管拱的吊运和安装、钢管内混凝土灌注
由于在旧桥上搭设施工支架,施工场地有限,钢管拱肋安装采取边纵梁上支设管排、排架中部铺上钢轨滑道,以及滑辘提升措施的施工方案,取保安全施工。由于中承式拱与桥面连接处需三方向固接,即此处的结点需连接钢管拱、边纵梁、横梁与桥面以下钢筋混凝土拱肋,而边纵梁、横梁为预应力梁,钢管拱内有加劲肋和钢筋,三者相连形成固接,要求强度和质量非常高,而钢管拱的安装精度控制为6mm,施工难度非常大。
同时,由于在同类型桥梁中,该桥的跨度较小,钢管断面不会很大,为方便混凝土灌注,同时考虑到景观问题,钢管断面选择为椭圆形断面,在混凝土灌注时要求严格控制骨料规格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灌注均匀、饱满。
4.4基础施工
苏州河桥主墩距老桥基础很近,南主墩中心与老桥台边相距6.5m,北主墩中心与老桥台边相距5.8m,由于老钢桥将作为新建桥的临时施工支架,因此施工中老桥不能受到扰动。同时进入汛期后,在主墩基础施工时也需确保防汛的要求,最后主墩施工采取如下措施:
a.采用沉井施工法,确保对土体的围护。
b.采用超长护筒(河床以下2.0m),确保不因渗水而产生塌孔。
c.采用沉井封底,克服因渗水而出现沉陷。
主墩总体施工顺序如下:沉井制作、沉井下沉、钻机操作平台布置、埋设护筒、沉井封底、钻孔桩施工、承台和拱墩施工。
4.5施工监测
由于该桥结构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施工时进行了以下监测:
1.徐变变形
对梁、拱的徐变变形进行跟踪量测。分别在桥面边跨端部、边跨跨中、中墩支点处桥面、纵横梁与拱相交处、中跨中和拱顶处设8个测试断面,共23个点。
2.拱肋钢管截面应力监测。
3.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拱脚实施变位、倾角监控。
4.现场实测钢管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曲线。
5经济技术指标
该桥全长114米,宽12.5米,桥梁面积1425m2,桥梁总概算1216万元,综合经济指标为8300元/m2。
6综合分析
钢管混凝土拱桥首次在轨道交通桥梁中(尤其是在上海这种软土地区)应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桥梁造型优美:飞鸟式钢管拱桥横跨苏州河,形成明珠线的一道风景;
2.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主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系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号张拉系梁中的预应力筋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在拱座基础中仅有很小的水平推力。克服了拱桥对基础的苛刻要求。
3.利用旧沪杭铁路上的旧铁路桁架作为施工架桥的临时支架,新桥完成后即拆除旧桥,解决了水上施工的难点。
参考文献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苏州河桥施工设计总说明,1998年4月。
2.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综述,《桥梁建设》,1997年第二期。
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苏州河桥施工组织设计,1998年6月。
第二篇:浅谈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法
摘 要:本文主要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研究说明,结合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理论基础,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阐述。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 拱桥 施工
一、绪论
钢管混凝土是在薄壁圆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组合材料,它一方面借助内填混凝土增强钢管的稳定性,同时又利用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79年,英国的severn铁路桥建设中就采用了钢管桥墩,当时在管中灌注混凝土,主要用来防止内部锈蚀并承受压力。20世纪30年代末期,前苏联用钢管混凝土建造了跨度101m的公路拱桥和跨度140m的铁路拱桥。我国从1959年开始研究钢管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开始得到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20年内,建成了200余座不同跨径、不同结构体系的钢管混凝土拱桥,2005年建成的重庆巫山长江大桥,主跨达460m。钢管混凝土拱桥之所以得到如此快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跨度适应能力强;
(二)承载能力大,施工快捷;
(三)地基适应性好;
(四)造型优美;
(五)有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作支撑。
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实例 序号 桥名 建成时间 主跨(m)矢跨比(m)结构形式 1 四川泸州合江长江大桥 518 中承式 2 重庆巫山长江大桥 2005 460 1/3.8 中承式 3 湖北宜昌支井河大桥 2009 430 1/6 上承式 4 湖南湘潭莲湘大桥 388 1/5.19 中承式 5 湖南茅草街大桥 2006 368 1/5 中承式
二、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要点
(一)钢管拱肋制作
钢管拱肋制作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钢管拱肋制作属于钢结构加工部分,钢管切割、焊接技术要求高,一般应由具有较强钢结构加工能力的单位完成,焊接工人应持证上岗。
钢管拱肋制作方法有工厂制作和施工现场制作两种方式,究竟选择何种制作方法,应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现场的运输条件、钢管拱肋的安装工艺和经济指标等综合确定。
工厂化制作的好处在于:能使产品制作处于较稳定的生产流水线上,人员、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配置等方面能得到保证;工厂制作受温度变化、湿度、粉尘等不利环境的影响较现场制作要小得多;可以按照规范的作业程序进行日常生产组织管理;场地建设和制作加工所需的设备运输费用低。不足之处在于:成品或半成品的构件需通过陆地或水运运输到安装现场,运输费用高,出现部分损伤和损坏的风险性较大。现场加工制作需要较大的生产场地,受现场施工条件局限,大型加工设备投入、试验检验手段、环保和安全及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不如加工化制作完善,运输成本较低,但增加了场地建设费用和较多的辅助施工费用。
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中的钢管有螺旋焊钢管、直缝焊钢管和无缝钢管三种。管径较大的弦管和腹杆通常采用有缝钢管,管径小的钢管宜采用无缝钢管。螺旋焊接加工费用较低,管节较长(一般为12~20m),成管焊缝质量容易控制,也有利于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将拱肋弦管加工成曲线的方法有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种方式,即热煨弯成型技术和以直代曲多段短钢管对接拟合拱轴线成型技术。钢管弯曲应按《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规定执行。以直代曲方法适合于直管焊接的钢管来加工制作拱肋弦管,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加工速度快、对钢材损伤小、施工成本低等优点,但直管连接处有凸点,拱轴线形不连续。当直缝焊接管管节较长时,也应将其弯成弧形。
钢管弯制完成后,与已经加工好的其他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单节段拱肋。单节段组装方式有卧式拼装和立式拼装两种。卧式拼装是将钢管拱肋侧向翻转90°,把立面改成平面进行加工制作。国内钢管拱肋桁架的拼装,通常用于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支架安装工艺的钢管拱桥。卧式拼装方式降低了钢管拱肋节段重心位置和拼装作业高度,便于施工操作和控制,能充分利用自动焊接和起重设备进行作业,起到了提高焊接质量和降低安全风险的作用。立式拼装是按照钢管拱肋曲线搭设拱形工作支架,使钢管拱肋节段保持立面姿态进行零部件组装的方式。采用该方式加工制作时,由于钢管拱肋节段中心高,稳定性较差,高空作业量增加,作业难度大,故在安全技术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拱肋在立式姿态下稳定;同时工作支架也需要专门设计,耗用的施工辅助材料较多,成本较高。立式拼装主要用于受场地使用要求限制或受安装工艺限制的钢管拱桥。
第三篇:苏州河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
1、概述
苏州河桥位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跨越既有沪杭 铁路苏州河桥桥位,与苏州河正交。桥梁需跨越苏州河及两岸的万航渡路和光复西路。河道通航标准为通航水位3.5m,Ⅵ级航道,净宽20m,净 高>=4.5m;两岸滨河路规划全宽20m(机非混行),其中机动车道宽8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各3m;人行步道宽各3m;两岸滨河路机动车道净 高>=4.50m,非机动车道净高>=3.50m,人行道净高>=2.5m.桥式采用25+64+25m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 合体系桥,桥梁全长114m,宽12.5m.外部结构体系为连续梁,即拱脚与桥墩处以支座连接,内部为由主纵梁、小纵梁和横梁及钢管混凝土拱肋的组合结构 体系。
2、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2.1桥型选择本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桥梁结构的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桥梁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式方案力求新颖独特,并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节奏与气派。
拱桥是一种造型优美的桥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压性能,而钢管混凝土的特点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由于钢管的套箍作用,使混凝土 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钢管兼有纵向主筋和横向套箍的作用,同时可作为施工模板,方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钢管可作为 劲性承重骨架,其焊接工作简单,吊装重量轻,从而能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工期。
苏州河桥的桥型方案经过研究分析、结构优化及评估论证,最后采用25+64+25m飞鸟式钢管拱桥的设计方案。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主 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系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号张拉系梁中的预应力筋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在拱座基础中仅 有很小的水平推力。拱脚与桥墩的连接由固接改为铰接,以避免由于轨道交通无缝线路产生的纵向水平力和温度应力引起拱脚过大的推力而导致拱脚处混凝土开裂,克服了拱桥对基础的苛刻要求。
全桥总布置如图1:
2.2上部结构主桥为中承式拱桥,主拱理论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4,其中桥面以下部分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带圆角的矩形 截面。桥面以上部分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截面为圆端形,采用A3钢,钢管壁厚16mm,外涂桔红色漆,内填C55微膨胀混凝土。
边拱矢跨比为1:7.4,理论轴线为二次抛物线,截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按偏心受压构件设计。拱上立柱采用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立柱,下端与边拱肋固结,上端设聚四氟乙烯球冠形铰支座,与边纵梁铰接。
主拱每侧设7根吊杆,间距约6.4m,吊杆采用挤包双护层大节距扭铰型拉索,吊杆钢索双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护层(PE+PE桔红色),锚具为冷铸墩头锚。吊杆上端锚固在钢管混凝土拱肋内,下端锚固在横梁底部。
主拱桥面以上部分共设三道一字型风撑,每侧边拱设三道横撑,主拱设一道横撑,以增加全桥的稳定性。拱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墩设两个拱座。通过横撑相连。拱座施工时应预先埋好立柱钢管、主拱及边拱伸入拱座内的钢筋,准确对位。
桥面系为由边纵梁、横梁、小纵梁及现浇桥面板组成。边纵梁为箱形断面,边孔与边拱肋相接部分及中拱与边纵梁连接部分为矩形断面,采用C50级部 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恒载及自重作用下为全截面受压构件。横梁采用C50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全桥共设小横梁15片,端横梁2片,中横梁与边纵梁接合处 2片。全桥共设四片小纵梁(全桥通长)与横梁固结在一起形成格构体系。桥面板采用C40级钢筋混凝土板,桥面板采用在格构系上现浇的方法处理。桥面板的钢 筋布置应采取防迷流措施。
桥面排水原则上采用“上水下排”,即横坡加导水槽方式,在桥梁横断面内设0.5%的横坡。承轨台每隔一定的距离断开,向两侧排水。
桥面上部建筑设施包括混凝土道床及轨道、通信信号电缆支架、隔音屏、防噪柱及接触网腕臂柱。桥面布置有:聚氨脂防水层、0.5%双向排水坡、落 水管、承轨台及钢轨、I字形钢筋混凝土柱、防噪屏及电缆支架等。每隔30~50m设接触网立柱一对,每隔1000m 左右布置一组接触网锚固立柱。桥上不设人行道及照明。
支座采用QGPZ盆式橡胶支座和QGBZ板式橡胶支座。
2.3 下部结构拱桥主墩基础采用桩基础,将⑨层粉细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为满足桥梁上部钢轨对基础沉降的要求,经分析计算比较,采用桩径为D=0.8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67m,每个主墩12根桩,承台4.8×17.0×2.0m,边墩基础采用8根桩径D=0.8m钻孔灌注桩,桩长67m,承台4.35×16×2.0m,边墩及盖梁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采用有限元程序SAP91进行三维空间计算,包括整体分析、稳定分析等,用桥梁专用平面分析程序PRPB和BSACS分别进行了验算。在计算时桥面以上主拱拱肋除按钢管混凝土设计外,还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方法进行施工计算,在截面形成阶段采用应力叠加法设计。钢管的套箍系数取 0.8.3.1 施工阶段计算本桥施工体系转换分五个阶段进行,施工中中孔利用既有铁路钢桥作支架,待新桥建成后拆除既有桥。
第一阶段:在支架上现浇两边段(立柱、拱、横梁)及全桥边纵梁,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每片边纵梁内张拉两根预应力束。
第二阶段:将工厂内制造的主拱肋钢管,每侧7段,运到工地,在边纵梁上搭设支架拼装就位。空钢管拱肋合拢后即封住主拱、纵梁结合处,再形成钢管 混凝土截面。待主拱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开始张拉吊杆,给吊杆以初始张拉力,后锚固于主拱肋内。现浇中段横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张拉 横梁预应力筋,浇全桥小纵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小纵梁内的预应力束。在每片边纵梁两端施加预应力,张拉两根预应力束。
第三阶段:张拉边纵梁内T2及B2各一束,铺装中孔桥面板后,拆除中拱支架。
第四阶段:拆除边拱支架,浇注全桥桥面板,张拉边纵梁内三根预应力束。
3.2 成桥阶段计算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计算:
1.二期恒载按换算均布荷载分担到横梁和纵梁上;
2.支座沉降计算;
3.温度变化计算;
4.活载为轻轨列车荷载,每列最多八节,每节8轴,重车轴重170kN,轻车轴重80kN,双线荷载;
5.计算承轨台在成桥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的徐变变形量。
3.3 稳定性分析在本桥的稳定性方面,设计时考虑两片主拱之间加设三道一字型风撑,拱肋基础连成整体。全桥整体稳定分析采用SAP93曲屈稳定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弹性稳定系数10-12.3.4 桩基计算桩基设计从三方面控制:
1.地基承载力控制:Nd=(upfili+fipAp)/K;
2.桩身强度控制:s£0.2R;
3.沉降控制:满足轨道变形的要求,控制在2cm.最终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将桩基承台桩群与桩之间土作为实体深基础,且不考虑沿桩身的压力扩散角,压缩层厚度自桩端全断面算起,至附加压力等于土的自重压力的20%处。
沉降计算结果
4、施工关键问题
4.1 与既有铁路桥关系及处理苏州河桥桥位选择的目的即是利用旧沪杭铁路上的旧铁路桁架作为施工架桥的临时支架,新桥完成后即拆除旧桥。
经调查得知:沪杭铁路内环线上既有的苏州河桥,建于1907年,基础桩采用木桩,上部结构于1994年更换新钢桁梁,钢桁梁为一孔跨度 44.34m的简支梁,其全长45.4m,桁高5.5m,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一孔重量为132.98t(包括东侧人行道及上弦检查走道,人行道 1.5m)。该桥为单线桥,设计活载为中活荷载。苏州河桥其南端接万航渡路平交道口,铁路通讯、信号电缆从桥下穿过,市区电线、高压线由桥侧上空跨过。
因此桥梁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如何使新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加于支架上的荷载不超过旧有铁路桥的设计承载力,其二,保证旧桥拆除时不影响新桥的安全稳定。
设计时,每个施工阶段的计算均增加了一项,即验算旧桥的承载力,对支架拆除顺序进行了准确规定。但在施工时,有遇到以下问题:
1.根据现场量测结果,新桥纵轴线偏离老桥轴线(南端82mm,北端73mm),使得老桥偏心受力。
2.由于新桥全宽12.5m,而老桥全宽5.9m.新桥的两侧边纵梁均位于老桥的外面,故施工支架必须伸出老桥之外,采用I字钢横向架设于老桥顶上,以满足立模的需要和刚度要求。
3.由于老桥桁梁的两端为斜焊,上面不能架设I字钢,另外,既有人行道在施工期内又不能封闭,故必须对老桥进行接长处理,以满足架设I字钢和桥上支架与岸上满 堂支架连接的需要,老桥接长采取在上弦杆用2根并列的I200mm接出,梁端部和岸上的竖杆均采用Φ300mm的钢管,在梁的斜杆中间另加一根竖杆,各杆 件的连接均采取满焊的方式,并在纵横向加设斜拉杆以增加稳定。
4.由于轨顶标高限制,老桥梁顶与新桥边纵梁底的间距较小,架设施工支架I55 I 字钢后,仅剩32cm左右的间隙,故边纵梁底模下的纵向隔栅只能采用10X20cm的方木,在纵向隔栅与I字钢之间垫楔形木,用以调整梁底标高,同时便于以后拆模。
5.I字钢分别架设在老桥钢桁梁的节点及两节点间1/3处,两端各挑出4.03-4.12m 和2.48-2.57m,为保证I字钢的稳固,在老桥桁梁处采用U形钢筋将I字钢与老桥上弦杆焊接,同时在I字钢下部,用75X75角钢纵向连接成整体,该纵向角钢又可作为斜撑的支撑点。
6.在老桥的梁底与桥台的支承垫石、台帽间均用硬木和钢板等加以塞死,以增加老桥钢梁的稳固。
由于施工时采取的施工方法使得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故设计单位根据施工方式及拆模顺序的要求,重新验算了老桥承载力、老桥上弦杆挠度、老桥横向倾覆稳定、施工支架I字钢悬臂端挠度及I字钢稳定。
4.2 预应力梁张拉预应力张拉时,应力应变实行双控,张拉程序为:0 初应力(0.1σk)1.0σk持荷5分钟锚固。设计取值已考虑锚固损失,故不采用超张拉。从0.1σk 至1.0σk的伸长量数值为控制值,该值与0.9σk的设计伸长值相比较,判断是否超标。施工单位也实测弹性模量,核算伸长量。
预应力张拉时按强度、龄期实行双控。强度要求达到100%,龄期控制在9-19天。
锚具供货厂家提供的夹片需片片检验硬度,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现场按规定抽检。
4.3 钢管拱的吊运和安装、钢管内混凝土灌注由于在旧桥上搭设施工支架,施工场地有限,钢管拱肋安装采取边纵梁上支设管排、排架中部铺上钢轨滑道,以及滑辘提升 措施的施工方案,取保安全施工。由于中承式拱与桥面连接处需三方向固接,即此处的结点需连接钢管拱、边纵梁、横梁与桥面以下钢筋混凝土拱肋,而边纵梁、横 梁为预应力梁,钢管拱内有加劲肋和钢筋,三者相连形成固接,要求强度和质量非常高,而钢管拱的安装精度控制为6mm,施工难度非常大。
同时,由于在同类型桥梁中,该桥的跨度较小,钢管断面不会很大,为方便混凝土灌注,同时考虑到景观问题,钢管断面选择为椭圆形断面,在混凝土灌注时要求严格控制骨料规格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灌注均匀、饱满。
4.4 基础施工苏州河桥主墩距老桥基础很近,南主墩中心与老桥台边相距6.5m,北主墩中心与老桥台边相距5.8m,由于老钢桥将作为新建桥的临时施工支架,因 此施工中老桥不能受到扰动。同时进入汛期后,在主墩基础施工时也需确保防汛的要求,最后主墩施工采取如下措施:
a.采用沉井施工法,确保对土体的围护。
b.采用超长护筒(河床以下2.0m),确保不因渗水而产生塌孔。
c.采用沉井封底,克服因渗水而出现沉陷。
主墩总体施工顺序如下:沉井制作、沉井下沉、钻机操作平台布置、埋设护筒、沉井封底、钻孔桩施工、承台和拱墩施工。
4.5 施工监测由于该桥结构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施工时进行了以下监测:
1.徐变变形对梁、拱的徐变变形进行跟踪量测。分别在桥面边跨端部、边跨跨中、中墩支点处桥面、纵横梁与拱相交处、中跨中和拱顶处设8个测试断面,共23个点。
2.拱肋钢管截面应力监测。
3.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拱脚实施变位、倾角监控。
4.现场实测钢管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曲线。
5、经济技术指标该桥全长114米,宽12.5 米,桥梁面积1425m2,桥梁总概算1216万元,综合经济指标为8300元/ m2.6、综合分析
钢管混凝土拱桥首次在轨道交通桥梁中(尤其是在上海这种软土地区)应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桥梁造型优美:飞鸟式钢管拱桥横跨苏州河,形成明珠线的一道风景;
2.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主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系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号张拉系梁中的预应力筋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在拱座基础中仅有很小的水平推力。克服了拱桥对基础的苛刻要求。
3.利用旧沪杭铁路上的旧铁路桁架作为施工架桥的临时支架,新桥完成后即拆除旧桥,解决了水上施工的难点。
第四篇: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汇报(鲁班奖)
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汇报(鲁班奖工程)
针对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部结构施工的特点,研究制定了提篮拱桥钢结构现场卧式加工制作、焊接工艺规程及验收技术标准;研究开发了提篮拱桥拱肋单吊单扣安装关键技术;研究确定了特大跨径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配合比,提出了管内混凝土的分段连续顶升灌注技术。[创新成果]:
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结构制作 焊接工艺及检测、验收标准
缆索吊装系统的安装验收和试吊工艺 塔架受力及抗风计算 主索计算方法及接长方式 锚固体系设计 扣挂系统的设计
成拱过程监测系统及控制技术 拱肋安装工艺 钢管内混凝土设计 泵送工艺和质量检测 [创新点]:
实现了提篮拱桥钢管拱肋单肋单吊斜拉扣挂悬拼施工
通过偏心设置吊点及加以简单的辅助措施,完成了提篮拱钢管拱肋单吊段空间姿态的调整,从而使悬拼精度和速度与平行拱相近。提出了切线吊扣系统及适当增强缆风的方法,保证了提篮拱肋悬拼过程中的横向稳定。通过灌注顺序调整等措施,解决了倾斜拱肋管内混凝土灌注引起的侧向变形问题。
实现了拱肋卧式加工、运输、竖转起吊工艺,适应了场地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施工费用。……
共计220页
全文阅读: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汇报(鲁班奖工程)
图片节选:
第五篇:钢管混凝土类综述
摘要: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探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近20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逐渐被应用于建筑结构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钢管高强混凝土和钢管超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管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施工工艺的产生,工程应用日益广泛。钢管混凝土结构按照截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其中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广。
1.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主要以轴心受压和作用力偏心较小的受压构件为主,被广泛使用于框架结构中(如厂房和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
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塑性是指在静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脸表明,试件压缩到原长的2/3,纵向应变达30%以上时,试件仍有承载力。剥去钢管后,内部混凝土虽已有很大的鼓凸褶皱,但仍保持完整,并未松散,且仍有约5%的承载力,用锤敲击后才粉碎脱落。抗震性能是指在动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吸能性。在这方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要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得多。在压弯反复荷载作用下,弯矩曲率滞回曲线表明,结构的吸能性能特别好,无刚度退化,且无下降段,和不丧失局部稳定性的钢柱相同,但在一些建筑中,钢柱常常要采用很厚的钢板以确保局部稳定性。但还常发生塑性弯曲后丧失局部稳定。因此,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也优于钢柱。
1.2 施工方便,工期大大缩短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管可以做为劲性骨架承担施工阶段的施工荷载和结构重量,施工不受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影响;由于钢管混凝土内部没有钢筋,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捣实;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不需要模板,既节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也节省了时间。
1.3 有利于钢管的抗火和防火
由于钢管内填有混凝土,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因此遭受火灾时管柱截面温度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增加了柱子的耐火时间,减慢钢柱的升温速度,并且一旦钢柱屈服,混凝土可以承受大部分的轴向荷载,防止结构倒塌。组合梁的耐火能力也会提高,因为钢梁的温度会从顶部翼缘把热量传递给混凝土而降低。经实验统计数据表明:达到一级耐火3小时要求和钢柱相比可节约防火涂料1/3一2/3甚至更多,随着钢管直径增大,节约涂料也越多。
1.4 耐腐蚀性能优于钢结构
钢管中浇注混凝土使钢管的外露面积减少,受外界气体腐蚀面积比钢结构少得多,抗腐和防腐所需费用也比钢结构节省。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圆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借助于圆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有效的约束作用,使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较为方便,但钢管混凝土受到的约束作用较小,结构的承载力较低。
1.5 施工方面
钢管混凝土柱的零件较少,焊缝少,构造简单,柱脚常采用在棍凝土基础上预留杯口的插人式柱脚,因而工厂制造比较简单,同时构件自重较小,运输和吊装也较易,施工很简便,而且钢管馄凝土柱采用板材卷制,板材厚度都不大,一般在40m以内,无论工厂焊接和现场进行对接,都没有什么困难。同时,与钥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柱的外皮钢管具有钢筋的功能,兼有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作用,所以管内没钢筋,省了钢筋下料和绑扎钢筋等一系列工艺,又由于柱外皮钢管本身就是耐侧压的模板,同时也省了支模和拆模等工序。近年来,泵送砖相当普遍,现场浇灌并无困难,我国创造并广泛使用的高位抛落不振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简化了现场灌混凝土的工序,简便了施工。也有在管柱下部开临时浇灌孔,用混凝土泵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既快,又保证浇灌质量。而且,在浇筑后,钢管内处于相当稳定的湿度条件,水分不易蒸发,省去浇水养护工序,简化了混凝土的养护工艺。在钢管构件的制作、安装要求方面:①钢管混凝土柱用的钢管,焊接、制作要求较高。一般应优先采用螺旋焊管,无螺旋焊接管时,也可以用滚床自行卷制钢管,但卷管的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垂直且对管的内径有一定的要求。焊接时除一般钢结构的制作要求外要严格保证管的平、直,不得有翘曲、表面锈蚀和冲击痕迹。特别是它对钢管内壁的除锈要求。可能会增加钢管的制作周期;②在构件制作过程中,钢管的对接是一个难点。结构要求焊后的管肢要平直,这就需要在焊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别注意焊接的顺序以及考虑到焊接变形的影响。管肢对接焊接前,对于小直径钢管应采用点焊定位.对于大直径钢管应另用附加钢筋焊于钢管外壁作临时固定联焊。在钢管对接焊过程中,如发现点焊定位处的焊缝出现微裂缝,则该微裂缝部位必须全部铲除重焊。为了确保联接处的焊缝质量,在现场拼接时,在管内接缝处必须设置附加衬管。对于格构式柱要求往的肢管和各种腹杆的组装连接尺寸和角度必须准确。特别是腹杆与肢管联接处的间隙,应采用自动切管机按照相接面管的直径和角度切割成空间相交曲线的管端。如无自动切割机时应按板金展开图进行放样切割。在高层建筑中常常采用变径的钢管,变径管的对接就又是一个施工难点,变径处节点构造较为复杂,无疑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2.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之前,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从60年代后半期以后,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或规程,如欧洲标准EC4(1996)、德国标准DIN18800(1997)、美国标准ACI319-89、SSLC(1979)和LRFD(1997)、日
本标准AIJ(1980,1997)。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圆钢管中填充素混凝土的内填型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最早开展研究工作的是原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建研究所。1968年以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冶金部冶金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也先后对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工作性能、设计方法、节点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进入80年代后,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得到了实用的设计计算公式。与此同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也在迅猛发展,涌现出很多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近十几年来,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经先后有国家建材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布发行了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钢管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1985年郑州工学院开始进行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研究,其后同济大学等单位也进行了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规程尚在制定中。
3.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早在19世纪80年代,钢管混凝土结构就已经出现。例如,1879年英国赛文(severn)铁路桥的建造中采用了钢管桥墩,在钢管中灌了混凝土以防止内部锈蚀并承受压力。前苏联乌拉尔的伊谢特铁路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拱形桁架的上弦和上部建筑的柱子,省钢25%。1961年比利时建造船坞时,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桁架的压杆和立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法国巴黎居民区的第一座摩天大楼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前苏联在一些吊车栈桥(跨度达48m)中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比全钢结构节省钢材12%-28%,降低造价28%,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省钢9%,降低造价56%。日本、瑞士等国在输电跨越塔中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钢管内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场的施工操作显得繁琐,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性能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到80年代后期,由于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发展,解决了现场钢管内部浇灌混凝土的工艺问题,加上现代高强混凝土需要用钢管约束来克服其脆性。因此,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高层建造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66年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北京地铁车站工程,70年代又在单层工业厂房、重型构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1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卓有成效地应用,推动了建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于以下的领域中。
3.1 高层建筑工程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既可以取代钢筋混凝土柱,解决高层建筑结构中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的“胖柱”问题和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的脆性破坏问题;也可以取代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以减少钢材用量,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自重较轻,可以减小基础的负担,降低基础的造价。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可以采用“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进行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钢管混凝土柱的钢材厚度较小,取材容易、价格低。其耐腐蚀和防火性能也优于钢柱。钢管混凝土柱不易倒塌,即使损坏,修复和加固也比较容易。
3.2 大跨度桥梁工程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建造能够跨越江河、海湾和山谷的,安全、经济且轻盈美观的大跨度桥梁。在我国,钢管混凝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拱桥结构中,也开始应用于斜拉桥结构中。在拱桥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构件主要用来承受轴向压力。拱桥的跨度很大时,拱肋将承受很大的轴向压力,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是非常合理的。另外,钢管可以做为桥梁安装架设阶段的劲性骨架和灌注混凝土的模板。因此,钢管混凝土被认为是建造大跨度拱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复合结构材料。自1990年在四川省旺苍县建成跨度为115米的我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以来,在10来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中跨度在100米以上的就有30多座,尤其是重庆市万县长江公路大桥,跨度达到420米,一跨过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
近年来,在斜拉桥和梁式桥中也开始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湖北秭归县向家坝大桥和四川万县万洲大桥都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减轻了结构恒载,提了结构承载力利用系数,同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施工工艺,简化了施工程序,减少了施工设备,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对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主桥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主桥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方案相比较,可以节省混凝土44%,节省预应力钢材62%,增加普通钢材23%。加上施工设备、临时设施和施工工期等方面的因素,主桥的经济效益就更为可观。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适用于多种桥型,如系杆拱桥结构、特大跨径斜拉桥结构、特大跨径悬索桥结构等,推广其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地铁车站工程
地铁车站是我国最早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项目。早期的地铁车站是深埋地下的多跨结构,用明挖法施工;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主要是利用其承载力高的特点,以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有效地利用空间。近年来,在城市中心地区修建的地铁车站多为浅埋式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多层地下建筑。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以及对地面交通和邻近建筑的影响。盖挖逆作法,是先施工地下结构的顶盖,在顶盖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按照从顶到底的顺序进行施工。为此,必须在土方开挖前设置好顶盖的中间支撑柱,钢管混凝土柱将施工阶段的临时柱和结构的永久柱合二为一,因此是最好的选择。90年代以来,北京地铁的复八线工程中,采用盖挖逆作法建成了“天安门东站”、“大北窑站”和“永安里站”;在建中的南京地铁的“三山街站”也是采用的盖挖逆作法进行施工。
3.4 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
单层工业厂房的柱属于偏心受压构件,为了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很多工程中的柱子设计成格构式组合柱,如双肢柱、三肢柱和四肢柱,把偏心弯矩转变为轴心力。如1972年建成的本溪钢铁公司二炼钢轧辊钢锭模车间采用了四肢柱;1980年建成的太原钢铁公司第一轧钢厂第二小型厂的下柱采用双肢柱;1982年建成的吉林种籽处理车间采用了三肢柱;1980年建成的武昌造船厂船体结构车间采用了四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柱相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显得特别轻巧,节约钢材,施工简便,同时刚度好。单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中混凝土的浇注可以在全部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所以大大缩短了工期。如1992年建成的哈尔滨建成机械厂大容器车间,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只用了15.5个月;同年该厂又建成了容罐式汽车车间,主体结构的施工仅用了半年时间。
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多层工业厂房柱基本为偏心
受压单管柱;如1984年建成的上海特种基础科研所的科研楼,1985年建成的柳州水泥厂窑尾加热车间。
4.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
4.1 高强度材料的应用
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延性下降,这阻碍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将高强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形成高强钢管混凝土,由于受到钢管的约束作用,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延性将大为提高,而其构件的承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高强钢管混凝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强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表明;高强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有所不同,其设计不能套用普通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公式。而我国现行的钢管混凝土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只适用于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因此必须加大高强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力度,尽快制定出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和观察。
4.2 节点动力性能的研究
节点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部位,也是施工的难点。对于钢管混凝土节点,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个工程的造价。钢管混凝土节点可以分为两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和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目前,国内对于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节点动力性能的研究报导还较少。
4.3 耐火性能的研究
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规定。对于已经建成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有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外包混凝土,有的按照钢结构的要求涂防火材料,都没有统一规定和科学的依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就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性能问题进行了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尽快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管混凝土结构防火规范。
4.4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
在对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并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动力性能,得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论。但目前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基本构件方面,而对于钢管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多。应开展这方面充分的研究,以提供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便于工程应用。
4.5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对于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相对较弱,但是它具有节点形式简单,便于施工等优点。国外学者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在工程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规程尚在制定中。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相对年轻的结构形式。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完善,新型施工工艺的产生和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4.6 钢管混凝土施工方面的研究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在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方面:①当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连接时,就必须借助于柱上的牛腿和加强板。如果用暗牛腿、会给浇注混凝土带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②当钢管混凝土柱与无梁盖连接时,尤其是采用升板法施工时,板与柱的连接构造是相当复杂的,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③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钢管混凝土的连接应尽可能地将连接力可靠地传递到核心混凝土上。
常采用柱顶盖板、柱脚底板和层间隔板、穿心板等来实现。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应保证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做到这一点也是不易的。横隔板和上、下柱的连接是比较萦琐的,尤其是对于小直径管,特别不便于施工。穿心板的制作也很麻烦,而且还会妨碍管内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一般仅在大直径钢管混凝土中使用。
4.7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钢管混凝土还常用于结构的受拉部位,如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的下弦及受拉腹杆、大跨度拱桥的水平拉杆和挡土墙的锚杆等。因此,本文提出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即对钢管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不仅有效地拓展了钢管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轴心受压短柱,可扩展到结构的受拉部位),而且改善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也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另外,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用于斜拉桥的斜拉索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减小斜索垂度的影响,提高索的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
4.8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
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介于钢筋混凝土环形杆和钢管杆之间的一种新型钢—砼复合结构,该结构既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又可避免这两种材料在各自单独实用条件下的弱点,具有良好的共同工作和力学性能。我国从1984年起,开始该结构研究试验,目前关于该种结构的基本计算理论、技术规程、制造工艺以及施工及验收规程均图#以编制出版,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该种结构与传统的其它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缺点:(1)与钢筋混凝土电杆相比,其优点为:在使用钢材相同的情况下,可减小断面,减轻重量;简化制造工艺,不需要钢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抗震和抗冲击能力强,运输、安装破损少,搬运及立塔施工方便;可解决混凝土杆所普遍存在的裂缝问题,延长使用寿命;不需预埋件、抱箍等附件,连接方便;提高了构件及工程的美观效果。(2)与钢管结构或普通钢结构相比,其优点为:节省25-50%的钢材,降低造价20-40%左右;提高局部稳定性;解决钢管内壁防腐问题。